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第一章 第五讲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知识手册——自然地理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高中地理知识手册——自然地理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理知识手册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目录第一单元地球———————————————————3 第一讲地球地图———————————————————4第二讲宇宙中的地球—————————————————10第三讲地球运动———————————————————12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18 第一讲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19 第二讲大气的受热过程————————————————20 第三讲大气运动———————————————————23第四讲气候————————————————————28第五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5第六讲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36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40 第一讲陆地水————————————————————41第二讲海洋水———————————————————45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49 第一讲地球的内部圈层及板块构造学说——————————50第二讲板块构造学说—————————————————51第三讲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地质作用——————————53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56 第一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56第二讲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57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知识框架:第一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二、整体性原理的表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相应(好或坏)的改变。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第二讲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1.自然带的形成2.自然带的分布3. 记忆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参照课本70页):一、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陆地自然带气候热量水分植被土壤呈带状一定宽度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相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

自然地理课件

自然地理课件

一、自然地理第一章地球运动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2.卫星发射基地选址条件:①天气: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温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②纬度: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③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在人烟稀少处。

3.日期范围的速求法因为新的一天是从180°开始的。

因此,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注意:如果计算出的结果超过24,则表明有更新的一天出现了。

4 地理现象关于日期的对称性:a.求某地(非极地地区)昼夜长短相等的两个日期:材料一般会给出一个日期:如果是在夏半年(3.21—9.23)的日期范围,则以夏至日(6月22日)日期为对称:如果是冬半年(9.23—次年3.21)的日期范围,则以冬至日(12月22日)日期为对称;如果是求某地昼夜长短刚好相反,则是以二分日日期为对称。

对于极地考察的是极昼极夜开始或结束的时间。

(例如已知极昼开始的时间,求极昼结束的时间),也是关于二分日的对称(具体方法与上述相同)。

b.日出日落方位再一次出现同样的位置。

原理与昼长相同。

5正午太阳方位北回归线以北,直射点永远在正午太阳在正南;南回归线以北,直射点永远在正午太阳在正北;回归线之间的正南正北均有,具体得看直射点与当地纬度的南北位置。

直射点一个月大致走8°,可通过已知时间与二分二之日的时间差推测直射点所在的纬度。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受热不均产生大气运动一、大气受热过程1.图示:厘清太阳、地面、大气三者之间热量的传递过程。

二、热力环流模式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受热不均——(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热胀冷缩]——(使得)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引发)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形成)热力环流第二节大气环流1.气候的分布及特征在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不同的气候:2.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3.气候的描述描述气候特征抓住核心三点: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降水以及光照三要素分别(1)日变化: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是正午12时;地面温度最高出现在午后1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3:00)左右大气温度(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4:00)左右。

自然地理学完整版

自然地理学完整版

1.河流上游地质作用的特点
河流上游河床坡度大,流速快,搬运力强,以下
蚀作用为主。常形成急流、浅滩、瀑布和V形谷。
下蚀作用的结果使河流向源头方向伸长,称为向
源侵蚀。
侵蚀基准面是下蚀作用的极限,海平面是河流的
最终侵蚀基准面,湖泊和主河道是上游或支流的 暂时性侵蚀基准面。
上 游 的 形 谷 与 瀑 布
河流侧蚀作用影响
1965年1月的河岸
1975年1月的河岸
3.河流下游地质作用的特点
河流下游坡度极缓,流速很慢,动能明显减弱,河流 几乎不具备侵蚀能力,也很难携带搬运大量的碎屑物,以 沉积作用为主。形成蛇曲和牛轭湖以及大量沉积地形。
牛轭湖
航空照片显示的蛇曲型河流
(二)水系
一条河流的干支流构成了脉络相通的水 道系统,这个水道系统便称为水系或河系。 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河长、河网密度和河 流的弯曲系数。
其中,河流的弯曲系数,是指某河段的实 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距离之比值。河长是从河
口到河源沿河道的轴线所量得的长度。
四、河流的补给(河流分类)
(一)河流补给的形式 降落在地表的雨水,除部分被植物截留、下渗 和蒸发以外,其余的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河网,补 给河流。冰川、积雪、地下水、湖泊和沼泽,也都 可以构成河流的水源。 根据降水形式及其向河流运动的路径的不同,河 流补给可分为(中国河流补给类型)
①降水补给
②融水补给 ③湖泊和沼泽水补给 ④地下水补给
(二)各种补给的特点
1.降水补给 雨水是全球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 补给来源。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水量及其变 化,与流域的降水量及其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 关系。我国广大地区,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的 河流,降水补给占绝对优势。据估计,我国河 流的年径流量中,降水补给约占70%,河流水 量与降水量分布一样,表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 减的趋势;河流多在夏秋两季发生洪水,也与 降水集中于夏秋两季有关。

