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一课主要介绍了四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和内容。
这四首古代诗歌分别是《古风·无言独上西楼》、《七步诗》、《鹅》和《闻笛》。
《古风·无言独上西楼》是一首描写古代豪杰壮志豪情的诗歌,作者通过描写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自己无畏艰险、追求理想的精神。
《七步诗》是一首描写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与嬴政公主的故事的诗歌,通过描写秦始皇七步成诗的情节,表达了秦始皇聪明才智、胸怀壮志的形象。
《鹅》是一首描写古代饮酒赋诗文化的诗歌,作者通过描写饮酒征调、壮志豪情的场景,表达了自己豪情壮志和对时代的向往。
《闻笛》是一首描写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诗歌,作者通过描写听到笛声引发的哀思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之悲。
通过学习这四首古代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抒情手法,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情感的营养。
《古代诗歌四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主题
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词语准确传神。
讲授新课
2.思考题:
想像一下“潮平两岸阔受?
讲授新课
四、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讲授新课
三、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
讲授新课
旅客要走的道路啊,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船在江水上前行。潮水上涨,与岸平齐,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船帆悬于桅杆。当残夜还未消退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满怀思念的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的鸿雁啊,拜托你把信儿捎带到洛阳那边。
讲授新课
作家作品简介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不久即跳出宦海,退隐田园,写出许多“叹世”之作。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梁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四大家。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白余首,后经人辑入《东篱乐府》。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音”。这些评价,并非溢美之辞。
讲授新课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七年级上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最新8篇
七年级上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最新8篇七年级上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三国演义》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其实曹操当时说这句话是情理之中的。
曹操借宝刀欲刺董卓却献刀而逃,在一小客店遇到几个官兵,以曹操的本领,杀些个把官兵而逃不是难事,而操当时却没有杀人,想蒙混过关却被捉于陈公,好在陈公欣赏他并与他一起逃亡。
路上两人偶遇操父好友伯奢老汉,晚上宿于老汉庄中忽闻磨刀声,曹操刚在鬼门关转了圈回来了,此时更是惊弓之鸟,试想他当时的心情,除了提起宝剑先下手为强还能怎样?曹操在杀了老汉全家后,才发现自己杀错了,原来老汉家只想杀猪招待他。
两人只得离开,半路上遇到独自去沽酒而回的老汉,曹操为除后患将老汉杀了。
试想在当时的情况下,在陈公的质问下,他才回了这一句这位三国霸主,除了霸气侧漏,还是一位颇具才华的文学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传说中的“奸雄”,重温那段烽火连天、硝烟四起的历史吧!二、教师范读,把握字词和背景1、字词碣石澹澹竦峙萧瑟2、写作背景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
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件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共71张PPT)
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 年(207)秋。公元207年, 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 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 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 山,诗人登高望海,在他 事业的最高峰,留下了这 千古传颂的名篇。
整体感知
掌握重点生字词。 感受《观沧海》所描写的画面, 翻译诗的内容。
观沧海
临:登上 以:用来 澹澹:形容海水摇摇晃晃的样子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 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二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
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 大家。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 《荐福碑》《黄粱梦》等15种。在他的作 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 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曲 中的“绝唱”,元人誉为“秋思之祖”, 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近代王 国维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 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 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 子的情怀: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 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前 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为最后一 句作铺垫。
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思
枯藤 老树 昏鸦
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悲怆愁苦 思乡之情
情 —— 夕阳 断肠人
主旨: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 物的描写,抒发了羁旅天涯的人的凄苦愁楚之情。
写作特色
1.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 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画, 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 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 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 各句各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 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马一语道破“某一种心 情”。也正因如此,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 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预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预习+教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预习知识点课前预习学习目标1.反复吟诵诗歌,领略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培养欣赏古诗的能力。
3.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每首诗歌的主题。
4.培养博大的胸怀和热爱故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5.背诵和默写这四首诗歌。
知识重点观沧海[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作者简介曹操(155一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其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二、背景与主题《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
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通过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三、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我)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
