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研究进展
汽车产品有毒有害物调查及禁用物质管理建议
汽车产品有毒有害物调查及禁用物质管理建议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中国汽车产品有毒有害物调查及禁用物质管理建议一、调查概况《汽车管理再利用管理措施研究》课题正式启动以来,在2007年7月和8月的两次课题组会议上,研究小组和课题参与企业充分讨论了中国汽车产品有毒有害物的调查的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确定本次调查的有害物质为铅、汞、镉、六价铬以及多溴联苯(PBB)和多溴二苯醚(PBDE),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牵头组织协调、国内主要整车企业提供零部件材料样品、材料检测机构负责样品的有毒有害物检测的方式来完成本次摸底调查。
图 1 调查组织形式本次调查原则上要求参与课题研究的国内整体企业至少提供一款车型的零部件材料(见附件一),但是部分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提供零部件材料样品,截止至2008年1月,本次调查最终统计了共19家企业(其中9家合资企业)提供的22个车型的样品。
本次调查以乘用车为主,共调查了乘用车产品18个,涵盖轿车、SUV、MPV和微客;另有重卡产品3个,轻客1个。
参与调查的企业和车型见下表:表 1 参与调查的企业及车型二、抽样情况和检测方法按附件一的零部件材料清单,各整车企业准备样品,所选车型的零部件材料与清单上所列不一致,用同等材料替代,最终企业提交并检测了911个材料样品,去除采样失败的材料(厚膜封装胶2个)和未纳入本次抽检范围的材料(铅平衡块1个),共908个材料样品纳入统计,分类数量如下:表 2 材料抽样检测情况由于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关于汽车产品有毒有害物的检测方法,因此本次材料检测参考采用了电子电器中有毒有害物的检测方法。
全部检测采取定量测试,直接得出材料样品中有毒有害物的含量。
各种有毒有害物的检测方法见下表:表 3 检测方法汇总表注:检出限是指根据采用的检测方法所能够检出的最低含量。
三、调查结果统计本次调查908个样品中,金属样品(含镀层)296件,非金属样品612件。
汽车内饰皮革雾化有害物质 (VOCs)的测定方法
汽车内饰皮革雾化有害物质(VOCs)的测定方法近十年来,汽车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汽车内空气质量受到高度重视,人们十分关注汽车内挥发性有害物质(VOCs)的浓度。
目前对于汽车内部VOCs的检测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各大汽车厂商都有自己内部的采样方法标准。
采样方法的区别造成检测结果的巨大差异,缺乏可比性。
为了控制车内VOCs浓度,最好的方法是从源头抓起,VOCs主要来源于汽车内的各种材料,如地毯、座椅、内饰材料等,其中很大比例为皮革材料。
检测汽车装饰用皮革材料的VOCs,加强皮革材料的质量控制,对于控制汽车VOCs浓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讨论使用吹扫捕集一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方法检测汽车装饰用皮革材料中六种VOCs(氯乙烯,丁二烯,甲苯,4一乙烯基环己烯,苯乙烯,4一苯基环己烯)。
这六种VOCs是根据汽车装饰用皮革材料本身的特点和综合考虑国外法律法规消费者以及生产商的关注焦点而选择的,它们在皮革材料中出现的几率较高同时它们是现有法规、标准重点关注的有害物质M。
选取了几种具代表性的色谱柱进行比较研究并对参数进行了优化,最终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皮革中VOCs测试方法。
2实验方法2.1仪器与试剂GC/MS气质联用仪(Agilent6890N/5975B),CDS 8000样品浓缩仪(America),捕集肼(Tenax/硅胶/碳分子筛);甲醇(分析纯),氯乙烯和丁二烯标准气,甲苯,4一乙烯基环己烯,苯乙烯,4一苯基环己烯,正庚烷(内标)。
2.2实验条件2.2.1吹扫捕集条件吹扫气为高纯N:(99.999%),流量50 mL/min;吹扫温度为80℃,吹扫时间为15 min;捕集肼温度为室温,解析温度为200 oC,解析时间为3 min,烘焙温度为220℃,烘焙时间为3 min;传输线温度为220 oC;2.2.2气相色谱一质谱条件色谱条件:石英毛细管色谱柱DB—VRX色谱柱(60 m×o.25mn'l×1.4¨m);载气为高纯氦(99.9999%);柱流量:1.2 mL/min;进样模式:分流进样;分流比:20:1;进样口温度:250℃;柱升温程序:初始温度40℃,保持4 min,以25℃/min升至90℃,保持4min,以20℃/min升至220 oC,保持8 min;离子源电压:70 eV;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扫描方式:全扫描模式;溶剂延迟:4min;扫描范围:35~200 alilll。
浅析汽车内饰材料VOC的检测方法
浅析汽车内饰材料VOC的检测方法摘要:汽车内饰材料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是导致车内异味、空气污染及人体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汽车内饰材料中VOC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促进汽车内饰材料的环保、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VOC的定义、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入手,系统地介绍了汽车内饰材料VOC的检测方法,包括采样方法、分析方法、测试方法等,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最后,总结了目前汽车内饰材料VOC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汽车内饰材料;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方法;采样方法;分析方法;测试方法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然而,汽车内饰材料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是导致车内异味、空气污染及人体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VOC是指在室温下具有一定蒸汽压的有机化合物,包括酮、醛、酯、醇、酸、烃等。
汽车内饰材料中的VOC主要来自于塑料、皮革、地毯、粘合剂等材料,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挥发,释放出有害物质,如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等。
这些物质不仅会引起车内异味和空气污染,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如头痛、眼痛、恶心、呕吐、过敏等症状,长期暴露还可能引发癌症等疾病。