[自然科学]自然地理学讲义一、二章0

[自然科学]自然地理学讲义一、二章0

自然地理授课计划自然地理学讲义第一章绪论§1、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2、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任务及内容本章重点:了解自然地理学内涵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分科(一)地理学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其研究领域是随着时代和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扩展的。

首先采用地理学(geography)这个词的人,是生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当时的含义是“对地球的描述”(geo一地球,graphein一描述)。

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类已经从地球的描述者变成了改变地球面目的巨大驱动力之一,因此,改善和协调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现代地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

概括地讲,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与人类社会一经济一文化系统在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和时间动态等方面相互作用与相互依存机理的学科体系。

从研究对象上看,地理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或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最高一级划分,地理学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及其要素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时间动态,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

由于地球表层物质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的运动与变化过程主要由自然力量和人化了的自然力量所驱动,受自然规律的支配,所以,自然地理学通常归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人文地理学(human geography)研究人类社会一经济一文化系统及其要素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时间动态和人地关系的原理‘由于社会一经济文化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的运动和变化过程主要由人为力量所驱动,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类所创造的社会形态、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等发展规律的支配,所以,人文地理学通常归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

地理学举科体系示意图同时依据地理学的研究层次可将地理学分为三个主要层次:综合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综合人文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教案伍光和版

自然地理学教案伍光和版

自然地理学教案-伍光和版第一章: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1.1 地球的自然地理概念了解自然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分类1.2 地球的自然地理分区学习地球的自然地理分区概念和分类方法掌握各自然地理分区的特征和代表性地区第二章:地球表层自然过程2.1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了解气候系统的组成和作用掌握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2.2 地表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利用学习地表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第三章: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3.1 地形与地貌了解地形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过程3.2 土壤与植被学习土壤的形成和分类掌握植被的分布和生态功能第四章: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问题4.1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和特点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评价方法4.2 自然环境问题的形成与防治学习自然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形成原因掌握自然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和方法第五章: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5.1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和影响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途径5.2 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作用掌握人类适应和改变自然地理环境的方法第六章:生物地理学与生态系统6.1 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生物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掌握生物地理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6.2 生态系统及其功能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分类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生态平衡第七章:人文地理学与人类活动7.1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了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理论体系7.2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习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第八章:区域地理学与区域发展8.1 区域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区域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掌握区域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内容8.2 区域发展与规划学习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机制掌握区域发展规划的原则和方法第九章: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9.1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组成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定义和功能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和应用领域9.2 空间分析与地理决策学习空间分析的方法和过程掌握地理决策支持的原理和实践第十章:自然地理学的实践与应用10.1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理解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掌握自然地理学实践中常用的技术和工具10.2 自然地理学的应用领域学习自然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掌握自然地理学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分类重点环节2:地球表层自然过程气候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地表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重点环节3: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地形的定义和分类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过程重点环节4: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的含义和特点自然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形成原因重点环节5: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途径重点环节6:生物地理学与生态系统生物地理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分类重点环节7:人文地理学与人类活动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理论体系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环节8:区域地理学与区域发展区域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内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机制重点环节9: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核心技术空间分析的方法和过程重点环节10:自然地理学的实践与应用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自然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围绕自然地理学的核心内容,涵盖了地球自然地理环境、自然过程、要素相互关系、资源与环境问题、人与自然关系等多个方面。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教学课件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教学课件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教课课件自然地理学第一章教课课件[学习目的 ]要求掌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正确理解其内涵;认识自然地理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正确认识自然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主要内容 ]什么是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特色研究对象、内容、方法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向自然地理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一、什么是自然地理学 (Physical Geography)?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分支之一。

