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重要任务关键举措

合集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举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举措

有成果基础上,针对新情况新问 题,用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三 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完善体 制机制和政策措施,更加重视发 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 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 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点任务进展不平衡。 钢铁、煤炭去产能超额完成年度
任务。房地产去库存成效总体较 为明显,但不同城市不同地区差 异较大。去杠杆方面进展较慢, 如以全社会债务总额与GDP之比 来衡量杠杆率,近年来杠杆率持 续上升,2015年底达到249%, 2016年仍然延续上升态势,去杠 杆任重道远。降成本方面采取的 措施很多,下的功夫很大,取得 的效果也比较明显,但企业感受 还不够有力。补短板在脱贫方面 抓得实,投入大、效果好,其他 方面补短板的重视程度、投入力 度有待加强。
主要涉及产品与劳动市场监管、教育与培训、税收与福利制 度、贸易与投资规则以及创新政策五大领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举措
文=韩文秀
2016年,按照党中央、国 务院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 点任务有序推进,供给结构和部 分行业市场供求状况出现积极变 化。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 的成效是初步的,下一步深入推 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解决好 存在的问题,克服存在的制约因 素。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 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要坚持稳 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善供给 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在巩固已
加强财经纪律、控制政府支出和赤字、开展税制改革、实施利 率市场化、采用具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实施贸易自由化、放 松对外资的管制、国有企业民营化、放松政府管制、保护私人 财产权等。(此二机构的定义大体一致)。
包括竞争政策、监管改革、提高财政透明度、加强基础设施和 法制、公共部门治理和公司治理等六大支柱。

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与政策路径

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与政策路径

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与政策路径作者:刘卫红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03期摘要: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基础源于供给学派的经济思想,但并非是对供给学派供给管理的简单复制。

推进供给侧改革,是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供需结构失衡、发展动力转换、经济运行面临“四降一升”、改革进入攻坚期、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解决我国当下经济面临的问题,必须供需双侧并举,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关键词:供给侧;需求侧;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全要素效率中图分类号: F014.3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7)03005606进入2016年,经济领域最热的词是“供给侧改革”。

2015年11月,习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1]。

2016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作为全新的表述,供给侧改革指明了今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和着力点,成为“十三五”改革发展的主线。

一、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基础(一)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供给、需求是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总和,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上愿意提供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由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共同决定。

供给侧与需求侧是经济运行的一体两面,是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体系。

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供给侧相对于需求侧而言,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制度五大要素,五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经济增长率。

2023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2023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2023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2023年,作为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我想就这一年的改革成果及对其的理解进行总结,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改革目标与背景、政策举措与效果、经济结构的转型、市场体制的优化和下一步改革路径。

一、改革目标与背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是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核心的一系列改革。

它旨在解决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如经济增速下滑、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

2023年,是这一改革任务的关键时刻,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

二、政策举措与效果2023年,中国政府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

首先,加大了创新驱动力度,通过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推动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

其次,改革推动了去产能工作的深入进行,通过出台政策支持、市场化处置等方式,剔除了过剩产能,提高了效率。

再次,环境治理成为重中之重,中国加大了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推动了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方面的改善。

最后,改革还推动了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进行,加快了国企改革进程,促进了多元化竞争。

这些政策举措的有效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方面,经济增速得以回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另一方面,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市场竞争的活力不断增强。

当然,虽然这些成绩令人鼓舞,但问题和挑战依然存在,接下来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三、经济结构的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优化经济结构,使其更加合理、适度。

在2023年,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已经初步显现。

一方面,高科技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另一方面,传统产业也在优化升级过程中,通过转型升级,实现了增长质量的提高。

此外,消费升级也是经济结构转型中的重要方面,消费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的不断扩大。

四、市场体制的优化2023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在推动中国市场体制的优化。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在保持总需求稳定的前提下,通过改革供给结构,提高供给体系效率和质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改革。

这一改革的内涵包括从短期和长期两个层面来考虑。

短期内,改革的目标是减少产能过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长期内,改革的目标则是实现技术创新、企业转型,提高劳动生产率。

