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移位改造纠倾技术规范参考课件
建筑物平移技术
1.3 建筑物整体迁移路线方案及适用范围
类别 『 平 面迁 位移 置升 、降 标技 高术 改 变 』 移动路线 原位升降 适用范围
原地升降,平面位置不变, 上部结构标高改变
平移抬升
上坡迁移
平面位置改变、标高提高量较大
平面位置改变、标高提高量较小
平移下降
下坡平移
原地竖向旋转
平面位置改变、标高降低量较大, 较少遇到该情况 平面位置改变、标高降低量较小 原地倾斜建筑
1.3 建筑物整体迁移路线方案及适用范围
类别 朝【 向平水 、面平 标位迁 高置移 不变技 变化术 】 移动路线 横向平移 适用范围
新旧位置横向对齐
纵向平移
先横向后纵向 先纵向后横向 斜 向
新旧位置纵向对齐
朝向不变,纵横向均有位置差 朝向不变,纵横向均有位置差适用范围
1.1 建筑物整体迁移技术的概念
建筑物整体迁移技术是指将建筑物从原址整体 搬迁到新址的技术. 该技术应用于各种情况下需要改变建筑物位置 的工程中
整体迁移方法有两种:
一、在保证主体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将建筑物整体迁移到新 位置
属于建筑工程领域,主要针对因城市规划、道路拓宽或社区改造需要移 位的建筑物,一般情况下移动距离较短;
1.3 建筑物整体迁移路线方案及适用范围
类别 『 平 面迁 位移 置升 、降 标技 高术 改 变 』 移动路线 原位升降 适用范围
原地升降,平面位置不变, 上部结构标高改变
平移抬升
上坡迁移
平面位置改变、标高提高量较大
平面位置改变、标高提高量较小
平移下降
平面位置改变、标高降低量较大, 较少遇到该情况
1 概述
1.1 1.2 1.3 1.4
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
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
1. 建筑物移位纠倾技术标准
1.1 移位:指将建筑物原有的位置平移一定距离,并按照新的位置进行固定。
1.2 纠倾:指对因地基不稳定、地震等原因造成的建筑物倾斜、偏移等问题进行纠正。
1.3 移位纠倾技术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及行业标准,如《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规范》等。
1.4 在进行建筑物移位纠倾前,应对建筑物周围的环境、交通、人员等进行评估,并制定详细的方案和安全措施。
1.5 进行建筑物移位纠倾时,应保证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采取适当的支撑和固定措施,防止建筑物发生倒塌、破裂等事故。
2. 建筑物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
2.1 增层:指在建筑物原有结构上增加新的楼层。
2.2 改造:指对建筑物进行部分或全部的结构、功能、形态等方面的改变,以满
足新的使用要求。
2.3 建筑物增层与改造技术应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及行业标准,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结构工程验收标准》等。
2.4 在进行建筑物增层与改造前,应进行详细的结构评估和安全检查,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
2.5 进行建筑物增层与改造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加固原有结构,并使新建部分与原有部分有机结合,保证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保证新建楼层的结构、功能和使用要求,同时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和美观性。
(3)采用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材料和技术进行施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4)加强安全监管,防止因施工安全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建筑移位技术》课件
(八)按偏移控制方式分类:
• 1、有侧限控制方式 • 2、无侧限控制方式
《建筑移位技术》
