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实践论

合集下载

《实践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时代价值

《实践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时代价值

《实践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时代价值《实践论》是毛泽东于1937年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主要内容包括实践的辩证法、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社会实践的综合平衡、实践与理论的统一、实践与革命的关系等。

《实践论》的核心思想是实践的辩证法。

毛泽东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出发点,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真知。

实践的辩证法强调思想与实际的相互作用,通过实践不断地改造实际,进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实践论》的第二个重要内容。

毛泽东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积累的。

他强调在实践中进行实践的总结与归纳,以不断指导和推进实践的发展。

社会实践的综合平衡是《实践论》的第三个关键概念。

毛泽东认为,社会实践有农业、工业、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这些领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在这种综合平衡中推动社会的发展。

实践与理论的统一是《实践论》的核心思想之一。

毛泽东指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和测试的标准,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和总结。

只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能够指导实践并不断调整实践的方向。

实践与革命的关系也是《实践论》的重要内容。

毛泽东强调实践是革命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的推动,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同时,他也指出实践是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实现革命的理想。

《实践论》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强调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

它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实践的理解,深化了对于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思考。

其次,它探索了社会实践的综合平衡问题,对于理解社会发展的整体性与全面性具有重要价值。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的“农、工、军、文”的实践平衡思想对于后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再次,它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统一,对于实现科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毛泽东通过《实践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为后来我国的科学实验、科学技术应用等领域提供了重要参考。

《实践论》(原文)毛泽东

《实践论》(原文)毛泽东

实践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一九三七年七月)在中国共产党内,曾经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同志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而只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

还有另一部分经验主义的同志拘守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虽然也是辛苦地——但却是盲目地在工作。

这两类同志的错误思想,特别是教条主义思想,曾经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使得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而教条主义者却是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迷惑了广大的同志。

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

因为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故题为《实践论》。

毛泽东曾以这篇论文的观点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

首先,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

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

在没有阶级的社会中,每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同其他社会成员协力,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

在各种阶级的社会中,各阶级的社会成员,则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

这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

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

因此,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与物质生活密切联系),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

毛泽东《实践论》中认识论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毛泽东《实践论》中认识论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毛泽东《实践论》中认识论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标志性著作,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认识论思想以及实践价值。

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改革事业发展,指导新常态下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实践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标签:毛泽东;实践论;认识论;现实意义《实践论》写于1937年7月。

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存在着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的思想,这两种错误思想曾一度使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遭受了极大损失。

《实践论》正是毛泽东为了批判这两种错误思想而写,深刻阐明了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批判了党内历史上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错误思想,并从正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认识论观点,从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构筑了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经验的理论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大理论成果,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不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了检验,而且还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建设实践中继续发挥指导作用。

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首要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特点和理论品质就是实践性,实践性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当中。

在毛泽东所写的《实践论》中,首先对旧唯物论进行了批判,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是离开了人的社会性,离开了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

这样的旧唯物论完全是一种脱离人的实践去谈认识,没有把握住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将认识与实践二者割裂开来,更重要的是没有认识到二者的关系是认识依赖于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立场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去考察、认识问题,“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毛泽东《实践论》思想探析

毛泽东《实践论》思想探析

毛泽东《实践论》思想探析毛泽东在1949年发表的《实践论》中,强调实践是认识世界的根本途径,改变世界的根本动力。

本文将探讨《实践论》中蕴含的思想。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他指出:“不实践,不调查,不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这是因为实践是对对象的直接接触和改造,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感知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实践中的经验和实践总结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二、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根本动力毛泽东强调,实践不仅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更是改造世界的根本动力。

他说:“实践是人民实现其自身利益的根本途径。

”人们正是通过实践来改变世界,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泉。

三、实践与理论的关系毛泽东认为,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和检验标准,而理论则是指导实践的灯塔。

他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实践,而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

”实践和理论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实践产生了新情况、新问题,理论就要及时调整和完善,指导实践实现更高的阶段。

四、实践中的阶级斗争毛泽东指出,在实践中存在着阶级斗争,具体表现为工农联盟和敌我斗争。

他认为,实践中的工农联盟是革命胜利的根本,只有工农联盟才能打破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

而敌我斗争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不断坚持革命斗争,才能将实践中的新成果推向更高的阶段。