1. 减少产能过剩。

当前我国许多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盈利和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通过改革供给侧结构,可以减少产能过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行业整体健康发展。

2. 优化产业结构。

传统产业存在技术陈旧、资源浪费等问题,亟需进行优化升级。

通过改革供给侧结构,可以引导资源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流动,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我国目前总要素生产率偏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之一。

通过改革供给侧结构,可以提高生产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4. 实现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通过改革供给侧结构,可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技术创新发展。

5. 企业转型。

传统产业面临着市场萎缩和成本上升等问题,需要实现转型发展。

通过改革供给侧结构,可以帮助企业顺利实现转型,提高企业竞争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是多方面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并丰富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1. 需求疲软。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需求疲软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国内结构性矛盾较多,需求不足。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刺激内需,推动经济再平衡。

2. 产能过剩。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行业过度扩张,导致产能过剩。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减少产能过剩,提高生产效率。

3. 优化资源配置。

当前我国资源配置存在严重的浪费和不合理性,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近年来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增长模式已经面临诸多问题,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凸显,一些制度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也开始显现出来。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改革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矛盾。

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削减产能过剩。

长期以来,我国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低迷,造成企业盲目扩张、恶性竞争,不仅浪费了资源,还破坏了生态环境。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要坚决削减过剩产能,消除行业间的不合理竞争,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2.优化产业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的增长速度放缓,新兴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改善投入环境。

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因为一些制度性障碍,企业在融资、税收、人才等方面面临着较大的问题,这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投入意愿和效率。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要改善企业投入的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

4.增加公共产品供给。

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的供给不足,限制了居民的消费和生产活动。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要加大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遇到一系列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长期积累形成的,需要有力的改革才能加以解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投资拉动、出口拉动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需要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经济领域的重要主题之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以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优化供给结构,实现供给侧的结构性升级和优化。

这一改革对于解决我国长期积累的大量结构性矛盾、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以及保持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内涵、原因和举措三个方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详细阐述。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1. 转变发展方式。

传统的发展方式主要依赖于资源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来增长经济,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强调要实现供给质量的提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创新、升级和调整提高供给效率和质量。

2. 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企业逐渐摆脱依赖资源和成本优势,转向依赖技术和品牌优势。

3. 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4. 改善民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仅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善民生,推动就业增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的产物,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供需矛盾突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之一是我国目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供给能力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一些产品供应过剩而另一些产品供应不足,形成了市场失衡。

2. 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传统的制造业占据了太大比重,而高端制造和创新产业相对较弱,导致了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3. 产能过剩。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一些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象日益突出,严重挤压了企业的盈利空间,需要进行淘汰落后产能。

4. 全要素生产率低。

我国目前的生产率较低,技术水平也相对较低,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产业效益。

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必要举措。

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实现经济发展由注重强调市场需求的“有没有”向注重供给的“好不好”方面的转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理论内涵,是解决经济发展“滞胀”的有效对策,与需求侧管理共同构成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做好“转型、创新和改革”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时代背景(一) 消费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步伐这些年,随着居民财富的积累增厚,消费转型升级引发的有效供给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给人的错觉却是消费能力不足.事实上, 2014 年我国消费者的全球奢侈品消费达到1060 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销售额近一半。

不少民众到国外抢购智能马桶盖、化妆品、婴幼儿奶粉等商品,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前国内省内初级消费市场已经饱和,产品供给体系总体上仍是以规模化、标准化产品为主,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一些企业“埋头苦干,拼命生产",致使库存积压、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甩卖,令人痛心。

这种漠视市场实际需求的经营行为,就是典型的供需脱节。

(二) 资本边际效率下降按照凯恩斯的定义,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政策刺激下国内投资的大幅增长,资本边际产出效率呈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从2008 年到现在,每新增1 元GDP 需要增加的投资已经显著上升.这主要是因为,投资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引起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增加生产成本也就相应地降低了投资回报率。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对市场供给方面的结构性问题进行改革,旨在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经济效率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改革。