三、国外移位工程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世界上第一座建筑物整体迁移工程是位于新西兰新普利茅斯市的一所一层农宅,使用 蒸汽机车作为牵引装置。现代整体平移技术应始于20世纪初。
图1-1 新《西建筑兰移农位技宅术平》 移中
《建筑移位技术》
(三)根据结构处理方式分类:
• 1、整体式移位:所谓整体式移位是指在移位过程中建筑物结构整体性保持 不变的移位。
• 2、分体式移位: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以及移位要求将建筑物的主体结构 分成两部分或三部分分别移位,在新址基础上再连接起来或永久的分开的移 位工程。
《建筑移位技术》
(四)根据移位方式分类:
《建筑移位技术》
(二)根据基础处置方式分类:
• 1、切断式:所谓切断式是指在基础的某一水平位置将基础 切断,上部移走,在新的就位位置施作新基础,然后再将上 部结构与新基础连接起来。
• 2、连同式:所谓连同式是指将建筑物结构主体与基础一同 移走。这种情况通常基础埋深线,对于深基础,如桩基等 则不适用。
我国建筑物移位技术始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 代,落后于欧美、前苏联等国家近半个世纪,但 是这项技术在我国发展的速度非常迅猛,势头良 好,其理论与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目前为 止,我国已累计完成各类建筑物移位100余幢。
《建筑移位技术》
二、分类
(一)根据移位装置分类:
• 1、滚动式:其移位装置是采用辊轴,依靠辊轴的转动来实现建筑物移 位的。
• 3、组合式:即在同一建筑物移位工程中,即有顶推又有牵 拉。
《建筑移位技术》
(六)按托盘结构形式分类:
• 1、十字交叉梁结构体系 • 2、拱形结构体系 • 3、梁板结合结构体系
建筑物移位改造纠倾技术规范
3.7连接与恢复施工 1、连接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需预设锚筋、连接预埋件的部位, 应严格检查,避免错漏; 2、应考虑水、煤、暖、电等专业的孔洞; 3、因移位产生的墙体和主体结构的裂缝,应进行加固或修复。 3.8施工监测 1、于一般建筑物,施工中应对其沉降及裂缝进行观测:对于特别重要 的建筑物,应增加对结构的振动和构件的受力进行监测; 2、测点应布置在对移位变化较为敏感或结构薄弱的部位,监测点的 数量及监测频率根据需要确定; 3、应及时监测建筑物各轴移动的均匀性、方向性,并及时调整; 4、应及时监测托盘及底盘结构体系和建筑物的变形、裂缝及不均匀 沉降,并及时处理; 5、监测数据应根据具体情况规定报警值,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 4检测验收 4.1、水平位置—建筑物就位后的轴线位置与设计轴线位置的偏差不 宜大于50mm。 4.2、标高—建筑物就位的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不宜大于50mm。 4.3、位移后的建筑物不得产生大于5mm的贯通裂缝。
4外套结构增层41新老结构完全脱开的增层权应根据原有结构特点新增户数抗震要求等因素考虑采用纯框架形式图a框架剪力墙形式图图41外套框架增层形式42新老结构竖向承重体系互相独立的结构可通过加固已有抗侧力构件或增加抗侧力构件如剪力墙井筒等方法使外套结构的支柱与原结构楼盖处用水平饺接连杆的方法相连以减小支柱的计算长度和柱截面尺寸
3直接增层 3.1多层砖房结构、多层内框架砖房结构、底层框架上部砖房结构和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框架-剪力墙、框筒、框架等),可采用 直接增层方案。 3.2多层砖房的增层改造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原结构的承载力及刚度满足增层改造后的要求时,可不改变原 结构体系。当不满足而必须进行增层改造时,则应对结构进行加固, 并应遵循先加固后增层改造或边加固边增层改造的原则: 2.可将非承重墙改为承重墙,形成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但 不得采用将上层承重墙布置在下层无承重墙体的方案: 3.可增设新的承重墙体或柱承受增层荷载: 4.可采用外扩结构增层。 3.3多层砖房直接增层后的总高度、层数限值和房屋最大高宽比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并宜根据原房屋的加 固状况适当降低。层高超过规定时,不宜直接增层。 3.4抗震设防地区的多层砖房增层,当抗震墙不能满足现行《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的要求时,应增设抗震砖墙,或对原砖墙进行加固。
