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人民版)练习:专题一 二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 (29)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 (29)
我们应该善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文化的发展 是连续的,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
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隋唐 新发展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 思想体系
①主张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
汉 代 儒 学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7.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 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 )
①举贤良对策 ②重用文学儒者
③举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
④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 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主要是因为董 仲舒提出了( )
材料二:据《后汉书》,汉明帝曾亲自去太学,就儒 学经典的内容和诸博士相互讨论,前来围观听讲的人 不可胜数。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儒学地位的提高,统治者对儒学教育的重视。
请思考太学的建立对儒学的影响?
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并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 汉代儒学
复习导入:
下列人物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分别是谁?他 们为儒学的创立和发展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
与天地君亲并位 的万世师表
孔子
光大儒家仁政 学说的亚圣
孟子
立人定胜天学说 的唯物思想家
荀子
下列人物又是谁?他们与儒家思想有什么关系?儒 家思想的地位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历史有什 么影响?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节汉代儒学练习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节汉代儒学练习题

专题一第二节测试题1.隋唐科举制度的进步意义最主要的一点是A.削弱了显贵的特权B.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C.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的制约作用D.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2.余英时先生在分析汉朝历史时表示:“儒家强调政治秩序必须建立在文化秩序的基础之上,因此重‘师’更过于重‘吏”’,“所以强调‘郡守、县令,民之师帅”’。

据此可知,儒家思想提倡A.维护封建皇权的独尊地位B.发挥执政者楷模教化作用C.创办私塾教育的现实意义D.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学说3.与明清八股取士相比,唐代科举考试名目繁多。

除常见的进士、明经二科外,尚有秀才、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目。

即以进士科而言,所示内容也有诗赋、策问、杂文等。

这反映了A.唐代科举与社会联系紧密B.唐明两代的科举性质不同C.唐代科举制度的效率低下D.唐代科举考试的难度较高4.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

”他也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

由此说明秦始皇A.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B.把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C.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D.以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为最高理想5.汉初儒学知识分子积极主动地寻求与统治者合作,力图实现学术为社会服务的政治构想……使儒学成为建立在中国传统宗法伦理之上的严密哲学体系。

材料说明汉初儒学知识分子A.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B.继承了先秦儒学并使之上升为官方哲学C.使儒学思想根植于悠久的传统文化中D.形成了三纲五常的传统宗法伦理哲学观6.董仲舒将阴阳二气作为沟通天人的中介,同时涵盖自然现象与人事规则,并赋予道德上的涵义。

董仲舒这一理论的最主要出发点是A.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B.适应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C.传承中华文化D.致力于建立一个文官政府7.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很多宰相出自世家大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

2019版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精练:1.2汉代儒学

2019版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精练:1.2汉代儒学

二汉代儒学一、选择题1“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的这一说法()A.正确评价了百家争鸣的影响B.揭示了独尊儒术的消极后果C.批判了文化专制主义政策D.本末倒置,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解析:“书籍被烧残”以及“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遭受致命打击,反映了文化专制主义政策的严重危害,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

答案:C2《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解析:由题意可知董仲舒的理念是让富者富而不骄,让穷者能够生存,这样上下就能够相安,国家也就容易治理,因此A项符合题意。

材料只说让富者贵而不骄,让贫者足以养生,并未涉及“强制去富”“竭力济贫”和“劫富济贫”,B、C、D三项错误。

答案:A3董仲舒在论证“人性与教化”的关系时写道:“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可见,他把教化民众的权力和责任首先归于()A.圣人B.儒者C.官吏D.帝王解析:根据材料“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可知立王以使民尽善,此处的王即封建帝王。

故D项正确。

答案:D4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这一思想主张有利于()A.宣扬变法革新思想B.神化专制君主权力C.防止皇帝实行暴政D.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解析: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旨在用文化的“一统”巩固政治的“一统”,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内涵不符。

