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8cc6b252be23482fb4da4c23.png)
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
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从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 ( )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①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 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
③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
④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深受西方影响 A.①②④ C.②③④ 【答案】 【解析】 A 列强垄断中国航运业的局面彻底改变显然 B.①②③ D.①③④
的第四计划中详加说明。孙中山提出的修筑铁路的计划非 常详备,准备修筑七大铁路系统。“西北”(实为北方)、 “西南”(实为南方)、“中央”等三大系统为纵向主干, 均起止于北方、南方、东方三大港,“东北”、“东南”、 “西北”(扩张)、高原等四大铁路系统,分布于东、南、 西、北四角,为横向辐射布局,并与三大主干系统连成一 体,从而形成一个内连全国,外通全球的网状体系。整个
国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
自然也随之而来,中国最初可以说是被迫接受了西方先进 科技的传入。然而西方科技的先进性是无法抗拒的,不管 中国愿不愿意,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世界科技快速发展的大 潮。中国传统的交通和通讯方式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被先进 的交通和通讯方式所代替。
岳 麓 版 历 史
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
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 【解析】 B 由“沿河流”到沿“铁道线”再到“沿电 ( )
岳 麓 版 历 史
车道”,看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第二单元 3.下图为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 上部文字为“宗旨: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
岳 麓 版 历 史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a4d905e519e8b8f67c1cb96b.png)
•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特点? •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影响? •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日常礼仪?婚礼 ?葬礼? • 以20世纪初为例,说明影响社会生活的因 素?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课标: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 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知识体系
趋势:推动近代化,但发展缓慢 (1).铁路 (2).水运(航运) (3).航空 (4).邮政 (5).电报电信事业
中国铁路发展史
时间 1876年 重大事件 英建泸淞铁路 自建唐胥铁路 结果及影响 赎回拆毁 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洋务派
1888年 1909年
宫廷铁路
京张铁路 铁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铁 路建设未转入正轨
人拉火车
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民国
思考:探讨京张铁路修建背景?
国际: 国因: 交通: 西方工业文明传入;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抢夺路矿权。 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清政府观念转变和支持。 速度快、动力快、费用低廉,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1).地域角度: (2).进程角度: 地区发展不平衡。 起步晚,发展缓慢;先个别试办,然后 政府推广。
(3).趋势角度:
带有殖民色彩,朝着近代化进程 发展。
探讨: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 进步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1.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 念,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 2.推动了近代化。 3.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4.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5. 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
以轮船招商局为例,探讨兴办条件?并分析其 影响? 条件: (1)西方工业文明传入。 (2)洋务运动推动。 影响: (1)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3)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起到了分洋 利目的。 (4)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目的,是封建官办企业。
13课交通与通讯变化
![13课交通与通讯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4a50381b9d528ea81c779f1.png)
交
铁路
通
艰难求生 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 近代航运业出现但艰难 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 近代航运业出现但艰难求生
尝试: 冯如——中国第一架飞机 尝试:1909 冯如 中国第一架飞机 起步: 1918年 起步: 1918年
水上飞机
通 讯
电
大清邮政局“ 清末: 外商设”领事邮政代办处” 1896”大清邮政局 清末: 外商设”领事邮政代办处”; 1896 大清邮政局“ 民国: 1913年撤驿站 1920年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撤销外国”客邮’ 民国: 1913年撤驿站 1920年参加万国邮联大会“撤销外国”客邮’ 年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清末: 自办电报开端:1877年 清末: 自办电报开端:1877年 台湾 民国:发展缓慢 民国:发展缓慢
----陈旭麓 陈旭麓
这种变化是缓慢的,但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还是有所进步的。 这种变化是缓慢的,但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还是有所进步的。
类 别 项目发ຫໍສະໝຸດ 展 历 程传入: 传入: 自建 铁路 缓慢 发展
1876年 英商 淞沪铁路 1876年,英商—淞沪铁路 1881年 第一条铁路—1881年 第一条铁路 -唐胥铁路 1888年 1888年 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1909年 1909年 京张铁路建成 到1911年90%铁路由外国修筑并控制 1911年90%铁路由外国修筑并控制 民国以后始终没有进入正轨 民国以后始终没有进入正轨
二、聚焦个案:探究近代交通与 聚焦个案: 通讯的发展
情境创设三: 情境创设三:阅读以下情景材料说出近代
交通与通讯发展缓慢的因素? 交通与通讯发展缓慢的因素?
