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阅读与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文学阅读与创作
一提到文学,大家肯定会想到鲁迅,史铁生之类的文学大家,或是古代王安石、辛弃疾之类的文学家。其实文学并不遥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是一门艺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历史发展的载体。我国的文学发展在改革开放后期有了飞速的进步,双百方针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政策措施把文学推向了一个历史高潮。近十几年来新兴的网络文学,更涌现了一批较为优秀的网络写手。文学体裁多种多样,写作形式五花八门,其中不乏滥竽充数之辈,但更多则是优秀的经典之作。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是让中国近现代文学得到世界的认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莫言热”的背后推动了我国文学创作和阅读,把中国文学推到一个新的起点。
执一卷素书,饮一杯清茶,燃一盏青灯,我将与大家一起在文学的世界里遨游漫步,浅谈文学的阅读和创作。
一、文学的定义与形式
文学是通过作家的思想活动,把经过选择的生活体验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之中,以表达人对自己生存方式的某种发现和体验,是一种艺术创造,而非机械的复制现实的艺术。(《辞海》)
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叫做文学。(《现代汉语词典》)
不管怎样把文学定义,总之,文学是用精美的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现实客观世界,表现人类情感意志观念形态的艺术。也可以说,它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式和表现情感意志观念形态的艺术,是人类精神世界发展的产物。
古代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包括《史记》《左传》之类。现代是指用语言塑造形象,以表达现实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又称为“语言艺术”。世界四大文学体裁分别是: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一般的人认为这四大体裁是从近现代划分的,针对的只是现代文学。其实不然,在古代,就有相对成熟的文学体裁,中国魏晋南北朝就把文学划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比如《古文观止》类散文、《聊斋志异》类小说、《牡丹亭》《西厢记》类戏剧、《诗经》《千家诗》类诗歌,而这些只是换了一种写作手段,把白话文写成文言文,这样更加具有艺术欣赏性。现代文学则更加注重白话文,讲究雅俗共赏,不论你是居庙堂的官僚,还是处江湖的百姓,都能够读懂文学,能够真正的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也是近现代文学的终极意义。
文学是门艺术,必须具有艺术的特性,有一定的欣赏价值。文学的形象不具
有造型艺术的直观性,需借助词语唤醒人们的想象才能被欣赏。并且艺术还会随着时代的背景不断变化,每一个时期都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文学家和优秀的文学作品。他们有的生活在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有的生活在国破家亡的乱世家园,而他们都用不同的情感和写作方式记录了下来,留给后人们一笔宝贵的财富。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学形式也是迥然不同的,有繁华奢靡的讽刺文学,也有义愤填膺的赞美文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中国的文学作品大多数反应的是自己本民族的东西,是一些有“根”的作品。
写作也是把自己内心想的,眼睛看到的,鼻子闻到的、耳朵听到的、手指触摸的等东西用一种或多种形式加上艺术手法浮于纸面,从而记录下来,这也就是文学。
二、文学与阅读
写作者的精神世界与读书有着密切的关系。宋朝诗人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读书的收获是精神世界的拓展,这对后期的创作有着决定性作用。读书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要通过阅读精美文章来刺激写作者的欲望。
要想写出好的东西,必须先过阅读这道坎。“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至善莫如教子,至乐无如读书。”等古代很多名言警句都是在描写读书阅读的好处所在。哲学上讲,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在没有大量阅读之前,我们人的脑子和内心都是空的,必须大量阅读书籍,积累知识,储备材料,然后到达一定的量,厚积薄发,往往这时候写的东西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好作品。
许多文学名家都反复强调阅读,“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等名言警句就是告诉后人,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一是能延伸自己的生活,二是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三是阅读不仅能为我们的精神生活补充营养,还能直接获取信息和写作素材。增大自己的阅读量,不仅要读小说、散文诗歌还要涉及天文地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论等,更大限度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阅读形式的一种是直接从书本中或电视上看到学到的东西,另一种就是在现实生活中阅读,观察事态万千,人们的茶余饭后、喜怒哀乐和家长里短中的钩心斗角、现实社会中的尔虞我诈,这些亲眼看到的,或者是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总比在书上看上几遍要清楚得多。这种培养观察力和思考力的方法极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写小说和散文的作者。因为写小说和散文构思和立意都是特别的重要,这最能反映出作者的文学功底。
读书如阅世,现在的很多例子在书中都能直接或间接地看到。当自己在读的过程中有一些见解或者想法,可以以读后感的形式写出来,突发奇想时,也可以按照原作者的思想立意和写作框架模仿一篇文章来。当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了些困难,那么,回过头来,再拿起书本阅读,不久后,这样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一个饱经风霜和一个博闻多识的作家,远远要比自己整天漫无目的而急功近利的作家写出来的作品要更有价值。自己经历过的一些事件或情景,再以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润色,完全可以登上大雅之堂,比起那些无病呻吟或者没话找话说,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写作要好得多。
著名作家周国平说过,为了使阅读更有助于写作,最好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①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②读书的体会,特别是读书时浮现的联想、随想和感发,哪怕它们与正在读的书完全无关,愈是这样它们对你也许就愈有价值,是你的沉睡宝库被唤醒了;③养成一个看到重点知识和精美文字就标记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时常勾点圈划,有利于自己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要向毛主席那样,看完一本书基本上就不能看了,里面写的划的到处都是,必须有条理的勾画和记录。阅读绝对是写作的一个基础,是万米赛跑中的一个起跑点,如果在这个地方落下了或者赶不上别人,那就步步跟不上,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再一个,我们阅读时总会看见有些文章显得很老练,但却是一位青年人所创作,文笔老辣,结构严谨,功底十分深厚。这般功底,除了要阅读大量书籍,而且还要勤动笔,也就是接下来所谈的文学创作。
三、文学与创作
阅读达到了一定的功底,又有了自己的想法,可以逐渐地尝试一下创作,以检验自己的水准。
什么样的人适合搞文学创作?这一直是困扰文学爱好者的一大心病。很多文学家常说,适合搞文学创作的,一是必须具有形象化思维,讲究情感虚无的右半球大脑相对发达的一类人;二是要有强烈的动情力和真挚的情感,对生活要有激情和渴望,写作时更有激情。因为人的左脑控制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左脑发达的人可以搞数学和计算机,这要求他们的准确度和耐心值比较高,右脑控制的是人的空间几何想象能力,这样的人更容易成为画家、文学家这类需要具有很强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的人。文人作家大多是多愁善感型的,对爱憎有着明显的界限,充满激情更容易抒发自己的情感,达到创作的目的。
右脑的发达是可以锻炼的,比如找机会锻炼自己的情感,努力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多观察事物并且“想入非非”,这些都可锻炼自己的右脑,从而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有很多学者主张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并且养成写读后感和一篇一论的习惯。这种主张存在着一些争议,当自己写不出来东西的时候,硬要他写,规定字数或目标,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办法是行得通的,对于文学底子较差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了。
我认识的许多老作家都是平时给自己定目标,每天必须三千字,一周看一本书,然后写出读后感,用这样的“律令”和“教条”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这种做法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不用担心自己平时写的东西过于平淡,有些知识叙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