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叉课程设计---拨叉设计及夹具设计

合集下载

拨叉夹具设计

拨叉夹具设计

一、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

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

零件上方的φ22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二下方的φ55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

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

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为此以下是拨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1小头孔以及与此孔相通的的锥孔、螺纹孔2大头半圆孔Ф553小头孔端面、大头半圆孔上下Ф73端面,大头半圆孔两端面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7mm,小头孔上端面与其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5mm。

由上面分析可知,可以粗加小头孔端面,然后以此作为粗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

再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并且此拨叉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技术要求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二工艺规程设计一确定生产类型已知此拨叉零件的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大量采用专用工装。

二,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确定毛坯种类:零件材料为HT200。

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故选择铸件毛坯。

查《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设计指导手册》324页表15-5(后称《指导手册》)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CT9级。

三,基面的选择定位基准是影响拨叉零件加工精度的关键因素。

基准选择得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

否则,加工过程中将问题百出,更有甚者,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一)粗基准的选择在选择粗基准时,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保证各加工表面有足够多的余量,及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间的尺寸,位置符合零件图样设计要求,粗基准的选择原则:(1)重要表面余量均匀原则必须首先保证工件重要表面具有较小的加工余量,应选择该表面为粗基准表面间的相互位置要求原则必须保工件上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要求,应以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如果在工件上有很多不加工表面,应以其中与不加工表面相互位置要求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以求壁厚均匀外形对称等(2)定位可靠性原则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选用比较可靠,平整光洁的的表面,以便定位准确,夹紧可靠。

拨叉的工艺过程设计及专用铣床夹具设计—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拨叉的工艺过程设计及专用铣床夹具设计—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拨叉的⼯艺过程设计及专⽤铣床夹具设计—机械制造课程设计优秀设计拨叉的⼯艺过程设计及专⽤铣床夹具设计——机械制造课程设计三级锥销孔装配时做配合⽤⽬录⼀、拨叉的分析 (2)1.拨叉的⽤途 (2)2.拨叉的技术要求 (2)3.拨叉的⼯艺性 (2)4.拨叉的⽣产类型 (2)⼆、确定⽑坯、绘制⽑坯简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选择⽑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确定⽑坯的尺⼨和机械加⼯余量 (3)3.⽑坯锻件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拟定⼯艺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定位基准的选择 (4)2.各表⾯的加⼯⽅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确定⼯艺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计算加⼯余量、切削⽤量和时间定额 (5)⼯序05——粗铣拨叉叉⽖内侧⾯ (5)1.确定加⼯余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拨叉夹具的课程设计

拨叉夹具的课程设计

拨叉夹具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拨叉夹具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2. 掌握拨叉夹具的安装、调整和使用方法;3. 了解拨叉夹具的维护与保养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安装和调整拨叉夹具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拨叉夹具进行机械加工操作的熟练度;3. 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拨叉夹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对机械加工操作的安全意识;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分享、交流、协作;3. 激发学生对机械加工领域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学科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掌握拨叉夹具的相关知识。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拨叉夹具的使用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拨叉夹具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介绍拨叉夹具的组成部分,包括拨叉、底座、夹具主体等,分析各部分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

2. 拨叉夹具的安装与调整:详细讲解拨叉夹具的安装步骤,强调注意事项;介绍调整方法,确保加工精度。

3. 拨叉夹具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正确使用拨叉夹具进行机械加工,包括装夹、定位、加工等环节。

4. 拨叉夹具的维护与保养:介绍拨叉夹具的日常维护方法和保养技巧,提高使用寿命。

5. 拨叉夹具应用案例:分析实际加工中拨叉夹具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关联:1. 《机械加工基础》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装备;2. 《机械加工工艺》第五章:机床夹具及其应用;3. 《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章:机床夹具的分类与结构。

课程设计:拨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课程设计:拨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70
H
3.0 孔,降一级,单侧加工
3、画零件毛坯图(图附后)
四、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一)选择定位基准 (1)、选择粗基准 为了方便装夹,以及依据以不加工表面为基准和毛坯表 面质量较好者为基准的原则,选底端面为粗基准。 (2)、选择精基准 依据基准重合原则,应选用统一的基准有利于保证零件 的精度。多用“一面两孔”的定位方式定位,所以选择小头孔轴线和底面为精基 准。 (二)制订工艺过程 1、根据各表面加工要求和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查表 15-32、 15-33、15-34),选择加工方法: (1)、上端面 T1:粗铣(R6.3)——精铣(R3.2) (2)、上端面 T2:粗铣(R6.3)——精铣(R3.2) (3)、底端面 T3:粗铣(R6.3)——精铣(R3.2) (4)、切断面 T4:粗铣(R6.2) (5)、小端头孔 D1:扩孔(R6.3、IT10)——铰孔(R1.6、IT7)
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 2、该零件主要加工表面及技术要求分析如下: (1)、零件上端面及孔φ50H13 的上下端面与孔φ22H7 的垂直度公差等级为
9-10 级。表面粗糙度为 Ra≤3.2um。加工时应以上端面与孔φ22H7 的内表面为基 准。又由于上端面须加工,根据“基准先行”的规则,故应先加工上端面,再加 工孔φ22H7,最后加工孔φ50H13 的上下端面。
1
表面 基本尺 加工余 加工余 代号 寸(mm) 量等级 量(mm)
说明
T1
40
H
3.5 顶面,降一级,单侧加工
T2
70
H
3.0
顶面,单侧加工
T3
70
H
3.0
底面,单侧加工
D1

