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与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

合集下载

互联网中的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

互联网中的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

互联网中的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和实施政策的一种方式。

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政务的运作模式,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一、电子政务的定义和特点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通过电子手段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和实施政策的一种方式。

它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便捷性:电子政务通过互联网平台,使公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子设备进行政务办理,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2. 高效性:电子政务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了政务办理的自动化和在线化,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3. 透明度:电子政务将政府的工作过程和信息公开给公众,增加了政府的透明度,提高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4. 参与性:电子政务为公众提供了参与政府决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渠道,增强了公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二、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电子政务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政务服务:公众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办理各类政务手续,如办理身份证、驾驶证、户口迁移等,大大简化了办事流程。

2. 政策宣传:政府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向公众发布政策信息和宣传活动,提高政策的知晓率和理解度。

3. 公共安全:电子政务可以用于公共安全监控和应急管理,提高社会治安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

4. 教育和文化:电子政务可以用于教育和文化领域,提供在线教育资源和文化活动信息,促进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5. 环境保护:电子政务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提高环境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电子政务的优势和挑战电子政务的出现带来了许多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优势:(1)提高了政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减少了行政成本。

(2)方便了公众办事,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3)增加了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高了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2. 挑战:(1)信息安全问题:电子政务涉及大量的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如何保护这些信息的安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

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

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和实施政策的一种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电子政务的发展对于提高政府效能、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以及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电子政务的意义电子政务的出现,使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高效。

传统的政务办理需要人们亲自前往政府机关,耗费时间和精力。

而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公民可以在家中或办公室通过互联网完成各种政务办理,如申请证件、缴纳税费等。

这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二、电子政务的优势1. 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公民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政府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如在线申请证件、查询政策法规等。

这种便捷的服务方式,方便了公民的生活,提高了政府的服务质量。

2. 提高政府效能:电子政务的出现,使政府的工作更加高效。

政府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政务办理的自动化和标准化,减少了繁琐的手续和人为的错误,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3. 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电子政务平台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便利。

公民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提出意见和建议,政府可以及时回应公民的需求,增强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三、电子政务的挑战1. 信息安全问题:电子政务平台涉及大量的个人信息和敏感信息,如何保护这些信息的安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政府需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公民的信息不被泄露和滥用。

2. 数字鸿沟问题:电子政务的发展还面临着数字鸿沟的挑战。

一些地区和人群对于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无法享受到电子政务带来的便利。

政府需要加大对数字鸿沟地区和人群的培训和支持,确保电子政务的普惠性。

3. 法律法规的完善: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需要相应的完善。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电子政务的管理和运行规范,保障公民的权益。

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化治理与公共服务

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化治理与公共服务

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化治理与公共服务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化治理和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子化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实现将有力地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一方面可以加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在本文中,我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化治理和公共服务。

一、电子化治理电子化治理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公共行政管理服务,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政府市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电子化治理的实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电子政务、电子监管和电子参与。

1、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关在互联网上提供的各种行政服务,包括公共信息查询、行政许可、建议投诉等。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政府服务的重要方式之一,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2、电子监管电子监管是指将监管手段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对政府行政行为进行监督。

通过电子监管,可以对政府工作的效率、公正性和透明度进行监督,从而有效地防止腐败和滥用权力等现象的发生。

3、电子参与电子参与是指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参与到公共事务的治理中,如提出建议、参与公众评议、参加公共听证会等。

电子参与可以增强政府对社会公众的接触和了解,从而更好地履行政府工作的使命。

二、电子化公共服务在电子化治理方面的基础上,电子化公共服务是指将各种公共服务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公共事务和社会服务的电子化方式。

如电子商务、网络医疗、在线教育等。

1、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子商务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便捷、更快捷和更优质的购物体验,促进商业发展,提高消费水平和品质。

2、网络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网络医疗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网络医疗可以提供更加及时、全面和便捷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3、在线教育在线教育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提供的各种教育服务,包括网络培训、网络课程、网络教材等。

在线教育可以为更多的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发展,提高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

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创新

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创新

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创新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领域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和改进。

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创新是建设数字化政府、提高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

