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概论课程标准
法学概论课程设计
《法学概论》课程设计一、课程名称及内容《法学概论》是一门概要论述法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是我校法律事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依照该专业的教学计划,本课程的任务是:1、使学生概要地掌握法学的一般原理,了解我国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的主要规定。
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司法文秘中初级专门人才服务。
2、为学生后续学习其他法律课程奠定必要的法学知识基础。
使他们具有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初步能力。
3、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般法律问题。
二、教学内容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属于法律类的基本课程,本课程具有以下方面特点:一是内容的覆盖面大,涉及法律的大多数部门;二是知识点多,具有学科与技术的统一性。
三是发展与内容更新的快速性、渗透性较强;四是实践性强、现实意义重大,应用范围广。
因此,本课程作为法律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后续学习其他法律课程奠定必要的法学知识基础。
三、教材处理教材为本教材是与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编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教程》相配套的参考书,其章节内容与该教程相对应,每章包括四个部分:大纲要求、内容要点、例题分析和解答、自测题。
本书集辅导书和练习册于一体,各章在提炼主要内容要点的基础上,补充和丰富了教程中没有讲到或没有讲透的相关知识,对大量的例题做了分析和解答,同时编制了自测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供参考和参照。
内容完全吻合教学目的,也吻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大纲要求,因此无需对教材进行特殊处理。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和教学效果,对各章节的具体课时数进行微调,调整习题量。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法学概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法律概论的基本概念、熟悉国家主要法律规定,使得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其专业后续学习应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是对法律现象的基本方面结合实践的问题作理论上的讲授,提高学生对法律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其本专业其他课程。
课程标准《法学概论》2022年版
课程标准系部:专业名称:法律事务课程名称:法学概论课程负责人:制定年月:《法学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法学概论二、课程性质、课时《法学概论》课程是面向法律事务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考试科目。
本课程是一门范围广泛、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概括性高的法律课程。
它集宪法、法理、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商法、诉讼法、国际法等于一身,其内容注意结合市场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通俗易懂,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现代法治社会,也有利于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基础性的法学知识,从法学素养方面为学好各类非法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法律事务中级技工专业。
本课程4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总体设计原则或者指导思想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从我国国情出发,开展法律工作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采用章节展现教学内容,以学生从事法律事务工作为主线构建基础课程。
让学生进行比较系统和深入的法律教育,为日后学习法律事务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章节编排的思路本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课堂理论教学的学习,又要紧密结合社会法律活动的实际,对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要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对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中心发言等环节的积极认真参与,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和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沟通能力,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法律相关工作奠定法学理论基础。
(三)教学组织的思路教学采取教师讲授、案例分析、学生辩论与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式。
要注重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完善各阶段的评估体系和方式。
在课程职业技能培养上,要把职业标准的考核要求纳入到专业课程标准之中,为学生就业服务。
四、课程目标(一)本课程总目标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观点概要讲述法学基础理论和我国当今主要部门法律的基本内容。
法学概论 课程 标准
《法学概论》课程标准课程编号: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分数: 3 执笔者:查志刚一、课程性质法学概论开设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属于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基础性的法学知识,从法学素养方面为学好各类非法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法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法学课程,是对法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概要论述,其内容包括法学基础理论、以宪法为核心的我国各个主要部门法律和国际法的基础知识。
由于本门课程所具有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它的知识内容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同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所开设的各门法学专业课程存在明显的不同,呈现出覆盖面广、基础性强的特点。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与法学专业所开设的各门法学专业课程相区别。
二、课程理念1、创新课堂教学平台,夯实专业基础,丰富理论功底首先,互动性教学是指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知识传授课堂,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论性教学、技能性教学、应用性教学相结合,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中实现枯燥理论知识的自主探究、自我获取学习。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追求的目标是“理论求精,技能过硬”。
