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含量的各种方法及优劣讨论
氨基酸含量测定

氨基酸含量测定一、前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必不可少的基本单位,对于食品、药物等行业来说,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工作。
氨基酸含量测定可以用于判断蛋白质的含量、质量以及不同品种之间的比较等方面。
因此,本文旨在介绍氨基酸含量测定的原理、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
二、原理氨基酸含量测定的原理是利用氨基酸的吸光度和该氨基酸与特定试剂的反应,通过测定吸收光度计的吸光度来计算氨基酸的含量。
一般常见的试剂为二氧化硫,根据氧化剂配合体法,氨基酸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配位物,该配位物具有明显的吸收峰,通过测定这个吸收峰的强度来计算氨基酸的含量。
三、方法1.试剂和仪器试剂:1) 二氧化硫(SO2)2) 酸性亚硫酸钠(NaHSO3)3) 酸性氯化亚铜(CuCl2)溶液4) 氢氧化钠(NaOH)仪器:1) UV-Visible分光光度计2) 恒温取样器3) 小型离心机2.操作步骤样品的制备:1) 将样品细碎并过筛,取适量的样品称入瓶中;2) 加入1ml 6M HCl和氧化氢,使样品完全溶解;3) 将样品续滴2M NaOH至pH7~7.5。
标准溶液制备:将前列腺酸溶液定为含有氨基酸100μg/ml的标准溶液,并用氢氧化钠调至pH7~7.5。
反应溶液的制备:1) 取1ml标准溶液,加入2ml0.1M NaHSO3溶液,均匀混合;2) 加入0.05ml 0.3% w/v CuCl2溶液,混合,并加入2ml3M NaOH;3) 用恒温取样器将反应溶液恒温于37℃。
反应光谱测定:1) 以反应溶液A0的吸光度为零点,在325nm波长处记录各个样品的吸光度;2) 在温度控制下,对反应溶液建立光谱,以每分钟一个波长的扫描模式记录吸光度;3) 在反应6~8分钟时,将反应液离心,将清液移出,并过滤。
数据处理:得到的吸光度值(A)除以样品的光程,得到透过率(T),以此计算出氨基酸的含量。
四、应用氨基酸含量测定对于食品、药物等行业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蛋白质含量测定主要有五种方法,分别是凯式定氮法、双缩脲法、紫外吸收法、酚试剂法和考马斯亮蓝法。
这五种方法各有特点,优缺点明确。
凯氏定氮法蛋白质是含氮的化合物。
食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共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留在消化液中,然后加碱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来乘以蛋白质换算系数,即得蛋白质含量。
因为食品中除蛋白质外,还含有其它含氮物质,所以此蛋白质称为粗蛋白。
优点:重现性好,是目前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常用的方法,是一种蛋白质测定的经典方法, ,测试结果准确。
缺点:操作比较繁复,费时,试剂消耗量大。
且此法测定的蛋白质含量实际上包括了核酸,生物碱,含氮类脂,卟啉,含氮色素等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
双缩脲定氮法双缩脲(NH3CONHCONH3)是两个分子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
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CuSO4形成紫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
凡具有两个酰胺基或两个直接连接的肽键,或能过一个中间碳原子相连的肽键,这类化合物都有双缩脲反应。
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故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测定范围为1~10mg蛋白质。
干扰这一测定的物质主要有:硫酸铵、Tris缓冲液和某些氨基酸等。
优点:较快速,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以及干扰物质少。
主要的缺点是灵敏度差。
因此双缩脲法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
缺点:不太灵敏;不同蛋白质显色相似。
紫外吸收定氮法双缩脲法是传统的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当含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肽键的物质和碱性的硫酸铜反应时,形成紫色的络合物,这个颜色产物是肽键中的氮原子和铜离子配价结合的结果。
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使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
形成颜色产物的量取决于蛋白质的浓度。
实际测定时,必须预先用标准蛋白质溶液制作一个标准校正曲线,通常用牛血清白蛋白水溶液做蛋白质标准溶液。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及优缺点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及优缺点嘿,咱先说说凯氏定氮法吧!这方法就是把蛋白质里的氮给测出来,然后再换算成蛋白质含量。
步骤呢,先把样品消解,让蛋白质里的氮变成铵盐,再用碱把铵盐变成氨气,用硼酸吸收氨气,最后用酸滴定硼酸里的氨。
哇塞,听起来是不是超厉害?注意事项嘛,消解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别让样品溅出来烫伤自己。
这方法安全不?只要操作得当,还是挺安全的。
稳定性也不错,只要仪器状态好,结果就比较准。
那它应用场景可多了去了,像食品检测、饲料分析啥的都能用。
优势就是比较经典,大家都认可。
比如说检测牛奶的蛋白质含量,用凯氏定氮法就很靠谱,结果准确得很呢!再讲讲双缩脲法。
这方法是利用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颜色变化来测含量。
步骤就是把样品和双缩脲试剂混合,然后看颜色深浅。
简单吧?注意不能有干扰物质哦,不然颜色就不准了。
安全性那是杠杠的,没啥危险。
稳定性也还行,只要试剂没问题。
应用场景呢,像生物制品检测就常用。
优势就是快速方便呀!想象一下,这就像你一下子找到了宝藏,又快又准。
比如检测蛋白质溶液,双缩脲法几分钟就能出结果,多爽!最后说说考马斯亮蓝法。
这个是靠蛋白质和考马斯亮蓝结合变色来测。
把样品加进考马斯亮蓝溶液里,颜色一变就知道含量了。
注意溶液的浓度要合适哦。
安全得很,没啥风险。
稳定性也不错。
应用在生物化学实验里很多。
优势就是特别灵敏。
这就好比你有一双超级厉害的眼睛,啥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比如检测蛋白质提取物,考马斯亮蓝法能检测出微量的蛋白质,厉害吧!总之,不同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咱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这样才能准确又高效地测出蛋白质含量。
测量蛋白质含量的几种方法以及优缺点

