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姜久春教授

合集下载

北交电路导师及专业

北交电路导师及专业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复试科目及拟招生人数(2010)导师姓名职称研究方向复试科目雷清泉院士电介质物理材料及其应用高电压工程范瑜教授电力系统分析、仿真与控制电机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分析电机学二选一郑琼林教授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牵引供电系统理论与技术电机及其控制电力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分析三选一金新民教授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电力电子在环保和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电能变换电路的系统集成电力电子学刘志刚教授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电力电子系统的网络化与智能化牵引供电系统理论与技术电力电子学刘明光教授牵引供电系统理论与技术高压电力设备在线检测、诊断与保护牵引供电系统过电压保护与绝缘配合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工程二选一王立德教授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电力电子系统的网络化与智能化电气设备的在线监测、故障诊断、控制电力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三选一王毅教授智能化电器高压电力设备在线监测与诊断高电压工程电力系统分析二选一电力电子在环保和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高电压工程与电力电子学二选一宋守信教授电力安全技术与管理电力系统分析张奕黄教授电机及其控制电机学电力电子学二选一张晓冬教授电力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电力电子变换技术新能源及新型发电技术五选一王玮教授级高工电力系统监控、保护与信息技术高压电力设备在线监测与诊断新能源及新型发电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学高电压工程三选一黄梅研究员电力系统分析、仿真与控制电力系统监控、保护与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新型发电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学二选一张小青教授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新能源与新型发电技术电力安全技术与管理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学与高电压工程三选一游小杰教授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电力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二选一周渝慧教授电力技术安全与管理电力市场理论、技术与运营电力系统分析姜久春教授电力电子系统的网络化与智能化电力电子学葛宝明教授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电机及其控制电机学电力电子学二选一胡兆光研究员电力市场理论、技术与运营电力系统分析和敬涵教授电力系统在线监控、保护与信息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分析、仿真与控制电力电子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二选一吴俊勇教授电力系统分析、仿真与控制电力系统监控、保护与信息技术牵引供电系统理论与技术电力系统分析吴命利教授牵引供电系统理论与技术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电力系统分析、仿真与控制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学高电压工程自动控制原理四选一张和生教授检测技术与数据处理电力电子系统的网络化与智能化电机电器参数测试及识别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学二选一高沁翔副教授电力系统分析仿真与控制电力系统监控、保护与信息技术电力安全技术与管理电力系统分析姜学东副教授电力电子变换技术气体放电理论及其在新技术中的应用电力电子学汤钰鹏副教授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电力电气系统网络化与智能化电力电子学谢桦副教授电力系统分析、仿真与控制新能源及新型发电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学二选一徐丽杰副教授电力系统分析、仿真与控制电力系统监控、保护与信息技术电力系统分析曾国宏副教授电力系统监控、保护与信息技术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学二选一王艳副教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牵引电机及其控制电力电子系统的网络化与智能化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学二选一周晖副教授电力系统分析、仿真与控制电力市场理论、技术与运营电力系统分析郎兵副教授电力系统在线监控、保护与信息技术电力系统分析马晓春副教授电力系统分析、仿真与控制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学二选一邱瑞昌副教授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学二选一董春副研究员电机及其控制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学二选一梁晖副教授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电力电子在环保和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电力电子学杨中平副教授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电机学与电力电子学二选一林飞副教授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电力电子学申萍高工故障检测与数据处理系统仿真与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学与电力系统分析三选一刘文正副教授牵引供电系统理论与技术放电等离子体理论与应用技术电力电子学高电压工程二选一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电力电子学刘瑞芳副教授电磁场理论及应用电机学电力电子学二选一方进副教授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电机及控制电力系统分析、仿真及控制电器电磁设计与制作电力电子电机学高电压工程电力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五选一刘慧娟副教授电机及其控制电机电器动态分析与电磁场分析电机学电力电子学二选一卢艳霞副教授新能源及新型发电技术高电压工程与电力电子二选一夏明超副教授电力系统分析、仿真与控制电力系统监控、保护与信息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童亦斌副教授新能源与新型发电技术电力电子学张维戈副教授新能源与新型发电技术电力电子学郝瑞祥副教授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电力电子学黄辉副教授电磁场理论及应用电机学与电力电子学二选一吴振升副教授电力系统监测、诊断、控制及智能管理牵引供电理论与技术电气信息化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学二选一李华伟副教授电力系统建模仿真与控制牵引供电理论与技术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工程电力电子学三选一万庆祝讲师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气化铁道电能质量及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电力电子学王健强讲师新能源与新型发电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二选一王小君讲师电力系统在线监控、保护与信息技术电力系统分析、仿真与控制电力系统分析施洪生讲师电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电机学电力电子学二选一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应变电测与故障诊断电力电子学贺明智讲师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电力电子学王琛琛讲师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电力电子学张立伟讲师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电力电子学张秀敏讲师电磁场数值计算电机学电力电子学二选一焦超群讲师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电磁场数值计算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特高压技术高电压工程、电力系统分析二选一。