对学生传授的知识要根据其原有的基础进行全方位设计,决不能机械复制一般专科专业的教学内容体系,追求教学内容的体系创新、条块精炼、重点突出,进而在这一部分达到“以精炼求精深”的目的.同时课堂教学更注意专业技能、个性特长及综合素质的过硬,学生不必样样通,但有一样精.再次,在教学方式上提倡“鼓励参与、追求创新”。
“鼓励参与”指更新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作为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在政策导向、教学效果评价上侧重学生参与课堂、主动获取、快乐学习的效果。
“追求创新"意在突出培养目标的要求,从教学方式上予以保障.主要指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创新、知识传授方式创新、师生关系方式创新、教学评价标准创新等。
2、强化专业技能性训练,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形成技能优势专业技能性训练是指利用课上教学实践环节和课下专业技能强化两个平台,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专业技能训练活动,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竞争优势得以形成。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不超过300字)《法学概论》是行政管理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法学基本理论;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商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通过对法律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对遇到的问题能够查阅有关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课奠定良好的法学基础。
三、知识点(一)基本知识点法的概念、特征、分类、法律体系;宪法的概念与基本特征、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国家机构;刑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犯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刑罚的概念及体系;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刑事诉讼的程序;民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民事诉讼的程序;公司法、证券法、合伙企业法、破产法的基本内容;行政法的概念、特点和渊源、行政诉讼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行政诉讼法的程序。
(二)重要知识点法的特征、法律体系;宪法的概念与基本特征、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国家机构的划分;刑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犯罪的认定、刑罚的体系;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刑事诉讼的程序;民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民事主体、诉讼时效、结婚与离婚的条件、继承案件的处理程序、合同案件的处理;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的程序;公司的设立条件及程序。
四、基本要求(一)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熟练掌握:法的概念、特征、法律体系;宪法的概念与基本特征、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国家机构的划分及基本职权;刑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犯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刑罚的概念及体系;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刑事诉讼的程序;民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民事主体、诉讼时效、结婚与离婚的条件、继承案件的处理程序、合同案件的处理;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的程序;公司的设立条件及程序。
722法学概论
722法学概论摘要:一、课程概述1.课程基本信息2.课程目标二、课程内容1.法学基本概念2.我国法律体系3.法律制定与实施4.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5.法律制度应用实例三、课程学习方法与建议1.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2.提高案例分析能力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正文:【课程概述】722法学概论是一门面向法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法学基本原理和概念,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理解法律制定、实施、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为日后深入学习各类法律制度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内容】1.法学基本概念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的学科,涉及法律制度、法律思想、法律实践等多个方面。
本课程将介绍法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基本范畴,为学生构建法学知识体系奠定基础。
2.我国法律体系我国法律体系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社会法等多个法律部门。
本课程将对这些法律部门进行简要介绍,使学生了解各部门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3.法律制定与实施法律制定是法律制度建设的第一步,包括立法机关的立法行为和行政机关的法规制定。
法律实施则是确保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得到遵循的过程。
本课程将详细解析法律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及特点。
4.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法律关系是法律制度的核心问题,涉及到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责任则是法律关系主体违反法律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本课程将对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的概念、种类及承担方式进行讲解。
5.法律制度应用实例本课程将选取典型案例,结合课程所学法律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法律制度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法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学习方法与建议】1.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案例分析能力通过学习典型案例,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案例分析能力。