答案:D5古代某思想家认为:臣民只有将自己依附于君王,融化于群体之中,个体的生命才有价值、有意义。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教学案:专题一 二 汉代儒学(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教学案:专题一 二 汉代儒学(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教学案:专题一二汉代儒学(含答案)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1)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建立。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

2.过程(1)焚书: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除《秦记》、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外,其余全部烧毁。

(2)坑儒:秦始皇疑心儒生散布反对自己的言论,坑杀四百六十余人。

3.评价(1)“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2)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影响。

二、罢黜百家1.背景(1)汉武帝时,中国“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2)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3)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4)汉武帝起用儒学之士,咨询治国方略。

2.过程(1)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等。

(2)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这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

(3)董仲舒主张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提出文化的“一统”是政治“一统”的根基。

(4)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使儒学的地位由此开始提升。

3.影响(1)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三、太学的出现1.创立:汉武帝时期在中央创建太学,并将儒家经典列为官方教材。

2.发展(1)汉武帝时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自汉昭帝时代起,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达到30 000多人。

3.影响(1)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2)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3)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官僚富豪子弟垄断官位的情形,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二-汉代儒学-教案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二-汉代儒学-教案

二儒学的兴起第二节儒学的兴起【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要予以适当的指导与及时而准确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理解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及汉代的政治、经济状况来理解这一问题。

并对汉代起占主导地位的儒学与早期儒学加以比较,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各派观点的过程,以此来把握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向。

二、难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多方涉猎相关材料,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多与同学交流,请教教师以补充自己的论据和拓展观察视野,使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分析更接近真实与客观。

教学建议:本节教材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内容:第一目,汉代以来对“焚书坑儒”的批判。

第二目,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儒学获得独尊地位。

第三目,太学的出现,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

第四目,科举制的实行,儒学因此而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可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是秦代“焚书坑儒”后大受限制的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第2课)《汉代儒学》示范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第2课)《汉代儒学》示范学案

第2课《秦汉儒学》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 组名: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史实。

2.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是为了适应汉武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设计流程】一、课前预习:简略画出本课思维导图二、课中交流探究:(一).思维导图的互评(二).重难点问题探究:1.材料1:“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①.以上材料体现董仲舒什么观点?其观点提出的目的是什么?上述划线部分观点的实质是什么?②.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③.试评价以上观点。

2.材料2:“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与也”。

“与天同者,大治。

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汉书·董仲舒传》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其目的是什么?上述观点体现儒家吸收了哪些学派的思想?如何评价这一思想?3.材料3: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者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

——田昌武、安作璋《秦汉史》材料4:董仲舒是在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溤天瑜《中华文化史》依据以上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说说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本课小结】【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西汉时,以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君主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销路。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人民版)练习:专题一 二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人民版)练习:专题一 二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汉代儒学1.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原因是()A.儒生攻击郡县制,非议秦始皇B.儒生主张“非攻”,反对兼并战争C.秦的暴政与儒家仁政思想相抵触D.儒家的仁爱主张不利于秦始皇横征暴敛答案:A2.汉武帝“罢黜百家,推崇儒学”主要目的是()A.董仲舒极力推动的结果B.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儒生孝廉有利于政治清明D.汉武帝与大臣们都推崇儒学解析:题目问的是主要目的,董仲舒的推动只是主观原因,故A 项错误;汉武帝之所以采取“罢黜百家,推崇儒学”主要是基于国家统治的需要,故B项正确;儒生孝廉与设问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推崇儒学不能成为罢黜百家的理由,故D项错误。

答案:B3.《汉书·董仲舒传》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以上材料反映了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是()A.强调大一统思想B.主张君权神授C.强调天人感应D.糅合各家思想答案:D4.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①《诗》②《书》③《墨子》④《春秋》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C5.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其根本原因是此制度()A.有利于选拔人才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D.得到不断完善答案:B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

……《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

”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所不去者,医乐卜筮种树之书。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

