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族谱世系新编—阳新县浮屠镇中李组第四房世系表
李氏族谱世系表新编—如璨公支系
![李氏族谱世系表新编—如璨公支系](https://img.taocdn.com/s3/m/5036682d7fd5360cba1adbf1.png)
湖北省阳新县李氏宗谱——如璨公支系解说前言:由于过去陈旧的观念,古人即使自己没有后代,也要找后人沿续香火,这样在家谱编纂过程中,原有的编写体例,谱系仅仅只载明世系的沿续,无法知晓自己是否是嫡传的后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就很难知道自己的真正祖先是谁,有鉴于此,本人创新了编写体例,使后人对自己的祖先真实来源,一目了然。
说明:①本文的宋体字是嫡传后代,用蓝色涂色楷体字的表示是非妔传的后代,是祧子。
②我们的一世祖是唐高祖李渊,三世祖是唐太宗与隋炀帝之女所生的郁林王李恪。
唐朝末年十三世祖道公迁移到江西永修县磨刀山,宋朝时二十一世祖汴公迁移到阳新县龙港镇大桥村李家湾,明朝时三十八世祖如璨公迁移到阳新县浮屠镇下李
二中、浙江平阳、苍南求知文化补习学校任教十几年,桃李遍布鄂闽浙各地。
在《历史大观园》、《中学政史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省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几十篇论文,与人合作编写了多部作品。
2004年回家乡阳新投资创办了英才高中,任英才高中副董事长。
爱好广泛,精通易经、命理之学。
二李氏源流三上古世系表.
![二李氏源流三上古世系表.](https://img.taocdn.com/s3/m/34a45c000722192e4536f6de.png)
二李氏源流(一) 李姓由来姓氏:李祖籍:陇西祖宗:利贞郡望:陇西郡堂号:陇西堂分类:以官为氏李姓占大陆汉族人口的7.9%,人口超过9203万人,在海外华人中占七分之一,海内外总人口超过1亿,是世界第一大姓,中华第一大姓(引自百度、百科、寮东村)。
李姓在国内分布极广,以北方居多,不仅是国内大姓,也遍及全世界,在韩国、朝鲜、越南、东南亚、加拿大、欧美,李姓也是常见姓氏。
据历史资料记载:李姓是嬴(yíng)姓颛顼(zhuān xū)的后裔,最初为“理”姓。
颛顼帝高阳氏后裔皋陶的儿子被赐姓嬴之后,子孙三代担任理官(掌管邢狱之官)之职,遂以官名理为姓。
至殷商末年,当时理氏家族后裔理徵因执法不阿,得罪了商纣王而遭受迫害。
他的妻子契和氏与儿子利贞逃亡在外,途中饥饿不堪,时值春夏之交,沿途有李树,果实累累,只好采食李子充饥,保住性命。
为了纪念这段蒙难的历史,也因理、李同音之故,自利贞开始,将理氏改为李氏。
李姓后代从商末到东周初的二百多年间,一直居住在河南。
李利贞的十世孙李耳,字伯阳,外字聃,号为老子,生于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厉乡曲仁里,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周平王时做过管理图书的官员,著有《道德经》留传于世。
据<<新唐书、宗室世系>>及<<宰相世系>>记载,李耳生李宗,字尊祖,魏封于段,为干木大夫。
生同,为赵大将军。
生兑,为赵相。
生跻,为赵阳安君。
二子:曰云、曰恪。
恪生洪,字道弘,秦太子太傅。
生兴族,字育神,一名汪,秦将军。
生昙,字贵远,赵柏人侯,入秦为御史大夫。
葬柏人西。
生四子:崇、辨、昭、玑。
长子崇,字伯佑,陇西(今甘肃境内)守、南郑公,为陇西房,陇西房后又分为39房;四子玑为赵郡(今河北境内)房,赵郡房后又分为东、南、西三组。
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东周时期李姓向甘肃、河北发展。
西汉时期,李姓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內。
李 氏
![李 氏](https://img.taocdn.com/s3/m/bebacbe09ec3d5bbfd0a74e0.png)
李氏陇西郡,源自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嬴姓,系少皋氏后裔。
少皋裔孙皋陶,字廷坚,帝尧时任理官(掌管刑狱诉讼),后代子孙以官名为氏,始姓理,奉皋陶为远祖。
殷朝末年,皋陶第四世后裔理徵,生于利贞。
为避纣王之害,利贞与母逃难于伊侯之墟的李树之下,饥食李果(一说食木子),得全性命,后遂改理姓为李,称一世。
(1)中沙、泉上、方田、横锁<李氏族谱》:茂郎,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以武功著绩,职受参军,初镇守广昌,复调守建州卫。
后宦游邵武建宁桂杨乡。
转迁黄连武昌乡(今宁化中沙乡境),为汀宁之一世祖。
唐末,裔孙德馨迁居福清县。
至茂郎第十世孙念久,名信甫,字周源,籍居南剑,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举进士,淳熙元年(1174年)试吏汀州郡后,迁宁之东北里温泉团(今泉上镇)。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裔孙万端徙居江西兴国。