法学概论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法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法学思维和基础知识,为深入学习相关法律课程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法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法律、法规、法律制度等;2. 掌握法学的基本原理,如法治、正义、平等、公正等;3. 理解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包括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4. 掌握法学的基本方法,如法律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5. 培养法学思维和法律意识,提高法律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法学的历史渊源1.1 古代法律制度概述1.2 近代法学的发展与演变1.3 当代法学的特点与趋势2. 法学的基本概念2.1 法律与法规的区别与联系2.2 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3 法律制度与法律体系的概念解析3. 法学的基本原理3.1 法治原则与法治社会建设3.2 正义与法律公正的关系3.3 法律平等原则的内涵与实践4. 法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4.1 法律制度的研究与分析4.2 法律实务的案例解读4.3 法学与社会问题的关联与研究5. 法学的基本方法5.1 法学文献的查阅与利用5.2 法学案例的分析与研究5.3 法学研究的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6. 法学思维与法律意识6.1 法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6.2 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与提高途径6.3 法学背景下的问题分析与解决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讨论,深入介绍法学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法学的应用及实践。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实地调研:组织学生到法院、律师事务所等场所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 《法学概论导论》李智康等著参考书目:- 《法学概论》梁小民著- 《法学研究方法学》张平等著- 《法学思维与法学研究》毛润之著六、学生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课堂参与等,占总成绩的20%。
《法学概论》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00字左右)《法学概论》是法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介绍法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法学思维、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法学的研究对象、基本理论、主要分支以及法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目标(200字左右)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学思维、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使学生了解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法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具体目标包括:1.熟悉法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程;2.了解法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法律关系理论、法律规范理论等;3.掌握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800字左右)1.法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1.法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2.法学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学派3.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法学的基本理论1.法律关系理论2.法律规范理论3.法律权利与义务理论3.法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1.法学研究方法的概述2.法学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3.法律文献与案例分析4.法学与实践应用1.法学的应用领域与职业选择2.法律解释与司法实践3.法学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四、教学方法(200字左右)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
教师将通过演讲、课件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法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法学知识和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教师还将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五、考核方式(100字左右)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与讨论、小组报告以及期末考试。
其中,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课后作业等,占总成绩的20%;作业与讨论占总成绩的30%;小组报告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法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材(50字左右)1.主教材:《法学概论》王XX主编,XX出版社,XXXX年版。
123997680-法学概论_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Jurisprudence课程编号:123997680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学分:3学时:48(其中: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知识产权开课部门:法学院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知识产权专业学科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法学的基础知识和法理学的基本理论,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前修课程:无继修课程:民法学、著作权法等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法学( 2 学时)[知识点]法学的概念;法学的历史;法学的研究方法;法学教育。
[重点]法学的研究对象。
[难点] 法学的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1、识记:法学的概念。
2、领会:法学的研究方法。
3、简单应用: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二章法理学概述( 0.5 学时)[知识点]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法理学的性质;中国法理学的历史发展;学习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重点]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难点]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基本要求]1、识记: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2、领会:法理学的性质。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0.5学时)[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进程。
[重点]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进程。
