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与成因

合集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日益突出,给金融体系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本文主要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不良资产概述1、不良资产定义及分类1.1 不良资产定义1.2 不良资产分类2、不良资产现状2.1 不良资产总体规模2.2 不良资产分布情况2.3 不良资产涉及的行业三、不良资产成因分析1:宏观经济环境因素1.1 经济周期波动1.2 不良资产的经济回报率低 1.3 资产价格波动1.4 增长方式转变带来的风险2:金融机构内部因素2.1 风险管理不到位2.2 贷款审批流程不合理2.3 内部控制缺陷2.4 员工行为不端导致的风险3:政策和监管因素3.1 宏观审慎管理政策3.2 不良资产处置政策3.3 风险暴露披露要求四、应对策略1、宏观经济调控1.1 经济增长预期和控制政策 1.2 增加基础设施投资1.3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风险管理优化2.1 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2.2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2.3 提高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3、不良资产处置3.1 多元化处置方式3.2 加速资产证券化进程3.3 健全市场化处置机制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不良资产:指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贷款、债券等资产中,出现违约或无法收回本息的部分。

2、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指国家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手段,以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

六、结论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其成因的详细分析,提出了应对策略,并对涉及的法律名词进行了解释和注释。

希望本文对相关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附件】:1、不良资产相关数据及图表2、相关研究报告和数据报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不良资产:指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贷款、债券等资产中,出现违约或无法收回本息的部分。

2、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指国家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手段,以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应对措施3篇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应对措施3篇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应对措施3篇摘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威胁银行体系的安全,也给整体经济运行制造了障碍,本文针对不良资产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途径。

关键字:不良资产对策商业银行自80年代末,我国的银行业一直为不良资产所困扰,大量的不良资产沉积且还在不断增长,不仅严重威胁银行体系的安全,也给整体经济运行制造了障碍,因此必须尽快寻求解决途径。

我国先后采取了各种办法来降低不良资产,主要有国家扶持方式、资产重组方式、打包出售、拍卖、招标等方式、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但这些处置方式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并存着许多不足有待于继续完善。

我们现在既要解决过去的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也需要建立各种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来防范出现新的不良资产。

在处置过程中,应遵循标本兼治原则、政府主导原则、协调配合原则。

对银行不良资产的最终处置,应当从增量、存量两个方面入手,不可偏废其一。

1.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十分复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制度性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微观经济主体因素,金融监管因素等几个方面。

1.1制度性因素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所以制度性因素也就成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最主要根源。

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51.1.1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国有银行的产权属于国家,而国家所有权实际上是通过政府来实现的,政府的社会职能又是通过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来实现的。

这就造就了两个结果,一方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各自成为政府的职能部门,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的分割封闭局面,不利于资源的开放流动和合理配置,而且专业银行承担的社会职能过于专一,弱化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各政府部门对其所辖的国有银行机构具有合法干预的权力,使国有银行无法做到自主经营。

由于国有银行没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和法人财产权,银行资产并没有与作为所有者国家的其他财产相分开,这不仅造成了作为国家所有者代表的政府对银行资产的直接支配,对银行经营的任意干预,而且国家作为所有者要对银行的经营负无限责任。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新政府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三农”及金融业改革,而金融业改革最大的难点就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

不良资产问题成为银行业的焦点。

随着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各银行为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金融运行机制,参与市场公正、公平、公开的有序竞争,各商业银行均加大了通过法律途径减少不良资产的力度。

如果国内商业银行业巨大的不良资产处理不好,不仅可能导致国内的金融危机,而且可能会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者吞没掉。

如此巨大的不良资产存量已直接危及国家的金融稳定。

尽管国家采取了大量措施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的比例,但是由于产生不良资产的社会条件还没有根本上消失,进一步加剧不良资产发生的可能性。

为此,认真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成因,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我国商业银行的存量不良资产,进一步预防增量不良资产的产生,减少和降低金融风险,形成良好金融秩序,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十分重要的。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众所周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额巨大。

一方面,不良资产存量数额巨大,国有商业银行实际上处于资不抵债状态;另一方面,不良资产增量不断累加。

由于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及政府的干预,银行对陷入困难的企业不能见死不救,“安定团结”之类贷款的发放,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迅速累积。

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国有工商企业,其份额占全部不良贷款的70%以上,而且随着我国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一些不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企业将被淘汰,所以,潜在的金融资产风险还净不断释放。