五、实践中的思想改造毛泽东认为,实践中存在着旧思想与新思想的斗争,必须进行思想改造,才能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

他说:“获取新知识,必须首先打破旧的知识形态。

”实践中的新成果需要借助新思想的指导和支持,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六、实践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毛泽东认为,实践是人民的实践,是要解决人民的问题,实现人民利益的途径。

他强调:“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现知行合一的基本原则。

”实践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毛概社会实践论文

毛概社会实践论文

毛概社会实践论文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了更高要求。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毛概社会实践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毛概社会实践论文篇1一、指导思想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以教材第一章第五节《科学发展观》和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内容为中心,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加强和完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概论”)课的实践教学。

二、目的意义社会实践(调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我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成果“大实践”模式的尝试和具体应用。

通过社会实践(调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还可以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长才干、关注民情、服务基层、奉献社会,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新精神,使同学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实施过程1、本学期理论课结束之前,16—18周,任课老师按要求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布置;讲清楚本次调查报告的格式和题目,组织形式和具体要求。

2、暑期老师对自己所代学生进行及时辅导、沟通和交流。

3、本次调查报告的收集:下学期开学后的第1-2周,各位老师收齐自己教学班的社会调查信息反馈表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进行批改并评定成绩。

四、组织形式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采用学校统一组织和个人自主结合的方式进行,大多数同学可通过自主方式完成课程实践活动。

《实践论》心得体会

《实践论》心得体会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7月撰写的一篇哲学论文,主要阐述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实践与认识、认识与行动的辩证关系。

通过学习《实践论》,我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论》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这一观点揭示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学习,二是通过实践。

学习可以让我们了解前人的经验和理论,但真正的认识必须来源于实践。

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亲身体验到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通过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编程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编程语言的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实际编程来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论》指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而且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推动着人们不断地进行认识活动,不断地总结经验,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在实践中,人们会遇到各种问题,为了解决问题,人们会不断地进行思考、探索,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对认识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这时我们需要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论》指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这一观点揭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实践中,人们可以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实验和比较,来判断某种认识是否正确。

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认识才能被认为是真理。

毛概下实践教学论文范文(3篇)

毛概下实践教学论文范文(3篇)

第1篇摘要: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毛泽东思想概论实践教学的分析,探讨了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以及改进措施,旨在为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概论;实践教学;现状;改进措施一、引言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作为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毛泽东思想概论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和改进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毛泽东思想概论实践教学的意义1. 增强学生的理论素养毛泽东思想概论实践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提高理论素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毛泽东思想概论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毛泽东思想概论实践教学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毛泽东思想概论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品质、提升道德素养。

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社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毛泽东思想概论实践教学现状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目前,部分高校在毛泽东思想概论实践教学资源方面存在不足,如实践基地、师资力量等。

这导致实践教学难以深入开展,影响教学效果。

2. 实践教学形式单一部分高校在毛泽东思想概论实践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和实践性。

毛泽东《实践论》思想探析

毛泽东《实践论》思想探析

毛泽东《实践论》思想探析【摘要】毛泽东《实践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本文从毛泽东对实践的重要性、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的主体性、实践的社会性、实践的历史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毛泽东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深化对世界的认识。

实践具有主体性,每个人都是实践的主体和推动者。

实践也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不断推动历史的发展。

毛泽东《实践论》思想对当代社会仍有着深远的意义,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实践。

通过对毛泽东思想的探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实践在认识和社会改变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实践论、思想、重要性、认识、主体性、社会性、历史性、当代意义、总结1. 引言1.1 毛泽东《实践论》思想探析毛泽东《实践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实践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毛泽东对实践的重要性、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的主体性、实践的社会性和实践的历史性等方面展开探讨。

毛泽东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他强调实践是主体性的,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实践的主体,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实践也具有社会性,只有把个人实践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实践具有历史性,只有不断总结和积累实践经验,才能不断发展进步。

毛泽东《实践论》思想在当代仍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以指导我们实践工作。

通过对毛泽东《实践论》思想的探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2. 正文2.1 毛泽东对实践的重要性毛泽东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是对客观世界的直接接触和改造。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他指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途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