研究自然环境或其构成部分的科学。

按研究的特色,自然地理学可分为综合性和部门性的两组分支科学。

综合性的分支科学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地区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等。

部门性的分支科学有地貌学、天气学、水文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等。

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特色(一)全世界性因为地球系统过程拥有显然的全世界性特色,所以很多自然现象和过程都不受国界的限制。

20 世纪 60 年月板块结构学说的出现,第一在固体地球研究中成立了全世界观观点。

80 年月以来大气科学和大海科学的发展,也已经走向全世界化,有名的厄尔尼诺 -拉尼娜现象惹起的天气灾祸影响遍布全世界 3/4 范围,就是一个实例。

自然地理学的全世界性特色决定了人们一定采纳全世界范围检查研究和察看测试方法。

跟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地球的研究范围,已经能从地道扫描显微镜和离子探针的原子尺度到全世界地震台网的和轨道卫星所供给的数据得出的全世界图像。

从地表的地学实地检查和标本收集,飞机和卫星对地面的遥感监测,大陆和大海的超深钻探,天然和人工地震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探测等,为自然地理学的全世界观研究供给了基础资料。

与此相适应, 80 年月起一系列大型国际地球科学合作研究计划的推出,如国际岩石圈计划(I LP)、深海钻探计划(DSDP)/大洋钻探计划(ODP)、世界天气计划(WC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IGBP)等,已形成了对地球的全世界立体研究网络。

自然地理学绪论PPT课件

自然地理学绪论PPT课件
第一章第一章地球地球第二章第二章地壳地壳第三章第三章大气和气候大气和气候第四章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海洋和陆地水第五章第五章地貌地貌第六章第六章土壤圈土壤圈第七章第七章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第八章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自然地理综合研究2021精选ppt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二自然地理学的性质三自然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2021精选ppt地球表面是人类赖以生活和生存的地方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但不包括地球的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学是将这些内容有机地交叉、融合在 一起,将人类生存环境作为一个完整
水文学
生物学
的体系以及对各个区域的环境组合进
行研究的。也可以说,自然地理学是 大气科学、水文学、地质学与生物学
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
第20页/共21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1页/共21页
3)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成分的学科统称 部门地理学。例如,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 理学(包括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交通(运输) 地理学、商业地理学等);部门人文地理学(包括 人口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 学等)。而感应地理学和行为地理学则是现代人文 地 理 学 的 综 合 研 究 方 向第。11页/共21页
上述分科的划分是代表地理学分科中的“三分法” (自然、经济、人文)和“三层次”(统一、综合、 部门)的观点。
此外,在地理学分科中还应该考虑“三重性”的 观点,即首先是理论性方面的理论地理学的研究, 对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重点阐述;其次是应用 性方面的应用地理学的研究;第三是区域性的区域 地理学方面的研究,即对特定的区域进行具体描述。 这三者的具体内容和重点虽有不同,但对上述地理 学各分科来说都是同样重要的,三者是相互关联的。

自然地理学-第1章

自然地理学-第1章

10
➢ 行星的概念
行星
➢ 太阳系八大行星
➢ 小行星 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绕太阳运动的众多小天体
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这个陨石坑 是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米的铁质 流星撞击地面的结果。这颗流星重约50万千 克、速度达到20千米/秒,爆炸力相当于 2000万千克梯恩梯(TNT),超过美国轰炸日 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一千倍。爆炸在地面上 产生了一个直径约1245米,平均深度达180 米的大坑
2023/4/30
38
纬线
2023/4/30
几条重要的纬线
39
第四节 地理坐标
2 经线与经度
经线圈: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而形成的圆。 特征:1、任意两条经线长度相等,与纬线相垂直。
2、经线指示南北的方向性。 本初子午线: 1884年经过国际协议,确定穿过伦敦当时 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经线,或称本初子午线。 本初经线是经度为零度的经线。 由此向东向西各180°,称为东经和西经,东经和西经 180°是重合的,通常叫做180°经线, 经度的确定:该地所在精度与本初经线之间的角距(面 面角)。沿着纬线进行测量。 经纬网:经线和纬线构成。
2023/4/30
19
天体组合
天体
星系
星系群
总星系 星系团
2023/4/30
20
二、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 地心论 ✓ 日心说 ✓ 现代观点
✓ 与其他天体的物质能量交换
2023/4/30
21
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地形球状的的大地小理及意其义地: 理天意地义
圆方
不同纬度具有不同的太如阳如高度
2023/4/30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