2019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学案(有答案)语文

2019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学案(有答案)语文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二课儒学的兴起导学案主编人:审核人:领导签字:【学习目标】1.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史实。

2.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是为了适应汉武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重点难点】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太学兴起进行客观评价。

【自主学习】【知识链接】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无助于诸侯兼争霸、兼并统一,故受冷落;秦朝时期实行“焚书坑儒”,儒学大受打击。

汉初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但存在着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因素。

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秦朝__________政治体制建立后,一些儒生和游士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__________;在关于郡县制的辩论中,儒者主张实行分封,攻击郡县制。

2.概况:李斯建议除《秦记》、医药、卜筮、种树等有__________的书籍以外的全部书籍都要焚毁,得到秦始皇的采纳;焚书后,秦始皇将违犯禁令的460余人坑杀于咸阳。

3.评价:对思想文化传播造成恶劣影响;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______的发展进入低潮。

二、罢黜百家1.背景:汉武帝时代中国的______________局面得到巩固,以________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汉武帝初年,起用儒学之士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并咨询治国的方略。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倡导__________,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主张“更化”。

(2)主张确立__________的地位。

他认为______的“一统”是政治“一统”的根基,主张禁绝与儒学相异的学术。

3.实施:汉武帝接受__________的建议,采取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使儒学的地位开始提升。

4.评价:确立了儒学______地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促进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第2课《汉代儒学》示范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第2课《汉代儒学》示范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第2课《汉代儒学》示范教案第一篇:【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第2课《汉代儒学》示范教案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人民版必修1)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汉代儒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罢黜百家的基本史实;知道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理解罢黜百家的目的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文言史料解读,历史视频观看,对罢黜百家感性认识,理性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影响。

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点及实质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教师讲授法;情景体验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趣味百家》孔子说:我仁;荀子说:我义;老子说:我以柔克刚;庄子说:我顺其自然;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墨子说:别打了!过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成为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

然而,儒家学说德治、仁政的观点,由于不适应诸侯争霸的需要而未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设计意图:用通俗、简练、幽默的语言概括各家学说,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回顾了旧的知识。

秦灭六国后,秦帝国开创法家挂帅的時代,法家成为当时的国家意识形态。

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进而“焚书坑儒”,儒家学说在劫难逃。

播放视频:“焚书坑儒”学生活动:在观看视频的同时,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找出“焚书坑儒”的背景、焚烧的书籍实质及如何评价。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一方面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视频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

这样能使学生更深刻形象的感知历史。

同时自主学习,符合新课程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点拨:一、焚书坑儒(秦朝)——儒学受打击背景:1、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确立,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2、儒生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威胁秦朝统治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评价:有利于国家统一,巩固秦朝统治极大地摧残了文化,儒学发展因此走入低潮过渡:法家思想指导下的秦王朝,穷兵黩武,暴政苛刑,很快走上了灭亡之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1-2汉代儒学教案1 精品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1-2汉代儒学教案1 精品

1·2 汉代儒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焚书坑儒”批判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和理解儒学在汉代得以兴起的社会背景。

2、通过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和科举制等重要史实,学生能理解儒学在汉朝成为正统思想的过程以及后世对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

3、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统思想的内涵以及发展历程的认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学过程】导入师: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学过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为“诸子百家”之一,成蔚然大宗。

那么,到了秦朝,儒家思想的命运如何?引用唐朝诗人章碣《焚书坑》(情景导入、调动学生兴趣)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请思考:诗人在这首诗中讽刺了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当时会出现这种历史局面?追问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你怎样评价“焚书坑儒”?一、“焚书坑儒”批判投影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打击学生讨论、组织答案,解答二个问题后,老师通过投影参考性小结。

A.为什么要“焚书坑儒”?①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文化氛围由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