第7讲 建筑物移位技术
3
4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1建筑物移位技术的设计内容
设计包括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特殊建筑物的 整体移位应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整体移位工程的设计包括: ① 新基础设计 ② 结构托换设计 ③ 移位轨道设计 ④ 移动系统设计 ⑤ 就位连接构造设计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ymax =
− q 1 − e k
y=
P 3 +( P 2 +P 4) e 2k
β
β L0
2
−βa
( cosβa+sinβa) +( P ( cos2βa+sin2βa) 1 +P 5) e
−2βa
cos
β L0
2
最大沉降差为:
∆ymax = ymax − y = q q −β L0 q − β L0 βL + e cos β L0 − e 2 cos 0 2k 2k k 2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5建筑物移位的就位连接构造
2. 框架柱扩大基础就位连接方法 ① 基本构造 扩大基础就位连接方法是一种常规的就位连接方法,做法 是直接将柱底钢筋和新基础内预埋钢筋焊接,然后浇筑混 凝土的连接方法。 ② 扩大基础法的设计 1)设计要求:节点浇筑的混凝土能够承担柱下竖向荷载; 柱中的纵筋在连接节点处具有足够的锚固能力;节点混凝 土足够承担水平剪力。 l0 = lw +10 2)纵筋最小焊接长度: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3建筑物移位轨道设计 3. 轨道基础的设计内容:
① 确定截面形式和尺寸; ② 轨道基础变形的验算; ③ 轨道基础的正截面抗弯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④ 轨道基础底板的抗弯承载力和抗冲切验算。
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pdf
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一、移位工程建筑物移位工程是指将建筑物从一个位置整体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工程。
在移位工程中,应遵循以下技术标准:1.确定建筑物可移位性评估,对建筑物的结构、基础、环境等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是否可进行移位工程。
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移位方案,包括移位轨道设计、移位机械选择、移位过程中的结构加固等。
3.严格执行移位施工操作,确保建筑物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损坏,同时满足安全性、稳定性和精度的要求。
4.完成移位后,对建筑物的结构、基础、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和修复,确保建筑物安全可靠。
二、纠倾工程建筑物纠倾工程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将建筑物倾斜的部分进行纠正的工程。
在纠倾工程中,应遵循以下技术标准:1.确定建筑物纠倾可行性评估,对建筑物的倾斜程度、结构、基础等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是否可进行纠倾工程。
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纠倾方案,包括纠倾方法选择、施工顺序、结构加固等。
3.严格执行纠倾施工操作,确保建筑物在纠倾过程中不发生损坏,同时满足安全性、稳定性和精度的要求。
4.完成纠倾后,对建筑物的结构、基础、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和修复,确保建筑物安全可靠。
三、增层工程建筑物增层工程是指在不改变原有建筑物的承重结构情况下,增加建筑物的楼层数或高度。
在增层工程中,应遵循以下技术标准:1.确定建筑物增层可行性评估,对建筑物的结构、基础、环境等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是否可进行增层工程。