一、电子政务创新电子政务是指政府以电子化的方式进行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

它不仅可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还可以方便居民和企业的生活和业务办理。

在电子政务创新方面,多方面的技术应用逐渐涌现。

比如,人脸识别技术可用于身份验证和实名认证;智能客服机器人可提供7*24小时的便捷服务;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民生民意,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另外,线上行政审批这一创新也大大减少了居民和企业用于跑政务和排队的时间,让他们可以更加便捷地办理业务。

比如,在各大城市的网站上,居民可以一键预约办理身份证、护照、驾照等证件的申请或更新。

二、公共服务创新公共服务是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部分。

电子政务的发展,推动了公共服务由线下向线上转移,也促进了公共服务的大众化和普惠化。

在公共服务创新方面,流程优化和线上服务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比如,医疗预约挂号系统的推出,可以让患者通过网络预约挂号,免去了长时间等待的烦恼,同时也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此外,一些政府还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政务服务“一次办好”模式,努力为居民和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除此之外,公共服务的创新也可以通过数字经济进行深入发展。

数字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各种信息技术进行全方位和立体化的创新模式。

比如,在众多外卖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下单图书馆、书店等场所的图书,方便快捷。

三、继续完善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虽然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有着显著的进步,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其中包括:1. 信息安全问题。

在电子政务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上,敏感信息的泄露和攻击问题较为严重,需要政府加强加密技术和安全措施,严格保护个人信息和企业商业机密。

2. 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备。

在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领域,会出现在现有法律法规缺失下的无序发展,也会出现一些违法行为。

电子政务与物联网

电子政务与物联网

电子政务与物联网当前电子政务建设应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国家领导人对此高度重视,不久前胡主席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指出:“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知识服务、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为个性化制造和服务创新提供了有力工具和环境”。

2009年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提出在无锡加快建立中国的感知中国中心,由此启动了全国范围内的物联网建设。

物联网可以真正实现“数字城市”、“感知城市”。

目前国家提出的“感知中国”计划,将推动物联网在全国各地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应用。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很广,尤其是与电子政务关系特别密切的城市管理、公共安全、智能交通、环境监测、远程医疗等等领域,物联网都可以大大提高政府工作和服务的效能。

目前制约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因而难以整合,我国已成立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希望能及早介入这一领域,尽快制订各项标准。

前言当前电子政务建设应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国家领导人对此高度重视,不久前胡主席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指出:“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知识服务、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为个性化制造和服务创新提供了有力工具和环境”。

去年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提出在无锡加快建立中国的感知中国中心,由此启动了全国范围内的物联网建设。

在这些新兴技术中,我们尤其应积极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开源软件等新技术、新模式,以便又好又快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并更好地实现胡主席提出的“可靠、低成本信息化”的目标。

一、云计算云计算是一新计算模式。

自计算机发展以来,计算模式已经历了主机、个人计算机(PC)、互联网等阶段,现在云计算也被普遍认为是一新阶段(如图1所示)。

图1.计算模式的演进最早的主机-终端模式是集中计算,一切计算资源都集中在主机上。

到了PC时代,变成了分散计算,主要计算资源分散在各个PC 上。

互联网的出现将分散的PC联在了一起,部分计算资源虽然还分布在PC上,但已经越来越多地集中到互联网上。

云计算的出现实现了更高程度的集中,它继承和发展了网格计算、公用计算(又称效能计算)和SaaS等的优点(如图2所示)。

物联网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及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之一就是电子政务。

其具有的智能化、信息化、互联化、个性化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政务效率,降低成本开支,方便民众生活,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物联网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场景1. 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联网和智能化管理,如智能路灯、智慧停车、智能公共交通等。

并可通过数据采集与处理,为城市的规划管理、资源分配提供科学依据。

2. 政务数据整合与管理政府部门拥有大量的公共数据,但原始数据往往分散在各个系统中,难以进行整合和管理。

物联网技术可将各个政务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共享和数字化存储,方便政府部门之间资源共享与调配。

3. 公共安全保障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增强城市的公共安全保障,如实时监控、智能预警、人流监管等。

并可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事件处理效率,保障公共安全。

二、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优势1. 提高政务效率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原本需要人工操作的业务流程全自动化,提高了政务办理的效率。

如可通过智能终端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在线咨询服务等。

2. 降低成本开支物联网技术具有可重复、可拓展的特点,使得政府在推行电子政务时的成本开支和后期维护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