其现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不良贷款占比过高,贷款周转速度缓慢。

近年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呆滞贷款、呆账贷款和逾期贷款)增幅较大。

表面上直接反映企业与银行的问题。

据统计,国有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占比高达25%,贷款周转率十分低下,流动资金贷款周转率为0.8次/年,固定资产周转率为0.2次/年,分别是正常周转速度的50%和60%,不良贷款大量沉淀了银行资金,使银行信贷资金缺乏了流动性,削弱了银行的偿债能力和把握贷款投向、支持重点企业的经营能力。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处置对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处置对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处置对策分析引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存款储备、信贷投放、支付结算和风险管理等重要职能。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商业银行在借贷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资产,这将给银行的经营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因此,深入分析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以及采取相应的处置对策对于确保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至关重要。

一、不良资产成因分析1.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是不良资产产生的重要原因。

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利率波动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不良资产的增加。

2.不良贷款风险管理不到位: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可能存在对贷款融资对象的风险评估不准确、审批过程不严谨等问题,导致高风险的贷款被放贷。

此外,银行在贷后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监管不到位,未及时关注贷款对象的经营动态和偿还能力,导致不良贷款的形成。

3.内部管理风险: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善也是不良资产产生的重要因素。

包括对借贷行为的内部控制不完善、风险管理团队的不足以及内部腐败问题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银行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的风险,威胁到银行的资产质量。

二、不良资产处理对策分析1.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的体系建设,包括建立完善的贷前风险评估制度、加强对借款人的尽职调查、建立完善的贷后管理机制等。

通过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有效降低不良资产的产生。

2.优化信贷政策和授信流程:商业银行应定期优化贷款政策,根据宏观经济状况和行业特点,制定合理的贷款利率和期限。

同时,商业银行应通过改进贷款审批流程,加强对借款人的审核,避免风险选择问题。

3.提高内部管理水平: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团队,提高银行内部员工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

对于可能存在的腐败问题,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管机制,加强对内部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4.积极处置不良资产:面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商业银行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置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原因分析(精选5篇)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原因分析(精选5篇)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原因分析(精选5篇)第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原因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原因分析【文章摘要】新政府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三农”及金融业改革,而金融业改革最大的难点就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

不良资产问题成为银行业的焦点。

随着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各银行为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金融运行机制,参与市场公正、公平、公开的有序竞争,各商业银行均加大了通过法律途径减少不良资产的力度。

如果国内商业银行业巨大的不良资产处理不好,不仅可能导致国内的金融危机,而且可能会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者吞没掉。

如此巨大的不良资产存量已直接危及国家的金融稳定。

尽管国家采取了大量措施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的比例,但是由于产生不良资产的社会条件还没有根本上消失,进一步加剧不良资产发生的可能性。

为此,认真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成因,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我国商业银行的存量不良资产,进一步预防增量不良资产的产生,减少和降低金融风险,形成良好金融秩序,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十分重要的。

尽管进行了多年银行业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任然受到大量坏账的困扰,不良资产问题仍然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如果不能正确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会严重地阻碍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削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的稳定运行,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梯子改革的不断深入,摆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的不仅是开发市场法,拓宽服务领域,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得先机,更重要的是加快商业银行内部的不良资产的转化吸收,为即将开展的竞争派出后顾之忧。

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善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高速发展的我国银行业正在接受着严重的考验,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些不良资产的存在不仅影响着银行自身的壮大发展,还大大的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步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学号:00000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2016 届)题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二级学院专业金融学班级学生姓名成绩指导教师完成日期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由我本人独立完成.有关观点、方法、数据和文献等的引用已在文中指出,并与参考文献相对应。

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如在文中涉及到抄袭或剽窃行为,本人愿承担由此而造成的一切后果及责任。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摘要不良资产数量过多对于金融活动是一个不确定的“定时炸弹”,同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过多很大程度上危及着国家的社会安定。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银行经济活动的安全决定着社会经济我安定与繁荣。

所以深入了解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形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对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以不良资产为研究线索,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进行研究分析,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入手,找到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后对不良资产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不良资产处理AbstractToo many non-performing assets in financial activities is an uncertain \"time bomb\”, at the same time, commercial Banks non—performing assets too heavily threatening the country’s social stability. In today’s rapid economic growth, bank economic activity depends on social and economic security I stability and prosperity. So deeply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bad assets and the formation reasons an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cope with the situation,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y economy sustained, healthy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so commercial Banks non—performing assets probl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 This paper, taking the bad assets as the research clue, to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non-performing assets, starts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mercial bank non-performing assets, to find the cause of bad assets and the influence on commercial Banks, finally puts forwar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bad assets.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 Bad assets To deal with non-performing assets一、绪论(一)课题背景及意义不良资产可谓是一个非常老的话题,但它也是经济活动中常见的问题。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解决对策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进一步“双升”。