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增层方案,包括增层结构设计、基础加固、施工方法等。
3.严格执行增层施工操作,确保建筑物在增层过程中不发生损坏,同时满足安全性、稳定性和精度的要求。
4.完成增层后,对建筑物的结构、基础、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和修复,确保建筑物安全可靠。
四、改造工程建筑物改造工程是指对原有建筑物进行结构、功能等方面的改造,以满足新的使用需求。
在改造工程中,应遵循以下技术标准:1.确定建筑物改造可行性评估,对建筑物的结构、功能、环境等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是否可进行改造工程。
纠倾工程简单概述课件
基础加固技术
结构加固技术
具体方法包括:增设支撑和拉杆、加 固构件截面和连接、更换构件等。
纠倾技术 01 02
监测与控制技术
建筑纠倾
01
纠正倾斜的建筑物,恢 复其正常位置和结构稳 定性。
02
防止建筑进一步倾斜或 倒塌,保障人员生命财 产安全。
03
04
修复因地基不均匀沉降、 地震或其他因素导致的 建筑物倾斜问题。
建筑纠倾工程中,常采 用顶升、注浆、加桩等 技术措施。
桥梁纠倾
01
02
03
04
道路纠倾
其他应用场景
纠倾工程还可应用于水利工程、地铁、隧道等其他领域。 如大坝纠倾、地铁隧道纠倾等,以保障相关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前期调查与评估
调查内容 评估目的
方案设计与优化
设计内容
优化目标
确保纠倾工程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经 济性,同时尽可能减小对周围环境和 建筑的影响。
工程实施与监测
实施过程 监测任务
后期维护与管理
维护内容
管理目标
建筑纠倾案例
案例一
某商业大厦出现不均匀沉降,需要进行纠倾处理。通过采用桩基托换和锚杆静压桩等技术手段,成功地纠正了大 厦的倾斜,恢复了其正常使用功能。
案例二
某住宅楼因地下水位变化导致倾斜。通过采用地下水控制和地基加固措施,使楼房恢复垂直状态,保障了居民的 安全和居住质量。
案例一
案例二
其他纠倾工程案例
案例一 案例二
技术创新与突破
01
02
03
新型材料研发
智能化监测技术
高效施工方法
应用领域的拓展
大型基础设施
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pdf
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pdf摘要:1.建筑物移位纠倾技术标准2.建筑物增层技术标准3.建筑物改造技术标准正文:一、建筑物移位纠倾技术标准建筑物移位纠倾技术是指将建筑物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或者对倾斜的建筑物进行纠正以恢复其垂直状态的技术。
这一技术在城市建设、土地开发和古建筑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1 移位技术移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前期勘察、预处理、建筑提升、移动和落位。
前期勘察主要是对建筑物的结构、地基和周围环境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以便制定合理的移位方案。
预处理包括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加固、地基处理和管道、电缆等设施的保护。
建筑提升是利用液压顶升、吊装等设备将建筑物提升离地,以便进行移动。
移动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的姿态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以保证其安全。
落位后,需要对建筑物进行重新定位和固定。
1.2 纠倾技术纠倾技术主要是通过调整建筑物的基础、地基和结构,使其恢复垂直状态。
常见的纠倾方法有:基础加固法、压注法、灌浆法、纠倾墙法等。
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施工条件。
二、建筑物增层技术标准建筑物增层技术是指在原有建筑物基础上增加一层或多层,以扩大使用空间或提高建筑物经济效益的技术。