⑤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 也较接近;
⑥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光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 转方向相同。
11
(一)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12
(二)矮行星 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 天体呈圆球状、但不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 天体。 冥王星变为“矮行星”。谷神星、冥王星卫星的 “卡戎”和 “齐娜” 就都属于“矮行星”之列。
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 面积小且散布的海洋、河流或湖泊中的小块 陆地称为岛屿。
大陆和岛屿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习惯上把澳 大利亚大陆(面积763×104km2)作为最小的大陆,把格 陵兰岛(面积217.5×104km2)作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
58
六块大陆
非洲大陆
欧亚大陆
北美大陆
澳大 利亚 大陆
43
44
45
(三)岁差、章动和极移 1、岁差
46
47
2、章动
48
3、极移
49
三、地理坐标
(一)地理坐标 1、经线与纬线 经线又称为子午线,通过两极与地表相交的 大圆圈称为经圈,经圈被南北极分成两个180º 的 半圈即是经线,经线的方向是南北指向。 通过地心与地轴垂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 的大圆是赤道,这是地球最长的纬线。垂直于地 轴与赤道平行的圆圈是纬线或纬圈。纬圈不是等 长的,而是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小。纬线的延伸 方向为东西方向。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性质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称之为地球的公转运动。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1年。太阳连续回归到同一 恒星方向上的时间为恒星年,长度为365天6时9分 9.5秒。这是地球绕太阳转360°的真正周期。回 归年是太阳连续两次回归到春分点的时间,长度 是365天5时48分46秒。 地球公转的速度根据开普勒定律,在近日点 和远日点时不同。

综合自然地理课件

综合自然地理课件

综合自然地理(李春花)第一章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一、系统概述1.系统概念2.系统分类按系统尺度、规模和范围分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按人与自然的关系分3.系统主要特征:整体性、层次性(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相关性(系统、子系统、环境间)、稳定性、变异性二、整体性概念的发展1.传统观点的整体性—内在联系性指的是自然地理综合体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定性的描述,不能定量地表达整体性原理。

2.系统观点的整体性——功能和结构的整体性(1)功能整体性是系统对外界和内部所表现的效应(包括物质和能量、信息等的传输和转换)。

系统论中有一个重要原理——功能超越性原理,即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种情况:整体=部分之和整体<部分之和整体>部分之和(2)结构整体性结构是各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是各组成元素的相互结合的方式。

结构和功能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结构的功能和没有功能的结构都是不存在的。

注意:系统观点的整体性涉及能量流动,所以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探讨地球表层的能量流动和转换。

a.热力学第一定律:指的是热能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能量相互转换,在传递和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

如太阳能进入地球表层后的转化过程。

b.热力学第二定律:(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指的是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

注意:第二定律指出在自然界中任何的过程都不可能自动地复原,要使系统从终态回到初态必需借助外界的作用。

熵:克劳修斯所创,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分布上的均匀程度,熵越大,系统越混乱。

他认为:根据熵增加原理,整个宇宙在走向混乱趋向无序,一切运动都将停止,最后达到“热寂”。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地球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地球

