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力与力的作用》
幼儿园科学教案《力》
![幼儿园科学教案《力》](https://img.taocdn.com/s3/m/a6240dc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d.png)
幼儿园科学教案《力》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初步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初步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力的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气球、小车、积木、绳子、海绵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活动场地,安全的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例子,如吹气球,让幼儿初步感受力的存在。
2. 讲解力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 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力的作用效果。
4. 小组活动:让幼儿分组进行力的实验,如用不同的力吹气球,观察气球的大小变化;用不同的力推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和距离等。
6. 延伸活动:让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和体验力的作用,如拉窗帘、提书包等。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操作能力,了解他们对力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听取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评估他们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
3. 收集幼儿在家庭延伸活动中的观察和体验报告,了解他们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力的概念。
2. 在小组讨论中,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3. 针对家庭延伸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将观察和体验结果与同伴分享。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力的实验活动,增进家长对幼儿科学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2. 组织力的主题班会,让幼儿进一步探讨力的应用和重要性。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课件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45364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c.png)
PART 06
力的应用实例
车辆行驶中的力
总结词
车辆行驶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对车辆的运动状态 产生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牵引力、阻力和重力的作用 。牵引力使车辆前进,阻力使车辆减速,重力则使车 辆保持稳定。这些力的相互作用,使得车辆能够实现 加速、减速和转向等运动状态的变化。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牛顿第三定律
01
02
03
04
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 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定律的表述
公式表示为 F=-F',其中 F 表 示作用力,F' 表示反作用力
。
定律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 互作用,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
在太空中。
定律的意义
总结词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详细描述
当物体受到挤压、拉伸或其他外力作用时,其形状会发生改变。例如,弹簧在受到拉伸 力时会伸长,而橡皮筋在受到压缩力时会缩短。这种形变在一定范围内是可恢复的,但
如果超过物体的弹性限度,形变将变成永久性的。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总结词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 施加力的同时也会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 力。
接触力
总结词
接触力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力。
详细描述
接触力通常是由于物体之间的压力或拉力引起的,例如手推桌子、磁铁吸引铁钉等。接触力的作用点 是两个物体相接触的部分,其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牛顿第三定律来描述。
非接触力
总结词
力与作用力
![力与作用力](https://img.taocdn.com/s3/m/f9a1039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e.png)
力与作用力
在自然界中,力与作用力是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概念。
力是导致物体产生运动或形变的推动,而作用力则是对物体施加的力。
在物理学中,力被描述为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作用力是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应,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力与作用力是研究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
在自
然界中,所有物体都受到力的影响,这些力可以来自各种来源,如引力、电力、磁力等。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个物体都会同时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就是作用力。
力和作用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力是产生作用力的原因,而作用力是力在物体上的效应。
在物理学中,力和作用力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描述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轨迹和状态,而作用力则是描述物体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效应。
总的来说,力与作用力是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力与作用力,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物体的运动规律,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力与作用力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力 四、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公开课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力 四、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b6108e4c31b765ce05081433.png)
课题力学科八年下册物理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由“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部分内容组成。
力学在物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物理学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典范,本节作为中学物理力学第一节,其基础知识是后续学习“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内容所必须的预备性知识,所以本节课的展开尤为重要。