一、染料法
优点:因为它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染料-蛋白质颜色稳定,抗干扰性强。
缺点:对于那些与标准蛋白氨基酸组成有较大差异的蛋白质,有一定误差,因为不同的蛋白质与染料的结合是不同的,故该法适合测定与标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近的蛋白质。
二、双缩脲(Biuret)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优点:较快速,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以及干扰物质少。
缺点:灵敏度差。
因此双缩脲法常用于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
三、酚试剂法测定血清蛋白质含量
(改良Lowry法)
优点:方法简便,灵敏度高,能够测定2~100μg的微量蛋白质。
其方法凯氏定氮法操作简便,其灵敏度比双缩脲法高100倍左右。
因此经常被用于科研与临床检验。
四、紫外吸收法
优点:灵敏度高,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
缺点:准确度不高,有的检测不可用,有限制。
五、凯氏定氮法(Kjeldahl determination)优点:可用于所有食品的蛋白质分析中,操作相对简单费用低。
结果
准确、改进后可以用于微量蛋白质的测定。
缺点:最终测定的是总有机氮而不是蛋白质氮。
精确度低于双缩脲法、试剂有腐蚀性。
六、F olin-酚试剂法(Folin-phenol
Reagent Method )
优点:灵敏度高,方便简单。
缺点:费时较长,精确控制操作时间
七、考马斯亮蓝法(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staining )
优点:灵敏度高,测定快速,应用广泛,只需一种试剂,用时间短。
缺点:有较大的偏差,而且去污剂等很多试剂对其有干扰。
氨基酸检测方法

氨基酸检测方法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研究氨基酸含量和组成对于生物化学、营养学以及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发展准确、快速、经济高效的氨基酸检测方法对于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目前常用的氨基酸检测方法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
二级标题1: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目前最常用的氨基酸检测方法之一。
其主要步骤包括样品前处理、色谱条件选择、氨基酸分析等。
三级标题1.1:样品前处理样品前处理是HPLC分析的重要步骤。
常见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包括去蛋白、去盐处理等。
三级标题1.2:色谱条件选择色谱柱的选择、流动相的配制以及流动相pH值等条件对HPLC分析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正确选择色谱柱和优化流动相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分离度。
三级标题1.3:氨基酸分析氨基酸分析是HPLC的核心步骤。
根据氨基酸的特性和分离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器和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准确测定氨基酸含量和组成。
二级标题2: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电泳法(CE)是一种基于电泳原理的氨基酸检测方法。
相比于HPLC,毛细管电泳法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耗样量小等优点。
三级标题2.1:毛细管电泳原理毛细管电泳的原理基于物质在电场中的迁移速率与电荷大小、大小形状等相关。
通过调节电场强度和控制毛细管表面特性,可以实现氨基酸的分离和检测。
三级标题2.2:毛细管电泳操作步骤毛细管电泳操作步骤包括毛细管填充、条件优化和毛细管后处理等。
正确操作可以提高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效果和检测灵敏度。
二级标题3: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氨基酸检测方法。
质谱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特异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三级标题3.1:气质联用气质联用是质谱法中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通过气相色谱分离氨基酸,并通过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级标题3.2:液质联用液质联用结合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对氨基酸进行分离和鉴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测定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测定在食品分析与检验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是食品中重要的营养组分,而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对于评价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测定方法及其在食品分析与检验中的应用。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几种:生物测定法、光谱法和色谱法。
其中,生物测定法主要是通过测定食品中的氮元素含量来间接测定蛋白质含量。
常用的方法有凯氏氮法、造浆法和改良Kjeldahl法等。
光谱法主要是通过根据蛋白质的特征光吸收谱测定其含量。
常用的方法有紫外-可见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等。
色谱法是通过分离和检测蛋白质的各种成分来测定其含量。
常用的方法有凝胶过滤层析法、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等。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对于评价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氨基酸的测定方法主要有色谱法和生物传感器方法。
其中,色谱法是目前最主要的氨基酸定量方法,其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常用于氨基酸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和分析速度快的特点;气相色谱法通常用于氨基酸的定性分析,具有高分离能力和分析速度快的优势。
生物传感器方法是一种新兴的氨基酸测定方法,通过利用生物传感器对氨基酸的选择性响应来测定其含量。
生物传感器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反应快和操作简便等特点。
在食品分析与检验中,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测定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蛋白质含量是评价食品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测定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可以评估其蛋白质营养价值和食品质量。
其次,氨基酸是判定食品蛋白质种类和品质的重要指标。
通过测定食品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可以评价蛋白质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此外,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测定还可以用于食品的伪标问题的检验,如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非法添加的蛋白质或氨基酸衍生物。
综上所述,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测定在食品分析与检验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从而评价食品的品质、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氨基酸常用的检测方法和原理

