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流量计算全解

合集下载

泥石流计算书1

泥石流计算书1

1.泥石流水文参数计算1.1 计算断面的确定泥石流计算断面的选择主要为流域内典型断面。

1.2 计算公式和参数主要计算公式及参数取自《***省水文手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以及《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T/T0220-2006)。

根据泥石流防治工程的需要,对泥石流流体重度、流速、流量、一次冲出量、一次固体冲出物质总量、泥石流整体冲压力、爬高、最大冲起高度、弯道超高等进行计算和校核。

1.3 主要参数校核1.3.1 短历时暴雨公式当t<1小时 H tp=S p·t1-n1P n1p=a1+b1·lgp当t=1-24小时 H tp=S p·t1-n2p n2p=a2+b2·lgp S p=H24p·24n2p-1 1.3.2 长历时暴雨公式当T=1-7日 H Tp=H24p·T mp m p=a+b·lgp式中:H tp——短历时t小时的设计暴雨量(mm);H Tp——长历时t日的设计暴雨量(mm);H24p——年最大24小时的设计暴雨量(mm);n1p、a1、b1——短历时(t<小时)设计暴雨的公式指数及其参数;n2p、a2、b2——短历时(t=1-24小时)设计暴雨公式指数及其参数;m p、a、b——长历时(t=1-7日)设计暴雨的公式指数及其参数,据四川省水文手册附图2-9、2-10查得a=0.45, b=0.01;p——设计频率(%);S p——设计暴雨雨力(mm/小时);计算结果见下表:单位:mm 表1-1各种历时设计暴雨量1.3.3 洪水①洪峰流量计算由于***泥石流无洪水实测资料,只能用间接法求得洪峰流量,根据暴雨资料,用推理公式计算最大流量,计算成果汇总见表1-1,基本公式:Q P=0.278 ψ· F·S/τn产流参数采用公式:u=(1-n)n(n/(1-n))(S/h n)(1/(1-n))=3.6·F-0.19汇流参数采用公式:m=0.318·θ0.204式中: Q P ——最大流量(m3/s);ψ——洪峰径流系数,ψ=1-τn·μ/ S P;τ——流域汇流时间(小时),τ=τ0·ψ-1/(4-n);τ0——当ψ=1的汇流时间,τ0= 【0.383/(m/θS P1/4)】4/(4-n);m——汇流参数,m=0.055θ0.72;S P——设计暴雨雨力(mm/小时),S P=H24P·24n2p-1;n——暴雨公式指数;F——集水面积(km2),取1.5km2;θ——流域特征系数,θ= L/(J1/3F1/4);L——沟道长度(km),取1.5km;J——平均坡降(‰),取193.0‰;其余参数见上述。

泥石流流量、流速的测定和计算-secret

泥石流流量、流速的测定和计算-secret

泥石流流量、流速的测定和计算
泥石流流量、流速的测定和计算
1 流量的计算
(1)形态调查法
Qm=Fmum 19.3-1
式中Qm—泥石流流量(m3/s);
Fm—泥石流体的横断面面积(m2);
um—泥石流流速(m/s)。

【例题17】某地平均每11年发生一次泥石流,泥石流流体的横断面面积为20m2 ,泥石流流速为3.5m/s,按形态调查法进行计算,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有关泥石流分类规定,该泥石流为( )。

A、Ⅰ1;
B、Ⅰ2;
C、Ⅱ1;
D、Ⅱ2;
答案:D
【解答】根据题意有:Fm=20m2;um=3.5m/s;
按形态调查法计算:Qm=Fmum=20×3.5=70m3/s;界于30~100 m3/s之间,属于第二个亚类,即Ⅰ2或Ⅱ2;
另外,平均每11年发生一次,属低频泥石流Ⅱ;故应选择Ⅱ2,答案为D。

泥石流计算书1

泥石流计算书1

1.泥石流水文参数计算1.1 计算断面的确定泥石流计算断面的选择主要为流域内典型断面。

1.2 计算公式和参数主要计算公式及参数取自《四川省水文手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以及《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T/T0220-2006)。

