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合集下载

发酵工程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温州医科大学

发酵工程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温州医科大学

发酵工程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第一章测试1.发酵工业的发展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

下列产品中属于发酵第三个阶段代表性的主要产品是()A:酒精 B:青霉素 C:甘油 D:枸橼酸 E:胰岛素答案:青霉素2.下列不属于发酵过程常利用的微生物的选项是()A:霉菌 B:酵母细胞 C:放线菌 D:大肠杆菌 E:CHO细胞答案:CHO细胞3.发酵工程主要涉及内容包括()A:菌的代谢与调控 B:产品的分离纯化和精制 C:发酵反应器的设计与自动控制 D:培养基灭菌 E:菌种构建与筛选答案:菌的代谢与调控;产品的分离纯化和精制;发酵反应器的设计与自动控制;培养基灭菌;菌种构建与筛选4.根据微生物的发酵产物不同分为()A: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 B:微生物酶发酵 C:基因工程细胞发酵 D:微生物菌体发酵 E:微生物的转化发酵答案: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微生物酶发酵;基因工程细胞发酵;微生物菌体发酵;微生物的转化发酵5.维诺格拉斯基(Winograsky)和贝杰林克(Beijerink)建立丙酮-丁醇单菌发酵,实现真正的无杂菌发。

()A:错 B:对答案:错6.通气搅拌发酵技术的建立是发酵技术发展的第一个转折时期,是现代发酵工业的开端。

()A:错 B:对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下列不属于初级代谢产物的是()A:核酸 B:核苷酸 C:色素 D:脂肪酸 E:酒精答案:核酸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一种抗生素只有一种组分 B:一种菌只能产生一种抗生素 C:次级代谢产物在菌体生长阶段大量产生 D:L-氨基乙二酸是青霉素合成底物答案:一种菌只能产生一种抗生素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同一种底物只能被一种酶催化 B:次级代谢产物不需要酶催化 C:次级代谢而产物的合成酶对底物要求的特异性不强 D: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不能共用前体答案:次级代谢产物不需要酶催化4.下列属于青霉素构建单位的是()A:L-缬氨酸 B:L-半胱氨酸 C:L-α-氨基乙二酸 D:L-谷氨酸 E:L -组氨酸答案:L-缬氨酸;L-α-氨基乙二酸;L-谷氨酸5.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后的修饰包括()A:氨基化 B:羟基化 C:酰基化 D:甲基化 E:糖基化答案:氨基化;羟基化;酰基化;甲基化;糖基化6.磷酸化修饰是生物体内常见的调节蛋白活性的方式,即在蛋白质的丝氨酸和蛋氨酸残基的羟基进行磷酸化。

微生物工程期末复习题目及答案

微生物工程期末复习题目及答案

名词解释1.富集培养:分为分批式富集培养和恒化式富集培养。

分批式富集培养指将富集培养物转接到新的同一种培养基中,重新建立选择性压力,如此重复转种几次后,再取此富集培养物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以获得单菌落。

恒化式富集培养是通过改变限制性基质的浓度,来控制两类不同菌株的比生长速率2.自然选育: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

3.诱变选育:用各种物理、化学因素人工诱发的基因突变4.杂交育种:将不同菌株的遗传物质进行交换、重组,使不同菌株的优良性状集中在重组体中,得到具有新性状的菌株。

5.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种菌(包括种间、种内及属间)融合为一个新细胞的技术6.前体: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后,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而有较大的提高。

7.促进剂:那些非细胞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又非前体,但加入后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

8.抑制剂:在发酵过程中加入抑制剂会抑制某些代谢途径的进行,同时刺激另一代谢途径,以致可以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9.合成培养基:用化学成分和数量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成分精确,重复性强,可减少不能控制因素。

10.天然培养基:采用化学成分不清楚或化学成分不恒定的各种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浸出物、水解液等物质制成的。

11.孢子培养基:制备孢子用的培养基,营养不太丰富。

12.种子培养基:满足菌种生长用的。

营养丰富,氮源、维生素比例较高。

13.发酵培养基:满足大生产中大量菌体生长和繁殖以及代谢产物积累的营养物质。

14.发酵热: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

15.生物热: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本身产生的大量热。

16.搅拌热:搅拌器的机械搅拌的动能以摩擦放热的方式使热量散发在发酵液中17.生理碱性物质:被微生物利用后,使PH上升的物质18.生理酸性物质:被微生物利用后,使PH下降的物质19.OTR:单位体积培养液中的氧传递速率[mol/(m3·s)]OTR=K L a(C*-C L)K L——以氧浓度为推动力的总传递系数(m/s)a——比表面积(m2/m3)K L a——容积传递系数(s-1)C*——与p平衡的液相氧浓度(mol/m3)C L——液相主体氧浓度(mol/m3)20.摄氧率:单位体积培养液,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氧量21.临界氧浓度:在好氧发酵中,满足微生物呼吸的最低氧浓度。

2、微生物的营养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2、微生物的营养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细胞的化学组成决定细胞的化学需要。 化合物可以由基本的组分合成,也可以由其 它分子转化。 微生物细胞由碳、氧、氢、氮和各种矿 质(灰分)元素等化学组成,这些构成生物体 的元素称为生物元素(约有20种,可分为常 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微生物细胞的元素组成(根据E.coli数据) 元素 C
根据无机离子在细胞内的作用分为四大类:
①大分子的结构成分,主要是C、H、O、N、P、S等;
②各种酶反应所需的离子,主要是Ca2+、Cu2+、Mg2+、 K+、Na+、Cl-等;
③各种酶活性所需的基础微量元素,包括Co2+、Cu2+、 Fe3+、Mn2+、Zn2+ 等;
④某些生物需要的特殊微量元素,如碘(I)、铯(Cs)、 溴(Br)等。
O N H P S K
占干物质百分数 元素 占干物质百分数 50
20 14 8 3 1 1
Na
Ca Mg Cl Fe
1
0.5 0.5 0.5 0.2
其它 0.3
பைடு நூலகம்
不同的微生物细胞内其各种元素的含量是不同的,并随培养条 件、菌龄等而发生变化。
组成细胞的元素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细胞内的化合物可分两类: ①水和无机盐; ②有机化合物。
营养物进入细胞后: 经过一系列变化,一部分合成细胞物质; 一部分转变成一些细胞本身并不需要,但必 须及时分泌到胞外的物质即代谢产物。 营养物的吸收、代谢物的分泌构成机体中物 质运输过程的动态平衡状态。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细胞内含有许多各不相同的且不 断相互转化着的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组 成的大分子物质又构成了各种复合结构在细 胞内分别行使着不同的功能。这数以千计的 化学成分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全都受到小分子 和大分子的微妙调节,受到由环境因素决定 的细胞需要的微妙调节。

第二节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精)

第二节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精)
1.
回本章目录
回本章目录
类型
浓度 梯度 顺 顺 逆 逆
能量 需要 否 否 是 是
载体 平衡点 渗透酶 无 有 有 有 不改变 不改变 改变 改变
实例
单纯 扩散
促进 扩散 主动 运输 基团 转移

