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全自动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法
超声波无损检测基础原理
![超声波无损检测基础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19c726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7.png)
超声波无损检测基础原理超声波无损检测(Ultrasound Non-Destructive Testing,简称UT)是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反射、折射以及散射现象,来检测材料的内部缺陷、异物、尺寸和性能的一种方法。
它具有非接触、无损、高精度、高效率、可定量测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电力、石化等领域。
超声波无损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时发生的传播、反射、折射和散射现象来评估材料的完整性和性能。
其中,超声波是一种振动频率超过人耳听觉范围的机械波,具有频率高、穿透力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
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是通过介质粒子的弹性振动完成的。
当超声波进入材料后,会遇到材料内部的缺陷、异物等结构的界面,其中的一部分能量将被反射回来,称为反射波;另一部分能量则继续传播并发生折射或散射,称为透射波。
通过测量和分析反射波和透射波的信号,可以确定材料的内部缺陷、异物的位置、形状、大小等参数。
超声波无损检测通常采用传感器(也称为探头)将超声波引入到被检测物体中。
传感器由晶体材料制成,具有压电效应,即在受到外加电压作用下产生机械振动。
当外加电压施加在传感器上时,晶体会振动产生超声波,然后将超声波传播到被检测物体中。
当超声波在被检测物体中传播并遇到缺陷、界面等结构时,会有部分超声波能量被反射回来,在传感器上产生电信号。
这个信号经过放大、滤波、变换等处理后,可以得到被检测物体内部结构的信息。
超声波无损检测的信号处理是关键环节。
一般来说,反射信号的振幅和时间可以提供缺陷的大小和位置信息,而透射信号的强度和传播时间则可以提供材料的均质性和变质情况。
根据反射信号的波形和强度,可以判断缺陷种类(如裂纹、气孔、异物等)和位置。
通过对信号的波形、幅度以及时间的分析,可以获得材料的尺寸、形状、深度等更加详细的参数信息。
总之,超声波无损检测通过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物理特性和反响情况,来评估材料的完整性和性能。
超声波无损检测概述
![超声波无损检测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d791de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5.png)
超声波无损检测概述超声波无损检测一、超声波无损检测基本介绍超声检测(UT)是利用其在物质中传播、界面反射、折射(产生波型转换)和衰减等物理性质来发现缺陷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应用较为广泛。
按其工作原理不同分为:共振法、穿透法、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按显示缺陷方式不同分为:A型、B型、C型、3D型超声检测;按选用超声波波型不同分为:纵波法、横波法、表面波法超声检测;二、超声波的产生(发射)与接收(1)超声波的物理本质:它是频率大于2万赫兹的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转播行为。
即超声频率的机械波。
一般地说,超声波频率越高,其能量越大,探伤灵敏度也越高。
超声检测常用频率在0.5~10 MHZ。
(2)超声波的产生机理——利用了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
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其内部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出现正负相反的电荷。
当外力去掉后,它又会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
当作用力的方向改变时,电荷的极性也随之改变。
相反,当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上施加电场,这些电介质也会发生变形,电场去掉后,电介质的变形随之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或称为电致伸缩现象。
(3)超声波的发射与接收①发射——在压电晶片制成的探头中,对压电晶片施以超声频率的交变电压,由于逆压电效应,晶片中就会产生超声频率的机械振动——产生超声波;若此机械振动与被检测的工件较好地耦合,超声波就会传入工件——这就是超声波的发射。
②接收——若发射出去的超声波遇到界面被反射回来,又会对探头的压电晶片产生机械振动,由于正压电效应,在晶片的上下电极之间就会产生交变的电信号。
将此电信号采集、检波、放大并显示出来,就完成了对超声波信号的接收。
可见,探头是一种声电换能元件,是一种特殊的传感器,在探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超声波检测方法的分类(1)按原理分类:超声波探伤方法按原理分类,可分为脉冲反射法、穿透法和共振法。
超声波检测的基本方法
![超声波检测的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84112d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0.png)
超声波检测的基本方法超声波检测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在物体内部传播和反射的原理来获取有关物体结构和性质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
它具有非接触、实时性强、灵敏度高、能够检测深部缺陷等优点,在工业、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将介绍超声波检测的基本方法。
1. 超声波的产生与传播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20kHz的声波,通常由压电材料产生。
压电材料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压电效应,产生机械振动,从而产生超声波。
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弹性模量等有关。
2. 超声波的接收与处理超声波检测系统通常由超声波发射器、接收器和信号处理器组成。
超声波发射器将电能转化为超声波能量,发送到被测物体上。
被测物体对超声波进行反射、散射或透射。
接收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信号处理器对接收到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增益调节等处理,以便分析和判断被测物体的结构和缺陷情况。
3. 超声波的探头和成像超声波检测中常用的探头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
接触式探头直接接触被测物体表面,通过声波在物体内部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取信息。
非接触式探头则无需直接接触被测物体,通过空气或水等介质传播超声波。
超声波成像是超声波检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探头的移动和超声波的传播来获取被测物体内部的结构信息。
成像过程中,探头发射超声波,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后,计算机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其转化为图像显示出来。