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支柱作用。

然而截至2016年12月末,根据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年报不良贷款率数据显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进一步“双升”。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既有政策性、行业性、经济环境、信用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风险管理不到位、风险控制不严和处置方式的选择等内部因素所致,而且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客观外部因素1、经济环境带来的风险。

从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十八大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转轨过程中,我国经济运行时冷时热,相应的金融运行在失控、紧缩、放松、再膨胀的恶性循环中进行,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管理的困难。

这无疑会给银行信贷资产带来很大的风险。

2、国家政策带来的风险。

我国资本市场仍然欠发达,企业所需资金难以靠直接融资来取得,这样就形成了一批几乎完全靠贷款创办和经营的国有企业,而绝大多数企业经营业绩欠佳,从而造成银行的不良资产。

3、信用环境带来的风险。

信用环境不佳,直接影响了债务人的还款意愿。

有的地区因长期以来信用环境不好,债务人之间相互观望,造成还款意愿不强,甚至存在债务人不认款或认账不还的恶意逃废银行债现象。

加之受贷款剥离和一些优惠政策的影响,有的债务人就出现了“拖一拖我就能少还一点”的侥幸心理。

而付诸法律进行清收需要1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执行结案,执行时间长,见效慢,贷款难以在短时间内收回,导致形成不良。

4、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

受自然灾害影响形成不良。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不良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逾期或无法按时回收本金和利息的贷款。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经济周期波动、管理不善、风险控制不力等因素。

以下将详细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一、成因分析1.经济周期波动:经济增长放缓或经济衰退,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增加了贷款违约和不良资产风险。

2.借款人信息不真实:借款人提供虚假资料或隐瞒重要信息,使银行无法准确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而产生不良贷款。

3.贷款审批不严谨:银行在贷款审批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风险评估不全面等问题,未能准确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负债风险。

4.风险分散不足:商业银行在贷款时未能对贷款对象进行充分的风险分散布局,多样化贷款组合,导致贷款违约风险集中。

5.法律环境不完善:法律对于贷款违约及资产处置等方面缺乏完善的法规和制度,使银行难以有效解决不良贷款问题。

二、对策建议1.风险管理加强: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能力,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模型和提升风险管理技术,降低不良贷款风险。

2.信息披露完善:商业银行应加强借款人信息核实,要求借款人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并加强信息共享,提供准确的信用评估。

3.创新风险管理工具:商业银行可以引入衍生品等金融工具,降低贷款利率、提前还款等风险,进一步规避风险。

4.合理定价:商业银行应根据借款人的风险评估结果,合理定价贷款利率,确保利差覆盖不良贷款风险。

5.债务违约解决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的债务违约解决机制,加强银行对于不良贷款的追偿能力。

6.完善内部控制: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完善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

7.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员工对于不良贷款的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

总结起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复杂多样,需要从风险管理、信息披露、定价策略、法律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有效降低不良贷款风险,保持银行业的稳健发展。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与成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与成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与成因中国银监统计资料表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已从最高额的34.2%下降到10.43%。

尽管近年的不良贷款率下降是在贷款总量增加较多的情况下实现的,带有稀释的因素;但上述数据也基本反映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中国银监统计资料表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已从最高额的34.2%下降到10.43%。

尽管近年的不良贷款率下降是在贷款总量增加较多的情况下实现的,带有稀释的因素;但上述数据也基本反映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有其特殊性。

成因很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信用环境不佳。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观念和信用制度薄弱,部分企业经营者信用观念淡薄,往往将贷款挤占挪用,或利用改制、破产、兼并、多头开户等手段千方百计逃避银行债务。

一些地方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活动,不少官员缺乏大局观念,只考虑地方、部门利益而置银行于不顾,暗地里为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开绿灯。

同时,由于存在一定的制度障碍,致使对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依法惩处、打击不力,助长了“失信毁约”的蔓延。

(2)借款中小企业缺乏偿还能力。

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不同于国有银行,中小企业占全部贷款的比例高达80%以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企业中的许多企业由于经营机制不活,管理水平低下,包袱过重、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等原因,经营效益持续大幅下滑,无力偿还债务。