基于LabVIEW的电池管理系统监控平台开发

基于LabVIEW的电池管理系统监控平台开发

作者简介 : 刘忠其 ( 1986- ) , 男 , 贵州毕节人 , 硕士研究生在读 , 主研方向 :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收稿日期 : 2010- 04- 27
112




2010 年
用串行总线 ) 。 CAN 总线由德国 Bosch 公司最先提 出 , 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 , 其具有高 位速率、 高抗电磁干扰性, 而且能够检测出总线的任 何错误 ; USB 是一种支持即插即用的新型串行接口 , 已广泛用于 PC 的对外接口。解决 CAN 与 USB 之 间的转换就解决了电池管理系统 与 PC 的通信, 利 用周立功 USBCAN - II的智能 CAN 接口卡, 可以很 方便的实现这一功能 , 监控平台硬件正是以 PC 为 主体, 连接 CAN 接口卡, 通过 CAN 总线连接电池管 理系统组成。周立功智能 CAN 卡配备了 PC 端的驱 动程序 , 同时为 PC 端应用程序提供了接口函数 , 采 用 L abV I EW 开发环境中的动态链接库技术可很好 的操作周立功智能 CAN 接口卡, 实现与电池管理系 统的通信。 由图 1 可见 , 系统硬件实现了监控平台与电池 管理系统之间数据的透明传输 , 周立功智能 CAN 接 口卡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 其上自带的光电隔离 模块使 USBCAN II接口卡避免由于地环流造成的 损坏, 增强系统在恶劣环境中使用的可靠性。所以 监控平台有很好的硬件支持 , 设计的主要工作是监 控平台的 L abV IEW 实现。 针对电池管理系统数据采集、 参数标定、 故障诊 断及对电池数据分析的要求, 监控平台软件的结构
动力电池集成作为电动汽车核心技术之一对电 动汽车运行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保证动力 电池安全且高效的应用 , 需要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实 时在线的监测并同时对其进行控制, 电池管理系统 在动力电池与整车控制之间起到了这样关键的桥梁 作用。为保证电池管理系统为电动汽车提供准确可 靠的动力电池信息并对电池进行可靠的管理 , 需要 对电池管理系统自身运行的各项功能进行实时的监 测 , 以及对电池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分析, 同时在动力 电池系统出现故障时需要对其进行诊断 , 基于 L ab V IEW 的电池管理系统监控平台即是为实现上述需 求而开发设计。 L abV I EW ( L abora tory V irtual Instrum entat io n Eng in eering W orkbench , 实验室虚拟仪器工程平台 )

2011-02-28 新型直流系统绝缘在线监测方法_鲍谚

2011-02-28 新型直流系统绝缘在线监测方法_鲍谚

高电压技术 第37卷第2期2011年2月28日H igh Voltage Engin eering,Vol.37,No.2,February 28,2011新型直流系统绝缘在线监测方法鲍 谚,姜久春,张维戈,王嘉悦,温家鹏(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北京100044)摘 要:针对传统直流系统绝缘监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新型直流系统绝缘在线监测方法和检测装置。

该方法采用监测主机与绝缘检测装置协调配合的模式,通过通信总线连接构成的监测系统可以同时完成多个直流系统的绝缘监测任务。

同时,主机根据预设判据进行实时绝缘故障报警和绝缘故障预警,实现了绝缘监测的远程化、智能化,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绝缘事故的发生。

系统的绝缘电阻检测装置采用新型有源检测方法,通过注入直流电流提高了检测精度,避免了传统直流系统绝缘检测方法的缺陷。

最后,通过实验运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直流系统;绝缘;在线监测;监测系统;有源检测;故障预警中图分类号:T M 76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520(2011)02-0333-05基金资助项目: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2008J004-F)。

Project Supported by T 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the M inistry of Railw ays of Ch ina(2008J 004-F).Novel On -line Insulation Supervising Method for DC SystemBA O Yan,JIANG Jiu -chun,ZH ANG We-i g e,WANG Jia -yue,WEN Jia -peng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 ineer ing,Beijing Jiaotong Univer sity,Beijing 100044,China)Abstract:In acco rdance w ith the deficiency o f traditio na l insulatio n super vising method for D C sy stem,w e put fo r -w ard a novel metho d fo r o n -line insulation super vising and detecting dev ice,in w hich the mode that co or dinates the supervising host and insulation detecting devices is adopted.T he supervising system for med by the host and devices is co nnected by co mmunicatio n bus,w hich can acco mplish several DC systems insulation super vising task.M ean -w hile,the host gives o ut fault alarm or fo recasting alarm acco rding to the pr e -established criter ia,r ealizing a remo te and intellig ent insulation superv ising system,av oiding t he insulatio n accident to so me degr ee.T he insulat ion resist -ance detecting device o f this sy st em ado pt s no vel activ e detecting metho d which injects DC cur rent to impr ove the pr ecision,av oiding shor tcoming s o f the tr aditio nal met ho d.At last,the validity and veracit y are ver ified by the ex-periment and o per atio n.Key words:D C sy stem;insulatio n;on -line super vising ;super vising sy stem;activ e detection;fault early -w arning0 引言作为辅助工作电源,直流系统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1-8]。

