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讲解》-17、电子科技大学OK(李平)团队课题组介绍
电子科大控制科学与工程导师(全)
导师代码:10383导师姓名:金建勋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年08月特称:职称:教授学位:博士属性:专职电子邮件:jxjin@学术经历:1985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化学系金属物理专业。
1992-97年,在澳大利亚政府工业及大学奖学金的支持下,分别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和卧龙岗大学,完成了与高温超导材料应用相关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工作,后成为研究员和高级研究员,澳大利亚政府研究理事会大型研究项目负责人。
IEEE应用超导和电磁装置国际会议主席,应用超导与电磁学学报主编,及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编委等。
个人简介:1997年,成为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超导应用项目的研究员,从事高温超导及其强电应用研究。
2000年,成为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超导应用大型项目主要调研人,并在澳大利亚超导公司负责高温超导工业化及其电力应用技术的研究。
自1991年起,开始从事高温超导应用研究,是在澳大利亚最早从事高温超导强电应用及工业化发展的研究人员,并在该领域做出了国际公让的贡献。
是高温超导领域“Wollongong”式高温超导限流器的发明和原创研制人;也是高温超导电子谐振器的发明人。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高温超导材料工业制备,高温超导强电导线及磁体技术,高温超导测试技术及其物性分析,高温超导电力系统限流器、储能、直流输电、变压器等电力装置,高温超导直线电机和电机控制,及高温超导电子谐振器和高梯度磁分离等特种强电装量,曾获得多项澳大利亚政府及工业研究项目,世界超导大会奖等;并在超导及电力专业会议及学术刊物,如PhilosophicalMagazine B,Physica C,IEEE Transactions,Superconductivity Scienceand Technology,Advances in Cryogenic Engineering,Physics B, JEEE,Europhysics News,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and Electromagnetics等上发表了数百篇专业论文。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了解电子表格的概念与基本功能。 2.重点掌握工作表、工作簿的基本操作。 3.掌握公式的使用。 4.熟练掌握表格数据的统计、绘制统计图。 5.了解数据清单的操作。
授课方式:
讲授+演示
第七章:指针
( 8 学时)
教学内容:
7.1 指针基础
7.2 指针与数组
7.3 指针与函数
7.4 指向指针的指针
教学要求:
1.掌握指针的概念,指针定义、初始化和使用规则。
2.掌握指向数组的指针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3.掌握指针作函数参数及返回指针值函数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4.了解指向函数的指针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5.了解指针数组和多级指针的定义和使用的基本方法。
6.了解 main 函数中的参数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授课方式:
讲授+演示
第八章:结构体与共用体
( 4 学时)
教学内容:
8.1 定义结构体类型变量的方法
8.2 结构体变量的引用、初始化
8.3 结构体数组
8.4 指向结构体的指针
实验项目数:6
必做项目数:6
选作项目数:0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2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通过实验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
识和技能提供基础保障。
2.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
作。
3.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 Office 办公自动化软件中各种文档表格的使用,掌握
3.掌握 Windows XP 下窗口、文件夹及文件操作。 4.掌握 Windows XP 平台上的应用程序的操作。 5.掌握 Windows XP 下的网络操作。 授课方式: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以及方向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以及方向介绍——电子工程系(科研团队)团队名称雷达探测与成像技术研究领域/方向SAR/ISAR成像、毫米波无源成像空间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负责人杨建宇团队成员正高杨建宇、杨晓波、皮亦鸣、王建国、张晓玲、孔令讲、熊金涛副高曹宗杰、范录宏、李良超、师君、黄钰林中级及以下刘喆、闵锐、李晋团队名称相控阵与自适应处理研究领域/方向MIMO雷达、阵列信号处理负责人何子述团队成员正高何子述、韩春林副高胡进峰、李会勇、李朝海、夏威、程婷、何茜中级及以下李军、严济鸿团队名称雷达系统与数字化技术研究领域/方向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毫米波系统复杂信号产生与处理技术、雷达系统等负责人汪学刚团队成员正高汪学刚、贺知明、陈祝明、吕幼