学习者特征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有极强的探究欲望,但是抽象思维及科学探究的水平还不足,有待课堂中逐步加以适当引导,以便顺利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并掌握。
教学目标确立及依据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大纲要求确立以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能准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
(2)理解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三要素,并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来。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作用效果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通过实验和对生活体验的分析、归纳,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3)通过课堂小练习让学生领会如何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践和探究,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确立依据根据教材分析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确立以下重难点:1.重点: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2.难点:准确理解力的概念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 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观察物体运动状态及形状的改变,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 探究法:通过学生积极的探究活动,得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结论.教学资源准备弹簧、橡皮泥、空矿泉水瓶、磁铁、小车、铁球等相关力的实验器材;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设计意图时间安排一、课堂引入二、新课教学(一)力的作用效果利用多媒体展示放大的中国汉字“力”,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哪些与力相关的词汇。
学生回答后总结:这么多相关力的词汇,含义各异,那物理学中的力到底是什么?力能做哪些事情?1.展示讲台上的器材:弹性良好的弹簧,橡皮泥,空矿泉水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 (力的作用)知识点+经典例题(有答案解析)docx -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 (力的作用)知识点+经典例题(有答案解析)docx -](https://img.taocdn.com/s3/m/088c3ac6fd0a79563c1e72c8.png)
知识点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说明】①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产生力的作用,如磁力、重力等;②接触的物体间也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如竖直墙壁对静止在水平面的球不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5、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使用注意事项:观察:量程、最小刻度(分度值);检查:指针是否指零;测量时拉力应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拉挂钩,且弹簧不能与面板摩擦;读数时,应让视线与面板相垂直;测量的拉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拓展】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易错辨析】要注意弹簧长度和弹簧伸长的长度的区分,后者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而与拉力大小成正比的是这个变化量。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当其中一个要素改变时,力的作用效果往往会随之改变。
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时,其作用效果也相同。
8、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注意】①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②应标出力的符号如(G、F拉、F支持等)及数值和单位;③一般情况下,我们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④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在受力分析时,我们可视为力都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
经典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用手提水桶,手感到有向下的拉力,该力的施力物体是(B)A.手 B. 水桶 C. 水 D. 人2.下列图中能生动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规律的是(A)3.下列运动中,运动状态不变..的是(D)A.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B.被扔出的手榴弹在空中运动C.小球从空中自由落下D.木块从斜面上匀速滑下4.下列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现象的是(B)A. 用力推车,车由静止变为运动B. 船工用撑杆推岸,船随之离岸而去C. 用力拉弓,弓发生形变D. 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5.下列事例中,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D)A.人坐沙发,沙发凹陷B.降落伞匀速直线下降C.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D.正在进站的火车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体现这一原理的是(D)A.手拍桌子,手感到疼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7.两只鸡蛋相碰,往往只碰破一只,有关碰撞时相互间力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A.两只鸡蛋受力一样大B.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C.未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D.两只鸡蛋受力的大小无法比较【解】两只鸡蛋相碰,甲蛋对乙蛋有一个作用力,乙蛋反过来给甲蛋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是一样的。
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点
![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点](https://img.taocdn.com/s3/m/c8cce6f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0.png)
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点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描述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点。
力的作用效果是指力对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而力的作用点则是力作用的具体位置。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使物体产生位移或形变当外力作用于物体时,若力的大小不为零,就会使物体产生位移或形变。