拨叉课程毕业设计论文拨叉设计及夹具设计

拨叉课程毕业设计论文拨叉设计及夹具设计

十字头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内容详细拨叉的建模与加工仿真《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毕业设计题目:CA6140车床拨叉加工工艺夹具设计课题设计内容: 1.零件图一张2.零件毛配图一张3.机械加工工艺工程工艺卡片若干份4.工艺装备(夹具)设计装配图一张5.法兰盘设计说明书一份目录目录 (1)摘要 (2)1.绪论 (3)1.1课题背景及意义 (5)1.2CA6140型普通车床简介 (6)1.3夹具的发展趋势 (7)1.4拨叉的加工工艺 (8)1.5小结…………………………………………………………2.拨叉C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8)2.1零件的分析 (9)2.1.1零件的作用………………………………………………2.2确定生产类型 (9)2.3确定毛坯 (9)2.3.1确定毛坯种类2.3.2确定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2.3.3绘制铸件零件图2.4工艺工程设计 (10)2.4.1选择定位基准2.4.2制定工艺路线2.4.3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2.4.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尺寸 (10)2.6小结3.铣床专用夹具设计 (10)3.1铣床夹具 (11)3.11铣床夹具的主要类型 (11)3.12铣床夹具设计要点 (11)3.2夹紧装置 (12)3.2.1夹紧装置的组成 (12)3.2.2对夹紧装置的基本要求 (12)3.2.3夹紧力的作用点及其方向3.2.4基本夹具结构3.3夹具的设计3.4.1定位基准的选择3.4.2制定夹具方案3.4.3夹具元件的选择3.4.4定位元件的选择3.5小结4.结论 (13)5.致谢 (13)6.参考文献 (14)一.拨叉的三维建模采用SolidWorks2008完成拨叉的三维建模的过程如下:1.绘制圆柱首先,选择“前视基准面”进入草图绘制界面,以原点为圆心绘制直径为 的圆,如图1所示。

然后,点击“退出草图”,选择特征栏里的“拉伸mm40凸体/基体”,输入拉伸长度为85mm,如图2所示。

毕业设计说明书拨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拨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拨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一、设计任务本设计的任务是针对一种拨叉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主要进行以下方面的工作:1.分析拨叉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2.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确定拨叉的材料、尺寸和加工精度要求。

3.设计拨叉加工的工艺流程,确定每道工序所需加工设备和工具。

4.设计适合拨叉加工的夹具,以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

二、拨叉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拨叉是变速器中的一种传动部件,主要起到连接两个齿轮之间的转动作用。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轴承轮对拨叉的轴心线产生一个压力,使得拨叉能够沿着轴心线运动,连接齿轮并实现传动。

拨叉的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结构,无接头。

2.尺寸精度要求较高,尤其是轴孔与轴承轮的匹配精度。

3.材料选用要求高强度、高硬度以及良好的耐疲劳性。

4.表面质量要求高,特别是轴孔的表面粗糙度和直线度要求较高。

5.生产批量大,成本控制能力要求强。

三、确定拨叉的材料、尺寸和加工精度要求1.材料选用根据拨叉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应选用高强度、高硬度以及耐疲劳性良好的材料。

常用的材料有 20CrMnTi、42CrMo、45# 钢等,其中,20CrMnTi 是同时满足强度、硬度和韧性要求的理想材料。

2.尺寸和加工精度要求拨叉的轴孔和轴承轮是关键部位,其匹配精度应达到 IT6 级别,轴孔表面粗糙度≤ Ra0.4μm,轴孔中心线垂直度≤ 0.05mm,轴孔中心线与轴承轮的轴心线平行度≤0.08mm。