新副高江朝抒、于雪莲、姒强、周云、王洪中级及以下王洪、钱璐、邹林、崔明雷、张忠敏、段锐团队名称雷达与定位研究领域/方向雷达成像、目标识别、系统仿真基于FPGA数字系统设计、稀疏信号处理、目标定位负责人沈晓峰团队成员正高杨万麟、万群副高沈晓峰、窦衡、周代英、梁菁、黄际彦、郭贤生、张瑛中级及以下冯健、廖阔、况凌、陈章鑫、殷吉昊、邬震宇——集成电路系(科研团队)团队名称射频无线通信技术研究领域/方向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及系统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试技术与系统负责人鲍景富、唐宗熙团队成员正高鲍景富、唐宗熙副高宋亚梅中级及以下尹世荣、张彪、吴韵秋团队名称集成前端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负责人杨涛团队成员正高杨涛副高杨自强中级及以下刘宇团队名称非线性与复杂系统研究中心研究领域/方向非线性系统的智能控制、计算神经科学、物联网负责人张洪斌团队成员副高张洪斌、张红雨、王刚团队名称电子信息系统研究领域/方向遥测遥控系统、功率电子系统、雷达系统图像处理、量子物理负责人钟洪声团队成员正高钟洪声副高唐广中级及以下李廷军、王宏、陈会、吴义华、王明珍、汪玲团队名称数字射频混合集成电路研究领域/方向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及系统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试技术与系统负责人何松柏团队成员正高何松柏副高张徐亮、陈客松中级及以下张雅丽、游飞、万里冰——微波工程系(科研团队一)团队名称电磁辐射与散射研究领域/方向天线理论与技术、非均匀介质中的场与波、计算电磁学电磁散射与逆散射、瞬态电磁理论及应用、宽带电磁探测负责人聂在平团队成员正高聂在平、潘锦、杨峰、杨仕文、胡俊赵延文、夏明耀、赵志钦副高阙肖峰、屈世伟、宗显政、孙向阳、杨德强、欧阳骏中级及以下雷霖、刘贤峰、孟敏、管国云、杨鹏、何十全、颜溯团队名称电磁学与应用团队研究领域/方向计算电磁学、天线与传播电磁材料、生物电磁学、纳米电磁学负责人李乐伟团队成员正高李乐伟、康凯副高唐红艳、陈涌频、班永灵中级及以下李金艳团队名称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多芯片组件(MCM)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微波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与系统(HMIC)宽禁带半导体器件与电路(WSBD&C)和太赫兹技术负责人徐锐敏团队成员正高徐锐敏、张勇、延波、冯林副高谢小强、王志刚、国云川、谢俊中级及以下孔斌、胡江、詹铭周、夏雷、王磊、徐跃杭、杨涛团队名称毫米波技术与系统应用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微波毫米波器件/电路与系统、固态THz电路与系统负责人樊勇团队成员正高樊勇、张永鸿副高何宗锐、宋开军、林先其、敬守钊、程钰间中级及以下陈其科、赵明华、张波——微波工程系(科研团队二)团队名称微波技术与天线研究领域/方向微波设备、天线系统电子系统工程、微波测量、微波器部件负责人韩周安团队成员正高唐璞、王建副高韩周安、陈波、冯梅中级及以下庞晓凤、方宙奇、何子远、骆无穷、杨红团队名称毫米波电路与系统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微波理论与技术、计算电磁学负责人唐小宏团队成员正高唐小宏副高王玲、肖飞中级及以下吴涛团队名称电磁兼容技术研究研究领域/方向电磁兼容技术负责人胡皓全团队成员正高胡皓全副高杨显清、王志敏、王园中级及以下包永芳团队名称微波测试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材料测试及系统、微波器件测试及系统负责人李恩团队成员正高李恩副高郭高凤、陶冰洁中级及以下高源慈、郑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信息工程系(科研团队一)团队名称电子对抗研究领域/方向电子侦察与干扰、信号分析识别谱估计与阵列信号处理、无源定位负责人魏平、李立萍团队成员正高魏平、李立萍副高任春辉、彭晓燕、甘露、唐续中级及以下张花国、李万春、廖红舒团队名称电子对抗与雷达抗干扰研究领域/方向电子对抗技术与系统雷达抗干扰技术、测控与通信技术与系统负责人唐斌团队成员正高唐斌副高王军、熊英中级及以下皇晓辉团队名称图像处理与信息安全研究领域/方向图像处理、信息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计算机视觉、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负责人解梅团队成员正高解梅副高漆进、罗俊海中级及以下祝崇今、王忠荣团队名称智能识别与视觉感知研究领域/方向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智能视频监控、多源遥感信息融合与智能挖掘机器学习、数字高清技术、视频编解码、图像传输负责人程建团队成员副高程建中级及以下肖忠、王章静、蒲恬、张萍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信息工程系(科研团队二)团队名称智能视觉信息处理与通信研究领域/方向图像/视频处理、视频编码、模式识别、多媒体通信负责人李宏亮团队成员正高李宏亮副高刘光辉中级及以下王正宁、曾辽原、许林峰团队名称数据通信与视频处理研究领域/方向数字视频、宽带传输、嵌入式系统负责人陈伟团队成员副高樊丰、伍瑞卿中级及以下陈伟、顾庆水团队名称数字音像研究实验室研究领域/方向数字音视频及数字广播负责人黄晓革团队成员副高黄晓革、甘涛、周南中级及以下范满平、黄俊、陈新宇、兰刚团队名称抗干扰信号处理与测控技术研究领域/方向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技术雷达系统及信号处理、现代通信信号处理负责人张扬团队成员正高张扬副高吕明、胡永忠、徐政五中级及以下王晓阳——其他研究生导师姓名职称研究方向薛红喜教授非线性电路与系统、射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及集成技术朱策教授图像、视频信号压缩编码与传输、三维视频,信源信道联合编码、多媒体信号处理及流媒体习友宝教授集成系统芯片李荣宽副教授神经网络、集成电路系统王锡良副教授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崔荣副高无线电技术刘欣刚副教授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技术、图像传输处理、数字视频与音频技术段惠萍副教授自适应及阵列信号处理朱红副教授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技术、雷达系统及信号处理李雷副教授图像传输处理、数字视频与音频技术康祝圣副教授射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芯片、PF-MEMS 