中国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转型升级的时期,面临着行业结构、产能过剩、创新体系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供给侧改革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一、内涵原因1. 经济结构不合理中国经济以疯狂扩张为特征,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而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地表现在中国的制造业上。

这种制造业导致了过度浪费资源和过度消耗能源,无法满足社会对于质量和服务的需求,因此对于中国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的任务便成为了必要的。

2. 供给侧成为瓶颈供给侧的问题往往被忽视,而当供给侧成为宏观经济发展的瓶颈时,改革便成为了必须的。

以往的中国经济主要靠投资、出口和债务,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慢慢显现出其缺点,因此才有了新的供给侧改革。

3. 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过度依赖低成本、低水平劳动力的时代已经逐渐过去,新的阶段需要深度升级,这便需要推动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

二、举措1. 优化产业结构中国应该加强优势产业的发展,扩大这些产业的规模,提高其市场份额,同时逐步减少劣势产业的产能,逐渐淘汰这些产业。

2. 创造创新型企业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和高科技制造业的发展,这些企业应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通过加强科技创新能够走上更加高端、高质量的道路。

3.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之一。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应该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工业设计等手段,加强对品牌的管理,从而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4. 建立市场调节机制应该推出一系列市场调节机制,包括产权制度改革、财税制度改革、市场竞争体系等,鼓励市场化改革,从而推动供给侧改革。

5.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应该严格监管和执法,加强保障消费者权益、采取措施打击假冒伪劣、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从而提高生产力的质量与安全。

中国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

中国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

中国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优化供给侧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系列举措。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正不断推进,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

第一,加大创新驱动力度。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创新驱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之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此外,还要鼓励创业创新,为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推动创新创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二,优化产业结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另一个关键举措是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方面,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其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新兴产业的比重和竞争力。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转型目标。

第三,推动去产能。

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供给过剩问题存在于多个产业领域,特别是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包括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兼并重组等。

通过去产能,可以缓解供需矛盾,提升产业效率,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

第四,深化国企改革。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大关键。

国企改革的关键举措包括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等。

通过深化国企改革,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其转型升级,同时也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这包括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进行。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有效供给能力,以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韧性和竞争力的改革。

其内涵是指从供给的角度出发,着力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制约因素,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强供给的创新性和适应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求侧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进入瓶颈期,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速下滑和传统发展动力减弱。

在这一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旨在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来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中国供给结构存在一系列问题。

传统的发展模式导致了中国供给结构的严重失衡,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供给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高产能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低,能源资源浪费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调整行业结构,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

中国经济结构升级的需求日益迫切。

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实现经济结构升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通过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大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的改革来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为了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提高技术和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研发,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推动经济结构升级的关键。

我国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转移和应用。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完善市场机制、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激励和支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降低企业成本,优化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加强金融体系改革,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

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淘汰力度,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调整供给侧的结构,推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效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种改革措施。

其内涵包括调整供给结构、优化供给方式、改善供给效果等方面。

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必然要求。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传统的要素驱动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需求疲软等问题凸显,必须通过改变供给结构,提高技术含量,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的关键途径之一。

我国经济存在着过剩产能、供需不平衡、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实现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消费需求升级,绿色低碳需求增加,高品质、个性化需求增强等,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响应市场需求,提供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仅是解决当前的问题,更是为了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通过改革,可以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采取以下举措: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改革力度。

通过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减少行政干预,破除各种制度性障碍,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优化供给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链优化和延伸。

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整体供给效率。

推进绿色低碳供给。

加强环保和资源节约工作,促进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创新,推动向低碳经济转型。

鼓励绿色消费,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

加强创新创业,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作者:郭丽丽刘霞来源:《山东青年》2019年第05期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使用各种有效的改革手段调整改变资本、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组合形式及比例关系,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持续下行、结构性供求失衡矛盾突出、人民群众多样化和高质量需求日益增多、资源和环境问题不断凸显以及需求侧改革不力。