继而分衍长汀、上杭、清流、永定、瑞金、建昌、虔州、广东、长安等地.(2)据上杭、五华、河婆、梅县等地谱牒资料:得姓之前的远古世系,最早起源于神农氏(少典)。
一世:少典,神农氏,称炎帝。
公元前2750年建都于黄河上游,姓公孙,生子轩辕。
二世:轩辕,曰有熊氏。
由原姓公孙改姓姬,称黄帝。
生子昌意。
三世:昌意,居帝丘(河南濮阳),转徙若水。
生子颛顼。
四世:颛顼,高阳氏,娶邹屠氏与胜渎氏二夫人,共生十二子(第七子庭坚)。
五世:(有谱记为始祖)庭坚,原名皋陶,历任理官,并以职官命族为姓"理"。
生子二:重、大业。
六世:大业,原名菱,生子伯益。
七世:伯益,又名崇佰,继为理官职务。
八世:恩成,字怀邦,继为理官。
九世至三十四世:历夏商二十六代,均袭理官之职,俱以官命族为理氏。
三十五世:理徵,字德灵,仕纣王。
以直言谏纣遭罪,其妻带子(利贞)逃出京城,避难于苦县伊侯之墟(河南安阳),食木子得全性命。
得姓始祖(一世):利贞,为纪念与母避难食木子得以生存之故,改原姓理为李,为李氏得姓之始祖。
生子昌祖。
李氏家谱
![李氏家谱](https://img.taocdn.com/s3/m/9b4034c82cc58bd63186bd33.png)
合龙堂礼奉太原堂上李氏门中历代先祖男女老幼姑嫜姐妹左邻右穆房廊叔伯一脉宗祠香位
太祖妣罗氏烈祖妣郑氏天祖妣罗氏高祖妣罗(张)氏曾祖妣侯氏大祖妣吊(张)氏祖妣谢氏显妣黄氏
供奉七典文梓憧帝君大力牛王菩萨马王尊神护国佑民北方真武主天上帝香位
李昌树生于丙子年五月二十二时亥建生,东五甲地名尖风庙金竹沟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芳群生于戊戌年七月二十日丑时建生,东五甲地名尖风庙金竹沟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昌元生于乙酉年正月初九寅时建生,干湾沟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超群生于丙午年后三月十六未时建生,五甲地名尖风庙金竹沟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建英生于丙午年冬月初九卯时建生,尖风庙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富香生于辛酉年十月初六戌时赋生,铜马沟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荣金生于乙丑年四月二十九日丑时建生,铜马沟柏树坳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桂云民国庚午年七月初九寅时赋生,铜马沟柏树坳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夏氏生于光绪戌申年六月初十未时赋生,四川仁邑东五甲地名干田坳金盆屋基生长人氏
李昌发生于民国庚午年五月初九未时赋生,东五甲地铜马沟柏树坳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昌清生于民国庚辰年十月初八未时建生,东五甲地铜马沟柏树坳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昌铬生于民国壬午年全月初九戌时建生,东五甲地名板梨湾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谢氏生于民国癸亥年七月初五子时赋生,东五甲地名
李昌荣生于民国丁亥年六月初五已时建生,东五甲地名尖风庙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昌玉生于公元一九五零年七月二十辰时建生,东五甲地名尖风庙老屋基生长人氏
(出家)
德卿
字郤取氏生一了生春
生春
字茂先取贺氏生二子长正坤次正纲
正坤
李氏族谱
![李氏族谱](https://img.taocdn.com/s3/m/090580888762caaedd33d49e.png)
妣
九圣公次子
氏覃生子一:应诚
玉昌
妣
九圣公三子
氏覃
后
公
淮
元
玉池
妣
九郎公子字凤祥生戊寅年二月十四子时殁康熙五十五年丙申正月十七申时葬高丘下马池癸丁向有碑
氏覃生顺治十二年乙未六月二十八
殁乾隆二十八年癸未三月十五葬高丘下马池壬丙向有碑生子二:福爵
玉开
妣
九仲公长子字太元生乾隆十九年甲戌三月十四亡六月二十四葬高丘老村明镜宅后甲庚向有碑
氏覃,葬高丘灯草池,未丑向。
生子三:敏、君、臣。
后
公
焕
玉
启泰
妣
应楚公长子
氏覃
启品
妣
应楚公次子
氏生子一:栋
启金
妣
应楚公三子
氏覃,生子一:驾
启龙
妣
应楚公四子,葬圆门后坡谭家湾。
氏覃,生子一:
后
公
林
玉
启金
妣
应达公长子,字尔玉,生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六月初十未时,亡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六月初八亥时,葬下马池明告宅前,有碑。
氏覃,葬竹园冲艮坤向。