氨基酸常用的检测方法和原理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氨基酸的方法和原理是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氨基酸检测方法及其原理。
一、纸层析法纸层析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氨基酸检测方法。
其原理是根据氨基酸在纸上的迁移速度差异来分离和检测氨基酸。
首先,将待测样品与色谱溶剂混合,然后将混合液滴在纸上,待溶剂上升至一定高度后,根据不同氨基酸的迁移距离和颜色变化,可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特定的氨基酸。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精确、灵敏的氨基酸检测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氨基酸在液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来实现分离和检测。
首先,将待测样品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检测样品中各种氨基酸的浓度。
由于不同氨基酸的分配系数不同,它们在色谱柱中的停留时间也不同,从而实现了氨基酸的分离和检测。
三、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电泳法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氨基酸检测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氨基酸在电场作用下在毛细管中的迁移速度差异来实现分离和检测。
首先,将待测样品注入毛细管中,然后施加电场,通过检测器检测样品中各种氨基酸的浓度。
由于不同氨基酸的电荷性质和大小不同,它们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度也不同,从而实现了氨基酸的分离和检测。
四、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精确度、高灵敏度的氨基酸检测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氨基酸分子在质谱仪中的质量-电荷比差异来实现分离和检测。
首先,将待测样品通过质谱仪进行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检测样品中各种氨基酸的质量-电荷比。
由于不同氨基酸的分子量不同,它们在质谱仪中的质量-电荷比也不同,从而实现了氨基酸的分离和检测。
纸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和质谱法是常用的氨基酸检测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原理和优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氨基酸的检测。
这些方法的应用不仅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食品、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氨基酸检测方法

氨基酸检测方法1. 氨基酸色谱法氨基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检测方法。
该方法是利用氨基酸的特性,在具有特定氨基酸浓度梯度的柱子中流动时,各种氨基酸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在柱子中被分离出来。
利用这种分离技术加上不同的检测方法,可以精确地测量样品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
该方法准确度高,响应灵敏,但需要高昂的仪器和耗材。
2. 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检测方法。
该方法是在离子交换柱中,将混合的氨基酸样品与柱内的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交换,实现各种氨基酸的分离和测量。
该方法测量精度高,但某些疏水性氨基酸分离效果不佳。
3. 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电泳法是一种高效而准确的氨基酸检测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氨基酸样品在带电的毛细管中进行分离,利用质量分析仪器对氨基酸进行检测。
毛细管电泳法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对混合氨基酸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
4.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相对快速而精确的氨基酸检测方法。
在气相色谱法中,氨基酸样品首先通过氨基酸衍生化反应使其变得易于气相分析,然后在气相色谱仪中将氨基酸进行分离和测量。
该方法准确度较高,同时也提供了氨基酸的结构信息。
5. 氢化技术法氢化技术法是一种经典的氨基酸检测方法。
该方法是将氨基酸样品加入到盛有氢气的高压釜中,加热反应,利用氢化反应将氨基酸转化为氨基酸替代物,然后对替代物进行定量测量。
该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高压釜及氢气供应等耗材。
6.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可靠的氨基酸检测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使混合样品在高效液相色谱柱中分离,使各种氨基酸有序地流过柱中吸附剂,并使用各种检测方法获得氨基酸含量的定量信息。
该方法测量范围广,准确度高,但仍需要较昂贵的仪器和耗材。
7.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非常方便和易行的氨基酸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分子中各个化学键的振动所导致特定波长的吸收光谱来区分各种氨基酸。
虽然红外光谱法不能直接定量测量氨基酸,但是可以通过特定的计算和数据分析方法来获得氨基酸的含量和结构信息。
食品中氨基酸的分析方法和定量测定

食品中氨基酸的分析方法和定量测定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于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食品中氨基酸的分析方法和定量测定是食品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氨基酸分析方法,并探讨其优点和局限性。
1. 紫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分析方法,它通过检测氨基酸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情况来定量测定氨基酸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快速方便,并且需要的设备简单,成本较低。
但它的局限性在于只能测定氨基酸的总含量,无法对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进行定量测定。
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分析方法,它通过样品与色谱柱中的固定相相互作用,分离出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并通过检测各种氨基酸在特定条件下的保留时间来定量测定其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对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进行定量测定,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但它的操作比较复杂,需要较为昂贵的设备和试剂,成本较高。
3. 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电泳法是一种基于氨基酸在电场下的迁移速率不同而分离的分析方法,它通过检测氨基酸在毛细管中的迁移时间和峰面积来定量测定其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分离效果好,分辨率高,并且需要的样品量较少。
但它的操作相对复杂,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成本较高。
除了上述的几种常用方法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新兴的氨基酸分析方法值得关注。
4.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基于氨基酸分子的质量-电荷比不同而分离的分析方法,它通过检测样品中氨基酸分子的质量谱图来定量测定其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对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进行定量测定,并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但它的设备成本较高,并且操作复杂,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5. 生物传感器法生物传感器法是一种利用生物体内的特定分子与目标物质结合反应产生一定信号来测定目标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
对于氨基酸的定量测定,可以利用特定的酶或菌种来产生与氨基酸结合反应的信号,进而定量测定其含量。
氨基酸测定方法