气体分子 金属离子
氨基酸 大部分 物质
糖类
回本章目录
第三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一、概述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就其总体 而言,地球上几乎没有一种有机物不被他 们所利用,但就某一种而言,他们所需要 的营养物却有一定范围。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的要求是无机碳化合物 还是有机化合物可以把微生物分为自养型 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两大类。
回本章目录
二、营养吸收方式
1.被动扩散(单纯扩散)
利用浓度差,从高向低扩散,不消耗能 量,非特异性(无选择性),速度慢。
回本章目录
回本章目录
2.促进扩散
利用浓度差,不消耗能量,多见于真核生物。 有一种载体像渡船一样运输,可大大加快速度, 这种载体是一种蛋白质,称为透过酶/渗透酶。
回本章目录
3.主动运输
光合色素 光
回本章目录
三、化能自养型微生物 Chemoautotrophs
这一类微生物有氧化一些无机 物(H2S,FeCO3,NH4+,NO3-)的能力, 利用氧化无机物时产生的能量(化 学能),把二氧化碳 CO2 或可溶性 的碳酸盐 CO32-还原成有机碳化物。
回本章目录
这些微生物仅限一些细菌:氢 细菌,硫细菌,铁细菌,氨细菌和 亚硝酸细菌共五类。 他们在产能过程中,需要大量 氧气,所以所有的化能自养型微生 物均为好氧菌。
回本章目录
一、营养物质与营养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一、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营养是指微生物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加以利用的过程。

微生物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具有生命的,需要从它的生活环境中吸收所需的各种的营养物质来合成细胞物质和提供机体进行各种生理代谢所需的能量,使机体能进行生长与繁殖。

(一)微生物的营养要素细胞的组成:有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类和矿物质等。

微生物的基本营养1.碳源凡是可以被微生物用来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物质通称碳源。

碳源通常也是机体生长的能源。

能作为微生物生长的碳源的种类极其广泛,既有简单的无机含碳化合物CO2和碳酸盐等,也有复杂的天然的有机含碳化合物,它们是糖和糖的衍生物、脂类、醇类、有机酸、烃类、芳香族化合物以及各种含碳的化合物。

但是微生物不同,利用这些含碳化合物的能力也不相同。

目前在微生物发酵工业中,常根据不同微生物的需要,利用各种农副产品如玉米粉、米糠、麦麸、马铃薯、甘薯以及各种野生植物的淀粉,作为微生物生产廉价的碳源。

2.氮源微生物细胞中大约含氮5%—15%,它是微生物细胞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

微生物利用它在细胞内合成氨基酸,并进一步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细胞成分。

因此,氮素对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无机氮源一般不用作能源,只有少数化能自养细菌能利用铵盐、硝酸盐作为机体生长的氮源与能源。

对于许多微生物来说,通常可以利用无机含氮化合物作为氮源,也可以利用有机含氮化合物作为氮源。

许多腐生型细菌、肠道菌、动植物致病菌一般都能利用铵盐或硝酸盐作为氮源。

例如大肠杆菌、产气杆菌、枯草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都可以利用硫酸铵、硝酸铵作为氮源,放线菌可以利用硝酸钾作为氮源,霉菌可以利用硝酸钠作为氮源等。

在实验室和发酵工业中,常用的有机氮源有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鱼粉、蚕蛹粉、黄豆饼粉、花生饼粉、玉米浆等。

