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评课稿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案+学习评价设计+教学反思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案+学习评价设计+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131c1d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e.png)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测评内容】1.我会读课文。
我会认真地把课文朗读三遍。
自评:☆☆☆☆☆2.我会读生字。
请把课后田字格的生字标上拼音并组两个词语。
我觉得这一课最难写或最容易写错的生字是:3.我会思考。
请同学们根据注释说一说课文的意思,不懂的地方用“?”标识出来。
【评价方式】1.通过自评画星的方式给自己的朗读进行评定。
2.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生字疑惑。
【练习内容】练习一:小组合作说一说《司马光》的课文意思。
练习二:拓展阅读。
根据阅读方法,了解《孔融让梨》的大概意思。
孔融让梨孔融四岁,与诸 兄同食梨,融 独择 小者,父问故 ,融曰 ,儿年幼,当 取小者。
注释_____________________① 诸:众,许多。
② 融:指孔融。
③ 择:挑选。
④ 故:原因。
⑤ 曰:说。
⑥ 当:应当。
我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评价方式】1.通过注释、小组讨论了解这篇文言文的大概意思。
2.通过小组汇报,即时对学生的回答及学生的倾听情况做出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
【测评内容】1.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查找并阅读其他古代名人的小故事。
【评价方式】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上台讲古代名人的小故事,以此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
《司马光》教学过程设计【谈话激趣】1.根据提示,猜一猜他是谁?(PPT 逐题出示)(1)他是一个男孩。
(2)他受爸爸的影响,从小就聪明好学,常常手不释卷。
(3)他七岁时,就能熟读《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讲述得清清楚楚。
(4)他长大后成了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并著有《资治通鉴》。
(5)他小时候做了一件名满九州的事,他砸破水瓮救了自己的好朋友。
【揭示课题】1.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就要学习这位古代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请跟老师板书课题,指点写“司”字。
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1.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而启示学生思维。
2.通过猜谜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司马光的特点。
司马光评课稿
![司马光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ab4695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1.png)
司马光评课稿司马光评课稿(精选13篇)教学工作经过课堂实践后,总会有很多发现和缺陷,需要教学评课,进行总结和改进。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司马光评课稿,希望对对大家有所帮助。
司马光评课稿篇1《司马光》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篇文言文,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从编者意图来看,要引导学生从小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学习读懂文言文的方法,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承经典,发扬国学。
陈老师虽然很年轻,但是教学设计精巧,教学思路清晰。
一、梯级诵读助体悟。
整堂课以读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范读引领、逐句练读、借助插图用挖空的形式诵读记忆。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以读促悟,在诵读中体验、感悟文言文的特点。
二、字理识字记心间。
在指导生字时,陈老师从造字本义讲起,是学生明了造字的缘由及生字结构规律,从而牢牢记住。
三、逐层推进破难点。
初次接触文言文,最难的还是句读和节奏,而陈老师通过逐步出示生字、词语、短语、句子这种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渡过难关,例如“持—持石—持石击瓮—持石击瓮破之—光持石击瓮破之”,这样一一指名学生认读,让学生从易到难的有节奏的读完整句,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老师成为学习最好的“摆渡人”。
四、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作为本单元的首篇课文,应该体现这个语文要素,陈老师让学生借助插图和注释,以及自己设计的拐杖,降低了难度,学生说得很好。
建议:在理解司马光的美好品质时,我想要是留给学生一个静默深思的时间,岂不是更美?有人说“书到精绝潜心读,文穷情理放声吟”,潜心默读和大声诵读,在我们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中当是比翼双飞。
司马光评课稿篇2感谢白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这么好的高年级的语文示范课,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课,为我们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主要表现在:一、白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
整节课教师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使学生犹如坐春风、沐春雨,课堂总是勃勃有生机。
司马光说课稿(通用5篇)
![司马光说课稿(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92e86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6.png)
司马光说课稿(通用5篇)司马光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司马光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司马光说课稿1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三篇讲读课文。
本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