此外,整体尺寸公差应控制在±0.03mm 以内。

四、拨叉加工的工艺流程及设备工具针对拨叉的结构特点和加工精度要求,可设计以下的加工流程:1.铣削面采用立式铣床进行加工,分两次进行铣削。

先将工件安装在夹具上,进行端面精加工,保证铣削面的平行度和面质量。

然后再进行一次常规铣削,使铣削面的粗糙度达到要求。

2.车削轴孔采用车床进行加工。

在结合具有稳定性的夹具上进行定位,以保证轴孔的精度和平行度。

拨叉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其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拨叉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其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目录第一章零件工艺性分析 0第二章生产纲领计算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0第三章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0第四章拟定工艺路线 (1)4.1定位基准确定 (1)4.2各表面加工方案确定 (1)4.3工序安排 (1)第五章计算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3)5.1粗铣,半精铣,精铣右端面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 (3)5.2粗铣,半精铣,精铣左端面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 (3)5.3Φ20孔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 (4)5.4拨叉脚内表面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 (4)5.5Φ5销孔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 (5)第六章各工序机床、刀具、量具、夹具的选择 (6)第七章工序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计算 (7)7.1粗铣,半精铣,精铣右端面 (7)7.2粗铣,半精铣,精铣右端面 (9)7.3粗扩,精扩,铰Φ20孔 (9)7.4粗铣、半精铣拨叉脚内表面 (11)7.5钻,粗铰,精铰Φ5孔 (12)第八章工艺规程的编制 (15)第九章专用夹具设计 (15)9.1方案分析 (15)9.2定位误差的计算: (15)9.3夹紧力的计算: (15)第十章设计体会 (16)参考文献 (16)附录 (17)第一章零件工艺性分析拨叉零件的作用:用在变速箱换挡机构中,通过叉轴孔Φ20安装在变速叉轴上,销钉经拨叉上Φ5孔与叉轴固定,齿轮在拨叉脚内,操纵拨叉头部带动拨叉使拨叉脚内表面拨动齿轮换挡≥745MPa ,硬度HB 231-304。

本题目零件材料为球墨铸铁Q745-5,其力学性能:σb毛坯形式为铸件,轻型零件,生产纲领为大量批生产。

分析零件图,此零件需加工表面为拨叉两端面,Φ20通孔,Φ5销孔以及拨叉脚内表面。

拨叉两端面和拨叉内表面加工精度可由铣削加工保证,Φ20孔和Φ5销孔加工精度可由钻,扩,铰一次加工就可以达到要求,所有加工表面都可在正常生产条件下,采用较经济的方法保质保量地加工出来。

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工艺性很好。

第二章生产纲领计算及生产类型的确定生产纲领:N=Qn(1+a%)(1+b%)=10000×(1+0.001)(1+0.001)=10020.01 件/年生产类型: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质量0.15kg<4kg∴由表1-4知该零件属于轻型零件(P5)∵10020大于5000∴由表1-5知该零件属于大批生产第三章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毛坯材料为球墨铸铁Q745-5,根据零件生产类型,制造精度,原材料,加工余量等综合选择砂型铸造,因为是大批生产,采用砂型机器铸造。

拨叉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拨叉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拨叉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拨叉是一种机械传动元件,具有多个齿槽,用于控制传动轴转动方向和速度。

拨叉的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对制造精度和效率都有很大影响。

以下是拨叉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的相关介绍。

1.加工工艺。

(1)材料选择。

一般采用优质的合金钢、滑动轴承用低碳钢或不锈钢等,根据要求选择不同的材料。

(2)预处理。

在拨叉的加工之前,需要进行预处理,如热处理、表面处理等。

热处理可以使材料硬度提高、渗碳、调质等,表面处理可以进行抛光、电解处理等。

(3)精加工。

精加工包括车、铣、磨等工艺,其中车削是最基本的工艺。

铣削工艺可以制作拨叉的齿槽,磨削工艺可以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4)检验和装配。

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齿槽尺寸等方面,确认是否符合要求。

最后进行拨叉的装配和调试。

2.夹具设计。

(1)定位要求。

夹具设计的第一个要求是准确定位,保证加工精度。

可以采用中央定位孔、三点定位、夹具块定位等方法。

(2)夹紧方式。

夹具要采用可靠的夹紧方式,避免工件滑动或变形,常用的夹紧方式有机械夹紧、气动夹紧等。

(3)切削力。

在夹具设计中要考虑切削力大小和方向,以保证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材料选择和加工精度。

夹具的材料选择应符合要求,一般采用高强度钢材或铸铁等,夹具的加工精度也需要达到高精度。

总之,拨叉的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都需要进行精细的规划和调整,以达到高质量、高效率的加工要求。

拨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

拨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

拨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一、引言拨叉是一种重要的机械零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拨叉的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对于确保拨叉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拨叉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并详细讨论夹具设计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二、拨叉加工工艺拨叉加工工艺是指将原料加工成最终产品的过程,包括各种工序和加工方法。