3.无机盐无机盐是微生物生长必不可少的一类营养物质,也是构成微生物细胞结构物质不可缺少的级成成分。

食品微生物学教程试题库

食品微生物学教程试题库

微生物学习题集一、名词解释1.原生质体2.原生质球3.芽孢4.菌落5.原核微生物6.真核微生物7.质粒8.荚膜9.荚膜10.鞭毛11.纤毛12.肽聚糖13.单细胞蛋白SCP14.蓝细菌15.支原体16.立克次氏体17.间体18.伴孢晶体19.假菌丝20.噬菌斑21.温和噬菌体22.烈性噬菌体23.溶源菌24.原噬菌体25.异养微生物26.自养微生物27.腐生28.寄生29.生长因子30.培养基31.诱导32.阻遏23.操纵子34.代时35.生长速率常数36.生长产量常数37.连续培养38.生物氧化39.选择性培养基40.鉴别性培养基41.碳氮比42.同型乳酸发酵43.异型乳酸发酵44.灭菌44.消毒45.溶菌46.巴氏灭菌47.间歇灭菌48.防腐49.污染50.抗生素51.最适生长温度52.兼性厌氧微生物53.包涵体54.表型55.原养型56.野生型57.变异58.饰变59.回复突变60.营养缺陷型61.突变率62.转化63.转导65.普遍性转导66.缺陷性转导67.杂交接合68.溶源转变69.基因重组70.光复活作用71.准性生殖72.互生73.共生74.拮抗75.BoD576.CoD77.活性污泥78.抗原79.抗体80.血清学反应81.凝集反应82.沉淀反应83.次级代谢产物84.初级代谢产物85.曲86.商业灭菌88.超诱变剂87.基本培养基88.完全培养基89.补充培养基90.限量补充培养基91.半抗原92.内毒素93.类毒素94.巴斯德效应95.无性繁殖96.有性繁殖97.子实体98.同步生长99.多克隆抗体100.单克隆抗体101.遗传型102.基因突变103.诱导酶104.固有酶105.畸形106.衰颓形二、图解1.细菌细胞的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2.啤酒酵母单、双倍体共存的生活史3.曲霉和曲霉简单的子实体4.烈性噬菌体与温和性噬菌体生活史4.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5.营养物质的四种运输方式6.细菌和酵母菌的典型生长曲线7.微生物生长与温度或PH的关系8.营养物浓度对生长速度和菌体产量的影响9.D值杀菌温度一定,杀菌数与时间的关系值杀菌数一定,杀菌温度与时间的关系11.植物病毒重建实验12.暗修复13.艾姆斯试验法14.大肠杆菌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肉汤培养液中的生长曲线15.青霉和青霉简单的子实体16.根霉和根霉简单的子实体17.免疫酶联吸附法EL1SA测定未知抗原或抗体18.平板影印培养法证明突变的自发性和不对应性19.细菌的同步生长和非同步生长20.原生质体融合的操作过程三、填充A类1.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革兰氏阳性菌的颜色是_______色;3.细菌的特殊构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微生物细胞膜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脂多糖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6.溶菌酶对肽聚糖的作用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青霉素抑制细菌生长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细菌芽孢能耐高温的原因之一是它含有______________的复合物;9.放线菌的菌体形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10.霉菌的无性孢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性孢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霉菌依据菌丝体中的细胞数目,有单细胞的根霉、毛霉,也有多细胞的_______和_______; 12.酵母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性繁殖形式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中以_________为主,有性繁殖形式_______________;13.霉菌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__,而酵母菌胞壁主要成分则是_________,14.噬菌体可分为__________噬菌体和________噬菌体;15.病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主要组成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16.噬菌体繁殖五个阶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17.溶原性细菌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18.微生物的营养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有被动扩散、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种类型;20.大量元素的一般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1.按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培养基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其功能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和能源的来源,微生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化能异养微生物在以有机物为基质的生物氧化中,以__________为最终电子受体时称为无氧呼吸;以_________为最终电子受体时称为发酵;24.在微生物的三种产能方式中,_____________呼吸产能最多,_____________产能最少;25.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时,将葡萄糖经______________途径产生丙酮酸,由丙酮酸生成的乙醛被__________成乙醇;26.根据微生物生长与氧气的关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根据微生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延滞期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因素除温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0.在酸性食品中常用来抑制酵母和霉菌甚至的防腐剂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31.平板培养时,培养倒置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32.用血球计数板进行细菌计数所得细菌数中包含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部分;33.细菌总数测定方法可分为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____法;34.基因点突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畸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转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微生物的学名是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所组成;37.突变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诱变育种时考虑的几个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抗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细菌中作为抗原的部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1.加热是消毒灭菌中用得最广泛得方法,加热灭菌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紫外线主要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消毒,这是由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差;42.血清学反应是__________和_______之间发生的反应;43.利用微生物生产酶制剂具有生产周期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44.空气中存在的微生物类群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特点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45.大肠菌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类1.微主物培养时,试管口加棉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2.影响微生物耐热力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低酸性食品的PH____________Aw______________;4.常用于酸奶发酵的乳酸菌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5.果汁中微生物生长的类群取决于果汁的___________和_______;6.脱水的干制蔬菜可以较长时间的保存,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白酒酿制过程中,除了酵母菌外,其余的二类菌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8.腌制和糖渍保藏食品得原理是提高食品的___________以抑制微生物生长;9.引起奶和肉类变质的主要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而引起粮食变质的主要微生物是___________;10.平板菌落计数的cfu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效数字有______位;11.最常见的引起毒素型食物中毒的细菌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12.用于固体培养基中的凝固剂支持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13.在以下可生长的微生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食品变质的感官指标有色泽、组织状态、和______________;15.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内在因素是食品本身的营养成分、水分、________和__________;16.污染食品的微生物主要来自水、人和动植物体以及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四、选择题1.测量细菌的大小单位用A、毫米B、微米C、厘米D、纳米2.相当于酵母菌线粒体作用的细胞结构是A、质粒B、液饱C、中体间体D、淀粉粒3.遗传工程中常用的基因载体是A、染色体B、质粒C、线粒体D、RNA片断4.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是A、乙醇脱色B、结晶紫初染C、碘液媒染D、沙黄复染5.食品中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为A、枯草芽孢杆菌B、沙门氏菌C、大肠杆菌D、假单胞杆菌6.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不含有A、肽聚糖B、脂多糖C、脂蛋白D、磷壁酸7.细菌革兰氏染色的细胞着色部位是A、肽聚糖层B、细胞壁C、细胞膜D、细胞质8.鞭毛被认为是细菌的A、运动器官B、有性接合的通道C、吸收营养的器官D、用于附着寄生9.几丁质是下列微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成份A、细菌B、放线菌C、酵母菌D、霉菌10.原核生物细胞与真核生物细胞之间的相同点是A、无核膜B、细胞膜是高度选择性的半透膜C、核糖体都是70SD、都是二次分裂繁殖11.细胞膜上具有固醇的微生物类群为A、细菌B、酵母菌C、放线菌D、蓝细菌12.霉菌的无性繁殖孢子是A、接合孢子B、子囊孢子C、孢子囊孢子D、担孢子13.微生物细胞中的肝糖遇碘呈A、红色B、兰色C、无色D、黄色14.青霉菌的无性孢子是长在A、孢囊中B、帚状分生孢子梗上C、顶囊上D、孢囊梗上15.根霉菌的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A、孢囊孢子B、分生孢子C、卵孢子D、子囊孢子16.寄主细胞内的温和性菌体的DNA为A、烈性噬菌体B、温和性噬菌体C、原噬菌体D、毒性噬菌体17.噬菌体能在其中生长的生物细胞是A、动物细胞B、植物细胞C、细菌细胞D、人体细胞18.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A、厘米B、毫米C、微米D、纳米19.作为异养微生物的最好碳源为A、葡萄糖B、乳糖C、纤维素D、淀粉20.培养细菌用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属于A、合成培养基B、天然培养基C、半合成培养基D、选择性培养基21.霉菌细胞的核糖体为A、40SB、60sC、70sD、80S22.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绝大多数为A、光能自养型B、光能异养型C、化能自养型D、化能异养型23.微生物通过液体发酵释放抗生素等代谢产物的最主要时期在A、延迟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24.紫外线用于菌种诱变,室内照明灯应是A、白炽灯B、日光灯C、红灯D、绿色灯25.目前最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是A、低温斜面法B、低温石蜡油法C、砂土管法D、冷冻真空干燥法26.下列物质中属于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的是A、红曲色素B、谷氨酸C、青霉素D、黄曲霉毒素27.测定细菌菌落总数时,培养温度是A、10℃B、28℃C、37℃D、43℃28.大多数嗜冷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A、-10~0℃B、0~5℃C、5~10℃D、10~20℃29.高压蒸汽灭菌其温度应是A、115℃B、121℃C、100℃D、130℃30.杀菌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A、50%B、70%C、90%D、100%31.细菌生长的最适PH范围为A、~、~、~、~32.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的PH范围是A、~、~、~、~33.土壤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微生物类群为A、霉菌B、酵母菌C、细菌D、放线菌34.某些青霉菌产生青霉素能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生长,这种关系称为A、竞争B、共生C、拮抗D、寄生35.制面包、馒头常用的发酵剂为A、乳酸菌B、啤酒酵母C、毛霉D、米曲霉36.苹果汁等酸性饮料常用的杀菌方式为A、巴氏消毒B、高压蒸汽灭菌C、过滤除菌D、煮沸37.