电力机车智能无源接地检测装置的研制

电力机车智能无源接地检测装置的研制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电力机车智能无源接地检测装置的研制姓名:樊彦强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指导教师:姜久春20060201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1辅助电路(劈相机)模型FigIlre4-1themodelof¨xiliarycir“n(ph∞e・splmer)当仿真电路中无接地点时,把检测电阻R1的阻值从100K减小为50K图4—2辅助电路(劈相机)正常工作时V,、Vz和V,的仿真波形simlIlaIi∞wavefom0fVl、V2andV30fauxmaryFjgu∞4_2lhecircun(ph晒e-spli牡er)illnomalcondiⅡon时,利用M加ⅡAB软件中自带的DiscreteRMSval∞模块可以得至0检测电18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阻R1阻值从100K变为50K变化前后电压有效值的变化,v1、v2、V3有效值的变化如表4.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当仿真电路无接地点时,R1阻值变化对三相检测电阻上的电压影响很大,v1的变化幅度达到了55v。

表4—1辅助电路(劈相机)正常工作时电压变化Table4-1theV01tagechngeofau]【iliarydrcll“Ohase-spu恤r)\V1(V)V2(V)v3(v)innOrmaIconditionR1=100K219.9219.9219.9R1=50K164.9251.9251.92、劈相机某一相输出端接地情况分析图4—3辅助电路(劈相机)u相接地时V。

、Vt和V,的仿真波形Figl】∽4-3thesimIllationwavefonnofVl、V2andV3ofaII)(iliafycirclliI(ph%e.spHtter)inuph舔eg∞unding如果其中有一相的输出端发生了接地故障,如u相的输出点A接地,19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5辅助电路(劈相机)星点接地时Vt、V。

北京交通大学-电池管理系统研发进展和产业化现状

北京交通大学-电池管理系统研发进展和产业化现状

前期工作基础
5、性能测试
高原试验
低温试验
高温试验
前期工作基础
6、电磁兼容测试
前期工作基础
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以及学术会议上发表相关论文 60余篇,其中EI检索18篇,获发明专利3项。
授权发明专利: 02100307.6 一种串联电池组自动均衡充电装置 申报发明专利: 200910119882.2串联电池组荷电状态的测量方法 200710122093.5蓄电池多单元同步充放电装置及方法
针对纯电动车辆 综合利用安时积分、OCV-SOC曲线、实际可用容量修 正并结合电池组一致性对电池组SOC进行估算。 针对混合动力车辆 在电池建模和OCV-SOC曲线基础上,考虑电池极化效 应的影响,利用双卡尔曼滤波器同时计算内阻抗和SOC以 及其误差,有效将SOC估算误差控制在5%以内。
前期工作基础
Thank you !
1
HEV01
镍氢
2
EV01
锰酸锂
1主+10从(1从可带16节电芯) 220*135*40 +有、无液晶
3
EV02
磷酸铁锂、 锰酸锂
1主+2从或4从或8从(1从可 带30节电芯)+有、无液晶
240*160*42
/
可扩展 到16从
4
HEV02
镍氢
HEV:10节电芯为一组,28组 280串
330*215*53
电池管理系统研发进展 和产业化现状
姜久春 北京交通大学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2009-7


第一部分 前期工作基础 第二部分 在研课题 第三部分 产业化进程
前期工作基础
BMS的研究历程
1999年,开始BMS的研究,并为汕头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提供 样品(铅酸电池) 2002年,在东风电动混合动力汽车上得到应用(镍氢电池) 2003年,在北京“一区一线”纯电动巴士采用(铅酸) 2004年,为北京双电源无轨电车配套150台车(铅酸、锂离子电池) 2005年,研究锂离子用BMS,并为北京121路纯电动公交车配套 2006年,为重庆长安HEV轿车(CV11和CV8)配套(镍氢电池) 2007年,为北京奥运纯电动客车样车提供BMS(锂离子电池) 2008年,为北京奥运实际用55辆纯电动大客车配套,并实现了“零 故障”运行(锂离子电池) 2008年,获得国家“863”项目资助,购置Digatron电池测试设备, 进行BMS核心关键技术研究 2009年,为北京西城环卫配套BMS(锂离子电池) 2009年,为世博会纯电动客车样车提供BMS(锂离子电池)