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
课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一定的感召作用。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能从课文的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因此,我将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情境演练法等多种方法层层推进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一)、从课件中质疑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你从课件中都观察到了什么?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的问题可能有: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导入新课。
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131162fba1aa8114531d902.png)
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评课稿
《司马光》教学反思
兴庆区春林小学胡新芳
引导学生从回忆看过的课外读物和影视剧入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课文之间架起桥梁,可以促进学生有意思的迁移学习。
启发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诵课题,既可以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司马光的形象。
书写指导注重学习指导,可以提高书写的质量,也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通过书写展示和相互评价,可以使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感悟语言,可以克服阅读教学中琐碎提问的弊端,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朗读来理课文内容,可以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发展。
《司马光》教研评课稿(10月)
![《司马光》教研评课稿(10月)](https://img.taocdn.com/s3/m/9b4938f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7.png)
《司马光》教研评课稿(10月)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了袁平老师执教的《司马光》一课,收益匪浅,《司马光》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篇文言文,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从编者意图来看,要引导学生从小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学习读懂文言文的方法,传承经典,发扬国学。
袁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落实了这一点,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1、整堂课教学过程结构清晰,流程顺畅。
袁老师的课环节紧凑,善用鼓励性的语言,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师生互动良好,学生学有所成。
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背诵,特别是加上动作的全脑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们很快就能背诵下这篇小古文了。
学生绘声绘色地讲司马光的故事,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
2、立足于文言文特点,联系生活。
袁老师通过句读激发孩子们读文言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孩子如何学习文言文,通过联系生活,引发孩子们对课文人物进行思考。
袁老师以学生为主体,整个教学设计从易到难,读—学—评,既贴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又落实了语文学习要素。
3、重视了读的教学。
袁老师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美读-默读—熟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读写”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以学生为主,目标定位准确。
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体会古文的韵味。
4、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全面感知。
袁老师从课件的制作到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精益求精,此次袁老师小古文的教学十分注重对内容的整体理解,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全面感知,为小学古文教学探索了有效的课堂策略,也为挖掘小古文教学的内涵做出了榜样。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语言不是很简练,再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时,会多次重复,教育机智不够,课堂生成没有很好把握,没能第一时间抓住学生思维的切入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课堂点评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课堂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35a1d1a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4.png)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课堂点评《司马光》课堂点评《司马光》是我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小古文,从编者的意图来看,要引导小学生从小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研究读懂文言文的方法,感受中华悠久的文化。
XXX执教的《司马光》有以下几点亮点:1.为学段学生而教。
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研究基础,从阅读兴趣开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许多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
本节课中王老师就设计了很多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如,出示一个魔法小棒,让孩子能够读好停顿,还有像在研究“戏于庭”的时候,XXX进行了迁移运用,问“戏于田野”可以怎么说,在庭院里研究可以怎么说,这些都能激起孩子研究古文的兴趣。