[难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形成与发展。
[基本要求]1、识记: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进程。
第四章法的概念( 4学时)[知识点] 法的定义;法的本质;法的特征;法的作用。
[重点]法的特征;法的作用。
[难点]法的本质。
[基本要求]1、识记:法的定义。
2、领会:法的本质;法的特征。
3、综合应用:能运用法的作用理论分析案例。
第五章法的渊源、分类和效力( 3学时)[知识点]法的渊源;法的分类;法的效力。
[重点]法的效力;法的分类。
[难点]法的渊源。
[基本要求]1、识记:法的渊源。
2、领会:法的效力;法的分类。
法学概论教学大纲
教学基本要求一、性质、地位和任务《法学概论》是以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为依据,力求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法律内容。
其内容包括:绪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诉讼法,国际法等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宪法和其他主要部门法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
2、教学基本要求绪论第1节法的本质和特征第2节法的演变第3节法律规范和法律体系第4节法的制定和实施第5节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第1章宪法第1节宪法的概述第2节我国的基本制度第3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4节我国的国家机构第二章刑法第1节刑法概述第2节犯罪第3节刑罚第4节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概述第三章民法第1节民法概述第二节民法主体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第四节民事权利第五节合同法第六节婚姻继承法第7节民事责任和诉讼时效第四章商法第1节商法概述第2节公司法律制度第3节保险法和破产法第五章经济法第1节经济法概述第2节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制度第三节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第四节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第六章行政法第1节行政法概述第2节行政许可证第3节行政处罚法第4节行政复议法第七章诉松法第1节诉讼法概述第2节民事诉讼法第3节行政诉讼法第4节刑事诉讼法第八章国际法第1节国际法概述第2节国际私法第3节国际经济法第4节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法学概论》是编者在充分吸收以往法律基础课程教材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新编了而成的。
本教材以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为依据,力求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内容。
在体例和形式上,每一部门法中添加的案例有利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相关知识点;本章提要和关键词便于学生对课程的重点难点正确把握;思考与练习中的名词解释简答题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和巩固。
其内容包括:绪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诉讼法,国际法等内容。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711007总学时数:48总学分数:3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程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法学概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本科主干课程和基础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为法的一般原理和国内主要部门法学和国际法学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介绍法学的基本理论和部门法基本知识、重要原则和法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一定的法学理论基础;为学生今后能胜任中等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法学内容的教学和法学课程的教学奠定专业基础;并通过法律理论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法律思维和法治观念。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导论教学内容:一、法的基本概念二、法的运行三、法与国家、政策和道德四、社会主义法制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教学要求:掌握法的基木概念、法律关系、法律体系,了解法的运行,法与道德、政策的关系,法治与法制,依法治国的内容。
第二章宪法教学内容:一、宪法概述二、我国的基本制度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四、我国的国家机构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掌握我国现行宪法对我国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的一般规定;在课后了解美国宪法知识。
第三章刑法教学内容:一、刑法概述二、犯罪与犯罪构成三、犯罪的形态四、刑罚论五、罪刑各论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认识刑法的基本原则,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条件;掌握犯罪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构成的概念和构成要件,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刑罚的概念和种类;了解刑法的特征、刑法的任务,共同犯罪的概念,刑罚的具体运用及常见罪名的法律规定。
第四章刑事诉讼法教学内容:总则一、立案、侦查和提起诉讼二、审判程序三、执行程序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掌握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刑事强制措施,管辖及一审程序;了解刑事诉讼的概念、特征,证据制度和其他诉讼程序。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法学概论》是一门概要论述法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是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而在电大文科类非法律专业中设置的公共基础课。
开设《法学概论》的教学目的是普及法学知识,加强法制教育;为学习本专业的有关课程或其他法律课程奠定必要的法学知识基础。
为此,要求学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概要地掌握法学的一般原理,了解我国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的主要规定,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般法律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法学概论》的基本内容包括:1、法的基础理论部分,包括法理学和宪法学。
法理学部分概要地论述法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例如,法的起源、本质及其历史类型,法律的制定程序,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法的实施等问题;宪法学部分概要地论述了宪法的产生与发展,宪法的基本特征,我国的国家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机构等。
2、实体法部分,概要地论述我国现行各主要部门法律(实体法)的基本内容,包括行政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商法学和经济法学等。