氨基酸测定方法一、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于生命体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对于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氨基酸测定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和化学法等。
二、色谱法测定氨基酸2.1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测定氨基酸含量和组成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氨基酸样品转化为易挥发的衍生物,然后使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气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2.1.1 衍生化反应在气相色谱法中,常用的氨基酸衍生化反应包括酯化、酰化和取代反应等。
这些反应能够将氨基酸转化为易挥发的衍生物,便于后续的气相色谱分析。
2.1.2 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是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的关键设备。
它由进样系统、色谱柱和检测器等部分组成。
进样系统用于将样品引入色谱柱,色谱柱用于分离氨基酸衍生物,检测器用于检测分离后的化合物。
2.2 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也是测定氨基酸含量和组成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氨基酸样品溶解在溶剂中,然后使用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液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强等优点。
2.2.1 色谱柱选择在液相色谱法中,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对于分离氨基酸非常重要。
常用的色谱柱包括离子交换柱、反相柱和手性柱等。
不同的色谱柱具有不同的分离机理和选择性,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2.2.2 梯度洗脱条件在液相色谱法中,通过调整洗脱溶剂的组成和流速等参数,可以实现对氨基酸的有效分离。
梯度洗脱条件可以根据氨基酸的亲水性和极性等特性进行优化。
三、光谱法测定氨基酸3.1 紫外-可见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是测定氨基酸含量和组成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测量氨基酸在紫外-可见光波段的吸收特性,来推断其含量和组成。
紫外-可见光谱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强等优点。
3.1.1 吸收峰特征不同氨基酸在紫外-可见光谱中具有不同的吸收峰特征。
通过测量氨基酸的吸收峰强度和位置,可以推断其含量和组成。
氨基酸的测定方法比较分析

食物中氨基酸的测定方法一、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1. 原理食物蛋白质经盐酸水解成为游离氨基酸,经氨基酸分析仪的离子交换柱分离后,与茚三酮溶液产生颜色反应,再通过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氨基酸含量。
一份水解液可同时测定天冬,苏,丝,谷,脯,甘,丙,缬,蛋,异亮,亮,酪,苯丙,组,赖和精氨酸等16种氨基酸,其最低检出限为10pmol。
2. 适用范围GB/T14965-1994食物中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本法适用于食物中的16种氨基酸的测定。
其最低检出限为10pmol。
本方法不适用于蛋白质含量低的水果、蔬菜、饮料和淀粉类食物的测定3. 仪器和设备3.1 真空泵3.2 恒温干燥箱3.3 水解管:耐压螺盖玻璃管或硬质玻璃管,体积20~30ml。
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并烘干。
3.4 真空干燥器(温度可调节)3.5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4. 试剂全部试剂除注明外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4.1 浓盐酸:优级纯4.2 6mol/L盐酸:浓盐酸与水1:1混合而成。
4.3 苯酚:需重蒸馏。
4.4 混合氨基酸标准液(仪器制造公司出售):0.0025mol/L4.5 缓冲液:4.5.1 pH2.2的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19.6g柠檬酸钠(Na3C6H5O7.2H2O)和16.5ml浓盐酸加水稀释到1 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2.24.5.2 pH3.3的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19.6g柠檬酸钠和12ml浓盐酸加水稀释到1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pH至3.3。
4.5.3 pH4.0的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19.6g柠檬酸钠和9ml浓盐酸加水稀释到1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4.0。
4.5.4 pH6.4的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19.6g柠檬酸钠和46.8g氯化钠(优级纯)加水稀释到1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4。
4.6 茚三酮溶液4.6.1 pH5.2的乙酸锂溶液:称取氢氧化锂(LiOH.H2O)168g,加入冰乙酸(优级纯)279ml,加水稀释到1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调节pH至5.2。
比较常用的几种蛋白质测定方法的优缺点

比较常用的几种蛋白质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引言蛋白质是生物体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也是许多生物学和生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因此,准确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对于研究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蛋白质测定方法,每种方法都具有其独特的优缺点。
本文将对常用的几种蛋白质测定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优缺点。
1. Bradford法Bradford法是常用且经典的蛋白质测定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染料共价结合蛋白质,形成染色复合物。
该染色复合物与蛋白质浓度呈线性关系,可以通过比色测定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Bradford法具有简单、快速、操作方便的优点,可以测定低至微克级别的蛋白质含量。
然而,Bradford法对于某些化合物的干扰较为敏感,且结果受蛋白质组成的影响较大。
2. BCA法BCA法是一种基于铜离子和蛋白质的还原反应的蛋白质测定方法。
该方法通过还原剂将蛋白质中的两个或四个近似残基之间的硫键断裂,生成含有可溶性铜离子的蛋白质。
铜离子与特定染料在碱性条件下形成染色复合物,可通过光密度测定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BCA法具有灵敏度高、结果稳定、重复性好的优点,并且能够有效抵抗一些常见的干扰物质。
然而,BCA法对于某些还原剂和胶体含量较高的样品可能存在一定的干扰。
3. Lowry法Lowry法是一种经典的蛋白质测定方法,也是Bradford法的改进版。
该方法利用酸性条件下染料与蛋白质产生复合物,并在碱性条件下产生显色反应。
Lowry法具有较高的测定灵敏性和较宽的测定范围,能够测定低至纳克级别的蛋白质含量。
然而,Lowry法操作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多个步骤,花费的时间较长。
此外,该方法对于一些离子存在较高的样品可能存在干扰。
4. UV吸收法UV吸收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蛋白质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蛋白质中特定的氨基酸在紫外光区域的特定波长下吸收光线,可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UV吸收法具有操作简便、测定时间短、无需使用染料的优点,并且对于大多数蛋白质都适用。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及其优缺点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测定蛋白质含量的那些事儿。
咱先说说最常见的凯氏定氮法吧。
这就好比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虽然方法传统,但是可靠啊!它能把蛋白质里的氮给准确地测出来,然后通过换算得出蛋白质的含量。
优点那可是杠杠的,准确性高呀,就像一把精准的尺子,能给你个实实在在的答案。
不过呢,它也有缺点哦,操作起来稍微有点麻烦,就像要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得花不少时间和精力呢。
再来讲讲双缩脲法。
这就像是个机灵的小鬼头,反应灵敏着呢!它通过和蛋白质的特殊反应来测定含量。
它的优点呀,操作相对简单些,没那么多繁琐的步骤,就像走捷径一样。
但是呢,它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呀,有时候不太稳定,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偶尔会闹点小情绪。
还有考马斯亮蓝法,这可是个厉害的角色呢!它能快速地给你蛋白质含量的结果,就跟一阵风似的,“嗖”地一下就好了。
优点自然是速度快啦,能让你很快就知道答案。
可它也有让人头疼的地方呀,容易受到一些干扰,就像走在路上会被小石子绊一下似的。
另外呢,还有紫外吸收法。
这就好像是个神秘的魔法师,通过紫外线的照射来测定。
它的优点是简单快捷,不用太多复杂的步骤。
但它也有局限性呀,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能被它准确测定,就像不是所有的魔法都能对所有人起效一样。
咱说了这么多方法,每种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缺点。
那到底该选哪种呢?这就得看你的具体需求啦!要是你追求准确性,那就选凯氏定氮法;要是你想要快速出结果,考马斯亮蓝法或者紫外吸收法可能更适合你;要是你觉得操作简单最重要,那双缩脲法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总之呢,测定蛋白质含量就像是一场有趣的冒险,每种方法都是你冒险途中的工具,各有各的用处。
咱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就像咱平时挑衣服一样,得挑适合自己的呀!别傻乎乎地随便抓一个就用,那可不行哦!咱得把这些方法都了解透了,才能在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时候游刃有余呀!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
食品中18种氨基酸检验方法