• 材料1. 材料1. • 英国人杜兰德铺设了一里多长的小铁路 英国人杜兰德铺设了一里多长的小铁路……手持冷兵器的士 手持冷兵器的士 小铁路 手持冷兵器的 直奔短短的火车道。 一声令下, 兵,直奔短短的火车道。“拆——” 一声令下,雄赳赳大怪 物轰然倒 余下的只是杜兰德一脸茫然的表情。 茫然的表情 物轰然倒地,余下的只是杜兰德一脸茫然的表情。 1876年 清廷用28.5万两白银将怡和洋行修建的从上海到吴 1876年,清廷用28.5万两白银将怡和洋行修建的从上海到吴 28.5 淞的铁路购 而后拆除 掷入大海 拆除并 大海?! 淞的铁路购回,而后拆除并掷入大海?! 清政府只准许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以骡马曳引车辆。 清政府只准许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以骡马曳引车辆。世人称 骡马曳引车辆 马车铁路” 为“马车铁路”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4dd070e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7.png)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课标要求】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重难点】陆海交通的发展、航空的发展,主要是20世纪水陆空交通的发展变化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突出交通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城市交通的影响【名词解释】1.马路与公路马路在古代是指供马驰行的大路,后指城市或近郊供车马行走的宽阔平坦的道路。
18世纪末,英国人约翰·马卡丹用碎石铺路,道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这种路被称作“马卡丹路”,简称“马路”。
公路是现代用语,是可以行驶汽车、公共交通的路。
2.冯如冯如冯如,原名冯九如,1884年生于广东。
他12岁到美国谋生,经过十余年的刻苦钻研,掌握了机械工艺和电气技术,1903年莱特兄弟飞行成功对冯如影响很大,他表示:“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
”1909年,他在美国奥克兰市派得蒙特山附近空地上,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双翼单发螺旋桨飞机试飞,取得了飞行高度4.6米、飞行距离805米的成绩,这是中国人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飞上蓝天,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蓝天飞翔梦想,1911年,冯如偕同几名助手,带着2架飞机启程回国,辛亥革命后,任广东军政府航空队队长,1912年8月25日,在广州燕塘,冯如驾驶自己制造的飞机第一次在祖国的上空进行表演飞行,但由于操作过猛致飞机失事,机毁人亡。
冯如逝世后,遗体葬于黄花岗烈士陵园,被尊为“中国创始飞行大家”。
在冯如驾驶飞机成功飞行100周年之际,中国航空博物馆为冯如塑造全身雕像,基座上镌刻醒目大字“中国航空之父——冯如”。
这一年,中美两国还同时发行冯如飞行百年纪念封。
3.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于2014年开始修建,2019年投入使用。
机场面积达70万平方米,拥有4条跑道,260多个机位,可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62万架次的需求,目前已开通300多条航线。
中国近代交通变化情况
![中国近代交通变化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d05f92ff700abb68a982fb64.png)
中国早期火车
现代火车
现代火车: 现代火车:高铁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1861— 1919),广东南海人, ),广东南海人 ),广东南海人, 我国近代杰出的铁路 工程师。 工程师。1872年,以 年 幼童留学美国, 幼童留学美国,毕业 于耶鲁大学, 于耶鲁大学,学习工 程。1905年,担任京 年 张铁路总工程师, 张铁路总工程师,主 持北京至张家口铁路 筑路工程。 筑路工程。1909年, 年 京张铁路全线建成通 车。这是中国人自己 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 铁路干线。 铁路干线。
清朝大龙阔边邮票5分银六方连一件
1910年成都大清邮政局 1897年红印花加盖小字当1元邮票一枚
晚清·电话机(这是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 晚清 电话机(这是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 电话机
早期的电话机
1881年,上海出现电话。图为电话局接线员。 年 上海出现电话。图为电话局接线员。
冯如
冯如和他设计的飞机
燕塘机场航空总站。一片草坪, 燕塘机场航空总站。一片草坪,便是广州第一个 飞机场, 飞机场,中国始创飞行家冯如在这里实现了国人飞翔 的梦想,也在这里留下了他29岁的生命 岁的生命。 的梦想,也在这里留下了他 岁的生命。
二、通讯
1、邮政: 、邮政: )、开始设立 (1)、开始设立:晚清,“大清邮政局”成 )、开始设立:晚清, 大清邮政局” 立 )、进一步发展 (2)、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 ①北洋政府宣布撤销全部驿站 ②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年 多年后,全部撤销外国在华办的“客邮” ③多年后,全部撤销外国在华办的“客邮”
(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美国莱特兄弟制作的飞机 美国莱特兄弟制作的飞机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航空
古渡头 叶紫》阅读答案及试题解析.ppt
![古渡头 叶紫》阅读答案及试题解析.ppt](https://img.taocdn.com/s3/m/1afb5f59561252d380eb6e43.png)
2. 右图是1909年《民呼日报》上登载的
一幅漫画,其要表达的主题是( A.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 B.西方国家学习中国文化 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D.西方八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
解析:从图片中可以了解到各国举的灯笼是火车形状, 20世纪初的这一幅漫画正反映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 权益。B项说法错误,C项不能反映漫画的主题,D项时 间上不一致。 答案:A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 一
关键词——交通和通讯不断进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顺应 时 代潮流 图说历史 主旨句归纳 (1)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 民生”三民主义,成为以后辛亥革命 的
指导思想。 (2)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 没 有提出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一个 不彻 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典题例析] [例2] (2010· 福建高考)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