而后在初步感知中,让孩子学会运用古文的组词方法,这也是一种兴趣的启发。
还有对于“之”的理解,“持石击瓮破之”之是瓮,“持石击窗破之”之是窗,“持石击核桃破之”之是核桃,这些都体现了XXX注重古文兴趣的激发。
XXX在教的时候也注意到了三年级学段的特征,不任意拔高要求,孩子们能够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下来也就可以了,因为是第一次来研究文言文。
2.在单元系统中教。
本单元的教学重心是了解人物的美好品质,语文要素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所以这篇课文的语文教学要完成单元系统中的一个环节。
XXX“破瓮救友”的事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是怎么写事的。
这点XXX在教的时候也有涉及到,比如说故事的起因是“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经过是“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结果是“儿得活”。
老师在引导时让学生了解古人是如何写事的,并从这件事当中研究XXX的美好品质,感受到了XXX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3.抓住古文的特征去教。
编者选取这篇古文就是有意识让学生认识古文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
古文的阅读表达与现代文有极大的区别,去朗读的时候不能仅仅只满足于读者之音,还应该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正确的逻辑停顿。
本节课王老师在读中也下足了功夫,如:要求孩子们读通顺,读正确,还要读出停顿。
《司马光》评课稿(九篇)
![《司马光》评课稿(九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d5d96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4.png)
《司马光》评课稿(九篇)《司马光》评课稿1孔老师教学的《司马光》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教学设计的环环相扣,每一步都细致入微。
课堂上学生训练有素,而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一上课就问“第五单元我们学了哪些聪明勇敢的小朋友?”学生回忆了以前所学,引出了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自学要求明确。
教师出示了要求:1.标出自然段。
2.把圈出的生字读三遍。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要求明确,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学生完成的很好。
三.整堂课重点突出,主要围绕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展开了识字教学。
在课堂上,孔老师先是指名让学生认读,并练习组词,然后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老师领读,接着分男女生赛读,最后再去拼音读,通过最后老师出示生字抽查学生识字掌握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会认课文中的13个认读生字了。
四.巩固环节游戏“水缸跳字”、“假山跳字”、“猜字谜”特别有趣,学生的极大的兴趣中学习知识,效果可想而知。
《司马光》评课稿2听了孔老师的课我觉得有几个亮点值得与大家一起分享:亮点一:教学目标明确1.学生进入状态后出示教学目标。
2.老师强调几个重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重点。
亮点二: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间充足,教师指导及时、到位1.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自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比较强。
2.老师检测识字的方法多样。
分别是:水缸跳字、假山跳字、猜字谜和在语言环境中认字,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新颖,教学环节紧凑,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建议:认字的方法再多样化为好。
《司马光》评课稿3康老师是银杏小学的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20xx年上半年做过安阳市级优质课,荣获一等奖,她文学素养较高,领悟能力较强。
在作《司马光》观摩课过程中,态度严谨,无数次研读教材,学习各方资料,向别人请教,与同行研讨,下足了功夫,很是感人。
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评课
![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7ce6d4a2312b3169a551a42b.png)
《司马光》评课《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
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对于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为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董老师在讲授本课时,正是抓住了这些重点,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个初步的认识。
一、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以古代名言警句为话题导入新题,解题。
让学生读,比较与平时所学课文有什么不同,发现文言文的基本特点,言简意赅,使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兴趣。
然后导入课题,简单介绍文中主要人物。
二、师生互动,识字组词。
在写字指导上,董老师采取的是先读后教的方式,通过诵读培养学生识字、组词的能力。
抓住重点生字,如“登”、“弃”等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提醒学生注意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规范书写汉字。
三、反复朗读,读好文本。
教学中,董老师除让学生过好生字关外,重在读上下功夫。
学生刚接触文言文,能否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
因此董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断句,让他们明白应怎样停顿,然后通过自读,抽生读检查。
在朗读不尽人意时,老师再逐句进行指导,给学生以停顿、语气、语调上的暗示。
并通过表情和适当的肢体语言范读,还原语言文字的形象,切切实实让学生感受到读书学习是一种乐趣。
根据注释,疏通全文。
在学生依据注释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采取寻找伙伴,自由结合的方式,理解内容。