超声波成像可以直观地显示出被测物体的结构和缺陷位置,对于工业检测和医学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4. 超声波的参数和特征超声波检测中常用的参数有声速、频率、幅度和相位等。
声速是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物理性质有关。
频率是指超声波的振动次数,频率越高,分辨率越高。
幅度是超声波的振幅,与被测物体的缺陷大小有关。
相位是超声波的相对偏移,可以用来判断被测物体的结构。
超声波的特征包括信号的幅度、声速、频谱和波形等。
信号的幅度可以用来判断被测物体的缺陷大小。
使用超声相控阵技术的无损检测方法与技巧
![使用超声相控阵技术的无损检测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beb574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6.png)
使用超声相控阵技术的无损检测方法与技巧超声相控阵技术是一种常用于无损检测的技术,它通过使用一组探头向待测物体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其反射波,从而获取物体内部的信息。
相比传统的单点检测技术,超声相控阵技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更广的探测范围和更强的穿透力。
本文将介绍使用超声相控阵技术进行无损检测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准备工作是使用超声相控阵技术进行无损检测的关键。
需要选取合适的探头和超声仪器。
探头的选择应根据待测物体的尺寸、形状和材料选择合适的频率、探头尺寸和探头阵列形式。
超声仪器的性能也需要符合要求,包括信号发射和接收的灵敏度、增益、滤波器和数据处理能力等。
其次,进行检测前需要进行合适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待测物体进行表面清洁,以保证超声波能够有效传播和反射。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耦合介质,将探头与待测物体保持良好的接触。
对于粗糙表面的物体,可以使用凝胶或液体耦合剂,而对于平滑表面的物体,可以尝试使用接触探头。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技巧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扫查模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直线扫查、螺旋扫查或网格扫查等。
其次,要根据待测物体的不同部位和表面形态进行特定的检测调节,例如调整传感器的入射角度和倾斜角度,以最大限度地获取有用的信息。
此外,在数据处理方面也有一些技巧可以加以应用。
首先是信号增强技术,可以通过滤波、均衡和增益调节等方式,提高信号质量。
其次是多角度检测技术,通过改变入射角度和探头位置,获取多个角度的数据,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最后是图像重建技术,通过将多个数据进行整合和处理,生成更清晰、更具信息量的图像或曲线。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超声相控阵技术进行无损检测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限制。
首先是探头的选择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其次是背景噪声和杂散信号可能干扰检测结果,需要进行相应的滤波和处理。
此外,超声相控阵技术对于复杂结构和多层材料的检测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结合其他技术进行辅助。
超声波无损检测概述
![超声波无损检测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d1f4e6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4.png)
超声波无损检测概述超声波无损检测(Ultrasonic Testing,UT)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材料、结构和设备的评价和质量控制。
它利用超声波的传播特性,通过对材料内部缺陷的检测和测量来评估材料的完整性和性能。
超声波无损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不会对被检测材料造成损伤。
它基于超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和反射规律进行检测,通过分析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速度和幅度的变化,可以探测出材料中的各种缺陷,例如裂纹、夹杂、气泡等。
超声波无损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振动形态来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
在超声波检测中,一台超声波探头产生高频的声波短脉冲,并将其发送到被检测材料。
声波的传播速度受材料的密度、弹性模量、导热性等因素影响,当声波遇到材料的界面或内部缺陷时,部分声波能量会反射回来,并由探头接收。
探头接收到的反射波信号经过放大和处理后,可以得到材料中的缺陷信息。
根据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振幅的变化,可以计算出缺陷的深度、大小和位置等参数。
同时,通过对声波的幅度和频率的分析,还可以评估材料的强度、硬度、粘度等性能指标。
超声波无损检测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是一种无损的检测方法,不会对被测材料造成任何损伤。
其次,超声波可以穿透较厚的材料,对内部缺陷的检测能力强。
此外,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振幅变化可以提供丰富的缺陷信息,能够准确评估材料的完整性和性能。
超声波无损检测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
在制造业中,它常用于对焊缝、铸件、锻件等工件进行质量评估和缺陷检测。
在航空航天领域,它被广泛用于飞机结构、发动机零部件等重要部位的检测。
在能源行业,超声波无损检测可以用于对核电厂设备、水电站管道等进行安全评估。
在建筑行业,它可以用于对混凝土结构、钢桥梁等进行评估和检查。
总之,超声波无损检测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无损检测方法。
它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和反射规律,通过分析声波的传播速度和振幅变化,能够检测出材料中的缺陷并评估其完整性和性能。
超声波检测的基本方法
![超声波检测的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88d842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9.png)
超声波检测的基本方法超声波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通过利用超声波的传播特性来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或异物。
本文将介绍超声波检测的基本方法,包括超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检测原理、设备和操作流程等方面。
一、超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其频率高于人耳可听到的上限,一般在20kHz以上。
超声波的产生主要通过压电效应实现,即利用压电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形变产生机械振动,从而产生超声波。
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时,会遇到不同的界面和缺陷,其中包括反射、透射、折射和散射等现象。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可以获取材料内部的信息,并检测出缺陷的位置、形状和尺寸等。