毛泽东认为,实践不仅仅是认识的基础,更是推动认识发展的重要力量。

毛泽东强调实践对于革命事业的重要性,他认为革命实践是最重要的实践形式,是实现社会变革的根本途径。

实践论读后感论文

实践论读后感论文

实践论读后感论文《实践论》是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初写的一篇著名的论文,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的重要篇章之一。

这篇论文不仅说明了实践对于人的认识和改造的作用,还阐述了“群众路线”、“解放思想”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阅读完《实践论》,我被其深深打动。

从文字的简练性到思想的深刻性,都让我不由得为之感叹。

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我的感想。

首先是论文中对实践的阐述和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其次是如何将实践论的思想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一、实践论的阐述和现实社会的启示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曾这样表述:“我们的认识始终是从实践中来的,同实践又联系起来的,因而,它的本质就在于实践的能动的再生产”。

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进步的动力。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事物的真实本质,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

实践论还阐明了科学实证主义思想的本质。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实践观察、实验验证、数据积累等方式来获取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从而得出一系列规律和结论。

实践成为科学的真理基础,也为科学作出了新的贡献。

毛泽东通过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实践是不可或缺的。

具有以下启示:第一,实践是认识的先决条件。

如果只是凭借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的基础,很难真正体会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第二,实践是创新的源头。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才能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并取得新的成果。

第三,实践是社会进步的力量。

只有充分发挥实践的作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第四,实践鼓励人们勇于尝试和创新,克服困难和阻力,使我们不断前进。

二、实践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毛泽东强调,实践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将实践论的思想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呢?以下是我从实践论中学到的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实践提高技能。

技能的提高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需要不断地实践。

例如,一个软件工程师要提高自己的编程水平,需要不断地写代码,吸取经验,并由此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实践论》解读

《实践论》解读

《实践论》解读《实践论》:从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看真理的探索《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所写,这篇文章在当时对于克服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重大贡献,更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指导。

通过深入解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以及真理的探索过程。

文章明确指出,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源泉。

所有的知识和认识都源于实践,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人们首先通过实践活动接触外部世界,并逐渐积累起关于世界的认知。

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感官和大脑都是实践的工具,通过它们,人们开始感知、思考、认识和理解世界。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够获得对事物的真实认识,而不是空洞的理论或幻想。

文章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检验和修正作用。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人们才能够确定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

这是因为,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够真正地与客观事物互动,从而验证自己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如果认识与实践相符合,那么这种认识就是正确的;如果不符合,那么这种认识就需要修正或摒弃。

文章揭示了实践与真理的关系。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也是发现和发展真理的重要途径。

在实践中,人们不断地接触新事物、新现象和新问题,从而不断地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

这些新的认识和理解往往能够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推动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不断深化。

因此,实践是探索真理的重要途径,没有实践,就没有对真理的真正理解和认识。

文章还指出了实践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实践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无论是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还是科学技术的进步,都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创新,人类才能够不断地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地向前发展。

《实践论》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和意义。

它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够获得对事物的真实认识;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够检验和修正自己的认识;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够探索和发现真理;只有通过实践,人类才能够不断地向前发展。

毛概社会实践论文10篇

毛概社会实践论文10篇

毛概社会实践论文10篇社会实践论文篇一案例1:我们身边都有哪些垃圾?通过调查、参观、访问、成果展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调查了解垃圾的来源、危害。

有的垃圾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要尽量避免,对不可避免地要分类投放,让垃圾产生资源。

争作一周合格清洁工的亲身实践,让学生尝到清洁工的辛苦,同时从心底迸发出一种环保意识和刻苦努力的决心,激发上进,这最终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学会了合作和与人相处的交际能力。

实践出真知。

笔者认为多一些参与社会活动机会,多一些实践活动。

一、多创造一些让学生“怦然心动”的社会活动机会多确立“感兴趣”的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选取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至关重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此主题越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非做不可”,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探究更加丰富多彩。

主题确定也需师生民主协商共同决定。

学习了《天气》一节后,师生民主协商共同决定举行“我是小预报员”活动;在学习了《二十四节气》一节后,师生民主协商共同决定举行放风筝活动和清明节祭扫活动;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师生民主协商共同决定绘制小区(或学校)的平面图活动。

这些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可行性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