后公
纯
玉
启远
妣
应宏公长子,字方述,生嘉庆二十五年庚辰四月十二申时,亡壬午年正月二十七申时,葬高丘大阴地,癸丁向,有碑。
氏覃,生康熙二十四年已卯九月十一亥时,亡丙子年腊月十二午时,葬高丘老阴地大路上,壬丙向,有碑。生子四:世、平、定、兴。
启选
妣
应宏公次子,葬高丘大阴地正与妻覃氏坟右,壬丙向,有碑。
元海
妣
文贤公次子葬高丘大树坡王丙向有
碑
氏生子一:郎
后
公
麟
时
元淮
[资料]湖北李氏字辈
![[资料]湖北李氏字辈](https://img.taocdn.com/s3/m/b11fe8d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9.png)
湖北李氏字辈湖北李氏字辈(新)(以《李氏字辈谱3300例》为基础,按地名音序排列)鄂中南李:自廷作佳士,光先显桂方;名成扬万国,伟烈克安邦;经书绍祖泽,典训守前章;鸿儒崇道学,贤辅庆明良;树德应徵福,为善宜致祥;凤麟联济美,彦秀振玉堂。
恩施利川:主正兴应万,克在廷玉明;世朝登洪学,文自赞仁能。
汉川李氏:灯崇陪得。
汉阳官桥:为帮上佐,家必永昌,世是贤良。
红安李氏:伯、全、廷、应、国、如。
厚浪沱李:文金春人朝,火应山守水。
厚浪沱李:宗达万年光,林作元德芳;若奇学业大,国长发可昌;继述全先泽,有善裕成章;绍绪崇远志,源开道必康。
湖北安陆:从、仁、志、厚。
湖北安陆:派衍陇西代象贤,簪缨甲第庆缠绵,南宫归获超今古,兆楚人文极万千。
湖北安陆:四大光正,绍祖从先代。
湖北安陆:学纪尚书咸锡福,金传道德一争光。
湖北巴东:上天奇有,正大永清;祚树长荣,江山俊秀,宏远光亨。
湖北赤壁:鸡、鹅、成、涛、铁。
湖北大悟:国、家、新、仁。
湖北大冶:福、攸、长、加。
湖北大冶:善士盛朝相,名儒尚国华;道隆开泰运,功茂起祥霞。
湖北大冶:盛仕善朝向,名于尚国华,清(青)龙开泰顺,世居功逢承,汉文光万延,继仕忠思德,友必?再,敬宗元永和。
湖北丹江:教傲恒子金,正殿发典明,文(本)姓忠(汉)性张。
湖北当阳:国廷大运昌,道在可洪光;学应陈中志,其家维德良。
湖北当阳:世时正宏大,光宗承荣昌;永远传家德,贤名达万方。
湖北鄂州:念千二原德清....,守待锡光,立从端方,云景广应。
湖北恩施:春长振世绪,达亨崇美鼎;守典特安敦,立志宜超桌,佳名连纪登。
湖北恩施:达亨崇美鼎,守典特按敦,立志宜超卓,佳名连纪登。
湖北恩施:吉厚流芳远,贻茂继世昌。
湖北恩施:荣华光祖德,文章世代兴;福禄在家庭,寿喜松柏清。
湖北恩施:序定垂名,纯品宗先正。
湖北恩施:正龙时银长,光大祖吉昌,永发福安康。
湖北恩施:祖德光加国,施书启后贤。
湖北公安:克家惟孝友,正国笃真忠。
湖北公安:世家文品兴,兰贵祖泽远;大业裕诗书,名儒鸿训典;德隆艳亦昌,祥发宏修衍。
【李氏】李姓传承世系表—李氏血缘始祖的追溯
![【李氏】李姓传承世系表—李氏血缘始祖的追溯](https://img.taocdn.com/s3/m/d91018c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7e.png)
【李氏】李姓传承世系表—李氏血缘始祖的追溯李氏血缘始祖的追溯一世少典、二世黄帝(所谓岐黄之术源于岐伯和黄帝之谈,中医经典托名《黄帝内经》)、三世昌意、四世颛顼、五世大临、六世女修、七世大业、八世女华、九世大费、十世大廉、十一世龙降、十二世仲容、十三世叔达、十四世孟戏、十五世皋陶、十六世英氏、十七世舒蓼、十八世舒鸡、十九世舒鲍、二十世舒庸、廿一世舒龙、廿二世舒袭、廿三世伯益、廿四世徐氏、廿五世郯氏、廿六世莒氏、廿七世终黎、廿八世运奄、廿九世菟裘、三十世将梁、三十一世黄氏、三十二世江氏、三十三世修鱼、三十四世白冥、三十五世蜚廉、三十六世秦氏、三十七世赵氏、三十八世恩成、三十九世理征。
一世祖李利贞,原名接力,得姓始祖。
其父理征,字德灵封为中吴伯,系皋陶之后。
利贞公生于公元前1070年,辛未年,卒于公元前992年,已丑年,享年78岁。
商末其父理征公(字德灵)任商纣王的理官时,因以直言进谏得罪了当时昏庸无道的纣王被赐死。
理征公之妻陈国契和氏携其幼子利贞公逃难于伊候之墟(今河南安阳市地处该省北部),饥饿不堪,见一树上结有果实(即李子),便采来吃,母子得以活命。
利贞公开始改为的李氏。
一感李子活命之恩,二为改姓避难,所以理利贞改姓李利贞,后迁徙定居陇西。
二世祖李昌祖原名昌意,又名苞颖,家居苦县幽仁里,任周朝陈大夫。
妣陈氏生一子:彤德。
三世祖李彤德原名娇,任周朝巡检会尹大夫。
妣杨氏生一子:庆。
四世祖李庆原名莲,任周朝掌御史博士郎。
妣黄氏,继姬氏生一子:宏隆。
五世祖李宏隆原名承,又名瑞金。
妣姬氏,继甘氏生一子:硕宗。
六世祖李硕宗原名勉之,又名钦莲。
周康王时任周大夫,赐采邑一百里于苦县。
妣方氏生一子:显。
七世祖李显原名和,又名成,袭父职为周大夫,封“狄道侯”兼理朝政。
妣王氏生一子:爽。
八世祖李爽原名通,字佑,任周朝升拔主薄郎册箱谏。
妣方氏、康氏生一子:环鼎。
九世祖李环鼎原名重,又名光天,别名环升。
妣失考。
生一子:爵。
李氏家谱字辈大全
![李氏家谱字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f7ec7b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c.png)