②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圣贤言论,批评时政,不利于秦朝的统治。

③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

B.对“焚书坑儒”的评价①实质:是文化专制政策。

②积极影响: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统治。

③消极影响:a、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

b、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

c、自汉代以来,“焚书坑儒”受到了主流文化的批判,有人称之为“灭学之祸”。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灵活穿插提问“学习思考”:为什么秦王朝不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学生回答: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和国家直接有益,不构成对政权的威胁。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 (19)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 (19)

无为而治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
么都不做。应该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 不违道而为。
道法自 然。”
—老子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汉至兴武,帝接之秦初之七
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
十非敝年遇,间水诸, 旱侯国 ,并家 则起亡 民,事 人民, 给失
(1)原因
家作足业,而都大鄙饥廪馑庾(jin)。
统”和“罢黜百家 中央集权
政治统一,实质
,独尊儒术”主张 的需要
是思想文化专制
②宣扬“君权神授” 为了加强 ,提出“天人合一” 君权 和“天人感应”学说
③提出“三纲五常” 巩固君权,维
道德规范
护统治秩序
通过神化皇权来 加强君权,抑制 暴政
通过道德规范来 维护统治秩序
二根据、新“儒罢学黜的百内家容回,答独:尊儒术”的提出
目的
适应加强 中央集权 的需要
主张
实质和作用
探究学习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
有一定道理。
二者虽然统治思想 和方式不同,但都 是为了适应加强中 央集权的需要,实 质都是思想文化专 制。
秦始皇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思想是不要 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 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 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 利禄的诱引。
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百家争鸣,思想自由 秦朝以后:统一稳定→ 严密控制,思想专制
秦:焚书坑儒 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八股取士 清:文字狱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
什么是“无为而治”?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 “人法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专题一第 2 课汉代儒学一、单选题1. 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

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 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2•董仲舒认为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这反映出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是( )A. 德主刑辅B. 独尊儒术C. “天人感应”D. 重视伦理3. “黄老”之称,始见于汉代史籍,但按照《史记》记载,“黄老之学”在战国时期的存在应该是确定无疑的,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相关学者都对“黄老之学”在先秦的存在给予了肯定。

由此可见,汉初奉行“黄老之学”( )A.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取决于先秦政治思想的流传C.受司马迁的影响比较大D.根植于先秦的历史文化传统4.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 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5. 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 “仁”是“天”的精神, “天”是“仁”之表象。

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目的是(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6. 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其推崇的理想治国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于“礼治”之君子,而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

这说明当时理想的治国理念是( )A. 外儒内法,大一统C.仁为本,为政以德B. 无为而无不为D. 礼法并施7. 西汉儒家董仲舒借自然现象来解释社会政治衰败的结症,如,人君为政不宜于民,会降下 “灾异 ”以“谴告”人君。

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一2儒学的兴起(精).doc

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一2儒学的兴起(精).doc

二儒学的兴起课前预习一• “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⑴秦朝建立了①__________ 政治体制。

⑵一些②_________ 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⑶李斯的③__________ 的建议得到秦始皇的采纳。

2.影响:(1) “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④_______________ 上的一场洗劫。

⑵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向⑤_____________ ,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

特别提醒“焚书坑儒”加快了秦朝的灭亡,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

焚书坑儒” 一直是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被后世天下学人唾骂了两千多年。

“焚书坑儒”虽然加强了思想控制,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成功;但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不利于社会发展,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毁灭了古代许多典籍,造成文化史上难以弥补的损失。

—罢黜百家1.背景:⑴中国的“⑥____________ ”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⑵以⑦_________ 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⑶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⑧_____________ 思想。

⑷汉武帝初年,起用⑨_____________ 之士,并向其咨询治国方略。

2.过程:⑴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⑩___________ ,实践⑪____________ ,推行教化,养士求贤等。

⑵董仲舒的“⑫__________ ”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认可。

⑶汉武帝时代,完成了⑬___________ 、提升儒学地位的文化体制和⑭ _____________ 的转变。

3.评价:⑴消极影响:结束了各学派学术思想⑮_____________ 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⑵积极影响:汉王朝加强了对⑯_____________ 、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特别提醒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于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对于以德治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家庭伦理观念对现代家庭的和谐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金版学案】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练习:专题1 二 汉代儒学 Word版含答案

