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_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问题情境:图片上展示的是一个可爱的孩子,被送入狼群里生存,若干年后回到人类世界,穿衣举止和人类相差甚远,人们称之为狼孩,为什么狼孩会有如此表现?人们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又是依据什么?现在的孩子是否比以前聪明?为什么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心理发展不一样,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课前作业:在爱课程网上观看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学前儿童发展》第一章第四节的教学录像及相关资源,初步了解学前儿童发展方面的基本概念。
理论板块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环境和自身部因素。
一、遗传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个体是由无数个独立的细胞构成,每个细胞部都有一个控制中心——细胞核,通过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核中存在一种杆状结构即染色体,染色体上携带并能够传递遗传信息。
染色体的数目因种系类别有所差异,而基因就是染色体中DNA中的一个片段。
人类拥有46条染色体,染色体上总共约有十万中基因序列。
父母双方通过遗传的方式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儿童染色体上的基因一方来自父亲,一方来自母亲,并且在将来生活中表现出遗传到的特质。
人的祖先的生物特性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人体的形态、构造、血型、神经系统等。
遗传特性也叫遗传素质,是儿童从亲生父母那继承过来的与生俱来的特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影响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一)遗传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人类的进化史中与其他一切生物不同的特征在于人类脑和高级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达到了高度发达的水平,遗传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大脑和神经系统在解剖学上的特点,人类共有的遗传特性使得儿童具备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
(二)遗传奠定了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相关研究表明,同一种族系中智力水平的相关性比异族高,同卵双生子相关性最高。
儿童在特殊能力方面的表现,其个体差异性受到遗传素质的影响,例如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往往其父母也有着超常的音乐细胞,不可否认个体后天的努力和勤奋对取得成就的作用,但如果能充分利用遗传的优势条件,优先发展优势基因,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在学前阶段,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关键的。
社会性发展影响着儿童的人际关系、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形成。
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以下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关系的稳定性、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等都会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孩子在家庭中的受教育程度、得到的关爱和支持以及家庭中是否存在冲突等,都会对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同龄关系与同龄儿童的交往也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同龄儿童的互动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和情绪意识的形成。
在同龄交往中,儿童学会分享、关心他人、解决冲突等技能,并且建立友谊和合作的基础。
学校和托儿所环境学校和托儿所中的教育环境也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和托儿所工作人员的教育方式、和谐的班级氛围、社交技能的培养等都会对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良好的学校和托儿所环境可以促进儿童的合作精神、自信心和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习俗会影响儿童认知和情感的发展,从而影响其社会行为和交往方式。
儿童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等社会因素也会对社会性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总结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环境、同龄关系、学校和托儿所环境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这些因素,积极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育儿知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
育儿知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生理因素(遗传、发育水平、性别等)、心理因素(气质、个性、情绪、自我概念等)和社会因素(家庭、托幼机构、社会等)。
1.生理因素(1)遗传因素。
遗传是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首先,遗传赋予了人们感知觉器官、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它们是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
其次,遗传带给人们的肤色、体型、相貌等生理特征也间接影响儿童性格和行为的发展。
同时,个体拥有的个性心理特征、行为差异、能力差异等也均与遗传因素有关。
(2)发育成熟度。
发育成熟度对学前儿童行为的影响成熟度是指机体发育所达到的某种水平。
个体发育成熟的快慢,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的成熟水平直接影响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发展。
以婴儿排尿训练为例:机体排尿过程包括了膀胱尿液充盈,压迫刺激膀胱壁感受器;感受器将信息上传到大脑,产生尿意;中枢神经发出指令,尿道括约肌舒张,排出尿液。
自我控制排尿意味着当机体产生尿意后先暂时忍住不马上排尿,在完成找厕所或马桶、脱裤子等系列准备工作后,在适宜的条件下排尿。
这种控制排尿等的意识和能力通常要到2岁左右才初步具备。
因此,过早训练婴幼儿排尿是没有意义的,往往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婴幼儿会因为不能自我控制排尿而一再遭受挫败,变得沮丧或逆反。
故耐心等待儿童的发育成熟,不拔苗助长,是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心理因素(1)气质。
气质类型对学前儿童行为的影响气质是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照看型、难以照看型和缓慢照看型三种类型。
不同的气质类型有不同的行为表现:①容易照看型:生活有规律,比较活跃,容易适应环境;情绪较积极、稳定、友好、愉快;比较专注,不易分心;容易得到成人的关爱。
②难以照看型:生活没有规律(睡觉、饮食及排便不规律);情绪不稳定,易烦躁,爱吵闹,对新环境不容易适应,且反应消极;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与成人关系不密切。
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
3
.