食品中18种氨基酸检验方法食品中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重要成分之一。
氨基酸的检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了解食品中氨基酸的含量和种类,对于食品的营养价值评估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18种常见氨基酸的检验方法。
1. 色谱法:色谱法是检测氨基酸含量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将样品中的氨基酸分离出来,并利用色谱柱分离各个氨基酸,再利用紫外检测器检测各个氨基酸的含量。
2. 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电泳法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氨基酸分析方法。
通过将样品中的氨基酸在电场作用下在毛细管中迁移,再利用紫外检测器检测各个氨基酸的含量。
3.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分析方法。
通过将样品中的氨基酸在液相中分离,并利用紫外检测器检测各个氨基酸的含量。
4. 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分离和检测方法。
通过将样品中的氨基酸在离子交换柱上分离,并利用紫外检测器检测各个氨基酸的含量。
5. 高温液相色谱法:高温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适用于疏水性氨基酸检测的方法。
通过将样品中的氨基酸在高温条件下分离,并利用紫外检测器检测各个氨基酸的含量。
6. 酶法:酶法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分析方法。
通过将样品中的氨基酸与特定的酶反应,生成可测定的产物,并利用酶活性的变化来测定各个氨基酸的含量。
7. 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氨基酸分析方法。
通过将样品中的氨基酸与特定的试剂反应,生成具有特定颜色的产物,并利用比色计测定各个氨基酸的含量。
8. 紫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检测方法。
通过测量各个氨基酸在紫外光波长下的吸光度,来测定各个氨基酸的含量。
9. 荧光分析法:荧光分析法是一种敏感、高效的氨基酸检测方法。
通过测量各个氨基酸在激发光波长下的荧光强度,来测定各个氨基酸的含量。
10.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氨基酸分析方法。
通过将样品中的氨基酸转化为气相离子,并利用质谱仪测定各个氨基酸的含量。
11. 核磁共振法:核磁共振法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氨基酸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法检测蛋白质中的氨基酸

气相色谱法检测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元,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了解蛋白质样品中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对生物医学研究、药物研发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定量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检测。
一、气相色谱法原理气相色谱法利用气态载气作为溶剂,通过样品挥发性物质在固定相柱上的分离,进而实现定量检测。
对于氨基酸的分析,需要先将蛋白质样品水解为氨基酸,并进行衍生化处理以提高检测灵敏度。
常见的氨基酸衍生化方法包括甲氧基化、甲胺基化等。
二、气相色谱仪器设备气相色谱法检测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需要使用气相色谱仪。
一般而言,气相色谱仪由进样系统、分离系统和检测系统组成。
进样系统负责将衍生化后的氨基酸溶液注入气相色谱柱,分离系统通过柱上固定相的特异性分离,将不同的氨基酸成分进行纵向分离。
检测系统则利用检测器对分离后的组分进行定量检测。
三、气相色谱法的优点相比于其他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法在氨基酸分析中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首先,气相色谱法分离效果好,能有效地分离复杂的氨基酸混合物。
其次,气相色谱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可以实现对微量氨基酸的检测。
此外,气相色谱法的操作相对简便,且分析速度快,适用范围广。
四、气相色谱法在蛋白质氨基酸分析中的应用气相色谱法在蛋白质氨基酸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气相色谱法可以通过对不同蛋白质样品中氨基酸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来评估蛋白质的相对含量及质量。
其次,气相色谱法可以用于鉴定蛋白质样品中氨基酸的结构和序列,为蛋白质结构及功能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在药物研发领域,气相色谱法可以用于检测药物中的氨基酸残基,帮助确定药物的结构和纯度。
对于食品安全方面,气相色谱法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食品中的氨基酸含量,判断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结:气相色谱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定量方法,在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检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简述四种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及其原理

