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帮扶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帮扶策略

骆驼实验小学部课题组

张文英王贤中陈晓霞

【内容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批批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宁波,他们的子女有许多也跟随来到宁波就学。由于地域文化、知识背景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尤其是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与本地孩子存在很大差距,他们的加入,也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和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和解决办法。现在,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现状如何呢?调查发现,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中,还存在着就学难、家庭教育缺位、安全意识缺乏这三个主要问题,亟需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帮助和扶持。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研究,我们提出或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教育帮扶对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存在问题帮扶对策据有关部门统计,近些年来,我区农村公办中小学校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了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三,有些学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甚至超过90%。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自不同的省份,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和家庭背景,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他们的加入,必然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虽然经过各方努力,一部分问题得到解决,情况有所好转,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会对我们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带来阻力。去年,我对本校500多名小学生和学生家长分别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还存在下列三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一、上学难问题依然存在

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随父母来到宁波上学,政府为了解决他们的就学问题,创办了一些专门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也明文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以就近到居住地公办学校就读。但是,由于专门的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大多场地狭小,校舍简陋,师资缺乏且不稳定,办学水平很难与本地的公办学校同日而语,加上不菲的费用,使外来

务工人员们望而却步。他们都想把子女送到公办学校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而我们这些农村公办学校受校舍和师资限制,也无力接纳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因此每年公办学校招生的那几天,都会出现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在校门口漏夜排队,只是为了给孩子争取到一个入学的名额。

建议帮扶策略:软硬并举提高办学质量

针对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孩子上学难问题,我们建议:

这些年来,政府为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走访中我还发现有一些外来务工子弟学校蜗居在废旧的厂房里,没有像样运动场,教室简陋,有部分教室近似危房,周边环境嘈杂脏乱,很不利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我觉得,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还要为这些学校提供必要的硬件方面的保障和支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办学场地,达到政府规定的生均用地要求。除了保证他们有洁净明亮的教室,还要想方设法让他们有比较宽阔的运动场,可供学生日常活动和锻炼,让孩子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安心地学习,还可以愉快地活动;

其次,加大软件方面的支持,可以从公办学校抽调更多管理能力较强的行政人员,常驻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协助他们进行学校日常管理,提高办学质量;选派公办学校的骨干教师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任教,并把这段任教经历作为骨干教师聘任和考核的必要条件之一,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第三,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师资的培训。教研室可以多组织一些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送教活动,通过建立公立学校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对口帮扶机制、或者通过师徒结对的形式,使“请进来”和“走出去”成为他们常态的教研、学习模式,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提高师资素质,培育一支优质稳定的师资队伍,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政府增加投入,在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办学条件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公办学校规模,或者把符合条件、达到要求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转变为公办学校,让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这些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就读,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贫病交加”

众所周知,孩子的教育主要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大部分组成,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互相依赖、互为补充、配合默契,才能产生强大的教育合力,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上,仅凭学校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家庭教育紧密配合。然而,由于地域条件、文化习俗、教育背景等各方面的差异,子女教育又恰恰是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薄弱环节。他们每天忙于生计,基本没有时间顾及孩子的教育,有的只是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成绩,根本不知道培育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把孩子送进学校的同时,也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全盘交给了学校和老师,家庭教育缺失,是为“贫”;另外,他们大多来自偏远地区,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有些还是文盲,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除了骂就是打,简单粗暴,是为“病”。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我校70%左右的外来孩子和父母双方一起生活,他们的父母时常加班,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有的是双方轮流照管孩子的饮食起居和学习,有些家长双方都很忙,孩子放学后就去一些托管班,由那里的老师看管,连带辅导作业。还有30%左右的孩子和父母中的一方生活在宁波,每逢家长上班,这些孩子只能实行自我管理。调查中还发现,有32%的家长在家时,是看电视、打牌或做家务,不过问孩子的学习。50.8%的孩子在家里无独立学习的房间,有9.6%的学生无固定地点做作业,7.4%的家庭没有书桌供孩子学习……由此可见,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孩子学习条件多么简陋,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何其少,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就可想而知。

平时与孩子相处时间短、沟通交流少,孩子一旦犯错或出现问题之后,采取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也是存在于这些家庭中的一个较普遍的现象。

家庭教育的“贫病交加”,使学校教育失去了有力支撑,显得势单力薄,教育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在子女教育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亟需得到学校和老师们的帮助。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如何把“教育帮扶”送进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帮助他们掌握正确教育方法,调动起家长教育孩子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学校与家庭的统一战线,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