及系统集成、高线性高效率射频微波发射机技术崔红玲副教授射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芯片李颖副高集成系统芯片熊万安副高自适应及阵列信号处理、现代通信信号处理陈学英副高集成系统芯片付炜副教授射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芯片、集成系统芯片注:以上导师的具体研究方向可咨询导师本人或在学院网站、研招网查询。
导论--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概述52页PPT
电子信息技术属于“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范畴, 它是“工学”大类各学科中涵盖面最广、渗透力最强的学科。 它和强电结合,产生了“电力电子”,它同机械结合,产生了“机械电子”。
三.关于电子信息技术
什么是电子信息技术
从技术角度
信息获取 信息传输
信息处理 信息服务
存储 软件工程 智能 传感
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专业基础(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通识基础课
四.关于大学教育
课程设置
电子信息技术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几乎是完全相同 的,一部分专业基础课也相同,不同的主要是方向(轨道)课程。
方向课 侧重工程、应用
专业基础课 侧重技术和系统原理
对能力影响 相对较弱
通识基础课、学科基础课 是基本理论和技术,
控 信息与通信工程
制
科
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与
工
程
光学工程
数字媒体技术(新专业)
微电子产业 通信产业(含专业软件) 计算机硬件产业 软件产业 数字家电产业 互联网产品
光电子产业 信息服务业
二. 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领域及 与学科之间的关系
导论介绍的相关内容
图像信息处理 与应用
电磁波与无 线电
微波技术与微 波集成电路
信息获取
信息传输
信息处理
数 获取
遥感技术
雷达
GPS定位
等
编码、调 制、检测 固定通信 移动通信 光纤传输 电波天线 微波中继
等
语音处理 图像处理 文字处理 信号处理 信息处理 神经网络 模式识别
等
信息存储
磁存储 光存储 半导体存
储 网络存储 纳米存储
微电子器件
所谓连续性是指载流子浓度在时空上的连续性,即:造成 某体积内载流子增加的原因,一定是载流子对该体积有净流入 和载流子在该体积内有净产生。
4. 方程的积分形式
以上各方程均为微分形式。其中方程 (1-1) 、(1-4) 、(1-5) 可根据场论中的积分变换公式
∫A f ⋅ dA= ∫V ∇ ⋅ f dv
∇ ≡ ∂ i + ∂ j + ∂ k ∂x ∂y ∂z
对于数量场 g(x, y, z) ∇g = ∂g i + ∂g j + ∂g k ∂x ∂y ∂z
对于矢量场 f(x, y, z) = fx i + f y j + fz k ∇ ⋅=f ∂fx + ∂f y + ∂fz ∂x ∂y ∂z
∇ ⋅ (∇g) = ∇2 g = ∂2 g + ∂2 g + ∂2 g ∂x2 ∂y2 ∂z2
分析半导体器件的基本方程包含三组方程。
1. 泊松方程
∇2ψ
=− ρ εs
=− q
εs
(
p−n+
ND
− NA )
(1-1a)
式中 ψ 为静电势,它与电场强度 E之间有如下关系,
∇ψ =−E
所以泊松方程又可写成
∇= ⋅ E
q
εs
(
p
−
n
+
ND
−
NA
)
(1-1b)
2. 输运方程
输运方程又称为电流密度方程。 电子电流密度 Jn 和空穴电流密度 Jp 都是由漂移电流密度 和扩散电流密度两部分所构成,即
于是可得
E ( x=)
C
=
−q
εs
ND xn
电子科技大学田书林教授团队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短讯 1 :电子科 技大 学 田书林 教授 团 队喜 获 国家技 术 发 明二 等 奖
电子科技大学“ 宽带复杂信号实时捕获与合成技术” 荣获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项 目针对信号实时 捕获 与合 成技 术 中的高采 样率 、高捕 获率 、高 精度 同步 等技术 难题 ,发 明 了非均 匀校 正 的大规 模并 行采 样
足 了我 国深 空探 测等 领域 的科研 急需 。 《 实验科 学与技 术》 编 辑部
第1 2卷 第 1 期
袁怡 圃 :借助 M a t l a b提升信号处理教学质量
t
・ 4 5・
能 提高频 谱分 辨力 是错 误 的 ;( 2 ) 提 高时 域抽 样 点 数 能提 高频谱 分辨 力也 是错误 的 。
3 结束语
通过 上 述 实 例 可 以看 出 ,将 Ma t l a b软 件 引 入
[ 4 ]王巧花 ,叶平 ,黄 民 .基 于 Ma t l a b的图 形用 户 界 面
采样时的频率混叠情况 ;( 2 ) 过采样时,信号长度 离散傅 里 叶变换 点数 Ⅳ与频 谱分 辨 力 的关
、
( G U I ) 设计 [ J ] .煤矿机械 ,2 0 0 5 ( 3 ) :6 0— 6 2 . [ 5 ]高曼 ,曾一 ,涂净光 ,等 . Ma t l a b的 We b技术 应用 与 方法探讨 [ J ] .计算机应用 ,2 0 0 4 ,2 4 ( 6 ) :1 8 8—1 9 0 .