2.1 增层设计增层设计需要考虑原有建筑物的结构形式、荷载分布、地基承载力等因素,以确保增层后的建筑物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结构计算、地基处理和施工图绘制等工作。
2.2 增层施工增层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基础处理、柱梁连接、楼板施工、墙体施工和屋面施工。
基础处理主要是对原有地基进行加固和处理,以满足增层后的荷载要求。
柱梁连接需要将新旧柱梁牢固连接,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楼板、墙体和屋面的施工需要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以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外观质量。
三、建筑物改造技术标准建筑物改造技术是指对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外观等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满足新的使用要求和技术规范。
建(构)筑物整体移位技术规程
建(构)筑物整体移位技术规程一、技术概述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是指在不拆除建筑物的情况下,通过特殊的装置和工艺方法,将建筑物整体移位至新的地基上。
该技术可有效降低建筑物迁移所带来的影响和成本,适用于需要保留原建筑物的场合,如城市更新、道路拓宽、地铁建设等。
二、技术流程1.前期准备:确定移位目标和方案,进行现场勘察和分析,选择合适的移位工艺。
2.移位预备:拆除或加固原有地基,清除周边障碍,铺设移位轨道或液压千斤顶。
3.移位过程:根据方案,利用移位装置或设备,将建筑物整体慢慢移动至新的地基上。
4.调整与固定:在新地基上进行水平和垂直的调整,将建筑物固定在新地基上。
5.后续工作:进行补修和维护工作,使建筑物重新投入使用。
三、安全措施1.整体移位前必须进行严密的安全检查,并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2.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操作规程,并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3.移位过程中必须保证建筑物整体稳定,防止倾倒或损坏。
4.移位现场必须进行安全隔离,并设置警示标识,防止外来人员进入。
四、验收标准1.建筑物整体移位后,必须进行水平和垂直的调整,使其符合设计规范和标准。
2.移位过程中和移位后,建筑物各部位不得发生裂缝、变形等损坏现象。
3.移位后,建筑物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验收标准。
五、注意事项1.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移位条件,选择合适的移位工艺和装置。
2.移位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避免损坏建筑物或影响周围环境。
3.移位后,务必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建筑物能够正常使用。
六、结论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是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建筑移动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以确保移位过程和结果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物水平位移及倾监测培训讲义PPT39页
建筑物水平位移及倾监测培训 讲义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第9章 纠倾与迁移
层高厦门市人民检 察院侦查技术综合 楼在液压千斤顶的 牵引下缓缓向预定 方向移动
大楼平移现场, 工人开动液压 千斤顶托拽大楼
原天津西站迁移
先向南平移一百三十五米, 再向东平移四十米,并将楼体抬 升至相应高度。 迁移工程大体分为加固、移 动和修复施工三个阶段。首先要 对建筑物关键部位进行加固保护, 使其成为可移动体。然后安装移 动轨道和滚动支座,将建筑物放 到新架设的轨道上,用千斤顶推 动迁移。迁移到位后,还要将上 部结构与基础连接。最后再由相 关部门进行修缮性施工。
1.