因此,对汽车内饰材料中VOC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现了许多用于汽车内饰材料VOC检测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1.2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对汽车内饰材料中VOC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系统地介绍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优缺点等,以期为汽车内饰材料的环保、健康和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了解VOC的定义、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系统介绍VOC的采样方法、分析方法、测试方法等。
汽车内饰零部件材料VOC与气味检测技术
汽车内饰零部件材料VOC与气味检测技术VOC是汽车内饰件散发出的对人体有害的有毒物质,这种物质气味难闻,而且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所以必须做好汽车内饰零部件材料的VOC 以及气味检测,严格控制汽车内VOC的含量,力争在根源上减少汽车内部VOC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本文就此对汽车内饰零部件材料VOC与气味检测技术进行研究。
1、简述汽车内部VOC与气味1.1 车内VOC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国际上对于VOC没有统一的定义,目前最常见的是WHO规定的分类方法,熔点低于室温而沸点在50-260℃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国标中的车内VOC指汽车在静止或使用的条件下,按照规定的方法,通过仪器设备等测试出的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物质,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些物质带有致癌性、致畸性、毒性,直接影响驾乘人员的身体健康。
车内VOC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最主要的源头是汽车内饰非金属材料和辅料。
1.2 车内气味车内气味指驾乘人员对车内空气的主观感受,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气味有不同的感知度,因此气味具有主观不确定性,极易引起售后的抱怨。
目前国家尚没有对车内气味的法规要求,主要由各汽车主机厂通过制定企业内部标准自行控制。
近年来车内气味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资料显示,车辆内部异常气味已成为紧凑型、小型和中型新车售后抱怨最多的质量问题之一。
2、汽车内饰VOC与气味的主要零部件材料分2.1 聚氨酯(PU)根据样本测试结果可知:聚氨酯(PU)中乙醛、甲醛含量较高。
聚氨酯的应用很广泛:坐垫、头枕、隔音材料、仪表盘、遮阳板、门板、顶棚衬里等内饰件都会用到。
聚氨酯材料释放的VOC主要包括小分子醛类和苯类,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小分子反应型阻燃剂、还有一些催化剂、稳定剂等,都会导致醛类或苯类物质的引入。
聚氨酯泡沫在车内应用主要集中于座垫、靠背、头枕等地方,这些地方也是人们在车内最直接接触的地方,因而对产品的环保性能要求也更加严格。
汽车内饰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研究
3 3 的人 关注 汽车 车 内空气 质量 的 问题 , 1 2 的车 主做过 车 内污染 物 的检测 , 而 国产汽 车 内饰 污染 物 中 , 苯 的质量 分数 平均 值为 0 . 0 3 mg / m。 , 甲苯 的质 量分 数平 均值 为 0 . 2 8 ag r /
商 家 因利益 驱使 采用 劣质 装潢 材料 , 对 人体健 康 产生 了严 重 的威胁 。
2 o1 3一o 9 ~O 9 收 稿 日期 :
基金项 目: 山东 省 科 技 发 展 计 划 项 目 ( 2 O l 1 YD1 7 0 0 1 ) 作 者简 介 : 张传桢( 1 9 8 8一 ) , 女, 硕 士研 究 生 , 主要 研 究 方 向为 汽 车 新 能 源 与 环 保 。 通 讯作 者 : 张纪鹏( 1 9 5 6一 ) , 男, 教授, 主要 研 究 方 向 为汽 车 新 能 源 与环 保 。E ma i l : z h j p z h x @1 2 6 . c o n r
中图分 类号 : X5 0 3 . 1 ;X 5 1 文 献标 识码 : A
随着汽 车 的家庭 化 , 由汽 车污染 带来 的社会 问题 越来 越 严 重 , 除 了废气 污 染影 响人 们 的 日常 生 活外 , 车 内污染 问题 也越来 越 严重 的影 响人 们 的健康 。由于汽 车 内饰件 和车 内装 饰用 非金属 材料 挥发 的 污染物 逸散 水平 , 对 车 内空气 质量 起决 定性 作用 。近年来 , 由于生 活水 平 的提高 , 消 费者对 汽 车舒适 性有 了更 高 的要 求 , 因此 , 汽 车生 产 企业 为 了满 足消 费 者这一 需求 , 更 加完 善汽 车 内部装 饰 和 车厢 的密 封 性 , 这 一举 措 虽 然 迎合
实验发现车内最严重污染非甲醛而是TVOC
实验发现车内最严重污染非甲醛而是TVOC今年夏天以来,一则新闻引起不少车主的注意:据称在高温暴晒下,车内的甲醛、苯等污染物会成倍增加,产生毒素从而让人致癌。
那么现在时值初秋,室外温度已经不再那么火辣,在“天凉好个秋”的日子里,我们车里的污染物会不会有所“收敛”呢?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车内污染物质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情况,半个月前,利用三辆不同型号的车做了两组实验,实验结果日前终于出炉。
意外的是,该实验颠覆了大家的认识:此前多家媒体报道皆称车内“第一杀手”为甲醛,如今却被另一种名为“TVOC”的杀手夺去头把交椅。
四份试验报告中:有三份超标物质直指TVOC……附国家室内空气参考标准:甲醛的含量为 0.10mg/m3苯的含量为 0.11mg/m3甲苯的含量为 0.20mg/m3二甲苯的含量为 0.20mg/m3TVOC的含量为 0.60mg/m3第1组实验A 车内温度34℃实验对象:购买一年后的车子实验前准备:根据实验要求密闭车窗6个小时实验经过:午后2点的阳光直射下,在密闭6小时门窗后,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工作人员打开了车门,将收集车内空气指标的“双气路大气采样仪”放入了封闭车厢内。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手中的温湿度测试仪显示,此时的车内温度为34℃。
随后工作人员按照测试规范要求,等待了20分钟后将样品测试仪器取出。
B 车内温度26℃实验对象:购买一年后的车子实验前准备:打开空调快速降车内温度。
为了观察温度对车内污染状况的影响,扬子晚报记者通过车内空调降温以及打开所有车窗通风的方法,将车内温度进行速降。
实验经过:在经过20多分钟的降温措施之后,扬子晚报记者重新将汽车门窗密闭。
经过了近半小时的等待,工作人员将温湿度测试仪再次放入该车内,密闭车辆的气温显示为26℃,随后空气采样仪器也被放入车内。
实验结果在34.3摄氏度的状态下,车内空气指标为:甲醛的含量为 0.08mg/m3苯的含量为 0.01mg/m3甲苯的含量为 0.05mg/m3二甲苯的含量为 0.02mg/m3TVOC的含量为 0.68mg/m3 (超标)在26.3摄氏度的状态下,车内空气指标为:甲醛的含量为 0.03mg/m3苯的含量为 0.01mg/m3甲苯的含量为 0.04mg/m3二甲苯的含量为 0.01mg/m3TVOC的含量为 0.24mg/m3实验结论:同一辆车,气温越高,污染物质挥发越多。
浅谈汽车内饰纺织品有害物质的检测标准
2 气味
对于刚刚拥有新车的消费者来说,车内空气的 气味是 第 一 个 通 常 也 是 他 所 知 道 的 唯 一 的 空 气 “ 污染物”。气味很少被列为“ 污染物”,很多情况 — 42 —