3、程序法部分,概要地论述我国现行各主要部门法律(程序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和仲裁法学等。
4、国际法部分,概要地论述调整国家间关系及涉外民事、经济关系的法律制度的基本知识,包括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等。
《法学概论》作为非法律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上应有别于法律专业的法学课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掌握上。
对各章的具体教学要求如下:—-法理学:正确认识法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了解并掌握法律的创制过程,法律关系的特征、要素,法的实施等.—-宪法学:了解宪法的一般原理和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明确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懂得如何遵守宪法和监督宪法的实施.——行政法学:了解我国行政法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几种重要的行政法律文件的内容,明确行政法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说明一、课程得性质与任务法学概论就是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段得选修课程之一。
法学概论就是一门范围广泛、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概括性高得法律学科。
它集宪法、法理、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商法、诉讼法、跨国法律等于一身,其内容注意结合市场建设与构建与谐社会得需要,通俗易懂,其目得就是为了增强非法学专业人士得法律意识,提高她们得综合素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综合能力。
在现代法治社会,也有利于普法工作得顺利开展。
二、课程教学得基本要求学习法学概论,要在掌握各有关法律规则得制度理性(即有关“为什么”得问题)与操作技术(即有关“如何做”得问题)得基础上,全面、准确地了解各有关规则得涵义与它们得相互联系,以便融会贯通,付诸应用。
三、教学方法1、掌握各主要部门法律制度得内在体系与基本概念,从整体上了解各部门法得特点及其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得地位。
2、以规则为中心,准确地把握原理,研究实际应用中得问题,在理解与运用上多下功夫。
3、紧密联系实际,通过调查研究、阅读资料与实习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多地接触相关得实例,增加实感。
4、开展案例教学,结合我国审判中得实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得建议一、学时本课程5学分,学时90,一学期开设。
二、多媒体得教材1、文字教材本课程文字教材即主教材,这就是教学得基本依据,其内容就是教学大纲所规定得教学基本内容。
本课程主教材为法律出版社出版得由吴祖谋、李双元主编得《法学概论》(第十一版)。
本教材体系完整,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文字简炼,举例与引证适当,适合行政管理专业得成人在职学习得需求。
2、视频资源本课程为学员提供了双向视频资源,共20讲,但由于教材采购原因,本学期新换教材,因此学员在瞧视频资源时可以有选择性地参考学习,切不可盲目地吸收。
三、教学环节1、自学自学就是远程教育课程得主要学习手段。
法学概论第三版课程设计
法学概论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与重要性《法学概论》是法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法律的起源、发展、基本概念和理论,并了解不同法律体系的特点和实践。
这将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律观和法律意识,从而为日后的法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1. 课程目标:•掌握法律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内在逻辑和基本理论。
•了解不同法律体系的特点和实践。
•建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理念,扩大法律知识面。
2. 课程要求:•学生需要参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并完成作业和考试。
•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思想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挖掘,挑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三、教学大纲第一章法的本质和种类•法的本质、特征和要素•法的种类和区分•法制与法律第二章法律实施体系•法定程序和法定机关•司法制度和司法程序•民主、法治和公正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第三章法律规则的适用•法律规则的适用范围•法律规则的解释和解释原则•法律规则与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司法裁定的关系第四章法律责任和法治建设•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种类•法律责任的依据和实现•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四、教学方法在教学方面,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授课•讲解案例•课堂讨论•听课笔记•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同时,我们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仅要求他们通过听、看、读、写和想来获得知识,还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和活动,以发展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五、评估方法•考勤:学生必须参加所有的课堂和实践活动,并按时提交作业和论文。
•作业:每章节的作业均由老师布置,包括阅读、分析和写作。
•论文:学生将提交一篇至少1500字的研究论文,论文应反映对法律问题的深刻理解和研究成果。
•期末考试:为期两小时,题目将覆盖整个课程内容。
六、课程参考书目•《法学概论(第三版)》•《法学概论》(朱筠编著)•《中国法制史》(第二版)。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标法学概论是法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通过系统介绍法学基本概念、法律制度与法律思维方法等内容,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基本理解与应用能力。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充分了解法学的基本知识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法学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内容1. 法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a. 法学的定义与范畴b. 法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c. 法学的发展历程与分支学科2. 法律体系与法律制度a. 国家法与国际法的关系b. 法律制度的层级与组成c. 法律规范的形式与层级3. 法学思维方法与逻辑a. 法学思维的特点与要素b. 法学研究的逻辑与论证方法c. 法学研究的实证与规范问题4. 法律权利与义务a. 法律权利的定义与分类b. 法律义务的基本要素与效力c. 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与限制5. 法律责任与法律程序a. 法律责任的基本类型与构成要件b. 法律程序的基本原则与程序环节c. 法律责任与法律程序的关系与保障三、教学方法与学习要求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考试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习要求a. 认真听讲,按时参加课堂教学活动。