例如,当我们用手推动一个物体时,物体会发生位移,这就是力产生的一种作用效果。
另外,当我们拉伸或压缩弹簧时,也是力的作用效果导致了弹簧的形变。
2. 改变物体速度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
因此,当外力施加在静止物体上时,会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从而改变物体的速度。
3. 使物体产生旋转力的作用效果还可以使物体产生旋转。
例如,当一个力矩施加在一个物体上时,会使物体围绕固定轴产生旋转运动,这种作用效果常见于工程、运动和机械领域。
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点是力作用的具体位置,力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点对物体产生不同的影响:1. 点力点力是指作用点只有一个的力,其大小和方向都可以确定。
点力常见于物体的质心处,例如地心引力可以视作作用在物体的质心上的点力。
2. 面力面力是指作用点具有面积的力,其作用点可以是物体表面的任意位置。
面力通常会使物体产生垂直分力和剪切力,例如流体对物体施加的浮力就是一种面力。
3. 分布力分布力是指作用点分布在物体表面或物体内部的力,其大小和方向随位置而变化。
例如,弹簧对物体的弹力就是一种分布力,弹簧上不同位置的弹力大小和方向都会有所不同。
在物理学中,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点是研究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力的作用效果和作用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和运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和运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b921b0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9.png)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和运动》知识点总结力及其作用效果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力的两个关键概念。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单位是XXX,符号是N。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力的示意图是一种表示力的方法。
用一根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的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上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它对于分析一个力来说,既形象又直观。
弹力及弹簧测力计弹性是指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原状的特性。
弹力是指弹性物体受到外力后产生的力。
弹簧是一种典型的弹性物体,它可以用来测量力的大小,这就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来测量力的大小。
当外力作用在弹簧上时,弹簧发生弹性变形,变形的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量各种物体的重量、拉力、压力等。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根据需要测量的力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型号。
其次,要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不能超过其额定测量范围,否则会对弹簧测力计造成损坏。
最后,要正确读取弹簧测力计的测量结果,注意单位的转换和精度的保留。
2.塑性是指物体受力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特性。
3.对弹性物体来说,形变后能自动恢复原状的最大限度称为弹性限度。
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能回复到原来的形状,称为弹性形变;超过弹性限度的形变则不能回复到原来的形状,称为非弹性形变。
4.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比如拉弯的弓,这种形变我们很容易观察到。
还有些形变我们不易观察到,比如把书放在桌子上,书和桌子都发生了弹性形变,只不过这种形变量很小,我们不易观察到。
因此,书和桌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弹力,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压力和支持力,还有拉力、推力、张力等等,它们实质上都是弹力。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https://img.taocdn.com/s3/m/0bac1b6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c.png)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在物理学中,力是描述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基本概念。
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点是力学中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是指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或效果,力可以产生三种作用效果,分别是使物体运动、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1. 使物体运动当有外力作用于一个静止物体时,物体将会开始运动。
这是因为外力改变了物体的状态,使物体从静止状态转变为运动状态。
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
2. 改变物体的形状力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种力称为变形力。
当外力作用于物体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但没有发生位移,就产生了形变。
例如,拉伸弹簧、挤压弹簧等都是形变的力的作用效果。
3. 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时,物体会产生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和所产生的加速度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这种情况下,力不仅改变了物体的速度,还改变了物体的运动方向。
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点是力作用于物体的具体位置,力可以在物体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因此力的作用点对物体的运动和变形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1. 作用点与作用效果的关系力的作用点决定了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同一力在不同作用点作用于物体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一个水管在两端施加相同大小的力,如果作用点靠近一端,容易使水管产生扭转;如果作用点居中,水管将产生弯曲;如果作用点在另一端,水管可能会发生压缩。
2. 合力的作用点当多个力同时作用于同一个物体时,合力的作用点是所有力的作用点的叠加,根据平衡力和力矩的原理,合力的作用点决定了物体的平衡状态和转动状态。
合力的作用点越靠近物体的一个端点,物体就会朝着这一端旋转。
结论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点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力对物体的运动和形变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作用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为力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