4
怪病最早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是二
十年前的事了。走路突然左摆右摇,像 喝醉了酒似的,不到半年时间,一走路 就会跌倒,再后来几个月就瘫痪了。之 后儿女子孙中相继有人患上相同的病。 村里一百一十一户人家就只有史家发现 这种病。
.
16
促进正常 生长发育
控制体重 健美体形
展示能力 增强自信
提高人 体机能
促进人与 人的交流
.
预防各 种疾病
愉悦身心 调节疲劳
接触大 自然
17
名言:
这是古希腊人在公元前6世纪、在埃多斯山崖 上刻下的脍炙人口的名言
.
18
• (三)疾病
儿童生长育可受各 疾病的直接影响,影 响程度决定于病变涉 及的部位、病程的长 短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
25
• 季节对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地说, • _在春_良_季_好_身生高活增环长境较下快长,大_的秋__儿季__童体,重其增成长年较身快高。在很
大C遗程传度因上素取D决.营于养_E_.C_社_会。经A.济体状育况锻炼B.生活的地区
• 儿童少年在一天生活中,什么状态下血液中的生 长激素增多 _D___。 A进餐时B看书时 C休息时D.睡眠时E看电视时
.
26
• 大量跨文化研究证实,躯干与下肢的比例关系,主要取决于_____。
A.医疗条件 B.生活地区 c体育E锻炼 D营养 E.种族遗传
.
27
Bay-bye
.
28
.
10
营养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智力
吃什么?
体格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起重要作用。
儿童的智力水平、性格、情绪稳定性等特征往往与父母的遗传有关。
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稳定、温暖、关爱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家庭冲突、负面情绪等不良因素可能对儿童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3.监护人教养方式:监护人的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关爱、支持和积极引导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信心、自主性和社会适应能力;而过度保护、强制性教育等负面教养方式可能会限制儿童的发展。
4.同伴关系: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对其心理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与其他儿童的互动和交流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元素的发展。
5.教育环境:学前教育环境也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一个刺激、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会对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
然而,这些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并不存在简单的单一因果关系。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且不同儿童对这些因素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提供一个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需要综合考虑并平衡以上因素的影响。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关键是要为他们提供一个稳定、温暖、关爱的家庭环境,提供积极的教养方式和良好的同伴关系。
此外,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学前教育环境和文化背景也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他们的心理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应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教育。
002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社会环境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境因素 • (1)社会生活环境为学前儿童提供了丰富的刺激。
人们普遍感到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能说会道、反应 敏捷、有主见、越来越聪明。 • (2)家庭对学前儿童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重要
作用。 家庭的文化氛围、经济状况、成员结构、父母的教养
方式等,都会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传媒对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 课外延伸:
环境决定论的盛行也直接导致了传统教育实践具有 重视教师权威、书本知识和学校纪律等特点。其目的就是 希望通过控制儿童学习活动的环境,内容和方式来达到控 制儿童发展的目的。环境决定论在肯定了儿童发展的可塑 性的同时,也将儿童个体在发展中的地位牢牢固定在失去 自主性的被塑造地位上。
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
• 1.儿童自身的心理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心理因素,笼统地说,包含儿
童的全部心理活动,如儿童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 格、自我意识、心理状态。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又经常是对立统一的,比如有完成任务的动机,却缺 少坚持到底的意志力。
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
绪
论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
• (一)生物因素 • 1、遗传素质 • 第一,遗传素质是人的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
• 第二,遗传奠定了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2017上]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卵双胞胎的智商测试分数很接
近 。 这 说 明 (C) • A 遗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平行的。
• B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 C 遗传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简述影响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影响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一、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1. 父母的教育水平•学前儿童的父母教育水平对其身心发展影响重大。
父母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的熏陶,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2. 家庭氛围和家庭关系•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家里的人际关系融洽、互相支持,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安全感,提升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社交能力的培养。
3. 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学前儿童的生活条件和受教育机会。