基于以上原因,可以从生产要素视角来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同时要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求失衡;三去一降一补;实体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中国中产阶级到日本蜂拥购买马桶盖、电饭煲、吹风机等产品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

从电饭煲到马桶盖,都归属于所谓的传统产业,这些产品在我国依然得不到中产阶级的认可,更让人惊奇的是,同样的中国制造,差别竟然如此之大。

但中国制造是否真的失去希望,这取决于技术和理念的创新,使我国的中产阶级不必千里迢迢买马桶盖。

从注重数量到提高质量,这是中国制造应当做出的转变。

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为供给侧。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如果使用加减法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论述的话,其能够被形容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主要包含四大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土地、创新。

结构就是要素特性及其组合形式、比例关系。

改革就是改变这些生产要素的组合及比例关系。

从这个公式我们能够对其定义进行推断:使用各种有效的改革手段调整改变资本、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组合形式及比例关系,不断减少低层次商品的供给,提高有用及中高档次商品所占的比重,使供给结构适应市场变化状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是一场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政府对土地、劳动、创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限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优化供给侧结构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一项重要战略。

本文将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原因、目标以及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投资、出口驱动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而供给侧结构问题,即供给能力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等也已日益凸显。

因此,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原因1. 产能过剩:由于过去土地投资过多、产能无序扩张等原因,导致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2. 结构性矛盾:我国经济结构存在一定基础性矛盾,其中一些行业和领域的供给严重滞后,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 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目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增加有效供给,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1. 增加供给侧改革的力度: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提供高质量产品。

2. 综合施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强制度供给和创新供给,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四、措施1. 压减产能: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减少产能过剩行业的产能,实现供需平衡。

2. 促进创新: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投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3. 推动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协同发力:通过供需两侧的改革协同推动经济发展。

4. 加强企业市场主体的作用: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提高市场竞争力。

5. 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五、总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提升发展质量。

要实施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政府、企业和市场各方的共同努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向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未来。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在物质和生产力条件下优化供给结构,通过提高生产率和效能、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强经济增长潜力和韧性,使经济结构逐渐朝着合理性、适度化的方向演变的一种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涵1、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供给方面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和制约因素,供给结构和供给能力出现了很多不足和问题。

因此,优化供给结构和提高供给能力成为必要的改革任务。

2、从消费侧出发,过度依赖消费需求的增长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供给侧改革的出现为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3、供给侧改革追求的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的提高,更是在市场增长的状态下在供给侧实现了动态优化,使得市场始终在供给合理的状态下增长,提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原因1、传统发展模式下供需结构的失衡,使得生产过程中形成很多无效的成本和资源浪费,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2、由于供给结构的紧缺,经济增长逐渐由简单低端产品领域向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领域转移,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竞争和企业创新能力的限制,更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未能得到充分的应用。

3、大环境的变化,如新一轮技术变革、产业结构升级、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使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共同优化配置已成为可能,但是中国在传统过程的优化中逐渐逊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为此需要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三、举措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流通体系和生产环境,从供给侧入手加大投资,提高万物互联的智能化水平,增强供给侧能力,以满足经济发展的各维度需求。

2、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释放,领导关注和政策支持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保障。

在政策上,应探索推进财税鼓励政策、加强市场监管、改革金融机构等多种角度,确保产能优化配置。

3、推进供给侧价值工程,以用户体验为反方向先导,从供给侧坚守“以质取胜、以品牌取信、以市场取代”,增强企业活力,优化资源配置,使产业始终在高附加值、高新技术的环境下良性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宏观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宏观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改变供给方面的结构,提高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从而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与意义、主要的改革内容、以及改革的成果和挑战。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与意义中国宏观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源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过去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增速逐渐趋缓,产能过剩和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淘汰过剩产能、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劳动力素质,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2. 主要的改革内容(1)淘汰过剩产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为重点,通过市场化方式淘汰产能过剩,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

(2)促进技术创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

同时,通过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机制,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3)提高劳动力素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发展,通过改革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以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