S-L9彗核C碰撞前后的木星红外图像
彗核K与木星撞击后火球从亮到暗的变化
慧木相撞痕迹
月球上的撞击坑
流星雨
❖ 1833年:带来知 识启蒙的狮子座 流星雨
1966年:20世纪最眩的狮子座流星雨
1999年:呈火球状的狮子座流星雨
2002年:在英格兰观看到的狮子座流星雨
三地球
❖ 基本事实 ❖ 银河系和太阳系中98%是由氢和氦气体组成,固
一 宇宙
银河系
10多万光年
❖ 康德的星云说 ❖ 宇宙中的原始弥漫物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逐渐凝聚,
形成太阳系内的各天体。
❖ 拉普拉斯星云说 ❖ 旋转的热气体冷却收缩,由于离心力作用形成盘状,
离心力大于引力形成圆环,圆环内分离凝聚成行星。
太阳系
3万光年
气体星球,发光发热,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体物质少于2%。地球中氢和氦很少,铁,氧,硅较 多。
地球形成的均匀吸积假说
❖ 冷星云形成的尘埃集合体。原始的均质地球受太 阳辐射(风)高温的影响,轻的气体被吹到外层形成 类木行星。重的组成地球。高温,熔融,重力使地球 分异形成层圈构造。大气圈和水圈是地幔分离出来的。
❖ 形成层圈 ❖ 构造
原始地球的形成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逆时针 地球北极上空逆时针

南极上空:顺时针 地球南极上空顺时针
周期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1年:365日5时48分46 秒

角速度

南北极点为0,其他均 15°/小时
360°/年≈1°/日,随 日地距离变化

自然地理 第一章 地 球

自然地理 第一章 地 球

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 宇宙和天体1.宇宙“上下四方曰宇(空间),古往今来曰宙(时间)”2. 天体恒星、行星、流星、彗星、星云等物质恒星:发光、恒星不恒,行星:围绕恒星卫星:围绕行星彗星:极端稀薄和高度电离的氢和氮的混合物天文单位: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104km)光年: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0×108km)二. 太阳和太阳系太阳系的组成太阳:一颗普通的恒星,太阳系的中心,内部不断进行着热核反应。

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33万余倍,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太阳系的行星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一)彗星☄彗星: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太阳运动的一类质量很小的天体。

彗星大多由彗核、彗发、彗云和彗尾组成(俗称扫帚星)。

彗核:主要由冰、甲烷、氨和尘埃组成,像个“脏雪球”彗尾:在太阳风和辐射压下形成,背离太阳的方向(二)小行星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距太阳约2.8天文单位)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半径1738.2Km,相当于地球半径的27.28%;质量为7.35×1022t, 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23%;平均密度为3.24g/cm3, 只有地球密度的0.6。

月球沿着一个椭圆形的轨道围绕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月球对地理环境最重要的影响在于使地球形成潮汐,尤其使海洋潮汐。

三. 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地心说:一切天体围绕地球运行日心说: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通常所说的地球形状就是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大地水准面:大地测量中所谓的地球形状,是指一种以平均海平面表示的平滑封闭曲面1.地球的形状天圆地方(直观判断); 球形(逻辑判断); 椭球体; “梨状体”2.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形状决定了投射到地表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不同纬度地区获取太阳能的效率不同)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正午太阳高度角有规律在23°27’之间向两极减小,造成热量带(其他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3.地球的大小极半经为6356.8km;赤道半经为6378.2km;平均半经为6371km;扁率为1 / 298 赤道一带稍微凸出,南北半球也不对称,加上表面凹凸不平,地球为一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椭球体基本上仍是一个圆球地球大小的重要意义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

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一第五讲地球的演化(共35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一第五讲地球的演化(共35张PPT)