根据泥石流防治工程的需要,对泥石流流体重度、流速、流量、一次冲出量、一次固体冲出物质总量、泥石流整体冲压力、爬高、最大冲起高度、弯道超高等进行计算和校核。

1.3 主要参数校核1.3.1 短历时暴雨公式当t<1小时 H tp=S p·t1-n1P n1p=a1+b1·lgp当t=1-24小时 H tp=S p·t1-n2p n2p=a2+b2·lgp S p=H24p·24n2p-1 1.3.2 长历时暴雨公式当T=1-7日 H Tp=H24p·T mp m p=a+b·lgp式中:H tp——短历时t小时的设计暴雨量(mm);H Tp——长历时t日的设计暴雨量(mm);H24p——年最大24小时的设计暴雨量(mm);n1p、a1、b1——短历时(t<小时)设计暴雨的公式指数及其参数;n2p、a2、b2——短历时(t=1-24小时)设计暴雨公式指数及其参数;m p、a、b——长历时(t=1-7日)设计暴雨的公式指数及其参数,据四川省水文手册附图2-9、2-10查得a=0.45, b=0.01;p——设计频率(%);S p——设计暴雨雨力(mm/小时);计算结果见下表:单位:mm 表1-1各种历时设计暴雨量1.3.3 洪水①洪峰流量计算由于棉簇沟泥石流无洪水实测资料,只能用间接法求得洪峰流量,根据暴雨资料,用推理公式计算最大流量,计算成果汇总见表1-1,基本公式:Q P=0.278 ψ· F·S/τn产流参数采用公式:u=(1-n)n(n/(1-n))(S/h n)(1/(1-n))=3.6·F-0.19汇流参数采用公式:m=0.318·θ0.204式中: Q P ——最大流量(m3/s);ψ——洪峰径流系数,ψ=1-τn·μ/ S P;τ——流域汇流时间(小时),τ=τ0·ψ-1/(4-n);τ0——当ψ=1的汇流时间,τ0= 【0.383/(m/θS P1/4)】4/(4-n);m——汇流参数,m=0.055θ0.72;S P——设计暴雨雨力(mm/小时),S P=H24P·24n2p-1;n——暴雨公式指数;F——集水面积(km2),取1.5km2;θ——流域特征系数,θ= L/(J1/3F1/4);L——沟道长度(km),取1.5km;J——平均坡降(‰),取193.0‰;其余参数见上述。

泥石流流量、流速的测定和计算-secret

泥石流流量、流速的测定和计算-secret

泥石流流量、流速的测定和计算
泥石流流量、流速的测定和计算
1 流量的计算
(1)形态调查法
Qm=Fmum 19.3-1
式中Qm—泥石流流量(m3/s);
Fm—泥石流体的横断面面积(m2);
um—泥石流流速(m/s)。

【例题17】某地平均每11年发生一次泥石流,泥石流流体的横断面面积为20m2 ,泥石流流速为3.5m/s,按形态调查法进行计算,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有关泥石流分类规定,该泥石流为( )。

A、Ⅰ1;
B、Ⅰ2;
C、Ⅱ1;
D、Ⅱ2;
答案:D
【解答】根据题意有:Fm=20m2;um=3.5m/s;
按形态调查法计算:Qm=Fmum=20×3.5=70m3/s;界于30~100 m3/s之间,属于第二个亚类,即Ⅰ2或Ⅱ2;
另外,平均每11年发生一次,属低频泥石流Ⅱ;故应选择Ⅱ2,答案为D。

泥石流流速怎么计算

泥石流流速怎么计算

泥石流流速怎么计算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

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

这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

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那泥石流流速怎么计算大家是否了解呢?
泥石流流速分为稀性泥石流和粘性泥石流两种方法进行计算。

稀性泥石流一般使用公式V=M/a*h /3*i /2 粘性泥石流一般使用公式V=1/nc*h /3*i /2. 今天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泥石流设计流量中的容重的计算方法

泥石流设计流量中的容重的计算方法

泥石流设计流量中的容重的计算方法
泥石流设计流量中的容重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泥石流中固体颗粒的密度、水的密度、颗粒间的空隙率等。

下面是一个简化的计算方法,用于估算泥石流设计流量中的容重。

容重(γ)的计算公式通常可以表示为:
γ = γs × (1 - n) + γw × n
其中:
γs 是固体颗粒的密度(单位:kg/m³)
γw 是水的密度(单位:kg/m³),通常取值为 1000 kg/m³
n 是空隙率(单位:无单位),表示泥石流中空隙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
空隙率 n 的计算通常基于经验公式或实验数据。

一个常用的经验公式是:
n = 1 - (γs / γmix)
其中:
γmix 是泥石流的混合密度(单位:kg/m³),可以通过现场测量或估算得到
请注意,上述公式仅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估算方法,实际的容重计算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泥石流特性和环境条件进行调整。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参考相关的工程手册、规范或咨询专业工程师以获取更准确的计算结果。

泥石流分析及流量求解

泥石流分析及流量求解

泥石流分析及流量求解1)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流量计算(P Q )泥石流峰值流量与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有关,而清水洪峰流量的大小又取决于暴雨量的大小。

此次一片区泥石流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按部分汇流公式计算,其公式为:P Q =0.278KiF (2-1) 式中:P Q —清水洪峰流量(m ³/s ) F —流域面积(km ²); i —1h 面雨量(mm );K —汇流系数,查青海省水文图集,取为0.8。