(3)商业银行治理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由于地方政府在商业银行中处于控股地位,银行的主要管理职位都是由政府推荐,商业银行实际被控制在少数政府资本代理人手中,董事会、监事会等权力部门形同虚设,无法对银行代理人形成有效的监督。

(4)内部管理存在严重缺陷。

一是风险管理制度建设落后。

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设有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多数银行没有形成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完善的管理体系。

二是风险评价体系不完善。

商业银行现行的贷款风险评价体系定性、静态、局部的分析多,定量、动态、全局分析少,难以对贷款风险作出科学、准确的分析判断,无法确保借贷决策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问题及经验借鉴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问题及经验借鉴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问题及经验借鉴在全球经济处在缓慢波动中复苏的同时,我国也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中。

在这转换与变化的关键时期,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经济金融态势正在发生新的演变,直接给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不佳,银行授信客户违约比例明显增加,集中表现为银行新发生逾期贷款、不良贷款同比成倍增加,逾期、不良余额快速攀升。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面临的环境分析(一)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而金融正是经济发展周期性的产物。

金融业的繁荣状况和经济周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经济处于上行期,市场对于信贷的需要旺盛,银行资产的质量能够始终保持在高水平,不良资产回收处置的压力和难度就比较小;反之,经济处于下行期,银行金融不良资产回收处置压力难度大。

而我国目前经济状况正处于这一阶段,经济体制正面临全面性的改革和转型。

(二)新常态使供需矛盾更为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放缓,外国投资增长不足,出口低迷,原本宽松货币政策不能解决当下问题,信贷的有效供与求之间矛盾逐渐加深。

一方面高质量的企业对于贷款需求减少;另一方面产能过剩、宏观调控相关的企业要求银行降低贷款门槛,这一双重压力使得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回收处置遭遇困- 1 -境。

(三)企业还款意愿以及还款能力下降。

随着经济下行,市场进入新常态,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收入减少,对于银行的信贷还款能力严重不足,进而导致不良资产积累,更加增加了其回收处置的难度。

同时地方处置不良资产工作机制不健全,企业道德风险事件频发,导致不良资产诉讼清收难度增大。

二、行业不良贷款成因分析2012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滑和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房地产投资降温,基建投资下滑,目前国内面临产能过剩、消费不足、出口增长减速的经济形势,下游行业对钢铁的需求不断减少,钢价持续走低,钢贸行业整体出现了过剩局面,直到金型重工等较大型的钢贸企业出现债务风险,之后又陆续出现“基柏”、“钢丰”等较大金额的钢贸企业信贷风险事件,涉及金额约40亿元,牵涉20多家银行和数十家互保联保企业,进而触发了银企互信危机衍生的行业整体信贷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对策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这既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度法律环境、社会信用环境等方面的外部原因,也有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不善等方面的内部原因。

四点国外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所得到的启示,它们分别是首要原则、国情原则、市场运作和加快内部改革。

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模式,这些模式有内部消化模式,分离模式,合并式、核销式、破产清算式等,我们应当根据国情,适当选择一种或多种模式对银行不良资产进行处置。

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具体措施。

银行可以通过一些经营活动来提高资本充足率, 增强国有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比如上市筹资、发行长期次级金融债券、增提普通准备金。

与此同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也能有效地防范不良资产风险,比如构建完善的内部经营机制、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用人机制等。

此外,立法、政府和社会等外部环境的支持也是相当重要的。

还行,但是距离国际水准还有距离哦中国工商银行境内外机构不良资产率为2.72%,不良贷款率降至4.58%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2005年12月31日单位:亿元,%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对策2006-12-20 15:26韩克勇【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摘要:资产质量是关系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高,既有政策、体制、企业的原因,也有银行自身的原因。

需要政府、国有商业银行和企业共同努力,进行综合治理。

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多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不良资产比例偏高便是其中之一。

对此应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确保资产质量的稳定提高,保证国有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

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由于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贷款这一资产项目,因此本文所指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对策【摘要】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指银行因借款人无法如约履行还款义务而导致的贷款违约或资产质量下降问题,对银行的经营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管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保障金融系统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分析入手,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优化信贷结构、强化内部控制、改善资产质量管理制度等对策。

通过对现状、挑战和前景的分析,揭示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指导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提高资产质量,有效应对未来的挑战,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对策、风险管理、信贷结构、内部控制、资产质量管理、现状、挑战、前景1. 引言1.1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定义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出现的不能按照合同约定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贷款、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资产。