姜久春-北京交通大学

姜久春-北京交通大学
3)发明了模块化集成的高效动力电池系统,提出了容量、电压可灵活调节的动力电池箱总体设计方案及连接结构设计,突破了传统基于电压的均衡思路,提出了基于能量利用率的主被动均衡策略和微功率解决方案,实现了电池系统能量利用最大化和车载电池系统的低成本均衡控制,延长了车辆的续驶里程,降低了电池系统的制造和维护成本;
4)该成果获2015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技术发明一等奖。
5)作为汽车标委会成员牵头制定了一项汽车行业标准:QC/T 989-2014《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箱通用要求》;参与制定了三项汽车行业标准:QC/T897-2011《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QC/T842-2010《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通讯协议》、QC/T841-2010《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
[6]授权发明专利:改进型动力锂离子电池CC-CV充电方法,专利号:ZL 2010 1 0167742.5,发明人:刘飞,姜久春,阮旭松,张维戈,王占国,文锋,温家鹏;
[7]授权发明专利:动力电池组充放电均衡控制方法,专利号:ZL 2010 1 0213194.5,发明人:刘飞,姜久春,阮旭松,盛大双;
主要完成人情况:
1.姓名:姜久春,排名1,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工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完成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是该项目主要负责人,对主要技术发明点1、2、3、4做出了重要贡献,发明了基于数据-模型融合的动力电池状态估算方法,提出了动力锂离子电池恒极化控制策略,发明了能量利用率最大化的微功率主被动均衡方法,并总体负责了上述技术在新能源车辆动力电池系统的应用开发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从项目开始至今,全面主持相关研究工作,制定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是本项目8项主要发明专利的发明人之一(ZL 2009 1 0119882.2、ZL 2010 1 0167690.1、ZL 2010 1 0213194.5、ZL 2009 1 0192747.0、ZL 02 1 53979.0、ZL 2010 1 0167742.5、ZL 2009 1 0192589.9、ZL 2009 1 0192570.4),该技术工作占本人工作量的50%。

钠硫电池储能应用现状研究

钠硫电池储能应用现状研究
表 1 钠硫电池参数 [ 2 ] 参数名称 模块额定功率 / kW 模块峰值功率 / kW 模块总能量 / kW h 模块尺寸 ( L W H) / m 3 模块体积 / m 3 模块数量 模块重量 / kg 储能系统成本 / ( S | / kW ) 2 3 数值 50 60 360 1 8 0 7 2 9 20 3 400 2 500
3
NaS 电池储能系统组成及关键技术
典型储能系统 由变电站 系统、功 率转换 系统
( PCS, Pow er Co nversio n Syst em ) 、储能电池及电 池管理系统 ( BMS, Batt ery M anagement Sy st em) 以
图3 N aS 电池储能系统成本组成
[ 2]
及监控系统组成。有 3 个直流支路的储能系统结构 如图 4 所示。 其中, BM S 主要功能是 监测电池的电 压、电 流、温度等参数, 估算电池荷电状态 ( SOC, Stat e of Char ge) 和健康 状态 ( SOH , St at e of H ealt h) , 根据电池特性实时判断当前允许的充放电电流允许 值, 实时进行故障诊断和数据上传 , 同时在极端情 况下直接切断支路接触器 , 确保系统安全。 温控系统接收到 BM S 的温度信息, 实时进行 温度控制, 确保电池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PCS 主要实现电池的充放电控制、信息指示、 故障判断与上传及保护功能 ( 交直流异常保护、短 路保护、功率器件过温保护和防雷击保护等 ) 。钠 硫电池单体在充放电过程中 , 电压在 1 5V ~ 2 4V 之间波动, 支路电压的变化非常大。这就给传递功 率的控制带来困难。因此 , PCS 系统要设计两级: 先通过 双向 DC DC 斩波器得 到稳定的直流电 压,