下,新车的气味还是人们期望中的汽车特性。许多 汽车制造商仅简单地要求汽车内饰纺织材料必须 没有任何令人不愉快的气味。然而随着消费者的 健康和安全意识的提高,汽车车内气味问题日益引 起人们的重视。
另外,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几年前首次采用“ 电 子鼻”测量汽车车内气味,即通过电子装置分辨车 上散发味道的材料,从 l 分至 4 分通知车主(4 分 代表恶臭)车 上 是 否 有 长 时 间 吸 入 令 人 不 愉 快 的 味道。相对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标准而言,该方法 更加简单且有效减少了人为不确定因素。
分类结果大部分是3分气味明显但并无妨害和4分有妨害另外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几年前首次采用电子鼻测量汽车车内气味即通过电子装置分辨车上散发味道的材料从l分至4分通知车主4代表恶臭车上是否有长时间吸入令人不愉快的味道
2006 年第 8 期
产业用纺织品
标准
浅谈汽车内饰纺织品有害物质的检测标准
试析汽车内饰零部件材料VOC与气味检测技术
试析汽车内饰零部件材料VOC与气味检测技术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与此同时,汽车在生产制造、销售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危害。
汽车内空气污染是由于汽车内饰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造成的,VOC主要包括甲醛、苯类、烷烃、烯烃等,这些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关键词:汽车内饰;零部件材料;VOC;气味检测VOC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质体系,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着潜在的危害。
如果长期处于VOC含量超标的环境中,就会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如果长期吸入VOC含量超标的空气,会引起咽喉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长期处于VOC含量超标的环境中,还会引起肺癌等癌症。
汽车内饰零部件材料中的VOC主要来自于汽车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涂料、胶粘剂和塑料制品。
通过对汽车内饰材料中VOC进行控制和降低可以有效减少汽车内饰材料中的VOC含量,进而降低汽车内饰零部件材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本文对汽车内饰零部件材料VOC与气味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1.汽车内饰零部件材料中的VOC来源在汽车生产过程中,汽车内饰零部件材料需要经历设计、开发、加工、涂装、检验等一系列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为了保证汽车内饰零部件材料的质量,需要对这些零部件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
例如,在汽车内饰零部件材料的开发过程中,为了保证其表面光洁度和耐腐蚀性能,需要将其涂覆到工件表面。
在汽车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其外观和功能效果,需要对其表面进行涂覆处理。
在这些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涂料和胶粘剂等物质。
汽车内饰零部件材料中的VOC主要是由这些物质产生的,其中主要包括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等有机化合物。
甲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在常温下,甲苯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叫做苯环的化合物。
而甲苯的分子结构类似于苯,所以将甲苯称作苯类有机化合物的“鼻祖”。
汽车内饰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研究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可以在同 高, 同时对 自己的健康关注度也在不断的提高 。而作 为很大一部分 的选择性吸收的原理 , 时 间对 多 种 物 质进 行 检 测 , 在特 定 的环 境 下 , 检 测 是 否 有 原 子 激 人 的交 通工 具 一 汽车, 是 否 使用 的是合 格 安 全 的材 料 , 是 很 多 人 关 心 对 设 的问题 。2 0 0 0年 , 欧盟颁布了 2 0 0 0 / 5 3 / E C指令 , 其中明确的指出了 发 出的 特征 谱 线来 判 断 是否 含 有该 物 质 。 而对 于 分 光 光度 法 , 设备简单 , 操作方便 , 灵敏度高 , 适 用 于 对 汞 的 检 对 于 汽车 产 品 中 四种 有 害 重 金属 铅 , 汞, 镉, 六 价 铬 的要 求 , 铅, 汞, 备 的要 求 比较 低 , 六价铬的含量应该不高于 0 . 1 %, 而镉 的含量应不高于 0 . 0 1 %。 之后 , 测。 2 . 3 V O C类物 质 检测 研 究 我 国相 继 在 2 0 0 5 年和 2 0 0 7年 出台 制 定 了《 中 国 电子 信 息产 品污 染 控制管理方法》 和实施 G B / T 2 7 6 3 0 — 2 0 1 1 , 对 汽 车 内饰 中 挥 发 性 的 目前 ,我 国对 汽 车 内饰 中的 V O C物 质 的 检测 大 多 数 采 用 的是 有 机 物 的浓 度做 了具 体 的要 求 。[ 3 1 顶空一 气相色谱法和采样袋一 气相色谱法。顶空一 气相色谱法是将置 对加 热 后 的挥 发 性 气 体 进 根 据 数据 显示 , 在2 0 1 3年 , 央 视特 别 推 出特 别 节 目一 3 1 5特别 行 于 顶空 瓶 中的试 样 进行 特 定 温度 的加 热 , 动, 对 汽车 内饰 中的 有 毒 有 害 物 质进 行 检 测 , 此 次 检 测 主 要 涉 及 宝 行气体检测分析 , 此方法的操作相对简单 , 但是结果的准备度不高 , 马, 奥迪 , 奔 驰 等豪 华 品牌 汽 车 , 结 果显 示 汽 车 中的空 气 受 到 了严 重 对 整体 样 品不具 有 代 表性 , 其 主要 用 于汽 车 内饰 件 的总 碳测 试 。而 气 相 色谱 法 是将 样 品放 在 不含 有 V O C物 质 的采 样 袋 中 , 在 的污 染 。之 后 , 央 视 与 知 名 的 汽 车 网站 联 手 合 作 , 对 市 场 上 销 售 的 采 样 袋 一 3 0多个 汽 车 品牌 进 行 检 测 , 主要 对 汽 车 中和 人 体 有接 触 的座 椅 , 方 6 5 度 的 烘箱 中加 热 2 小时 , 然 后 用 吸 附 管进 行 气 体 的 采 样 , 最 终 测 向盘 , 头 枕 等 内饰 中 的有 度 有 害 物 质 进行 全 面 的检 测 , 检 测 结 果 显 试 采 集 气体 中各 V O C的含 量 , 分析 是 否含 有 V O C物质 。 1 袋 式法 测 示多款主流的车型含有对人体 的致 癌物质一 多环芳香烃。对于多环 试汽车内饰件中的 V O C是 目前使用相对 比较 广泛的方法 。 芳香烃 , 很 多 人 对其 都 不 是 很 了解 , 这 是一 种 可 以通 过人 体 的 接 触 而 对 于醛 酮 类 物质 的检 测 一般 采 用 的是 D N P H( 2 , 4 - 二 硝基 苯 致使 人致癌 的物质 , 在 目前 已知 的 5 0 0多种 中, 其中超过三分之一 肼 ) 吸附 管 吸 附 的 高效 液 相 色 谱 法 , 该 检 测 技 术 的原 理 是 利 用 吸 附 的致 癌 物 质 与多 环芳 香 烃 有关 。