2)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CQ )按照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计算剖面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石流流量的前提下,首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剖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列公式进行泥石流流量C Q 计算。

CP C C D Q Q •+=)1(φ (2-2)式中:C Q —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m ³/s );P Q —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 ³/s );C 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 )/()(C H S C C γγγγφ--=;C γ—泥石流容重(t/ m ³);S γ—清水的比重(t/ m ³),取值为1.0;H 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t/ m ³),取值为2.65;CD —泥石流堵塞系数,取1.1。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各沟泥石流出山口峰值流量见下表5-3。

表5-3 热藏龙哇、龙藏沟泥石流流量计算表第三节泥石流流速计算泥石流流速是决定泥石流动力学性质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目前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多为半经验或经验公式。

一片区各泥石流均属稀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的流速计算公式本报告选用西北地区(铁一院)公式:38c c c v H I α=23(15.3/) (2-5)式中:cv ——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m/s );c H ——泥石流流体水力半径(m ),可近似取其泥位深度;cI ——泥石流流面纵坡比降(‰);α——阻力系数。

泥石流流量计算

泥石流流量计算

第二节 泥石流流量计算1)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流量计算(P Q )泥石流峰值流量与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有关,而清水洪峰流量的大小又取决于暴雨量的大小。

此次一片区泥石流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按部分汇流公式计算,其公式为:P Q =0.278KiF (2-1) 式中:P Q —清水洪峰流量(m ³/s ) F —流域面积(km ²); i —1h 面雨量(mm );K —汇流系数,查青海省水文图集,取为0.8。

2)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CQ )按照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计算剖面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石流流量的前提下,首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剖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列公式进行泥石流流量CQ 计算。

CP C C D Q Q ∙+=)1(φ (2-2)式中:C Q —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m ³/s );P Q —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 ³/s );C 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 )/()(C H S C C γγγγφ--=;C γ—泥石流容重(t/ m ³);S γ—清水的比重(t/ m ³),取值为1.0;H 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t/ m ³),取值为2.65;CD —泥石流堵塞系数,取1.1。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各沟泥石流出山口峰值流量见下表5-3。

表5-3 热藏龙哇、龙藏沟泥石流流量计算表沟名及编号 设计频率 K i (mm) F (km 2) Qp (m 3/s) Dc C φQc (m 3/s) 热藏龙哇沟2%0.820.31.67.221.10.51112.001%21.9 7.80 12.97 龙藏沟2% 0.820.3 0.5192.34 1.1 0.3333.43 1%21.92.533.71第三节泥石流流速计算泥石流流速是决定泥石流动力学性质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目前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多为半经验或经验公式。

泥石流流量计算全解

泥石流流量计算全解

第二节 泥石流流量计算1)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流量计算(P Q )泥石流峰值流量与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有关,而清水洪峰流量的大小又取决于暴雨量的大小。

此次一片区泥石流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按部分汇流公式计算,其公式为:P Q =0.278KiF (2-1) 式中:P Q —清水洪峰流量(m ³/s ) F —流域面积(km ²); i —1h 面雨量(mm );K —汇流系数,查青海省水文图集,取为0.8。

2)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CQ )按照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计算剖面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石流流量的前提下,首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剖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列公式进行泥石流流量CQ 计算。

CP C C D Q Q •+=)1(φ (2-2)式中:C Q —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m ³/s );P Q —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 ³/s );C 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 )/()(C H S C C γγγγφ--=;C γ—泥石流容重(t/ m ³);S γ—清水的比重(t/ m ³),取值为1.0;H 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t/ m ³),取值为2.65;C D —泥石流堵塞系数,取1.1。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各沟泥石流出山口峰值流量见下表5-3。

第三节泥石流流速计算泥石流流速是决定泥石流动力学性质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目前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多为半经验或经验公式。

一片区各泥石流均属稀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的流速计算公式本报告选用西北地区(铁一院)公式:38c c c v H I α=23(15.3/) (2-5)式中:cv ——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m/s );c H ——泥石流流体水力半径(m ),可近似取其泥位深度;cI ——泥石流流面纵坡比降(‰);α——阻力系数。

泥石流年淤积量计算

泥石流年淤积量计算

泥石流年淤积量计算
泥石流年淤积量的计算通常是基于实地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以下是一种计算方法:
1. 首先确定监测区域内的泥石流通道的长度L(单位:米)和宽度W(单位:米)。

2. 利用泥石流监测点记录的流速数据,在整个监测区域内选取多个位置,测量泥石流的平均流速V(单位:米/秒)。

3. 计算泥石流的平均流量Q(单位:立方米/秒)= L x W x V。

4. 将泥石流的平均流量Q乘以泥石流流动的时间T(单位:秒),即可得到泥石流的总淤积量V(单位:立方米)= Q x T。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种一般的计算方法,实际计算过程中可能会考虑更多因素,如泥石流的沉积密度等。