电动汽车电池组绝缘检测方法的研究

电动汽车电池组绝缘检测方法的研究
应当小于2 mA才可以认为车辆电池组绝缘合格。也就是 车辆电池组和电底盘之间的最大漏电流应该小于2 mA。
泄漏电流的定义为电池组的某点与电底盘之间的泄 漏电流,将该点直接和电底盘短路时电池组和电底盘之间 的泄漏电流称为该点此时的最大泄漏电流,车辆电池组的 最大漏电流就是电池组各点最大漏电流的最大值。只要 这个值小于2 mA,人体接触到电池组的任意一点都不会 有任何触电的感觉,是完全安全的。
Ke),岫:battery experiment validate the model,measurement method and process of deriving adopted in this paper. packs;multi-point grounding model;maximum leakage current;equivalent insulation resistance
K7,有:
一0
(9)
v+訾+警+...+ 断开Sp,闭合Sq,将电阻Rq接入,此时B点的电压为
VB7,有:
V面B’十V酉B
坠:±旦±坠!±:::±11 =0
(10)
Ro
将式(6)代入式(7),整理得到:
n‘瓦1十瓦1十…+壶)一J触2 o
(11)
将式(5)式代入式(8),整理得到:
%(去+…+忐)一I哪。o
V1+V2+V3+V4+V5=52.2 V。
[胡
IEC/TR2 60479~1.Effect8 of current on human
2)采用本文方法的测量方法测得的结果:
n=18.94 V,%=一33.26 V,¨=17.48 V,
k一踽= %=--30.7 V 3)计算的结果:
——1里0s)型<(1竖8.迪9—;4--217..4286)58z-innAn

纯电动公交充电站谐波分析的模型方法

纯电动公交充电站谐波分析的模型方法
[2] , 其绝对值近似表示为 $% & ! ’ #( + ) #" ) !" , 阻抗 其中 #( 为直流母线电压, ! 为功率变换环节的效率。
陷, 如 ’()* 等人的模型假定滤波电感足够大, 充电 机交流侧电流为方波, ,-))-. 等人的谐波预测方法运 用随机理论和方法, 在分析时需要有足够大数量的
[!] , 实测比较研究 ’()* 等人通过对单相充电机建模 [+] 进行了谐波分析 , ,-))-. 等人提出了预测一组充电 [%] , 其他研究者分别对实际的 机总电流谐波的方法 [#/0] , 对 ,-))-. 等人 充电机或充电站进行了实测研究 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但这些研究都存在一定缺
!
方面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完全由二次电池 (如铅酸、 镍氢或锂离子电池) 提供动力的纯电动汽车, 完全消 除了废气排放, 符合能源持续利用战略, 有着广阔的 发展前景。北京奥运会期间有 $" 辆纯电动公交车 运行在 % 条线路上, 在奥运村、 媒体村、 比赛场馆之 间提供服务。保障这一运营计划顺利实施的核心基 础设施就是大型纯电动汽车充电站。 充电站的大功率充电机主要采用电力电子技 术, 是一种高度非线性用电设备, 存在对供电网的谐 波污染问题, 尤其在大型充电站中, 大量充电机同时 工作, 产生的谐波电流会对供电网及其他用电设备 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 在建设充电站时, 需要考虑 谐波抑制问题, 配备相应的谐波抑制设备。目前已 经进行了一些关于充电机 & 站对供电网影响的研究 工作。有研究小组对充电机的谐波电流情况进行了
2
{
-,
& &
) ( 9:+ ( 8 ;) (+ ( 8< ) (+ (6) )*+ 0 9;+ !% ) !% ) # +&2

电动汽车的“加油站”

电动汽车的“加油站”

|创新人物Innovation characters电动汽车的“加油站”他建造了国内第一个电动汽车充电站——北京西黄庄电动汽车充电站;他设计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两个纯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北京奥运纯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和上海世博会纯电动汽车充换电站;他研发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实现产业化,占据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50%以上的份额。

2014年4月25日,记者见到了这位电动汽车领域的传奇人物——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北交大”)院长姜久春教授。

不久前,他刚刚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结缘电动汽车 确定科研方向在北京交通大学的电气楼外,立着十来根绿色的金属桩,被称为零排放纯电动汽车的能量之源——电动汽车充电桩。

这是姜久春带领课题组在北交大做的纯电动汽车充电示范,已经成了校园内的一道特殊风景,很多校外人士到北交大参观,都要到这里看看,体验一下。

“第一次接触电动汽车还是在我读博士期间。

当时,我的导师周希德教授承接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电动车应急多路充电站。

”姜久春告诉记者。

这个课题让姜久春来到被称为中国电动汽车摇篮的汕头国家电动汽车运行试验示范区。

在那里,他平生第一次见到了完全由电力驱动的汽车。

“看到了通用、丰田等不少外国品牌的电动汽车,总体感觉国内的汽车与国外的汽车差距很大。

”姜久春说。

姜久春和大学同学张维戈一起开始深入这个陌生的领域,可现实的环境让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

“当时,学校没有实验条件,整个项目的经费也很少,科研中要用到的零件折弯都要亲自动手。

我们在汕头基本每天晚上都做到凌晨两三点钟,连续两三个星期,直到把一个事做完。

”回忆起那时的情形,姜久春十分感慨。

研究工作虽然很艰难,但他们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实验,在技术上得到突破,充电机的性能不断得到改善。

