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帮扶策略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发展问题探讨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发展问题探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结构的变化,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他们带着家人来到城市,为了生计,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外打工。
这就使得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城市中面临了许多家庭教育发展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家庭教育资源匮乏。
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没有稳定的收入和住所,他们所能提供给子女的家庭教育资源相对较少。
他们的住所通常不稳定,甚至经常需要搬迁,这就导致子女的学习环境不够稳定,缺乏一个长期的学习空间。
而且,外来务工人员要么自己外出打工,要么在家务农,大部分时间都不能陪伴在子女身边,这就导致了子女在学习上缺乏家长的指导和关爱。
这无疑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教育资源方面也存在着不公平的问题。
城市内的教育资源相对更加丰富,但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没有户口,他们通常无法享受城市内的公立教育资源,只能去私立学校或者农村学校就读。
这样就导致了子女受教育环境和条件较差,无法与城市内的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
而且,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大部分时间都在外打工,缺少对子女的教育引导,这就使得子女在学习上更加困难。
这无疑是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发展的一种不公平现象。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着问题。
由于家庭教育资源匮乏和教育条件不公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通常面临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自卑感。
他们常常感觉自己与城市内的孩子相比处于劣势地位,这就导致了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而且,在外打工的父母也不能给子女提供足够的关爱和陪伴,这就使得子女在心理上更加脆弱。
这种心理上的不健康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发展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政府可以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以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更好地解决家庭教育发展问题。
做有温度的外来务工子女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杨 伟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地处集镇中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偏多。
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就像一只只“流动的花朵”,他们常常随父母离开自己的家乡,到父母工作的地方上学。
外来务工人员因家庭结构、生活习惯、家庭氛围、文化程度、工作性质等方面的不同,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
本文结合实际,浅述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下简称外来幼儿)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一、观察,发现教育问题案例1:浩浩的爸爸妈妈来我镇打工,平时工作比较忙。
为了照顾浩浩,爷爷也跟着一起过来了。
浩浩就读于我园中班,平时和爷爷在一起的时间较多。
在幼儿园,浩浩很少主动跟其他幼儿交流。
当看到其他幼儿玩游戏时,他总想加入其中,但不懂得交流。
如果其他幼儿不想和他一起玩,他就会用“破坏”的方式进行回应。
教师观察发现浩浩的这一行为后,鼓励他与其他幼儿友好沟通。
同时,与浩浩的爷爷进行了交流,希望爷爷在家能给予浩浩一定的规则约束,引导他与同伴友好相处。
但是,浩浩的爷爷却说:“浩浩在家也是这样,等他长大了就好了。
”案例2:俊俊是大班第二学期来我园插班的。
他的爸爸上班,主要由妈妈负责照顾。
每次集体活动时,俊俊都是坐立不安,小手到处摸,甚至在电器设备上乱按。
为此,教师特地去他家家访。
据俊俊的妈妈介绍,俊俊在家里总是到处跑、到处摸,说了他很多次就是没什么效果。
案例3:转眼进入大班了,林林的妈妈多次要求教师教授拼音,并声称林林在幼儿园没学到什么,整天就是玩游戏。
教师经常在午检时从林林口袋里发现班里的玩具,问她为什么要把玩具放在口袋里,林林说她想带回家玩,因为妈妈不给她买玩具,在家没玩具玩。
从以上几个案例中不难发现,外来务工人员有的因为平时忙于工作,而疏于对幼儿的陪伴和教育;有的因不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规律,不能正确理解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教育特点,教育理念没有及时转变。
因此,他们在教育方面存在不同的问题。
如何做好外来子女教育,促进家园协同推进呢?我园在实践中采取一些针对性策略,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一、研究背景二、现状分析三、问题分析四、对策建议综上所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方能得以解决。
4.教育投入5.文化水平(二)家庭教育意识调查1.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方式上,有些外来务工人员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只是迷茫的选择“逃避”。
例如,一些家长可能会对孩子的研究成绩不满意,但却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去帮助孩子提高成绩。
这种教育方式的不足之处需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结合上述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家庭生存压力大,研究环境不容乐观。
其次,父母文化水平低,研究辅导跟不上。
最后,家庭教育意识薄弱,教育方式不良。
这些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
总之,我们应该以更大的热情关心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提供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2、家长引导孩子快乐生活、积极进取,并给予无声的熏陶,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同时,家长还应该成为孩子研究的引导者,帮助孩子面对人生的选择。
3、家长应该与孩子保持广泛的沟通,探讨研究和生活,共同分享乐趣。
4、家长引导孩子做出适合自己的升学选择。
专题11:营造有情趣、讲文明的家庭氛围3.落实指导方案——“让我们手拉手一起活动”(1)“菜单式”目录家庭教育形式亲子活动活动特征教师设计亲子活动方案,组织和实施方案,家长直接参与活动。
活动意义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营造温馨的亲子氛围。
家校互动教师组织,利用“温馨贴士”发布帮助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初步解决因为文化水平低而无法辅导孩子相关学科知识要点;利用校讯通、qq等网络平台发布家教信息。
家委会设计活动方案,组织和实施能及时捕捉家教问题,通过家长之间交流讨论,汲取好的经验,榜样示范。
由教师组织,根据年级特点,设计活动方案,开展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讨论。
流动人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新文档
流动人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流动人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流动人口家庭对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的拥有量较少,而且资本的质量不高,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家庭教育资本运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在流动人口家庭教育中存在优势的方面,比如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好、坚强、乐观的品质,但是,总的来说,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的总体情况十分令人堪忧。