食醋生产中不需要的菌为A、米曲霉B、酵母菌C、乳酸杆菌D、醋酸杆菌38.为避免面粉中的微生物生长,上限含水量是A、5%B、13%C、15%D、20%39.一种食品被多种微生物污染后,各种微生物的生长机会A、均等B、不均等C、均等或不均等D、拮抗40.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的共同产物为A、乙醇B、乳酸C、醋酸D、CO41.引起浓缩果汁变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是A、芽孢杆菌B、酵母菌C、乳酸菌D、醋酸杆菌42.微生物对天然蛋白质的利用能力是A、霉菌与细菌无差异B、霉菌>细菌C、酵母>霉菌D、酵母>细菌43.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水分活度Aw为A、霉菌<细菌<酵母B、霉菌<酵母<细菌C、细菌<酵母<霉菌D、酵母<细菌<霉菌44.属于感染型食物中毒的微生物有A、肉毒梭状芽孢杆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沙门氏菌D、黄曲霉45.低温保藏食品的原理是A、使微生物死亡B、阻止微生物生长C、减少微生物生长D、防止微生物产毒46.判断灭菌彻底与否的标志是A、致病菌全被杀死B、细菌芽孢被杀死C、霉菌孢子被杀死D、细菌营养细胞被杀死47.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检测不常用的单位是A、cfu/gB、cfu/cm2表面积C、cfu/mlD、cfu/100ml48.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适合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的微生物为A、酵母活菌B、酵母总菌C、霉菌孢子D、大肠杆菌49.经高温灭菌的午餐肉罐头中,检出有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其主要原因是A、杀菌不足B、原料含菌大多C、真空度不好D、密封不良,杀菌后再污染50.能够直接用于食品加工的防腐剂有A、甲醛B、新洁而灭C、山梨酸D、石炭酸51.利用沙土管能保藏下列哪种微生物A、无芽孢杆菌B、噬菌体C、酵母菌D、霉菌52.如要观察细菌的细胞形态,培养菌体的最佳时数为A、4~6小时B、8~10小时C、18~24小时D、24~48小时53.食品中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是A、芽孢杆菌B、变形杆菌C、乳杆菌D、链球菌54.根霉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A、接合抱子B、合子C、子囊孢子D、担孢子55.毛霉的菌丝是A、无隔多核B、有隔多核C、有隔有分枝D、无隔单核56.酵母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A、分生孢子B、子囊孢子C、芽生孢子D、孢囊孢子57.寄生细胞内温和噬菌体的DNA称为A、烈性噬菌体B、原噬菌体C、温和噬菌体D、毒性噬菌体58.反硝化细菌以NO一作为氢和电子的受体,这种呼吸作用称为A、有氧呼吸B、无氧呼吸C、发酵作用D、硝化作用59.在下面的4种物质中不属于次生代谢产物的是A、抗生素B、氨基酸C、毒素D、色素60.微生物产生抗生素等代谢产物的最乏要时期在啥是最乏要时期A、延迟期B、对数生长期C、稳定期D、衰亡期61.在工业发酵种,接种时的菌种应处于A、稳定期B、对数期C、延迟期D、衰亡期62.两种类微生物生活在一起,对一方有利或对双方都有利,这种关系属于A、寄生B、拮抗C、共生D、互生63.在微生物中对天然蛋自质的利用能力A、霉菌>细菌B、霉菌<细菌C、霉菌<酵母D、霉菌与细菌无差异64.下列哪种方法杀灭芽孢菌的效果最差A、干热灭菌法B、煮沸消毒法C、间歇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65.用乙醇消毒时,杀菌作用最强的浓度是A、60%B、70%C、80%D、100%66.紫外线引起细胞突变的主要原因是A、DNA链断裂B、胞嘧啶的水合作用C、核酸和蛋白质的交联D、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67.下列哪一种酶使鲜蛋具有杀菌作用A、裂解酶B、溶菌酶C、氧化还原酶D、激酶68.常用于菌种复壮的措施是A、控制传代B、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C、有效的保藏方法D、纯种分离69.微生物对水活性Aw的要求是A、霉菌<酵母<细菌B、霉菌<细菌<酵母C、霉菌>酵母>细菌D、细菌<霉菌<酵母70.酸性食品的PH值是A、<、<、<、<71.含维生素C的饮料,理想的除菌方法是A、巴氏消毒B、无菌过滤C、煮沸D、高压灭菌72.乳酸菌的同型发酵和异型发酵的共同点是A、都产生乳酸B、都产生乙酸C、都产生CO2D、都产生乙醇73.用微生物生产酶制剂的缺点是A、需要工厂化生产B、生产周期短C、一种微生物产生多种酶D、要求不同的发酵条例74.引起食物中毒潜伏期最短的菌是A、沙门氏菌B、粪肠球菌C、志贺氏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75.污染食物的主要微生物是A、细菌B、霉菌C、细菌及酵母菌D、细菌和霉菌76.食物中最常见的粪便污染指示菌是A、粪肠球菌B、葡萄球菌C、沙门氏菌D、大肠菌群77.酿造用水的水质杂菌指标应低于A、100个/mlB、300个/mlC、500个/mlD、1000个/ml78.用光学显微镜的油镜和10倍目镜观察细菌,这时的总放大倍数是A、500B、1000C、1500D、200079.原核生物细胞和真核生物细胞之间的相同点是A、无核膜B、多条染色体C、细胞膜是高度选择性半透膜D、都是二次分裂繁殖80.根霉的菌丝是A、无隔菌丝B、有隔菌丝C、无隔单核D、有隔分枝81.不属于微生物生长因素的成分为A、维生素B、氨基酸C、葡萄糖D、嘌呤82.在果园、菜园等酸性土壤中,含量最多的微生物为A、细菌B、酵母菌C、放线菌D、霉菌83.合格的食品中不应检出的微生物是A、大肠菌群B、细菌C、霉菌D、致病菌五、是非题以“+”、“-”表示1.间体在G+与G—细菌中同样发达;2.未经处理的糖饱和溶液中是含有微生物的;3.水中所含的大肠菌群数,等于所含的大肠杆菌数和产气肠细菌数之和;4.一种噬菌体所含的核酸只有一种类型,或为双链DNA,或为单链RNA;5.细菌的芽孢是繁殖体;6.肉毒毒素是一种内毒素;7.荚膜菌常造成粘性牛奶、粘性面包,因而对食品工业来说都是有害的;8.溶菌酶的作用位点是N—乙酰胞壁酸NAM的1碳与N—乙酰葡萄糖胺NAG的4碳间的-1,4糖苷键;9.同一原料的两种样品含菌量分别为108cfu/ml与1010cfu/ml,在相同温度杀菌所需杀菌时间相同;10.细菌细胞中的质粒可自行消失,也可自发产生;11.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其生长速度愈快;12.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不可能有微生物存在;13.水中所含的大肠菌群数,大于所含的大肠杆菌数和产气肠细菌数之和;14.粘质赛氏杆菌在37℃培养,菌落并无色素产生,而培养在25℃菌落变为鲜红色,这是该菌变异的结果;15.细菌的芽孢是休眠体;16.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为:水>Na+>Al3+>Mg2+17.啤酒酵母与青霉菌的子囊孢子形成过程相同;18.葡萄糖可作为所有微生物的碳源;19.利用糖产酸的微生物对食品工业来说都是有害的;20.青霉素只能杀死生长繁殖中的细菌;21.鞭毛与菌的趋避性运动有关;22.细菌细胞中的质粒可自行消失,也可自发产生;23.原生质体和原生质球都需在再生培养基上才能生长;24.在培养菌体时欲使细胞内大量积累脂肪,培养基中碳源的含量应高些;25.菌体细胞的营养成分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一般不会发生变化;26.由于合成培养基成分精确、重复性好,所以在培养细菌时一般应使用合成培养基;27.牛胆酸盐可以抑制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28.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存在于肠道,同属于肠道致病菌,而作为食品卫生检验的指标菌;六、问答题A类1.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2.试述G+与G-菌细胞壁的特点,并说明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及其重要意义;3.试比较G+与G-在一系列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别;4.细菌的芽孢有何实践重要性;产芽孢的细菌主要有哪几类各举一例;5.如何理解“菌落特征与菌体细胞结构、生长行为及环境条件有关”举例说明;6.如何理解“放线菌是介于细菌与丝状真菌间而更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微生物”7.列表比较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细胞结构、群体特征及繁殖方式的异同;8.为什么霉菌菌落的中央与边缘、正面与反面在外形、颜色、构造等方面常有明显的差别放线菌、细菌和酵母菌呢9.如何获得细菌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原生质体10.列表比较微生物的四类营养类型;11.试分析麦康开培养基的各组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该培养基属于什么培养基12.列表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这三种能量代谢形式的异同点;13.试从元素水平、分子水平和培养基原料水平列出微生物的碳源谱及氮源谱;如何使微生物合成比自身所需更多的产物14.试列表比较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四种不同的营养物质运送方式; 15.是否所有的微生物都需要生长因子如何才能满足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要;16.营养要素与配制培养基时的某一营养物是否同一概念举例比较;17.试以能源为主、碳源为辅对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进行分类;18.测定微生物的繁殖数常用哪些方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19.测定微生物的生长量常用哪些方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20.试分析非生物氧化的氧化燃烧与生物氧化间的异同;21.细菌的呼吸链与真核生物的呼吸链有何不同22.试列表比较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的异同点;23.试图示由EMP途径中的重要中间代谢物——丙酮酸出发的六种发酵类型及其各自的发酵产物;24.试列表比较同型和异型乳酸发酵;25.酶的活性调节与酶合成有何不同,它们之间又有何联系26.诱变育种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整个工作的关键是什么27.试述用艾姆氏Ames法检测致癌剂的理论依据、一般方法及其优点;28.为什么在进行诱变处理时,要把成团的微生物细胞或孢子制成充分分散的单细胞或孢子悬液29.试用表解法概括一下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的主要步骤和方法;30.试比较大肠杆菌的F+、F-、Hfr和F'菌株的异同,并图示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1.现有的微生物保藏法可分为几类试用表解之;32.就方法的简便与否,保藏效果的好坏,保藏对象的范围,保藏的基本原理,以及保藏期的长短等方面,列表比较几种最常见的菌种保藏法;33.什么叫菌种退化如何区别衰退、饰变与杂菌污染34.何谓菌种复壮如何达到菌种复壮35.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简述冷冻干燥保藏法的基本过程及其原理;36.什么叫微生物的正常菌群试分析肠道正常菌群与人体的关系;37.试讨论空气、尘埃、微生物与微生物学之间的关系;38.何谓纯培养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法有何重要性其共同原理如何39.用微生物方法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是什么40.血清学反应的一般规律如何试比较凝集反应与沉淀反应的异同;4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42.什么是影印培养如何用影印培养实验来说明基因突变的自发性和随机性43.食品的微生物指标主要有哪些其意义分别是什么44.简要说明食品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检测的卫生意义;45.为什么熔化后的培养基要冷却至45℃左右才能倒平板46.为使平板菌落计数准确,要掌握哪几个关键并说明理由;47.同一种菌液用血球计数板和平板计数法同时计数,所得的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试比较两种计数方法的优缺点;48.加压蒸汽灭菌开始之前,为什么要放尽器内之冷空气灭菌后,磅压未降低到“0”时为什么不可开盖;49.加压蒸汽灭菌为什么比干热灭菌所要求的温度低、时间短50.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意义何在51.青霉素为何只能抑制代谢旺盛的细菌其抑菌机制如何B类1.当你对一株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才能确证你的染色技术操作正确,结果可靠2.分析下述培养基各组分的作用,依据其功能推测其所属培养基的类型:麦康开培养液:蛋白胨20,乳糖10,牛胆酸盐5,NaCl5,水1000ml,,中性红5ml,分装于有发酵管的试管;km2灭菌15min,用于肠道杆菌的培养;3.写出微生物以淀粉为碳源其代谢的一般过程,鉴定其代谢产物有何意义为什么4.从微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低酸性食品PH>和酸性食品PH<如要长期保藏,应分别采用什么温度杀菌为什么;5.引起下列食品变质的微生物主要是什么类群为什么1消毒牛奶室温2真空包装的蜜饯产品3面粉4充CO2不足的碳酸饮料5杀菌不足的肉类罐头T2-Tl6.试证明:Z=--------------1ogD l-logD27.设计筛选高温淀粉酶产生菌的实验方案,并指出关键步骤的注意要点;8.下述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如何设想如何分离它们嗜热菌,嗜盐菌,厌氧菌,高渗酵母菌,乳酸菌,纤维素分解菌,光合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9.试验时操作不慎将一定量的病原菌菌液翻溅在皮肤上会导致试验人员的感染吗为什么试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10.试述现代生物技术中的三大检测技术;11.从微生物学的角度分析,酸奶生产的关键点有哪些为什么12.试从微生物学的角度分析,在酸奶生产过程中如何将牛奶的PH迅速降到;13.试用免疫学的方法,设计一种快速测定黄曲霉毒素的方法;14.试分析下列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1添加有山梨酸钾防腐剂的面包出现中心发粘变质的情况;2经高温高压杀菌的低酸性原料罐头出现变质,检测发现其中有大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3把酿酒酵母接入煮过的糯米中在室温发酵,却无法制得酒酿;4夏天吃剩的米饭于室温放置一天变馊;15.从微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保质期为六个月的UHT牛奶与保质期为两个月的果汁混合后,为什么混合液迅速变质;16.在检出缺陷型过程中所采用的夹层培养法,为什么基本培养基要倒成“三明治”状; 17.简述微生物与食品工业的关系;18.实验室欲对培养基进行杀菌,如果没有高压蒸汽杀菌锅,怎么办请你设计出操作方案;。