“心动”才会有很好的行动。

二“、实践”舞台———重在过程和体验1、综合实践活动侧重过程,重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感受和体验才是最真实的,也是最重要的。

例如,在“好习惯是怎样炼成的”活动:(1)在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每个人先说说自己有哪些好习惯,然后进行汇总。

从中选取最感兴趣的最重要的几个,再让大家讨论应该怎么做,再进行汇总确立方案,然后实施。

(2)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综合实践基本素养得以提高。

读实践论心得体会论文

读实践论心得体会论文

摘要:本文以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研读,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实践与真理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实践论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实践论在当代中国的应用价值。

一、引言《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发表的著名哲学论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本文旨在通过对《实践论》的研读,深刻领会实践论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探讨实践论在当代中国的应用价值。

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论》明确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一论断揭示了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密切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认识是否正确。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来源于实践,这是实践论的基本观点。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接触到客观世界,从而产生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起点,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

例如,人们通过种植、收割等实践活动,认识到了粮食的生长规律。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是实践论的核心观点。

实践不断推动人们去探索、研究、创新,从而推动认识不断发展。

实践的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更新观念、调整方法、改进技术,以适应实践的需要。

例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践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这是实践论的重要观点。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认识是否正确。

实践是认识的归宿,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

例如,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通过实践检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三、实践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实践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推动人们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例如,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经济问题,推动经济学的发展。

2. 实践丰富认识的内容实践使人们接触到更多的客观事物,从而丰富认识的内容。

毛泽东《实践论》思想探析

毛泽东《实践论》思想探析

毛泽东《实践论》思想探析《实践论》是毛泽东于1937年1月27日至2月9日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一篇长文,全文共1.5万字。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系列关于实践的重要思想,深刻地阐述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等重要观点。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实践问题的认识,针对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阐明了实践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毛泽东《实践论》中的思想进行探析,探讨其对中国革命和当代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指出“认识到人的认识是从哪里来的呢?人的认识是从生产、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来的。

”毛泽东认为,认识的来源在于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地拓展认识的范围。

这一思想深刻地揭示了认识的过程,指出了实践对认识的基础作用。

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实践对于认识的作用更加突出。

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不断地认识,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发展。

第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强调“实践是认识真理的基础,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他认为,真理的本质在于能够指导实践,并且能够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真理的正确性。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正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才得出了许多革命理论和战略,这些理论和战略都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宝贵财富。

在当代社会,实践对于检验真理的作用同样十分重要。

只有真理经得起实践的考验,才能成为指导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实践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是主观能动的基础、也是客观世界的变动之源。

没有实践,主观认识就不可能得到客观世界的反映;没有实践,客观世界的变动就不可能为主观认识的发展提供材料。

”毛泽东强调了实践对于社会变革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革命中,毛泽东充分利用实践,推动革命的发展,指导革命的胜利。

毛概理论实践教学论文(3篇)

毛概理论实践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毛泽东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毛概”)理论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毛概理论实践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毛概理论实践教学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探讨了如何将毛概理论实践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引言毛泽东思想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毛概理论实践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二、毛概理论实践教学的意义1. 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毛概理论实践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了解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2. 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毛概理论实践教学强调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毛概理论实践教学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有助于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4.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毛概理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毛概理论实践教学的内容1.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2.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回顾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使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艰辛历程。

3. 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大学生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对党的信任和支持。

4. 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传承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使大学生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

5. 道德品质教育加强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毛概社会实践的论文

毛概社会实践的论文

毛概社会实践的论文毛概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是如何进行社会实践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毛概社会实践的论文,欢迎大家的阅读。

毛概社会实践的论文一一 .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三农”问题。

为减小城乡差,达到共同富裕,国家加大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暑期实践过程中,根据自己对农村生活、环境的了解与认识,对农村现在的面貌做了以下总结。

二.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面貌发展问题三 . 正文一、实践背景暑假期间,我在学校呆了半个月,打算找一份暑期工作锻炼自己。

同时,在大二下学期中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学习过程中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这次的调查活动我调查的范围则也着重于农村,这也是了解农村目前面貌的一个好机会,加之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因此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暑假实践的选题中,我选择了“新农村建设问题”。