下面将介绍拨叉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

1. 材料准备拨叉常用的材料有钢材、铸铁和铝合金等。

在进行加工之前,需要根据拨叉的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切割和表面处理。

2. 零件加工拨叉的加工通常包括铣削、车削、钻孔、镗孔、插床和铰孔等工序。

在进行这些加工过程时,需要根据拨叉的设计图纸确定加工尺寸和精度要求,并采用适当的加工方法和工艺参数。

3. 表面处理为了提高拨叉的耐磨性和防腐性能,通常需要对其表面进行处理。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镀锌、喷漆、氮化、硬质氧化和电泳涂装等。

4. 组装和调试在拨叉加工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组装和调试。

这包括拨叉的配件安装、润滑油的注入以及相关性能的测试和调整。

三、夹具设计夹具是用于固定工件并保证加工精度的装置。

在拨叉的加工过程中,夹具的设计对于加工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介绍夹具设计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1. 夹具类型选择根据拨叉的形状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夹具类型。

常见的夹具类型有平面夹具、立式夹具、环形夹具和专用夹具等。

2. 夹具定位方法夹具的定位方法应满足加工要求,并确保工件在夹具中的位置和姿态稳定。

常用的定位方法有平面定位、点定位、线定位和面定位等。

3. 夹具刚度和稳定性夹具的刚度和稳定性对于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至关重要。

在夹具设计中,应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并增加必要的支撑和固定装置。

4. 安全性和易用性夹具设计应考虑到操作人员的安全,并尽量简化夹具的使用步骤和调整过程。

此外,夹具的设计应方便夹具组装和拆卸,并考虑到夹具的维护和清洁。

四、结论本文介绍了拨叉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并详细讨论了夹具设计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ca6140拨叉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ca6140拨叉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ca6140拨叉夹具设计课程设计CA6140拨叉夹具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将对CA6140拨叉夹具进行设计,并探讨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CA6140拨叉夹具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CA6140拨叉夹具主要由拨叉、夹具座、夹具板、工作台等部分组成。

拨叉是夹具的核心部件,主要用于夹持工件。

夹具座和夹具板则用于支撑和固定拨叉,使其能够正常工作。

工作台则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工作平台,使夹具能够在其上进行操作。

CA6140拨叉夹具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

当工件需要夹持时,操作人员将工件放置在夹具板上,然后通过调节拨叉的位置和角度,将拨叉夹持住工件。

夹具座和夹具板的设计使得拨叉能够牢固地固定在夹具上,并保持工件的稳定性。

通过这种方式,CA6140拨叉夹具能够完成对工件的夹持和固定。

CA6140拨叉夹具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制造业中的零部件加工、装配线生产等环节。

在汽车制造业中,拨叉夹具可以用于夹持和固定各种零部件,如发动机零部件、车身零部件等。

在机械制造业中,拨叉夹具可以用于夹持和固定各种机械零件,如轴承、齿轮等。

这些应用都需要CA6140拨叉夹具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设计CA6140拨叉夹具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夹具的尺寸和重量,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夹具的尺寸和重量应该适中,既能够夹持住工件,又不会给操作人员带来过大的负担。

其次是夹具的材料选择,需要选用高强度和耐磨损的材料,以确保夹具的使用寿命和耐用性。

此外,还需要考虑夹具的可调节性和安装方式,以便满足不同工件的夹持需求。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些验证和测试。

例如,可以通过对夹具进行静态和动态负载测试,以评估夹具的强度和稳定性。

还可以进行工件夹持试验,检查夹具对不同工件的适应性和夹持效果。

通过这些验证和测试,可以不断改进和优化夹具的设计,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

CA6140车床拨叉831007课程设计说明书

CA6140车床拨叉831007课程设计说明书

CA6140车床拨叉831007课程设计说明书2.1、零件的作用拨叉是CA6140车床变速机构中的重要零件,主要作用是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

拨叉上方的φ22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下方的φ55mm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

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

该零件由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2.2、零件的工艺分析拨叉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虽然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

因此,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如下:1)需要加工的表面:a.小孔的上端面、大孔的上下端面;b.小头孔φ22mm以及与此孔相通的φ8mm的锥孔、M8螺纹孔;c.大头半圆孔φ55mm;2)位置要求:小头孔上端面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5mm、大孔的上下端面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7mm。

根据上述技术要求,可以粗加工拨叉底面,然后以此作为粗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

再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并且此拨叉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因此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2.3、工艺规程设计2.3.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考虑到拨叉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因此选择铸件毛坯。

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CT9级,已知零件的质量是1.0Kg/个,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工序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大量采用专用工装。

2.3.2、基面的选择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正确合理的基面选择可以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粗基准的选择以拨叉底面为主要的定位粗基准,以两个小头孔外圆表面为辅助粗基准,可以达到限制五个自由度,再加上垂直的一个机械加紧,就可以达到完全定位。

2.3.3 制定工艺路线在制定工艺路线时,需要考虑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以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以保证生产出合格的零件。