科研项目结束时,他们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此时,已经博士毕业的姜久春留校任教。

和电动汽车的结缘,也让他确定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姜久春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汽车的电池管理上。

基于LabVIEW的电池管理系统监控平台开发

基于LabVIEW的电池管理系统监控平台开发

基于LabVIEW的电池管理系统监控平台开发
刘忠其;姜久春;王占国
【期刊名称】《微处理机》
【年(卷),期】2010(031)004
【摘要】监控平台利用LabVIEW与周立功USBCAN-II的结合来实现对电池系统运行数据进行采集、显示、存储,以及对电池管理系统进行标定和故障诊断,起到对动力电池系统进行监测和控制的作用;监控平台为采集、显示及存储等功能提供了灵活的接口,既适应电池管理系统的扩展,又方便对数据的分析和对电池管理系统的维护.
【总页数】4页(P111-114)
【作者】刘忠其;姜久春;王占国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9
【相关文献】
1.基于CAN总线的电池管理系统监控平台开发 [J], 李志平;黄雷
2.基于CAN总线的电池管理系统监控平台开发 [J], 李志平;黄雷;
3.基于LabVIEW的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监控平台开发 [J], 侯晓宝;李玉龙;唐刚
4.基于VxWorks实时系统的储能系统监控平台开发 [J], 郭光朝;李相俊;惠东;李洪
伟;张军凯
5.基于LabVIEW钻井平台压载系统监控设计 [J], 温娜;杨奕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周期控制VIENNA整流器中点平衡研究

单周期控制VIENNA整流器中点平衡研究

单周期控制VIENNA整流器中点平衡研究高燃;张维戈;牛利勇;姜久春【摘要】VIENNA整流器是一种新型的三电平整流器拓扑,近年来因为其性能优良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一种优良的新兴控制技术,单周期控制下的VIENNA整流器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谐波含量低、开关频率恒定等优点.针对VIENNA整流器的三电平特性,分析了在单周期控制下其输出电容的中点平衡问题,并使用Matlab仿真给出验证.【期刊名称】《电源技术》【年(卷),期】2013(037)011【总页数】4页(P2040-2043)【关键词】VIENNA整流器;单周期控制;中点平衡;功率因数校正【作者】高燃;张维戈;牛利勇;姜久春【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461VIENNA整流器是一种新型的三电平拓扑[1],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近年来广受关注,适用于大部分AC-DC供电领域。

单周期控制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因为其优秀的控制特性近年来在PFC领域上也逐渐得到应用。

一直以来中点电压平衡控制是三电平变换器的研究热点。

对于单周期控制的VIENNA整流器,在只采集输出总电压的情况下,文献[2]和文献[3]分别论证了在串联双Boost解耦模式下[4]的VIENNA整流器和单相VIENNA整流器均能实现输出中点电压的自动均衡,其中文献[3]的论证同样适用于三相四线制模式的VIENNA整流器[5]。

本文针对文献[6]提出的三相三线制单周期控制VIENNA整流器的中点平衡问题做出研究,通过数学建模和中点电流分析,结合Matlab仿真,论证了在单周期控制下的VIENNA整流器能够实现输出中点的自动平衡控制。

图1是VIENNA拓扑简图,其中开关管均为双向开关,仅以单相工作过程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姜久春教授以下为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姜久春教授演讲的文字实录:【主持人:邓中一】下一位演讲者是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姜久春教授、副院长,前面谈到了很多的材料、电池,我们现在要讲电池管理系统。

【姜久春】各位专家,前面这些专家讲的都是从材料到Cell,我讲的是Cell到整个车上应用的情况,我是从应用角度讲的这个理解,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北京交通大学从97年开始做电动车的研究工作,从03年开始做了电池管理方面的一些工作,现在在国内电池管理大约是装车数量最多的,我们同时也设计了奥运会的充电站,我们现在负责上海世博会的充电站的建设工作,这我们学校的简单情况。

我的报告分成四个部分,一个是电池管理技术的现状,第二个是串联电池组充电模式,第三是成组电池的SOC定义方法,第四是电池组的一致性的评价体系。

在座的大家可能都很清楚目前的安全性和长上明是锂离子电池在推广上的主要的障碍,我主要讲一下这个成组电池的长寿命,其他的专家都讲了Cell循环的寿命的问题,事实上我们现在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当你把电池十几支或者是一百多支串起来使用之后,你就算单体做到2千次的话,实际上这个寿命绝对做不到800次,这个问题实际上比单体的寿命问题更严峻的问题了,我们原来最初最初只能够成组做到单体的1/3,现在能够做到2/3还要多一些。

另外一个方面是电池管理相关的技术现状,有些基本的问题需要解决,我们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研究工作也有一些想法。