(一)流动人口家庭教育资本存在的问题流动人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家庭经济资本处于劣势,流动人口来到城市以后由于经济转型期的特点和自身的条件的限制,使得流动人口只能从事一些劳动时间长、生产环境差危险、报酬低的工作。
导致他们与子女相处的时间短,甚至忽略对子女的教育。
第二,流动人口家庭社会资本不足。
流动人口的社会网络关系局限于老乡和亲戚,基本没有其他寻求支持的渠道。
家庭中与子女互动不足或者由于沟通方式不当导致子女的叛逆甚至是反社会行为的出现。
父母多采用控制性和干预性的互动方式,支持性和引导性的互动方式运用不足。
父母在寻求教育支持网络时感到非常无力,他还是保留非常保守的观念,认为孩子是父母的,要自己来管,家长很少与学校主动联系,他们认为包括学校学习在内的很多方面的内容要自己来教育,没有意识到孩子也是社会的,几乎没有想过自己没有办法教育的时候借助于社会资源和一些专业的咨询机构来寻求帮助。
等到子女真正的出了问题,触犯了法律交给有关部门来管理,已经来不及了。
第三,家庭文化资本非常有限。
父母文化水平有限,很多母亲不识字,对教育的内容和采取方式认识有偏差,这些对于子女的教育十分不利。
家庭文化生活匮乏甚至出现不健康的娱乐方式如赌博等。
(二)家庭教育资本不足导致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由于父母在获得经济资本时的流动性的特点、职业的特点和家庭条件的限制等原因,很多流动儿童有被寄养的经历导致亲子关系不够亲密,引发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的社会资本不足,导致父母教育的无力。
不知如何和学校配合共同面对子女出现的问题,也不知如何取得社会教育资源网络的支持。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发展问题探讨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发展问题探讨【摘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是一个日益凸显的问题,其发展受到了来自教育机会不足、心理健康问题、社会融入困难等方面的制约。
本文通过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加强合作、制定政策、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等解决方案。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也需要引起广泛关注。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为这些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更好地融入社会。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发展问题、教育机会、心理健康、社会融入、制约因素、对策与建议、多方合作、重要性、紧迫性1. 引言1.1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发展问题探讨的重要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发展问题探讨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教育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中的适应和融入问题,也凸显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家庭教育的有效引导和支持,才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深入探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发展问题的重要性,有助于推动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更有效的方向和支持。
1.2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指随父母来到城市从事农民工作的子女,这些孩子通常生活在父母的单位附近的农民工集体宿舍或者租住的简陋房屋中。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量庞大,已经超过2000万人,占据全国农村人口的10%以上。
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生活环境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他们的教育机会相对较少,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学习指导和关注,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差。
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长期与父母分离会导致他们产生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
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的现状及改善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员到城市打工,他们的子女也随之来到城市成为了外来务工子女。
这些孩子的学前教育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介绍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一、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大部分外来务工子女被安排在城市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特别是学前教育资源更为匮乏。
大多数孩子仅仅能够进入一些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的幼儿园,很难得到优良的学前教育。
2. 家长缺乏教育意识毕竟大多数家长是农村的务工人员,他们更关心的是孩子的生活、实际问题而不是教育问题。
家长往往无法给孩子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辅导,不能带领孩子进行学习。
3. 社会环境负面影响相对于农村的环境,城市中物质财富更为丰富,孩子们在城市中更容易受到负面影响,比如以恶劣的方式获得金钱、物质。
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和行为。
二、改善措施1. 加大城乡学前教育资源的协调和统筹安排。
可以带动城市的幼儿教育资源下沉,加强幼儿园、托儿所等机构建设,增设农村幼儿园和托儿所,同时加强这些机构的师资力量,培训更多适合农村工作的幼儿教师。
2. 扩大家庭教育宣传的覆盖面。
可以通过提供书籍、宣传片等方式,向广大家长普及教育知识,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意识,学会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关心,使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3. 建立外来务工子女专门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机构。
给这些孩子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偏见和困难,让他们成为更加自信、健康、积极的人。
4. 设立品德教育、爱心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应该涵盖爱国、集体主义、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多个方面,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孩子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外来务工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既受制于城市化进程,又与家庭教育的缺位、教育资源的匮乏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等因素不无关系。
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加强幼儿园、托儿所的建设,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补齐学前教育资源的短板,在心理、品德、知识等多个层面上全面做好工作,让这些孩子在城市中获得充实、充满希望的儿童时光。
外来工子女行为养成教育的困境与突破
外来工子女行为养成教育的困境与突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工涌入城市,他们的子女也随之来到城市接受教育。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外来工子女的行为养成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本文将探讨这些困境,并提出相应的突破策略。
一、困境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外来工子女往往集中在城市的边缘地区,而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匮乏。
这导致了外来工子女在行为养成教育方面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容易受到影响。
2.语言障碍外来工子女在转学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语言障碍,导致他们难以融入新的学习环境。