通俗来讲,就是银行放出去的钱可能无法收回来,或者无法按时按约定收回来。

不良资产的主要特征是不良贷款。

不良资产的计量基础是公允价值,只有在公允价值无法得到可靠的估值时,采用成本法计量。

不良资产通常会给银行带来实质性的风险和损失。

银行对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置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风险、保护资产、维护盈利能力。

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不良资产的定义对于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和风险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不良资产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比如经济环境变化、管理不善、信贷政策过于宽松等。

及时识别、分类和处置不良资产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将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益。

当银行存在大量不良资产时,将增加银行的风险暴露,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声誉,甚至导致资不抵债、破产清算等严重后果。

不良资产会增加银行的成本压力。

银行需要提供额外的准备金以覆盖不良资产,同时可能需要增加风险准备金,导致银行的营运成本上升。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调查目标:尽管进行了多年银行业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仍然受到大量坏账的困扰,不良资产问题仍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如果不能正确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会严重地阻碍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削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的稳定运行。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和现状,从而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所遇到的问题和提出解决的方案。

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时间:2014.06—2014.08调查对象:此次调查选取了对我国银行业有深入研究的大学教授和银行工作的人员。

调查方式:访谈法正文:通过此次调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如下﹙一﹚不良资产的数量 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显示,按贷款国际五级分类标准,我国商业银行2007年不良贷款年末余额为12684.2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的6.2%,较前两年有所下降,但距离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3-4%左右的不良贷款率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具体情况详见表一。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较之其他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明显偏高,虽然近两年随着政府政策的扶持、在国有银行的股改、上市过程中通过资产管理公司注资协助等手段加大了对不良贷款的消化清减工作,但是截至2007年年底后三类贷款仍占全部贷款的6.72%,而且2007年前三季度,城市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不良资产余额均出现反弹态势,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形势不容乐观。

表一: 单元:亿元 %济政策的变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汇政策等)都可能引发不良贷款的生成。

例如当政府采取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时,造成企业总有效需求不足、产品滞销,财务状况发生恶化导致对应的银行不良贷款大量产生。

(二)国家政策1.体制原因。

上世纪 80年代经济转型过程中,为了加速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步伐,政府实施的“拨改贷”将企业资金配置方式由财政供给制改变为银行供给制。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现状是比较严峻的,2024年末,我国商业
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总计为4万亿元,不良贷款占比高达2.9%,将近2/3
的不良资产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未结清的不良贷款比重更是提升。

此外,未偿还的不良贷款在收紧信贷政策的刺激下,已经在逐步上升,特别是非
国有商业银行明显比其他商业银行高,而且一些企业的经营风险又比较大。

从这些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已经成为负担的重中之重,未来不良贷款比例可能会继续攀升。

二、不良资产成因分析
1、政策效应
我国银行业监管机构加强了对各类信贷产品的监管,采取持续加大财
务监管的政策,改变了企业的融资模式,出现了融资成本高、融资难的现象,多数企业获得融资时,缺乏足够的自营资金,可能造成资产负债不平
衡等问题,从而导致违约和不良资产的增加。

2、经济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着融资不足、能源供应不足等问题,这些不
利于企业经营的问题,会在其中一种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使企
业承受更大的债务压力。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策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策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银行不良资产已经成为现如今各大商业银行都亟待解决的问题。

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对我国经济发展、金融稳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果不能够妥善处理银行不良资产造成的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的长远发展,更为严重的是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乃至全球的经济形势。

基于此,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便成了银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和成因(一)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近几年来成为攸关中国经济发展与安全的全局性问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银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然而,不良资产比例过高,资本充足率偏低等因素造成了我国商业银行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经营管理先进的外资银行之间的主要差距,阻碍了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加剧了金融风险的严重性,如此规模庞大的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二)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1.外部原因一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信用环境差。

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在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政府也加大了对征信体系建设与推广的力度,但信息采集的内容、方式和范围都有待于完善。

而且近年来我国社会、企业信用日益淡化和恶化,有些企业法人或自然人信用观念淡薄,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采用各种方式逃废银行债务,使银行讨债无门。

信用机制的不够完善,自然缺乏群众的信任,企业的信用也越来越得不到保障,加速了不良资产的形成,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