在这个环节中,董老师抓住了一个大问题:你读懂了什么?怎么读懂的?让学生汇报交流,出示句子,一句一句的让学生汇报理解,并有意地进行学法的引导。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引导学生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扩词连句。
《司马光》评课稿
![《司马光》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0632f520029bd64793e2ca4.png)
古文就应该这样教------评兰敏教师执教的《司马光》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
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对于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为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基于此理念,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方法。
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特色;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文言文大意;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司马光的善良、机智勇敢和热心助人。
古文教学的秘密是什么兰老师用现场教学为我们揭示了真相。
原来,真相都是非常简单,真相都是极为纯粹的。
回顾她的教学设计,就是:读之后讲,讲之后读,读读讲讲,不断循环。
《司马光》一课原本就简单,如果把简单的课教复杂了,是我们笨;但把简单的课教得简陋了,是我们太粗浅。
兰老师的课,面对三年级的学情,将“度”把握得恰到好处,就是最好的教学解密。
第一步:读:以读为主,熟读成诵初次接触古文学习,读什么答案很简单,读课文。
课文《司马光》,真的很好读。
为什么其一,有注音,难读的字跟着注音读,不难;其二,有注释,不理解的地方,跟着注释读,不难;其三,印在课文上,很容易引起注意,小孩读课本很用心,用心了,就不难。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听课评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听课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38163fbc1c708a1294a4416.png)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听课记录评课稿小学语文《司马光》听课纪录推荐“连云港市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研讨活动”中的语文教学研究观摩课,是师专三附小张钺老师执教的小学一年级《司马光》一课。
课后交流时张老师说,为了充分创设课堂的活跃氛围,还特意换上这身衣服的(编者发现,这是一款“女式蝙蝠侠”的黑色毛衣)。
总体感觉,这是一节很成功的(研究型)课。
具体纪录如下:1.新授课由图片引入→姓“司马”→“司”字的写法,创意很好!在引入新课时,有好的创议是很重要的,但在自然过渡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还可以再发挥点教师的智慧,即在课前的教学设计方面,再多思考下。
2.由于充分利用了电子白板的交互演示功能,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地调动。
3.学生自读课文开始时,可能由于习惯使然,非自读,而是齐读,但还是逐渐变成自读。
这可能是平时自读少,而齐读多的习惯造成的。
但给人的总体感觉是,课堂真实、有效,未做假。
反思我到中小学听课这20多年的经历,公开课,尤其是对外的观摩课,不造假的似乎很少!4. “读字正音”环节,形式活泼、多样,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由“学生推荐下一位同学读”,做法新颖,有创意。
6.“看图说话”的图设计的有问题(这一点上,我与市教育局骆处长观点一致),要注意“图”必须为“文”服务,也就是说,“图”应该准确地将“文”给直观地反映出来。
7.教师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营造氛围,带领学生通过看图,模拟《司马光》的人物情景,感受和体会当时的场景的做法,效果非常好!电子白板逐步展现“文字”,通过“读”,“动作模仿”+“语言表述”等,自然、真切,使学生体会很深刻。
8.最后,通过放映《司马光》动画片,让学生将文本内容,与视频相结合,再次体会和感受课文,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应有的提升。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运用,是很值得研究同课异构《司马光》评课意见5月19日上午听了蔡玲和张红艳两位老师上的同课异构教研课——一年级下册《司马光》,听后深有感触。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评课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a1ed97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a.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评课稿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评课稿尊敬各位兄弟学校的前辈和同仁们:大家好!秋日渐凉,我们研讨学习的心却是那么温暖,那么温柔。
作为一个年轻而又经验不足的教研组,我们深感荣幸,特别感谢x老师给我们xx小学三年级语文组提供了这次学习和研讨的宝贵机会,也感谢x 老师为了我们这次展示活动的顺利举行亲自为我们进行作课指导,多次电话交流……谢谢我们可爱可亲的李老师。
同时感谢我校x老师的献课,感谢为这次活动在幕后奋斗的所有老师们和小伙伴们,谢谢你们!下面我就x老师的课谈谈我的愚见和想法,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本次活动是关于传统文化教研课的展示研讨活动,也是重现了我们小学例行的每一次教研活动的影子,我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磨砺的,这个过程虽辛苦但很幸福。
这一个月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学着和“传统文化”牵手。
一、初见“文言文”,思考目标定位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它在我们三年级的课本中第一次和学生相遇,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铺开了一条路,让其在阅读和思考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学生丰富的文化素养奠定深厚的基础。
初见“文言文”,我们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激起学生的“趣”呢?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于是,在设计《司马光》这一课时,我们开始思考目标的定位问题。
根据部编版教材的特点,结合课后题,最终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读出古文的节奏感,并能熟读成诵。
——读通顺2、通过观察图片、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司马光的沉着冷静、勤于思考。