而 在 我 国 , 对汽 车 内饰 的 检测 指 南 剂 吸 附 空气 中 的醛 酮 化 合 物 , 然 后 用 有 机试 剂 进 行 洗 脱 , 可 以得 到 中 缺少 对 多环 芳 香 烃 的检 测 。 作 者认 为我 国对 于 汽 车 内饰 有毒 有 害 高浓度 的高效液进行测定 ,检测结果的相关 系数在 0 . 9 9 9 4 — 0 . 9 9 9 9 物 质 的检 测 还 无统 一 的检测 标 准 ,对 汽 车 内饰 中 的 四种 金 属 , V O C 之间 , 目 相对偏差 比较小 , 操作较简单 , 方法简便。 而对于汽车内饰中 物质 , 多环 芳 香 烃 检 测技 术进 行 全 面的 研 究 , 对 我 国汽 车 内饰 检 测 有 害气 体 甲醛 的测试 还 有 另外 一 种 测试 方 法 是 释放 瓶 法 , 将 一 定 质 有 重要 的意 义 。 量 或一 定 体 积 的样 品放 在 固定 的试 样 瓶 中 , 将 试 样 瓶 加热 到 特 定 的 2汽 车 内饰 有 毒有 害 物质 的检 测研 究 温度 , 然后 冷 却 , 取溶 解 甲醛后 的蒸 馏 水 , 采 用分 光 光 度法 对 甲醛 的 2 . 1检测 样 品 的制 备 和处 理 方法 含 量 的 进 行 检测 , 此 法 对 于 甲醛 的检 测 结 果 影 响 因素 有 很 多 , 一 般 般情况下 , 样 品的制备对于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 直接影 响着 情 况 下 要 严 格 控 制 实验 条 件 ,才 能 确保 实 验 结 果 的精 确 度 和 准 确
浅析汽车内饰纺织品的有害物质及其检测标准
浅析汽车内饰纺织品的有害物质及其检测标准作者:谢绍占陈向标赖明河来源:《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3年第5期谢绍占,陈向标,赖明河(揭阳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广东揭阳515300)【摘要】简述了汽车内饰纺织品的有害物质以及几种国内外有关汽车内饰纺织品甲醛含量的检测方法,并进行比较,说明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汽车内饰纺织品;甲醛;检测;有害物质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3.05.044中图分类号:TS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101(2013)05-0113-03长期以来人们高度重视汽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但是对于汽车内部空气质量的问题及其危害,却缺乏足够了解。
汽车空间狭小空气量少,车内也处于一个比较密封的环境,加上汽车内饰纺织品在车内占有相当大的面积,因此汽车车内的污染比室内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更大。
欧美等发达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对车内污染问题进行研究,汽车内饰纺织品的检测标准比较完善。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落后,其检测至今也仍采用室内环境标准。
如下简述汽车内饰纺织品有害物质对车内环境的影响,拟为汽车内饰材料供应商和生产商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提供依据。
1车内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危害国外对车内污染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CO、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颗粒物,其中VOCs为近期主要关注对象,包括甲醛、苯、甲苯、乙苯、(邻、间、对)二甲苯等化合物。
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汽车内VOCs浓度是附近监测点的环境空气浓度的8倍以上。
车内空气污染的成因,主要有汽车零部件和车内装饰材料中所含有害物质的释放、车外污染物进入车内以及汽车自身排放的污染物进入车内环境等。
1.1汽车零部件和车内装饰材料中释放的有害物质的包括汽车使用的塑料和橡胶部件、织物、油漆涂料和粘合剂等材料中含有的有机溶剂等挥发性成分,释放到车内环境造成车内空气污染。
污染物主要有苯、甲苯、甲醛、碳氢化合物、卤代烃等,同时这些有害挥发物也是车内异味的主要来源。
汽车整车内部VOC 检测研究
FRONTIER DISCUSSION | 前沿探讨汽车整车内部VOC检测研究李亚伟 安德英 孙涛 李晓海 王昊峰中机科(北京)车辆检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2100摘 要: 当今社会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汽车内部气体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因此汽车内部易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检验研究愈发紧迫,本文从VOC 检测角度阐述了汽车内部VOC 的来源、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整车VOC政策法规以及对汽车内部VOC检测影响较大的因素。
通过介绍几个主要国家的VOC检测方法,分析了我国VOC检测方面存在的不足,对车内空气质量检测问题给出相应的意见,为车内空气质量检测研究提供经验。
关键词:车内空气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整车;检测研究1 引言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全面快速发展,现已成为世界汽车制造大国。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及人均保有量迅猛增加,在给人们带来交通便利和舒适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日益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1]。
车内空气的污染物主要是汽车内饰材料释放的VOC等有害物质,VOC主要是指:在常温条件下蒸气压较大的有机化学物质,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醛类或酮类物质。
比较常见的有甲烷、苯、甲苯、苯乙烯、甲醛、丙酮等化学物质,其中苯乙烯、甲苯以及甲醛等都是污染物,能对人体会产生较大伤害[2]。
对于汽车内部VOC污染问题,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等国家早已建立了以强制性标准为主的管理体系。
2012年3月1日,我国实施的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规定了车内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苯、甲苯、甲醛等8种物质的检测限值,该标准引导各车企开展汽车整车内部VOC管理控制工作,但标准只针对整车的VOC含量限定,汽车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并无相关国家标准,且该标准仅为推荐性标准,该标准难以支撑对汽车行业的监管,不利于消费者判断新车的VOC水平[3]。
因此关于支撑强制性法规制定的汽车VOC检测方面的基础研究十分紧迫。
汽车内饰产品中苯系列挥发物含量的测试方法探讨