拨叉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拨叉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拨叉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一、拨叉机械加工工艺1.1 材料准备拨叉的材料通常选择优质的合金钢或不锈钢。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到拨叉的使用环境和承受力度。

1.2 切割将选好的材料按照需要的尺寸进行切割,可以采用机械切割或者手工切割。

1.3 粗加工将切割好的材料进行粗加工。

粗加工包括车床加工、铣床加工等,主要是为了使得原材料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形状和尺寸。

1.4 热处理经过粗加工后,需要对拨叉进行热处理。

热处理有两个目的:一是改善材料性能,二是消除残余应力。

常见的热处理方式有淬火、回火、正火等。

1.5 精密加工经过热处理后,需要对拨叉进行精密加工。

主要包括车床、镗床、铣床等多种机械加工方式,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尺寸和形状。

1.6 表面处理经过精密加工后,需要对拨叉进行表面处理。

通常采用喷砂、抛光等方式,以提高拨叉的表面光洁度和美观度。

1.7 组装经过表面处理后,需要对拨叉进行组装。

组装包括安装轴承、螺栓等零部件,以及对拨叉的检查和调试。

二、夹具设计2.1 夹具的种类夹具是机械加工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夹具可以分为平板夹具、万能夹具、弯管夹具等多种类型。

2.2 夹具设计的要点(1)稳定性:夹具必须能够牢固地将工件固定在加工台上,避免在加工过程中移动或者晃动。

(2)精度:夹具必须能够保证加工精度,并且不会对工件造成任何影响。

(3)易于操作:夹具必须易于操作,方便快捷地将工件放入和取出。

(4)安全性:夹具必须考虑到安全因素,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操作者造成任何伤害。

2.3 夹具设计的步骤(1)确定加工对象:首先需要确定要加工的对象,包括工件的形状、尺寸等信息。

(2)确定夹具类型:根据加工对象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夹具类型。

(3)设计夹具结构:根据加工对象和夹具类型,设计夹具的结构和尺寸。

(4)制作夹具零部件:根据设计图纸制作夹具零部件,包括定位块、卡盘等。

(5)组装调试:将制作好的零部件进行组装,并进行调试,确保夹具能够正常使用。

拨叉加工工艺路线制定及夹具设计

拨叉加工工艺路线制定及夹具设计

拨叉加工工艺路线制定及夹具设计摘要拨叉是一种常用的齿轮传动部件,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汽车等领域。

拨叉的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及夹具设计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拨叉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过程,包括工艺规程、加工工序、工艺参数的确定,并重点探讨拨叉加工夹具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一、拨叉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过程拨叉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是基于产品的设计要求和工艺性能的分析,旨在确定具体的加工工序和工艺参数,以实现产品的高效加工和优质制造。

1. 工艺规程的确定工艺规程是加工工艺路线制定的基础,它是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工艺性能,确定的各个加工工序和工艺参数的详细规定。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拨叉加工工序的排列顺序: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和加工工序之间的依赖关系,确定拨叉加工的工艺流程,确保加工工序之间的合理衔接和协调。

•加工工序的分解与组合:将拨叉的加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子工艺,并确定各个子工艺之间的顺序关系。

同时,要考虑到工序之间的依赖关系和可能存在的并行加工过程。

•工艺参数的设定: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材料的特性,确定拨叉加工过程中的各个工艺参数,如加工速度、切削深度、进给速度等。

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加工效率的平衡。

2. 加工工序的确定加工工序的确定是基于工艺规程的要求,考虑到产品的结构特点和加工工艺的特点,确定拨叉加工的具体工序。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材料的准备和加工前处理:包括原材料的检验、切割和清洗等工作,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切削加工:采用切削方式对拨叉进行加工,包括铣削、车削、钻孔等工序。

根据工艺规程,确定各个工序中的刀具选择、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等工艺参数。

•热处理:对拨叉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其硬度和强度,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包括淬火、回火等。

•表面处理:对拨叉进行表面处理,如研磨、抛光等,以提高其表面质量和光洁度。

•检验和组装:对加工后的拨叉进行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拨叉及其夹具课程设计

拨叉及其夹具课程设计

拨叉及其夹具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拨叉及其夹具的基本概念、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描述拨叉及其夹具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2.解释拨叉及其夹具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3.分析拨叉及其夹具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

4.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拨叉及其夹具模型。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拨叉及其夹具的基本概念:介绍拨叉及其夹具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2.拨叉及其夹具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讲解拨叉及其夹具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性能。

3.拨叉及其夹具的应用:分析拨叉及其夹具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

4.拨叉及其夹具的设计与制作:介绍拨叉及其夹具的设计方法、制作工艺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阐述拨叉及其夹具的相关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拨叉及其夹具在工程中的应用和价值。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拨叉及其夹具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适当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安排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遵循以下原则: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完成教学任务。