语言的差异使得他们在与同学交流和参与课堂活动时感到不畅,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养成教育。
3.家庭背景影响外来工子女的家庭背景往往较为复杂,家长可能忙于生计,无法给予子女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这导致他们在行为养成教育方面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引导,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4.社会歧视与排斥外来工子女在学校和社会中可能会遭受歧视和排斥,这使得他们在心理上感到孤立和无助。
社会对他们的负面标签化容易导致他们产生自卑感和逆反心理,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养成教育。
二、突破策略1.加强教育资源投入2.提供语言支持3.家庭与学校合作学校应该积极与外来工子女的家庭合作,提供家长教育和培训课程,帮助他们了解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给予他们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关注子女的成长。
4.倡导包容与尊重社会各界应该倡导包容与尊重外来工子女,消除对他们的歧视和排斥。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外来工子女行为养成教育的困境与突破外来工子女,这个在城市中日益庞大的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
特别是在行为养成教育方面,他们面临着诸多困境。
然而,只要我们用心去关注,用心去寻找解决的方法,这些困境并非无法突破。
语言障碍,这也是外来工子女在行为养成教育中面临的一大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发展问题探讨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发展问题探讨【摘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发展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心理健康问题、学习困难与挑战、人际关系发展问题、身心发展问题以及教育资源不足等困扰着他们的成长。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例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学习支持、引导健康人际交往、注重身心健康发展,并增加教育资源投入。
未来,我们需要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发展趋势,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通过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发展问题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怀。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发展问题、心理健康、学习困难、人际关系、身心发展、教育资源不足、解决策略、未来发展趋势。
1. 引言1.1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发展问题探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发展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纷纷前往城市务工,而他们带来的子女也跟随而来,进入城市的学校接受教育。
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本身生活条件的限制和工作忙碌等原因,他们往往无法给予子女足够的关注和教育支持,导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面临着诸多教育发展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中成长,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学习困难与挑战、人际关系发展问题、身心发展问题和教育资源不足等方面的困境。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也对城市教育系统和社会带来挑战和压力。
深入探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发展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势在必行。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和关注,才能真正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发展问题,让他们在城市接受公平的教育,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梦想。
2. 正文2.1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议题。
他们由于父母长时间的外出工作,缺乏家庭的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孤独和忧虑。
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外来务⼯⼦⼥的教育问题及对策外来务⼯⼦⼥的教育问题及对策我们学校地处道外区的⼩商业圈,学校的⼤部分学校是外来务⼯⼦⼥。
只有少部分是当地家庭的孩⼦。
这外来务⼦⼥的教育问题,在我校体现的⽐较突出。
应如何有针对性的对这些孩⼦进⾏教育才能有效呢?这已是摆在我们⾯前⽐较棘⼿的问题了。
⾸先,我们要了解这些孩⼦的共性特点,才可能有适当的教育⽅法和策略。
⼀、外地务⼯⼦⼥学习和⼼理⽅⾯存在问题(⼀)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习基础差。
在外来务⼯⼈员⼦⼥中,相当数量的学⽣是中途从原籍转学来的。
他们很少有⼈受过较正规的学前教育,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给了其他同龄孩⼦,⽽农村的基础教育⼜相对来说⽐城市要差⼀些,所以他们学习基础差,转学后要跟上学习进度暂时⽐较困难。
有些孩⼦从⼩学⼀年级开始就在城市学校上学,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有相当⼀部分是在较薄弱的私⽴学校上学,后来⼜转到公办学校上学的,因⽗母⼯作地的变迁⽽多次转学。
加上⽗母常常忙于⽣计,很少会有时间辅导孩⼦的学习。
所以,这些孩⼦的基础也是很薄弱的。
2、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差。
良好的学习习惯越早养成越好,但是外来务⼯⼈员,常因为⼯作的不稳定及⼯作繁忙⽽没时间关注孩⼦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单单是靠学校⽼师⼀⽅⾯对这些孩⼦的教育,是很难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
坏的学习习惯⼀旦养成,再要纠正,⽐较困难。
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因学习差⽽导致的连锁反应。
由于在学习上长期得不到肯定,没有成功感,使他们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
要取得⼀样的学习成果,他们往往要付出⽐别⼈多⼏倍的努⼒,这使得他们没能在学校中找到快乐感,久⽽⼉之,他们变得不再愿意努⼒学习。
(⼆)⼼理上的问题1、⾃卑⼼理。
外来务⼯⼈员为了⽣存,多是⽂化素质较低,从事的多是本地区最底层的艰苦劳动。
据我了解,我的班上四⼗多⼈,只有⼗来个是本地家庭的孩⼦,⼤多是来进城务⼯共员的孩⼦,他们的⽗母从事的多是收⼊低、⼯作量⼤、⼯作时间长的⼯作。
他们普遍都还⽣活得⽐较艰难,这些孩⼦在与本地孩⼦的交往中,由攀⽐⽽产⽣的失落感,是不可避免的。
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的现状及改善措施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
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往往带着自己的子女来到城市,然而他们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子女的学前教育。
由于户口和身份的限制,外来务工子女面临着学前教育的问题,这也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就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的现状及改善措施进行探讨。
1. 教育资源不足:许多城市的学前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大部分的公立幼儿园都是给当地户口的孩子,外来务工子女很难进入这些学校。
2. 学前教育费用高昂:私立幼儿园的学费一般较为昂贵,对于外来务工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3. 语言和文化障碍:外来务工子女和当地孩子之间存在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这给他们的学前教育带来了许多困难。
4. 安全保障问题: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多是临时租住,孩子的安全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困扰。