具体的计算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专业知识进行。

泥石流流量计算资料

泥石流流量计算资料

第二节 泥石流流量计算1)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流量计算(P Q )泥石流峰值流量与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有关,而清水洪峰流量的大小又取决于暴雨量的大小。

此次一片区泥石流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按部分汇流公式计算,其公式为:P Q =0.278KiF (2-1) 式中:P Q —清水洪峰流量(m ³/s ) F —流域面积(km ²); i —1h 面雨量(mm );K —汇流系数,查青海省水文图集,取为0.8。

2)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C Q )按照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计算剖面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石流流量的前提下,首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剖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列公式进行泥石流流量CQ 计算。

C P C CD Q Q ∙+=)1(φ (2-2) 式中:C Q —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m ³/s );P Q —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 ³/s );C 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 )/()(C H S C C γγγγφ--=; C γ—泥石流容重(t/ m ³);S γ—清水的比重(t/ m ³),取值为1.0;H 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t/ m ³),取值为2.65;CD —泥石流堵塞系数,取1.1。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各沟泥石流出山口峰值流量见下表5-3。

表5-3 热藏龙哇、龙藏沟泥石流流量计算表沟名及编号 设计频率 K i (mm) F (km 2) Qp (m 3/s) Dc C φQc (m 3/s) 热藏龙哇沟2%0.820.31.67.221.10.51112.001%21.9 7.80 12.97 龙藏沟2% 0.820.3 0.5192.34 1.1 0.3333.43 1%21.92.533.71第三节泥石流流速计算泥石流流速是决定泥石流动力学性质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目前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多为半经验或经验公式。

泥石流分析及流量求解

泥石流分析及流量求解

泥石流分析及流量求解1)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流量计算(P Q )泥石流峰值流量与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有关,而清水洪峰流量的大小又取决于暴雨量的大小。

此次一片区泥石流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按部分汇流公式计算,其公式为:P Q =0.278KiF (2-1) 式中:P Q —清水洪峰流量(m ³/s ) F —流域面积(km ²); i —1h 面雨量(mm );K —汇流系数,查青海省水文图集,取为0.8。

2)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C Q )按照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计算剖面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石流流量的前提下,首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剖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列公式进行泥石流流量CQ 计算。

CP C C D Q Q ∙+=)1(φ (2-2)式中:C Q —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m ³/s );P Q —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 ³/s );C 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 )/()(C H S C C γγγγφ--=;C γ—泥石流容重(t/ m ³);S γ—清水的比重(t/ m ³),取值为1.0;H 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t/ m ³),取值为2.65;CD —泥石流堵塞系数,取1.1。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各沟泥石流出山口峰值流量见下表5-3。

表5-3 热藏龙哇、龙藏沟泥石流流量计算表沟名及编号 设计频率 K i (mm) F (km 2) Qp (m 3/s) Dc C φQc (m 3/s) 热藏龙哇沟2%0.820.31.67.221.10.51112.001%21.9 7.80 12.97 龙藏沟2% 0.820.3 0.5192.34 1.1 0.3333.43 1%21.92.533.71第三节泥石流流速计算泥石流流速是决定泥石流动力学性质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目前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多为半经验或经验公式。

泥石流计算公式

泥石流计算公式
频率为p暴雨引发的泥石流一次过程总量计算
1次过程总量m3
Q 6109.89603 3226.51415 9406.25394 58220.6553
经验系数
k2 0.22 0.264 0.264 0.264
历时s
峰值泥0 7.7145152
1200 10.184704
1200 29.691458
α 4
w
C1+C2
10
0.05
0.7 3.99 1.586077 1.259396 5.037582
1200 183.77732
系数
1+φ 1.894
1.5 1.483 1.74
堵塞系数 洪水流量m3/s
Dc
Qp
2.2 1.851424
1.5 4.526535
1.5 13.34748
2 52.80958
经验系数
小时降雨量 mm
k1
Rp
0.278 28.4
0.278 83.5
0.278 83.5
0.278 83.5
稀性断面流速 m/s
Vc 11.627402
泥石流流速计算
石块运动速度计算
固体重度 t/m3
γh
系数
清水河床糙率 系数
水力半径m
水力坡度‰
石块速度m/s
φ
1/n
R
I
Vs
2.25 0.678 28.571429
1.2 0.328
0
摩擦系数
α
粒径m
dmax
粘性断面流速 m/s
Vc 6.10595925
系数
F
r
21.09
0.3
流速m/s

泥石流流量详细计算全解分析

泥石流流量详细计算全解分析

第二节 泥石流流量计算1)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流量计算(P Q )泥石流峰值流量与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有关,而清水洪峰流量的大小又取决于暴雨量的大小。