拨叉夹具设计

拨叉夹具设计

目录目录 (1)摘要 (2)一、分析零件图 (3)1.1零件作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确定毛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工艺规程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基面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精基准的选择 (7)四工序加工计算 (8)五、夹具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1定位误差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2工件的夹紧.......................................................................................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

机床拨叉工艺编排及夹具的设计

机床拨叉工艺编排及夹具的设计
( ) 以 B面为 精 基准 ,限制 3 自由度 ,在 K螺 钉 及 弹 簧 ,从 而 省 去 了第

方 案 中的 好几 个 加 工 件 ,安 装 、夹 紧 、定位 方
便 ,简 洁 ,省 时 ,省 工 。 由 比较来 看 ,选 择 了方
案二 的安排 。
有 一 定 的 困 难 。 随 着 新 设 备 、新 材
料 、新 工 艺 、新 技 术 的推 出 ,给机 械 制 造 业 的 发 展 带 来 新 的压 力 和 挑 战 。
本文 以制造 车床拨 叉为例 ( 图 1 如 所
示) ,对 拨又 的机械加 工 、工 艺规 程制 订 、某一 工 序夹具 的设计 进行 论述 。
在确定拨又的工艺过程 时必须注意定位基准
的选择 ,以减 少定位 误差 。如 图 1 ,拨 又 的装 配 基
加工 A面 的粗基 准 ,A面是 加 工 B面 的精 基 准 ,以 精 加 工后 的 A面 、B面为 精基 准 ,以未加 工 的 K面 及 H面夹 紧 加 工 E 及 E 孔 ,就 能保 证 El E 孔 1 2 及 2
Ke r : ah r p o e sly u ; f tr e in ywo ds ltef k; r c s o t i u ed sg o a x
O引言
在 机 械 制 造行 业 中 ,加 工 典 型零 件 的企 业 占 有 相 当 的 比例 ,如 : 主轴 、丝 杆 、齿 轮 、连 杆 、 曲轴 、活塞 、拨 叉 等 这 类零 件 ,而这
相对 R 5 5 圆心 的位 置 尺寸 14 ,从 而 保证 为 下一 步 1
准 为 基 准 孔 (8 ) 2H8 ,它 是 拨叉 上 精 度 要 求 最 高 的加 工表 面 ,其 他 主 要 加 工 面 和它 都 有 一 定 的相 互 位 置关 系 。 因此 ,选 择该 孑 为 主要 精 基 准 ,既 L 能 消 除基 准 不 符 误 差 ,使 大多 数 加 工 表 面 的 位 置

毕业设计拨叉(100615)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毕业设计拨叉(100615)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1绪论机械加工工艺是规定产品或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进程和操作方式,是指导生产的重要的技术性文件。

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生产率及其加工产品的经济效益,生产规模的大小、工艺水平的高低和解决各类工艺问题的方式和手腕都要通过机械加工工艺来表现,因此工艺规程的编制的好坏是生产该产品的质量的重要保证的重要依据。

在编制工艺时须保证其合理性、科学性、完善性。

而机床夹具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的效率、改善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本钱而在机床上用以装夹工件的一种装置,其作用是使工件相关于机床或刀具有个正确的位置,并在加工进程中维持那个位置不变。

它们的研究对机械工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大量量生产中,常采纳专用夹具。

通过对拨盘零件的初步分析,了解其零件的要紧特点,加工难易程度,要紧加工面和加工粗、精基准,从而制定出拨盘加工工艺规程。

2 拨盘的分析拨盘的工艺分析拨盘是一个很重要的零件,因为其零件尺寸比较小,结构形状较复杂,但其加工孔和底面的精度要求较高,另外还有小头孔端要求加工,对精度要求也很高。

拨盘的底面、大头孔上平面和小头孔粗糙度要求都是6.1Ra,因此都要求精加工。

其小头孔与底平面有垂直度的公差要求,拨盘底面与大头孔上平面有平行度公差要求,所要加工的槽,在其槽边有平行度公差和对称度公差要求等。

因为其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和彼此位置精度,和各表面的表面质量均阻碍机械或部件的装配质量,进而阻碍其性能与工作寿命,因此它们的加工是超级关键和重要的。