吞食。
最后,埋藏下来的生物遗体必须经石化
(如矿物质的充填或交代作用、植物的炭化
作用等)才能形成化石。
9
知识梳理:研究化石的意义
例如: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黑色页岩并含黄铁 矿指示还原环境;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破碎的贝 壳指示滨海环境。
提示:不同的地层及化石代表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地层沉 积时的环境特征。
15
知识梳理:太古宙
在太古宙,地球上是一片深浅多变的广阔海洋,没有宽广的 大陆。那时,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经常出现烟雾满天 的景象。太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太古宙早期,地球上还 没有生命现象,到处是一片荒凉死寂。地球经过十几亿年的演化, 有了水和空气之后,太古宙中期才出现最原始的生物。从无生命 到有生命,这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飞跃。
提示: 1、地质年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生物演化阶段,比如某种生 物的出现、繁盛或灭绝。 2、地质年代简表中的时间单位为宙、代、纪,其尺度为宙> 代>纪。
13
知识梳理:地质年代简表
14
知识梳理:冥古宙
前寒武纪指古生代寒武纪以前的时期,大约经历了 40 亿年。 按照早晚顺序,前寒武纪依次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其中,冥古宙为初生地球阶段,地球经历了复杂而有序的发育与 变化。
1. 在我国辽宁南部距今 10 000~8 000 年的泥炭层中,桦属花粉占优 势,而现在桦木林已退缩到大兴安 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桦树为 喜冷耐旱植物。据此分析我国辽宁 南部近 8 000~10 000 年来气候的大 致变化情况。
提示:辽宁南部近8000-10000年来, 气候由冷变暖,由干变湿。
3
新课导入:化石
1. 你认为图 1-22、图 1-23 所示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呢?

自然地理 第一章 第五讲汇总

自然地理  第一章  第五讲汇总
岩石圈 (2)厚薄不均,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3)软流 D (4)B、C F、G
考点 地球的外部圈层特点 【问? 2.为什么说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大圈层之间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具体表解如下:
答案:(1)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2)甲:莫霍界面,乙:古登堡界面。 (3)C观测点。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 速度,AC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由A到 C的平均波速要大于由A到B的平均波速。
(4)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小圆以下 区域即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如图:
考点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 【问题导引】 1.火山喷发出的岩浆的源地在哪里? 2.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是依据哪两个界面划分的?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 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 1.图解地球的内部圈层
2.表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
圈层名称
【解析】第(1)题,由图中各圈层的深度及位置可判断A+B 层为地壳,C为上地幔顶部,D为软流层,E+D+C是上地幔, F为下地幔,A+B+C是岩石圈。第(2)题,由图示可知地壳 厚薄不均,陆地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第(3)题,软流层 是岩浆的发源地。第(4)题,根据两个界面所处的深度和位置 判断。 答案:(1)地壳 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 上地幔 地幔
3.三个圈层
圈层位置 C以上部分
C、D之间部分 D以内部分(E和F)
圈层名称 ①__地__壳___ ②__地__幔___ ③__地__核___
4.岩石圈由哪两部分构成 _包__括__地__壳__和__上__地__幔__顶__部__(__软__流__层__以__上__)_。

自然地理学课件 第一章 地球

自然地理学课件 第一章  地球

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 和特征
• 一 海陆分布
在5.1×108km2的地表面积中,海洋面积 3.6×108km2,约占71%; 陆地面积 1.49×108km2,约占29%。
从 天 空 看 海 陆
世界海陆分布及各大洲
各大陆面积及其占全球陆地面积和全球面积的百分比
• 地表的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的 2/3集中于北半球。而在南半球,


地球 火星
2008年11月20日美国科学家借助美国“火 星勘测轨道飞行器”的最新探测数据证实,火星 南北半球中纬度的几个地带存在大面积的被岩层 覆盖的冰川。科学家认为,确定岩层之下埋藏着 大片冰川的事实不仅具有宝贵的科研价值,这些 冰川还可以为未来的火星探测项目提供水源。
(二)矮行星
• 围绕太阳运动,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固 体应力而使自己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 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
太阳位于地 球轨道面上, 从地球上看来, 太阳终年在这 个平面上运动, 这就是太阳的 视运动。
黄赤交角:太阳视运动的路线叫做黄道, 黄道所在的黄道面和地球轨道面是重合的。黄 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即为黄赤交角,为23o27`。
赤道和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春分点和 秋分点。
5.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地球 表面的内部内异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 都有表现。分异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等级的 地表自然综合体。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 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有可能 潜入深海或上升至宇宙空间,但地表仍然 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思考题
• 1.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和海陆分布对 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 作用:科里奥利力对气团、洋流、流水 的运动方向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有着明 显的影响。