二是产权制度不明晰,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

国企和国有银行都归国家所有,最终责任人是各级政府,产权关系不明晰造成国企贷款软约束,形成政府行政干预银行的经营行为,银行关系带来的“硬负债”与“软资产”之间的失衡,导致了不良贷款形成,加剧了金融机构所承担的风险。

与此同时我国的监管体制还不太完善,也缺乏相应的风险监管意识。

金融监管部门缺乏敏锐的市场敏感度,其解决措施往往滞后于市场的发展,并不能达到及时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一、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广义上的不良资产是指银行在资产业务中,经营资产风险超出预先估计,造成部分或全部损失的资产。

银行在信贷业务中,按期收回本金、利息的贷款称为正常贷款;相反,银行发放的各类贷款中,借款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约定的期限偿还全部本金或利息,造成银行损失的这类贷款,称为狭义上的不良资产或不良信贷资产。

本文所探讨的是狭义上的不良资产。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危害近年来在金融性报刊公布的个案调查显示,不良资产占比在20以上,此比例也被专家学者及人行总行所认可。

1994年末,全国银行贷款余额xxxx亿元,其中,四家专业银行贷款余额为亿元如不良资产占比在20一30之间,那么,四家专业银行不良资产总额大约为XX//亿一x///8200亿元。

巨额不良资产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以下危害:1.影响银行的资金周转。

特别是在银根紧缩或出现存款滑坡的情况下,银行无法通过贷款回收来增加头寸,往往出现支付困难,影响银行声誉。

2.造成银行的资产损失。

即使有抵押物可以变现,但也存在一定的资金损失。

资产存量制约着资金周转,使银行资金无法运用到收益更大的项目上,这对银行资金来源也是一种损失。

3.导致银行财务状况恶化。

不良资产对银行财务的影响是双重的。

一方面,较多的贷款利息无法收回,银行却要如实支付这部分资金的利息及其它相关费用。

另一方面,国家财务制度规定,一定时间内无论利息是否实收,都要计入营业收入。

由此而论,企业所欠利息越多,银行虚盈实亏现象就越严重。

4.制约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资金是生产要素的龙头,资金沉淀配置效益便无法发挥,这又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效益的实现。

由此可见,巨额不良资产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步履艰难,阻碍了银行的正常发展,阻碍了参与国际竞争。

因此,释解不良资产,并消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源,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已刻不容缓。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对策【摘要】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良资产问题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难题。

本文从不良资产成因和对策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包括贷款风险管理不善、风险定价不合理和市场风险管理不足等因素。

然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如加强风险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审批制度和加强对风险客户的管理等。

最后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风险管理,以降低不良资产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本文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改善不良资产质量、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对策、风险管理、贷款、风险定价、市场风险、审批制度、风险客户管理。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的重要金融机构,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职责。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严重,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对于提升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保障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

在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银行往往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在贷款审批、风险定价和市场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疏漏,增加了不良资产的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还与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波动密切相关。

经济下行周期和市场波动往往会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贷款违约率上升,进而加剧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发生。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存在与日益增加,迫切需要系统分析其成因,找出解决之道。

只有深入探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根源,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应的对策,实现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和管理,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1.2 研究目的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对策本文旨在探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深入分析导致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为国有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对策建议。

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对策探讨绪论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中最重要的一类,它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广泛的融资和金融服务。

然而,在经济波动、金融市场变化和管理不善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贷款的不良资产问题越来越严重,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策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以我国的四大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对策。

第一章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1.1 不良资产的定义及分类不良资产是指商业银行在信贷活动中所产生的,因发生经济损失的资产,包括不良贷款、不良应收款、关注类贷款等。

不良资产按照其整改进程和资产流动性分类,可以分为次级不良资产、可疑不良资产和损失不良资产。

1.2 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总量及比例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合计为1.4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50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5%、1.42%、1.25%、1.43%。

其中,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低,中国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高。

虽然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比略有下降,但是数量依然巨大,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化解。

1.3 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来源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3.1 企业不良贷款企业不良贷款是指由企业拖欠贷款本息而导致的不良贷款。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导致不良贷款风险增加。

1.3.2 房地产不良贷款房地产不良贷款是指由于房地产市场出现异常波动,导致商业银行在房地产项目贷款中发生风险。

随着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波动加剧,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不良贷款也在逐年上升。

1.3.3 个人不良贷款个人不良贷款是指由于消费、投资等行为导致的不良贷款。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创新和消费升级的趋势,个人贷款规模不断扩大,不良贷款也逐渐增多。