李氏家谱字辈大全中华百家姓氏中都会有各自的族谱,其它包括了家谱字辈的排行及分布。
那么您知道有关李氏家谱字辈分别有哪些吗,下面不妨来看看小编为您整理的吧!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李氏家谱字辈大全湖北省石首华容“百官堂”五世祖李永思首撰族谱时编了二十派:金水木火土,谦良本性同,中和承祖德,豫顺必兴隆。
在一九四八年,第八届续谱时又增编了二十派:有美循先绪,绍闻广太昌,贻谋裕久远,兰桂定腾芳。
湖北宜昌夷陵区李氏字辈:士大三单光,宗国传发祥,华堂开泰运,世代启远昌。
湖北利川团堡李氏派语:珍惜洪昌国,永远乾坤定。
湖北仙桃李氏派语:尧锡永楷烈再明湖北襄阳李氏:银显富贵洪万春,君向明亮德久承。
湖北房县李氏:秦世克国正诚修,齐至身兴定安静,大学治道载明春,本德余大有可进!湖北红安李氏:李氏——辉宗承大业,作述绍其堂。
——红安七里坪圣人湖、红安城关门前李家、张家堰、李太、李安、松林洼一带湖北孝感:方正端凝,启延宗庆;统承宏绪,基贤继盛;显扬先业,邦家之光;文章炳耀,永世其昌;河南省河南台前清水河李氏字辈:金保怀秀清,永春富常明。
(续)河南省汝州市寄料镇李氏字辈:绍在永文继。
三元金江长。
河南省汝阳县小店镇李家村陇西李姓:忠孝性生,灵明学成。
(续)湖南省湖南张家界桑植县派语:金明左国进湖南宁乡李氏派语:鞠公口占原派:崇志奉正宗,祖方应兆龙,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
一修原派:文光恢世绪,良泽启廷封,长振家声大,祯祥国祚雍。
三修新派:忠孝功名显,诗书道业隆。
派次:宏开景象,家世克昌,承宜祖德,永锡贤良。
湖南沅江李氏派语:景继修凤玉应,春世时之成,大学文名显,鸿勋泰运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训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恒斯建业,能立定增荣。
湖南茶陵(衡山)李氏字辈:排行原诗:天全基李祚,华胄经商传,福国护宗祖,元长世德亨。
排行新诗:光宗在立本,萃植待春来,万甲和孙懋,群英象子开,向阳真泰遇,守正乃良材,有道芳声大,逢年可作梅。
李氏族谱序
![李氏族谱序](https://img.taocdn.com/s3/m/1fc82f2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3f.png)
李氏族谱序囊在道光二十二年之冬十月,余游县东境大云山,归途过宿吾友李皋门之家,时皋门方课读其家子弟。
灯上,书声四壁合起锵然。
李氏旧称藏书,余登其书楼观之,藏甚富,多他家所未有者。
皋门示以所为书目录,读之而去。
未久,督学来郡试,皋门亲弟三人,及族子一人同学者,俱试入学官弟子,邑中称盛焉。
又后十二年,咸丰三年春正月,余在京师,皋门为令密云,具车马邀余至其治所,余遂往游白龙潭至古北口而返。
是时粤贼已躏湖南北,走长江,东陷江宁,余急归。
明年二月,贼复陷岳州,皋门第三弟六品军功庠生春沂,以前治匪徒从贼者,贼仇执之,骂而死,即前入学三人之一也。
又明年六月,贼自通城入巴陵。
李氏居县适中地,地平旷,当贼冲,倡团练以守,至是贼众,人不能御,贼亦卒不敢逞。
李氏人虽颇有死者,而室庐尚完,书楼故无恙。
余乃叹李氏之泽长,而读书之果有效也。
及今年八月,李君康元,以修族谱来属序于余。
于是楚中自长沙以北,少安且数年,人皆惩乱,惧有散失,亟治谱牒,以为传久计,李氏意亦然也。
予谓古圣王之所以治天下,教人以孝弟忠信之义,传之千万世而不泯者,赖书之存。
李氏好书,自其先世常有仕宦名人,及籍于学官者尤众。
其族之分者,如毛田李氏居县东,与通城界,贼之据通城,琴山大令,与其里人抗贼尤力,其从弟某以战死,从妹某姑,年十五以烈死,皆最可纪者。
诗书之道,言于多事之世,若为少缓,而卒莫之先焉。
孝弟忠信之义,不必于自全其生,而所全者大矣。
况乎全其身家乡里,且以及天下者,卒无出于此哉!李氏读书之效,至今表表可见者如是,其为谱之说,亦何代人言之。
余近罕出游,康元言余之游大云,过皋门之时,已为童子与,在塾中从先生肃客奉茶酒,犹历历记之。
康元今为名秀才,任其家谱事,而皋门犹令畿辅,治声久最。
余时得其音问,因述此以答,康元而以序李氏之谱,且质之皋门也,时在咸丰之十年。
(谱序质事也,而为文华妙如此,以其叙事得史公之秘也,此文当为谱序第一。
孙芝房)今译从前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冬十月,我游览本县东境的大云山,回来时经过我的朋友李皋门之家,就住在他家里,其时,李皋门正在给他那些学生上课。
李姓排辈家谱
![李姓排辈家谱](https://img.taocdn.com/s3/m/5b3c744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9.png)
李姓排辈家谱
李姓排辈家谱是一个按照辈分和祖先关系排列的家族族谱。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李姓排辈家谱示例:
第一世:李氏(始祖)
第二世:李一(长子)
第三世:李二、李三(李一的儿子)
第四世:李四、李五、李六(李二的儿子)、李七(李三的儿子)