通过该 程 序 ,可 以演 示 以下 几 种情 况 :( 1 ) 欠
[ 2 ]王艳芬 ,张晓光 . M a t l a b实践在《 数字信 号处 理》 教学 中
《电子科技大学》PPT课件
(5) 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工作?
(6)有无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
(7) 可否换一种数学工具来解决此问题?
针对问题和初始方案可以先设计出类似的
问题清单,然后反复展开。
2021/3/8
12
例1 穿越公路问题
一条公路交通不太拥挤,以致人们养成“冲” 过马路的习惯,不愿行走到邻近较远处的“斑 马线”.当地交通管理部门不允许任意横穿公 路,为方便行人,准备在一些特殊地点增设 “斑马线”,让行人可穿越公路,并且还要保证 行人的平均等待时间不超过15秒.
增设“斑马线”需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2021/3/8
13
1. 考虑问题的立场, 司机或行人的哪方面的 利益更为重要?
2. 公路情况: 是否有弯道?车道间是否设 3. 有安全隔离带?……
3. 车流情况:车流的密度大小?
4. 行人情况: 穿越公路的速度大小?穿越公 路的人群密度?穿越公路者的性质?
2021/3/8
实际情况与Logistic销售曲线十分吻合
思考 请考虑现实中哪些变量的变化可用 Logistic模型进行描述?
2021/3/8
22
例3 “9.11”事件的反思
现代化都市里大楼林立,这些拔地而起的 摩天大楼安全性不容忽视,我们经常耳闻目 睹大楼内发生意外情况,造成令人震惊的人 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大楼内居住人员的安全保障在于无论发生 什么情况,都能使人员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 疏散撤离.
怀疑一般常识,
努力发现别人尚未察觉的事物等
以下介绍几种(个体和集体的)创造
性思维方法
2021/3/8
9
一、打开思路的方法
发散性思维和猜测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方 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科技大学参考书目
微电子器件
《晶体管原理与设计》(第二版)陈星弼电子工业出版社
833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武汉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834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第五版) 傅献彩 高等教育出版社
835
线性代数
《高等代数》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
信号与系统和数字电路
《SIGNALSANDSYSTEMS》A.V.Oppenheim电子工业出版社/《脉冲与数字电路》万栋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脉冲与数字电路》王毓银高等教育出版社/《信号与系统》何子述
849
通信网络
850
半导体物理
《半导体物理学》(第六版) 刘恩科 电子工业出版社
851
应用光学
《工程光学》 郁道银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
852
近代物理基础
《Introduction to Quantum Mechanics》(第二版) David J. Griffiths 机械工业出版社/《The classical theory of fields》 L. D. Landau 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7年
837
遥感原理
《遥感原理与应用》孙家炳武汉大学出版社
838
遗传学
《遗传学》王亚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
839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李友善国防工业出版社/《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国防工业出版社
840
物理光学
《光学教程》叶玉堂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844
数值计算
《数值分析》钟尔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实用数值计算方法》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面向OBE的课程目标构建方法--以《工程图学》为例
面向OBE 的课程目标构建方法收稿日期:2018-12-03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80107);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YB201717);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课堂教学创新改革项目(KT1704)作者简介:卢科青(1980-),男,浙江慈溪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逆向工程CAD 建模及其教学研究。
课程目标是课程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它规定了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1]。
目前课程目标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即根据所使用教材的内容或教研室(课程群)经过多年磨合而约定俗成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提炼出相应的课程目标;另一种以教师为中心,即教师基于自己的想法,根据自己的判断力和想象力来设计课程目标。
用这两种方法制定课程目标时未考虑课程教学对达成毕业要求的贡献,可能会出现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不吻合,或课程教学不能有力地支撑毕业要求达成度的情况。
如在毕业设计答辩时发现,学生绘制的图纸中的错误较多,从图纸的质量判断,约40%的毕业生并不具备毕业要求所规定的绘图能力,但这些学生已经完成了《工程图学》课程的学习,并且95%以上的学生都通过了课程考核,即达成了课程目标,所以现有课程目标的内容与制定方法都需要进行改进与完善。