二、超声波检测的原理超声波检测的原理基于声波在材料中传播时的特性。
当超声波遇到材料内部的缺陷或异物时,会发生反射或散射,这些反射或散射的声波信号可以通过超声波探头接收到,并转化为电信号。
通过分析接收到的声波信号,可以判断材料内部的缺陷类型、位置和尺寸等信息。
根据声波的传播速度和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还可以对缺陷的性质进行初步判断。
三、超声波检测的设备和操作流程超声波检测通常需要使用超声波探头、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波接收器等设备。
超声波探头是将电信号转化为超声波信号的装置,超声波发生器用于产生超声波信号,超声波接收器用于接收和放大接收到的信号。
超声波检测的操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超声波探头和超声波发生器,根据被测材料的特性进行设定。
2. 探头放置:将超声波探头放置在被测材料表面,保持与材料的接触。
3. 发射超声波:通过超声波发生器产生超声波信号,并将其发送到被测材料中。
4. 接收信号:超声波接收器接收到反射或散射的声波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5. 信号处理:对接收到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取材料内部的信息。
6. 结果判断:根据信号处理的结果,判断材料是否存在缺陷或异物,并进行初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四、超声波检测的应用领域超声波检测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可以用于检测金属、塑料、陶瓷等材料中的缺陷或异物。
超声波无损检测概述
![超声波无损检测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c6d96147866fb84ae45c8df8.png)
超声波无损检测概述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I T Y超声波无损检测概述关键词:超声波检测,无损检测,超声波检测的原理,应用1.引言超声检测是无损检测技术中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方法之一。
通过研究超声波在被检材料中传播时的变化情况来探测材料性能和结构变化。
超声波用于无损检测主要具备以下优点[1]:(1)检测范围广,能够进行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检测。
(2)波长短、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缺陷定位准确、检测深度大。
(3)对人体和周围环境不构成危害。
(4)施加给工件的超声作用应力远低于弹性极限,对工件不会造成损害。
2.超声波无损检测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和发展趋势2.1 国外研究情况国外对于超声波检测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1929 年苏联科学家Sokolov 利用连续超声波的穿透法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超声波检测装置。
二战期间超声检测装置有了进一步发展,英国和美国分别于1944 年和1946 年成功制造出A 型脉冲发射式超声波探伤仪。
20 世纪50 年代,A 型脉冲反式超声波探伤仪已被广泛用于发达国家的机械、钢铁制造以及造船等工业[2]。
20 世纪60 年代以后,随着电子技术和电子元器件的进步,超声波检测装置也有了较大的改进。
1964 年德国Krautkramer 公司研制成功的小型超声检测设备成为了近代超声探伤技术的标志[3]。
20 世纪80 年代,计算机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公司开始了数字式超声检测装置的研制,特别是Krautkramer 公司生产的便携式数字化超声波探伤仪—USDI 型,代表着超声检测装置向数字化的发展趋势[4]。
目前国外的许多知名公司(如美国的METEC 公司、德国的K—K 公司、西班牙的TECHATOM 公司等)生产的超声检测系统在信号采集、分析和成像处理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1]。
2.2 国内研究情况20 世纪50 年代,我国开始从国外引进模拟超声检测设备并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案及工作分解
![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案及工作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59e473d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1.png)
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案及工作分解超声波无损检测(Ultrasonic Testing,简称UT)是一种利用超声波传播于被测物质中进行缺陷检测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包括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船舶制造等各个领域。
下面将介绍超声波无损检测的方案及工作分解。
1.确定检测目标:首先需要明确待检测的目标物,包括其材质、尺寸和形状等各项参数。
这是为了选择合适的超声波探头和适当的检测方法。
2.设计检测方案:根据目标物的特点,确定适用的超声波探头和检测方法。
常用的超声波探头包括接触式探头和非接触式探头。
接触式探头适用于平面物体的检测,而非接触式探头则适用于不规则形状或曲面的物体。
检测方法包括脉冲超声波和连续超声波,选择不同的方法要根据被测物体的具体情况来定。
3.实施检测:根据设计好的方案,进行超声波无损检测。
首先需要对探头进行校准,包括延迟校准、增益校准和灵敏度校准等。
然后,将探头与被测物体接触或保持适当的距离,通过控制仪器发射超声波信号。
当超声波遇到缺陷或界面时,一部分超声波将被反射回来,通过接收器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
最后,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判读,得出检测结果。
4.分析和判读: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判读,判断是否存在缺陷。
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振幅比较法、声速比较法、多次反射法等。
对不同类型的缺陷,采用不同的判读标准。
同时,还需要根据检测结果对缺陷进行评估和分类。
5.缺陷评估和报告编写:根据检测结果,对缺陷进行评估,并编写检测报告。
评估缺陷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等,并分析缺陷对被测物体的影响。
根据需要,还可以提供修复建议和预防措施。
最终将检测结果和评估报告交给相关部门或客户。
总结起来,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案及工作分解可以概括为:确定检测目标、设计检测方案、实施检测、分析和判读、缺陷评估和报告编写。
这些步骤在实际工作中是密不可分的,每一步都需要认真执行,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aut检测技术介绍
![aut检测技术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4161e5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3.png)
aut检测技术介绍自动超声波检测(Automated Ultrasonic Testing,简称AUT)是一项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中对材料、零部件和结构的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估。