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能够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而经济贫困的家庭则可能因为缺乏资源和机会而影响学前儿童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方式1. 学前教育机构的选择•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优质的学前教育机构能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专业的教育师资,有助于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2. 游戏化教育•游戏化教育是学前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前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其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发展。
3. 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综合素养。
除了基础的语言、数学知识,还应包括艺术、音乐、体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促进学前儿童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4. 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学前教育应根据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法。
通过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社会环境和社会扶持1. 社会资源和政策支持•社会资源和政策的支持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2. 社会交往和亲子活动•学前儿童与社会的交往对其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社会交往能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和合作意识,亲子活动则能增强亲子关系,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和成长。
学前儿童的因素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的因素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等。
1. 遗传因素:学前儿童的智力、性格、身体素质等方面往往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例如,某些遗传基因可以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父母身高的遗传也会对孩子的身高产生影响。
2. 家庭环境:学前儿童在家庭中度过大部分时间,家庭对他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爱的、温馨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而家庭中的暴力、缺乏关爱等不良因素则会对学前儿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通常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社交环境,从而有助于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同时,社会对儿童的价值观、道德规范以及对儿童权益的保护程度也会对学前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
4. 教育环境:学前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可以提供适合儿童学习和成长的条件,促进他们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绪发展。
适合年龄的游戏、活动和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前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的因素影响因素有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教育环
境等方面。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学前儿童的发展轨迹。
学前儿童发展注意的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发展注意的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展开讨论。
家庭环境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都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育方式也对学前儿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认知、语言和社交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影响。
例如,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纪律和规范,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而以探究为导向的教育方式则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文化也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了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所接触到的文化资源。
不同的社会文化对孩子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社交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一些文化重视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学习;而另一些文化则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和家庭的重要性。
除了上述因素,学前儿童发展还受到生理因素、个体差异和外界刺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生理因素包括孩子的遗传背景、大脑发育和身体健康等方面;个体差异指的是孩子在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外界刺激包括孩子所接触到的教育资源、社会交往和游戏等。
学前儿童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和社会文化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为了提升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我们应该关注这些因素,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并采用适合孩子特点的教育方式。
只有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才能帮助学前儿童实现更好的发展。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1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1
一、先天因素
父母的遗传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之一。
如果孩子患有先天遗传疾病,比如先天聋哑、脑力发育不全等,这些疾病都会令儿童出现心理障碍。
还有,在幼儿阶段,由于喂养不适,或营养不良,这些也会严重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
如果遗传好的话,孩子也会相对健康聪明,这对于后期心理发展是关键的。
二、家庭因素