汽车内饰产品中苯系列挥发物含量的测试方法探讨作者:姚榕严瑾来源:《科技资讯》 2014年第18期姚榕严瑾(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上海 201805)摘要:简述使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汽车内饰材料中苯系列挥发物含量,并进行比较不同方法对苯系列挥发物测定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汽车内饰材料苯系列挥发物中图分类号:TS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6(c)-0070-02汽车的大量使用及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由于汽车内使用的装饰材料如:仪表台、车窗的塑料件、真皮座椅、海棉坐垫、车门内装饰板、地毯、顶篷及仪表板杂物盒盖面料人造地板革等处使用的粘合剂以及车体上的喷漆等,都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因汽车内空间狭小,密封性能好,更容易造成车内环境的污染。
在车内有害物质中,以二甲苯为代表的苯系物对人体的健康威胁不小。
根据美国EPA的划分,苯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质,并且呼吸后可能导致白血病。
即使在很低的浓度下,对于儿童也是很危险的。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在人们暴露或接触的环境中苯的含量为零[1]。
我国对这类污染也有着严格的限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苯的含量应低于0.11 mg/m3。
在最新出台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27630-2011中规定苯的含量低于 0.11 mg/m3,甲苯的含量低于1.10 mg/m3,二甲苯的含量低于1.50 mg/m3,乙苯的含量低于1.50 mg/m3。
1 内饰产品中的苯系列挥发物检测的研究对于汽车内饰产品中的苯系列挥发物检测,国内外科研都十分重视,应用不同方法进行研究,如:气相色谱法、TDS-GC-MS、GC-MS-SIM等[2~7]。
而现在汽车内饰产品挥发物检测标准的缺失,测试方法的不统一,使得大企业对汽车内饰产品中有机挥发物的控制各说各的,小企业也没有方向,盲目跟从。
早先,对汽车内饰品有机挥发物的控制,是从原材料抓起。
汽车内饰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研究
汽车内饰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研究摘要】:根据ELV和《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对其中主要危害人们健康的重金属,VOC物质和多环芳香烃类物质的不同检测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和综合评价,对汽车内饰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检测研究。
【关键词】:汽车内饰材料;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引言汽车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禁用、限用是落实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汽车内饰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标准进行规范,使汽车产品生产企业使用统一的检测标准,可以保障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同时还能引导汽车产品生产企业加强环保意识,进行绿色制造,逐步实现禁用限用物质的无毒化替代。
1、汽车内饰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的现状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自己的健康关注度也在不断的提高。
而作为很大一部分人的交通工具-汽车,是否使用的是合格安全的材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2000年,欧盟颁布了2000/53/EC指令,其中明确的指出了对于汽车产品中四种有害重金属铅,汞,镉,六价铬的要求,铅,汞,六价铬的含量应该不高于0.1%,而镉的含量应不高于0.01%。
之后,我国相继在2005年和2007年出台制定了《中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方法》和实施GB/T 27630-2011,对汽车内饰中挥发性的有机物的浓度做了具体的要求。
根据数据显示,在2013年,央视特别推出特别节目-315特别行动,对汽车内饰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检测,此次检测主要涉及宝马,奥迪,奔驰等豪华品牌汽车,结果显示汽车中的空气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之后,央视与知名的汽车网站联手合作,对市场上销售的30多个汽车品牌进行检测,主要对汽车中和人体有接触的座椅,方向盘,头枕等内饰中的有度有害物质进行全面的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多款主流的车型含有对人体的致癌物质-多环芳香烃。
对于多环芳香烃,很多人对其都不是很了解,这是一种可以通过人体的接触致使人致癌的物质,在目前已知的500多种中,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致癌物质与多环芳香烃有关。
汽车材料有害物质的法规限量要求以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汽车材料有害物质的法规限量要求以及应对策略的研究发表时间:2017-07-25T10:01:19.2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作者:曹颖[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继续呈快速增长趋势。
天津斯坦雷电气有限公司天津 300457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继续呈快速增长趋势。
然而,由于发展阶段不同,长期以来我国对汽车有害物质的豁免标准整体较低,一些有害物质广泛应用于汽车钢材、玻璃、刹车片、电子器件、皮革、镀层等部件或材料中。
这些有害物质在汽车生产、回收拆解、材料分离和再利用环节,不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而且也成为制约我国汽车产品走出去的绿色壁垒。
本文分析了汽车材料有害物质的法规限量要求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汽车材料;有害物质;应对策略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预计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会超过2亿辆,汽车年报废量将超过1400万辆。
汽车生产需耗用大量的钢铁、塑料、橡胶等材料,而这些材料绝大部分来源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此外,汽车产品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等,这些物质被广泛应用在汽车钢材、内外饰件、电子器件等等部件或材料中,在汽车的生产、回收拆解、材料分离和再利用等环节,严重威胁环境和人体健康。