为了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的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措施。
改善措施:1. 加大公立幼儿园招生力度:政府可以通过政策上的调整,加大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招生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前教育机会。
2. 提供经济补贴:政府可以向外来务工家庭提供一定的学前教育经济补贴,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使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学前教育。
3. 多元化教育模式:学前教育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模式,通过启发式教育、游戏式教育等方式,帮助外来务工子女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学前教育环境。
4. 加强家长教育:对于外来务工家庭,可以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参与孩子的教育。
5. 提供安全保障:政府可以加强对外来务工家庭所在社区的安全保障,保障外来务工子女的生活安全。
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但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相信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希望未来能为每一个外来务工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特指那些城市工作和居住但未取得城市户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在城市务工的农民的子女。
近几年,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入奎屯,他们的子女在奎屯市的各所学校插班就读的比例也在逐年提升。
以奎管处中学为例,全校总学生数800多人,外来民工子女占学校学生数近90%。
这些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引起了老师们的关注。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分析这些孩子的父母往往忙于生计,很容易无意中就忽视了对孩子心理的关注和教育。
所以家庭教育出问题,主观因素是由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的原因导致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庭的流动性大,社会交往面窄。
一方面,随同父母一起流动给适龄儿童少年的正常读书带来困难,使孩子学习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不利于他们接受完整的学校教育。
而且,农民工居住条件较差,居住空间狭窄,孩子不太可能获得安静的学习空间。
另一方面,农民工家庭生活与交往范围的局限性也影响其子女。
农民工子女尽管生活在广阔的城市空间,他们实际却只拥有狭隘的生活空间。
二是繁重的劳动使得他们没有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
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时间都比较长,劳动强度也较重,这样每天回到家里后几乎很少再有精力去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学习方面的情况也就不甚了解,与孩子进行沟通和辅导的机会几乎没有。
还有一些家长把孩子寄宿在学校附近的幼儿园或者家教老师家,这些老师一般一次性带了很多孩子,顾不过来,也就疏于管理,有的孩子早上经常性没饭吃,有的孩子的作业竟由老师或大些的孩子代写,这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成长都带来很大的困扰,也给老师的管理带来困扰。
三是滞后的思想观念使得他们忽视孩子的关注和教育,较低的文化素质使得他们轻视孩子的成长。
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家长,其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对子女的教育也不是很重视,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容易走极端,教育方法单一。
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也较低,“教育无用论”、“上学不如打工”之类的思想严重限制了其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工作,他们的子女成为城市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群体。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面临许多困境。
本文将探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是经济问题。
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有限,无力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资金。
这导致他们的子女无法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例如优质学校和补习班。
其次,由于双亲长期在外工作,子女缺乏家庭陪伴和父母的教育指导。
这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发展。
同时,由于文化和和语言背景的差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很可能面临排斥和歧视,这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政府应该建立公立学校,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教育资源。
这些学校应该提供免费的课程和学杂费,并招聘有经验的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质量。
其次,政府应该提供经济援助,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解决教育费用问题,确保他们的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正确面对挑战和困境。
同时,学校和社区也可以开展多元文化教育活动,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他们的融入和发展。
此外,外来务工人员家长也需要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和关心。
他们可以积极参与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他们指导和支持。
同时,家长也应该注重培养子女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
此外,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也可以组织家长教育班,提供教育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子女教育问题。
总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面临着许多困境,但是通过政府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政府应提供免费的教育资源和经济援助,并加强心理辅导和支持。
家长应积极参与子女的教育和关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管理能力。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良好教育和全面发展。
浅析进城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与策略
浅析进城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与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他们带来了子女,这些孩子在城市生活和接受教育,称为“进城务工子女”。
这一群体面临着许多教育上的困境和挑战,因此研究他们家庭教育现状及相关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状分析1.教育资源不足大部分进城务工子女就读于城市中的公立学校,然而城市公立学校的招生名额有限,许多进城务工子女难以获得教育资源。
而且,这些学校在教师、设施、教材等方面相对不完善,难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2.家庭教育水平低由于家长多数属于低学历和低收入群体,缺乏对子女的有效教育指导和支持,家庭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缺乏家庭教育资源和环境沟通,影响子女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
3.心理问题突出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进城务工子女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其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表现为情感不稳定、自卑感强等问题,影响学习和成长。