年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说课稿
![年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0170f2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9.png)
年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的内容主要包括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和简单机械四个部分。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了解力的作用和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对于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力的相互性、二力平衡和简单机械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简单机械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简单机械的原理。
2.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作用实验,引发学生对力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力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思考力的相互性。
3.学习二力平衡: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理解并掌握二力平衡的原理。
4.简单机械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和拓展。
《力》力PPT(第2课时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相互作用)
![《力》力PPT(第2课时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相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e35684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41.png)
第七章
知识要点基础练
综合能力提升练
拓展探究突破练
-8-
12.两个鸡蛋相碰,总是一个先破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只有未破的鸡蛋受力 B.只有破了的鸡蛋受力 C.两个鸡蛋都受力 D.究竟哪个鸡蛋受力未知 13.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滑冰时,人用力推墙,人会往后退,因为人也受到墙的推力 B.立定跳远时,脚要用力向后蹬地,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跳水运动员踩压跳板,身体向上弹起,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力的大小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6.在拳击比赛中,有时拳手会被击倒,关于这一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A.攻击者受到的力大 B.被击者受到的力大 C.两者受力一样大 D.无法判断
第七章
知识要点基础练
综合能力提升练
拓展探究突破练
-6-
7.在排球比赛中,二传手传过来的球,主攻手用大小不变的力扣球,球的落地点和 旋转性各不一样,这说明力的 方向 和 作用点 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不 同。 8.球场运动的足球有时贴着地面滚动,有时飞到空中。这主要是运动员在踢球时 力的 作用点 不同导致的。 9.狗拉雪橇前行,狗对雪橇有拉力作用,同时,雪橇对狗也有拉力作用,这两个力的 三要素中完全不相同的要素是 方向和作用点 。 10.游泳时小涛向后划水以获得向前的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到达终 点时,因受到池壁作用力而停止运动,这表明作用力改变了他的 运动状态 。
第七章
知识要点基础练
综合能力提升练
1
2
3
4
5
6
7
8
轻松尝试应用
拓展探究突破练
-25-
二、力的作用效果 3.图甲、乙、丙、丁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主要表 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
通过实验探究力的作用与效果
![通过实验探究力的作用与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5c010ff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e.png)
通过实验探究力的作用与效果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仅存在于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中,也是探究自然现象和解释科学规律的重要工具。
本文通过实验来探究力的作用与效果,揭示力对物体行为的影响,以及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运动的调控。
实验一:斜面上的滑动材料:斜面、物块、测力计、测角仪步骤:1. 将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物块放置在斜面上。
2. 逐渐增加斜面倾角并保持倾角恒定,记录测角仪的测量值。
3. 用测力计分别测量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的力的大小。
4.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当斜面倾角增大时,物块沿斜面方向的力也相应增大,而垂直斜面方向的力保持不变。
这说明力的大小与斜面倾角有关,力的作用方向与斜面方向相同。
也即,力使得物块在斜面上滑动,而斜面的倾角决定了力的大小。
实验二:弹簧的伸长材料:弹簧、物块、测力计步骤:1. 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面上,另一端挂上物块。
2. 使用测力计测量弹簧的伸长力。
3. 逐渐增加物块的质量,记录伸长力的变化。
4.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力与物块质量的关系。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数据表明,随着物块质量的增加,弹簧的伸长力也随之增加。
这证明了力的大小与物块质量成正比。
弹簧能够通过产生弹性变形来抵抗物块的垂直压力,产生伸长力。
实验三:平衡力的实验材料:悬挂系统、测力计、物块步骤:1. 将测力计挂在悬挂系统上,保持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2. 在测力计上记录下作用在悬挂系统上的力的大小。
3. 在悬挂系统上加挂物块,记录力的变化。
4.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力与物块质量的关系。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数据显示,当加挂物块时,悬挂系统上的力也随之增加,但这些力的合力始终为零。
这是因为悬挂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力平衡。
此实验说明力与物块的质量成正比,但同时也存在着力的平衡状态。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力的大小与斜面倾角、物块质量有关,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关。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68844989eb172ded63b7d4.png)
第七章力7.1力【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概念和知道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重点难点】1.力的示意图画法。