微生物营养方式

微生物营养方式

一、单纯扩散

单纯扩散(simplediffusion)又称被动运送 (passivetransport)。细胞膜这层疏水性屏障可以通 过物理扩散方式让许多小分子、非电离分子尤其 是亲脂性的分子被动地通过,这就是单纯扩散。 这类物质的种类不多,主要是氧、二氧化碳、乙 醇和某些氨基酸分子,还没有发现过糖分子可通 过单纯扩散而进入细胞的例子。单纯扩散不是细 胞获取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因为细胞既不能通 过它来选择必需的营养成分,也不能将稀溶液中 的溶质分子进行逆浓度梯度运送,以满足细胞的 需要


二、胞饮作用 细胞吞入的物质为液体或极小 的颗粒物质(图5-14),这种 内吞作用称为胞饮作用 (pinocytosis)。胞饮作用存在 于白细胞、肾细胞、小肠上皮 细胞、肝巨噬细胞和植物细胞。


三、外排作用 与内吞作用的顺序相反,某些大分子物质 通过形成小囊泡从细胞内部移至细胞表面, 小囊泡的膜与质膜融合,将物质排出细胞 之外,这个过程称为外排作用 (exocytosis),细胞内不能消化的物质和 合成的分泌蛋白都是通过这种途径排出的 (图5-15)。
四、基团移位



基因移位(grouptranslocation)也是一种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 又须耗能的运送方式,但溶质在运送前后会发生分子结构 的变化,因而不同于上述的主动运送。 基因移位主要用于运送葡萄糖、果糖、甘露糖、核苷酸、 丁酸和腺嘌呤等物质。以葡萄糖为例,其特点是每输入一 个葡萄糖分子,就要消耗一个ATP的能量。运送的机制是 依靠磷酸转移酶系统,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己糖磷酸转 移酶系统。其运送的步骤为: (1)热稳载体蛋白(HPr,heat-stablecarrierprotein)的激活细胞 内高能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的磷酸基团把HPr激 活。HPr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可溶性蛋白质,结合在细胞膜 上,具有高能磷酸载体的作用。酶1是一种可溶性的细胞 质蛋白。

微生物复习题

微生物复习题

微生物复习题一、填空题(2`×13)1、培养基按用途分为()、()、()、()2、在微生物单细胞生长曲线的四个时期中,积累代谢产物最多的是()期;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开始出现自溶现象的是()期;个体大小均匀一致的是()期3、曲霉的无性孢子是(),根霉的无性孢子是(),毛霉的无性孢子是()和()4、MNP是指()mL大肠杆菌的()数二、选择题(2`×7)1、生产中用于生产柠檬酸产酸能力最强的是()A黑曲霉B青霉C毛霉D假丝酵母2、下列是光能异养的微生物是()A氢细菌B深红螺菌C绿硫细菌D硫细菌3、肉毒素梭状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A 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中等大小杆菌,能运动,不产生荚膜(致病性大肠杆菌)B 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状排列,无芽孢,不能运动,兼性厌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C 肠道病原菌,革兰氏阴性,形态上与大肠杆菌类似,兼性厌氧(沙门氏菌)D 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严格厌氧菌4、下列是水溶性维生素的是()A、V AB、V EC、V CD、V D5、用于制谷氨酸的钠是:A、Na2CO3B、NaOHC、NaHCO3D、Na2SO46、下列属于厌氧生物的是(D)。