——读明白3、能用自己的话清楚、生动地讲出故事,在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对比中感受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
——读出韵味初见“文言文”,我们认为,应以“趣”为先导,以“读”为主轴,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每一颗幼小的心灵。
司马光评课稿新教材新挑战新尝试
![司马光评课稿新教材新挑战新尝试](https://img.taocdn.com/s3/m/233139f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6.png)
司马光评课稿新教材新挑战新尝试历经四年编写,经过反复修订,2016年获批准投入使用的统编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就是古诗文比例的大幅增加,小学一年级课本首次加入了古诗,三年级上册首次加入文言文,较以往的实验版课标教材五年级开始出现第一篇文言文,整整提前两年让小学生开始接触学习文言文。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让中年级学生接触简单的文言文,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为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面对学生年龄小,文言文语言形式距离学生比较远这些客观存在的现实,又该如何让学生在文言文中体会中华之智,感悟言语之妙呢?新教材文言文教学进行的一次大胆的尝试,给大家作了很好的引领。
一、链接经验,迁移学习《司马光》这个经典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大多数孩子来说应该不陌生,他们通过学前教育、课外阅读这些渠道已经了解了大致内容。
开课前,轩老师通过出示《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的图片,唤起学生记忆,请知道这个故事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链接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关注到学生知识基础,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奠定了基础,可谓是一举两得!二、前置学习,检查预习课前,轩老师以学习任务单的形式,让学生提前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预习《司马光》一课的生字,关注重点字在文中的意思,同时给学生提供另一篇同样简短浅显的文言文——《道旁苦李》。
学生按照学习任务单的提示,通过自主预习,完成学习任务单,扫清了生字障碍,节省了课堂学习时间,培养了学生预习的好习惯。
三、反复朗读,感悟文言“语感不是分析出来的,语感是在朗读中慢慢积累的。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学生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指导学生朗读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年级下语文评课稿22司马光
![一年级下语文评课稿22司马光](https://img.taocdn.com/s3/m/866b387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1b.png)
一年级下语文评课稿22司马光昨天学习了王老师的一节课,个别以为以下几点值得学习和鉴戒:一是整堂课重点突出,主要围绕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展开了识字传授。
在讲堂上,王老师将生字机灵地书写在黑板上,先是指名让学生认读,并练习组词,然后老师领读,接着分男女生赛读,最后再去拼音读,议决最后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抽查学生识字掌握的环境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市认课文中的13个认读生字了。
二是老师在整堂课上教态比较密切和蔼,能够适时地对学生举行勉励和表扬,如通常说到:“同砚本日表现很好”、“你说得很对”等,既是对表现好的学生的肯定,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是注重了对难点生字的指导和讲解,如讲到“慌、吓、叫、劲、砸、破”等字,特殊夸大了这些字的偏旁,并与字义关联起来讲解,“慌”是“忄”旁,是指心里发慌;“吓、叫”都是“囗”字旁,与嘴巴有关;“砸、破”都是“石”字旁,便是用石头等重物击打。
这样一来,就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生字的识记程度。
四是注重了将思想品行教诲与讲堂传授相连合,如传授“砸、破”这两个字时,有学生组词“砸玻璃”、“搞毁坏”,老师能实时因势利导,教诲学生不能做这类坏事,不要毁坏校园环境,要恋慕学校的花草树木等。
五是培育学生想象能力,在传授第三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理解“一不小心“,采取了创设情境想象的要领,引导学生想像“当时这个小朋友有可能是怎么掉进去?”,关联生活实际,展开想像说话,学生既理解了“一不小心”,明白了当时的环境,同时也成长了学生的语言,培育了想像能力。
最后,也谈几点个别浮浅的见解和建议:一是讲堂上老师的传授方法比较简略,基本上便是点学生读,点学生组词,时间一长,学生的注意力简略疏散,要是采取多种要领,比如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小组读,找朋友读等,效果可能会更好;二是找司马光时要是能实时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插图中司马光的一些特点,而不是一带而过,学生对司马光机智勇敢的印象会更深刻;三是学生组词时用错同音字,西席要是实时板书让学生比拟认字,会事半功倍;四是整堂课以识字为主,应互助写字传授,会使讲堂越发充实圆满。
司马光评课
![司马光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f369726652d380eb62946d72.png)
……《司马光》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整个这一单元都是围绕“智慧”这一主题编排的。
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时,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其他孩子慌作一团,司马光却急中生智很快地想出了用石头砸水缸的办法,让掉进缸里的孩子转危为安。
张老师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并围绕课文创设多个问题,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课文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抓重点段落理解课文内容。
因为课文内容比较短,学生通过预习基本上能说出故事内容。
张老师在课堂上并没有让学生练习朗读,而是让孩子们开火车读一遍课文,节省了时间。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张老师引领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品读,感悟,体会司马光的聪明、沉着。
2、一年级孩子最大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因此表演是一年级学生理解课文最好的方法。