拨盘的工艺要求一个好的结构不但要应该达到设计要求,而且要有好的机械加工工艺性,也确实是要有加工的可能性,要便于加工,要能够保证加工质量,同时使加工的劳动量最小。

而设计和工艺是紧密相关的,又是相辅相成的。

图拨盘零件图该加工有七个加工表面:平面加工包括拨盘底面、大头孔上平面;孔系加工包括大、小头孔、6φ小孔;小头孔端0.3020.5+的槽加工和大头孔的铣断加工。

⑴ 以平面为主有:① 拨盘底面的粗、精铣加工,其粗糙度要求是6.1=Ra ;② 大头孔端面的粗、精铣加工,其粗糙度要求是6.1=R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字头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内容详细拨叉的建模与加工仿真《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毕业设计题目:CA6140车床拨叉加工工艺夹具设计目录目录 (1)摘要 (2)1.绪论 (3)1.1课题背景及意义 (5)1.2CA6140型普通车床简介 (6)1.3夹具的发展趋势 (7)1.4拨叉的加工工艺 (8)1.5小结…………………………………………………………2.拨叉C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8)2.1零件的分析 (9)2.1.1零件的作用………………………………………………2.2确定生产类型 (9)2.3确定毛坯 (9)2.3.1确定毛坯种类2.3.2确定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2.3.3绘制铸件零件图2.4工艺工程设计 (10)2.4.1选择定位基准2.4.2制定工艺路线2.4.3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2.4.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尺寸 (10)2.6小结3.铣床专用夹具设计 (10)3.1铣床夹具 (11)3.11铣床夹具的主要类型 (11)3.12铣床夹具设计要点 (11)3.2夹紧装置 (12)3.2.1夹紧装置的组成 (12)3.2.2对夹紧装置的基本要求 (12)3.2.3夹紧力的作用点及其方向3.2.4基本夹具结构3.3夹具的设计3.4.1定位基准的选择3.4.2制定夹具方案3.4.3夹具元件的选择3.4.4定位元件的选择3.5小结4.结论 (13)5.致谢 (13)6.参考文献 (14)一.拨叉的三维建模采用SolidWorks2008完成拨叉的三维建模的过程如下:1.绘制圆柱首先,选择“前视基准面”进入草图绘制界面,以原点为圆心绘制直径为Φ的圆,如图1所示。

然后,点击“退出草图”,选择特征栏里的“拉伸40mm凸体/基体”,输入拉伸长度为85mm,如图2所示。

图1 图22.建立拨叉的外轮廓选择“右视基准面”进入草图绘制界面,绘制如图3所示的草图,并添加相关的尺寸约束和几何约束。

然后,点击“退出草图”,选择特征栏里的“拉伸凸体/基体”,选择“两侧对称”,拉伸长度为40mm如图4所示。

图3 图43.建立拨叉的花键选择拨叉的圆柱端面进入草图绘制界面,绘制如图5所示的直径为mmΦ22的圆。

然后,点击“退出草图”,选择特征栏里的“拉伸切除”,选择“完全贯穿”,如图6所示。

图5 图64.建立花键孔两端倒角选择孔的一端倒角,尺寸如图7所示,孔的另一端也进行倒角,结果如图8所示。

图7 图85.建立花键的槽首先,选择“前视基准面”进入草图绘制界面,绘制如图9所示的草图。

然后,点击“退出草图”。

然后,选择特征栏里的“拉伸切除”,选择“完全贯穿”,如图10所示。

图9 图106.建立拨叉的槽选择拨叉的一侧面进入草图绘制界面,绘制如图11所示的草图。

然后,点击“退出草图”。

然后,选择特征栏里的“拉伸切除”,选择“完全贯穿”,如图12所示。

图11 图127.添加肋板和倒圆角图13二.拨叉的二维图通过采用SolidWorks2008完成拨叉的三维建模,并通过其三维模型生成如下图14所示拨叉的二维图。

图14 拨叉的二维图三.零件的分析1.零件的作用图纸中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

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

其花键孔mm 25Φ通过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两个叉头部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2.零件的工艺分析CA6140车床共有两处加工表面,分述如下: 1.以花键孔的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这一组面包括mm 25023.00+Φ的六齿方花键孔、mm 220.200+Φ花键底孔两端的015x 2到角、工件右端面和距离中心线为27mm 的平面。

2.以工件右端面为基准的mm 80.030+的槽和mm 18012.00+Φ的槽经上述分析可知,对于两组加工表面,可先加工其中一组表面,然后借助于专用夹具加工另一组表面。

四.拨叉工艺规程设计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成零件材料为HT200。

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故选择铸件毛坯。

2.基准的选择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

(1)粗基准的选择对于零件而言,尽可能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而对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

根据这个基准选择原则,现选取mmΦ孔的不加工外轮廓底面作为粗基准,利用圆22柱来定位,另外四爪握住两边来限制六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然后进行铣削。

(2)精基准的选择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

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

3.制定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在生产纲领确定的情况下, 根据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来制定工艺路线。

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工卡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1)工艺路线方案工序一铸坯。