简述四种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及其
原理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因此测定蛋白质含量对于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常用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四种:浊度法、酶测定法、比色法和免疫测定法。
下面我们将简述这四种方法的原理和基本流程。
1.浊度法
浊度法是利用蛋白质的吸光度特性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蛋白质具有较强的吸光性,在紫外到可见光谱范围内均有吸光度。
因此,在适当的光谱范围内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就可以推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浊度法的基本流程是:将样品加入溶剂,在适当的光谱范围内测定样品的吸光度,然后按照蛋白质吸光度与蛋白质浓度之间的关系计算出蛋白质的浓度。
2.酶测定法
酶测定法是利用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的特性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中有一类叫做可氧化氨基酸,如组氨酸、苯丙氨酸。
3.硫氰酸法:这种方法利用蛋白质中的硫氰酸氨基酸,将其与特定的试剂反应,产生的反应产物再与染料反应,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4.光度法:这种方法利用蛋白质与染料反应,产生的反应产物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再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检测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含量的各种方法及优劣讨论

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含量测定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蛋白质是由一条或多条多肽链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其含量测定是生化药品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
目前其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凯氏定氮法、福林酚法、双缩脲法、BcA法、考马斯亮蓝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荧光法。
1凯氏定氮法1.1方法本法系依据蛋白质为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当与硫酸和硫酸铜、硫酸钾一同加热消化时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
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液吸收后以硫酸滴定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氮转化为蛋白质的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的含量。
本法各国药典收载的方法一致。
故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41附录方法,按纯蛋白类供试品及添加无机含氮物质及有机非蛋白质含氮物质的供试品分别拟定各测定方法。
1.2讨论1.2.1凯氏定氮法虽耗时较长,但它是蛋白质测定方法中最经典的测定方法,本法所测的结果为蛋白质绝对浓度而非相对浓度,可用于标准蛋白质含量的准确测定。
1.2.2本法灵敏度较低,适用于O.2~2.o mg氮的测定,干扰少。
1.2.3蛋白质是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一般蛋白质的含氮量为16%,故含氮量转化为蛋白质的系数为6.25。
但由于不同蛋白质的结构差异,其换算系数会稍有区别,如乳制品为6.38,动物胶为5。
65等,因此一些特殊蛋白质应在各论中相应说吩其转化系数。
1.2.4在本法附注中起草了非蛋白氮供试品溶液制备的两种常用方法用于非氮的测定,一般采用钨酸沉淀法,但当供试品中含有氨基酸(精氨酸)时,由于其会影响蛋白质的沉淀,故建议采用三氯醋酸沉淀法方法(1)与方法(3)的线性相关系数均能达到0.999以上,较理想;方法(1)试剂配制繁琐且整个实验费时长,而方法(3)操作更简便快速。
按各方法测试后的溶液放置30 min后重新测定其吸光度,3种方法溶液的吸光度均略有降低,结果变异均在1%以内。
根据上述考察结果,故本文参照《国家药品标准》地标升国标制定本法。
食品中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食品中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的对比研究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它们在食品营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食品中的氨基酸含量对于评估食品的品质和营养成分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有多种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分析中。
本文旨在对比评估几种主要的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并探讨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一、色谱法色谱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氨基酸测定方法之一。
该方法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技术,通过分离和检测氨基酸,进而量化其含量。
色谱法具有高分离效率、灵敏度高以及准确度较高的特点。
它可以同时测定多种氨基酸,并且适用于大多数食品样品的分析。
然而,色谱法需要专用的仪器设备和昂贵的试剂,操作复杂且耗时较长,这限制了其在一些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二、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比较快速简便的氨基酸测定方法。
它基于氨基酸的吸收或荧光特性,通过光谱分析来测定其含量。
光谱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测定、成本低廉的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的食品样品测定。
然而,光谱法在分析复杂的食品样品时,可能会受到其他成分的干扰,导致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不高。
三、生化法生化法是一种常用于测定氨基酸含量的传统方法,主要应用于食品中氨基酸总量的测定。
该方法利用特定的酶反应,将氨基酸与其他成分进行分离,并通过测定反应产物的生成来计算氨基酸含量。
生化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但计算复杂且操作相对繁琐。
此外,生化法只能测定总的氨基酸含量,并无法提供各种氨基酸的具体含量信息。
四、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精确度的氨基酸测定方法。
通过质谱分析仪器,可以将氨基酸分子击碎,并通过质荷比的比对来测定其含量。
质谱法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和精确度,适用于准确测定微量氨基酸的含量。
然而,质谱法需要高端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操作技术,限制了其在大规模食品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每种氨基酸测定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分析要求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对于大规模食品样品测定,色谱法和光谱法可能是更常用的方法,因为它们操作简单且成本较低。
蛋白质和氨基酸价值评定方法

蛋白质和氨基酸价值评定方法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它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和发挥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而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元,它们在人体内起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因此,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价值进行评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蛋白质评价方法常见的蛋白质评价方法主要有生物学价值法、化学评价法和计量评价法。
1.生物学价值法2.化学评价法化学评价法通过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以及体内的消化吸收利用率等因素来评价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根据氨基酸的组成和动物对其利用的能力,可以评估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
常用的化学评价方法包括测定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模式、限制性氨基酸法等。
3.计量评价法氨基酸价值评定方法主要有生物学价值法、杂合蛋白质合成法和氨基酸供需平衡法。
1.生物学价值法生物学价值法是通过观察和测定氨基酸对动物生长、饮食转化率、氨基酸代谢等方面的影响,评价氨基酸的营养价值。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鸡、大鼠等动物作为实验对象,并通过对不同氨基酸组分的饮食补充实验,确定之间的关系。
2.杂合蛋白质合成法杂合蛋白质合成法是一种采用体外合成技术来评估氨基酸价值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利用体内转录和翻译的基本原理,通过在试管中合成蛋白质,观察和测定不同氨基酸组合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评估氨基酸的价值。
3.氨基酸供需平衡法氨基酸供需平衡法是一种直接测定人体对氨基酸需求的方法。
通过测定人体对不同氨基酸的消耗和合成速率,以及不同氨基酸供应水平对氨基酸平衡的影响,确定氨基酸的需求量。
总结起来,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价值评定方法主要有生物学价值法、化学评价法、计量评价法、杂合蛋白质合成法和氨基酸供需平衡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综合应用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营养价值,为人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几种测蛋白含量方法的比较