1.3.4 其他不良贷款其他不良贷款包括领导信用不良、外部环境因素不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与成因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统计资料表明,截至今年6月末,按照“五级分类法”,112家城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038.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43%。

经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通过综合处置和资产置换,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得到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已从最高额的34.2%下降到了10.43%。

上述数据基本反映了国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但也应注意到,上述数据中不乏水分。

近年的不良贷款率下降是在贷款总量增加较多的情况下实现的,带有稀释的因素;从微观层面看,城市商业银行存在人为制造数据的可能。

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有其与国有银行相同之处,也有其特殊性。

(一)中小借款企业经营不善是造成不良贷款的客观原因。

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不同于国有银行,有限公司、集体企业等中小企业占全部贷款的比例高达80%以上。

由于中小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的不良贷款始终是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银行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是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本原因。

现阶段,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不合理,从而导致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这主要表现在:由于地方政府在城市商业银行中处于控股地位,银行的主要管理职位都是由政府推荐并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各城市商业银行实际被控制在少数政府资本代理人手中,董事会(或理事会)、监事会等权力部门形同虚设,根本无法对银行代理人形成有效的监督;目前各城市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的设计并没有完全体现商业化原则,仍带有很强的行政性激励色彩。

(三)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不良资产居高不下。

1、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

国城市商业银行均是股份制,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风险承担的主体。

其后果就是导致了金融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对风险管理缺乏紧迫感和积极性。

2、风险管理制度建设落后。

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城市商业银行设有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多数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是在不断“复制”监管部门出台的各类风险管理条例,目的仅是应付监管部门的监管,没有形成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完善的管理体系。

3、风险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由于风险管理的综合性和专业性,要求从事风险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

目前,城市商业银行这方面的人才相当匮乏。

(四)关联企业贷款造成巨额不良贷款损失。

城市商业银行已成为中国目前发生关联贷款问题最为严重的一类银行,成都、珠海、昆明等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均发生了严重的关联贷款问题,特别是2004年年初以来一些大型企业集团问题爆发,如德隆公司迂回渗入昆明市商业银行就是典型案例。

解决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对策结合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须从防止增量不良资产和消除存量不良资产两方面来解决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

(一)防止增量不良资产的产生(1)重建社会信用环境、拓宽社会信用渠道,消除不良贷款产生的根源。

企业、政府逃废债的屡禁不止,已成为降低不良资产、增加有效信贷投放、提高银行经营效益的重要制约因素。

为此,应重建国的社会信用体系,特别是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体系,完善对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同时,应对违反信用的企业予以严厉惩处。

社会信用过度集中于银行,是造成大量不良贷款的一个根本原因。

要防止城市商业银行产生新的不良贷款,消除新增不良贷款的社会因素,就应该发展直接信用,培植企业自积累能力,鼓励企业利用外资等方式,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2)完善产权制度的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不良资产的增量问题。

城市商业银行在股权结构上以地方财政控股为主,这一结构行政色彩较浓,市场化程度较低,已导致不良资产的居高不下。

要解决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就必须首先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其关键就是要降低地方财政所占的股权比重,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

(3)完善内控制度,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

银行的内控制度是防范和控制商业银行风险、防止新增不良贷款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城市商业银行强化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加强风险管理,应将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贷款周期,在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管理的全过程形成相应的风险防范理念和风险监控机制,这是保持可持续发展和防范新增不良资产的制度保障。

(4)坚持立足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坚持科学发展观。

从银行的角度看,中小企业不仅是吸收低成本存款和发放可获利贷款源泉,而且从长远看,中小企业会成为国国民经济中最活跃和最有成长性的一份子,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增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无疑会从中小企业的成长中获得较高的盈利空间。

(二)降低存量不良资产不良资产存量的盘活和清收是降低不良资产工作的基础和现实任务。

目前城市商业银行不能像国有银行那样剥离不良资产,也无法争取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只有靠自身的力量降低不良资产,现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采取追加贷款、收贷挂钩和提前收回等信贷手段盘活不良资产;采取诉讼手段依法收贷;加快处置抵债资产;提高经营效益,利用呆账准备金核销部分不良贷款。

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降低不良资产和提高经营效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

提高资产质量,尤其是避免和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提高贷款收息率、制止企业逃废债等,可以减少亏损,直接增加经营利润。

而经营效益的提高,也为银行实行审慎会计原则、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加提取和核销呆坏账准备金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银行增强消化和降低不良资产能力的必要条件。

城市商业银行在化解城市信用社的金融风险,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地方政府关系比较密切。