论文针对有效课程目标的构建问题,首先介绍OBE 的理念;然后以《工程图学》课程为例,详细阐述OBE 课程目标的制定流程;最后分析OBE 课程目标对提升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
一、OBE 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 ),是一种以学习产出为本的教育模式,其中“学习产出(Leaning Out-comes )”指学生在学习历程结束后获得的真正能力。
美国学者Spady 认为OBE 理念的核心是“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以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取得实质性成功所需要的能力与经验”[2]。
扩张型Benes光交换集成芯片路由算法
2019年第2期扩张型Benes 光交换集成芯片路由算法引用本文:张金花,武保剑,邱昆:扩张型Benes 光交换集成芯片路由算法[J].光通信技术,2019,43(2):1-8.0引言光交换集成芯片是指在微纳尺度内、利用集成光学技术实现光交换功能芯片,光交换功能可使光信号从一个信道选择性地转移到另一个信道。
与传统光交换器件相比,光交换集成芯片能够有效降低交换节点功耗、体积和成本,也有助于提高交换容量、增强器件可靠性。
集成光开关是构成光交换集成芯片的基本单元,常见的集成光开关单元结构有定向耦合器型、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 )或微环干涉型、多模干涉型、全内反射型和数字型等[1,2]。
光开关的切换功能离不开光波导材料的热光、电光和载流子色散等物理效应,制作集成光开关的光波导材料主要有LiNbO 3、III-V收稿日期:2018-11-05。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2013AA014402)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1166、61671108)资助;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218)资助。
作者简介:张金花(1993-),女,硕士,现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光交换芯片的基本开关单元结构、拓扑结构及路由算法方面的研究,并针对具体的大规模光交换芯片进行优化路由算法研究及其仿真验证。
*通信作者:武保剑(E-mail:bjwu@)。
Routing algorithm of dilated Benesoptical switching integrated chipZHANG Jinhua,WU Baojian *,QIU Kun(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 611731,China)Abstract :Aiming at rescheduling non-blocking architecture which only focuses on rescheduling algorithm's resource conflict,al-gorithm complexity and time complexity,but does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hole chip structure,based on the 863project of "16×16high-speed optical switching integrated chip on account of micro-ring resonator",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ptical switching integrated chip experimental system,the traditional and dilated Benes optical switching inte-grated chip architectures with no blocking rearrangement,and describe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corresponding loop routing algorithm.A hierarchical optimization loop rout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the extended Benes optical switching integrated chip architecture,and its effectiveness is proved by exhaustive method.The weight coefficient of the algorithm is relat-ed to the insertion loss of optical switch.For a given switching connection requirement,a hierarchical optimization routing algo-rithm is used to obtain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stat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tended Benes structure has good crosstalk sup-pression performance and fault tolerance,but its insertion loss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Benes structure.Key words :optical switching integrated chip;Benes switching network;loop routing algorithm张金花,武保剑*,邱昆(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成都611731)摘要:针对目前重排无阻塞结构只重点解决配置算法的资源冲突、算法复杂度和时间复杂度,而没有关注整个芯片结构的性能问题,以“基于微环谐振器的16×16高速光交换集成芯片”863项目为背景,介绍了光交换集成芯片实验系统组成,以及重排无阻塞的传统型和扩张型Benes 光交换集成芯片结构,详细描述了相应环路路由算法的具体执行过程。