可以预见,未来我国汽车产业与环境、资源的矛盾会日益突出,这将严重制约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汽车材料有害物质的法规限量要求1.汽车零部件材料含有的有害物质。
汽车零部件材料中所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是铅、汞、镉、六价铬等金属及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石棉等非金属。
《汽车禁用物质要求》规定:除在一定期限内豁免的汽车零部件和材料外,汽车及其零部件产品中每一均质材料中的铅、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的质量百分数不得超过0.1%,镉的质量百分数不得超过0.01%。
我国行业整体水平与国外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我国汽车企业已经接受了汽车产品限制使用有害物质和提高可回收利用性的管理理念,并有一定的技术储备。
汽车内饰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研究进展
汽车内饰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研究进展徐晓萍;曹丽华;贾涛【摘要】根据欧盟ELV指令及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的要求,对汽车内饰材料中4项重金属(铅、镉、汞、六价铬)、VOC类物质及多环芳烃类物质的不同检测技术及方法进行了综述并评价。
对未来汽车内饰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进行了展望。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EU ELV directive and GB/T 27630–2011,testing methods for the four heavy metals such as lead, cadmium, mercury and six valence chromium,VOC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vehicle interior decoration materials were summarized and evaluat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were described.【期刊名称】《化学分析计量》【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页(P95-98)【关键词】汽车内饰材料;重金属;VOC;多环芳烃;检测方法【作者】徐晓萍;曹丽华;贾涛【作者单位】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南京 210042;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南京 211106;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南京 21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2.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购置汽车作为代步工具,但汽车内空气质量一直令人担忧。
欧盟于2000年发布了2000/53/EC指令(简称ELV指令),该指令要求对汽车产品中4种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元素(铅、汞、镉、六价铬)提出了明确的限值要求(铅、汞、六价铬为0.1%,镉为0.01%)[1]。
3-汽车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研究
汽车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研究任务来源:《汽车再利用管理措施研究》课题组完成单位:CTI 华测检测机构2008年12月汽车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研究1、项目背景及目的我国于2006年2月颁布《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其中提出了汽车回收再利用、禁用有毒有害物质的相关要求;2005年以信息产业部为首的七部委就开始联合制订《中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俗称中国RoHS),并于2007年3月1日正式实施。
鉴于相关政策的要求,今后对汽车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将成为必然,但采用何种标准作为检测依据,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欧盟早在2000年就发布了2000/53/EC指令(简称ELV指令),ELV指令要求对汽车产品中四种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元素(铅、汞、镉、六价铬)进行禁用、限用,并且提出了明确的限值要求(铅、汞、六价铬是0.1%,镉是0.01%),但对于有害物质检测标准,多年以来却一直未做明确的指定。
为了提高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国内的一些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也已经开展了有害物质的排查检测工作,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企业之间使用的检测标准方法各异,数据结果偏差较大。
目前汽车产品有害物质检测的主要参考方法有国际电工委员会的IEC 62321 111/95/CDV、中国信息产业部的SJ/T 11365-2006等,美国环保局EPA 3052、EPA 3050 、EPA3540 、EPA3060等方法。
汽车产品材料主要有金属、聚合物(不包括橡胶)、橡胶、玻璃、液体、经过改良的有机天然材料等。
其中大部分材料和电子电器所使用的材料类似,上述标准中IEC 62321 111/95/CDV和SJ/T 11365-2006主要是针对电子电器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测试,所以可以作为汽车产品测试的重要参考,SJ/T11365-2006于2006年批准实施,其主要参考IEC 62321 111/54/CDV,IEC 组织后期对标准进行了修改,使方法更完善,所以IEC62321 111/95/CDV版可以作为汽车材料有害物质检测主要的主要参考标准。
汽车内饰材料中甲醛检测分析
汽车内饰材料中甲醛检测分析摘要:汽车内饰材料质量安全管理是汽车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汽车内饰材料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及时处理汽车内饰材料中的不安全因素,对维护汽车内饰材料使用者健康,保证使用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从汽车内饰材料质量风险因素出发,对其检测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以甲醛检测为例对汽车行业广泛采用的快速检测技术应用方法及效果进行了实验探究。
关键词:甲醛;汽车内饰;检测技术引言:汽车内饰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水平的高低对汽车质量安全具有直接影响。