二、实践感悟7月14日到7月19日,我调查了进贤县、修水县、永修县这三个县。

调差的主要地点有集中在这三个县城中的一些乡镇地方。

这里的农村和我想象中的大不一样。

在这里,楼房整齐集中,规划得当,房屋周围的花台,树木将整个房子看起来也更加整齐美观。

大家居住集中,方便大家相互之间大的照顾。

再者,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里的柏油马路通向每一个村落。

这里的交通都很方便,买车较多,只要长期居住在家里的至少都有摩托车,村民出入方便。

而且道路两旁树木整齐、美观,花香四溢,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垃圾处理也很得当,到处修有垃圾房,方便垃圾集中处理。

这里的农产品也规划得特别好,一大片的莲藕,一大片的柚子,一大片的梨,一大片的……规划有序,一片新农村的面貌。

我家在江西省南昌市的一个小乡村,8月12号回家过“七月半”时,发现家里的变化特别大。

大学生毛概社会实践论文

大学生毛概社会实践论文

摘要: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对于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际,探讨如何将毛泽东思想应用于大学生社会实践,以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大学生;社会实践;综合素质一、引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

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更能够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际,探讨如何将毛泽东思想应用于大学生社会实践。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指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强调发展生产力,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3. 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强调党的建设是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保证,提出“党指挥枪”的原则,强调党的领导地位。

4.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毛泽东思想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5. 人民群众路线:毛泽东思想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毛泽东思想的结合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应用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通过参观革命遗址、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等方式,让大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学习到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精神,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2.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应用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参与城乡规划、环保、扶贫等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应用于实际,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毛概论文实践论

毛概论文实践论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

《实践论‎》是毛泽东‎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

‎《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坚持和发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阐述这‎以下四个基‎本问题:(‎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2‎)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认识‎的过程,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3)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

(4)‎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总结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

‎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

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

实践‎是有方法的‎,谈实践‎的方法就必‎从其特性说‎起:一‎则,实践具‎有时间性和‎地点性:实‎践的内容会‎随时间、随‎场合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被前期‎、他地的实‎践所证明的‎东西不一定‎适用于当时‎(以及未来‎)、当地。

‎“刻舟求剑‎”者犯得就‎是类似的错‎误。

二‎则,实践具‎备局部性和‎偶然性:某‎种局部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全‎局实践,某‎种偶然实践‎的结果不一‎定体现基本‎的、普遍的‎规律。

《实践论》基本观点和思路

《实践论》基本观点和思路

《实践论》基本观点和思路《实践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是毛泽东在1949年时所写的一篇重要的理论著作。

本文将介绍《实践论》中的基本观点和思路。

首先,《实践论》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他认为,真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实践不断发展和改进的。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真理。

其次,《实践论》强调了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的结果。

只有将实践与认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对事物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同时,他还强调了实践与认识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第三,《实践论》提出了实践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指出,实践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社会的改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是实践的主体,是能够主动创造和改变实践的力量。

他强调,只有坚持实践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才能真正实现对社会发展的掌握和引领。

最后,《实践论》还强调了实践的特定性和具体性。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指出,实践是具体的、特定的,不同的实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因此,人们在实践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具体分析和具体解决问题。

他认为,只有通过具体实践,才能真正把握和应用好真理。

综上所述,《实践论》的基本观点和思路非常重要。

它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以及实践的特定性和具体性。

这些观点和思路对于指导我们的行动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理解《实践论》,不断将其应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做出贡献。

实践论心得体会

实践论心得体会

实践论心得体会
第一篇:实践论心得体会
《实践论》是毛泽东于1937年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写成
的一篇著名文献,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

文章中,毛泽东深刻地阐述了认识论的一些基本原理,阐述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和科学实践的必要性,对于当前我们如何认识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实践论》强调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理论
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同时也指导着实践。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认识水平,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

在实践中,我们能够发现许多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需要理论支持和指导。

同时,理论也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只有在实践中得到实际效果的证明,我们才能够相信这个理论。

其次,《实践论》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实践是任何理
论得以实现的基础,它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为理论提供了优化和完善的机会。

所以只有在实践中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事业发展。

最后,《实践论》强调了科学实践的必要性。

科学实践
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行动。

只有在全面研究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全面开展实践,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科学实践需要遵循综合平衡的原则,防止片面性,保证实践的最终效果。