二、解决策略1.增加教育资源政府应加大对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城市公立学校的招生名额,建设更多的学校并改善现有学校的教育质量,给予进城务工子女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资源支持。
2.加强家庭教育政府可以通过开设家庭教育培训班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分享,帮助进城务工家庭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引导家长关注子女的学业和发展。
3.建立心理健康支持体系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进城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支持,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内心的自信和独立性。
4.加强社会支持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为进城务工子女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关爱,包括提供更多的课后辅导机构和兴趣爱好班,让他们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培养他们的特长和兴趣爱好。
5.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合作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形成合力,建立起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合作机制,建立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对接机制,共同关注进城务工子女的学习和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援助和帮助。
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的现状及改善措施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结构的变化,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一线城市,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的子女却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尤其是学前教育方面的挑战。
外来务工子女的学前教育现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改善。
1. 缺乏合适的学前教育资源由于大部分外来务工家庭居住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或者乡村,这些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非常匮乏。
很多地方甚至没有公立幼儿园或者托幼机构,外来务工子女难以获得质量有保障的学前教育。
2. 费用高昂在一些城市中,公立幼儿园往往需要当地户口,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面临着无法进入公立幼儿园的困境。
而民办幼儿园和托幼机构的费用通常较高,远远超出外来务工家庭的承受能力。
3. 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水平的差异,外来务工子女的学前教育水平也参差不齐。
有些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未来发展。
4. 缺乏专业教育指导外来务工家庭的父母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对子女教育的正确引导。
他们往往无法提供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
二、改善措施为了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现状的问题,政府和社会应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改善:政府可以加大对乡村和边缘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的投入,建立更多的公立幼儿园和托幼机构,以确保外来务工子女能够接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
2. 提供经济补贴。
针对外来务工家庭,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帮助他们支付子女学前教育的费用。
民办幼儿园和托幼机构也可对外来务工家庭开放一定的优惠政策,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3. 加强教育培训。
为外来务工家庭父母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和家庭教育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子女学前教育中来,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家庭教育能力。
4. 建立跨区域学前教育协作机制。
各地政府可以建立跨区域的学前教育协作机制,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更多的学前教育机会。
建立流动人口教育档案和信息共享平台,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发展问题探讨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发展问题探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乡结构的变化,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纷纷进入到城市从事工作。
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城市里面接受教育的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这些孩子由于父母的工作关系,通常在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上都会面临诸多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本文将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发展问题进行探讨,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方案。
一、影响因素分析1. 家庭教育资源的匮乏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他们通常无法提供给孩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在这些家庭中,学习资料、课外书籍甚至基础学习工具都可能会匮乏,这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而在城市中,良好的教育资源并不廉价,这对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来说是一个较大的经济负担。
2. 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指导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需要,大部分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家庭教育指导。
父母长时间在外工作,孩子在家里通常是由老人或者其他家人照顾。
这种情况下,父母无法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教育指导,孩子缺乏家庭温暖和教育引导。
3. 缺乏社会融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通常在城市中的学校中是少数,他们可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融入问题。
在校园中,他们可能因为家庭情况的不同而受到歧视或排挤,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自我认同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而且,他们在城市中也缺乏对当地社会文化的了解和融入,这可能使得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诸多挑战。
二、解决方案探讨1. 加强政府支持和资助政府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支持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子女教育。
比如可以开展义务教育补助计划,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助或教育资源支持。
政府还可以出台一些政策,为学校创造更好的条件,吸引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
