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传播:是信息的流动和交流,人类社会的传播是人的信息的流动过程。

名词解释:信息定义:传播学上的信息指用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是人的精神产物的内储和外化。

名词解释:符号:用来指称或者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名词解释:讯息:传达一个具体内容的一组信息符号

名词解释:反馈:原意是指将输出回输到系统中,传播学上指受众对所受信息做出的反应。

名词解释:前馈:在偏差产生之前根据预测的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填空:1949年,施拉姆《大众传播学》,标志着传播学的诞生。

填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人类传播的产生于发展的历史2.人类传播的形态3.人类传播的过程

填空:人类传播发展六阶段:1.符号和信号时代2.说话和语言时代3.文字时代4.印刷时代

5.大众传播时代

6.网络时代

填空:什么是优秀的广播节目。特点:1.新2.深3.精4.准

填空:内向传播也称人内传播或内在传播,即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可以分为正常形式和异常形式。填空:人际传播是只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直接的面对面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活动。人际传播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

填空:选择的或然性=报偿的保证(满足需要的程度)/费力的程度(难易状况)。作为传播者要提高选择或然率,就必须关注受众的需要,降低获得媒介的难度。

简答:网络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1.大众化与个性化2.非目标性与目标性3.单向为主与交互为主

区域与全球化

简答:传播和社会制度的关系。施拉姆的《报刊四种理论》论述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四种社会制度和四种传播制度的关系。一,集权主义理论。传播权被牢牢的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他们多是封建贵族和王公大臣。二,自由主义理论。资产阶级在取得领导权以后,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时期,秉承他们与封建统治的斗争原则而创见了自由主义的传播制度。三,社会责任理论。资本主义进入垄断竞争时期以后,报纸无限制的追求最大利益而不顾社会责任导致了政治报刊和“黄色报刊”的泛滥,民众在海量的信息中难辨事实的真伪,违背了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原则,在二战以前的资本主义社会一度动荡不止。四,社会主义理论。这是从苏联成立以来的诸社会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传播制度,明确的指出报纸等大众媒体的喉舌作用,列宁认为报纸是革命的宣传者、鼓动者和组织者,与资产阶级说一套做一套不同,无产阶级对自己的传播制度毫不避讳,认为大众媒体就是为了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

简答:媒介概念及特点:是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大众传媒面向大众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包括:报纸,杂志,传播,电影,电视,书籍等。认识大众媒介的角度:传播手段,时效性,持久性,受众参与程度。报纸特点:视觉媒介;保存性强;选择性强;适合传达深度信息,解释性媒介;时效性差。传播手段为:版面,图片,文字。广播特点:听觉媒介;时效性强;影响面广;保存性与选择性弱;传播手段:声音(语言,音乐,音响)

电视特点:视听合一;极强的形象感,现场感和过程感;时效性强;保存性,选择性差。传播手段:画面,声音(语言,音乐,音响)

简答:受众:大众媒介信息的接收者的总称。特点:多,杂,散,匿。

简答:议程设置定义:大众传媒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于某一事实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的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的意见以及它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程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时间首先采取行动。

论述:大众传播的概念,特点及功能。大众传播是指媒体组织采用现代机器设备,通过大批复制并迅速地传播信息,从而影响庞杂的受众的过程。它的特点:①具有组织性。它的传者通常是一个庞杂的机构,内部有精细的分工。②在传播内容上具有公开性和易逝性。

大众传播与密码、旗语、信鸽、书信等传播现象不同,它不带有保密的性质。③具有很强的选择性。一是传播工具对受众有一定的选择;二是受众对传播工具有一定的选择,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素养、个人兴趣等可以使受众分为不同的读者层、听众层或观众层而偏爱某种传播工具;三是受众对传播的内容可以任意选择;四是受众对参与大众传播的时间可以自由选择。受众的选择性表明,大众传播并不意味着对每个人的传播④受众具有不知名和参差不一的特点。⑤在信息流通上具有单向性⑥具有快速性。它的功能:①赋予人物、事件和社会活动以某种社会地位:美国社会学家P.F.拉扎斯菲尔德和R.K.默顿在《大众传播,大众兴趣和有组织社会行为》(1949)一文中认为,大众传播可以使社会事件和人物等正当化,树立威信,得到显著地位;也可使之威信扫地,败下阵来。②社会控制中介作用:大众传播处于上层社会控制和广大成员之间的中介领域,能将某种公德和社会规范得到宣传和明朗化,广为人知,取得社会承认,使腐败现象受到舆论谴责。模拟社会环境:W.李普曼在《舆论》(1922)一书中提出“拟态环境”概念,认为报纸给人们提供的消息和知识,即“头脑中的影像”能在人们生活中起到环境的作用。60年代末期以来,以电视为主体的大众传播媒介对生活的冲击和渗透作用,使人们又提出信息环境及其现代人性特点的变化问题。

论述: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民。受众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来看有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受众特点1)规模的巨大性,在人数上超过大部分社会群体;2)分散性,广泛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 3)异质性,即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受众既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的对象,对传播过程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受众的需求,受众对媒介信息内容的选择性接触活动等,都对大众传播的效果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受众分类: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网民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如男性受众和女性受众。3)按照接触媒介的频率: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4)按照受众不同信息的需求:一般受众(广受众)和特殊受众(窄受众)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受众的地位:1)受众是解读者2)受众是参与者;3)受众是主导者;4)受众是信息需求的活跃主体;5)受众是文化市场的真正主人。

论述: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