温馨的家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最关键的事,不完整的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是很不利的。
父母的争吵会导致儿童出现自私、自卑等心理疾病,严重的会出现一些极端的行为如:讲脏话、自虐或者伤害别人。
一个破裂的家庭是无法满足儿童成长条件的。
只有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才可
以让儿童快乐、开朗、诚实、自信。
孩子感受到家的安全、幸福,自然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儿童的主观因素
随着孩子的长大与逐渐接触社会,孩子会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形成自己独立的内心和人格。
孩子接触这个世界的一切都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
良好的社会环境会让孩子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内心更加热爱生活,能让孩子形成优秀的品质。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因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在与他人相处和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是构建一个良好社会关系的基础。
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家庭环境到学校教育都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家庭因素1.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促进儿童积极向上的社会行为。
2.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
父母的行为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社交行为。
3.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父母的教育方法和态度会塑造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学校因素1.学校氛围:学校氛围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友好和融洽的学校环境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和合作。
2.老师教育水平:老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素质高、教学水平好的老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3.学校教育资源:学校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也是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学习资源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和交往能力。
社会因素1.同伴关系: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往往受到同伴关系的影响。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和友谊。
2.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文化背景也会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会塑造孩子的社会交往方式和态度。
其他因素除了以上因素外,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还受到个人性格、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
个人性格、自信心、责任感等也会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前儿童健康、积极地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这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生物因素又包括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下面分开来进行阐述。
(1)遗传因素:遗传是祖先、父母的一些生物特征传递给后代,大多数特殊能力、身体特征都有可能通过遗传传递给孩子,比如:遗传性近视等。
遗传也是提供人类物质发展的最基础的自然物质前提,也就是说,遗传只是一种可能,而不是必然,明星的颜值自是不必说,但是明星的孩子并不一定都长得好看。
遗传就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唐氏综合症是因为染色体异常引起的,这些患者的智商尽在25~50之间,与正常儿童的智力相差较多。
(2)生理成熟因素:是指身体结构和机能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
由于遗传及后天环境的差别,儿童生理成熟的时间、速度等方面都存在个别差异。
脑的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直接的自然物质基础,每个孩子的成熟度也不同,孩子大脑发育在1岁左右脑细胞接近成人,7岁左右脑重量接近成人,而孩子生理成熟就影响的心理发展,比如:大脑发育成熟影响着思维水平的发展。
(3)社会环境: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边主要指的就是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生活条件,其中教育条件是儿童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早期隔离(剥夺)实验就证明了这一点。
所谓早期隔离(剥夺)实验,早期实验者将一群新生儿关在一个房间里,只给食物,保证孩子们活着,但是却不给其他任何的刺激,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的智力明显有退化,目光呆滞,行动迟缓,慢慢变得痴傻。
后期有研究人员觉得此项实验的比较残忍,就换做用恒河猴进行了实验。
(4)家庭教育:家庭是幼儿学习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心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儿童在家庭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是以后心理发展的基础。
上述的四个因素相互制约,分成了以下四种观点:(1)遗传决定论:这种观点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认为孩子的智力、品质等在出生的时候就是已经决定好的,是先天授予的,而后天的学习只是帮助我们的能力进行开发。
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学前教育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发展方向和未来。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然而,学前期儿童发展的速度和方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以下将介绍一些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对于学前儿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家庭支持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成长。
一个稳定、温馨、支持性强的家庭环境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培养独立性等。
教育方式学前教育的方式也将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育的方法、内容以及教学环境都会直接塑造儿童的认知能力、情商和社交能力。
优质的学前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社交能力。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也会对学前儿童产生重要的影响。