AUT技术可以非常有效地检测材料中的缺陷,如裂纹、疏松、夹杂和腐蚀等,并提供定量化的测量数据,帮助决策者快速准确地评估工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一、AUT检测原理与方法1. 检测原理AUT技术基于超声波的传播和反射原理,通过将超声波引入待测工件中,利用超声波在材料内部的传播和反射来识别和定位缺陷。
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在材料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程度与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缺陷的特性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分析超声波的传播和反射信号来评估工件的质量。
2. 检测方法AUT技术主要有两种常见的检测方法:离线扫描和在线自动检测。
离线扫描方式下,操作人员需要将待测工件放置在扫描床上,并设定扫描路径和参数。
超声波探头通过电动或机械的方式沿着设定的路径进行扫描,将检测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
这种方式适用于对质量要求较高的大尺寸工件进行检测。
在线自动检测是AUT技术的一大特点,它通过将AUT设备和机器人结合,实现对工件无人化的快速检测。
机器人根据预设的路径和程序,将探头带动起来,并按照设定的扫描参数进行自动扫描。
在线自动检测可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并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二、AUT技术的应用领域AUT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1. 油气管道行业AUT技术在油气管道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油气管道作为输送能源的重要通道,其安全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AUT技术可以帮助监测和评估管道的完整性,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缺陷,预防事故的发生。
2. 船舶和海洋工程船舶和海洋工程是AUT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船舶的结构安全和船体完整性对航海安全至关重要。
AUT技术可以实现对船舶结构的快速扫描和检测,评估船体的结构健康状况,并进行必要的维修和保养。
无损检测-超声波检测概述
![无损检测-超声波检测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263dc6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9.png)
无损检测-超声波检测概述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NDT)是指在不破坏材料和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对材料和结构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估,获得材料和结构损伤、缺陷以及性能状况的方法和技术。
无损检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科研领域和安全监督等领域,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超声波检测是无损检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利用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特性来检测材料和结构的内部缺陷和性能状态。
超声波检测主要包括超声波传播、超声波发射和接收、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等环节。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人耳听力范围的声波,它的频率一般在1MHz到1GHz之间。
超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速度与材料的密度、刚度、损耗和传播路径等有关。
当超声波遇到材料的界面或缺陷时,会发生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通过检测这些波的变化可以确定材料的缺陷位置、大小和类型等信息。
超声波检测通常需要使用超声发射和接收设备,其中超声发射器将电能转换为机械振动,通过与材料接触或间接耦合的方式将超声波传入材料中。
超声接收器将机械振动转换为电能,将接收到的信号发送到信号处理设备进行分析和评估。
在信号处理环节,需要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增益调节、噪声剔除等操作,以提高信号质量和分辨率。
常用的信号处理技术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图像处理等,可以提取出材料的相位、强度和幅度等信息。
超声波检测可用于材料的缺陷检测、定位和评估。
常见的超声波检测应用包括焊缝检测、铁轨检测、管道检测、混凝土结构检测等。
在焊接中,超声波可以用于检测焊缝中的裂纹、夹渣、气孔等缺陷;在铁路领域,超声波可以用于监测铁轨中的疲劳裂纹和应力腐蚀开裂等缺陷;在管道工程中,超声波可以用于检测管道壁厚、管道腐蚀和管道连接等问题;在混凝土结构中,超声波可以用于评估混凝土强度和检测混凝土中的裂纹和空洞等缺陷。
超声波检测具有检测灵敏、无污染、快速、准确和可视化等优点。
它可以检测到微小的内部缺陷,能够评估材料和结构的性能状态,并且可以实时显示和记录检测结果。
无损检测超声波探伤仪的分类工作原理及操作使用
![无损检测超声波探伤仪的分类工作原理及操作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0536a6c619e8b8f67c1cb9d8.png)
无损检测超声波探伤仪的分类、工作原理及操作使用无损检测包括射线检测(RT)、超声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检测(PT)和涡流检测(ET)等五种检测方法。
主要应用于金属材料制造的机械、器件等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也可用于玻璃等其它制品。
射线检测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材料制机械、器件等的焊缝及钢管对接环缝。
射线对人体不利,应尽量避免射线的直接照射和散射线的影响。
超声检测系指用A型脉冲反射超声波探伤仪检测缺陷,适用于金属制品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超声检测以及超声测厚。
磁粉检测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品及其零部件表面、近表面缺陷的检测,包括干磁粉、湿磁粉、荧光和非荧光磁粉检测方法。
渗透检测适用于金属制品及其零部件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包括荧光和着色渗透检测。
涡流检测适用于管材检测,如圆形无缝钢管及焊接钢管、铝及铝合金拉薄壁管等。
磁粉、渗透和涡流统称为表面检测。
超声波探伤的物理基础第一节基本知识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机械振动与波动是超声波探伤的物理基础。
物体沿着直线或曲线在某一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周期性的运动,称为机械振动。
振动的传播过程,称为波动。
波动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大类。
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超声波就是一种机械波。