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的商科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Business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of "UESTC-Plan" for New Engineering Education 作者: 李平[1];刘莹[1]
作者机构: [1]电子科技大学成都611731
出版物刊名: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89-95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6期
主题词: 新工科教育;成电方案;通识教育课程;工程教育认证
摘要:【目的/意义】"成电方案"是电子科技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工科建设方案.该方案明确指出要构建通识教育与(工程)领导力培养体系,打造通识教育升级版.【设计/方法】在介绍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商科类通识课程建设要求的基础上,详细分析构建"成电方案"的四种方式:顶层设计课程体系、优化修订课程大纲、分阶段实施教学、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结论/发现】在具体的分类型、分阶段、跨学科探索实践中,构建具有鲜明工科特点的"工科+商业与企业管理"商科类通识课程体系,旨在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课程讲解》-17、电子科技大学OK(李平)团队课题组介绍
指纹识别SOC芯片
特点:
• 内含ARM9处理器及丰富外围 接口,适合各种应用。
• 内含指纹处理算法及指纹加速 电路,适合指纹识别的应用。
• 含嵌入式可编程逻辑阵列 (BSFPGA),方便用户进行 二次开发。
• 正向设计,采用TSMC 0.18 CMOS工艺加工。
19/29
SERDES高速通讯接口电路
14/29
VME总线接口控制器
• VME总线接口控制器可带21颗CPU和它们的外设, 己投片成功,满足了国家急需, 填补了国内空白。
15/29
120万门ASIC
• 用户委托,采用完整的正向设计流程设计
16/29
120万门ASIC
• 工艺
– TSMC 0.18um CMOS (1P6M)
• 电源 – I/O:3.3V – Core:1.8V
27/29
对学生要求
• 刻苦、上进、创新
28/29
Thank You
29/29
1/22
师资力量
• 教授: 4名 • 副教授:4名 • 讲师:8 名 • 助教:2名
2/29
李平教授
•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 • 现任“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
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申请多项中外发明专利,在
IEEE Trans . ED , IEEE BCTM , IEEE EDL,ISPSD等重要国际 学术刊物或会议发表几十篇论文 • 目前为国家重大专项“高密度 FPGA”项目首席科学家。 • 研究领域:
– 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 – FPGA设计技术
3/29
李威教授
• 曾任成都华微电子科技有 限公司总裁
• 总装合同办集成电路专业 组的特邀专家;可编程逻 辑器件专业组的组长;国 家863专家组专家成员
18、电子科技大学(罗萍)张波课题组
(一)课题组成员及导师名单(二)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与特点¾Power Devices¾(Bipolar) CMOS DMOS Process¾Power ICs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SOI High Voltage ICs:Novel integrated SOI power devices PDP Driver ICs High Voltage Gate Driver ICs High Voltage Control ICs High Voltage IC with Radiation-Hard2010-4-2911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功率集成理论-PSoC Power System on Chip2010-4-29Novel Integrated Power Devices Control Mode suited for SPIC Power Integrated Process Digital Assistant Power Design12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Power Device Control Theory BCD Process Power IC & PSoC2010-4-29 13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三)课题组部分研究成果展示2010-4-2914Power management IC Series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Motor Driver ICs Motor Driver ICs2010-4-2915White LED Driver ICs White LED Driver ICs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2010-4-2916Power management IC Series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2010-4-2917电路理论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Pulse Skip Modulation (PSM)100Efficiency(%)90 80 70 60 50 20 40 60 Vin=2.0V Vin=1.8V Vin=1.5V Vin=1.2V 80 100I-out(mA)2010-4-2918Digitally Assisted Power Integration (DAPI) 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复杂负载SoC的低功耗设计问题数模混合SoC SIP2010-4-2919集成电路发展趋势ITRS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国 际 半 导 体 技 术 蓝 图2010-4-2920¾Realization of high voltage (> 700 V) in Device Letters¾New high-voltage (> 1200 V) MOSFET with the¾30(3):305-307, 2009 ¾¾ADI ¾NIKO(四)课题组在研的主要项目(五)课题组培养研究生的优势和竞争力(六)课题组对学生的要求。