只有通过科学实践的不断积累和总结,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推进事业的发展。

总而言之,《实践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论思路。

它强调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和科学实践的必要性,为我们在实践中找到正确的道路提供了灵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论》不仅深刻而又系统地论述了认识与实践密切关系,同时也对一些与实践相关的问题给予了精辟独到的见解,使我深受启发。
关于人们在面临新的实践活动的信心问题。通常人们都不愿在没有把握、不清楚情况的时候去进行某种实践。在《实践论》的论述中,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有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直接相关。这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大学生在学习、研究以至将来的工作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而对于面临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从来就不是少,而是机会来了我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
于是,我们得出,在单个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中,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我们又可以得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以至无穷,并且每个新的循环都代表着更高的内容。
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首先,认识来源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以及战争的领导者对于战争的认识等等皆是如此。
《实践论》中说道“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 用来指导实践的,而实践是用来检验理论的。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偏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不管是开展工作还是认识自然都是由点到面,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结合理论,用实践来积累自己的经验认识,用自己的直接实践经验再结合别人的经验(学习来的知识)来对事物进行判断,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客观的认识事物和开展工作。
《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实践是有方法的 ,谈实践的方法就必从其特性说起: 一则,实践具有时间性和地点性:实践的内容会随时间、随场合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被前期、他地的实践所证明的东西不一定适用于当时(以及未来)、当地。“刻舟求剑”者犯得就是类似的错误。
上述特性的共同作用,则形成了人类实践的“隐蔽性”,或曰局限性。正因如此,仅仅依靠一时一地的、个别的、局部的具体实践,来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种认识,那是不充分的;仅仅依靠具体实践所得出的具体结论,而不给予理性地抽象、概括和总结,却来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种认识,同样是不充分的。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实践论》是毛泽东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坚持和发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毛泽东在《实践论》中阐述这以下四个基本问题:(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2)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认识的过程,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3)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4)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
认识运用于实践并得到证实之后,人们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运动便是完成了,对于过程的推移来说认识并没有完成。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也会跟着变化发展,所以,认识同样要不断变化和发展。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阶段变化发展时,认识就要继续,就要适应新的情况。客观过程的发展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因而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同样充满矛盾和斗争;社会实践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过程也应当是无穷的。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实践论》首先说明了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里,人的社会实践其内容正是生产活动、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等等。因此认识对社会实践同样有着依赖关系。
我们要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通过接受外部信息,通过主动观察,形成了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即感性认识,再积累一定资料的同时对其加以整理、归纳和总结,便会得到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规律。形成了对规律的认识,这才到了理论层面。当然理论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认识都具有其时代局限性。
关于正确、深刻的认识来源问题。《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说法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比如说游泳、骑自行车,一个人因为不会而不去游、不去骑,总在一旁看别人做,那么他永远也不可能会。又比如说我们学英语,因为说得差而不说,总是把话放在心里念,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说好英语。许多事物,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真实的、正确的感知,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以旁观者的心态,是不能学到东西的。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总结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毛泽东同志对于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此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者成功之母”。
二则,实践具备局部性和偶然性:某种局部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全局实践,某种偶然实践的结果不一定体现基本的、普遍的规律。“守株待兔”者犯得就是类似的错误。
三则,实践具有层次性:此一层次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层次和全部层次。
四则,实践具有主观性: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不可能绝对摆脱实践主体主观因素的制约;绝对客观的人类实践,是不存在的。主体能动发挥程度的不同,必会影响到实践的具体效果。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收获成功。
《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说法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
《实践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绝对真理是存在的,但不能被人单独认识,不能被某一句话阐述,因为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关于真理的绝对与相对的问题。这是一个极为深刻的哲学问题。“没有绝对真理”,这句话如果是正确的话,那这句话本身是否看作是绝对真理呢?这似乎存在着不小的矛盾。《实践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绝对真理是存在的,但不能被人单独认识,不能被某一句话阐述,因为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但是,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本身动,在获得理性认识之后,还有更重要的过程,那便是从理性的认识到指导实践又一个飞跃。通过得来的认识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的发展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继续。理论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在由感性到理性的运动过程中是不能完全解决的。要完全地解决,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