机械波主要参数有波长、频率和波速。
波长λ:同一波线上相邻两振动相位相同的质点间的距离称为波长,波源或介质中任意一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波正好前进一个波长的距离,常用单位为米(m);频率f:波动过程中,任一给定点在1秒钟内所通过的完整波的个数称为频率,常用单位为赫兹(Hz);波速C:波动中,波在单位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称为波速,常用单位为米/秒(m/s)。
由上述定义可得:C=λ f ,即波长与波速成正比,与频率成反比;当频率一定时,波速愈大,波长就愈长;当波速一定时,频率愈低,波长就愈长。
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都是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机械波,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ad7266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3.png)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通过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特性来评估材料的内部结构和缺陷情况。
该技术在工业领域被广泛应用于质量控制、损伤检测和结构健康监测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首先,让我们了解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人耳能够听到的声波,通常在1 MHz至100 MHz的范围内。
超声波是由发射器产生的机械振动传播而成,并在材料中以纵波和横波的形式传播。
当超声波遇到材料中的界面或缺陷时,它会发生反射、散射和透射等现象。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通常采用传感器将超声波传递到被检测材料上,并接收由材料反射或透射回传的超声信号。
传感器通常由压电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具有机械振动的能力。
传感器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电信号,并传送给接收器进行进一步处理。
在接收器中,超声波信号经过放大、滤波和波形处理等步骤,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接收到的信号可以表示材料内部的界面、缺陷或其它特性。
根据波形特征和信号幅值,我们可以判断材料的质量、损伤的类型和位置等重要参数。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首先,它被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质量控制。
超声波可以检测金属材料内部的裂纹、夹杂物和孔隙等缺陷,预防材料的破坏和事故的发生。
在制造业中,对金属制品进行超声波检测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其次,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飞机零部件的安全性非常重要,超声波无损检测可以帮助工程师发现隐蔽的缺陷,如疲劳裂纹和焊接缺陷。
这样可以避免潜在的事故风险,保护乘客和航空器的安全。
此外,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检测。
通过超声波检测,工程师可以评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以及存在的缺陷,如裂缝和空洞等。
这对于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耐久性非常重要。
此外,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医生可以通过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来诊断疾病和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使用方法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f9d810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b.png)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使用方法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中。
它通过利用超声波的传播特性来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损伤及其它物理性能的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使用方法,包括准备工作、仪器设备、检测步骤和结果分析等方面。
在进行超声波无损检测之前,首先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这包括确定检测目标、确认检测区域和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
确定检测目标意味着明确需要检测的材料或构件,例如钢铁、铝等。
确认检测区域是指确定在材料或构件上需要进行检测的具体区域,例如焊缝、腐蚀区等。
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是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使用的超声波无损检测设备,包括超声波发射器、接收器、探头等。
接下来是具体的检测步骤。
首先,将超声波发射器与接收器连接到检测仪器上,并将探头正确安装在被测材料上。
然后,将超声波发射器发送的超声波通过探头输入到被测材料中。
超声波将在材料内部传播,并在遇到缺陷或不同材料界面时发生反射或散射。
这些反射或散射的信号由接收器接收并通过仪器转化成可视化的数据或图像。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要点。
首先,探头的选择很关键,不同检测需求需要选择不同频率的探头。
高频探头适用于检测细小的缺陷,而低频探头适用于检测深层的缺陷。
其次,探头的角度和位置也要正确选择,以保证超声波能够充分穿透被测材料,并有效地检测到缺陷。
另外,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还可以结合数据分析来评估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材料的声速、声阻抗等性能参数。
同时,通过比较不同区域的信号差异,可以判断材料内部的缺陷或损伤的性质、位置和大小。
通过这些分析结果,可以评估材料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帮助工程人员进行维修、更换或改进工艺。
综上所述,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材料检测方法。
通过正确的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以及注意检测步骤和数据分析,可以准确地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和损伤,评估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无损检测技术中的超声波检测操作要点
![无损检测技术中的超声波检测操作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241847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8.png)
无损检测技术中的超声波检测操作要点超声波检测是无损检测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无损检测是指通过对材料或结构进行检测,不对其产生明显影响或破坏的技术。