我们来看一下车辆对这个有什么样的要求,一个是宽工作的温度范围高倍率的充电摆放集中,主要的问题是高温下充放电的性能和低温下充放电的性能和散热条件的问题。

另外一个是大量成组充分利用电池的容量,这个主要的问题是一致性的问题,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池过电压。

这个问题其实是比较严重的,我们实际上在纯电动来运用的话尽可能利用成组电池的容量,事实上由于一致性的问题我们现在如果是单体电池可以做到100%的DOD,我们可以充电充到100%的SOC,有时候可以放到0%。

我们成组以后充电之后只能够充到95%的SOC,这已经算是做得很不错的事情了,我100个电池串在一起充电的话大概可以做到95%充电,放电的时候用到整个的20%。

这样的话实际上在我们充放电的过程中要维持安全性,保证单体电池不过充过放的化是整个电池的利用率下降,如果要提高利用率的话就要注意过充或者过放的现象。

另外一个长寿命的问题,电池经过一段使用之后电池的容量在下降,电池的内阻在增加。

现在国内做电池管理这一块,电池管理的职责基本上很清楚了,一个是有效地监控电池的状态优化使用电池的能量,延长电池的寿命。

电池的管理系统从现在来看主要是和外部的设备和充电机和ECU链接的问题,他们的连接电池管理系统是和ECU等等这些提供信息的,从我的理解来看,电池管理现在的情况一个是外部参数的检测、状态的估算、一致性评价数据分析、报警功能、对外通信的功能,主要的问题是他的性能不够强大。

从我们对纯电动这一块来理解,我们认为电池管理就提供一个数据,当前情况下你以什么样的电压来充电或者是怎么样来放电,只要你告诉ECO和另外一个参数,这样对整个电池的管理功能就完成了,包括其他的功能报警的功能是另外的一个其他的功能。

性能不足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个是电池性能的复杂性,这个涉及到电话学、涉及到电器、涉及到电子方面的东西,这些中间的参数是相互影响的,有很强的非线性的关系,还有我们造的电池的一致性,不仅仅是制造的一致性,使用过程的不一致也会对整个电池管理的性能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第二个方面是电池生产厂家还有BMS生产者或者是研制者还有充电机、电机控制器的研制者之间相对是独立的,没有组成一个很深入地配合。

这样的话每个制造商他只是从某一方面来强调这一件事,比如电池生产厂家他就强调我提高CELL的性能,从BMS这一块,对于B MS研究者或者是制造商来说,对于我来说只要能够测量得到的是电池、电阻的外部参数,如果深入内部去研究一个电池的特性的话对我来说非常难的一件事情。

从充电机和电机控制系数这一块主要是考虑提高我设备的稳定性来考虑的。

所以到现在为止,实际上在国内在使用过程当中一个是我们的这种使用电池组的基于电池的外特性,另外一个是把整组电池看成是单只电池的串联,整个电池组看成单体电池的串联看成一个大电池,只不过把他从3.2或者是3.7V扩大到300多V而已。

还有一些是在原来的铅酸电池的基础上用这个电池组,还有一个是原来用的包括手机电池、包括笔记本电池的一些管理方法、管理概念,实际上到了动力电池上完全不是同样的东西,不能够把那些知识移过来,我们也做过一些包括国际上的大公司做过一些笔记本电池的研发工作。

这是串联电池组的充电方法,这是一些研究工作,现在我们的研究重点主要是想提高充电性能和充电效率,我刚才说了对于我们串联的电池组,我们充电的时候大概只能够把它充到9 5%,现在放电的时候用到20%,现在我们用了一种新的方法,我们把现在在运行的车可以把95%提高2%,提高到97%,这样实际上我多利用了2%的能量。

我们这个研究主要是基于对于单体电池来说我们可能对每只电池每个Cell来说我们要对他的电池的状态进行监测的时候,我们会测出来他实际的内部电压,不让他极化、控制这种极化电压整组的充电的效率和充电的方法。

其实这个和氰酸电池的充电有一点像,但是我们一直没有完整整理出一套体系来,但是实验是正在进行中。

现在用这种方法,一个是在充电过程中的管理系统依据当前的充电状态和电池的使用方法得到电池最大的允许充电流,这样充电过程当中充电机依靠管理系统提供最大的允许充电电流,控制的依据是使他的极化电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充电方法可以提高整组电池的使用效率。

这是现在在做的充电模式。

还有整组电池的SOC定义,我们原来的SOC定义是基于单只的单个Cell的定义的方法,我们在用电池组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用容量的概念也是有一些问题的,所以我们一直在做SOC这方面的研究,到底整组电池是怎么定义的。

SOC定义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没有考虑电池的差异性,串联之后不仅生产出现差异,还有使用过程当中S OC也会有差异,这样的话实际上原来的SOC根本不适合整组电池的定义方法,SOC的含义变得模糊起来了,不能有效地被使用。