比如社会文化背景、社会风气、媒体影响等都将对儿童产生影响。
一个积极向上、包容多元的社会环境可以帮助儿童塑造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健康状况学前期儿童的健康状况也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发展。
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只有健康的儿童才有可能全面发展。
饮食、运动、睡眠等都将对儿童的健康产生影响。
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个体差异也将对学前儿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教育者需要根据不同儿童的个体差异提供相应的教育和关爱。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社会环境、健康状况以及个体差异都将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前儿童健康成长,教育者和家长需要重视这些因素,并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影响因素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是指0-6岁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发展过程。
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对孩子整个人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主要受到以下一些因素的影响。
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展。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相反,一个紧张、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则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等也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往往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条件,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2. 社会环境除了家庭环境,孩子的成长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
孩子所在的社区、幼儿园或学校的环境、教育资源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社会环境中的各种社会交往和社会文化都会对孩子产生塑造作用,这就需要我们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丰富的社会经验。
社会环境中的各种负面因素,比如暴力、封闭的家族圈子等,也会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3. 情感关怀情感关怀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父母、老师对孩子的情感关怀是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最好的培养。
家长和老师的关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心理素质。
情感关怀是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4. 学习环境孩子的学习环境也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精神,促进孩子的智力和情感方面的全面发展。
而贫乏的学习环境则会限制孩子的心理发展。
学前儿童的学习环境应该是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的。
5. 基因因素基因因素也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孩子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有所不同。
有些孩子天生就对某些事物更加敏感,而有些孩子则相反。
论述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一、遗传因素1. 遗传因素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性遗传因素是决定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的身高、体型、基因等都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父母身高较高的孩子生长发育也更好。
通过遗传因素可以初步判断孩子的生长发育潜力。
2. 遗传因素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遗传因素不仅影响学前儿童的身高,还会对孩子的体型、智力、运动能力等方面产生影响。
父母中有较高的近视患者,孩子患近视的几率也会增加。
遗传因素不仅仅是决定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身高,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多个方面。
二、营养因素1. 营养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性营养是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保障。
足够的营养可以让孩子身体健康、生长发育良好,而营养不良则会导致身体发育迟缓、智力发育不全等问题。
2. 营养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足够的蛋白质可以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大脑发育,维生素可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矿物质可以促进骨骼和牙齿的健康发育。
良好的营养摄入对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三、生活环境因素1. 生活环境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性生活环境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提供给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膳食结构和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2. 生活环境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家庭环境舒适、温馨,父母之间的和睦关系、对孩子的爱护与关心,都对学前儿童的成长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周围的环境是否安全、卫生等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四、教育因素1. 教育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在学前儿童的成长发展阶段,良好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有助于孩子的智力、情商等方面的发展。
2. 教育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学前阶段,家长和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前儿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自理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一、综述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个体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未来的社交能力、人格塑造、情感表达以及道德观念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逐渐受到广大研究者与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本文将从儿童所处的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社会环境及个体自身因素等角度,对当前关于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进行综合阐述。