DSP_xu数字信号处理序
2.可靠性强
数字系统:只有两个信号电平0,1 受噪声及环境条件等影响小。 模拟系统:各参数都有一定的温度 系数,易受环境条件,如温度、振 动、电磁感应等影响,产生杂散效 应甚至振荡等 数字系统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其 故障率远远小于采用众多分立元件 构成的模拟系统。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3.灵活性大
数字系统的性能主要决定于 乘法器的各系数,且系数存 放于系数存储器内,只需改 变存储的系数,就可得到不 同的系统,比改变模拟系统 方便得多。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4.易于大规模集成
数字部件:高度规范性,便于大规模集成, 大规模生产,对电路参数要求不严,故产 品成品率高。 例:(尤其)在低频信号:如地震波分析,需 要过滤几Hz~几十Hz的信号,用模拟系统 处理其电感器、电容器的数值,体积,重 量非常大,且性能亦不能达到要求,而数 字信号处理系统在这个频率处却非常优越 (显示出体积,重量和性能的优点。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5.时分复用
利用DSP同时处理几个通道的信号。 某一路信号的相邻两抽样值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隙 时间,因而在同步器的控制下,在此时间空隙中 送入其他路的信号,而各路信号则利用同一DSP, 后者在同步器的控制下,算完一路信号后,再算 另一路信号,因而处理器运算速度越高,能处理 的信道数目也就越多。
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孙国林 副教授 Email: guolin.sun@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简介
教材:《数字信号处理教程 》(第二版),程佩青编著,清华大学 参考书:
出版社,2001年; 1、Alan S.Oppenheim,Alan S.Willsky,S.Hamid Nawab,Signals and Systems(Second Edition)(英文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Kaluri V. Rangarao and Ranjan K. Mallik.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A Practitioner’s Approach. 刘树棠 译,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第2章 并发与进程-同步
turn = 0;
//退出区
进程P1的其它代码 //剩余区
} while (true)
• 严格轮换,实现 了互斥访问。
• 即使在临界区外 失败也会影响另 进程的执行。
• 违反了“空闲让 进”原则。
• 忙等。
整理课件
2.6.3 软件方法
• 第一次改进——设置临界区状态标志
boolean flag[2] = {false, false};
• 操作系统或专门的程序设计语言提供的特别支持
– 信号量方法——已成为通用方法
– 管程方法
– 消息传递方法
整理课件
2.6.3 软件方法
• 软件方法
在进入区设置和检查一些标志来标明是否有进程在临 界区。若已有进程在临界区,则在进入区通过循环检查进 行等待,进程离开临界区后则在退出区修改标志。
• 初步设想——轮换使用临界区
//共享的全局变量
//共享的全局变量 进程P1
给定序号避免 “过分谦让”
do {
flag[1] = true;
//进入区
while (flag[0]) {
if (turn == 0) {
flag[1] = false;
while (turn == 0) ;
flag[1] = true;
}
}
//进入区
}
//屏蔽中断 //临界区 //启用中断
//其余部分
• 屏蔽中断的缺点
– 系统无法响应外部请求 – 无法接受异常,处理系统故障 – 无法切换进程性能下降 – 不支持多处理机
整理课件
2.6.4 硬件方法——专用机器指令
• 专用机器指令
– 在多处理器环境中,几个处理器共享访问公共主存; – 处理器表现出一种对等关系,不存在主/从关系; – 处理器之间没有支持互斥的中断机制; – 处理器的设计者提出了一些机器指令,用于保证两个
基于k-最短路由的mesh光网络p圈构造方法
基于k-最短路由的mesh光网络p圈构造方法
赵太飞;李乐民;虞红芳
【期刊名称】《计算机应用研究》
【年(卷),期】2007(024)011
【摘要】P-cycle是mesh光网络中一种十分优秀的保护算法,圈构造算法是p圈法设计的前提.首先介绍了圈的概念及常见圈构造算法和基于k-最短路由的p圈启发式算法,提出了基于k-最短路改进metaDijkstra的圈构造算法.实验仿真表明该方案比较适合网状光网络中的圈构造.
【总页数】3页(P278-280)
【作者】赵太飞;李乐民;虞红芳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4;电子科技大学,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4;电子科技大学,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11
【相关文献】
1.基于K-最短路径的交通网络传输性能分析 [J], 杨旭华;李传告;陈光
2.无线Mesh网络下基于网络编码的机会路由协议的研究 [J], 朱朗;张宁
3.基于多路由度量的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 [J], 王惠惠;吴承勇
4.基于有故障区域的Mesh网络目标结点间的最短路由算法 [J], 林政宽;王铭成;郭莉莉;杜满意
5.基于Wormhole路由的二维Mesh上的并行k-选择 [J], 许胤龙;王洵;万颖瑜;陈国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ME总线接口控制器
• VME总线接口控制器可带颗CPU和它们的外设, 己投片成功,满足了国家急需, 填补了国内空白。
15/29
120万门ASIC
• 用户委托,采用完整的正向设计流程设计
16/29
120万门ASIC
• 工艺
– TSMC 0.18um CMOS (1P6M)