此次一片区泥石流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按部分汇流公式计算,其公式为:P Q =0.278KiF (2-1) 式中:P Q —清水洪峰流量(m ³/s ) F —流域面积(km ²); i —1h 面雨量(mm );K —汇流系数,查青海省水文图集,取为0.8。

2)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CQ )按照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计算剖面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石流流量的前提下,首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剖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列公式进行泥石流流量CQ 计算。

CP C C D Q Q •+=)1(φ (2-2)式中:C Q —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m ³/s );P Q —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 ³/s );C 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 )/()(C H S C C γγγγφ--=;C γ—泥石流容重(t/ m ³);S γ—清水的比重(t/ m ³),取值为1.0;H 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t/ m ³),取值为2.65;C D —泥石流堵塞系数,取1.1。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各沟泥石流出山口峰值流量见下表5-3。

表5-3 热藏龙哇、龙藏沟泥石流流量计算表沟名及编号 设计频率 K i (mm) F (km 2) Qp (m 3/s) Dc C φQc (m 3/s) 热藏龙哇沟2%0.820.31.67.221.10.51112.001%21.9 7.80 12.97 龙藏沟2% 0.820.3 0.5192.34 1.1 0.3333.43 1%21.92.533.71第三节泥石流流速计算泥石流流速是决定泥石流动力学性质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目前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多为半经验或经验公式。

泥石流计算公式

泥石流计算公式
频率为p暴雨引发的泥石流一次过程总量计算
1次过程总量m3
Q 6109.89603 3226.51415 9406.25394 58220.6553
经验系数
k2 0.22 0.264 0.264 0.264
历时s
峰值泥石流流 量m3/s
T
Qc
3600 7.7145152
1200 10.184704
1200 29.691458
1200 183.77732
系数
1+φ 1.894
1.5 1.483 1.74
堵塞系数 洪水流量m3/s
Dc
Qp
2.2 1.851424
1.5 4.526535
1.5 13.34748
2 52.80958
经验系数
小时降雨量 mm
k1
Rp
0.278 28.4
0.278 83.5
0.278 83.5
0.278 83.5
平均水 深m
k
Hc
13 1.2
平均坡降‰
Ic 0.173
泥石流整体冲击力计算
冲击压力kPa
δ 5.25032905 5.29859209 5.82603814
形状系数
重度 t/m3
λ
γc
1.33 1.523
1.33 1.537
1.33 1.69
重力加速度 m/s2
g 9.8 9.8 9.8
流速m/s 冲击方向角 冲击力(悬)
F
r
21.09
0.3
流速m/s
Vc 5.04
弯刀超高m
Δh 0.8711569
泥石流弯道超高计算
流速m/s
Vc 5.04

铁一院泥石流清水公式

铁一院泥石流清水公式

(1)泥石流流量1)本次根据铁一院西北地区公式计算百年一遇暴雨洪峰清水流量。

其计算公式(1)如下:(1)式中:P Q —设计清水流量(m 3/s );1k —产流因子,按式(2)计算:1k =0.278ηS P F (2)其中:η—暴雨点面折减系数,查表取值为1;S P —设计暴雨参数(mm/h ),取本地区小时最大降雨量40.6mm ;F —汇水面积(km 2);2k —损失因子,按式(3)计算:2k =R(ηS P ) 11-r (3)其中: R —损失系数,查表得1.1;r 1—损失系数,查表得0.76;3k —造峰因子,按公式(4) 、公式(5)计算:(4) (5)x —河槽与山坡综合汇流因子,由河槽汇流因子K 1和山坡汇流因子K 2而定,即由公式(6)、(7)、(8)计算:x =K 1+K 2 (6)(7) (8)其中: L —主河槽长度,由显著河槽起点到出口断面的距离(km );()yn n P x k k k Q '-'⎥⎦⎤⎢⎣⎡-=113211n k kr n c n n 22111--=='()()n n n n k '-'-'-'-=2135.01135.01111278.0J A L K =333.0225.05.022278.0J A F L K =A 1—主河槽流速系数,根据断面扩散系数a 0和系数m 1值,查表得0.134,a 0可在出口断面附近选取有代表性的断面,量取其1m 水深时相应河宽之半值;m 1为主河槽沿程平均糙平系数;A 2—坡面流速系数,查表得0.01;J 1—主河槽平均坡度,相当于河槽起点到出口断面平均坡度,西石门沟平均纵坡降为120‰;L 2—流域坡面平均长度(km ),按式(9)计算:(9)其中:∑i l —为河流中支叉河沟的总长(km );J 2—流域坡面平均坡度(‰),可取若干有代表性的坡面,取其算术平均值;y —反映流域汇流特征的指数,按式(10)计算:(10)2)泥石流流量计算公式如下:Q C =(1+Φc )Q B (1%)D c Φc =式中: Q c —频率为P 的泥石流洪峰值流量(m 3/s );Q B (1%)—频率为P 的洪峰清水流量(m 3/s ); Φc —泥石流泥砂修正系数;γc —泥石流容重(t/m 3),根据泥石流数量化评分直接查得; γs —清水的比重(t/m 3),取1.0;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t/m 3),取2.6;()∑+=i l L FL 18.121246.1112.351.05.02121++-=K K KK g y Ch SC γγγγ--D—泥石流堵塞系数,取值范围1.1。