这是单只电池大家公认的SOC的定义办法。

对于成组电池可能通过分析会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电池组的容量和组内所有单只电池的容量及SOC密切相关,这个提到了每一个单只电池的容量,我们要知道每一个电池的SOC是什么样的情况,知道每个电池的实际容量是什么情况,所以电池组的容量所有单组电池的容量和S OC是有关的,你可以得到实际的我们这一组电池的容量是什么样的状况。

i是电池组最早能够充满电池组的SOC就是i,节就是能够充满的时候,如果相等的时候电池组的容量等于组内容量最小的i只电池的容量。

如果这两个不是一样的电池,如果有一个电池先充满或者是先放光,这样我总体电池的容量比最小这只电池的容量还要小。

这我们做的整组电池的SO C的定义方法(见图)。

i和j如果不相等的话会出现一个很麻烦的情况,有些电池尽管容量比较小,但是处在SOC 的高端,有些电池比较大处在SOC的低端,这样整个电池容量会有一个新的计算办法。

电池的一致性的定价体系,我们以前所有的均衡方法不管是提出电容、电感或者是其他电阻的均衡方法,实际上都是基于电压的这种经横方法,事实上当磷酸铁锂出现以后这种对于锰酸锂来说也有一个问题,我们单体电池的差异是在SOC高的时候或者是低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差异,或者是9%或者是10%的时候有一个明显的差异,SOC的差异表现出了电压的差异。

我们通过电压对于电池进行均衡的话,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明确知道哪个电池该进行均衡,这样我不得不在勇比较大的均衡器进行均衡,因为我时间很短已经到9%或者是10%,所以这个时候才启动均衡器。

车上的空间比较小,装这种东西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可能也没有地方安装。

现在在SOC出台以后这种情况更严重了,因为更难分清楚在什么情况下什么容易平衡。

目前我们也在做一些储能的研究工作,整个系统应该是怎么样的的在储能里我的电池放在那里,可能放在没有人烟的地方可能几年不去用它,均衡的问题必须要考虑进来。

现在我们说我们到底用什么样的办法来进行均衡,所以我们提出了这个应该是均衡哪一只电池,应该对哪一只电池进行充电或者是放电,这是我们研究电池组的一个基础。

我们看一下均衡的一些主要的问题,一致性随着工况和SOC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不稳定性。

有时均衡对于电池组容量的增加效果不明显,成组电池的循环寿命仍低于单只电池,均衡器的容量体积成本随着容量的增加而增加,不适合大容量的电池。

我们看一下基本的原理一个是电池的外压的差异主要是来源于直流内阻、极化电压、容量和SOC等过方面,直流内阻、极化电压和容量等差异不能通过均衡得到改善,你所能改变的就是SOC,由于每只电池的SOC不一样,你可以来改变SOC的状态,这三个差异是不能改变的。

所以我们原来用电压的系统,电压和SOC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导致了一致性判断的不稳定,并使均衡器的稳定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我们基于电流的直流内阻、极化电压、容量和SOC对电池的性能作综合的评价。

我们以前做了一个数据,我们看一下这一共是8只电池,这是他们充电时表现出的外电压的特性,这是原始的一个曲线,这个电池用了大概经过100次的循环以后的电池,我们把这个直流内阻去掉,再看一下这个曲线?我们再把这个极化电压再去掉,这又是一条曲线,然后我们再把两个差异最大的两个电池可以看出差别非常大,我们现在把容量和初始的SOC 修正后,我们看一下这两个曲线已经基本上重合了,如果把这个容量和初始的SOC考虑进去的话这两个是一样的。

从前面的图如果这个点对它进行均衡的话,对于低电压的技术充电的话完全得出一个错误的结果,从后面的实际结果来说两个特性是一样的,一点区别都没有。

这也是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把滞留那一组单体的容量、单体的SOC能够得到以后我们可以做成一个评价体系,针对这个评价体系可以设计这个均衡器,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均衡,我知道每只电池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现在在一致性的基础上我们做的均衡的依据,一个是从容量的角度而言,电池的容量小于或者是等于组内容量最小的电池,电池组是否需要均衡的判断依据是电池组内两最小的电池容量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个即就是容量最小的电池能够首先充满电或者是放完电。

我的报告就是这样的,谢谢得到!【现场提问】我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管理系统里面我们知道要对电池或者是单体电池SO C进行判断,我们之前用一些工作电压对它进行检测,现在很多的都是用磷酸铁锂材料的,他们的工作电压是不同的,不知道您现在是什么样的判断?【姜久春】我跟几个磷酸铁锂的厂家有过沟通,在目前来说如果是纯动力的问题我们是有办法解决的,在混合动力到现在为止没有想出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