工序二粗铣圆柱底面。

工序三钻圆柱成20Φ的孔。

工序四扩铰孔20Φ。

Φ到22工序五粗车圆柱孔口斜度为15度。

工序六粗铣右槽1侧平面和宽度为8mm,粗铣宽度为18mm的左槽2。

工序七精铣槽1的上下面和和里面、侧面,精洗槽2的上下面和里面。

工序八拉销孔22Φ成花键。

工序九去毛刺。

工序十检验。

(2)选择机床工序二、工序六、工序七都为铣表面,可用XA5032铣床。

工序三为钻孔,工序四为扩孔工艺,可采用摇臂钻床Z305B。

工序八为拉花键,采用普通拉床。

工序五用车床。

(3)选择夹具:每个工序都可以采用专用的夹具。

(4)选择刀具:在铣床上用高速钢立铣刀,铣上下两槽用三面刃铣刀,在车床上选普通车刀,内拉床选矩形齿花键拉刀。

(5)选择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可用内径千分尺量程50~125mm,其余都用游标卡尺分度值为0.02mm。

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的确定“CA6140车床拨叉”,零件材料为HT200,硬度190~210HB,生产类型大批量,铸造毛坯。

据以上原始资料及加工路线,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1.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以下称《工艺手册》)铣削加工余量为:粗铣2-4mm半精铣1-2mm精铣0-1mm2. 圆柱(40Φ用铸成)内孔22Φ用钻和扩成,加工余量:扩孔 1.2mm3.粗车加工余量:粗车 1.2mm半精车0.8mm4.右凹槽:对于右凹槽的加工,由于事先未被铸出,要满足其槽的深度先需要粗铣,现确定其加工余量取8mm。

为了保证槽两边的表面粗糙度和槽的水平尺寸03.08+的精度要求,需要进行精铣槽的两侧面,加工余量取0.5mm。

5.左凹槽:由于此平面没有加工,只加工平面的凹槽,其基本尺寸为槽宽.001218+mm (精度较高,IT6级),槽的深度为23mm,可事先铸出该凹槽,该槽的0Ra,在粗铣后→精铣就能达到粗糙度要求。

三个表面的粗糙度都为2.36.孔:钻孔其尺寸为20mm,加工余量取2mm,扩孔钻,保留0.5mm的拉刀加工余量。

孔里的花键槽用组合装配式拉刀成型式的加工方式一次拉出。

7.其他尺寸直接铸造得到由于本设计规定的零件为大批量生产,应该采用调整加工。

因此在计算最大、最小加工余量时应按调整法加工方式予以确认。

五.数控加工仿真采用数控铣削加工槽1的上下面和和里面、侧面。

步骤如下所示:1.启动UG NX 5.0后,打开拨叉的模型文件“bocha.x-t”。

选择“开始—加工”命令,打开“加工环境”对话框。

在“CAM设置”框中选择“mill-planar”选项,然后单击“初始化”按钮,进入加工环境。

2.单击“创建几何体”工具按钮,打开“创建几何体”对话框。

设置各个选项,然后单击“应用”按钮,打开“工件”对话框,设置部件和毛坯。

如图15所示。

图15 “创建几何体”对话框和“工件”对话框3.在“加工创建”工具条中单击“创建刀具”工具按钮,打开“创建刀具”对话框。

在对话框中设置各个选项,然后单击“应用”,在新的对话框中设置刀具的各个参数。

4.单击“创建操作”按钮,打开“创建操作”对话框。

设置各个选项后,单击“应用”,打开“Face Milling Area”对话框,设置相应的各个选项。

如图16所示。

图16“创建操作”对话框和“Face Milling Area”对话框5.在“Face Milling Area”对话框中单击“切削区域”按钮,然后在模型部件中指定要进行铣削的区域。

如图17所示。

图17“切削区域”对话框和指定铣削的区域6.在“Face Milling Area”对话框中,设置其它选项,然后在“操作”面板中单击“生成”按钮,在模型部件中显示生成的刀轨。

如图18所示。

图18“Face Milling Area”对话框和生成的刀轨7.在“操作”面板中单击“确认”按钮,打开“刀轨可视化”对话框,进行3D 动画加工模拟演示,如图19所示。

最后,在“刀轨可视化”对话框中单击“确定”,完成操作。

图19“刀轨可视化”对话框和加工模拟的演示效果参考文献[1] 李洪.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 .北京出版社,1996.1.[2] 陈宏钧.实用金属切削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3] 上海市金属切削技术协会.金属切削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 杨叔子.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 徐鸿本.机床夹具设计手册[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6] 都克勤.机床夹具结构图册[M]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4.[7] 胡建新.机床夹具[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5.[8] 冯道.机械零件切削加工工艺与技术标准实用手册[M] .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3.[9] 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 马贤智.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手册[M].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12.[11] 刘文剑.夹具工程师手册[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2] 王光斗.机床夹具设计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13] Ball and Roller Screws.Engineering Material and Design.19(12,)1975[14] Patton W.J. Mechanical Power Transmission.New Jersey:Pr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