3. 便利民生服务物联网技术可以为民众提供更便利的生活服务,如智慧商城、智能家居等,通过多式联运等方式,提高出行效率,减少等待时间,优化城市公共环境。

三、物联网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数据安全问题电子政务需要处理大量的政务数据和个人敏感信息,处理和传输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政府部门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和措施以保障数据安全。

2. 技术标准缺乏物联网技术体系复杂,技术标准尚未统一,阻碍了技术应用的推广。

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以提升技术适用性和通用性。

3. 人工智能发展受限当前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智能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开发,进一步提高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质量和效率。

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创新

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创新

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创新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关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和其他网络技术,对政府的各类活动进行管理和服务提供的一种方式。

而公共服务创新则是指针对公众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提高,政府机关通过创新的手段和思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探讨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创新的关系,并从政府的角度分析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创新的意义、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创新的意义提高政府效能电子政务的出现,为政府机关提供了更高效的办公和管理方式。

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的手段,政府机关能够更快捷、准确地处理信息,提高办公效率。

同时,政府机关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系统进行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减少信息孤岛,提高工作协同性,提升政府的整体效能。

方便民众生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政务为民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

民众可以通过政府官方网站或其他移动应用程序,便捷地获取政府信息、办理相关手续、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与传统的线下服务相比,电子政务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公共服务的便利性,让民众生活更加便捷。

促进政府透明度电子政务的实施,可以促进政府的透明度。

通过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机制,政府机关能够更加及时地向公众公布政策、决策和行动,让公众了解政府的工作进展和决策依据。

同时,公众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参与政府的决策过程,提出意见和建议,增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增进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

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创新的现状电子政务的发展当前,电子政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关纷纷推出了各类电子政务项目,如电子政务门户网站、在线办事大厅、政务微信等。

这些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政府机关的办公效率,方便了民众的生活。

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还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务的水平。

公共服务创新的实践为了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政府机关积极进行公共服务创新的实践。

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改革

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改革

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改革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改革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时代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改革的影响和挑战,并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电子政务的意义和影响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在互联网平台上提供公共服务,以更高效、便捷的方式与市民沟通和交流的政务管理模式。

电子政务的出现对提升政府效能、增加公众参与以及加强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电子政务能够提高政府的效能。

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手段,政府部门可以更高效地处理信息和数据,减少人为错误和重复工作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电子政务能够增加公众参与度。

互联网平台上的政府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公开透明,使得市民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政府决策和政策,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民主决策和参与。

最后,电子政务能够加强社会治理。

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和政策制定。

二、公共服务改革的意义和挑战公共服务改革是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旨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和增进社会福利。

然而,公共服务改革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服务质量和公平性问题。

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差异性,确保各方面服务能够公平地覆盖到每一个市民。

其次,网络安全风险。

电子政务的运行离不开网络和信息技术,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重要问题,必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最后,数字鸿沟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的不平衡发展导致了数字鸿沟的产生,存在一部分人群无法享受到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带来的便利。

因此,需要加大力度推进数字教育和数字普惠,以便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三、未来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推进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改革,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加强技术建设和应用创新。

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入新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将其与电子政务相结合,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

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

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现代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

电子政务利用信息技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式,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服务实现了电子化,极大地提升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下面将从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政务发展背景、优势和挑战以及公共服务的改进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子政务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在过去,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通过传统的纸质文件和窗口服务来完成,这不仅浪费时间和资源,而且效率低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人们开始习惯在线办理事务,政府也意识到需要转变工作方式,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二、优势1. 提供便捷的在线服务。

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政务可以通过政府网站、手机应用等平台,为公众提供方便的在线服务,市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子设备访问政府信息和办理公务,避免了排队和繁琐的流程。

2. 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和透明度。

电子政务可以实现政府内部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通过电子化的方式,政府行政决策和公共资源的分配过程更加透明,公众可以实时参与和了解。

3. 促进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和参与。

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政务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的途径,市民可以通过网上投诉、网上问政等方式,反映问题和意见,并得到及时回应。

三、挑战尽管电子政务有着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1. 数字鸿沟问题。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数字鸿沟问题依然存在,部分人群无法获得互联网服务,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电子政务的便利。

2. 信息安全问题。

电子政务中涉及大量的个人信息和政府敏感信息,如何保护这些信息的安全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技术更新和保障问题。

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系统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来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公共服务的改进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政务使得公共服务有了很大的改进空间。

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创新

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创新

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创新引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创新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课题。