b. 做好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概念。
c. 积极参与讨论与互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 完成课程作业,包括个人论文或实践案例分析等。
四、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1. 考核方式a.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讨论和作业)占总评成绩的40%。
b.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
2. 评价标准a.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讨论质量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
b. 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c. 评价标准将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来确定,公平、公正、客观。
五、参考书目1. 罗睿明等,《法学概论》,法律出版社,20XX年。
2. 范劲松,《法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陇东学院法学专业课程标准法学概论说明:1.课程性质《法学概论》课是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这是一门带有普法性质的社会主义法律教育课。
其任务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内容的教育。
2.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掌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培养依法办事、依法做人、依法治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培养有一定法律修养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
3.教学内容讲授法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法的概念、法的结构、法的运行、法的作用与价值、法治、法与社会。
教授部门法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环境法、诉讼法和国际法。
4.总学时共54学时。
5.教学方法主要采取课堂教学、课堂讨论、习题训练、论文指导和学生自学等方法。
内容:第一章法的概念(4学时)要求和说明: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法的定义、法的本质、法的特征、法的分类、法的形式和法的效力。
第一节法的用词一、中国古代对法的解释二、现代汉语中对法的解释第二节法的定义一、历史上法的定义(一)从立法者角度给法下定义(二)从司法者角度给法下定义(三)从守法者角度给法下定义(二)从法的作用的角度给法下定义二、马克思主义的法的定义第三节法的本质一、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二、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第四节法的特征一、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一)法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二)人的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二、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三、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四、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第五节法的分类一、成文法与不成文法二、国内法与国际法三、实体法与程序法四、一般法与特别法五、中央法(联邦法)与地方法(联邦成员法)第六节法的形式一、法的三种形式(一)制定法(二)判例法(三)习惯法二、当代中国法的形式(一)宪法(二)法律(三)行政法规(四)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五)地方性法规(六)自治法规(七)行政规章(八)特别行政区法(九)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第七节法的效力一、法的空间效力二、法的时间效力三、法的对象效力思考题1.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法的分类主要有哪些?3.当代中国法的形式主要有哪些?第二章法的结构(4学时)要求和说明: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法的宏观结构、微观结构及其构成要素,掌握法律体系、法律部门、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
第一节法的结构概述一、法的宏观结构二、法的微观结构第二节法律体系一、法律体系概念二、法律体系特点第三节法律部门一、法律部门的划分二、当代中国的法律部门(一) 宪法法律部门(二)行政法法律部门(三)民商法法律部门(四)经济法法律部门(五)刑法法律部门(六)环境法法律部门(七)诉讼法法律部门第四节法一、法的名称二、法的内容(一) 规范性内容(二)非规范性内容第五节法律概念一、法律概念释义二、法律概念的分类第六节法律规则一、法律规则释义二、法律规制分类(一) 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权义复合型规则(二)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准用性规则(三)强制性规则、指导性规则第七节法律原则一、法律原则的释义二、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三、法律原则的分类四、法律原则的适用第八节法律制度一、法律制度的概念二、法律制度的特征思考题1.法律体系有哪些基本特征?2.法律部门的划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什么是法律规制?法律规制由那几部分构成?第三章法的运行(4学时)要求和说明: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立法、守法、执法、司法、法律解释和法律监督的概念和基本制度。
第一节立法一、立法的概念和特征二、立法原则(一)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二)合宪性和法制统一的原则(三)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四)人民主权和立法民主化的原则(五)保持法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变动性相结合的原则三、立法权(一)立法权的性质和特征(二)立法体制四、立法程序(一)含义(二)立法的阶段和步骤第二节执法一、含义和特征二、执法的原则(一)依法行政原则(二)行政合理性原则(三)行政效率原则(二)行政公开原则三、执法体系(一)行政机关的执法(二)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的执法(三)行政委托社会组织的执法第三节司法一、司法的含义二、司法的原则(一)司法公正原则(二)司法独立原则(三)司法民主原则三、司法体系第四节守法一、守法的概述(一)守法的含义(二)守法的构成要素二、不合理的法律是否需要遵守三、守法的理由第四节法律监督一、法律监督含义二、法律监督的机制(一)监督主体(二)监督客体(三)监督的方式和内容思考题1.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2.当代中国司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3.我国法律监督的基本形式是什么?第四章法的作用与价值(4学时)要求和说明: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法的作用的基本含义和一般分类,重点掌握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
了解法在维护秩序、保障自由、实现正义、促进效率等方面的巨大价值。