第五世:李八、李九、李十(李四的儿子)、李十一(李五的儿子)、李十二(李六的儿子)、李十三(李七的儿子)
依此类推,以此排列下去。
家谱通常会记录每一代的姓名、出生年份、配偶、子女等基本信息。
家族成员可以通过阅读家谱了解自己的祖先和家族的发展历程,感受家族的传承和凝聚力。
江西省李氏主要六支世系
![江西省李氏主要六支世系](https://img.taocdn.com/s3/m/2484d34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5.png)
江西省李氏主要六支世系江西省李氏主要六支世系(新版)江西的李氏主要有五支世系,他们分别是:宜春的西平堂李氏、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婺源三田李氏和福建上杭李氏。
进入江西最早的当属宜春的西平堂李氏。
一、宜春的西平堂李氏顾名思义,是指西平郡王李晟后裔之意。
李晟,字良器,其先世甘肃临潭人,后徙京兆,生于公元727年,卒于公元793年。
出生军旅世家,因父左金吾大将军李钦坐太平公主事,从军西陲,李晟十八岁以功授左金吾卫大将军,他一生戎马,为唐德宗平定了半个中国的叛乱。
历官至太尉、中书令,爵封西平郡王。
生子十五,有十二儿子掌握了兵权,李晟的儿子当中,有几人颇有名望,他们是李愿、李宪、李愬、李听。
因功高震主,在贞元三年皇帝剥夺了李晟的兵权,其十二儿子也被分散到全国各地,李宪因此就被调到江南西道的洪州任刺史。
其后裔子孙为了日后相见,都以西平郡王作为自己家谱的标志,一律使用“西平堂”作为他们的堂号。
宜春的西平堂李氏,其开山祖虽然是李宪,但是,它的后裔供奉他的父亲西平郡王李晟为一世祖。
李宪,生于公元774年,卒于公元829年,西平郡王李晟第十子,幼年随父军营,起家太原府参军,历官醴泉县尉,光禄卿,洪州刺史,公元828年升任江南西道团练观察使,遥岭南节度使,次年卒于镇。
逐家洪州西山,有子七人,长子李游,时任袁州刺史,迎柩奉旨葬于江西分宜红花仰,其六子赴袁奔丧,依兄居于袁州。
兄弟七人的后裔形成了现在的江西宜春西平堂七大房系。
子孙遍布江西、湖南、湖北。
其最大的房系就是长房李游的长子李服,在公元882年,为避黄巢之乱率部分家族成员徙居庐陵(今吉安)。
李游的三世孙李唐在后唐年间(即公元927年间)定居吉州之吉水盘乡,村名谷村。
在李唐的带领下,谷村李氏人丁迅速发展,逐成当地望族。
该地现在的乡名就是取原盘乡的盘,取谷村的谷,而命名,即为盘谷乡。
盘谷乡现有人口3万左右,而谷村李氏就占1万有余。
全国李氏字辈对照表
![全国李氏字辈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d9d77e6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6e.png)
全国李氏字辈对照表1、陇西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国、正、添、必、茂,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2、东山一支李氏家谱字派世、开、国、运,文、士、宏、兴,正、心、诚、意,盛、德、日、新,英、才、应、遇,克、建、功、勋,荣、华、继、美,光、宗、显、亲。
3、高桥一支李氏三修族谱字派世、德、相、承、远,扬、泽、锡、恒、光,文、明、是、明、昭、裕、启,家、声、庆、福、长。
4、善邑曲江李氏一支家谱字派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5、云湖李氏一支家族谱字派义、根、思、远,荣、秉、丹、良,应、开、永、世,枝、芳、助、茂。
今定十六字:瑞、集、星、垣,祥、徵、齐、宇,德、绍、前、徽,光、昭、祖、绪。
6、锦潇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子、民、享、盛、世,国、祚、自、长、春,祖、德、周、贤、士,宗、功、汉、彦、臣,贻、谋、宏、远、大,文、允、启、开、新。
7、宁乡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崇、志、奉、正、宗、祖、方、应、兆、龙、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
一修原派:文、光、恢、世、绪、良、泽、启、廷、封、长、振、家、声、大、祯、祥、国、祚、雍。
三修新派:忠、孝、功、名、显、诗、书、道、业、隆。
派次:宏、开、景、象,家、世、克、昌,承、宜、祖、德,永、锡、贤、良。
8、沅江李氏一支四续宗谱字派景、继、修、凤、玉、应,春、世、时、之、成,大、学、文、名、显,鸿、勋、泰、运、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训、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恒、斯、建、业,能、立、定、增、荣。
9、叙乐堂李氏一支宗谱字派森、堂、惟、思、永,珠、仕、忠、正、春,良、善、惟、思、永,兴、隆、福、寿、昌。
英霍六太三支合议新增派:孝、友、傅、家、学,诗、书、显、国、长。
李氏家谱