A.酵母菌B.霉菌C.乳酸菌 D. 大肠杆菌7、酒精消毒的最佳浓度是(C)%。

A.5 B.55 C.75 D. 95三、判断题(2`×10)1、增加传代次数,利于减慢菌种退化()2、由于山梨酸的溶解度高,饮料中常用山梨酸作为防腐剂()3、水分活度可以有效的控制微生物的活性,一般将Aw控制在08左右就不会有微生物能存活()4、细菌的荚膜结构是非生命必须结构()5、灭菌就是杀死食品所有的致病微生物()6、啤酒酵母在酿酒发酵中属于上面酵母()7、在配置培养基过程中,如无特殊说明,我们一般加入自来水进行配置()8、同等浓度的盐溶液的渗透压要大于糖溶液的渗透压()9、细胞核是微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进行遗传的位置,因此,只能在细胞核中存在遗传物质()10、柠檬酸发酵生产中,黑曲霉的产酸能力最强()四、名词解释(4`×5)1、芽孢2、酒精发酵3、移码突变4、转导5、乳酸菌五、简答题(5`×4)1、基因工程育种的步骤2、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及操作步骤3、鲜乳贮存过程中出现变化的几个时期4、食品腐败变质的原理一、填空1、基础培养基、加富培养基(完全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2、稳定期;衰亡期;对数生长期3、分生孢子;孢囊孢子;节孢子和厚垣孢子4、100;菌群二、选择题1、A2、B3、D4、C5、A6、D7、C三、判断题×√×√×√√√×√四、名词解释1、芽胞: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再细胞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是对不良环境具抗性的休眠孢子。

何国庆《食品微生物学》(第3版)-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圣才出品】

何国庆《食品微生物学》(第3版)-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圣才出品】

第3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3.1课后习题详解1.微量矿物质元素和生长因子有何区别?答:微量矿物质元素和生长因子的区别如下:(1)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指人体中存在量极少,低于人体体重0.01%的矿物质。

微量元素主要是无机元素,分子量较小,来源于外界环境,人体一般不能自身合成。

微量元素是维持机体环境内稳态的重要物质,体内微量元素过多会导致机体中毒,体内微量元素缺乏时也会产生相应的疾病。

(2)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指某些微生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微量的特殊有机营养物。

生长因子是有机物质,分子量较大,一般可自身合成,但某些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

生长因子可调节机体的各种代谢,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被激活或导致失活。

2.比较微生物对营养物质吸收4种方式的异同。

答:微生物对营养物质吸收的4种方式分别是: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

这4种方式的异同点包括:表3-1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异同点3.深刻理解划分微生物营养类型的依据是什么。

答: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划分依据包括:(1)根据微生物对碳源的要求是无机碳化合物还是有机碳化合物可将微生物划分为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

(2)根据微生物生命活动中能量的来源不同,将微生物分为化能型微生物和光能型微生物。

两种划分依据结合可将微生物分为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光能异养型微生物、化能异养型微生物四类。

4.配制培养基为什么必须调节pH?常用来调节pH的物质有哪些?答:(1)配制培养基必须调节pH的原因①不同微生物的最适生长pH值不同,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必须调节pH值。

②由于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常引起pH值下降,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

为了尽可能地减缓在培养过程中pH值变化,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加入一定的缓冲物质,通过培养基中的这些成分发挥调节作用,从而调整pH值。

(2)常用来调节pH的物质①磷酸盐类以缓冲液的形式发挥作用,通过磷酸盐不同程度的解离,对培养基pH值变化起到缓冲作用。

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

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

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微生物是一种微小而具有极强生命力的生物体,它们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一些微生物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有益的微生物和有害的微生物。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

一、有益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 帮助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人体内存在着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如肠道中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等。

它们帮助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并促进肠道健康。

2. 维护免疫系统平衡:有益微生物可以帮助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对抗疾病的能力。

它们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减少感染风险。

3. 促进生理平衡:有益微生物在人体内合成一些重要的物质,如维生素和氨基酸。

这些物质对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二、有害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 引发感染性疾病:某些有害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可以引发感染性疾病,如感冒、肺炎、中耳炎等。

这些疾病会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2. 寄生虫感染:一些寄生虫如疟原虫和蛔虫等,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引发寄生虫感染。

这些寄生虫会损害人体组织和器官,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3. 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微生物在食物中的滋生和繁殖,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传播。

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饮水,人们很容易患上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

三、预防微生物相关疾病的措施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触过公共场所、动物或是垃圾后;避免触摸眼睛、鼻孔和嘴巴等易感染的部位;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挡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2. 饮食卫生:选择新鲜、干净并经过烹饪的食物,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注意饮水卫生,尽量不饮用未经过过滤和消毒的自来水。

3. 接种疫苗:根据疫情和医生的建议,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4. 空气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防止霉菌滋生;减少室外空气污染源。

5.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压力,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微生物学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学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

第十一授课单元一、教学目的:此章为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之一,使学生了解六大营养要素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功能和供给形式、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主要方式、选用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培养基的种类。

本教学单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六类生长要素及其功能, 掌握微生物营养类型特点.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微生物的营养与微生物发酵工业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第一节微生物的化学组成及营养要求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1.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和营养要求:重点介绍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六大营养要素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功能和供给形式。

并通过实例介绍如何根据碳源、氮源的不同筛选工业微生物菌种。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介绍根据碳源和能源划分的四种营养类型,即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处理重点:1. 使学生了解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六大营养要素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功能和供给形式;主要通过平时常见的培养基为例加以说明。

2. 根据碳源、能源的不同,将微生物分为四种基本营养类型:就微生物而言, 地球上几乎没有不被微生物所利用的一种物质, 但就其一类微生物来说, 它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则是有一定范围的.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能源的不同, 可分为自养微生物和异养微生物两类.自养微生物靠无机营养而活, 利用二氧化碳(或碳酸盐)作为唯一或主要的碳源, 还原二氧化碳为有机物(细胞物质), 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光或无机物的氧化.异养微生物不能在完全无机物的环境下生长, 主要碳源来自有机物, 但可以固定二氧化碳, 它的合成反应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有机物的氧化. 例如:光能自养型:以光为能源,以CO2或碳酸盐为唯一或主要碳源光能异养型:以光为能源,但生长需要一定的有机营养物化能自养型:以无机物的氧化获得能量,以CO2或碳酸盐为唯一或主要碳源化能异养型:以有机物的氧化获得能量,生长依赖于有机营养物质难点:根据碳源、能源的不同,将微生物分为四种基本营养类型。