2. 增加社会关爱和支持社会各界可以积极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和资助计划,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志愿者可以走进这些家庭,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农村小学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
农村小学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
一、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现状日益严峻。
据了解,在全国范围内,有大量的外来务工家庭孩子被迫放弃家庭教育。
根据中国
劳动力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外来务工家庭子女数量已达到183.31万人,其中大部分被迫继续他们的学业。
目前,农村小学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现状较为普遍。
由于外来务工者
大多处于贫困状态,因此,他们的子女难以获得基本教育。
首先,由于经
济原因,外来务工家庭子女很少能够参加补习课程,因此,他们在学习中
缺乏及时系统的复习,对学习成绩及考试绩点都存在一定的影响。
其次,
外来务工子女由于缺乏稳定的生活环境,他们时常会有许多不可预知的变动,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他们的情绪,也影响他们继
续学习的积极性。
二、应对策略
为了缓解农村小学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困境,有必要采取一系列应对
措施。
首先,应出台政策和财政支持,帮助外来务工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
政府应该提供子女教育资助,减轻家庭教育负担。
比如,可以通过专门的
奖学金和职业培训计划,以及贫困区域孩子的免费义务教育,来帮助外来
务工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发展问题探讨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发展问题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带着家人来到城市工作和生活。
他们的子女在城市的成长教育问题却备受关注。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发展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是教育资源不足。
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定居在城市的基层社区,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子女的教育质量往往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在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通常面临着适应问题,家庭条件较为贫困,他们与城市本地孩子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经历有较大的差距,这也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困难。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因为工作的忙碌和家庭的经济压力,往往缺乏对子女的有效教育引导,这使得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人生导向和健康的成长环境。
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由于教育水平较低,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育能力也较为有限,这也会影响到子女的学习和发展。
社会各界也可以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关爱和支持力度,开展更多的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指导和生活帮助。
在家庭教育方面,社会各界可以开展更多的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和交流,提供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社会各界也可以设立更多的奖励机制和资助项目,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努力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长动力。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发展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家庭本身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并重视这个群体的教育问题,共同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
外来务工人员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外来务工人员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外来务工人员是指在城市等地工作、生活的非本地籍人员,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如下:
问题:
1. 就业难: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因受限于户籍制度,无法在城市正式就业,只能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
2. 住房问题: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多为租赁房屋,由于租金高涨和地缘原因,常常面临房屋安全和居住条件不佳的问题。
3. 教育问题:由于户籍限制,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难以在本地接受学历良好的教育,导致家庭教育的负担加重。
4. 社会保障不完善: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政策,包括医疗、失业和养老等方面。
对策建议:
1. 落户制度改革:建立更加灵活的落户制度,扩大城市人口规模,给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2. 扶持住房保障:加大房屋租赁补贴,鼓励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让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3. 教育公平:通过公平公正的教育制度,让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享受同样的教育待遇,同时加大政府对家庭教育的扶持力度。
4. 社会保障完善:设立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基金,对其进行社会保障补贴,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与本地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总的来说,外来务工人员的存在问题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民间机构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助力外来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1.引言
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
2.1缺乏关注和陪伴
由于父母长期离家工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缺乏家庭教育的关注和陪伴。
他们常常无人照料,缺乏家庭温暖和安全感。
2.2教育资源匮乏
2.3学业压力和学习环境差
由于接受的教育质量差和学校环境的不稳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业压力较大。
他们可能面临课业任务过重、学习资源匮乏和学校不适应的问题,对他们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3.对策
3.1组织家庭教育培训
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家庭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家庭教育。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亲子关系建设、教育方法和技巧、正确引导子女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2改善教育资源分配
政府应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资源的投入,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城市本地子女相同的教育资源。
这包括改善学校设施、提供优质教职员工和开展文化活动等。
3.3加强学校支持和辅导服务
3.4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可以提供额外的教育支持和陪伴服务,帮助外来务
