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缺陷-气孔的描述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造缺陷-----气孔的概述以及分析
一、术语含义:金属液在凝固过程中陷入金属中的气泡,在铸件中形成的孔洞,称为气孔。还有气眼、气泡、呛火、呛等非正规名称,是孔壁光滑的孔洞类铸造缺陷。
二、目视特征:是指肉眼看到的铸件缺陷的形态特征,是区分气孔、缩孔、砂眼、加渣及确定气孔种类性质的依据。
1、形状:一般为球形或近似于球形、泪滴形、梨形、蠕虫状、长针形等气孔孔洞。
2、表面面貌:在肉眼观察下,气孔孔壁是平滑的,表面颜色有的发亮,有的金属本色,有的发蓝,灰铸铁孔洞表面有的附着一层碳膜。
3、尺寸:由于形成气孔原因复杂,尺寸变动是无规律的,有的大到10至20几毫米,有的小到不到1毫米。
4、部位:是指孔洞在铸件截面中的位置,一般可分为表面气孔,一落砂就可发现,内部气孔只有在机加工后才能显示出来,有的皮下气孔在喷砂后或机加工去除表面硬皮后才能发现。多出现在浇注位置的上面。
5、危害性:气孔是铸件常见和多发性缺陷,一般情况下,气孔使铸件报废数量约占铸件废品率的25%-80%。
6、气孔种类:从气孔形成原因、形成过程、形成机理来分类,气孔可分为5种,及侵入气孔、裹挟气孔、析出气孔和内外反应气孔。
下面先说一说最常见、发生最多的侵入型气孔。
一、从浇注到铸件凝固成壳期间,砂型、砂芯发生的气体侵入金属液
时产生的气孔称为侵入性气孔。
1、它的形状特征:团球形、梨形、泪滴形,小头所指是气体来源的方向。
2、表面面貌:孔壁平滑,铸件侵入气体主要成分是CO时,孔壁呈蓝色;是氢气时,孔壁是金属色,发亮;是水蒸气时,孔壁是氧化色,孔壁发暗,灰色。
3、一般尺寸较大,在几毫米以上。
4、部位:按浇注位置来说,常处于铸件上表面,去掉浇冒口或气针后可看到,有的粗加工后表现出来。
5、分布:大多情况下是单个或几个聚集的尺寸较大的气孔,很少成为弥散性气孔或针孔。
二、形成机理:
1、砂型:砂型中的气体侵入金属液,分为两种:①不润湿型:组成砂型型砂粒度细、强度高、紧实度大(硬),如静压线造型。高温铁水遇到湿砂型,表面水分极度气化膨胀,在砂型毛细管内形成较高压力,一部分向外透过砂型排入大气,一部分因压力大,超过铁水静压力,克服表面张力,便进入铁水中,关系式为:P A>P o+P M+P N P A——表示气体侵入压力
P o——型腔中气体压力,即标准大气压
P M——金属液静压力
P N——金属液表面阻力(表面张力和粘度)
P A P A
不润湿型润湿型
P A>P o+P M+P N P A>P o+P M+P N
②金属液润湿型壁时也就是型砂组成砂粒较粗、紧实度较低情况,砂粒间孔隙较大,有利于气体排出,但也使铁液容易渗入到砂粒孔隙中,形成机械粘砂,并堵死气体通道,并且湿砂型都有气体迁移问题,砂型表面水分100%气化,要比原水分体积大三倍,1300℃多度铁水能使水份离子化,就是分解成O与H,体积又要扩大几倍,并迅速向压力小、湿度低的深层转移,形成水份聚集区,还原成水,堵塞了气体通道,提高了气体压力,向四处扩散,同时一部分侵入到铁水中,当金属液充满型腔时,由于砂粒间隙大,铁水易侵入,不利于上型排气,型腔内气体会聚集在界面上形成气坑或皮下大气孔。总之,金属液不润湿型壁时,有利于防止粘砂,但易使气体侵入形成气孔,润湿型壁时有利于防止侵入气孔,但易形成机械粘砂。
金属液不润湿型壁时侵入气体容易在型壁上形成气泡,从而增大了形成侵入气孔的倾向性,金属液润湿型壁时侵入气体不容易在型壁
上形成气泡,从而减小了形成气孔的倾向性。当侵入气体在型壁上形成气泡核或气泡,同时又发生凝固结壳,并且速度相匹配时,产生如下影响:
⑴金属液不润湿型壁时,残留在型壁上的气泡核,可能形成气坑,或表面气孔,润湿时可能产生皮下气孔。
⑵金属铸型界面发生化学反应,使界面金属层富含氢或氮气时,能使铸件产生反应气孔,类似皮下气孔。
⑶气泡在金属液中排出或滞留,侵入金属液中的气泡,如果能从金属液中排出仍然不会形成气孔,反之则形成气孔。
涉及到铁水的几种典型情况:
⑴铁液浮力和粘度决定气泡上浮速度和大小,气泡上浮过程中还有大气泡兼并小气泡,气体元素扩散到气泡中,使之变大,如果固体壳内铁液仍有上升,更增大了气泡排出可能。
⑵如铁液温度降低有枝晶析出,粘度增大,会阻碍气泡上浮,增大气泡滞留可能性。(缸盖浇温低出气孔)
⑶凝固范围大合金结壳快的薄壁铸件,气体一旦侵入,气泡无法排
出,极易形成气孔。
⑷如果铁液表面存在氧化膜或凝固结壳,也会阻碍气体排出。
⑸如果采用顶注式或上雨淋浇注系统,金属液自上而下充满铸型,液面受液流冲激,上面温度高,并且不平静,气泡就容易排出,浇口上注式优于底注式。
⑹型腔充满时,金属液不润湿型壁气体在金属液向上的压力下,只
要砂型毛细管不堵塞,浮到铁水面上的气体就容易排出,不形成气孔,如果金属液润湿型壁铁液渗入砂粒间毛细管而将其堵塞,上浮至型面上的气泡不能排出,会形成单个或多个气孔。
砂芯条件比较恶劣,粘结剂等发气量较大,气体四下扩散。
三、防止和消除侵入气孔的对策和措施
1、降低砂粒间毛细管中的气体压力,主要措施是控制型砂湿透气性和湿型表面硬度,湿透气性要有一个范围,透气性过高超过了上限,意味着砂粒间孔隙过大,铁液易渗入形成机械粘砂或表面粗糙,如果湿透气过低,低于下下限,铸件易产生侵入气孔。湿透气性的上下限值应根据具体生产情况而定,高压造型,上限一般在140左右,下限为70-100,一般铸件上限在100,下限在50左右,如果手工造型,只要保证混砂质量,紧实均匀甚至可定为30。表面硬度:一般145造型机65-70,148造型机80-90,高压造型90以上,湿透性高,表面硬度可高些,反之表面硬度也应低些。
2、人工增强砂型通气能力,最常用方法是扎通气孔,扎通气孔深度有讲究,一般为不扎通。气孔顶端与型壁工作表面4-5mm扎透了,效果不好,甚至不起作用,扎的太浅是无效的,为什么呢?前面已说过,浇注后型壁被金属液加热,从界面到型壁达到100℃等温面这一区域,水分成为大量水蒸气,向内有侵入铁液倾向,向外扩散到温度低于100℃区域中,水蒸气遇冷又重新凝结成水分,此区域中水分可达原始水分的2-3倍,水分堵塞了砂粒间的孔隙,阻碍了水分的溢出,从而提高了发气区的气体压力,增加了气体侵入金属液的危险性,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