2.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内容一:力和力的作用效果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2、P3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能说出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自学检测】1.我们常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和描述力,如: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有力的作用时至少存在两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承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3.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__1__N。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一、演示P3实验后请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甲和图乙你看到小球的状态发生怎样的变化?答:图甲小球的速度由慢变快,图乙小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答:因为受到力的作用。
二、1.用磁铁靠近一悬挂起来的小铁球(不要接触)。
观察到的现象:小球会(“会”或“不会”)被磁铁吸引。
说明: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也有(“有”或“没有”)力的作用。
2.下面的两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吗?观察下图,能证明甲乙两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的是(BC)总结: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产生力的作用?【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1.力的作用效果是:①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3.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如:常见的推、拉、提、压……属于接触力,磁力﹑星体之间的引力……属于非接触力。
4.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接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要接触且相互挤压。
5.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物理原理力的作用与效果
![物理原理力的作用与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ceab105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0.png)
物理原理力的作用与效果物理原理:力的作用与效果力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描述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效果。
在自然界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力的物理原理、作用和效果,并探讨在不同情况下力的应用。
一、物理原理:牛顿三定律力的物理原理可以通过牛顿三定律来描述。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受到其他力的作用。
这意味着物体需要力的作用才能改变其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力的定义: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其加速度,即 F = ma。
这个公式揭示了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规定了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何影响。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作用力都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也就是说,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后者同样对前者施加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这表明力是一种相互作用的概念,它总是成对存在的。
二、力的作用与效果力的作用可以产生多种效果,这取决于受力物体的特性和周围环境的条件。
下面我们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力的作用与效果。
1. 推力与拉力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的作用方式。
推力是物体受到的沿着其表面方向的力,而拉力是物体受到的沿着其长度方向的力。
推力和拉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平移运动或形变。
2. 弹力当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弹簧会产生弹力。
弹力是一个恢复力,它的作用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反。
弹力在很多实际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弹簧秤和弹簧减震器等。
3.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施加的引力。
根据牛顿的普遍引力定律,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重力是一种贯穿宇宙的力,负责保持行星、卫星和其他天体的运动。
4.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间接触时产生的力,阻碍了物体的相对运动。
它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作用于静止的物体,阻止它们开始运动;动摩擦力则作用于正在运动的物体,减缓它们的运动速度。
5. 浮力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上升力。
物体的力与力的作用效果
![物体的力与力的作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3b17c25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64.png)
物体的力与力的作用效果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形状和运动。
在物理学中,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解释和描述。
一、力的定义与表示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定义为物体对其他物体施加的引起其形变、加速度或改变速度的作用。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方向由箭头表示。
二、力的分类1. 接触力:是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推力、拉力、摩擦力等。
2. 弹力:当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弹性体会产生的力,如弹簧的弹力。
3. 引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如地心引力。
4. 电磁力:包括静电力、磁力和电流产生的力等。
三、力的作用效果1. 形变效果: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形变。
例如,弹簧受到拉力时会延长,压缩时会缩短。
这种形变效果可以通过胡克定律来描述。
2. 加速度效果: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物体受到合力作用时,会产生加速度。
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之间满足F=ma的关系。
3. 改变速度效果:力除了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
通过施加不同的力,可以使物体加速、减速或改变运动方向。
4. 保持静止效果:当物体处于静止时,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与摩擦力相等且反向。
这种情况下,力的作用效果是保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防止物体发生运动。
四、力的平衡与合力1. 力的平衡: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如果各个力之间相互抵消,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平衡条件,合力为零。