几种测蛋白含量方法的比较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及肽含量的测定(一)蛋白质测定方法的比较(原理、优缺点)蛋白质含量测定法,目前包括定氮法、双缩脲法、福林酚法(Lowry 法)和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
其中考马斯亮蓝和福林酚法灵敏度最高,比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倍,比双缩脲法灵敏100 倍以上。
定氮法较复杂,但准确,往往以定氮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质。
在选择方法时应该考虑:(1)实验测定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2)蛋白质的性质;(3)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4)测定花费时间。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目前包括定氮法、双缩脲法、福林酚法(Lowry 法)和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
其中考马斯亮蓝和福林酚法灵敏度最高,比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倍,比双缩脲法灵敏100 倍以上。
定氮法较复杂,但准确,往往以定氮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质。
在选择方法时应该考虑:(1)实验测定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2)蛋白质的性质;(3)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4)测定花费时间。
1微量凯氏定氮法(GB 5009.5-2010)1.1原理样品与浓硫酸共热。
含氮有机物即分解产生氨(消化),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氨。
经强碱碱化使之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酸液中,根据此酸液被中和的程度可计算得样品之氮含量。
1.2操作方法样品经前处理、炭化、消化、蒸馏、滴定等主要步骤1.3特点准确度较高,适用于0.2~ 1.0mg氮,误差为±2%;操作复杂费时,整个过程需要耗时8~10h,试剂消耗量大。
,测得结果为总氮含量,包括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含量;适用范围广,几乎所有样品均可用此方法。
2双缩脲比色法2.1原理双缩脲法是利用蛋白质的双缩脲反应而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因蛋白质含有两个以上的肽键,所以有双缩脲反应。
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Cu2+形成紫红色络合物,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未知样品溶液与标准蛋白质溶液同时反应,并于540~560nm 测定,即可以通过标准蛋白质的标准曲线求出未知样品的蛋白质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含量测定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蛋白质是由一条或多条多肽链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其含量测定是生化药品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
目前其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凯氏定氮法、福林酚法、双缩脲法、BcA法、考马斯亮蓝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荧光法。
1凯氏定氮法
1.1
方法本法系依据蛋白质为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当与硫酸和硫酸铜、硫酸钾一同加热消化时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
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液吸收后以硫酸滴定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氮转化为蛋白质的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的含量。
本法各国药典收载的方法一致。
故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41附录方法,按纯蛋白类供试品及添加无机含氮物质及有机非蛋白质含氮物质的供试品分别拟定各测定方法。
1.2讨论
1.2.1
凯氏定氮法虽耗时较长,但它是蛋白质测定方法中最经典的测定方法,本法所测的结果为蛋白质绝对浓度而非相对浓度,可用于标准蛋白质含量的准确测定。
1.2.2
本法灵敏度较低,适用于O.2~2.o mg氮的测定,干扰少。
1.2.3
蛋白质是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一般蛋白质的含氮量为16%,故含氮量转化为蛋白质的系数为6.25。
但由于不同蛋白质的结构差异,其换算系数会稍有区别,如乳制品为6.38,动物胶为5。
65等,因此一些特殊蛋白质应在各论中相应说吩其转
化系数。
1.2.4
在本法附注中起草了非蛋白氮供试品溶液制备的两种常用方法用于非氮的测定,一般采用钨酸沉淀法,但当供试品中含有氨基酸(精氨酸)时,由于其会影响蛋白质的沉淀,故建议采用三氯醋酸沉淀法
方法(1)与方法(3)的线性相关系数均能达到0.999以上,较理想;方法(1)试剂配制繁琐且整个实验费时长,而方法(3)操作更简便快速。
按各方法测试后的溶液放置30 min后重新测定其吸光度,3种方法溶液的吸光度均略有降低,结果变异均在1%以内。
根据上述考察结果,故本文参照《国家药品标准》地标升国标制定本法。
2福林酚法(lowry法)
2.1
本法系依据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与Cu2+螯合形成蛋白质.铜复合物,此复合物使酚试剂的磷钼酸还原,产生蓝色化合物,同时在碱性条件下酚试剂易被蛋白质中酪氨酸、色氨酸、半胱氨酸还原呈蓝色反应,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浓度呈正比,以蛋白质对照品溶液作标准曲线,采用比色法测定供试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本法各收载的方法中碱陛铜试液的配制、福林酚试液的酸浓度、测定波长及比色条件略有不同。
本文对各种方法的线性、稳定陡进行了考察。
2.2讨论
2.2.1
本法福林酚试液中使用的福林试液贮备液的配制在《中国药典》二部附录中有收载,其酸浓度为2 m01.L~,目前也有市售产品,但酸浓度可能有所差异,故应根据实际福林试液贮备液酸浓度的高低对最终福林酚试液的配制进行调整。
2.2.2
福林-酚试液仅在酸性pH条件下稳定,但第二步的还原反应只在pH=10的情况下发生,故当酚试剂加到碱性铜一蛋白质溶液中时,必须立即混匀,以便在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被破坏之前,还原反应即能发生,否则会使显色程度减弱。