第三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第三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3.鉴别培养基
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通过指示剂的显
色反应用以鉴别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
第二节 微生物酶
生化反应多数是在特定酶的参与下进行的 酶促反应。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和高度专一性, 称为生物催化剂。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结 构有两种:
单纯蛋白酶:单成分酶,它本身就是具有
催化活力的蛋白质。
结合蛋白酶:双成分酶,由蛋白质和非蛋
最好的能源为葡萄糖,其他糖类代谢产生
能量的速度慢。发酵工业选用玉米粉、米糠、
麦麸、马铃薯、甘薯和野生淀粉,作为廉价碳 源。
(二)氮源 氮源:能提供微生物细胞组成成分或代谢 产物中的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 合成氨基酸和碱基,进而合成蛋白质、核 酸等细胞成分。地球氮循环从微生物固氮作用 开始。发酵工业中常用鱼粉、血粉、蚕蛹粉、 豆饼粉和花生饼粉。
质的膜囊,膜囊游离于细胞质中。专一性不强,
摄取物质被胞内酶逐步分解。
胞吐作用 胞吞作用
胞饮作用
四、培养基
培养基:人工配制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
和积累代谢产物所需要的营养基质。根据不同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加入适当种类和数量的营
养物,注意碳氮比、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
(一)根据成分划分
1.天然培养基
解酶在细胞质中;呼吸酶在中间体上或线粒体
上;蛋白合成酶在核蛋白体上。
三、微生物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动植物蛋白酶水解生产蛋白肽;烘焙工业
中对淀粉和蛋白质改良;果胶酶澄清果汁。
Better dough makes better bread
For bigger, better-looking baked goods
兼性寄生:既能在活生物体上生活,又能
在死的有机残体上生长。

KJ01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精)

KJ01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精)

四、基团转位(group translocation)
• 基团转位可转运糖、糖的衍生物,如葡 萄糖、甘露糖、果糖、N-乙酰葡萄糖胺 和β-半乳糖苷以及嘌呤、嘧啶、碱基、 乙酸(但不能输送氨基酸)等。这个运 输系统主要存在于兼性厌氧菌的和厌氧 菌中。但某些好氧菌,如枯草杆菌和巨 大芽孢杆菌(B. megatherium)也利用磷 酸转移酶系统将葡萄糖传送到细胞内。
一、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这是通过细胞膜进行内外物质交换最简单的一种方式。营养物
质通过分子的随机运动透过微生物细胞膜上的小孔进出细胞。其 特点是
– 物质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浓度梯度); – 这是一种单纯的物理扩散作用,不需要能量; – 一旦细胞膜两侧的浓度梯度消失(即细胞内外的物质浓度达到平衡, 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达到动态平衡); – 单纯扩散是非特异性的,没有运载蛋白质(渗透酶)参与,也不与 膜上的分子发生反应,扩散的物质本身也不发生改变; – 单纯扩散的物质主要是一些小分子物质,如一些气体( O2、 CO2 )、 水、某些无机离子及一些水溶性小分子(甘油、乙醇等)。
四、基团转位(group translocation)
①少量的 HPr 被磷酸烯醇丙酮酸 (PEP) 磷酸化: 酶Ⅰ PEP + Hpr -------→ 磷酸~HPr+丙酮酸 ②磷酸~HPr 将它的磷酰基传递给葡萄糖,同时将 生成的6-磷酸葡萄糖释放到细胞质内。这步复合反应 由酶Ⅱ催化。 酶Ⅱ 磷酸~Hpr +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 HPr
第二节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微生物不象动物那样具有专门的摄食器官,也不象植物那样 具有根系吸收营养和水分,它们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是借助生物膜 的半渗透性及其结构特点以几种不同的方式来吸收营养物质和水 分的。如果营养物质是大分子的蛋白质、多糖、脂肪,微生物则 分泌出相应的酶(这类在细胞内产生,分泌到细胞发挥作用的酶 称为胞外酶)将大分子降解成小分子后,再吸收利用。 各种物质对细胞质膜的透性不一样,就目前对细胞膜结构及其 传递系统的研究,认为营养物质主要以以下几种方式透过细胞膜。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细菌特殊构造包括、、、等。

(本题2分)2.溶源性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有大约10 -5 细胞会发生现象,这是由于少数溶源细胞中的变成了的缘故。

(本题1.5分)3.营养物质可以通过、、和四种方式进入细胞。

(本题2分)4.控制有害微生物措施中杀灭的方法有和,常用和方法,抑制的方法有和。

(本题3分)5.证明遗传物质的基础是核酸的三个著名的实验为、、。

(本题1.5分)6.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和。

(本题2分)1.纯培养是其中()的培养物。

A.只有一种微生物B.只有细菌生长所需的一种营养物C.除主要微生物外只有一种微生物D.没有代谢废物2.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A. 马铃薯培养基B.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C.高氏一号培养基D.麦芽汁培养基3.己糖单磷酸支路和ED途径是进行()替换的一个机制。

A.微生物中DNA合成B.光合生物中的光合作用C.某些种类微生物中的能量代谢D.化学渗透作用4.微生物代谢中,硝酸盐和硫酸盐可作为电子受体是在()。

A.无酶时B.无ATP时C. 有细胞色素时D. 无氧时5.由于控制微生物的目的,灭菌一词指的是()。

A.除去病原微生物B.降低微生物的数量C.消灭所有的生物D.只消灭体表的微生物6.紫外线辐射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

A. 核酸B.酶类C. 糖类D.细胞壁7.青霉素族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抗()。

A.病毒B.真菌C.革兰氏阴性菌D.革兰氏阳性菌8.所有下述特征皆适合质粒,除了()之外。

A.它们是自我复制的DNA环B.它们有10~50个基因C.它们是细菌存活所必需的成分D.它们是接合所必需的成分9.接合时F因子进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

A.经历裂解B.快速繁殖C.变成供体细胞D.发育出线粒体10.研究不同微生物群落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是()。

A.微生物进化B.微生物生态学C.微生物生理学D.微生物生物化学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1.巴斯德的曲颈瓶试验否定了有关微生物的"自生说"。

微生物的营养教案

微生物的营养教案

(3)功能:①主要用于合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

②有些碳源同时还是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能源物质。

说明: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碳源的需求差别很大,可从微生物的代谢角度来考虑。

见下表:代谢类型代表能源碳源光能自养型蓝细菌,藻类光CO2光能异养型红螺菌光CO2和简单有机物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无机物(氧化)CO2化能异养型全部真菌和绝大多数细菌有机物(氧化)有机物注:甲烷氧化菌只能用甲烷和甲醇作碳源,而洋葱假单胞菌却能利用90多种含碳化合物。

2.氮源(1)概念:凡是能为微生物提供所需氮元素的营养物质。

(2)种类:(3)功能: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以与含氮的代谢产物。

说明:①对于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还是能源。

②大多数的微生物主要利用无机氮化合物作为氮源,也可利用有机氮化合物作为氮源。

作为氮源,如:根瘤菌,固氮菌,③只有少数固氮微生物可以利用N2蓝藻。

④对于硝化细菌而言,铵盐和硝酸盐既是氮源又是能源。

3.生长因子(1)概念: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2)种类:维生素,氨基酸,碱基等。

(3)功能: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

4.无机盐(1)无机盐对微生物正常生命活动的意义:①构成细胞的各种重要的化学成分。

②参与构成微生物的各种细胞结构。

③一些无机盐是构成酶的重要成分,起到调节微生物代谢的作用。

④调节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Fe2+,S可分别作为硝化细菌,铁细菌和硫细菌的能源,也可作(2)NH4为硝化细菌的氮源。

放线菌的最适PH:7.5~8.5酵母菌的最适PH:3.8~6.0(三)培养基的种类1.根据物理性质划分:固体培养基:一般加2%的琼脂,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计数等。

半固体培养基:一般加0.2~0.5%的琼脂,主要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鉴定菌种等。

液体培养基:常用于工业生产。

2.根据化学成分划分:(1)合成培养基:化学成分已知,常用于分类,鉴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微生物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的方式随微生物类群和营养物质种类而异,可归纳为吞噬和渗透吸收两种类型。