我国掌握建筑物移位技术相对较晚,大约是在 20世纪的80年代,但发展迅速,至目前为止,国 外开展的建筑物平移数量是30余栋,中国是136 栋,此项技术在中国发展日臻成熟,并使中国 的建筑物平移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建筑物整体移位具有重要意义 :
节省资金,平移费用仅为拆除重建费用的1/2~1/4,甚 至达到1/6; 对生产生活影响小 节省工期 保护环境
9.3 掏土纠倾技术
在倾斜建筑物沉降较少的一侧的地基中掏土,迫使地基产生 沉降,达到倾斜建筑物纠倾的目的 P177 在建筑物基础下地基中掏土: 直接掏土法、水冲掏土法、斜钻孔取土法 在建筑物基础外地基中掏土(应力释放法): 严格控制建筑物的沉降速率: 一般情况应控制每天不超过4mm的沉降量 应尽量使建筑物产生平面转动,以减小结构中次应力的产生 工程实例见P179
五是塔基处理。在斜塔回 倾一定程度以后,对塔基 础进行加宽加厚处理,再
去除铅块反压荷载。
在斜塔被扶正的施工过程中,用机械手臂和钢缆将斜 塔塔身拉住
国际著名建筑结构专家和建筑“纠 偏大师”。曾任浙江省建筑总公司 副总工程师,浙江大学土木系博士 生导师。 曹时中教授纠偏技术精 湛,一生纠正的倾斜建筑不计其数, 故有“大力士”之称号。曾扶正了 80多幢建筑物,成功率达百分之百, 如杭州舒公塔、上海青龙塔、太原 古塔等。特别是他被邀请去拯救意 大利比萨斜塔,国际专家称他为 “超一流水平专家”而轰动世界。
纠偏技术PPT幻灯片课件
0.004
0.003
0.002
400
300
200
7
5.常用纠偏方法
纠偏是一项非常规工程,所需的技术难度较高,风险也比较大。纠偏工程是否成功,首先 在于根据倾斜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土质条件和倾斜原因等选择合适的、具有针对性的方法, 并采用信息监控的方法进行施工。
增大建筑物沉降小的一侧的沉降量,然后将沉降大的一侧加以 促沉迫降
压密注浆是指在倾斜建筑物多沉部位的基础下, 通过穿透基础的钻孔用较高的压力注入浓度较 大的水泥、水玻璃和粉煤灰的混合浆,水泥土 挤压土体,并向上传递压力,使地基回抬,起 到顶升纠偏作用。
混合浆渗入土体中硬化后形成一定强度的水泥 土,水泥土本身的强度要高于原自然土,从而 达到阻止和稳定沉降的目的。
8
5.1促沉迫降法
掏土卸荷法
1
浸水纠偏法
2
荷载纠偏法
3
降水固结法
4
9
5.1.1掏土卸荷法
掏土卸荷是地基应力释放的一种快速有效方法。 它适用于软土或砂土地基且纠偏数值不大的情况。 根据工程地质情况,选择某种取土方式造成地基下方应力增大或侧向应力解除,从而加速
第十九章建筑物纠倾
第十九章 建筑物纠倾
本章内容
•概 述
•纠倾技术简介
•纠倾技术发展现状及方向
•思考题与习题
19.3
第十九章 建筑物纠倾
概 述
随着近几年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建筑物发生倾斜的情况相当普遍,国 内外建筑倾斜纠正的工程实例也数不胜数,例如江苏常熟的聚砂塔、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都是国内外纠倾技术的典范。建筑物纠倾技术 在国内外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造成建筑物倾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讲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9.16
第十九章 建筑物纠倾
纠倾技术简介
4. 截桩迫降 截桩法是在建筑物沉降量较小的一侧,截去基础承台下面一部分 桩体,达到调整差异沉降的目的。此法适用于埋深较浅的独立或 条形承台、采用端承桩(或桩端土为中密的砂质粉土和中细砂土的 端承摩擦桩)基础的建筑物。其纠倾原理:在拟定的掏土区将基底 土掏 空,原基底反力转化为桩顶荷载;由于桩端土承载力较高使 桩不易产生下沉,只能先截断部分桩体,使荷载由附近未截断的 桩来承受,从而产生桩基荷载重分布,迫使承台下沉。此法要求 承台有足够的抗弯剪承载力和刚度。因此,截桩数不得超过掏土 区总桩的一半。若截桩数达到了掏土区总数的一半时,纠倾仍不 理想,可采用钢板等垫紧所有截桩缺口,使断桩重新承载。在保 证群桩整体稳定的前提下,缩小未截桩截面积,增大该处局部压 应 力,使此处混凝土被压破坏而使承台下沉,达到纠偏的目的。 该法不能定量控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一. 事故原因