【金版学案】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练习:专题1 二 汉代儒学 Word版含答案

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

(1)秦统一后,建立______________政治体制。

(2)一些儒士却引用儒家经典,批判时政。

(3)导火线:关于________与分封制之争。

2.概况:秦始皇接受丞相________的建议,规定除《秦记》和一些医药、卜筮、种树等有有用价值的书籍外,其他各国的________和民间保藏的《诗》、《书》、百家语全部予以烧毁。

焚书后,秦始皇怀疑一些儒生、方士散布反对自己的言论,又坑杀了很多儒生。

3.评价:①实质:文化专制政策。

②“焚书坑儒”有利于加强思想把握,是对__________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的一场浩劫,导致儒学进展进入低潮。

③受到主流文化的批判。

一、1.(1)君主专制中心集权(3)郡县制2.李斯历史记载3.②先秦思想文化成就♨应用思考为什么秦王朝不禁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应用思考:“焚书坑儒”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专制统治,遏制思想文化的泛滥,而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会危及秦的专制统治。

►应用示例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活动中,下列书籍属于焚烧的是()①《春秋》②《诗经》③《黄帝内经》④《礼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应用示例:C二、“罢黜百家”1.背景。

(1)经济上,西汉经过六七十年的________,经济进展,实力增加,但土地兼并问题严峻。

(2)政治上,王国问题照旧存在,不利于中心集权统治。

(3)文化上,西汉初年以黄老之学为治国思想,汉武帝时期,黄老之学难以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黄老思想”不利于思想统一;董仲舒阐发了他的儒学主见,得到汉武帝认可。

2.内容。

(1)董仲舒提出:“《春秋》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2)汉武帝初年,起用________(儒士)数百人,在各级部门担当官职。

3.评价。

(1)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________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进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学案及答案汉代儒学(二)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学案及答案汉代儒学(二)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汉代儒学(二)编写人:高二历史组审核人:审批人:【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依据导学案问题导引,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部掌握。

2.A层同学需要做本导学案所有内容,带※号C层可不做,带※※号B、C层均可不做。

3.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人人争取得A。

【学习目标】1.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课标要求)2.教学重点:理解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我成功,我快乐!一、“焚书坑儒”的批判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儒学教育的建立--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2、确立:隋朝完善:唐朝发展;北宋强化:明清3、特点:①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②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4、影响:儒学因此而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①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稳固:儒生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儒学成为统治臣民的思想工具;②促成持久的读书风尚,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文化的发展;③选官方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④读书——考试——做官,知识分子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⑤导致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薄弱,影响科技的发展。

【自学效果检测】1.(08山东卷,基本能力测试,54)下列诗文中含有“中国”别称的是( A )①楚失华夏②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③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④长夜难明赤县天⑤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晖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2.2009年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孟子的智慧》引起广泛关注。

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言论,对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响。

其中,我们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获取的精神营养是 ( A )A.注重气节,健全人格B.人性本善,舍生取义C.先义后利,关注民生D.仁爱友善,以德服人3.如果你是信奉道家思想的老师,要遏制学生自习课上说话的现象,你的认识与做法是 ( D )A.这是品德问题,要进行思想教育B.这是违纪行为,主张进行严格惩罚C.这要影响班级,要给他一点教训D.这是无意识的,应等学生自我觉悟4.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汉代儒学
1.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原因是( )
A.儒生攻击郡县制,非议秦始皇
B.儒生主张“非攻”,反对兼并战争
C.秦的暴政与儒家仁政思想相抵触
D.儒家的仁爱主张不利于秦始皇横征暴敛
答案:A
2.汉武帝“罢黜百家,推崇儒学”主要目的是( )
A.董仲舒极力推动的结果
B.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儒生孝廉有利于政治清明
D.汉武帝与大臣们都推崇儒学
解析:题目问的是主要目的,董仲舒的推动只是主观原因,故A 项错误;汉武帝之所以采取“罢黜百家,推崇儒学”主要是基于国家统治的需要,故B项正确;儒生孝廉与设问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推崇儒学不能成为罢黜百家的理由,故D项错误。