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创新为政府和公众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机遇。

它们通过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提供高效、透明和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促进了社会管理和治理的现代化。

电子政务的意义和作用1. 提高政务效率和透明度电子政务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为政府机构提供了更高效和便捷的工具和平台。

政府机构可以通过在线服务和数字化流程来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效率。

公民可以通过电子渠道进行政务办理,避免了繁琐的手续和排队等待。

同时,电子政务还可以提供透明度,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政府的决策过程和资源分配。

2. 促进政府治理创新电子政务可以为政府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决策参考。

通过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手段,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此外,电子政务还可以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增强民主参与和监督。

3.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电子政务可以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建立健全的数字化平台和在线服务,政府可以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满足民众的需求。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电子政务来提供在线教育资源、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让公民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服务。

公共服务创新的实践案例1. 电子税务系统电子税务系统是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建立在线纳税平台,纳税人可以方便地办理纳税手续。

纳税人可以通过电子税务系统查看自己的纳税信息、申报纳税并在线支付。

这种方式既方便了纳税人,也提高了政府的征收效率和纳税遵从度。

2. 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健康档案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创新实践。

通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医疗机构和患者可以方便地管理和共享健康信息。

患者可以通过电子健康档案查询自己的诊断结果、用药记录等信息,医疗机构可以根据电子健康档案对患者进行更好的诊断和治疗。

3. 电子教育资源电子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教育领域有着重要作用。

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

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

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

电子政务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信息共享、快速响应、高效便捷、精准高效的公共服务,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如今,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领域开始使用电子政务,这对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联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电子政务使公共服务更加快捷电子政务通过网络化、数字化手段实现政务信息的共享、快捷、安全和便捷的方式,提高了政府行政服务的响应速度和效率,加速了公共服务的进程。

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公民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各种信息,如注册、缴费、办证、预约、查询等等,甚至可以通过数字证书实现安全的办理政务事项。

更为重要的是,电子政务还让服务透明化和规范化,避免了政务活动对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维护了公共数据安全。

电子政务拓展了公共服务领域电子政务不仅加速了公共服务的进程,而且也拓展了公共服务的领域。

电子政务不仅限于政务机关内部管理和运行,也应用到各个行业,如医疗、旅游、教育、排污等等,扩大了公共服务的范围和种类。

在医疗领域,电子政务可以实现医疗信息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在旅游领域,通过电子政务可以便于游客预定、查询景点信息,更好地推广和利用旅游资源;在教育领域,电子政务可以接入学校、学生、教师等各类信息,为他们提供高效便捷的专业服务。

电子政务增强了民众参与意识和权利电子政务的推广还带来了政府与民众之间交流的便捷,提高了人民的参与意识和权利。

随着电子政务的普及,人民群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各种渠道和网络直接与政府沟通、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申请公共服务等等事项。

而政府机构和义务部门则可以通过电子政务更加直接地收集民意、调整政策,解决纠纷和困难。

这样,政府就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各种需求,增强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满意度。

电子政务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当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子政务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互联网上的电子政务和在线公共服务

互联网上的电子政务和在线公共服务

互联网上的电子政务和在线公共服务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和在线公共服务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创新的技术手段和平台为政府提供了全新的机会和挑战,也为公民带来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公共服务体验。

一、电子政务的发展与特点1.1发展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各国政府为了提高行政效率、透明度和便民化服务,开始积极探索和推行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的发展,既是技术推动下的必然结果,也是政府改革和现代化治理的需要。

1.2特点与优势电子政务以信息化手段为基础,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实现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高效沟通与信息交流。

它提供了全天候、便捷和个性化的公共服务,有效推动了政务公开、行政效能和社会管理的现代化。

二、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2.1政府门户网站政府门户网站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入口,它为公民和企业提供了政府信息、在线公共服务、法律法规等丰富的资源,方便了公民的信息获取和行政事务处理。

2.2在线办事服务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公民和企业可以在线办理各类政务服务,如证照办理、投资审批、税收缴纳等,大大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

2.3电子政务的增值服务除了基础的公共服务外,电子政务还提供了一系列的增值服务,如在线支付、在线投诉、在线咨询等,进一步提升了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三、电子政务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3.1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电子政务的推进,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

政府需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和风险管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障公民和企业的信息安全和隐私权益。