(1) 地质方面。地基中存在未预见的洞穴,造成局部沉陷导致建筑物 产生倾斜;地基中存在厚度不均的软弱层,在荷载作用下,沉降不均, 造成建筑物倾斜;地震作用使地基土局部扰动或液化,引起建筑物的 倾斜等。 (2) 设计方面。在地质勘察中,地质情况掌握不准,使设计的基础难 以满足均匀下沉条件;建筑物在结构布置上不合理,造成建筑物荷载 严重偏心而引起倾斜;未考虑邻近建筑物的影响,使建筑物的一侧在 地基附加应力下发生沉降等。
建筑物纠倾技术
11.对在煤矿开采区或土层易发生斜向滑塌变形地区修建房屋时,施工时应预留纠倾条件,如预留砂垫层、顶升孔或锚杆静压桩孔等。
12.建筑物纠倾时,并不只是采用一种方法,根据其倾斜和地基土层特征,可采用两种或多种并用的纠倾方法,如锚杆静压桩及压重法,注水法和掏土法,辐射井法和应力解除法或双灰桩法等。
3.在制定方案时,要考虑建筑物地基在纠倾施工时可能产生的附加沉降,在纠倾施工时要加强现场观测。
4.在制定方案时,要考虑纠倾后再复倾的可能性,应采用有效加固手段做好防复倾的地基处理。
5.在制定方案时,选择的纠倾方法既要安全可靠、施工简便,又要经济合理,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和缩短工期。
6.纠倾扶正施工前要进行现场试验性施工。以便选定施工参数,验证纠倾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必要的调整与补充,使其更加完善。
a-----考虑施工因素预留滞留后的回倾量,常取a值为(1/10~1/12)ΔS。
为得纠倾工程的成功,制定纠倾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制定纠倾方案前,应对倾斜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地基基础状况以及倾斜、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2.对整体结构刚度差的建筑物,纠倾前要对原结构进行加固,以防止纠倾施工时破损甚至倒塌。
4.在已有建筑物附近施工并降低地下水时,引起相邻房屋地基失水固结,建筑物发生倾斜。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各类土中(除砂卵石地基外)均易发生,如兰州某住宅楼因相邻建筑物施工降水而发生39cm的倾斜。
5.地下洞穴如石灰岩溶洞、土洞、墓穴、地下巷道以及地下铁道工程等,其地面可能发生沉降,使建筑物发生倾斜甚至开裂。山西某车站水塔由于基础附近有基穴且长期积水,使水塔倾斜64cm。
12.由于建筑施工放线错误,使相邻建筑物的基础重叠相压,引起建筑物倾斜。图9-24-l为三河市一居民楼基础和相邻水塔基础重叠相压,使水塔倾斜40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力设备的额定荷载能力应与每条托盘梁的水平移位阻力Ti接近。施力作用点的 位置应尽量靠近托盘梁底面。
竖向移位设计时,计算出墙体或柱子的竖向荷载后,合理布置升降点,使每点的 作用荷载在施力设备的额定工作荷载范围内,并留有适量安全储备。
凝土。
2、对于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及层数超过6层的砖混结构,除
用混凝土填实空隙外,还应沿建筑物四周纵横相交处的托盘和
底盘结构问设构造拉接。
3、移位就位后,托盘结构体系需拆除时,砌体结构的构造
社和框架结构柱的纵向钢筋应与底盘结构体系中的预设锚固筋
连接。
4、对地震强度较高的地区,宜考虑托盘结构体系和底盘结
构体系问设置减震装置。
1
2移位设计
2.1荷载计算 1、载取值
建筑物移位的设计荷载包括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及 建筑物移动过程中的水平荷载。
恒荷载、楼面与屋面活荷载取值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采用。
风荷载在设计建筑物新址时按新建建筑物取值,建筑物移动过程中 按10年一遇取值。地震作用在设计建筑物新址的基础时按新建建筑物 取值。 2、载组合
3移位施工
3.1移位施工应首先由设计与施工单位共同编制完整的、切
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且通过评审。在整个移位施工过程中,
设计与施工应紧密配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完善指挥系统,并对移位
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情况制定应急措施。
5
3.2底盘结构体系施工
1、前应在建筑物一定高度处设置高程标志线;
Na
Q—建筑物总荷载设计值
Na—顶升支撑点的荷载设计值 k—能发生的水平位移和偏转,并采