![李氏家谱](https://img.taocdn.com/s3/m/d239983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1.png)
一、李氏族谱序:家谱之修,乃之大事,且夫家有谱,犹国之有史,郡之有志。
若不知吾族源流来由,祖宗代系,且不知先辈创业之艰辛,也不知自己从何而来,忘祖忘恩,被世人耻笑、指责为不孝之徒。
修之族谱,子孙后代需倍加重视,世代珍藏,相传记载。
达到千秋万代,有序有谱之目的。
本谱修于共和国62年辛卯岁(2011)年2月,编写:李明祥;校正:李明庆、李明华。
共印五册。
二、吾房修谱导言:民国35年(1946年),吾父亲李昌益和二叔李昌银租了现在内江市东兴区(原内江县)人民村石子湾官家的田地耕种。
当年腊月底由瓦店子搬家到了石子湾。
石子湾原有二姑罗家三兄弟和罗永文两家人,我们家搬去后三家人。
那里是简陋的土墙四合院茅草房,中间是晒坝。
上房正中为堂屋,坐东南向西北。
罗二姑一家住堂屋左侧两间和下屋中间,我们家住堂屋右侧两间,罗永文家住下屋两间,堂屋共用。
各家香火都供在堂屋里,罗二姑家香火有神台桌,供在正中间,我们家香火供在右边。
没有神台桌,用三脚架(鸡爬腿)固定在土墙上,每年家里有人过生日或有吉事,父亲都要烧香敬老人。
那时,我们家的家谱放在香火上。
父亲曾对我们说:“放在香火上的是记载我们李家世代相传的家谱,不能动它”。
因此我们从未动过。
直到1966年破四旧时,放在香火上的家谱已被虫蛀坏,认为不敢留下而烧掉,而后再无法找到我房世代传序依据。
但是,当年父亲讲的李氏祖辈之事,我们一直记得非常清楚。
父亲说:“我们是火德公的后代”。
他说:“火德公六十多岁还无子,后有人提亲,火德公去相亲,路上踢破了脚小趾甲,鲜血直流,火德公当时封赠说:我相亲成了生的后代个个都像我的脚趾甲是破的。
”火德公相亲如愿,取了陈太婆生三子二女,果然个个左脚的小趾甲都是破的,由此而相传于火德公的后代。
我房是火德公的后代是无疑问的。
父亲还说过:“我们李家在历史上出了不少大人物。
唐朝时,李家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大家族”……。
“火德公由福建迁广东,在湖广填四川时,李家当时有十几人迁到四川,其中有两兄弟在四川石子岭安居以后,回广东把前三代的坟迁四川安葬。
李氏族谱世系新编—阳新县浮屠镇中李组第四房世系表
![李氏族谱世系新编—阳新县浮屠镇中李组第四房世系表](https://img.taocdn.com/s3/m/86944705b90d6c85ec3ac6bc.png)
广祖派下璨公支中李庄第四房支谱世系表前言:由于过去陈旧的观念,古人即使自己没有后代,也要找后人沿续香火,这样在家谱编纂过程中,原有的编写体例,谱系仅仅只载明世系的沿续,无法知晓自己是否是嫡传的后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就很难知道自己的真正祖先是谁,有鉴于此,本人创新了编写体例,使后人对自己的祖先真实来源,以及祖先的生卒年月、坟墓地点、子女情况等,一目了然。
说明:①本文的宋体字是嫡传后代,用蓝色涂色楷体字的表示是非妔传的后代,是祧子。
②本表除特别说明外,均指湖北省阳新县浮屠镇下李村中李组第四房兴伯公支谱的世系。
我们的一世祖是唐高祖李渊,三世祖是唐太宗与隋炀帝之女所生的郁林王李恪。
唐朝末年十三世祖道公迁移到江西永修县磨刀山,
广祖渊公派下如璨公支中李第四房支谱世系详表
浙江平阳、苍南求知文化补习学校任教十几年,桃李遍布鄂闽浙各地。
在《历史大观园》、《中学政史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省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几十篇论文,与人合作编写了多部作品。
2004年回家乡阳新投资创办了英才高中,任英才高中副董事长。
爱好广泛,精通易经、命理之学。
唐朝李氏世袭表
![唐朝李氏世袭表](https://img.taocdn.com/s3/m/342a2f3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dc.png)
唐朝李氏世袭表690年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705年中宗复国号为唐。
1高祖武帝(李渊) (9) 618—626【武德】(9) 618(五)—6262太宗文帝(~世民) (23) 626—649【贞观】(23) 627—6493高宗弘帝(~治) (34) 649—683【永徽】(6) 650—655【显庆】(6) 656—661(三)【龙朔】(3)* 661(三)—663【麟德】(2) 664—665【乾封】(3) 666—668(三)【总章】(3) 668(三)—670(三)【咸亨】(5) 670(三)—674(八)【上元】(3) 674(八)—676(十—)【仪凤】(4) 676(十—)—679(六)【调露】(2) 679(六)—680(八)【永隆】(2) 680(八)—681(九)【开耀】(2) 681(九)—682(二)【永淳】(2) 682(二)—683(十二)【弘道】(1) 683(十二)4中宗昭帝(~显) (1) 683—684【嗣圣】(1) 