张老师在教学时很好的利用孩子们这一特点,把司马光聪明的砸法“表演”得活灵活现,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3、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点。
为了突出司马光和周围小朋友的与众不同,张老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别的小朋友都慌成什么样了?司马光是怎样做的?学生通过比较,走进了司马光的内心,看到了他的沉着冷静。
张老师为了突出司马光的聪明、沉着,还让学生自己与司马光进行比较,提出了:“假如当时你也在现场,你会有什么办法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用锤子,有的说可以拿个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有的说可以拿根木棍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他们可以一起把水缸推倒……老师在鼓励学生积极动脑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办法在当时情况下的效果。
体会到只有司马光的办法才能及时解救小朋友,从而体会到司马光的机智。
4、随文识字润物无声。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张老师设计了看图识字、随文、随机识记相结合的识字方式,对于“缸”的教学,张老师从造字的角度引导学生去观察和理解这个字,从而启发孩子们领悟到“缶”字的文化。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评课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7323f1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70.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评课稿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评课稿尊敬的各位兄弟学校的前辈和同仁们:大家上午好!接下来我将代表咱们三年级语文组就x老师的课从几个方面简要谈谈我的想法,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初见“文言文”,思考目标定位《司马光》一课是部编版一到三年级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第一篇文言文,它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让学生能在阅读和思考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
初见“文言文”,我们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激起学生的“兴趣”呢?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于是,在设计《司马光》这一课时,我们可以看到,x老师这堂课确立的目标是很清晰,很有指向性的。
x老师以“趣”为先导,以“读”为主轴,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了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
对于初见“文言文”的孩子们来说,激趣是非常重要的,x老师导入新课中“吾乃曾氏之女”,以及课中用文言文语言作为评价语,都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二、牵手“读一读”,开启学习之门“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读”是“悟”的基础,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曾老师以“读”为主轴,将课堂串联,每一环节的“读”都是层层递进的,从读通顺——读明白——读出韵味。
1、读通顺。
①采用老师范读、学生自读等方式为学生扫除了识字障碍。
②接着通过指导文言文句子结构的特点,“谁/干什么?”,形象直观地帮助了学生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③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加深了印象,学生便能把文言文读通顺了,第一个目标由此达成。
2、读明白。
①懂意思。
在生生思维碰撞中,总结探索了理解文言文实词的方法,如借助注释、观察插图等方法,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②讲一讲。
从讲清楚——讲生动,x老师的指导也非常有层次。
先是学生借助理解文言实词的方法进行讲故事,在指导“众皆弃去”时,通过“有的……有的……还有的……”充分的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学生在此基础上,不仅读懂了文言文的意思,还能把故事讲得更生动。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课堂点评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课堂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71b29d1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3.png)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课堂点评
司马光》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古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研究中华悠久的文化。
在教学设计中,王老师考虑了学生的研究基础,从阅读兴趣出发,设计了多个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如出示魔法小棒,让孩子练停顿,以及迁移运用“戏于庭”的概念,激发孩子的研究兴趣。
同时,王老师还注重启发孩子研究古文的兴趣,如教授“之”的理解。
王老师还注意到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不过高要求,让孩子们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在单元系统中教学,王老师让学生了解人物的美好品质,研究写一件简单的事。
通过讲述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学生能够了解古人是如何写事的,并从中研究司马光的美好品质,感受到他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王老师抓住古文的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认识古文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
古文的阅读表达与现代文有极大的区别,需要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正确的逻辑停顿。
王老师在朗读中注重让
学生读通顺、读正确、读出停顿,还采用了多种朗读形式,如合作读、pk读等。
最后,王老师紧紧抓住课后题来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她紧密围绕课后题进行教学,也体现了三年级学生研究文言文的要求。
本节课有很多亮点,但是课堂教学总是有些遗憾。
在王老师教授学生了解这件事情时,我认为可以更好地抓住文本中的特色之处去深入品读。