工人员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获得更多关注和支持。
这可以通过开展义务家教、亲子活动或志愿者教育支持小组等方式实现。
4.结论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培训、改善教育资源、提供学校支持和辅导服务以及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
等措施,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应共同努力,关注和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家庭教育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帮扶策略骆驼实验小学部课题组张文英王贤中陈晓霞【内容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批批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宁波,他们的子女有许多也跟随来到宁波就学。
由于地域文化、知识背景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尤其是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与本地孩子存在很大差距,他们的加入,也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和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和解决办法。
现在,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现状如何呢?调查发现,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中,还存在着就学难、家庭教育缺位、安全意识缺乏这三个主要问题,亟需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帮助和扶持。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研究,我们提出或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教育帮扶对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存在问题帮扶对策据有关部门统计,近些年来,我区农村公办中小学校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了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三,有些学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甚至超过90%。
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自不同的省份,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和家庭背景,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他们的加入,必然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虽然经过各方努力,一部分问题得到解决,情况有所好转,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会对我们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带来阻力。
去年,我对本校500多名小学生和学生家长分别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还存在下列三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一、上学难问题依然存在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随父母来到宁波上学,政府为了解决他们的就学问题,创办了一些专门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也明文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以就近到居住地公办学校就读。
但是,由于专门的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大多场地狭小,校舍简陋,师资缺乏且不稳定,办学水平很难与本地的公办学校同日而语,加上不菲的费用,使外来务工人员们望而却步。
他们都想把子女送到公办学校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而我们这些农村公办学校受校舍和师资限制,也无力接纳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
因此每年公办学校招生的那几天,都会出现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在校门口漏夜排队,只是为了给孩子争取到一个入学的名额。
建议帮扶策略:软硬并举提高办学质量针对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孩子上学难问题,我们建议:这些年来,政府为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走访中我还发现有一些外来务工子弟学校蜗居在废旧的厂房里,没有像样运动场,教室简陋,有部分教室近似危房,周边环境嘈杂脏乱,很不利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我觉得,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还要为这些学校提供必要的硬件方面的保障和支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办学场地,达到政府规定的生均用地要求。
除了保证他们有洁净明亮的教室,还要想方设法让他们有比较宽阔的运动场,可供学生日常活动和锻炼,让孩子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安心地学习,还可以愉快地活动;其次,加大软件方面的支持,可以从公办学校抽调更多管理能力较强的行政人员,常驻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协助他们进行学校日常管理,提高办学质量;选派公办学校的骨干教师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任教,并把这段任教经历作为骨干教师聘任和考核的必要条件之一,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第三,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师资的培训。
教研室可以多组织一些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送教活动,通过建立公立学校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对口帮扶机制、或者通过师徒结对的形式,使“请进来”和“走出去”成为他们常态的教研、学习模式,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提高师资素质,培育一支优质稳定的师资队伍,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政府增加投入,在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办学条件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公办学校规模,或者把符合条件、达到要求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转变为公办学校,让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这些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就读,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贫病交加”众所周知,孩子的教育主要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大部分组成,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互相依赖、互为补充、配合默契,才能产生强大的教育合力,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上,仅凭学校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家庭教育紧密配合。
然而,由于地域条件、文化习俗、教育背景等各方面的差异,子女教育又恰恰是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薄弱环节。
他们每天忙于生计,基本没有时间顾及孩子的教育,有的只是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成绩,根本不知道培育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把孩子送进学校的同时,也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全盘交给了学校和老师,家庭教育缺失,是为“贫”;另外,他们大多来自偏远地区,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有些还是文盲,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除了骂就是打,简单粗暴,是为“病”。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我校70%左右的外来孩子和父母双方一起生活,他们的父母时常加班,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有的是双方轮流照管孩子的饮食起居和学习,有些家长双方都很忙,孩子放学后就去一些托管班,由那里的老师看管,连带辅导作业。