海面浩渺,水波荡漾,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山岛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各种草的长势也很旺盛。
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幸运得很,好极了,就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句诗。
此句是写观沧海时所见的全景。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
这两句相互映衬,动静结合,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向东登上碣石山,来饱览这壮观的大海。
大海碧波荡漾,山岛高高耸立在海中。
岛上树木很多,各样的草繁盛茂密。
风吹草木,沙沙作响;海面掀起滔天巨浪。
日月东升西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银河星光灿烂,斜贯天空,它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大海一样。
真是幸运到了极点,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志愿。
主题: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闻王昌龄左迁笼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翻译:暮春时节,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旅人前行的路啊,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
江上碧波荡漾,船在江水上前行。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和风吹拂,风向不偏,船帆悬于桅杆。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江山早春,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满怀思念的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主题: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王湾:唐代诗人律诗的格律常识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
律诗的格律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首联:(1)客路青山外,(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两岸阔,(4)风正一帆悬。
——对偶联颈联:(5)海日生残夜,(6)江春入旧年。
《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译文及赏析(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译文及赏析一、曹操《观沧海》曹操【整体感知】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名句含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诗歌主旨】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整体感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清平调·其一》——宋代:辛弃疾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絜输,嗟尔远道之人。
\ 胡为乎遗却少年事,他年会取寻常差。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以及常见修辞手法2.学会课内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四首古代诗歌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古代诗歌的结构(用典、对仗、排比、押韵等)2.准确读懂课内的诗歌3.有感情地诵读出四首古代诗歌教学难点1.学生对一些生僻的成语、用典理解能力不足2.押韵的理解和表达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用PPT展示古代诗歌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
2.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小诗或歌词,是否有哪些编排模式和修辞手法。
学习新课(25分钟)1.教师将四首古代诗歌在PPT上展示,学生朗读出诗歌,然后老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意义2.老师指导学生分析结构特点,并解释其中较为复杂的用词。
3.分组讨论,每组精读一首古诗,并在课前准备课后分组朗读以及剧情表演。
课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根据课文,出题检测学生的课文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2.根据语言表达练习,提出一些押韵的练习。
总结(5分钟)1.总结学生在今天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和问题,进行梳理。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或点评,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经典名著。
课后作业1.整理今天上课的笔记2.按照分组分派的任务,整理出小组的诵读稿3.选择本课中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背诵。
总结这堂课的核心是学习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常见修辞手法、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一、曹操《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整体感知】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诗歌主旨】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整体感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1、东汉曹操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唐代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古体诗一:《登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古体诗二:《赵客缦胡缨》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楚体诗一:《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晴明小院闲窈窕,新蘸斗染又画桥。
天也妒嫉白了日,月也舒懒腰藏钩。
唐体诗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准确朗读《古代诗歌四首》中的诗歌,并理解诗歌写作背景。
2.学生能通过简单的语境推测生词意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能通过诗歌对比分析,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之间的区别。
教学重点1.理解和朗读《古代诗歌四首》中的诗句,包括古体诗和楚体诗。
2.掌握简单的语境推测生词的方法。
3.利用对比分析方法,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楚体诗中的意境和抒情,比较难以理解。
2.理解和演读唐体诗中抒发思乡之情的内容。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学生先预习教材中的四首古代诗歌。
2.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查找字典,查询不认识的单词,包括生僻字。
新课讲解1.教师重新通过课本投影和黑板,展示《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四首古代诗歌,让学生正确朗读诗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诗歌内容。
2.在讲解通过字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以及“飒沓如流星”的意义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
3.通过上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中不常见的词汇,如:“缦(màn)”和“胡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师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体裁的诗歌,如楚体诗和唐体诗之间的区别,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
课后作业1.学生需要准确背诵《古代诗歌四首》中的所有诗句,并能就语言和意境返思它们背后的文化价值。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断肠人”三个字总结全诗,直
抒游子心中那无言的悲戚。