例如,“登瓮,跌没水中”和“持石击瓮
破之”,如果能够更深入地抓住语言特色去品读,效果会更好。
最后,可以问问学生,如果他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们会如何看待和处理?这样可以让学生关注到字词的同时也关注到自己,更好地将课文融入到单元系统中去教学。
一年级《司马光》语文评课稿
![一年级《司马光》语文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e502cf3ce2f0066f5332278.png)
一年级《司马光》语文评课稿
XX课件一年级语文《司马光》评课稿孔**老师教学的《司马光》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教学设计的环环相扣,每一步都细致入微。
课堂上学生训练有素,而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一上课就问第五单元我们学了哪些聪明勇敢的小朋友?学生回忆了以前所学,引出了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自学要求明确。
教师出示了要求:标出自然段。
把圈出的生字读三遍。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要求明确,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学生完成的很好。
三整堂课重点突出,主要围绕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展开了识字教学。
在课堂上,孔老师先是指名让学生认读,并练习组词,然后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老师领读,接着分男女生赛读,最后再去拼音读,通过最后老师出示生字抽查学生识字掌握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会认课文中的个认读生字了。
四巩固环节游戏水缸跳字假山跳字猜字谜特别有趣,学生的极大
的兴趣中学习知识,效果可想而知。
XX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光》评课稿东台市五烈镇广山小学吴瑶昨天,有幸向七位老师学习,受益匪浅。
下面,就王敏老师的课,谈几点想法。
一是教态自然,语言有亲和力。
在课堂上,王老师表现得自然大方,温柔亲切的语言让孩子们和在场的老师印象深刻。
王老师经常用鼓励的话褒奖孩子的回答,比如"哎呦,我们小朋友都抱不过来啦""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等等。
这样的处理方法值得我学习,让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更近,也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二是重点突出,课堂结构紧凑。
《司马光》一课主要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表现了少年司马光遇事冷静机智的美好品质。
在课堂上,王老师主要围绕二三两个自然段,特别是第三自然段展开教学。
王老师创设情境,营造了小伙伴落水的紧张气氛,引导学生感受其他小朋友的"慌"和司马光的"不慌"。
王老师注重低年级孩子读书能力的培养,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指导孩子读书。
三是把握识字,细致指导写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段的重点难点。
在教学难点字时,王老师注重创设情境,帮助孩子理解。
"慌"这个字,心慌,从部首竖心旁入手,右边怎么理解呢?哦,原来是一个人走在荒芜的地方,心里害怕,发慌啊!在教学生字"哭"时,一段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哭的含义和字形,我相信,对于"哭"这个字,这个班的孩子永远都不会写错,因为印象太深刻了。
再比如,教学生字"流"时,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流的古字,古今鲜明对照,新颖独特。
四是亮点很多,频频让人称赞。
这节课,王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很多亮点,其中有一点让我惊叹。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一般老师的处理方式是另外创造一个情境,如大扫除、联欢会时,而王老师则创造了一个和文中情境一样让人心慌的场面--坐海盗船时,小朋友们的表现。
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既完成了说话这一目标,又能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慌",从而对比之下,司马光的"不慌"更显可贵。
篇二:《司马光》评课稿《司马光》评课稿昨天,有幸向七位老师学习,受益匪浅。
下面,就王敏老师的课,谈几点想法。
一是教态自然,语言有亲和力。
在课堂上,王老师表现得自然大方,温柔亲切的语言让孩子们和在场的老师印象深刻。
王老师经常用鼓励的话褒奖孩子的回答,比如"哎呦,我们小朋友都抱不过来啦""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等等。
这样的处理方法值得我学习,让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更近,也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二是重点突出,课堂结构紧凑。
《司马光》一课主要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表现了少年司马光遇事冷静机智的美好品质。
在课堂上,王老师主要围绕二三两个自然段,特别是第三自然段展开教学。
王老师创设情境,营造了小伙伴落水的紧张气氛,引导学生感受其他小朋友的"慌"和司马光的"不慌"。
王老师注重低年级孩子读书能力的培养,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指导孩子读书。
三是把握识字,细致指导写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段的重点难点。
在教学难点字时,王老师注重创设情境,帮助孩子理解。
"慌"这个字,心慌,从部首竖心旁入手,右边怎么理解呢?哦,原来是一个人走在荒芜的地方,心里害怕,发慌啊!在教学生字"哭"时,一段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哭的含义和字形,我相信,对于"哭"这个字,这个班的孩子永远都不会写错,因为印象太深刻了。
再比如,教学生字"流"时,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流的古字,古今鲜明对照,新颖独特。
四是亮点很多,频频让人称赞。
这节课,王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很多亮点,其中有一点让我惊叹。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一般老师的处理方式是另外创造一个情境,如大扫除、联欢会时,而王老师则创造了一个和文中情境一样让人心慌的场面--坐海盗船时,小朋友们的表现。
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既完成了说话这一目标,又能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慌",从而对比之下,司马光的"不慌"更显可贵。
篇三:《司马光》评课稿《司马光》评课稿昨天,有幸向七位老师学习,受益匪浅。