超声波检测通过传递超声波波束到被测试物体中,并监测反射或传播的声波信号来评估材料的完整性或确定潜在缺陷的位置和性质。
在进行超声波检测时,以下几个操作要点需要特别注意:1. 超声波检测设备的选择与校准选择合适的超声波检测设备是确保检测准确性的首要任务。
在选择设备时,需根据被测试物体的类型和要求确定适当的频率和探头。
设备还需经过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包括对设备的内部参考标准进行验证和调整,以使其能够正确地读取和解释超声波信号。
2. 被测试物体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超声波检测之前,被测试物体需要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清洁表面以排除杂质、涂用耦合剂以增加超声波的传播效果,并确保被测试物体与探头之间的接触良好。
3. 探头的正确使用探头是超声波检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同类型的探头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材料和结构,因此正确选择和使用探头是确保检测准确性的关键。
在使用探头之前,需检查其是否完好无损,并注意探头的角度和位置。
探头的角度和位置对检测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以熟悉不同探头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4. 超声波波束的校准超声波波束的校准对于准确检测被测试物体中的缺陷至关重要。
波束校准包括确定波束的传播速度和调整传输路径。
操作人员需要采取适当的校准措施,以确保波束的准直性和聚焦效果,从而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
5. 数据的分析与解读超声波检测生成的数据往往需要经过分析和解读才能得出结论。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操作人员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缺陷特征,以便能够识别和评估检测结果中的异常信号。
同时,还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和文档化,以备后续参考和追踪。
6. 标准与规范的遵循无损检测领域有许多标准与规范可供参考,操作人员在进行超声波检测时应遵循相应的标准与规范要求。
无损检测技术使用方法
![无损检测技术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3f66d4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d.png)
无损检测技术使用方法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测试方法,用于评估材料、结构或系统的完整性,而无需对其进行破坏性检查。
这种技术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各种行业,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
在本文中,将介绍三种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及其使用方法: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和涡流检测。
超声波检测是一种通过探测材料或构件中传播的超声波来评估其完整性和缺陷的技术。
使用超声波探头,将超声波发送到被测试物体中,然后接收回波以确定材料的内部结构和缺陷。
超声波检测可用于检测材料中的裂纹、孔洞、腐蚀和界面接触等缺陷。
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工作:选择适当的超声波探头,并根据被测试物体的特性和要求进行校准和设置。
2. 扫描操作:将超声波探头沿被测试物体表面移动,并保持适当的接触压力。
同时,监测和记录超声波波形,并注意任何异常信号。
3. 数据分析:将记录的超声波波形进行分析,判断材料中的缺陷类型、位置和大小。
通过比较实际波形和缺陷的标准波形,可以确定材料的完整性。
磁粉检测是一种利用磁场和磁性粉末检测材料表面裂纹和缺陷的技术。
通过在被测试物体表面施加一个磁场,然后在上面撒上磁粉末,当存在裂纹或缺陷时,磁粉末会聚集在这些位置。
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表面准备:将被测试物体的表面清洁干净,并确保没有任何物质会影响磁粉末的附着或显示。
2. 磁场施加:根据被测试物体的形状和尺寸,选择适当的磁场产生设备,并将磁场施加在被测试物体上。
3. 磁粉施加:将磁粉末均匀地撒在被测试物体表面上,确保磁粉末可以在裂纹或缺陷处聚集。
4. 观察和评估:使用合适的照明条件,观察磁粉末的分布情况。
裂纹或缺陷处的磁粉末聚集将形成明显的线条或斑点,从而可确定缺陷的位置和大小。
涡流检测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检测材料中缺陷的技术。
通过在被测试物体上产生交变磁场,当交变磁场通过有缺陷的材料时,将在材料表面产生涡流。
通过观察和分析涡流的变化,可以确定材料中的缺陷。
无损检测方法及流程
![无损检测方法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5be23e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5.png)
无损检测方法及流程无损检测方法有哪些?1: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测的基本原理超声波检测是利用超声能透入金属材料的深处,并由一截面进入另一截面时,在界面边缘发生反射的特点来检查零件缺陷的一种方法,当超声波束自零件表面由探头通至金属内部,遇到缺陷与零件底面时就分别发生反射波来,在萤光屏上形成脉冲波形,根据这些脉冲波形来判断缺陷位置和大小。
超声波检测的主要特性1、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在不同质界面上具有反射的特性,如遇到缺陷,缺陷的尺寸等于或大于超声波波长时,则超声波在缺陷上反射回来,检测仪可将反射波显示出来;如缺陷的尺寸甚至小于波长时,声波将绕过射线而不能反射;2、波声的方向性好,频率越高,方向性越好,以很窄的波束向介质中辐射,易于确定缺陷的位置。
3、超声波的传播能量大,如频率为1MHZ(100赫兹)的超生波所传播的能量,相当于振幅相同而频率为1000HZ(赫兹)的声波的100万倍。
超生波检测板厚14毫米时,距离波幅曲线上三条主要曲线的关系测长线Ф1х 6 -12dB定量线Ф1 х 6 -6dB判度线Ф1 х 6 -2dB2:射线检测射线检测原理:射线检测是利用X射线或γ射线在穿透被检物各部分时强度衰减的不同,检测被检物中缺陷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
特点特色射线照相法能较直观地显示工件内部缺陷的大小和形状,因而易于判定缺陷的性质,射线底片可作为检验的原始记录供多方研究并作长期保存。
但这种方法耗用的X射线胶片等器材费用较高,检验速度较慢,只宜探查气孔、夹渣、缩孔、疏松等体积性缺陷,而不易发现间隙很小的裂纹和未熔合等缺陷以及锻件和管、棒等型材的内部分层性缺陷。
此外,射线对人体有害,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3:磁粉检测磁粉检测原理:磁粉检测是用来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一种检测方法。
当工件磁化时,若工件表面有缺陷存在,由于缺陷处的磁阻增大而产生漏磁,形成局部磁场,磁粉便在此处显示缺陷的形状和位置,从而判断缺陷的存在。
超声波探伤检测方案
![超声波探伤检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1fe2c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11.png)
超声波探伤检测方案1. 引言超声波探伤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主要用于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裂纹、变形等问题。