理解性默写: 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 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___枯__藤___老__树__昏__鸦______、 ___古__道__西___风__瘦__马______、__夕___阳__西__下_____。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 之情的名句是:____夕__阳__西___下_____, ___断___肠__人__在__天___涯_____。
二 1
4
、古巴比伦王国:、时间:公元前18世纪2、人物:汉谟拉比3、建立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法典。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鼎盛时期。
三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法 典 内 容 :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原 文 刻 在 一 段 高 2.25米 , 上 周 长 1.65米 , 底 部 周 长 1.90米 的 黑 色 玄 武 岩 石 柱 上 , 故 又 名 “ 石 柱 法 ” 。 282条 , 现 存 于 巴 黎 卢 浮 宫 博 物 馆 亚 洲 展 览 馆 。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由 序 言 、 正 文 和 结 语 三 部 分 组 成 , 序 言 和 结 语 约 占 全 部 篇 幅 的 五 分 之 一 , 语 言 丰 富 , 词 藻 华 丽 , 充 满 神 化 、 美 化 汉 谟 拉 比 的 言 辞 , 是 一 篇 对 国 王 的 赞 美 诗 。 正 文 包 括 282条 法 律 , 对 刑 事 、 民 事 、 贸 易 、 婚 姻 、 继 承 、 审 判 等 制 度 都 作 了 详 细 的 规 定 。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古诗词默写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观沧海》【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在七年级语文书中我们要学习哪几首古代诗歌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一)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版本二)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三)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四)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二)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那通:哪)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篇二】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1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第一课时《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教案【原文】《观沧海》【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第一课时《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四首古代诗歌,以下是这四首诗歌的课堂笔记:
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夜时看到窗外明月的情景,通过明月的形象,表达了思乡之情和孤独之感。
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富有韵味,使人感受到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
2.《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写于诗人登高远望之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出诗人豁达不羁、胸怀天下的情感。
诗中用“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等词语,营造出清新明丽的自然环境,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由、旷达的向往。
3.《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寂静而神秘的江南冬日景象,通过描写一位老人在雪中独自垂钓的场景,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生命的坚韧与执着。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4.《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写于诗人远赴异乡的途中,通过描述身处异乡的心境,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知的恐惧。
诗中用“岭外”、“音书断”、“经冬历春”等词语,营造出漫长而孤独的旅途氛围,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诗歌篇章,包括了四首古代诗歌作品。
以下是《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四首诗歌和简要介绍: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这首诗描写了登上鹳雀楼之后,眺望远方的美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传统文化来表达对国家的美好祝愿。
2. 《静夜思》 - 李白
这是李白最为著名的一首诗,表现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
以简短神秘的表达方式,寄托了作者异乡漂泊的思念之情。
3. 《望岳》 - 杜甫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岳阳楼的景色和历史背景的思考和留恋之情。
4. 《静夜思》 - 唐代诗人白居易
与李白的《静夜思》同名,但内容不同。
这首诗以别具一格的节奏和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深夜思念亲人的情感。
这些古代诗歌作品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和思念,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美和独特之处。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诗歌,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寄托吉祥美好的文化传统。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课堂笔记摘要:一、前言二、汉乐府《观沧海》三、李清照《如梦令》四、王之涣《登鹳雀楼》五、苏轼《水调歌头》六、总结正文:一、前言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凝聚了诗人们的智慧和情感。
在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了四首古代诗歌,它们分别是汉乐府的《观沧海》、李清照的《如梦令》、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苏轼的《水调歌头》。
这四首诗歌各具特色,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诗人的文学才华。
二、汉乐府《观沧海》《观沧海》是汉乐府创作的一首描绘大海的诗歌。
诗人通过描绘大海的波澜壮阔,表达了对国家疆土的热爱和对英雄的崇敬。
诗中写道:“滔滔天地一沙鸥,漫瀚人生何所求?”诗人把大海与人生相对照,寓意着在广袤的大海中,人们应该追求的是包容万物的胸怀,而非渺小的个人利益。
三、李清照《如梦令》李清照的《如梦令》以梦境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诗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诗人以自己的经历为原型,描绘了日暮时分在溪亭中闲逛的场景,表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
四、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王之涣创作的一首登高诗。
诗人通过描绘登上鹳雀楼所见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到了太阳落山、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从而激发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五、苏轼《水调歌头》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中秋词,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诗人以中秋明月为背景,借酒消愁,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六、总结通过学习这四首古代诗歌,我们不仅领略了诗人们的文学才华,还感受到了他们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 暮春时节,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
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 上要经过五条溪流。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 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 到那夜郎以西。
诗文赏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 这首七言绝句 前两句的写景有什么特色?