汽车内饰,如座椅、仪表板、门板、地毯等多子系统组成,这些产品大部分使用高分子材料,可释放甲醛、乙醛、甲苯、二甲苯等有毒物质,极易危害人体健康。
对车内有毒有害挥发物质的检测,是目前汽车行业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
据了解,各大车企都先后出台了高于国家法律法规的检测标准用以控制车内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以保证汽车内饰的质量安全性。
本研究给予理论与实践分析,主要就甲醛检测进行了探究。
1汽车内饰材料质量风险因素分析汽车内饰应用的本意是为汽车使用者营造舒适的驾驶和乘坐空间,给予汽车使用者以完美的驾车和乘车体验,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汽车舒适性和体验效果更高的追求,使得汽车生产商开始采用各种各样的新材料、新工艺,以提高汽车内饰的美观度和舒适性,进而也导致汽车内饰材料成为汽车内有毒有害物质挥发的主要来源。
而且汽车内部空间狭小,密闭性较强,尤其在炎热的夏天,经过曝晒的仪表板表面温度可高达60℃左右,此时汽车内饰材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释放直接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1]。
汽车座椅面料、泡沫、顶棚、等内饰均可挥发出甲醛,甲醛散发量超过一定范围时,位于车内的人将会出现头晕、恶心、免疫力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造成癌症、胎儿畸形等。
汽车地毯、皮革座椅、车顶棚等内饰中多含有甲苯、乙苯、苯乙烯、丙酮等有机挥发物,这些有机挥发物总散发量超过一定范围时,将对人体多组织器官带来严重损害,增加人体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脑神经疾病等发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分析计量CHEMICAL ANALYSIS AND METERAGE第23卷,第4期2014年7月V ol. 23,No. 4Jul. 201495doi :10.3969/j.issn.1008–6145.2014.04.029汽车内饰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研究进展徐晓萍1, 曹丽华2, 贾涛1(1.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 南京 210042; 2.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南京 211106)摘要 根据欧盟ELV 指令及GB /T 27630–2011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的要求,对汽车内饰材料中4项重金属(铅、镉、汞、六价铬)、VOC 类物质及多环芳烃类物质的不同检测技术及方法进行了综述并评价。
对未来汽车内饰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汽车内饰材料;重金属;VOC ;多环芳烃;检测方法中图分类号:O6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45(2014)04–0095–04Research Progress in Determina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the Vehicle Interior Decoration MaterialsXu Xiaoping 1, Cao Lihua 2, Jia Tao 1(1.Physics & Chemistry Test Center of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42, China;2. Nanjing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Technical Center, Nanjing 211106, China)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EU ELV directive and GB /T 27630–2011,testing methods for the four heavy metals such as lead, cadmium, mercury and six valence chromium ,VOC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vehicle interior decoration materials were summarized and evaluat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were described.Keyword vehicle interior decoration material; heavy metal; VOC;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detection method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购置汽车作为代步工具,但汽车内空气质量一直令人担忧。
欧盟于2000年发布了2000/53/EC 指令(简称ELV 指令),该指令要求对汽车产品中4种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元素(铅、汞、镉、六价铬)提出了明确的限值要求(铅、汞、六价铬为0.1%,镉为0.01%)[1]。
我国于2006年颁布《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其中提出了汽车回收再利用及禁用有毒有害物质的相关要求;2005年以信息产业部为首的七部委开始联合制订《中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俗称中国RoHS ),并于2007年3月正式实施。
2012年3月,国内开始实施GB /T 27630–2011[2],该指南根据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来源和对车辆主要内饰材料本身挥发特性的分析,确定了8种主要被控制物质,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浓度要求。
2013年3月19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推出特别节目——3.15特别行动,关注车内空气污染问题。
节目中报道了宝马、奔驰、奥迪等豪华品牌汽车使用沥青阻尼片导致车内空气质量严重污染问题。
之后央视《新闻30分》报出了其联合一家汽车网站进行的联合检测结果:多款在中国市场生产及进口的汽车产品中含有强致癌物多环芳烃,而同款车型在德国销售的车辆配件却未检出多环芳烃。
媒体已于2013年9月发布《“健康汽车”检测报告》,报告显示,11款主流车型内饰中有致癌物——多环芳烃,此次检测选取了市场上在售的32个品牌、44款车型作为检测对象,主要检测汽车内与人体接触的汽车座椅、头枕、方向盘等内饰中的多环芳烃含量。
这是国内首次针对车内强致癌物质——多环芳烃进行的全面检测试验。
多环芳烃(PAHs )是强致癌物质,可通过接触导致人体致癌。
在目前已知的500多种致癌物中,有200多种与多环芳烃有关,已成为癌症的代名词。
而国内唯一对车内空气质量有所限定的国标GB /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却未涵盖这项致癌物。
缺乏标准限值的污染物将很有可能造成污染物“黑洞”。
据了解,目前我国汽车内饰领域没有多环芳烃的相关含量标准,而欧美很多国家对多环芳烃在汽车等工业制成品中的含量进行严格限量规定。