3. 改革的成果和挑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积极成果。

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经济结构逐渐优化,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得到提升。

然而,改革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改革的推进仍然面临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如企业多重税负和融资难问题。

其次,改革的效果尚未充分释放,转型升级还面临一些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总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宏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通过淘汰过剩产能、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劳动力素质,中国经济可以实现结构的优化和提升竞争力。

虽然改革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但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中国宏观经济将迎来更加可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背景、目标任务和破题关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背景、目标任务和破题关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背景、目标任务和破题关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背景、目标任务和破题关键郭占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说提出的时间不长,但这方面的文章已很多,怎么解释的都有。

最近,《人民日报》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讲话的四个问题之一,就是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中讲到: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这些论述,是我们认识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遵循。

据此,谈三点认识: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背景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深刻的背景,这个深刻的背景可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看。

从需求方面看,现在老百姓的需求水平升级了,而企业生产的产品远远不能满足老百姓高质量、高品位、高附加值、个性化的需求。

怎么办?老百姓就用脚投票,跑到国外去买奶粉、奢侈品、电饭煲、马桶盖、药妆品等,甚至跑到韩国去整容。

从供给方面看,低档次、低质量、低附加值的产品又供给过多,假冒伪劣的产品也不少,老百姓或不需要,或不放心,你供我不要,形成严重的生产过剩,使中国的制造业面临严峻的信任危机和转型危机。

而这还只是市场反映的表面现象。

从更深层次的背景看,是源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主要标志:一是工业化峰值已过。

产业结构由以工业为主体的“二三一”结构,转变为以服务业主体的“三二一”结构,工业投资增长持续下降,以后工业也不大可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视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这种改革理念于2015年被正式提出,旨在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推动中国经济从过去的规模扩张和投资驱动转向质量效益和创新驱动。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但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经济增长模式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供给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制约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中国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目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群众的进一步需求。

具体而言,包括推动供给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举措1. 减少过剩产能:通过淘汰落后产能、限制新增产能,解决供给过剩问题,调整产业结构。

2. 去杠杆化:积极降低企业债务率,压缩企业杠杆率,减轻企业负担。

3. 减税降费:通过减少企业负担、鼓励创新,提高市场活力,促进企业发展。

4. 推进创新驱动: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创新激励政策,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5. 破除行政垄断: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降低行政成本,激发市场活力。

6.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通过这些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推动经济实现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一方面,通过去产能,解决了一些产能过剩行业的困扰,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通过减税降费等措施,降低了企业负担,促进了企业发展。

同时,通过创新驱动等举措,提高了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了产业升级。

然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改革措施的落地需要时间,逐步见效;另一方面,一些利益固化、体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破解。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解读报告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解读报告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解读报告中国政府自2015年起,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战略,这一政策旨在通过调整供求关系和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本文将对这一政策进行深入的解读,分析其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 政策背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推出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解决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

传统的“需求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但也引发了消费升级缓慢、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

为了转变以“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政府开始关注供给侧的问题,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

2. 政策内容及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于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

具体而言,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2.1 降低企业成本:通过减税降费、减少行政审批等方式,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2.2 推动技术创新: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3 稳定和扩大就业:通过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

2.4 深化改革开放:继续推进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培育市场竞争,加强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3. 政策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落地实施,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1 优化产业布局:通过减少传统产业过剩产能,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3.2 提升企业竞争力:政府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引导企业从量的竞争转向质的竞争,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

3.3 促进就业增长:通过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增长,改善人民群众的就业状况。