取相应措施和增设临时支撑,以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4
2.6 连结设计
1、一般多层砖混结构房屋和4层以下框架结构,经验算,
不需将托盘结构和底盘结构连接时,其间的空隙应填实细石混
体系平面上应连续闭合且应通过承载力及变形等验算,上下受力体系中间采
用千斤顶装置。
托盘结构体系应通过托换形成。
对砌体结构可根据线荷载分布布置顶升点,顶升点间距不宜大于1.5米,应
避开门、窗、洞及薄弱承重构件位置;对框架结构建筑应根据柱荷载大小布
置。顶升点数量可按下式进行估算: Q
nk
式中:n—顶升点数(个)
6、尽早恢复因施工开凿的墙洞等。
3.4截断施工
1、经检验,托盘结构体系的险试件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施工;
2、截断施工的顺序,应严格按施工方案中的顺序对称进行;
2、托盘梁系施工宜对称进行,避免房屋结构受力不均,每条梁尽量一次性
浇筑完成。如需分段,在接茬处应按施工缝处理;
3、盘梁系施工时,应将原墙面和柱表面凿毛,清理干净,涂刷界面处理剂,
以利于新旧混凝土表面良好结合;
4、钢筋不宜在平移或顶升支承点处断开,施工缝应尽量避开弯矩最大处;
5、荷支撑应有测力装置,并在施工过程中保持施工方案中确定的数值;
2、在建筑物原址施工地基与基础时,必须考虑开挖,托换、桩基等对建筑
物的影响;
3、移动路线及新址的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应满足有关规范的规定;
4、施工时应严格按施工方案的要求分段、分批施工。底盘梁的表面平整度
不宜大于3mm;
5、盘结构体系完成后,安设滚动或移动装置。
3.3结构加固施工
1、结构加固按本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在设计建筑物新址基础时按新建建筑物组合;移动过程中应用的构 件设计可按荷载标准值组合。 2.2 托盘结构体系的设计
位移施工中,在建筑物底部水平截断面上部,通过增设梁与支撑加
强房屋底部的结构体系称谓托盘结构体系,亦称上轨道结构体系。托 盘结构体系应满足上部结构位移时水平或竖向荷载的分布和传递,应 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综合设计,并考虑位移的一些构造要求。2
3
2.5 移位工程设计
水平移位设计中托盘结构体系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除考虑上部结构
荷载外,还考虑水平牵引力的影响。转动移位时,根据转动角度大小,采用
先移动后转动或沿曲线底盘结构体系移动方案,托盘结构体系应考虑转动角
度的影响。
托盘和底盘结构体系应同时设计纵、横牵引力系统及锚固装置。
升降移位通过托盘结构体系和底盘结构体系组成一对上下受力体系,受力
2.3 底盘结构体系的设计 位移施工中,在建筑物底部水平截断面的下部,通过增设梁板与基础等构造,满
足上部结构荷载分布、位移运动与地基承载需要的结构体系称谓底盘结构体系,亦称 下轨道结构体系。底盘结构体系(包括下底盘梁或板及其基础)的受力分析应考虑上 盘移动时荷载的最不利位置及组合的作用。底盘结构体系的设计除应进行强度、刚度 与沉降的计算外,还应考虑位移的一些构造要求。
移位工程
1一般规定
1.1 在城市规划、改扩建过程中,对于具有移位条件的建筑物、文 物、古建筑、古树名木,应进行移位技术论证,优先考虑移位方案, 避免因拆除而造成浪费和环境破坏。
1.2 移位工程包括水平移位(直线位移、折线移位、曲线移位)、 升降位移(抬升下降)和组合移位。
1.3 移位工程应遵守下列规定: 1、移位工程设计前,应搜集既有建筑物的设计、竣工、地勘报告 及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等有关资料; 2、移位工程设计前,经检测鉴定,当建筑物的结构现状满足移位 要求时可进行移位,否则应先进行结构加固或补强; 3、移位工程设计前,应对移位路线和新基础场地进行补充勘察; 4、移位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应由具有特种专业工程〈平移或移位〉 资质单位承担; 5、移位工程施工期间,必须对结构现状、裂缝、沉降进行监测。
移位过程的底盘梁或板体系可按施工阶段进行设计;到新址后的底盘基础结构按 新建建筑物考虑。 2.4 施力系统的设计
位移过程的施力装置有牵引、顶推及组和三种方式:牵引式宜用于荷载较小的建 筑物的水平移位或爬升;顶推式广泛用于各种建筑的水平移位及竖向移位;必要时两 者并用。
力水平移位设计时,应计算出每条托盘梁底的竖向荷载,由下式计算移位阻力; Ti=kf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