鉴于国内外相关政策的要求,今后对汽车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将成为必然。
目前汽车内饰中有毒有害物质尚无统一检测标准。
笔者针对汽车内饰材料中4项重金属、VOC 类物质及多环芳烃类物质不同检测技术及方法进行比较,这对完善汽车内饰材料的检测技术及方法具有实际意义。
联系人:徐晓萍;E-mail: yufish1983@ 收稿日期:2014–04–12化学分析计量2014年,第23卷,第4期961铅、镉、铬、六价铬检测研究进展1.1 样品制备一般情况下,样品分析检验程序应包括采样与保存、样品消化和制备以及特定成分的分析等步骤。
在任何分析技术中,样品制备都是重要步骤,样品的制备和保存直接影响仪器分析数据的精确度[3]。
1.2 样品前处理方法对于铅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的前处理,湿法消解、干法消解或者微波消解均能适用[4];汞及其化合物使用微波消解,也可使用硫酸或硝酸在烧瓶中回流消解形成汞溶液;六价铬化合物预处理常用方法为碱液萃取法[5]。
1.2.1 测定铅、镉、汞时样品前处理方法微波是指频率在300 MHz~300 GHz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100 cm~1 mm之间,实验室微波消解系统的频率基本在2 450 MHz附近[6–7]。
铅、镉、汞的前处理方法是指利用微波加热封闭容器中的消解液(各种酸、部分碱液以及盐类)和试样,从而在高温增压条件下使各种样品快速溶解。
消解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取出消解罐内罐,作定量转移(用去离子水冲洗内罐和盖3次),定容并过滤,必要时应适当赶酸。
在密闭体系进行微波消解还可防止挥发性元素的损失(如汞),进行常规湿法消解不能进行的项目。
经微波消解后的溶液再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进行铅、镉、汞含量定性、定量的分析。
1.2.2 测定六价铬时样品前处理方法利用碱性萃取程序从样品中萃取六价铬。
研究证明,从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的样品中萃取六价铬,碱性溶液比酸性溶液更有效,碱性提取液为0.28 mol/L Na2CO3–0.5 mol/L NaOH 混合液。
待测样品于碱性提取液中在90~95℃萃取3 h,在碱性提取液中Cr6+与1,5-二本卡巴肼反应,Cr6+还原为Cr3+,二本卡巴肼氧化为二苯卡巴胂,Cr3+和二苯卡巴胂进一步反应形成红–紫罗兰色的络合物,用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在540 nm处定量测试该络合物溶液,即得到样品中六价铬的含量。
1.3 分析方法1.3.1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基于气态原子对于同种原子发射出来的特征光谱辐射具有吸收能力,通过测量试样的吸光度进行检测的方法。
AAS是目前最常用汞的检测方法,我国的汞监测标准基本都采用该方法。
另外AAS还可以对铅、镉、铬进行有效检测。
常见的AAS法有火焰式原子吸收光谱法[8–13]、石墨炉式原子吸收光谱法[14–16]、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等[17–19]。
董仁杰[10]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污泥中铜、锌、铅、镉、镍含量,相对标准偏差为0.8%~6.0%,加标回收率为95%~103%,该方法简便、快速、实用,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佟卫莉等[11]研究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电子元器件引脚中的铅与镉,该方法采用硝酸和盐酸混酸溶液溶解电子元器件引脚,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溶解样品中的铅与镉的含量,加标回收率为97%~105%。
吴颖等[14]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水体中的铅、镉含量,分别试验了不加改进剂、加重铬酸钾、加磷酸二氢氨3种检测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铅、镉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0 ng/mL,0~15 ng/mL,相关系数r为0.999 8,回收率分别为96.5%~101.1%,98%~103.1%,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1%。
任婷等[15]使用高分辨率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食品中的铅、镉、铬进行了检测,建立了样品预处理、样品消解和定量分析的实验方法,该方法的精密度为1.3%~4.9%,回收率为95.1%~104.6%。
周雯等[16]通过优化微波消解体系、基体改进剂、灰化温度以及原子化温度,建立了一种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用于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砷、铅、镉、铬、镍的含量。
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卷烟主流烟气中砷、铅、镉、铬、镍的检出限为6.29~8.29 ng/L,相对标准偏差为0.93%~4.87%,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3.44%~115.53%。
罗晓薇[17]采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涂料中的汞,在吸收波长253.7 nm处,汞的质量浓度在0~100 ng/mL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8 ng/mL,方法精密度小于5%,加标回收率在95%~108%之间。
张英敏等[18]采用氢化物发生–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污泥中微量汞,用硝酸和高氯酸为消解试剂,研究了消解的最佳条件、影响因素。
该方法的精密度小于2.06%,加标回收率在97%~105%之间。
宋吉英等[19]建立了浊点萃取–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痕量汞,在优化条件下,该法对汞的富集倍数是20倍,检出限为0.039 µg/L,相对标准偏差为4.8%,分析结果满意。
一般情况采用火焰式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石墨炉式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铅、镉进行检测;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汞元素进行测定。
但目前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来测定汽车内饰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相关文献暂时未见报道。
1.3.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20–22]是以等离子体为激发光源的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可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