在许多行业,比如航空航天、制造业和建筑等领域,超声波探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质量控制和安全检测。
本文将介绍超声波探伤检测的原理、仪器设备以及操作流程。
2. 超声波探伤检测原理超声波探伤检测原理基于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特性。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人类听觉范围的机械波,它可以通过传感器发射并在材料中传播。
当声波遇到材料中的缺陷或界面时,会发生反射、散射和透射等现象。
探测设备可以接收这些波的信号,并根据信号的特征来判断材料的状况。
3. 超声波探伤仪器设备超声波探伤仪器设备包括发射器、接收器和显示器等组成部分。
•发射器:将电能转换为超声波能量,并将超声波能量发送到材料中。
发射器一般由压电材料构成,压电材料在施加电压时会产生机械振动,从而产生超声波。
•接收器:接收材料中反射、散射和透射的超声波信号,并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显示器:将接收到的电信号转换为图形或数字信号,以便操作人员对材料进行分析和判断。
4. 超声波探伤操作流程超声波探伤检测的操作流程包括前期准备、标定仪器、探测样品、数据分析和结果判定等步骤。
4.1 前期准备在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测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工作:•确定探测的目标:明确所要检测的材料和部位。
•确定探测方法:根据目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探测方法,比如脉冲回波法、干涉法、工作频率等。
•准备检测样品:清洁样品表面,确保没有杂质和油污。
4.2 标定仪器在进行实际的探测之前,需要对仪器进行标定,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标定的目的是建立仪器的灵敏度和校准系数。
4.3 探测样品将发射器和接收器与样品接触,通过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反射、散射和透射的信号。
根据检测需要,可以使用不同的探头、传感器和频率。
4.4 数据分析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数据分析,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比如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图像重建等。
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案及工作分解
![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案及工作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6cb972067ec102de2bd89a8.png)
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案及工作分解1、检测依据GB 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 29712-2013 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波检测验收等级GB/T 11345-2013 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波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2、主要检测仪器设备仪器、探头、试块及耦合剂选择:2.1检测仪器选用南通探神数字式TS-2007L超声波探伤仪。
2.2探头选择:斜探头,探头折射角在35°~70°之间,换算成K值为0.7~2.7,探测频率2~5MHz。
根据工件厚度适当选择。
2.3试块选择:试块使用CSK-ⅠB和RB-1试块。
根据实际检测中需求选择适当的试块。
2.4耦合剂使用机油或浆糊。
3、检测工件的要求及检测比例3.1检测工件探头移动区表面应平滑,无焊接飞溅、铁屑、油污及其他外部杂质。
探头移动区表面的不平整度,不应引起探头和工件的接触间隙超过0.5mm。
工件检测时温度应在0~60℃。
3.2检测比例见表1表1 一、二级焊缝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4、仪器调整及校验4.1 时基线和灵敏度设定时基线和灵敏度设定时的温度与焊缝检测时的温度之差不应超过15℃。
检测过程中至少4小时或检测结束时,应对时基线和灵敏度设定进行效验。
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偏离,应按表2要求进行修正。
表2灵敏度和时基线修正5.2设定参考灵敏度应选用下列任一技术设定参考灵敏度:技术1:以直径3mm横孔作为基准反射体,制作距离-波幅曲线(DAC)。
技术2:以规定尺寸的平底孔(见表3和表4)作为基准反射体,制作纵波/横波距离-增益-尺寸曲线(DSG)。
技术3:应以宽度和深度为1mm的矩形槽作为基准反射体。
该技术仅应用于斜探头(折射角)≥70°)检测厚度8mm≤t〈15mm的焊缝。
技术4:串列技术。
以直径为6mm平底孔(所有厚度)作为基准反射体,垂直于探头移动区。
该技术仅用于斜探头(折射角为45°)检测厚度t≥15mm的焊缝。
无损检测技术使用方法
![无损检测技术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cacfd0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a.png)
无损检测技术使用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无损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航空、汽车、船舶、建筑等。
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材料和构件中的缺陷,而无需破坏或拆解它们。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的使用方法,包括超声波检测、X射线检测、磁粉检测和涡流检测。
1. 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测是一种通过声波在材料中传播和反射的原理来检测缺陷的方法。
使用超声波检测仪器,可以选择适当的传感器,并将其放置在被检测材料的表面或附近。
操作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细节,如超声波的频率和幅度,以及传感器的位置和角度。
超声波会在不同介质之间发生反射、折射或传播,根据反射信号的强度和时间延迟,可以判断出缺陷的类型和位置。
2. X射线检测X射线检测利用X射线穿透材料的特性,来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
操作人员需要使用X射线发射器和探测器,将被检测材料置于两者之间。
X射线通过材料后,会被探测器接收,并根据透射率的不同来绘制图像。
操作人员需要注意避免过量的辐射暴露,并遵循相关的安全规定。
X射线检测可以用于检测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中的各种缺陷,如裂纹、夹杂物、孔洞等。
3. 磁粉检测磁粉检测是一种利用磁场和磁性粉末来检测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方法。
操作人员需要将磁性粉末涂覆在被检测材料的表面,然后在材料上施加磁场。
磁场会使得存在缺陷的区域形成磁场异常,使粉末在这些区域上产生磁粉堆积或漏磁现象。
通过观察磁粉分布的形状和颜色等特征,可以判断出缺陷的位置和类型。
磁粉检测主要用于检测金属材料中的表面裂纹和疲劳损伤等。
4. 涡流检测涡流检测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检测材料中近表面缺陷的方法。
操作人员需要将传感器靠近被检测材料的表面,然后通过传感器传输一定频率的交变电流。
当交变电流通过材料时,会在材料表面产生涡流,涡流会受到缺陷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传感器接收到这些变化,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出缺陷的位置和大小。