684—(二)5睿宗兴帝(~旦) (6) 684—690【文明】(1) 684(二)—(九)【光宅】(1) 684(九)—(十二)【垂拱】(4) 685—688【永昌】(1) 689【载初】(1)** 690—(九)6圣神皇帝(武曌) (15) 690—705【天授】(3) 690(九)—692(四)【如意】(1) 692(四)—(九)【长寿】(3) 692(九)—694(五)【延载】(1) 694(五)—(十)【证圣】(1) 695—(九)【天册万岁】(2) 695(九)—696(腊)【万岁登封】(1) 696(腊)—(三)【万岁通天】(2) 696(三)—697(九)【神功】(1) 697(九)—(十)【圣历】(3) 698—700(五)【久视】(1) 700(五)—(十二)【大足】(1) 701—(十)【长安】(4) 701(十)—7045中宗昭帝(李显,又名哲) (5) 705—710【神龙】(3) 705—707(九)【景龙】(4) 707(九)—710(六)7殇帝(~重茂) (1) 710【唐隆】(1) 710(六)—(七)8谯王(~重福) (1) 710(八)【中元克复】(1) 710(八)6睿宗兴帝(~旦) (2) 710—712【景云】(2) 710(七)—711【太极】(1) 712—(五)【延和】(1) 712(五)—(八)9玄宗明帝(~隆基) (44) 712—756【先天】(2) 712(八)—713(十二)【开元】(29) 713(十二)—741【天宝】(15) 742—756(七)10肃宗宣帝(~亨) (6) 756—762【至德】(3) 756(七)—758(二)【乾元】(3) 758(二)—760(闰四)【上元】(2) 760(闰四)—761(九)——(1)*** 761(九)—762(四)11代宗孝武帝(~豫) (17) 762(四)—779【宝应】(2) 762(四)—763(七)【广德】(2) 763(七)—764【永泰】(2) 765—766(十一)【大历】(14) 766(十一)—77912德宗孝文帝(~适) (26) 779—805【建中】(4) 780—783【兴元】(1) 784【贞元】(21) 785—805(八)13顺宗安帝(~诵) (1) 805(一)—(八)【永贞】(1) 805(八)—(十二)14宪宗神帝(~纯) (15) 805(八)—820【元和】(15) 806—82015穆宗惠帝(~恒) (4) 820—824【长庆】(4) 821—82416敬宗愍帝(~湛) (2) 824—826【宝历】(3) 825—827(二)17绛王(~悟) (1) 826(十二)18文宗献帝(~昂) (14) 826(十二)—840【大(太)和】(9) 827(二)—835【开成】(5) 836—84019武宗肃帝(~炎) (6) 840—846【会昌】(6) 841—84620宣宗献文帝(~忱) (13) 846—859【大中】(14) 847—860(十一)21懿宗恭惠帝(~漼) (14) 859(八)—873【咸通】(15) 860(十一)—874(十一)22僖宗定帝(~儇) (16) 873(七)—888乾符(6) 874(十一)—879【广明】(2) 880—881(七)【中和】(5) 881(七)—885(三)【光启】(4) 885(三)—888(二)【文德】(1) 888(二)—(十二)23昭宗景文帝(~晔) (17) 888—904【龙纪】(1) 889【大顺】(2) 890—891【景福】(2) 892—893【乾宁】(5) 894—898(八)【光化】(4) 898(八)—9O1(四)【天复】(4) 9O1(四)—904(闰四)【天佑】(1) 904(闰四)—907(四)24景宗哀帝(~柷) (3)**** 904(八)—907(四)* 辛酉三月丙申朔改元,一作辛酉二月乙未晦改元。
中华李氏百世直线世系考
![中华李氏百世直线世系考](https://img.taocdn.com/s3/m/9efb2be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46.png)
中华李氏百世直线世系考中华李氏百世直线世系考(1世)少典,姓公孙(2世)黄帝,少典之子,名轩辕。
在位100年,活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距今4400年。
以德才擒杀蚩尤,取代神农氏炎帝。
黄帝时已开始多妻制,传说他有妻14人,娶西陵氏的女儿嫘祖(发明养蚕)为元妃,次妃为方垒、彤留、嫫母等。
黄帝有25个儿子,得到了姓的,即为诸侯的只有14个。
(3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二子,一玄嚣,即青阳,生子乔极,青阳为诸侯,住在长江;另一昌意,分封为诸侯,住在若水,娶蜀山氏女儿昌仆为妻,生高阳。
(4世)颛顼帝,在位78年,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名高阳;乔极,玄嚣子。
(5世)颛顼有八个好儿子,世人受了他们的好处,称他们“八恺”;有个不成材的儿子,不接受教育,不知道什么是好话,天下人称他“涛杌”;鲧,颛顼子,生禹;大业,颛顼子,生女华;穷蝉,颛顼子;高辛,即帝喾,在位70年,乔极子,黄帝长子之孙,颛顼侄子。