家庭环境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
家庭氛围的和谐与否、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经济条件以及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等都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息息相关。
已有研究表明,父母积极参与孩子成长的家庭,其孩子在社交能力、情感表达等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水平。
家庭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也会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幼儿园环境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场所。
学前教育质量的高低、教师与儿童的互动方式、同龄伙伴间的交往机会等因素都会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在幼儿园中,儿童通过模仿教师及与同伴的互动,学会社交技巧,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社会环境也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媒体的使用、社区资源的利用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社会认知和情感表达。
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媒体成为儿童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但其信息的真实性和质量对儿童的社会认知产生直接影响。
个体自身因素也是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
儿童的性别、年龄、气质类型等自身特性在一定程度影响其社会性发展的轨迹和速度。
不同气质类型的儿童在适应新环境、处理社交冲突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本文将从多方面详细剖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以期能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1.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个人心理健康基础奠定:学前儿童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性发展有助于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培养自尊、自信等健康心理品质,为未来的心理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教案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教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教案一、引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并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主题,将从简单到复杂的方式进行探讨。
通过回顾性的内容,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影响因素一: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在家庭中,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角色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温暖、稳定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能够促进儿童的积极心理发展。
父母的关爱、陪伴和教育方式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质量、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方式等也会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三、影响因素二:社交经验学前儿童的社交经验对其心理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在幼儿园、托儿所和与同龄人的互动中,儿童学会与他人交往、合作和分享,这些社交技能对他们的心理成长至关重要。
与同伴的互动能够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并促进他们的情绪发展。
社交经验还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四、影响因素三: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优质的学前教育和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促进他们的认知、语言和社会发展。
教育环境应该提供综合性发展的机会,包括艺术、体育、科学等各个方面的培养,以帮助儿童全面发展。
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法也对学前儿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领域。
在我看来,家庭环境、社交经验和教育环境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提供爱与支持,培养儿童的自尊心和情绪发展。
社交经验能够帮助儿童学会与他人交往,并建立自信心。
而教育环境则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为儿童的认知和语言发展打下基础。
这些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目录一、生物因素 (2)1. 遗传因素 (3)2. 身体健康 (3)3. 年龄特点 (4)二、家庭因素 (5)1. 家庭结构 (6)2. 家庭教育方式 (8)3. 家庭氛围 (9)4. 父母素质 (10)三、社会因素 (11)1. 社会环境 (12)2. 社会文化 (13)3. 社会经济地位 (14)4. 同伴群体 (15)四、学校因素 (16)1. 幼儿园环境 (18)2. 教师素质 (19)3. 课程设置 (20)4. 亲子关系 (21)五、心理因素 (22)1. 认知发展 (23)2. 情感发展 (24)3. 社会性发展 (25)4. 自我意识 (26)六、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 (28)1. 生理发展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28)2. 心理发展对生理发展的影响 (30)七、影响因素的综合效应 (30)1. 多因素共同作用 (32)2. 主要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 (33)一、生物因素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多种生物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生理发育和大脑结构等方面。
遗传因素:遗传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些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儿童的智力、性格、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导致儿童更容易患上某些心理疾病,如自闭症等。