3.2数字鸿沟问题尽管电子政务在某些地区和人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存在数字鸿沟的问题。

政府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力度,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使更多地区和人群能够享受到在线公共服务的便利。

3.3政府服务能力的提升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政府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政府部门需要推进机构改革和业务流程再造,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创新

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创新

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创新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创新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大数据和智慧城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据成为了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可以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更加精细的支持。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创建以人为中心的智慧型城市,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例如,公交车实时定位、车辆拥堵预警、公共自行车租借系统等,都是智慧城市的典型应用场景。

当前,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例如,北京市推出了“北京市智慧城市战略规划”,上海市推出了“智慧上海行动计划”,广州市推出了“智慧广州2030行动计划”,这些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举措。

二、电子政务和在线办事电子政务是指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政务行为,旨在提高政府效率,并为公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在线办事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线政务平台为公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

市民可以在网上查询和申报各种业务,如申请户口证明、办理房产证、查询电子缴费等等。

当前,中国政府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务公开的意见》,鼓励各级政府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和在线办事,提升政府公信力和社会满意度。

三、网络舆情监测和处理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传播速度大幅提升,社会舆情也日益复杂。

网络舆情监测和处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社会治理工作。

通过各种手段,如数据挖掘、社交网络分析等方法,监测和分析公众对某一事件或话题的情感态度、观点分布和群体结构等特征。

这些信息可以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参考。

同时,对于不良网站、虚假信息等问题,政府也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形象。

四、数字化教育和在线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教育和在线学习也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话题。

数字化教育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度整合,通过多媒体、互联网、虚拟现实等形式提供全新的学习方式。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政务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政务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政务中的应用智慧政务是指以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在政府机构、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等方面进行智能化和数字化改造,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更安全、便利、舒适、绿色的城市生活环境。

而物联网技术则可谓是推动智慧政务的重要催化剂,以其广泛的应用领域、灵活的技术特点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实现智慧政务的愿景提供了诸多优秀解决方案。

物联网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可感知信息,包括各种实时监测数据、环境感知数据、设备状态数据等。

例如,可以在公共场所布置环境感知传感器,实现对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数据的实时监测,为完善城市环境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而在交通管理领域,物联网技术则可通过交通感知器、信号灯控制器、智能摄像头等设备的互联互通,实现对道路流量、拥堵情况、交通事故发生情况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并对其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优化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政务领域中的具体应用还包括基础设施监测、能源管理、智能建筑、智慧医疗、智慧环保等方面。

例如,在基础设施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在桥梁、隧道、输电线路和水利工程等重要基础设施上部署传感器和控制装置,可以实现设施实时监测、状态预测和紧急修复。

而在能源管理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政府监测、控制和规划能源使用,通过对能源消耗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合理规划城市能源生产和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除了以上方面的应用之外,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政务中的应用还包括扶贫车辆管理、防洪预警、地质灾害监测等。

例如,在扶贫车辆管理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对扶贫车辆设备和实时定位装置的互联互通,实现对扶贫车辆轨迹、安全和运营情况的实时监控,确保扶贫车辆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而在防洪预警和地质灾害监测方面,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水文气象、地质情况等数据的实时感知和预测,可以在预测出现灾害时提前采取有力措施,减少灾害对城市和公共生活带来的损失。

电子政务与物联网

电子政务与物联网

电子政务与物联网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其中,电子政务和物联网作为两个重要的领域,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并且它们的融合正在为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电子政务,简单来说,就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务处理的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通过建立电子政务平台,政府能够更加高效地为民众提供服务,提高政务处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增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物联网,则是通过各种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将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工业、农业、交通、医疗、家居等众多领域。

当电子政务与物联网相结合时,产生的协同效应是巨大的。

在城市管理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为电子政务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例如,通过在城市道路上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交通流量、路况信息,这些数据能够帮助政府相关部门及时调整交通信号灯设置,优化交通管理策略,缓解交通拥堵。

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城市的水电设施、路灯等进行监测和管理,能够实现智能化的资源调配,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和维护水平。

在环境保护领域,物联网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水质、土壤状况等环境指标。

这些数据可以及时传输到电子政务平台,为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政策、采取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对于企业的污染排放情况,也可以通过物联网设备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企业遵守环保法规,减少环境污染。