涡流检测适用于导电性材料中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检测,如铜、铝、钢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全自动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法
摘要:全自动超声波检测技术(AUT)对于提高无损检测效率、保证无损检测质量,节约工程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AUT检测的特点,与传统检测手段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工程无损检测中AUT检测的通用做法。
关键词:全自动超声环焊缝检测
引言:AUT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在近几年的推广使用过程中得到了工程质检方的认可,在使用过程中各公司做法不一,本文通过多年AUT 检测工程应用经验总结归纳了AUT检测通用做法。
1、AUT检测方法适用范围
本文论述了环向焊缝全自动超声检测的要求。
在AUT检测所得到结论的基础上分析评定环焊缝。
根据工程临界判别法(ECA)来最终确定检测验收标准。
2 AUT检测方法步骤
2.1 外观检查
工程现场所有待检环焊缝在焊接完成后都要进行三方(监理、施工、检测)外观检查并且按照AUT检测相应标准的要求进行评定。
所有坡口应在机加工后进行焊接,并且确保焊接符合焊接工艺的要求,随后AUT全自动超声波检测应结合画参考线一起进行。
2.2 超声波检测
工程现场的所有环焊缝的全自动超声检测都要在整个焊缝圆周方向上进行,并按相应的验收标准进行评定。
3 超声波检测系统
AUT检测系统应该提供足够的检测通道的数量,保证仅扫查环焊缝一周,就可对该焊缝整个厚度上的所有区域进行全面检测。
所有被选通道都应能显示一个线性A型扫查显示。
检测的通道应该能按照通常如图1所示的检测区域评估被检焊缝。
仪器的线性应按照相应标准来确定,每6个月测定一次。
仪器的误差应该不大于实际满幅高的5%。
这一条件应该适用于对数放大器及线性放大器。
每一个检测的通道都应可以选择脉冲反射法或者直射法。
每一个检测通道的闸门位置及两个闸门之间的最小跨度和增益都是可选择的。
记录电位也是可以选择的,以显示记录的波幅和传播时间位于满幅高0~100%之间的信号。
对于B扫查或者图像显示的资料记录也应该为0~100%。
对于每个门都有两个可记录的输出信号。
无论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都包括信号的高度和渡越时间。
它们都适于多通道记录仪或计算机数据采集软件的显示。
4 AUT的系统设置
4.1 AUT探头及探头灵敏度的确定
在工程现场的检测中用AUT对比试块选定该检测系统的合适当量。
每个AUT 检测探头固定在扫查架相应位置上,保证中心距满足要求。
分别调整扫查架上探头的位置、角度和激活晶片数,使所有探头在标准试块上的主反射体的信号都达到最大值。
把所有检测探头的峰值信号都设置到仪器满屏的80%,此时显示的灵敏度数值就是该探头检测时的基准灵敏度。
4.2 闸门的设置
4.2.1 熔合区闸门的设置参照AUT对比试块上的标准反射体:闸门起点位置在坡口前大于等于3mm,闸门终点位置应大于焊缝上中心线位置1mm。
闸门的起点和长度应记录在工艺文件中。
4.2.2 体积型通道闸门位置设置:对厚度大的工件,应根据其焊缝特性,使用
多个检测探头对填充区的气孔缺欠进行扫查。
实际扫查的灵敏度应比设置的检测
基准灵敏度高,但不能太大,导致电噪声干扰过强,从而引起误判。
4.2.3体积型通道(根焊道)闸门的设置一般采用参考试块,闸门长度都应设
成单个声程的距离,闸门长度范围要保证足够大,能够覆盖整个根焊道区域,起
始位置距离焊道坡口前端大于或等于1mm。
对根焊道的扫查灵敏度要求足以保证能够检测出此区域的气孔。
扫查灵敏度通常应比基准灵敏度高8—14dB,但不应
大到产生电噪声或几何干扰波,引起误判。
4.3 闸门电位设置
闸门电位大于或等于满屏的20%,超过此幅度的信号按API 1104-2005的验收
标准评定。
根据上述验收标准的规定,检测气孔还可以采用图象通道中的图形和
时间变化来帮助识别。
4.4 记录的设置
焊缝中心线两边图像都应在检测通道的输出声信号有相应显示。
并且对所有
检测探头的输入信号要有延时补偿,用于修正由于圆周零点的相对位置不同而产
生的误差。
5 校准
5.1 检测通道
系统当量参数确定后,用试块上每个反射体按照现场扫查相同的速度对进行
系统性能调试。
试块上所有主要的标准人工缺陷的信号都应超过满屏的80%。
试
块上记录的相邻反射体之间的显示编码的位置相对于现场焊缝一周实际位置的误
差应小于2mm;焊缝上编码器的零点相对于实际焊缝焊接“O”起点位置的误差小
于10mm。
5.2 耦合检测通道
AUT扫查图中的耦合显示通道应随时显示整个AUT图形在检测中的耦合情况,并判断检测过程中的探头和待检工件的耦合情况是否良好。
对于发现耦合不好,
除加强对管线外部的打磨外,在AUT系统中对系统重新调试。
6 现场检测
6.1 焊缝标识
现场检测时对所有焊缝按委托方要求做好标记,在平焊位置(一般在焊缝0
点位置)还应标注检测起始位置和检测方向,检测起始位置处一般用“O”表示,
检测扫查的方向一般用箭头表示,使用油性记号笔时应确保标记对探头耦合无影响。
6.2 受检表面制备
受检焊缝表面在焊缝两侧探头声束覆盖的扫查区域内保持光洁。
当焊缝存在
焊接飞溅或防腐层粉末等杂物时会妨碍AUT检测探头的环向移动,阻碍探头及待
检工件的=的耦合。
所有影响AUT检测的表面条件如焊渣,污染物,几何形状等
都应在扫查前清除,确保表面扫查区外观合格。
6.3 参考线
在施工单位焊接前,应在管子表面画一道参考线,参考线距焊道坡口中心的
距离为100mm±0.5mm。
目的是保证探头中心距离与探头阵列试块模拟中心线距
离相同。
探头阵列固定在导轨上,每道焊缝上导轨的位置由轨道尺来确定。
6.4 系统性能校验
6.4.1 在扫查每道焊缝前,都应利用试块进行校验。
每次对试块扫查校验的记
录数据都应以与焊缝检测数据存放在一起。
如果初始校准时,每个检测通道主反射体的信号为满屏的80%,那么校验时的信号也应在满屏的65-99%之间。
否则,应重新校准系统。
焊缝检测结束后,也应对试块进行校验,校验结果应符合初始校准要求。
从校验结果到焊缝扫查结束,当中时间间隔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
6.4.2 圆周位置精确度的校验—在开工之前及每隔一个月校验一次,显示记录的圆周距离与管道外表面标记的位置一致,误差不超过±10mm。
6.4.3 温差的控制:试块表面,探头斜楔的材质和检测表面之间的温度差可能引起超声波折射角的偏移,从而导致AUT检测系统不能正确识别待检工件的检测区,因此要求试块和斜楔材料(或两个都包括)的温度一直且符合标准要求。
保证上述温度相差不能超过±10°
7 报告
7.1 焊缝扫查记录
焊缝扫查记录为AUT检测结果的永久性记录,包括:完整的扫查图、检测参考点、扫查方向、现场检测的日期和时间、扫查温度以及检测人员姓名。
还应记录每一个通道的检测区域。
根据噪声水平,显示B扫数据颜色可以降到满屏的3-5%以帮助识别缺陷。
应根据操作者的需要调节显示器的颜色和打印机的颜色(或灰度)。
7.2 报告时间
在焊接过程中,应在焊接完成后尽快进行超声检测。
一条焊缝的整个检测过程(包括:超声检测,评定并且给出焊缝检测结果)不应超过焊接周期。
焊缝评定和相关焊缝检测资料应在后续焊接开始之前完成。
报告应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或业主和监理的要求出具,保证焊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结束语
AUT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超声波检测技术,已经在焊接工程领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可以完成其他检测方法不能完成的检测,如在在役海底管道、结构件焊接和在用的过程中进行实时检测。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再经过几年的发展,AUT检测方法有潜力成为无损检测工程中最常用的环焊缝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1]罗光明.简述TOFD检测技术优势及前景展望.基础建设.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