2. 合力:多个力的合成就是合力,用来描述多个力的整体效果。
合力可以通过几何法、正三角法或分解法来计算。
五、示例案例1. 抛物运动:将物体以一定的力水平抛出,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于物体,使物体以弧线轨迹运动。
2. 电梯的运行:电梯上升和下降时,电梯底部施加弹力,两种状态下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同,决定了物体的状态。
3. 行驶的汽车:汽车前进时引擎产生的驱动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于车辆,决定了汽车的速度和加速度。
动力与力的作用
![动力与力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f110d5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f.png)
动力与力的作用力与动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对于解释各种物理现象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力和动力的概念入手,探讨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形状或速度。
在物理学中,力通常用牛顿(N)作为单位进行衡量。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变化来确定,这就是所谓的牛顿第二定律:F = 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力和反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动力是物体获得速度和能够改变速度的能力。
它是通过力来提供的。
动力可以分为自然动力和人为动力。
自然动力包括地球的引力、风力和水力等,这些动力是由自然界的各种力所产生的。
人为动力则是人类通过使用工具、机器等方式产生的动力,如汽车的发动机和机械设备等。
在自然界中,动力和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地球的引力使物体向地面靠拢,这就是一种动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力的作用。
比如,我们走路时需要运用力来推动身体前进,摩擦力使得车轮与地面之间产生摩擦从而能够行驶。
在科学技术领域,力和动力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研究和应用力学原理,科学家们能够理解并改变物体的行为。
在工程设计中,力学原理被广泛运用,比如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汽车制造中需要考虑汽车的动力和行驶性能等。
力和动力的研究还为物质的生产和运输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除了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力和动力也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力可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在社会变革中,人们通过使用力量来改变现状,推动社会的发展。
比如,科技革命使得人类能够利用自然力量来创造出更多的动力,进而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同时,力和动力也经常与人类的意识形态相联系。
权力和动力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政治领域中,政府的权力通过行使各种力量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而社会运动常常以争夺和改变权力为目标,通过使用力量来达到自身利益和诉求。
力的作用与应用
![力的作用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44552f5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f.png)
力的作用与应用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一种物理量,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使物体运动或停止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力打交道,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力的作用原理以及它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
一、力的作用原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两种基本的作用方式:使物体移动和使物体停止。
当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它会对其他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作用可以是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的作用可以用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向来描述,力的大小通过牛顿(N)来衡量,方向可以用箭头表示。
二、力在生活中的应用1. 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需要运用力来完成某些任务。
比如我们开门、扫地、搬运物品等,都需要施加力量。
此外,力还可以使各种机械设备正常运转,例如车辆、机械设备等。
2. 力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力在体育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田径项目中的跑步、跳远、投掷等都需要施加力量。
体育运动中,运动员需要合理运用力的方向和大小,以达到最佳效果。
3. 力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交通工具的运行离不开力的应用。
例如汽车需要发动机的力推动,火车需要牵引力,飞机需要推力等。
各种交通工具在设计和使用中,力的合理运用将直接影响它们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三、力在科学中的应用1. 力在力学中的应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的学科,它是力学的基础。
力学可以应用于机械、土木、航天等领域,用于解决各种复杂力学问题。
2. 力在工程中的应用:在工程领域中,力的应用广泛存在。
例如结构物的设计和建造、机器和设备的制造等都需要考虑力的作用。
合理运用力可以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性能。
3. 力在天文学中的应用:力在天文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引力是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太阳的引力影响行星的运动轨迹。
研究力对天体运动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宇宙的演化和行星的轨道规律。
综上所述,力作为一种基本的物理量,在生活和科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还是复杂的科研、工程问题,力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科学二年级物体的运动与力
![科学二年级物体的运动与力](https://img.taocdn.com/s3/m/41965ec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2.png)
科学二年级物体的运动与力物体的运动和力是科学二年级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周围世界中物体的运动规律、力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详细探讨物体的运动和力,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课题。
一、物体的运动物体的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中的状态或位置的改变。
根据物体运动的方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描述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例如,小汽车从一个地方开往另一个地方的过程中,它所划过的轨迹就是直线。