• 电源 – I/O:3.3V – Core:1.8V
6/29
阮爱武副教授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 后
• 国内外核心期刊和IEEE等 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 篇,申请美国发明专利1 项,中国发明专利4项
• 研究领域:
– IP验证与评测技术 – FPGA测试技术
7/29
罗玉香副教授
• 曾任CEC第47研究所高工 • 先后承担总装多项研究任务 • 研究领域:
24/29
所培养研究生的优势和竞争力
• 熟悉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原理 • 熟悉集成电路工艺与流程 • 熟悉版图设计
25/29
所培养研究生的优势和竞争力
• 具有数字VLSI前端、后端设计经验 • 具有模拟VLSI全定制设计经验 • 具有嵌入式系统开发经验 • 掌握主流VLSI设计工具(Tools Chain)
联系人 李平 教授 电话:028-83201794 email: pli@
简介
• 电子科大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始建于 1996年,拥有以李平教授(博导)领衔的 包括多名教授、副教授及具有海内外高学 历的青年教师在内的雄厚师资力量,与国 内外相关公司、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和保 持了广泛的实质性合作和联系。目前,本 中心有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100余名以 及几十名为企业培养的工程硕士。
– 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 – FPGA设计技术
3/29
李威教授
• 曾任成都华微电子科技有 限公司总裁
• 总装合同办集成电路专业 组的特邀专家;可编程逻 辑器件专业组的组长;国 家863专家组专家成员
• 研究领域:
– 集成电路可靠性技术 – 集成电路抗辐照加固技术
4/2
张国俊教授
• 曾任CEC第47研究所副总 工程师
• 工作频率
– 90 MHz • 功耗
– < 3W • 封装
– BGA560 • 片内SRAM
– 共 73个 – 合计约 140 KB
17/29
SoC软硬件协同验证平台
• 性能指标
– 用户可使用的FPGA个数=2片 – 可验证的逻辑门的个数 ≥ 20,353,536门 – 本地时钟频率 = 50 MHz – 软硬件联合仿真模式的仿真速度 = 30 KHz – 向量仿真模式的仿真速度 = 600kHz – 事务级仿真模式的仿真速度 ≥ 6 MHz – 系统SDRAM存储容量 = 1024Mbytes – 系统FLASH存储容量 = 256 Mbytes – FPGA互连I/O数目 = 654 个
18/29
指纹识别SOC芯片
特点:
• 内含ARM9处理器及丰富外围 接口,适合各种应用。
• 内含指纹处理算法及指纹加速 电路,适合指纹识别的应用。
• 含嵌入式可编程逻辑阵列 (BSFPGA),方便用户进行 二次开发。
• 正向设计,采用TSMC 0.18 CMOS工艺加工。
19/29
SERDES高速通讯接口电路
20/29
MCU版图
21/29
红外焦平面读出电路版图
22/29
AC-DC版图
23/29
研究室的特色
• 数模混合电路设计兼顾 • 正逆向方法结合 • 芯用并举、贴近市场 • 大多数教师都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验,具
有良好的外语氛围 • 电子科大EDA大赛评委,负责命题,组队
参加全国比赛多次取得佳绩
27/29
对学生要求
• 刻苦、上进、创新
a) SoC设计技术 b) Σ-Δ、pipeline类型ADC/DAC c) AC-DC、 DC-DC、PFC电源芯片 d) SERDES高速通讯接口电路 e) 集成电路测试系统
12/29
成果展示
• 研制成功的百万门级FPGA芯片
13/29
CPLD
• 研制成功国内第一颗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CPLD,填补国内空白。
– Synopsys – Cadence – Magma
26/29
就业方向
• IC设计公司
– 2010年分配去向(100%落实)
• AMD 1名 • 上海芯源微电子 1名 • 华为公司 5名 • 成都MPS 1名 • 成都29所 1名 • 成都30所 1名 • 西安中兴通讯 1名 • Etc.
• 微电子生产或测试厂 • 攻读博士
– 半导体功率器件 – 集成电路测试技术
8/29
张斌副教授(评审已通过)
•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 分校博士
• 国内外核心期刊和IEEE等 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
• 研究领域:
– 集成电路抗辐照加固技术 – 嵌入式设计技术
9/29
研究方向
一.抗辐照加固技术(RHBD)
a) 新型反熔丝PROM、FPGA b) 铁电存储器 c) SRAM……
1/22
师资力量
• 教授: 4名 • 副教授:4名 • 讲师:8 名 • 助教:2名
2/29
李平教授
•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 • 现任“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
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申请多项中外发明专利,在
IEEE Trans . ED , IEEE BCTM , IEEE EDL,ISPSD等重要国际 学术刊物或会议发表几十篇论文 • 目前为国家重大专项“高密度 FPGA”项目首席科学家。 • 研究领域:
10/29
研究方向
二.微系统技术(MST)
a) 基于ARM9、PowerPC、OpenRISC等多种处理 器的SOC系统
b) SoC软硬件协同验证系统 c) 图像识别与处理技术 d) 自适应网络技术 e) 音视频编解码电路(AC3/AAC/H.264/AVS) f) 单片机
11/29
研究方向
三.数模混合电路设计技术
• 中电集团 “神州”六号载 人航天工程先进个人
• 微细加工平台负责人 • 研究领域:
– 半导体功率器件 – 模拟集成电路 – 微细加工技术
5/29
王忆文教授
•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 • 曾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特
任副教授 • 多次赴硅谷与IC设计公司
合作 • 研究领域:
– 微系统技术 – SOC芯片设计 – 嵌入式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