生理发育:学前儿童的生理发育对其心理发展也有显著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会逐渐成熟,这对其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至关重要。
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大脑结构:大脑结构的差异也会影响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大脑皮层的发育程度不同,可能导致儿童在注意力集中、空间感知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差异。
大脑中某些区域的损伤或发育不良也可能导致特定的心理障碍,如语言发育迟缓或孤独症谱系障碍。
遗传、生理发育和大脑结构等生物因素共同影响着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了解这些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并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问题情境:图片上展示的是一个可爱的孩子,被送入狼群里生存,若干年后回到人类世界,穿衣举止和人类相差甚远,人们称之为狼孩,为什么狼孩会有如此表现?人们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又是依据什么?现在的孩子是否比以前聪明?为什么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心理发展不一样,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课前作业:在爱课程网上观看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学前儿童发展》第一章第四节的教学录像及相关资源,初步了解学前儿童发展方面的基本概念。
理论板块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环境和自身内部因素。
一、遗传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个体是由无数个独立的细胞构成,每个细胞内部都有一个控制中心——细胞核,通过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核中存在一种杆状结构即染色体,染色体上携带并能够传递遗传信息。
染色体的数目因种系类别有所差异,而基因就是染色体中DNA中的一个片段。
人类拥有46条染色体,染色体上总共约有十万中基因序列。
父母双方通过遗传的方式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儿童染色体上的基因一方来自父亲,一方来自母亲,并且在将来生活中表现出遗传到的特质。
人的祖先的生物特性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人体的形态、构造、血型、神经系统等。
遗传特性也叫遗传素质,是儿童从亲生父母那继承过来的与生俱来的特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影响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一)遗传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人类的进化史中与其他一切生物不同的特征在于人类脑和高级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达到了高度发达的水平,遗传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大脑和神经系统在解剖学上的特点,人类共有的遗传特性使得儿童具备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
(二)遗传奠定了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相关研究表明,同一种族系中智力水平的相关性比异族高,同卵双生子相关性最高。
儿童在特殊能力方面的表现,其个体差异性受到遗传素质的影响,例如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往往其父母也有着超常的音乐细胞,不可否认个体后天的努力和勤奋对取得成就的作用,但如果能充分利用遗传的优势条件,优先发展优势基因,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作用生理成熟是指儿童生理上的发展和行为模式的一系列演变,这种变化是儿童进入下一成长阶段习得新技能的生理基础。
儿童在每一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特点都是建立在大脑和身体成熟的基础之上,如只有儿童的发音器官成长成熟,具备了发音的前提条件,才能开口发音,也只有大脑中存储了一定的词汇量,才初步具备说话的能力。
总之,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不同的心理行为受遗传的制约程度不同,如对数学、空间想象和言语等能力发展的影响要大于对推理和记忆方面的影响。
遗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
但遗传只是奠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先天基础,并不能决定其发展过程和未来能够达到的水平。
二、环境虽然遗传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环境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也至关重要,能够塑造儿童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
一个禀赋一般的儿童有可能在父母的不断鼓励和支持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例如在绘画方面,父母通过对儿童的言语鼓励“你画得真棒!”“加油,你可以画的更好!”等让儿童增强对自己的信心,产生对绘画的兴趣,从而可以让一个原本在绘画方面并没有天赋的儿童一点点取得进步,最终有可能成为知名画家。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儿童在母体内即胎儿期就开始受到来自外部世界的影响,如母亲的情绪状态、饮食作息、心理准备和健康状况等。
若母亲的年龄偏大(超过35岁),儿童出现唐氏综合症的可能性增加;若母亲的年龄偏小(低于18岁),儿童体重容易过轻,也较可能出现神经缺陷。
母亲剖腹产生出来的儿童后天出现多动的可能性比顺产出来的几率也要大些。
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环境为幼儿遗传和生理成熟的因素创造了条件,让发展潜能得以实现;二是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幼儿在特定生活条件下接受教育者的引导,朝着特定的方向发展,并受条件限制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因此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教育的合理引导,现在的幼儿比以前更加聪明,教育者抓住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训练幼儿相应的能力,使得现在的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等认知方面表现得更加出色。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光、水、土壤、大气、植被等属于自然环境,是保障幼儿成长的天然屏障,幼儿只有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有利于身心发展。
社会环境包括幼儿所处的社会背景、人文气息、家庭状况、人际关系等。
社会环境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幼儿园和社会文化。
(一)家庭家庭是幼儿成长的奠基石,是身心健康发展的摇篮。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于幼儿起到了榜样师范的作用,家庭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家庭环境氛围对儿童早期和今后的发展有着显着的影响。
例如,儿童在父母对其有着高要求同时情感上偏于接纳的家庭教养方式的培养下往往具备较好的独立性和自制力,自信心较强,待人友好,能够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