答案:B
3.《汉书·董仲舒传》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以上材料反映了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是( )
A.强调大一统思想 B.主张君权神授
C.强调天人感应D.糅合各家思想
答案:D
4.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
①《诗》 ②《书》 ③《墨子》 ④《春秋》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5.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其根本原因是此制度( )
A.有利于选拔人才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D.得到不断完善
答案:B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

……《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

”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所不去者,医乐卜筮种树之书。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隋
书·牛弘传》),从而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

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
(1)上面三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些努力?
解析:本题考查对史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1)问可通过相关史实概括得出。

第(2)问需结合所学知识来归纳。

第(3)问需结合相关史实及历史背景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

答案:(1)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

(2)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

(3)秦朝的“焚书坑儒”与西汉的“罢黜百家”,都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但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罢黜百家”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其扩大了儒学的影响,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推动了教育与儒学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基础巩固]
1.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 A.孔子有教无类 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五经”的流传D.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汉武帝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后,儒学得到官方的支持,成为正统思想。

答案:D
2.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的对策( )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分析历史背景,汉武帝想要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董仲舒的对策符合汉武帝的政治需要。

答案:D
3.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有关科举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儒学地位上升,成为奴化臣民的工具
B.促成良好的读书风尚,推动人们积极探求先进科技
C.作为选官方式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D.儒生成为文化舞台和政治舞台的主角
解析:本题属逆向型选择题,考查对科举制的正确认识。

文人学士醉心于科举考场、功名利禄,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答案:B
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这反映出( )
A.该言论鼓励了社会暴力革命
B.科举制促进了社会知识进步
C.中国古代对政治学科的重视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解析:社会暴力革命是对材料言论的错误理解,故A项错误;材料阐述的是社会制度对社会阶层的影响而非促进了社会知识进步,故B项错误;对政治学科的重视材料缺乏论据支持,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社会各阶层人员因科举制而流动,故D项正确。

答案:D
[能力提升]
5.“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的这一说法( )
A.正确评价了百家争鸣的影响
B.揭示了独尊儒术的消极后果
C.批判了文化专制政策
D.本末倒置,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书籍被烧残”以及“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遭受致命打击,反映了实行文化专制
政策的严重危害,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

答案:C
6.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A、B两项反映的是“为政以德”的思想,不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由“为天下,非为君也”可知D项也不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C项是董仲舒为适应西汉大一统的趋势,而提出的建议。

答案:C
7.董仲舒认为:“仁之美者在于天。

天,仁也”“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

这说明董仲舒( )
A.宣扬君权神授B.将儒学神学化
C.倡导儒学,推行教化D.罢黜百家,推崇儒学
解析:材料主要说明董仲舒力图将“仁”与“天”联系起来,用“天人感应”思想解释“仁”,反映了汉代儒学的神学化特点,故B项正确。

答案:B
8.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是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 )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和完善
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C.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D.为中央集权的政治提供理论依据
解析: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中“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具有相当成分的迷信色彩,同时也将王权统治神秘化,但客观上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适应了中国古代前期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这是其进步作用的主要表现,D 项正确。

答案:D
9.阅读下列材料: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瑞:吉祥之意)应诚而至。

……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草生矣。

此灾害所由起也。

——《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你如何看待这种思想的历史影响?
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有二:第一,董仲舒的新儒学实际是对君主专制的神化;第二,新儒学又有抑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答案:(1)天人感应思想。

自然界的灾异和祥瑞是天对人君的谴责和嘉奖。

人君受命于天,人不能违背天意;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2)董仲舒的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

同时也
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目的。

它被汉武帝所接受,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