掌握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第一节法的作用一、法的作用释义二、法的作用的演进三、法的作用的分类(一)法的规范作用1、指引作用2、评价作用3、预测作用4、教育作用5、强制作用(二)法的社会作用四、法律作用的局限性第二节法的价值一、法律价值概述(一)价值(二)法律价值二、正义(一)正义的概念(二)法律正义(三)法律与正义关系的学说1、法本身就是正义2、正义是衡量、评价法的尺度、标准3、法律与正义无关(四)法律与正义的关系1、正义是法律的基本价值、目标和目的2、法律是正义的保障机制,是实现正义的基本形式和手段三、秩序(一)法律秩序(二)法律与秩序的关系1、秩序是法律基本价值2、法律是实现秩序的基本方式四、自由(一)法律自由(二)法律与自由的关系1、自由是法律的基本价值2、通过法律实现自由五、平等(一)平等的概念六、效率(一)概念(二)法律与效率的关系1、效率是法律的基本价值2、法律是实现效率的制度机制思考题1.如何理解法的作用?2.如何理解法律的评价作用与指引作用?3.如何理解法律的局限性?第五章法治(3学时)要求和说明: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法治理论的发展,掌握法治与人治、法治与法制的关系,法治国家的特征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第一节法治理论的由来与发展一、历史视野中的法治理论二、法治释义(一)法治是一种治国之道(二)法治是一种依法办事的社会状态、社会活动方式(三)法治是一种理想的法律秩序(四)法治是一种以民主宪政为核心的政治法律制度(五)法治是一种法律信仰(六)法治代表一种价值取向三、法治与人治四、法治与法制第二节法治国家原理一、法治国家的制度特征(一)政治体制是民主政体形式(二)国家权力结构是分工制约的关系(三)社会控制原则是服从法律治理(四)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机制(五)文化基础是理性文化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现目标(一)完备统一的法律体系(二)普遍有效的法律规则(三)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五)专业化的法律职业思考题1.试论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2试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第六章法与社会(3学时)要求和说明: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法与政策、道德、文明、科技等社会现象的密切联系和互动关系。
第一节法与政策一、法与党的政策的一致性二、法与党的政策的区别(一)制定机关和程序不同(二)表现形式不同(三)实施方式和手段不同(四)调整范围和适用范围不同(五)稳定性程度不同第二节法与道德一、社会主义法与道德的联系二、社会主义法与道德的区别(一)产生和存续的社会条件不一样(二)表现形式不一样(三)调整范围不一样(四)作用机制不一样二、社会主义法与道德的矛盾和冲突第三节法与文明一、科技对法律的作用二、法律对科技的作用(一)促进和保障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二)对科学技术活动的组织管理作用(三)防范和抵制科技发展的消极作用(四)推动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思考题1.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2法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法律对科技有什么作用?第七章宪法学(4学时)要求和说明: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知道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掌握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机关的组织体系、职权范围、运行规则和公民在宪法上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第一节宪法概述一、宪法的概念二、宪法的分类(一)宪法分类(二)社会主义宪法与资本主义宪法的区别三、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四、监督宪法的实施第二节我国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一、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概述二、我国的国家性质(一)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二) 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三、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一)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二)我国的选举制度四、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家结构形式概述(二)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四)我国的行政区域五、我国的经济制度(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和经济成分(二) 国家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公民个人财产(三)我国的分配制度第三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一)公民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二)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三)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忠实履行公民义务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一)政治权利和自由(二)人身自由(三)宗教信仰自由(四)法律理论(五)社会经济权利(六)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五)依法纳税第四节我国的国家机构一、我国的国家机构概述(一)国家机构的概念(二)我国国家机构的体系(三)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组成、任期和职权(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的性质、地位、组成、任期和职权(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四、国务院五、中央军事委员会六、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八、人民法院九、人民检察院思考题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有哪些?2.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试述我国宪法实施的监督与保障制度。
第八章行政法(4学时)要求和说明:行政法是部门法的后起之秀,但却是发展最快的法律部门。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第一节行政法概述一、行政法的概念和特点(一)行政法的概念(二)行政法的特点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一)行政法治原则(二)行政公正原则(三)行政公开原则(四)行政效率原则三、行政法律关系四、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五、行政法的渊源第二节行政组织法一、行政机关(一)行政机关的概念和特征(二)行政机关的种类(三)行政机关组织系统(四)行政机关职权(五)行政机关的设立、合并和撤销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三、国家公务员四、行政相对人第三节行政行为法一、行政行为法的概念和内容二、行政立法三、行政处罚法(一)行政处罚法的概念(二)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三)行政处罚的原则四、行政复议(一)行政复议的概念(二)行政复议程序第四节行政监督法一、行政监督法的概念二、行政监督的主体三、行政监察监督(一)行政监察机关的管辖(二)监察机关的职责和权限(三)监察程序四、审计监督(一)审计监督的对象和任务(二)审计机关的体制(三)审计机关的职权(四)审计监督程序思考题1.如何理解行政法的含义?2.简述国务院组成人员和机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