2.2.3本法干扰物质较多,还原物质、酚类、柠檬酸、硫酸铵、%s缓冲液、甘氨酸、糖类、甘油等均有干扰作用。
2.3.4本法灵敏度高,比双缩脲法高100倍,通常测定范围为20~250“g。
3双缩腺法
3.1
本法系依据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两个以上肽键在碱性溶液中与cu2+形成紫红色络合物,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浓度呈正比,以蛋白质对照品溶液作标准曲线,采用比色法
测定供试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本法各收载的方法中双缩脲试液的配制、测定波长及比色条件略有不同。
本文对各种方法的线性、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方法(1)与方法(3)的线性相关系数均能达到0.999以上,较理想;方法(1)溶液的吸光度偏高同时其操作过程中需分别加入两种反应试剂,而方法(3)操作更简便,比色条件为室温。
按各方法测试后的溶液放置30 min后重新测定其吸光度,方法(1)和方法(2)溶液的吸光度略有增加,方法(3)溶液的吸光度基本不变。
3.2讨论
3.2.1加人双缩脲试剂后需立即快速混匀。
3.2.2本法测定较快速,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干扰物质较少,干扰测定的物质主要有:硫酸铵、%s缓冲液和某些氨基酸等。
3.2.3本法灵敏度差,测定范围为1~10 mg。
4 2,2’-联喹啉_4,4’-二羧酸法(BCA法)
4.1
本法系依据蛋白质分子在碱性溶液中将Cu2+还原为cu+,BCA(2,2’一联喹啉4,4’一二羧酸)与Cu+结合形成紫色复合物,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浓度呈正比,以蛋白质对照品溶液作标准曲线,采用比色法测定供试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本法仅收载于《欧洲药典》6.0版、《英国药典》2009年版与《美国药典》32版附录中且方法基本一致。
故本文参照国外药典制定本法。
经试验,牛血清白蛋白对照品在84.7~423.6峭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吸光度为0.187~0.907,相关系数为0.999 1。
4.2讨论
4.2.1本法显色后溶液吸光度随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故溶液显色后应于562 nm的波长处立即测定吸光度。
4.2.2本法干扰物质少。
但样品中不能有还原剂和铜螯合物,否则影响测定。
4.2.3本法灵敏度较高,测定范围为80~400斗g。
5考马斯亮蓝法(Bmdford法)
5.1
本法系依据在酸性溶液中考马斯亮蓝G笛。
与蛋白质分子中的碱性氨基酸(精氨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结合形成蓝色复合物,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浓度呈正比,以蛋白质对照
品溶液作标准曲线,采用比色法测定供试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本法仅收载于《欧洲药典》6.O 版、《英国药典》2009年版与《美国药典》32版附录中且方法基本一致。
故本文参照国外药典制定本法。
经试验,牛血清白蛋白对照品在1.059~105.9斗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吸光度为0.005~0.630,相关系数为0.9996。
5.2讨论
5.2.1本法测定吸光度时不可使用石英比色皿(因石英中的二氧化硅会与染色物结合,不易洗去),可用塑料或玻璃比色皿,使用后立即用少量95%的乙醇荡洗,以洗去染色。
5.2.2加入考马斯亮蓝G-2S0试剂来回翻转混匀时,注意不要太剧烈,以免产生大量气泡而难于消除,干扰测定。
5.2.3本法显色后溶液不稳定,故溶液显色后应于595nm的波长处立即测定吸光度。
主要的干扰物质有去污剂、Triton X-100、七二烷基硫酸钠(SDS)等,样品缓冲液呈强碱性时也会影响显色。
5.2.4本法蛋白质与染料结合后产生的颜色变化很大,蛋白质一染料复合物有更高的吸光系数,吸光度随蛋白质浓度的变化比福林-酚法要大。
因而灵敏度高,可测定1—200斗g的蛋白浓度∞。
71。
6紫外分光光度法
6.1
本法系依据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色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其在280nm波长处具最大吸光度,在一定范围内其吸光度大小与蛋白质浓度呈正比。
本法《欧洲药典》6.0版、《英国药典》2009年版与《美国药典》32版附录中均收载且方法基本一致,而《中国药典》2005年版未收载该方法,仅在国家药品标准中一些少量品种检查项下用于蛋白质的检查。
本文参照国外药典及相关文献制定本法。
6.2讨论
6.2.1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准确度较差,干扰物质多,但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纯化蛋白质的微量检测,如用于柱层析洗脱液的快速连续检测,测定蛋白质浓度变化而不需要其绝对值或中间体的快速测定。
6.2.2用对照品比较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当供试品与对照品中酪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差异较大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故适用于测定与对照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似的蛋白质。
6.2.3由于蛋白质吸收峰常因pH值的改变而有所变化,因此要注意溶液的pH值。
6.2.4
蛋白质浓度(mg·mL“)=1.45×A280一0.74×A:∞,此公式是通过一系列已知不同浓度比例的蛋白质(酵母烯醇化酶)和核酸(酵母核酸)的混合液所测定的数据来建立的。
7小结
7.1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中各国药典常用的对照品有牛血清白蛋白、人血白蛋白、酪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各品种的自身对照品等。
本文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对各测定方法进行了考察,建议在中国药典各论中应根据品种尽可能选用与品种蛋白质结构相近的蛋白质对照品。
7.2本文建立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经六个省市芩暴红止咳口服液的质量标准研究药检所进行了复核,综合各复核意见,收载的六种蛋白质测定方法的线性、精密度结果均较好。
但由于各测定方法依据的蛋白质反应原理不同,同时由于各品种的蛋白质性质、结构的迥异导致同品种采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其结果有较大差异。
故建议不同品种应针对自身蛋白质特性选择适宜的测定方法并做相应方法学验证后再收载在药典各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