多数原生动物能直接以细胞质膜包围并吞食营养物。

原生动物对固体颗粒状食物的捕食称为吞噬,对液体或胶体状小液滴状食物的捕食称为胞饮。

绝大多数微生物以渗透方式吸收营养物质。

以渗透方式通过细胞质膜从环境或寄主细胞中获取营养物质的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藻类、真菌、原生动物中的孢子虫和鞭毛虫等。

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大,能高效率地进行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其一是营养物质本身的性质。

分子量、溶解性、电负性、极性等都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难易程度。

其二是微生物所处的环境。

温度通过影响营养物质的溶解度、细胞膜的流动性及运输系统的活性来影响微生物的吸收能力;pH和离子强度通过影响营养物质的电离程度来影响其进入细胞的能力。

例如,当环境pH比胞内pH高时,弱碱性的甲胺进入大肠杆菌后以带正电荷的形式存在,而这种状态的甲胺不容易分泌而导致细胞内甲胺浓度升高,当环境pH比胞内pH低时,甲胺以带正电荷的形式存在于环境中而难以进入细
胞,导致细胞内甲胺浓度降低;当环境中存在诱导物质运输系统形成的物质时,有利于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

而环境中存在的代谢过程抑制剂、解偶联剂以及能与原生质膜上的蛋白质或脂类物质等成份发生作用的物质(如巯基试剂、重金属离子等)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

另外,环境中被运输物质的结构类似物也影响微生物细胞吸收被运输物质的速率,例如L-刀豆氨酸、L-赖氨酸或D-精氨酸都能降低酿酒酵母吸收L-精氨酸的能力。

其三是微生物细胞的透过屏障(permeability barrier)。

所有微生物都具有一种保护机体完整性且能限制物质进出细胞的透过屏障,渗透屏障主要由原生质膜、细胞壁、荚膜及粘液层等组成的结构。

荚膜与粘液层的结构较为疏松,对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影响较小。

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细胞壁结构较为紧密,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一定的影响,分子量大于10000的葡聚糖难以通过这类细菌的细胞壁。

真菌和酵母菌细胞壁只能允许分子量较小的物质通过。

与细胞壁相比,原生质膜在控制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它对跨膜运输(transport across membrane)的物质具有选择性,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是本节着重探讨的问题。

根据物质运输过程的特点,可将物质的运输方式分为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Na+,K+-ATP酶(Na+,K+-ATPase)系统、膜泡运输等,其中主动运输最为重
要。

一、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也称被动扩散、简单扩散,它是由于细胞质膜内外营养物质的浓度差而产生的物理扩散作用。

扩散是非特异性的。

扩散速度取决于营养物的浓度差、分子大小、溶解性、极性、pH、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因素。

营养物的扩散将使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不断减小,直至两者相等并达到动态平衡。

单纯扩散不需膜上载体蛋白参与,也不消耗能量,因此它不能逆浓度梯度运输养料,运输速度,运输的养料种类也十分有限。

能以单纯扩散方式进入细胞的物质主要有水、溶于水的气体(如氧)和小的极性分子(如尿素、甘油、乙醇等)。

如大肠杆菌以简单扩散方式吸收钠离子等。

二、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养料通过与细胞质膜上透过酶(Permease,或称载体蛋白)的可逆性结合从高浓度环境进入低浓度环境的传递过程称为促进扩散。

透过酶的参与加快了养料的运输速度。

透过酶多为诱导酶。

只有在环境中存在某种养分时才诱导合成相应的透过酶。

促进扩散的动力仍然是养料在细胞质膜内外的浓度差,不消耗能量,同样也不改变最终达到膜内外浓度相等的动态平衡。

促进扩散中有透过酶参与,该过程具有3个特点:①特异性,即一定的透过酶只能与一定的养料离子或结构相近的分子结合;②能提高养料的运输速度,提前达到动态平衡;③当膜外养料浓度过高时,由于透过酶数量有限而表现出饱
和效应。

促进扩散只对生长在高养料浓度下的微生物有意义。

促进扩散的运输方式多见于真核微生物,例如酵母菌,某些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分泌是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的。

三、主动运输(Ative Transport)
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机制。

在代谢能的推动下,通过质膜上的特殊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主动运输。

其特点是:①特异性,即养料与载体蛋白间存在着专一对应的关系;②消耗能量:它上述促进扩散方式不同,重要的区别是在促进扩散中载体蛋白分子构型改变不需要能量,它在被运输物质与载体分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使其构型变化,从而完成营养物质转运;但在主动运输中,载体分子构型变化以消耗能量为前提,因此主动运输是一个耗能过程。

主动运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主要物质运输方式。

;③逆浓度梯度运输;④能改变养料运输反应的平衡点。

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微生物在生长与繁殖过程中所需要的多数营养物质如氨基酸、无机离子、有机离子和一些糖类(乳糖、蜜二糖及葡萄糖)等主要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的。

主动运输的具体方式有多种,主要有初级主动运输、次级主动运输等。

1. 初级主动运输(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初级主动运输指由电子传递系统、ATP酶或细菌嗜紫红质引起的质子运输方式,从物质运输的角度考虑是一种质子的主动运输方式。


吸能、化学能和光能的消耗,引起胞内质子(或其他离子)外排,导致原生质膜内外建质子浓度差(或电势差),使膜处于充能状态,即形成能化膜(energized membrane)。

不同微生物的初级主动运输方式不同,好氧型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生长时,物质在胞内氧化释放的电子在位于原生质膜上的电子传递链上传递的过程中伴随质子外排;厌氧型微生物利用发酵过程中产生ATP,在位于原生质膜上的ATP酶的作用下,ATP水解生成ADP和磷酸,同时伴随质子向胞外分泌;光合微生物吸收光能后,光能激发产生的电子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也伴随质子外排;嗜盐细菌紫膜上的细菌嗜紫红质吸收光能后,引起蛋白质分子中某些化学基团pK值发生变化,导致质子迅速转移,在膜内外建立质子浓度差。

2. 次级主动运输(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通过初级主动运输建立的能化膜在质子浓度差(或电势差)消失的过程中,往往偶联其他物质的运输,包括以下三种方式:同向运输(symport)是指某种物质与质子通过同一载体按同一方向运输。

除质子外,其他带电荷离子(如钠离子)建立起来的电势差也可引起同向运输。

在大肠杆菌中,通过这种方式运输的物质主要有氨酸、丝氨酸、甘氨酸、谷氨酸、半乳糖、岩藻糖、蜜二糖、阿拉伯糖、乳酸、葡萄糖醛酸及某些阴离子(如HPO42-、HSO4-)等;逆向运输(antiport)是指某种物质(如Na+)与质子通过同一载体按相反方向进行运输;单
向运输(uniport)是指质子浓度差在消失过程中,可促使某些物质通过载体进出细胞,运输结果通常导致胞内阳离子(如
K+)积累或阴离子浓度降低。

四、基团转移(Group Translocation) 基团转移是一种需要特异性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但养料在运输前后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因而不同于主动运输。

基团转移主要用于葡萄糖、果糖、甘露糖、核苷酸、丁酸和嘌呤等物质。

目前仅在原核生物中发现该过程。

基团转移运输是通过磷酸转移酶系统(PTS,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已糖磷酸转移酶系统)完成的。

其过程(以葡萄糖为例)为:(1) 少量的HPr 被磷酸烯酸式丙酮酸(PEP )磷酸化。

酶IPEP +HPr磷酸HPr 十丙酮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