还有30%左右的孩子和父母中的一方生活在宁波,每逢家长上班,这些孩子只能实行自我管理。
调查中还发现,有32%的家长在家时,是看电视、打牌或做家务,不过问孩子的学习。
50.8%的孩子在家里无独立学习的房间,有9.6%的学生无固定地点做作业,7.4%的家庭没有书桌供孩子学习……由此可见,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孩子学习条件多么简陋,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何其少,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就可想而知。
平时与孩子相处时间短、沟通交流少,孩子一旦犯错或出现问题之后,采取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也是存在于这些家庭中的一个较普遍的现象。
家庭教育的“贫病交加”,使学校教育失去了有力支撑,显得势单力薄,教育效果也大打折扣。
因此,在子女教育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亟需得到学校和老师们的帮助。
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如何把“教育帮扶”送进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帮助他们掌握正确教育方法,调动起家长教育孩子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学校与家庭的统一战线,显得尤为重要。
帮扶策略:建立家长与学校的多元沟通渠道1、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我校开办家长学校由来已久,架设起了学生家庭和学校沟通的桥梁。
多年来,家长学校定时开课,向家长传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课改信息,听取家长对学校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接受家长监督,对我校的发展和进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近年来,我们学校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急剧增加,以及他们家庭教育普遍薄弱的现实,有意识地把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作为家长学校研讨的重点内容。
通过发放《家庭教育情况调查(家长卷)》,使家长们在完成问卷的同时,对自己的家庭教育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反思,发现问题,认识不足,再通过家长和学校领导、老师们面对面交流研讨,帮助他们着眼自家现有条件,针对自己子女的实际情况(如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多子女家庭中该子女的排行等),关注孩子的品质培养、情商提升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采取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
后来我们又在小学生中进行了对应的《家庭教育情况调查(学生卷)》,经过统计发现,许多孩子觉得父母和自己在一起的时间多了,亲子之间的交流也有所增加,父母对孩子的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更加关注了,有些孩子还提到,父母用讲道理和平等对话取代了以前的“棍棒抚摸”。
2、利用“家校互联”,建立全天候的沟通学生入学以后,我们就很快为每一位同学办好了家长信息登记,建立了家校互联网络,家长通过手机就可收悉学校和任教老师的联系信息,也可作出信息反馈。
家校互联网络开通以后,学校可以把学校一些重大活动或举措及时告知家长,取得家长的支持或理解,便于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一些措施的实施。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可以不定期把学生在校的学习和思想动态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实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如:小学低段老师可以把每天的作业通过短信告诉家长,让家长督促孩子及时完成;对于经常拖欠家庭作业的同学,老师也短信可告知家长,请家长协助整改。
寒暑假等长假期间,借助家校互联也可以让学校、老师与家长联系的不会间断。
我们学校的假期休闲教育系列活动,大多就是借助家校互联这座桥梁来开展的。
另外,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开设家庭教育讲座、任课老师家访、建立家校联系本等方式,也能使家长把握孩子的思想、学习动态,获得一些具体、科学、实用的教育方法,针对孩子的表现,采取及时有效的教育措施。
至此,我们觉得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学习,家长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改进了教育方法,家长与老师的主动联系也比以前有明显增加。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合力,对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必然产生持续良好的效果。
三、孩子和家长都缺乏安全意识据《北京晚报》报道:去年我国由于火灾、食物中毒、交通事故、溺水、自杀等原因造成1.6万多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因意外事故而离去。
在宁波市,2010年,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57人;2011年,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46人,2012年,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36人,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死亡原因是溺水或交通意外。
据统计,这些非正常死亡的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却占了70%以上。
这不仅仅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更是一段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它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伤害。
在社会、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安全教育的形势下,外来务工子女的安全事故还常有发生,原因何在?通过对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 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外来务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不懂或者无视交通法规,忽略了对孩子的日常安全教育。
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来自偏远农村,他们学历普遍偏低,一般都是从事体力工作。
外出打工的目的就一个:赚钱改善生活。
来自农村的地域背景,文化知识的缺乏,繁忙的工作,使他们安全意识淡薄,对孩子无法尽到监护职责,也很少进行安全教育。
许多孩子上学和放学无人接送、不知道遵守交通法规、一人在家或结伴外出玩耍时,发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有这样三个实例:小学生A,星期天独自在家,出于好奇,想爬到房顶上玩,因平房无楼梯,他就顺着木制梯子向上攀,中途木梯断裂,他重重摔在地上,导致脊椎骨断裂;小学生B某,在放学的路上,与另一名学生边走边玩,你推我一下,我撞你一下,由于另一名学生用力过猛,B某一个趔趄,倒向一旁,这时后面一辆飞驰的汽车刹车不及,B某命丧车轮之下。
学生C某,暑假和表弟结伴去河里游泳,表弟溺水,C某赶紧去救,因为不懂正确的救护方法,被表弟紧紧抓住,不幸双双遇难。
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年幼好奇,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
如果家长注意到这一点,加强防范,并经常对他们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就会避免悲剧的发生。
血的教训警示我们: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他们安全知识教育刻不容缓!帮扶策略:多管齐下保安全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学校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安全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的安全教育制度,每学期设立一个“安全教育周”,平时还利用班会课、国旗下讲话等时机,对学生进行预防溺水事故和交通事故的教育,使日常教育和专门教育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