父母与孩子之间早期的亲子依恋关系质量也影响到孩子日后的同伴交往和社会交往中的人际关系,安全稳定的亲子依恋可以给孩子心理上带来十足的安全感,建立良好的最初社会化的情感联结有助于孩子未来能够更加积极地探索世界。
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也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结果。
如果家庭经济状况欠佳,会影响居住条件、父母的情绪状态、父母为孩子创设的生活环境,进而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间接影响;但也有可能在条件富裕的家庭中的儿童也会出现危机,例如父母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爱,这些孩子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此外,有研究表明,夫妻之间关系不和或者家庭结构不完整,都会给幼儿的认知、心理发展、品行等方面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例如,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或者攻击性行为,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往。
如何优化家庭环境,维持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幼儿在宽松、民主的家庭中成长成为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幼儿园幼儿园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场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主导作用。
幼儿教师通过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开设富有特色的教学科目,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提升心理发展能力,促进幼儿向教育指导的方向发展。
幼儿教育工作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激发幼儿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积极性,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使幼儿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得到全面的发展。
幼儿教师构建和谐的师幼环境的同时还要重视家园合作,让家长保持和幼儿园同步的教育理念,幼儿所在的社区也可定期举办儿童活动,让幼儿心理朝着健康、个性、积极的方向发展。
进入幼儿园后,同伴关系将逐渐占据亲子关系在幼儿生活中的地位,幼儿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学会人际交往技巧,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的社会化进程,帮助幼儿形成合理的自我意识,促进健康人格的塑造。
(三)社会文化儿童成长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熏陶,社会文化包含有生活环境和大众媒介。
1、生活环境生活环境作为后天因素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深远。
生活环境既包含有本民族文化传统因素,也包含儿童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
不同民族文化环境中的成长的儿童,心理发展也有差异性。
不同的民族具备不同的文化传统。
社会学家米德(Mead, 1935)曾研究过新几内亚三个未开化部落,探讨该民族成员的心理特征与文化特质是否相关。
结果发现,在相同的环境中接受相同文化影响的成员之间,确实具备某种共同的心理特征。
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直接决定了儿童活动的方式和内容。
有研究发现20世纪20年代,人们在印度的米德那波尔的山洞里看到有两个“狼孩”,狼孩白天睡觉,晚上嚎叫,用四肢走路爬行,用手抓东西吃,行为与狼十分相似。
到了大约七八岁时,才能开始讲话,智力相当于人类群体中正常的婴儿。
?2、大众媒介如今大文化环境下,幼儿通过电视、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接触外面的世界。
幼儿在信息爆炸时代接触大量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对幼儿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幼儿拥有更加广泛的知识面,接受丰富多采的词汇,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调查发现,中国城市儿童每日接触电视的时间大约有40分钟,每周看电视时间为5~7小时。
电视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如综艺节目中与人合作等亲社会行为的播放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教育类节目帮助儿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脑、手机、IPAD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渐渐取代传统的报纸、广播,儿童从小接触到这类网络终端,电子游戏逐渐成为儿童喜爱的娱乐活动,儿童通过玩游戏,注意力和空间能力得到了发展,但网络暴力游戏对儿童的负面影响是远远超过了暴力电视节目,因此需要教给儿童理解和批判媒介的能力,幼儿园老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接触正向积极的社会文化,防止不良信息过早侵入幼儿心灵留下阴影,对于幼儿因受大众传媒不良影响而出现的负性情绪要合理调适,尽快让其恢复到健康状态。
三、幼儿自身因素遗传和环境是幼儿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遗传为幼儿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环境使得幼儿的发展潜力得以实现,同时个性得到塑造。
然而,幼儿的发展除了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也离不开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等心理发展的内部因素。
幼儿有着各自的需要、兴趣、爱好、性格和能力,这些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幼儿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发展相应的能力,在感兴趣的活动中有着较大的坚持性。
如有的幼儿喜欢钢琴,那么在练琴的过程中比其他不喜欢弹琴的幼儿更加投入和坚持,遇到困难能正确面对,勇于克服。
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导致每个幼儿在自身能力倾向方面表现不同,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说会道,有的善于思考,有的有着惊人的计算能力。
这些心理上的差异最终以幼儿的活动表现出来,才出现了千差万别的个性不同的幼儿群体。
不同气质和性格的幼儿又会对其活动的积极性有所影响,有的幼儿反应快、易冲动,活动表现积极主动,能够完成多变且强度较大的任务;有的幼儿安静、内敛,动作反应比较迟缓,往往具有更大的耐力,可以长时间坚持去做一件事而不感到厌烦,善思考,勤于动脑,但活动表现偏被动。
性格开朗的幼儿遇到困难挫折能很快回复心情,重新振作起来;而性格内向的幼儿被老师一顿批评或者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久久不能释怀。
针对不同性格的幼儿教育要采用相应的适宜的方法加以引导,发扬性格中积极面,克服消极面。
幼儿心理内部的矛盾是推动其发展的根本原因。
随着幼儿内心旧的心理水平不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就会产生新的更高层次的水平,这样的矛盾状态成为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力,儿童正是因为两方面矛盾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新需要和旧水平之间的内部矛盾推动儿童心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