3.4 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升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具:
市场制度:市场准入、市场交易、市场退出 企业制度:降低成本、鼓励竞争、打破垄断 政府管理:减少不当干预的财税体制、金融制度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 任务和关键举措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和关键举措
(一)重要任务
1 是 “三去一降一补” 2 是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 是 实体经济 4 是 房地产
国内一些农产品的价格比国际上的高,质量却比国际上
的差,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上一些质量好、价格低的农产品 进口到中国,造成进口量激增。这些质量好价格低的农产品 占领了市场。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产品质量,
提倡生产绿色优质的农产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供给
放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出位置上。
(3)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以创新振兴实体经济。
质量立国、科技立国,质量的背后是品牌,品
牌的背后是技术,技术的背后是制度。
新的技术是靠人研发出来的,如何激励人创新 的积极性,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激励与约束机 制,这就涉及到体制和机制变革。
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 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 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1)“三去一降一补”
“三去一降一补”中首先是去产能。去产能的龙头之一, 就是去“僵尸企业”。“僵尸企业”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 机,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 第二个是去库存。去库存是指我们要扩大优质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 第三个是去杠杆。去杠杆主要是去债务,政府负债增 速很快,但是总体上低于安全线。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远 远高于警戒线,所以去杠杆的一个重点是非金融企业的去 杠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
时代背景 基本内涵 重要任务 关键举措
前言
供给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
数量,要从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 新动力寻求路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是 “三去一降一补”政策 的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和房地产的健康发 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体制和机制的变革,包含了企业改革、要
有支付能力需求
债务三阶段
家庭 企业 政府 负 债 率
还本付息,利息倍数>1
需求侧
宽松的货币政策 增发货币 降利率
付息不付本,利息倍数=1
金融
不付息,利息倍数<1
加杠杆
有效供给
实体 企业
房地 产业
金融 市场
资 产 价 格 泡 沫
企业 破产
金融危机
经 济 危 机
扩大需求的工具:
扩大货币发行、扩大财政支出、扩大政府投资
速转换。虽然经济的增速放缓,但是经济在整个世 界中的地位和实力并没有下降。我们开始强调经济
增长的质量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经济结构
调整的过程中,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我
国经济发展阶段也将跃升,未来我国经济将进入到
中高端阶段。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
在中高端阶段,我国企业拥有自己的管理和技术。到了 中高端之后,我国经济发展会继续跃升,进入高端阶段。在 高端阶段,我们拥有完全独立的技术创新,成为世界市场的 领导者。 决定经济结构的三个因素是资源、技术、制度。
Y=C+I+(X-M) Y=AF(K,L)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传导机理
改善供给
劳动
增加劳动数量
提高劳动质资 源 配 置
企业内:科学管理
产业内:产业组织
产业间:产业结构 提高资本质量
有效投资
技术进步
制度变化
结构优化
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需求侧刺激的传导机理
经济增长
刺激需求 积极的财政政策 扩大财政支出 提高赤字率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目标
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
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
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
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
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
(二)供给和需求的一般关系
第三阶段 掌握了管理 和技术,能 制造高附加 值产品 韩国、中国台湾
获得FDI 生产资金
第一阶段 在国外技术 支持下的简 单生产 越南等
零阶段 单一模式 现存农业 外国援助 非洲等
“中等收入陷阱”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
(二)我国经济面临深刻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
技术是贯穿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一条主线。想要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到中高端阶段,关键要从依靠国外技 术知识转变为拥有自己的管理和技术,要依靠新动能、依靠 创新。
工业化的成长阶段
引进技术 FDI 资金积累 第二阶段 在国外技术 支持下拥有 后备工业 泰国、马来西亚等
创新
第四阶段 完全独立的 技术创新, 世界市场的 领导者 美国、日本、欧盟
素市场化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三方面的内容。
目 录
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
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 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
和关键举措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
(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转入中高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离不开经济发展
新常态。当前,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
“一降”是降成本。 “一补”就是“补短板”。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视角来看,“短板”是绝对贫困人口脱贫、精准 扶贫的问题;从政府方面来看,“短板”是基本公 共服务的均等化;从企业来看,“短板”是创新。 从企业的视角来看,最短的“板”就是研究和 创新,而创新的背后是体制和机制的变革。
(2)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 增长点。
(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
集约增长。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
相对于需求侧来讲,供给侧问题更严重一些。
我国国内供应的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没有满足消费者
对质量和价格的要求,所以一部分消费者就到国外 去购物,一些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