下面,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是教态自然,语言有亲和力。
在课堂上,武老师表现得自然大方,温柔亲切的语言让孩子们和在场的老师印象深刻。
王老师经常用鼓励的话褒奖孩子的回答,比如"哎呦,我们小朋友都抱不过来啦""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等等。
这样的处理方法值得我学习,让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更近,也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二是重点突出,课堂结构紧凑。
《司马光》一课主要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表现了少年司马光遇事冷静机智的美好品质。
在课堂上,王老师主要围绕二三两个自然段,特别是第三自然段展开教学。
王老师创设情境,营造了小伙伴落水的紧张气氛,引导学生感受其他小朋友的"慌"和司马光的"不慌"。
王老师注重低年级孩子读书能力的培养,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指导孩子读书。
三是把握识字,细致指导写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段的重点难点。
在教学难点字时,王老师注重创设情境,帮助孩子理解。
"慌"这个字,心慌,从部首竖心旁入手,右边怎么理解呢?哦,原来是一个人走在荒芜的地方,心里害怕,发慌啊!在教学生字"哭"时,一段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哭的含义和字形,我相信,对于"哭"这个字,这个班的孩子永远都不会写错,因为印象太深刻了。
再比如,教学生字"流"时,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流的古字,古今鲜明对照,新颖独特。
四是亮点很多,频频让人称赞。
这节课,武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很多亮点,其中有一点让我惊叹。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一般老师的处理方式是另外创造一个情境,如大扫除、联欢会时,而王老师则创造了一个和文中情境一样让人心慌的场面--坐海盗船时,小朋友们的表现。
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既完成了说话这一目标,又能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慌",从而对比之下,司马光的"不慌"更显可贵。
篇四:《司马光》说课稿《司马光》说课稿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省编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课文。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想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目标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主体得到发展,结尾处设计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聪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学的重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人文情怀。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以质疑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及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求佳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
1、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了什么?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的问题可能有: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
2、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两个问题,学生自读1-3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借助课件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孩子是"不小心"没留神掉进缸里的,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紧急。
(3)再读课文4-6自然段,解疑第二个问题。
以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1经过自读,学生了解到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不知怎么办?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样想的?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该怎么办,束手无策,而司马光是怎样做的?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再次读课文,独立思考当时司马光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是怎样的一个孩子?经过反馈得出当时司马光想如何尽快让水离开孩子。
做法:拿起石头使劲砸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水流出来,小朋友得救了。
从司马光的做法可以看出他是个敢想敢干、机智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
3、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为了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方法,结尾设计了一个情景,"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
(2)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果:有人认为可以既不打破缸又可以救出人是最好的办法。
如团结起来把缸推倒;用桶往外舀水;这些小朋友都跳到缸里,因为缸里的水是有限的,水一流出来。
小朋友就得救了,缸也保住了;用网子捞??(3)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再与司马光的办法比较,发现只有司马光的办法能既快又保险地救出孩子。
所以在求异中求佳,同时肯定同学们的想法。
五、说板书。
板书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篇五:司马光说课稿《司马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小学的***。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司马光》的第二课时。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具体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