泥石流流量计算讲义

泥石流流量计算讲义

第二节 泥石流流量计算1)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流量计算(P Q )泥石流峰值流量与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有关,而清水洪峰流量的大小又取决于暴雨量的大小。

此次一片区泥石流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按部分汇流公式计算,其公式为:P Q =0.278KiF (2-1) 式中:P Q —清水洪峰流量(m ³/s ) F —流域面积(km ²); i —1h 面雨量(mm );K —汇流系数,查青海省水文图集,取为0.8。

2)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CQ )按照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计算剖面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石流流量的前提下,首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剖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列公式进行泥石流流量CQ 计算。

CP C C D Q Q •+=)1(φ (2-2)式中:C Q —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m ³/s );P Q —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 ³/s );C 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 )/()(C H S C C γγγγφ--=;C γ—泥石流容重(t/ m ³);S γ—清水的比重(t/ m ³),取值为1.0;H 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t/ m ³),取值为2.65;C D —泥石流堵塞系数,取1.1。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各沟泥石流出山口峰值流量见下表5-3。

第三节泥石流流速计算泥石流流速是决定泥石流动力学性质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目前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多为半经验或经验公式。

一片区各泥石流均属稀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的流速计算公式本报告选用西北地区(铁一院)公式:38c c c v H I α=23(15.3/) (2-5)式中:cv ——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m/s );c H ——泥石流流体水力半径(m ),可近似取其泥位深度;cI ——泥石流流面纵坡比降(‰);α——阻力系数。

粘性泥石流运动流速与流量计算

粘性泥石流运动流速与流量计算

粘性泥石流运动流速与流量计算舒安平1,费祥俊2(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 清华大学)摘要:粘性泥石流作为最常见的一种泥石流,普遍存在于固体物质组成松散、降雨持续集中的陡峻山区。

作者首先对现有的粘性泥石流运动速度的有关成果进行扼要评述。

根据曼宁公式的结构形式,通过对大量泥石流沟的实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涉及参数较为全面、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粘性泥石流运动速度公式,经验表明该公式的可靠度令人满意,据此提出粘性泥石流的流量公式及其计算方法,从而为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粘性泥石流;曼宁公式;阻力参数;流速;流量1 引言我国是一个泥石流频发的国家,特别是在西南和西北山区,每年雨季由于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造成的人员伤害及经济损失均十分严重。

就在2002年5 月至8 月中旬不足4 个月的时间里,仅仅云南省14 个地市州因连降暴雨,引发受灾超过2 000 万人、死亡230多人、经济损失高达36 亿元的重大洪水泥石流灾害即为一个典型的例证。

可见,泥石流作为一种破坏性自然灾害,由于来势迅猛、影响深远,一旦成灾,其后果相当严重,因此对泥石流运动流速与流量进行分析研究,不仅为工程规划设计所急需,而且也是工程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重点课题。

根据固体物质颗粒组成,泥石流一般可分为泥流、粘性泥石流和水石流三种类型,其中粘性泥石流由于其固体颗粒组成范围广,并具有粗颗粒多、细颗粒含量大、颗粒分布呈“双峰”形态的特点,是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泥石流,一直是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

目前盛行的粘性泥石流运动理论模型,主要基于两相流体内部阻力特点来求解泥石流运动流速。

尽管这种方法理论性较强,但由于各种模型应用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与不足,特别是由于粘性泥石流体内部阻力的复杂性而不得不假定固体颗粒呈均匀分布,加之模型中存在着一些难以确定的参数等问题,使得目前人们提出的一些泥石流运动速度模型及流量计算方法尚难达到实用水平[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泥石流流量计算1)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流量计算(P Q )泥石流峰值流量与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有关,而清水洪峰流量的大小又取决于暴雨量的大小。

此次一片区泥石流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按部分汇流公式计算,其公式为:P Q =0.278KiF (2-1) 式中:P Q —清水洪峰流量(m ³/s ) F —流域面积(km ²); i —1h 面雨量(mm );K —汇流系数,查青海省水文图集,取为0.8。

2)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CQ )按照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计算剖面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石流流量的前提下,首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剖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列公式进行泥石流流量CQ 计算。