(6世)女华,大业子,生皋陶;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生放勋,娶取訾氏的女儿,生挚。
帝喾有八个好儿子,时人称之为“八元”;帝喾去世,挚继承帝位,无政绩,他死后弟放勋继立,即帝尧,尧为帝喾之子,在位98年。
夏禹,名文命,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生活在公元前21世纪,其父鲧,其子启。
(7世)皋陶,李氏血缘始祖。
在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任理官,即掌管司法的长官。
他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墨、劓、非、宫、大辟】,以善理刑狱著称于世,至舜(是黄帝次子昌意的第八代孙)继位后,仍用皋陶为大理,天下罪恶得以平正,人民安居乐业;他提出的“治天下须慎修其身”、“知人”、“安民”等主张,深得舜帝赏识。
舜帝将他作为继位侯选人,但还未及禅让,皋陶就病逝了。
皋陶之后,历禹、夏、商,26世为理官。
(8世)伯益,皋陶长子,因善训鸟兽被舜帝赐了赢姓,成了赢姓部落的首领;次子仲甄,又叫仲偃。
丹珠,尧子,不贤,因之尧禅位给舜。
(9世)思成。
(33世)理征,按照古人以官为氏的习惯,故称皋陶及其子孙为理氏,以官为氏的理氏,传至理征时,他因屡谏纣王【前1075-前1046】且执法不阿,遭亡身之祸。
族谱模板 李氏宗谱
![族谱模板 李氏宗谱](https://img.taocdn.com/s3/m/3328ded9f242336c1eb95eaf.png)
前言经考:(李、里、理)三归一统的李姓乃当今中华第一大姓,有史以来均为神州大地名门望族。
李氏祖先古往今来在朝廷和地方为官者及名门志士何止万千。
自魏晋南北朝及唐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在朝为官者无不官爵显赫,功著王室,任人孝廉忠清,博学多识,勋德兼著。
仅举一例:唐王朝数百年为李氏天下;党中央十五届政治局常委七人中有三人姓李,足以证明在战天斗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各个领域,李氏祖先都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创出了丰功伟绩。
正如我族九代孙李大仁为《李氏宗祠》门柱拜题对联:“上下五千年鲤鱼长居龙门,纵横八万里吾族誉满神州”。
我等作为历史名门望族之子孙,理应遵照门联“追忆逝者缅怀前辈承遗志,弘扬正气勉励后代创伟业”之精神,认祖归宗,分清房分,世代相传,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发扬光大。
古人云:“人生在世姓望在先,若不知之,岂为人子”。
应该深知人无祖先,根从何来、人无父母,身从何来的道理。
回顾我族光辉的发展历史,无不为之心潮澎湃,激情满怀,感到骄傲和自豪!此次理顺宗亲关系,正本清源,防止失传,意在使陇西李氏族众发扬“有荣共享,有辱共御,有事同谋,同舟共济”的优良传统,从而达到自尊、自爱、自强。
百行孝为先,尊老爱幼,以智化愚为贤,模范遵纪守法,路正端行,凡族人有红白喜丧,都应礼尚往来,并效法列祖列宗保护好我族文化遗产及各处坟茔、墓碑不遭破坏,提倡为上辈建造墓碑,使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据《陇西李氏族谱》载:我族乃唐广平王之后裔,传至“杰公”,沦为平民。
杰公育十子,因逃难而亡其九,唯第三子“奇公”立于人世,居福建汀州。
后因与外姓发生冲突而避于海外长达八年,尔后经商返回大陆于江南宜兴县南门定居,娶甘氏,育一子名“珠”,珠公育五子,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
金德、木德、水德、土德四公无考,唯火德公生于南宋理宗年间,流寓上杭县胜远风浪港,娶伍氏,年六十无子,复纳陈氏为副室,育三子,长乾培,次坤培,三巽培.火德祖九十七而终,葬于福建汀州梅火岭火浪里壬山丙向;陈氏五十七而终,同甘氏葬于府城学衙内.后因诸多原因,先祖迁广东谋生,继迁四川顺庆落叶大竹百坟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祖派下璨公支中李庄第四房支谱世系表前言:由于过去陈旧的观念,古人即使自己没有后代,也要找后人沿续香火,这样在家谱编纂过程中,原有的编写体例,谱系仅仅只载明世系的沿续,无法知晓自己是否是嫡传的后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就很难知道自己的真正祖先是谁,有鉴于此,本人创新了编写体例,使后人对自己的祖先真实来源,以及祖先的生卒年月、坟墓地点、子女情况等,一目了然。
说明:①本文的宋体字是嫡传后代,用蓝色涂色楷体字的表示是非妔传的后代,是祧子。
②本表除特别说明外,均指湖北省阳新县浮屠镇下李村中李组第四房兴伯公支谱的世系。
我们的一世祖是唐高祖李渊,三世祖是唐太宗与隋炀帝之女所生的郁林王李恪。
唐朝末年十三世祖道公迁移到江西永修县磨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