写“杨花”且“落尽”点明了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 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到了极点,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志愿。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 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 的内容没有联系。
主 题 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写作特色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理结合。 2.诗的基调苍凉慷慨,是“建安风骨” 的代表作。
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中“生”和“入” 有何妙处?
“生”和“入”的第一妙处,在于诗人把昼夜更替的 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 辟出自由想象的空间。
“生”和“入”的第二妙处,在于诗人把“海日生残 夜,江春入旧年”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关联,道出流 年似水、岁月暗换的人生感悟。
品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读 (对偶)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欣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 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
赏 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
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
呈露春意。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
旅人前行的路啊,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 漾,船在江水上前行。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 十分开阔。和风吹拂,风向不偏,船帆悬于桅杆。夜还未消尽, 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山早春,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满怀思念 的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 到洛阳。
品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杨花花/落落尽尽/子子规规啼/啼,, 闻闻道道/龙龙标标/过过五/五溪溪。。 我我寄寄/愁愁心心/与与明/明月月,, 随随君君/直直到到/夜夜郎郎西/西!!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唐 代诗人。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绵州昌隆(今 四川江油)人。其父李 客,生平事迹不详。李 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 轻财好施。
古人把这一乐府机构收集并 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 者简称乐府。唐代以后,即把 指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 诗称为古乐府。后代模仿其体 制的作品,有时也称古乐府。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现在安徽 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 人。建安五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 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东征乌 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 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小结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像,本来无知无情的 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 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 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 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这种将自己的 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 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特 点之一和优点之一。说,他的贬官,并不是 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 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 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月亮的其他称呼吗?
夜光、素娥、冰轮、玉,面临长江)
次北固山下
王湾
本意是住宿 这里是停泊
40
知识锦囊: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 常见的类型:
五律、七律
知识锦囊:律诗形式
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
交代观察方位、地点以及观察对象。开篇点 题,交待了观海的地点和目的。“观”字统领 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大海碧波荡漾,山岛高高耸立在海中。
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 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 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静 景
岛上树木很多,各样的草繁盛茂密。
知识锦囊:律诗各联名称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 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 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 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 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
王湾,洛阳(今属河南) 人。唐代诗人。玄宗先天 年间进士,参与编撰《群 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 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 其诗流传不多。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 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 博大的胸怀。
哪些语句是实景? 哪些语句是虚景?
实景 虚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2
实景中,哪些语句是动景? 哪些语句是静景?
古体诗
古诗
四言 五言 七言 乐府诗
绝句:共4句(五绝、七绝)
新体诗 律诗:共8句(五律、七律)
4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宋)词
小令(58字以内)
(按字数分)
中调(90字以内) 长调(91字以上)
词 (流派):豪放、婉约
(元)散曲
小令
(按曲数分) 套数
4 古代诗歌四首
RJ·七年级语文上册
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中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朗读并背诵默写全诗。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动 景
风吹草木,沙沙作响;海面掀起滔天巨浪。
以山岛草木烘托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东升西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 ;银 河星光灿烂,斜贯天空,它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 源于大海一样。
扣住大海的磅礴气势虚写,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 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 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 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 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互文)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 “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 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 当面说,却要“与明月” ,又是为什么?
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
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蕴含着新事
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
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品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读 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 欣 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 赏 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
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 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 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 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 淡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 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 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 常用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善诗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已的政治 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 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j朗ié读 观 沧 海
dàn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xiāo
sè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sǒng zhì
13
读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
欣
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 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赏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对偶)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 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 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 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 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 惆怅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1.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 之地极偏远?
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君直到夜郎西。
2.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 者的感情?
愁心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 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 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 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 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 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 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 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 远方的友人。
请从修辞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做简 要赏析。
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 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 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 关心之情。
〖练习一〗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诗歌节奏
五言律诗:
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者“二一 二”
如: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注释 加下划线的词语课本已注。
次北固山下 风顺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江红上日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