第五讲____陆地和海洋

第五讲____陆地和海洋

2.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
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重点 )
(一)海水的温度
热量收入: 太阳辐射
1.海水热量收支状况
热量支出: 海水蒸发所 消耗的热量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规律
A.同一季节,不同纬度海区: 低纬水温高, 高纬水温低 。 B.同一海区,不同季节: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 C.同一纬度海区: 暖流经过,水温高;寒流经过,水温低。
2.沉积岩
举例: 砂岩、页岩、石灰岩 成因: 变质作用而成
3.变质岩
举例: 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
三、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
地壳物质循环的形成:(见图)
沉积岩
变质作用
沉积作用
变质岩
变质作用
岩浆岩
重熔再生
岩浆
冷却、凝固
岩浆岩
侵 蚀 、 搬 运 、 堆 积 等 作 用
冷 却 凝 固
变 质 作
使地表变得 平坦
二、地壳运动及板块构造
1.地壳运动及其影响
水平运动—— 使岩层弯曲或断裂,形 成褶皱山系、裂谷或海 洋 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 垂直运动—— 迁 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主要是以水平 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 2.板块构造
亚欧板块
非 洲 板 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美 洲 板 块
南极洲板块
2.沉积岩
风、流水、冰川、海浪 裸露岩石 沉积岩(见图) 外力侵蚀、搬运、堆积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特点
常含有化石
常见的沉积岩: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
2
3.变质岩
已成岩石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变质岩
石灰岩 举例 页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握情况,难度不大。解答该题时应把握以下两个关键点:
(1)数值判断圈层。 结合各圈层的位置,运用数值去判断圈层的名称,①位于大气 圈,高度在12千米以上,50~55千米以下,故可判断为大气平 流层。-33千米为莫霍界面所处的位置,②位于-33千米以上应 为地壳,而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部分。③位
(2)“掌握数据”:读图时要结合一些相应的数据去判断,如
上题中的-33千米为莫霍界面,-2 900千米为古登堡界面,12千 米为对流层的平均厚度,50~55千米为平流层的上界。 2.结合位置,联系作用 (1)外部三大圈层,可用与岩石圈的相对位置图示法来帮助识
记,如下:
(2)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约,如化石形成于生物圈 和岩石圈之间,风蚀地貌形成于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喀斯特 地貌形成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火山灰形成于岩石圈 和大气圈之间。
平均17千米 60~120千米
岩石圈
地表至莫霍界 地壳是岩石圈 面 最外围的那一 地表至软流层 部分 上界
【对点演练】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请指出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
(2)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请说出它们的名称。 (3)当A地发生地震时,B、C两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
入的是大气圈,并了解地球内部结构。 【解析】(1)选A,(2)选D。第(1)题,火山灰先进入大气圈,随 着降雨会进入水圈,通过植物的物质循环再进入生物圈,最后 又回到岩石圈。第(2)题,火山灰是由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喷出 地表形成的。
【读图技巧】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的判读 【典例】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 题。
答案:(1)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2)甲:莫霍界面,乙:古登堡界面。
(3)C观测点。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
速度,AC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由A到C 的平均波速要大于由A到B的平均波速。
(4)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小圆以下 区域即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如图:
大 气 圈
由气体和悬 浮物组成的 包围地球的 复杂系统 由地球表层 水体构成的 连续但不规 则的圈层
地表至大气上界
水 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①分布形态:固态、 液态和气态 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 ②分布范围:广泛存 的循环运动之中 在于地表、地下、大 气和生物体中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 圈、岩石圈相互渗透、 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 相互影响,是有生命 部 存在的圈层
(1)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
A.①为地壳 C.③为软流层 B.②为岩石圈 D.④为下地幔