在公共安全方面,物联网技术能够加强电子政务的应急管理能力。

例如,在容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部署传感器,实时监测地震、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的相关数据,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向政府和民众发出预警,为应急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同时,通过在公共场所安装视频监控设备、智能门禁系统等物联网设备,可以提高治安防控能力,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然而,电子政务与物联网的融合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推动智慧政务建设物联网技术在政府服务中的应用

推动智慧政务建设物联网技术在政府服务中的应用

推动智慧政务建设物联网技术在政府服务中的应用智慧政务是当代政府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更是智慧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技术在政府服务中的应用,以推动智慧政务的发展。

一、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物联网技术是一种通过互联网连接物理设备的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智能监控。

其基本概念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传感器、控制器和其他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具有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能力的网络。

物联网技术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大规模连接:物联网技术可以连接海量的物理设备,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

2. 智能化管理: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收集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环境信息,通过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支持,实现对设备的智能管理和优化调度。

3. 实时监控: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地监控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4. 数据驱动:物联网技术可以收集和分析设备产生的大量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物联网技术在政府服务中的应用领域1. 公共安全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公共安全监控中,通过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和智能安防设备,实现对公共场所的实时监测和警报功能,提高城市的安全性。

2. 交通运输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道路监测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通过实时收集交通流量和道路状况数据,提供交通拥堵预警和智能交通调度,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3. 环境保护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中,通过建立环境监测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大气、水质和噪音等环境指标,为环保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公共服务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公共设施管理和智能城市管理中,通过智能设备和传感器网络,实现对公共设施的远程监控和维护,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5. 社会治理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社区管理和城市治理中,通过建立社区智能安防系统和智能化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对居民和城市的全方位监控和管理,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和便利性。

新媒体时代的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

新媒体时代的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

新媒体时代的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在新媒体时代,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成为了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也纷纷采取了电子政务方式来提供公共服务。

本文将从电子政务的定义、优势、挑战以及公共服务的改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子政务的定义与优势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的一种方式。

它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手段,将政府的各项政策、法规、信息等通过电子化形式提供给公众。

相比传统的纸质文档和传统方式,电子政务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工作效率:电子政务将原本需要人工处理的事务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自动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公务处理的效率。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快速完成各类行政手续,如办理证件、报税等,极大地简化了手续办理的时间和流程。

2. 优化资源配置:电子政务将政府各部门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实现了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

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政府能够更加科学地分配和利用资源,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益。

3. 增强信息透明度:传统的公共服务在信息透明度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而电子政务则提供了更加透明的信息公开机制。

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了解政府的政策、办事流程、预算等信息,有助于监督和评估政府的工作。

4. 便利公众办事:电子政务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办事方式。

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交申请、查询办事进展、在线缴费等,无需亲自去政府部门排队等待,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二、电子政务面临的挑战虽然电子政务带来了许多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信息安全问题:电子政务涉及大量的公共信息和个人隐私,因此信息安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政府需要做好信息保密、防止黑客攻击等方面的工作,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2. 数字鸿沟:虽然新媒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但仍然存在数字鸿沟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薄弱,一些老年人、农民工等群体对于新媒体的使用仍有一定的障碍,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普及教育的投入。

物联网与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的影响

物联网与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的影响

物联网与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的影响【摘要】当今世界正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正处在新科技革命的前夜。

中国的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科学技术是推动这场变革的重要动力。

信息网络产业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

全球互联网正在向下一代升级,传感网和物联网方兴未艾。

物联网将会是引领中国发展的一个新机遇。

当今世界正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正处在新科技革命的前夜。

中国的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科学技术是推动这场变革的重要动力。

信息网络产业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

全球互联网正在向下一代升级,传感网和物联网方兴未艾。

物联网将会是引领中国发展的一个新机遇。

回顾2009年,中国IT业界最火爆的话题之一就是物联网。

它基于众多行业与地方的多年探索、大胆实践与务实工作,得益于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的应用推动,这为物联网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2009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领导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依靠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要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等问题;明确提出了“感知中国”的理念,自此物联网提到国家议事日程。

政治领袖的高瞻远瞩、战略胆识与及时指引,瞬间点燃了神州大地蕴藏着的星星之火,它必将成为燎原大火,助推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浅析物联网的内涵物联网是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共同构成的庞大的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的无所不包的庞大产业链。