CP C C D Q Q •+=)1(φ (2-2)式中:C Q —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m ³/s );P Q —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 ³/s );C 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 )/()(C H S C C γγγγφ--=;C γ—泥石流容重(t/ m ³);S γ—清水的比重(t/ m ³),取值为1.0;H 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t/ m ³),取值为2.65;CD —泥石流堵塞系数,取1.1。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各沟泥石流出山口峰值流量见下表5-3。

第三节泥石流流速计算泥石流流速是决定泥石流动力学性质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目前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多为半经验或经验公式。

一片区各泥石流均属稀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的流速计算公式本报告选用西北地区(铁一院)公式:38c c c v H I α=23(15.3/) (2-5)式中:cv ——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m/s );c H ——泥石流流体水力半径(m ),可近似取其泥位深度;c I ——泥石流流面纵坡比降(‰);α——阻力系数。

利用以上公式计算的一片区2条泥石流沟峰值流速结果见表5-4。

第四节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一次泥石流总量Q 计算,根据泥石流历时T (s )和最大流量CQ (m3/s ),按泥石流暴涨暴落的特点,将其过程概化成五角形,按下式计算:CQ T K Q ⋅⋅= (2-3)式中:K-与流域面积相关的系数;T-泥石流历时,取1200s 。

计算结果见下表5-5。

第五节一次泥石流固体冲出物一次泥石流固体冲出物按照《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T/T0220-2006)附录I 提供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w H w c H Q Q γγγγ--=式中H Q —一次泥石流冲出固体物质总量(m3);Q—一次泥石流过程总量(m3)c γ—泥石流重度(t/m3); w γ—水的重度(t/m3);H γ—泥石流固体物质的重度(t/m3)。

第六节泥石流整体冲压力泥石流整体冲压力计算公式:αγλδsin 2c cV g= (2-6)式中:δ—泥石流整体冲击压力(Pa ); g —重力加速度(m/s2);α—建筑物受力面与泥石流冲压力方向的夹角,取90°; λ—建筑物形状系数,方形为1.47,矩形为1.33,圆形为1.0;c V —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m/s );计算结果见下表5-6。

第七节泥石流爬高和最大冲起高度1、泥石流最大冲起高度1H ∆计算公式:gV H c 221=∆ (2-7)2、泥石流爬高2H ∆计算公式:g V g V b H cc 228.02≈⋅=∆ (2-8)式中:b —迎水面坡度的函数。

计算结果见下表5-7。

第八节泥石流弯道超高由于泥石流流速较快,惯性较大,故在弯道凹岸处有比水流更加显著的弯道超高。

计算弯道超高的公式:23212.3lg(/)c H V g R R ∆=⋅ (2-9)式中:3H ∆—弯道超高值(m );2R —凹岸曲率半径(m); 1R —凸岸曲率半径(m ); c V —流速(m/s ); g —重力加速度(m/s 2)。

计算结果见下表5-8:第六章防治方案第一节防治原则、依据一、防治目标与原则根据热藏龙哇沟、龙藏沟泥石流的形成特征、危害形式、危害程度、发展趋势,泥石流防治总的目标是减轻泥石流灾害对规划区的危害。

具体目标:1、根据泥石流的危害性及危险性大小,确定本治理工程措施为永久性工程,各项治理工程必须安全可靠,通过治理,使泥石流治理工程在设计频率、规模的泥石流发生时,不再造成危害。

2、治理工程措施是针对泥石流类型、活动规律等进行,各项工程包括稳拦、排导等配合使用,综合治理,保证安全。

3、应建立可行的后的泥石流动态,以保施工安全,为今后泥石流的治理效果监测和灾害预警提供依据基泥石流监测网络,适时监控治理过程中和治理础数据。

为此,治理工程措施应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与环境协调的原则。

5)遵循泥石流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地制宜,防、治结合,综合防治。

二、防治依据(一)规范依据1、中国地质调查局《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T/T0239-2004);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T/T0220-2006);3、中国地质调查局《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1:50000);4、中国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T/T0223-2004);5、国务院2003年394号令下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02);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10);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浆砌石坝施工技术规定》(SD120-84);10、《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15、《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第二节防治方案分析一、防治总体方案对热藏龙哇沟、龙藏沟应急防治工程提出拦挡、排导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案。

拦排结合防治方案即在全面研究区内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危害程度的基础上,从泥石流形成源头及松散固体物质补给来源入手,在主沟内修建拦挡坝,固沟稳坡,拦蓄泥石流固体物质,降低排导沟的排泄压力和沟内泥沙淤积量。