不可否认,不良资产的产生也与此有关,故在不良资产的化解上城市商业银行应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据统计,自1980年以来,130多个国家,也即几乎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总数的3/4,经历了银行业的严重问题,而直接损害银行稳健经营和安全,导致金融危机、银行危机产生的最重要问题则是银行的不良资产。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不良资产问题也逐渐成为经济界的一个焦点,它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增长的一个毒瘤,对经济稳定增长造成严重威胁。

由于我国国有银行属于国家银行,其不良资产实际上不是银行而是财政的,因此,国家承担了巨大的风险责任。

如果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将直接影响中央财政收入,损害银行的国际声誉,制约了金融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

并且由于社会货币的大量沉淀,将迫使央行超量投放基础货币,形成隐性的通胀压力,严重影响我国的社会经济安全,所以,我们应高度重视并化解我国的金融风险,有效提高银行的资产质量。

根据测算,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至少在20%-30%之间,而不良资产的90%则集中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因此解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将成为处理银行业不良资产问题的关键。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既是长期计划经济的产物,也是经济转轨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究其成因,有以下几点:1、经济体制改革与不良资产的产生。

在金融体制改革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已形成了“大财政,小金融”的大一统的金融模式,企业所需资金由财政统一拨付,收入相应也要上缴财政,财政成为资金分配的主渠道,金融仅限于人民银行,只是资金分配的补充渠道。

金融改革之后,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企业自主权扩大,减少了上缴财政的资金,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财政已难以主导资金分配,逐步退出企业资金分配的领域,同时企业打破“吃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客观上为银行吸收社会大量闲散资金提供了可能,资金由向财政集中改为向金融集中,企业资金供给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企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财政无力继续拨款,资金供给只能由银行贷款提供。

在政府的积极主导下,拨改贷在新条件下顺理成章成为企业的资金供给渠道。

拨改贷的行政强制色彩为不良资产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行政干预代替了银行商业化经营原则,政府主导资金投向,往往流入了经营效益差、濒临破产的企业,出现资源分配严重不合理的结果—低效益甚至无效益的企业也极有可能获取大量资金,这些资金成为无法归还的负债,相应的企业的不良负债转化为银行的不良资产。

2、产权制度与不良资产。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存在缺陷,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组织形式为国家独资,即归“全民所有”,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主体本质上都是代表全体国民的政府。

这种产权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弊端很大,由于政府本身肩负国民经济的发展任务,调控宏观经济的任务,势必会干预银行行为,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

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方向是建设成为真正的商业化银行,要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经营,所以,商业银行国有产权关系导致政府调控经济与经营银行本身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不良资产形成埋下了伏笔。

二是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缺陷—产权不明晰。

产权清晰不仅是指法律意义上的固态概念,而且是指贯穿于整个经济运行过程的动态范畴。

从法律上看,国有企业产权是清晰的,都归国家所有,但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实际上是模糊的,国企产权采取“国民—政府—企业管理者”的委托代理形式,这使得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拥有的权力和承担的责任是极不对称的。

因为国民要承担财产损失的最终责任,却无法行使相应的权力,而企业经营者却只享受权力,不对经营损失承担风险,同时委托代理关系导致“内部人控制”风险。

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对经营者的监督缺少有效的约束机制,经营者以“自己利益最大”而非“企业利益最大”原则经营,改革后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大,责任和权利更加不对称,起不到约束的作用。

而且,在我国是以强金融的方式来实现国有商业银行对国企的资金补贴,以支持国企和国民经济以一定的速度增长,这种产权结构导致了国企的低效率综合症,自身的不良负债转化为银行的不良资产。

三是产权同质及政府干预导致国企和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转嫁,国有商业银行和企业都归国家所有,导致产权同质,在政府的行政干预下,国企和商业银行的责权可以脱钩。

3、商业银行市场化的经济行为与滞后的内控、监管机制。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真正的商业化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银行在市场中的趋利动机与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并存,使商业银行的商业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副产品—金融风险。

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非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转轨过程中都缺乏系统的有效的监管机制,银行内部也没有完善的内控机制,不计风险地将大量资金贷给房地产等高风险的行业,这样在内外约束机制均缺失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极易产生道德风险,不计成本的扩张资产和负债,甚至进行违规经营,其结果只能是风险成本由国家或社会承担,而经营者却逃避了责任的追究。

反映在账面上,国有商业银行必然是资产质量下降,财务状况恶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