物联网结构复杂,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首先是感知层,承担着信息的采集(通过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识别码、传感器等);其次是网络层,承担信息的传输(无线网、移动网、固网、互联网、广电网等)、第三是应用层,完成信息的分析处理和控制与决策,以及实现或完成特定的智能化应用和服务任务,以实现物/物,人/物之间的识别与感知,发挥智能作用。

物联网连接范围远远大于互联网,它扩大连接到物品,实现物物(也包括人)相连,形成一个连接万亿个物品(设备)和数亿人的无比庞大的数据库,采集和存储着物理与虚拟的海量信息,通过分析处理与决策,完成从信息到知识、再到控制指挥的智能演化,实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与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在政府网络基础设施、政府门户网站、政府核心业务支撑、公共信息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以此为基础,电子政务发展的重心将逐步从更多关注经济领域转向更多关注社会领域。

物联网的发展为政府更好地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造了条件,一些地方开始制定政务物联网发展规划,更多的地方开展了利用物联网完善公共服务的尝试。

1.物联网应用开始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部门开始采用网络、RFID和传感器、GPS监控、视频监控等技术,在城市交通、市政市容管理、水务、环保、园林绿化、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实现自动化的监测和管理。

随着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涌现了一批物联网技术新应用,如市政交通一卡通、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ETC)、水文水质监测、环境质量监测、食品药品溯源等。

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各地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都对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给予了极大关注,一些省份和城市还制定了专门的物联网发展专项规划,纷纷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从规划和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看,物联网应用已逐渐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内容。

江苏省在2009年就较早制定了《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提出在示范应用方面,到2012年要以相对成熟的物联网应用领域和项目为切入点,建设智能工业、智能环保、智能交通等十大示范工程。

到2015年要在全省大规模推广成熟的物联网应用,将江苏省打造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物联网应用先行区。

在公共管理领域,提出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为目的,围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重大突发事件响应、重点区域环境监测等领域,重点建设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公共安全、智能环保和智能灾害防控等示范工程。

在公众服务领域,提出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以物联网与3G 网络融合应用为突破口,推动面向公众领域的应用创新,建设智能医护和智能家居等示范工程。

2010年4月,上海市对外发布《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提出将在上海建设10个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具体包括:环境检测、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物流管理、楼宇节能管理、智能电网、医疗、农业、世博园区、应用示范区和产业基地。

北京市也在2010年制定了《政府部门物联网应用发展初步规划》,提出的三年总体发展目标是:依托现有电子政务基础,建立开放、共享的政务物联网架构体系,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能和决策能力、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升智能化城市管理服务水平,逐步形成政府各部门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新局面。

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城市政务感知体系,推动北京市物联网相关产业发展。

发展北京市政务物联网,力争在3年内初步建成北京市政务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形成较为完备的政务物联网标准规范体系,为北京市建设“三个北京”和“五个城市”的总体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0年11月,杭州市发布了《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提出以服务“数字城市”和“生活品质之城”建设为落脚点,围绕改善民生、惠及百姓、构建和谐社会等关键主题,采取政府与企业合作共建、政府购买服务、企业自主建设与政府奖励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行涵盖城乡管理、百姓生活、工业信息化、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的试点示范项目。

通过试点示范项目,构建产品、技术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拓展物联网技术应用市场,壮大物联网产业、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打造物联网技术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的智慧城市综合体,打造“智慧中国,智能杭州”城市品牌。

以打造数字城市、智能城市为目标,将物联网技术逐步渗透融入到城市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重点围绕交通、城乡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抓紧实施智能交通、智能城乡管理、智能公共安全、智能旅游、建筑节能等试点示范工程,抢占产业化应用的主动权。

2010年12月,山东省印发《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提出要建设包括智能城市管理、数字公共安全、智慧医疗、智能家居等在内的12大重点示范工程。

除上述省份外,南京、成都、广州、昆明、深圳、佛山、青岛、无锡等众多城市也结合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建设制定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规划或指导意见。

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物联网在电子政务领域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规范化、体系化、智能化的水平还较低。

2.物联网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初见成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公共安全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自然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

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已十分普遍,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安全,其涵盖范围一般来讲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等;二是技术灾害,如交通事故、火灾、爆炸等;三是社会灾害,如骚乱、恐怖主义袭击等;四是公共卫生事件,如食品、药品安全和突发疫情等。