(1)热藏龙哇沟拦挡坝:根据热藏龙哇沟泥石流沟内沟道物源特征,拟在沟道中上游修建一座格宾石笼坝,沟下游修建重力式拦挡坝。

排导槽:在热藏龙哇沟沟口下游各修建一条排导槽,把泥石流排入麦秀河。

(2)龙藏沟根据龙藏沟,沟道物源较少,且植被覆盖率较高,泥石流爆发时主要为高含沙的洪流,因此简易修建一条排导槽进行治理。

二、防治工程类型和措施分析(一)拦挡工程功能分析本次防治工程设计中下游段坝体结构采用抗剪切、抗冲击力强的拦挡坝,以增加其安全可靠程度。

治理区流域内泥石流补给物质主要位于主沟段,泥沙补给段比较集中,一些地段沟道开阔,具备良好的库容条件,采取沟内拦挡工程将产生巨大的拦砂效益和稳坡护岸作用,抬高沟床,稳定沟岸,从而减少其对泥石流的固体物质补给,起到很好的泥石流防治效果,这种措施在泥石流防治中广泛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和防治经验,成为泥石流灾害防治中拦挡坝的主要形式。

根据沟内地形、地质条件,本次设计在热藏龙哇沟道中下游段选择采用混凝土重力式拦挡坝和格宾石笼坝。

(二)拦挡工程结构分析(1)热藏龙哇沟本次施工图设计布设拦挡坝共计2座,其构筑物形式为1座格宾石笼坝,1座C25混凝土坝体,均采用坝顶溢流的形式。

本次设计的拦挡坝地面以上有效坝高(不含溢流口高度)在1.6—3.2m,以最大限度的拦蓄泥沙为目的。

坝顶设置溢流口,溢流口宽度依据泄流量及沟床宽度确定。

坝基础埋深根据坝址处地层、地质条件和地面以上坝高以及满足抗滑、抗倾覆稳定性要求确定。

如不满足稳定性需求时,可根据需求适当加深基础埋深,以能够达到稳定性要求为宜。

坝肩结合槽根据各拦挡坝坝址处坝肩的地层岩性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

碎石土层坝肩嵌入深度不小于2-3m,并确保坝肩结合良好,以满足坝体的稳定性要求。

由于热藏龙哇沟内布置的2拦挡坝坝基处于沟道碎石土中,坝肩处于松散堆积物中,且多处变形垮塌,为防止坝基冲刷和保护坝肩及拦挡两侧沟岸坍塌物,在坝肩两侧设翼墙。

第七章防治工程设计第一节设计参数设计参数是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它的分析计算是设计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投资的经济合理性。

由于泥石流的形成和运动机理十分复杂,本次热藏龙哇、龙藏沟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设计参数主要依据《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 0239—2004)及相关地质灾害防治规范执行,一些参数的计算直接引用勘查成果,另外参考以往资料和相关规范以及地区的一些经验公式分析确定。

一、防治工程安全等级和设计标准泽库县麦秀镇龙藏村热藏龙哇沟、龙藏沟泥石流灾害危害对象主要是生态与地质环境、居民点、学校及各项工农业设施。

1、流域生态与地质环境泥石流对生态与地质环境的危害属泥石流伴生灾害。

由于泽库县麦秀镇龙藏村热藏龙哇沟、龙藏沟泥石流爆发频繁,进一步加速了区内水土流失,同时,并诱发沟岸边坡垮塌、引发次一级更大范围的滑坡,使得沟岸两侧的林地逐渐丧失,流域生态和地质环境进一步恶化,进而又导致新的泥石流的爆发。

泥石流对生态与地质环境的危害不仅难以用量来评价,而且是十分难以恢复的。

2、居民点泽库县麦秀镇龙藏村热藏龙哇沟、龙藏沟泥石流危害区内有2所寄宿学校(尼桑堂小学、龙藏完小,均有国外慈善机构援建资金)、1所幼儿园共计师生443人、400万元的固定资产及龙藏村61户(305人)村民等。

3、各项基础设施泽库县麦秀镇龙藏村热藏龙哇沟、龙藏沟泥石流危害区内的各项工农业设施主要包括省道S203以及村级公路、耕地、通信光缆、输电线路等。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T/T0239-2004)规定,结合已有的工程治理措施,综合分析泥石流灾害的受灾对象和期望经济损失,适当参考防治工程投资,最终确定该泥石流防治工程安全等级应定为二级。

相应的防治工程主体工程设计标准应按50年一遇的降雨强度设计,拦挡工程基本荷载下抗滑安全系数应达到1.20,特殊荷载下抗滑安全系数应达到1.07,基本荷载下抗倾覆安全系数应达到1.50,特殊荷载下抗倾覆安全系数应达到1.14。

二、设计参数计算(一)泥石流防治前、后重度值泥石流的重度反映了流体的含沙量,它受到流域泥沙补给条件和沟床输沙能力的共同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