(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
【思路点拨】该题以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
生 物 圈
地球表层生 物及其生存 环境的总称
【师生互动】在地球的外部圈层中,生物圈是一个特殊的圈层, 你知道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拓展延伸】生物圈的特殊性
(1)存在生命:生物圈是有生命存在的圈层,而其他的圈层如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都是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 (2)分布特殊:从范围上看,生物圈与众不同,它与其他圈层 交错分布,其界限不像其他圈层那样分明,是一个跨圈层的圈
3.三个圈层 圈 层 位 置
C以上部分 C、D之间部分 D以内部分(E和F) 4.岩石圈由哪两部分构成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圈层名称 地壳 ①_______
地幔 ②_______ 地核 ③_______
【点睛】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在陆地上,
【解析】第(1)题,由图中各圈层的深度及位置可判断 A+B层
为地壳,C为上地幔顶部,D为软流层,E+D+C是上地幔,F为
下地幔,A+B+C是岩石圈。第(2)题,由图示可知地壳厚薄
不均,陆地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第(3)题,软流层是岩
浆的发源地。第(4)题,根据两个界面所处的深度和位置判断。 答案:(1)地壳 岩石圈 (2)厚薄不均,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3)软流 D ( 4) B、 C F、G 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 上地幔 地幔
穿过。
【答案】(1)C ( 2) B
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是地球圈层部分知识最常考查的一 种形式,在对其判读时要重点突破以下几点:
1.记准顺序,掌握数据
(1)“记准顺序”:外部的圈层中,大气圈在上,水圈在下, 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内部圈层 即“两面三层”,“两面”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三层” 即依据两个分界面分成三个层,从外向里依次是地壳、地幔、 地核。
于上地幔部分,可判断为软流层。-2 900千米为古登堡界面所
处的位置,可判断④、⑤为地核,④为外核,⑤为内核。
(2)特征探寻答案。
在对圈层进行判断后,要联系所学知识,结合各圈层的特点,
判断四个选项的正确性。 ①为大气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②为地壳,从图中 可以看出陆地比海洋厚。③为软流层,纵横波都能穿过。外核 (④层)的主要成分虽以铁、镍为主,但却是液态,横波不能
【变式备选】读地壳与地幔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是______,C是______,D是______,E+D+C是 ______,F+E+D+C是______,A+B+C合称______。 (2)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 (3)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的圈层是______层,在图中用字母 _____表示。 (4)莫霍界面是字母______表示的两层之间的界面,古登堡界 面是字母_____表示的两层之间的界面。
考点
地球的外部圈层特点
【问题导引】 1.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为什么说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大圈层之间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具体表解如下:
圈层




基本特征 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 组成部分
波。对B、C两点所测到的纵波平均波速进行比较,平均波速较
快的是哪个观测点,分析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
(4)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
依据是地震波速度的变化;(2)明确地震波的分类及其传播特点。 【解析】按照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内部以莫霍界面和 古登堡界面为分界,共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由于纵 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C之间经过 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C观测点测到的平均速度较 快。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见答案图所示。
层。
(3)组成和结构复杂:生物圈不仅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而且包括了生物生存的环境,因此,它的组成与结构与其他圈 层相比最为复杂。
【对点演练】(2010·江苏地理改编)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
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 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据此回答 (1)、(2)题。
考点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
【问题导引】
1.火山喷发出的岩浆的源地在哪里?
2.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是依据哪两个界面划分的?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
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 1.图解地球的内部圈层
2.表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km) 特 征
地壳 地 幔
地 核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莫霍界面 平均17
①组成物质为岩石 ②厚度不均,大洋部分比 较薄,大陆部分比较厚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 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 要发源地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 大
古登堡 界面
2 900 5 150
【误区点拨台】 地壳和岩石圈的范围很容易混淆,具体差别如下表所示: 厚 地 壳 度 范 围 联 系
第五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A、B两类地震波有何区别
代码 A B 类型 横波 ①______ 纵波 传播速度 较慢 ②______ 较快 能通过的介质 固 体
固体、液体和气体 ③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不连续界面 莫霍界面 ,两类地震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1)C界面——_________ 古登堡界面 ,A地震波完全消失,B地震波传 (2)D界面——____________ 播速度突然下降。
(1)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火山灰来自地球内部的( A.地核 C.地壳下部 )
B.地壳上部 D.地幔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火山灰喷出之后首先进
高原、山地地壳厚,平原、盆地地壳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 氮和氧 。 ________ 连续但不规则 的圈层。 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_______________ 3.生物圈 生存环境 。 (1)构成:地球表层生物及其____________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 (2)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