中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风险、矛盾交织并存,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据报道,近十年来,我国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每年造成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200万人,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公共安全形势依然严峻[1]。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有3亿多人口受灾,因自然灾害年均死亡1万多人。

我国事故灾难严重,近10年平均每年发生各类事故约70万起,死亡12万人左右,受伤70万人左右。

其中,道路交通事故平均每年死亡9万多人,工矿商贸企业事故平均每年死亡1.5万多人,全国重特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110起。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近20年来已经集中凸现。

公共卫生事件仍然威胁群众的生命与健康。

全球新发现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有的还造成了严重后果。

农村公共卫生面临传染病、慢性病、意外伤害并存的局面,工矿企业职业病危害呈上升趋势。

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医疗器械等违法犯罪活动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每年发生200起以上,造成200多人死亡。

针对我国公共安全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务院秘书长马凯曾在《求是》杂志著文分析了四个方面的原因[2]:一是自然灾害处于多发频发期。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特别是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中强地震呈活跃态势,自然灾害及其衍生、次生灾害的突发性和危害性进一步加重加大。

二是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中国经济发展较快,能源、资源、运输供给长期偏紧,再加上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一些地方和企业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三是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难度增大。

公共卫生事件诱因和影响都呈较强的国际性特点,全球新发的30多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中国发现。

重特大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时有发生,随着人口流动量的加大和流动速度的加快,疾病的防控难度加大,造成的损失更加严重。

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中市场秩序混乱、源头污染严重、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四是社会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

国家安全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重大影响和可能引发的各类突发事件,要有充分的准备。

公共安全管理的一般过程分为监测、预警、决策和处置,前两者属于安全事故发生前的防范,后两者属于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处理。

显然,物联网应用在公共安全管理的全过程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一,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预先感知和实时预警。

公共安全管理的关键是预先感知,通过将智能传感设备用于感知对象,可以较好地实现这一目的。

感知的对象很多,例如地表、堤坝、道路交通、公共区域、危险品、水资源、食品药品生产环节以及疫情等容易引起公共安全事故发生的源头、场所和环节;感知的内容包括震动、压力、流量、图像、声音、光线、气体、温湿度、浓度、化学成分、标签信息、生物信息等。

感知的目的就是要准确获取管理对象的异常变化信,并实时预警。

其二,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实现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判断。

比如杭州拟将智能传感设备、无线通信技术等运用到公共安防监控领域,先期重点在机场、学校、百货大楼等公共场所以及突发事件中运用物联网技术与系统,实现实时监控监测、人员定位、智能分析判断等功能,提升公共安全监控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保障城市安全。

近期,重点鼓励网络运营商积极开发基于新一代移动通讯技术的视频监控业务。

其三,物联网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追溯领域,有助于重大安全事件的决策和处置。

如“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能够连接生产、检验、监管和消费各个环节,提供“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提取了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供应链环节消费者关心的公共追溯要素。

一旦发现问题,能够根据溯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召回,从源头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领域不断出现一些重大安全事件,如毒奶粉、毒豆芽、瘦肉精、染色馒头等,物联网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也格外引人注目。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安全责任链。

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体系,强化快速通报和快速反应机制”。

食品质量追溯系统已有了较好的应用基础,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都建立和使用了食品质量追溯系统。

2010年起,商务部开展了肉类和蔬菜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参见专栏11-2)。

2011年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强调将修订《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程序。

全国将建立起统一的乳制品生产经营企业信息数据库,在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生产企业试点建设电子信息追溯系统[3]。

专栏11-2:我国开展肉类和蔬菜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2010年,商务部等决定用三年左右时间,在部分大中城市进行“一荤一素”也就是肉类和蔬菜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试点。

2010年10月,“全国肉类蔬菜流通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议”确定将南京、大连、上海、无锡、杭州、宁波、青岛、重庆、昆明、成都等10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

目前,猪肉和蔬菜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已有了良好开局,产生了一定效果,比如在应对2011年3月发生的“健美猪”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河南和南京迅速找到了发源地。

2011年3月22日,商务部例行发布会称,2011年将在已有10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再新增10个试点城市,进一步开展猪肉和蔬菜质量追溯体系。

这项工作的核心,就是要在这20个城市建立猪肉和蔬菜从田间地头到整个分销系统,到城市的菜市场、餐桌整个全链条的逆向追溯,就是从最后一个环节能够追溯到生产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