此外,当我们将一颗小石子从高处往下扔时,它的运动轨迹也是一条直线。
直线运动可以进一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是相等的。
例如,运动员以恒定的速度在操场上跑步,他所运动的距离在任意连续单位时间内都是相同的。
(2)变速直线运动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是不相等的。
例如,小汽车在路上行驶时,由于可能受到阻力的影响,速度会逐渐增加或减少,因此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也会相应地增加或减少。
2.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描述的轨迹是一条曲线。
例如,一个摆蓝球的儿童游乐设施中,当蓝球被拉至一侧并松开时,它便会沿着一条弧线轨迹摆动。
曲线运动可以进一步分为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
(1)抛体运动抛体运动是指物体在一定速度和角度的作用下,沿着一条抛物线轨迹运动。
例如,我们将一个小球以一定速度和角度扔出去时,它将会沿着抛物线运动。
(2)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围绕某个中心点做圆周运动的方式。
例如,地球绕着太阳做自转运动。
二、力的作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有助于改变物体的状态或位置。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力及其作用。
1.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是一种向下的力。
在地球表面上,重力使物体向下掉落。
例如,当我们把一张纸从手中放开时,它会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而落下。
《力》力的做功与能量
![《力》力的做功与能量](https://img.taocdn.com/s3/m/90d8888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1.png)
《力》力的做功与能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力的作用无处不在,而力的做功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理解它们,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以及推动科技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搞清楚什么是力的做功。
简单来说,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做功的多少等于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例如,当你用力推一个箱子,使它在水平地面上移动了一段距离,那么你施加的力就对箱子做了功。
那么力的做功与能量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涉及到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力的做功就是实现能量转化的一种方式。
比如说,一个物体自由下落,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力对物体做功,使得物体的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在下落的过程中,物体的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而速度增加,动能增大。
重力做的功就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也等于动能的增加量。
再来看一个例子,一个人拉着一个弹簧,使其伸长。
在这个过程中,人对弹簧做的功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弹簧被拉伸得越长,弹性势能就越大。
当弹簧恢复原状时,弹性势能又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在实际生活中,力的做功与能量的转化也有很多应用。
比如汽车的发动机,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通过做功转化为汽车的动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驱动汽车前进。
水力发电站则是利用水的重力势能做功,转化为电能。
了解力的做功和能量的关系,对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也非常有帮助。
比如,在计算机械效率时,我们需要知道输入的能量有多少通过力的做功转化为有用的输出能量。
又比如,在设计节能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减少不必要的力的做功,从而降低能量的消耗。
然而,要准确计算力的做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当力是恒力,并且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致时,做功的计算比较简单,直接用力乘以位移即可。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力 弹力》PPT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力 弹力》PPT](https://img.taocdn.com/s3/m/c30c1f0eaaea998fcc220ef9.png)
“我不知道世 人会怎样看我,不 过,我觉得自己好 象是一个在海边玩 耍的孩子,有幸拾 到美丽的贝壳,而 真理的大海,我还 是没有发现。”
返回
探究:头发的强度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 猜想一:头发的强度可能与性别有关
猜想二:头发的强度可能与年龄有关
猜想三:头发的强度可能……
检验假设:
检验猜想一:取同年龄段的不同性别的人的头发测量
A、4.2N B、4N C、3.8N D、无法确定
3 、用两只手同时用5N的力分别向两侧拉一个弹簧测 C 力计的秤钩和秤环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 A、0N B、 2.5N C、5N D、10N
4、使用弹簧秤测量之前,如果 零点没有校正,指针指在零点 的上方,则测量力的大小的读 数比真实值将 ( ) A、偏大 B、不变 C、偏小 D、无法确定
检验猜想二:取同性别的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头发测量
力的单位: 牛顿,字母 N 表示
测量力的工具: 测力计
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1、观察弹簧秤的面板:辨认指针、零刻度线、 量程、最小刻度。 ①弹簧秤上的单位是 牛 。
②指针有没有对准零刻度? ③量程是 牛,最小刻度为 牛。
2、用手拉弹簧秤的秤钩,使指针对准1牛 处,感受1 牛力的大小,注意弹簧的长度。
形变越大,这个力______
弹力发生的条件: 物体发生形变
弹力产生的原因: 物体反抗形变
①有弹力的作用,物体一定发生了形变。( √
)
②物体发生了形变就一定产生弹力。(× )
③只要接触的物体,一定会有弹力。( × )
你能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的例子吗?
讨论: 试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的实例。
例如:
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一个重物放在一团海绵上。有什么现象出 现?
以上三个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 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讨论
不直接接触是不
是一定没有力?
磁铁吸引铁 钉
苹果会落到地面上
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 的作用.
The End
12.2 力和力的 作用Leabharlann 什么是力?耕犁推 土
顽皮的大象用力向下 压跷跷板
人推车需要力
推土机推 土
举重运动员举起 杠铃
运动员踢
一、什么是力?
作用 推土机 推 土
物 体
运动员 举
人 踢
杠铃
球
物 体
力是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看看力的作用效果 有哪些?
把橡皮圈向外拉。有什么现象出现了??
用手挤压一块橡皮泥。有什么现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