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
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 业是 A.电报业 C.铁路交通业 ( )
B.大众报业 D.轮船航运业
[解析]
[答案]
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
轮船招商局 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
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
2.航空 (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 研制 。 (2)发展: 1918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水上飞机
”;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台湾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
出行 (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 , 方式 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历史导学案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历史导学案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3d57b082b0717fd5360cdcc8.png)
历史导学案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近代以来,交通与通讯的发展变化概况。
掌握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记忆史实、浏览图片、合作探究问题等,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的变化,感受中国人发展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力图改变中国落后面貌挽救民族危亡的崇高责任和爱国行动。
一、交通的进步 1、近代铁路的发展A 、铁路运输具有速度 运力 、 低廉等优势B 、国人对铁路的认识经历了从 到逐步接受,后来抢修铁路的变化。
【合作与探究】1 结合材料,谈谈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
材料一 1876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由于淞沪铁路在江湾附近压死一人,很多人说这条铁路会破坏上海的风水,结果清政府以28.5万两白银赎回并掷入大海。
材料二 甲午战后10余年间,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在华修筑铁路权益。
至1911年,全国90%的铁路由外国修筑并控制;北洋政府时期,外国攫取的路权达18000千米;1935年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所攫取的新路权不下7000千米。
材料三 北洋政府时期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发生的战争几十次,除奉系军阀在东北建造一系列铁路外,其他地区均是延续前一期未完成的工程。
2、近代水运 【知识·梳理】自主学习填写 近代中国水运发展【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填写起步:1918年 ______ 开始研制水上飞机发展:1、1918年,北洋政府设立________,拟定五大民航线路2、1918——1928年十年________3、1949年,共有70架飞机,总航程近8万千米。
【合作与探究】2 近代交通事业总体上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从中你有何认识? 二、通讯的变化 1、近代邮政业发展 【知识·梳理】4【知识·梳理】5自主学习 了解近代电讯的发展的历程。
2019春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练习 岳麓版必修2
![2019春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练习 岳麓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c07f629f700abb68a982fbe4.png)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1.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
然而在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B.洋人发明的火车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解析:在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可乘船走水路,故排除A、B两项。
D 项福州船政局位于福建,且军舰不能用于商业,故排除。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创办的民用企业,故选C。
答案:C2.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
这说明( )A.修建铁路遭到顽固势力的反对B.铁路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有害无利C.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D.修建铁路只是便于外国人经济侵略解析:注意关键词“铁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说明持反对态度,B、C、D不符合“说明”意图。
答案:A3.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
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解析:“乘客不分男女座”体现了不分男女、等级的特点,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B、C两项背离材料,D项材料没有体现。
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4.交通工具的变化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是( )①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②促进了信息的传播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④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②③是非常明显的,但是没有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排除含④的B、C、D三项。
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山东大学计算机网络习题课件
![山东大学计算机网络习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592e69f01dc281e53af0bc.png)
19.在3.3.3节讨论ARQ协议时,概述了一种场 景,由于确认帧的丢失导致接收方接收了两个相 同的帧。试问,如果不会出现丢帧(消息或者确 认),接收方是否还有可能收到同一帧的多个副 本?
答: A: 198.16.0.0 –198.16.15.255 255.255.240.0 B: 198.16.16.0 – 198.16.23.255 255.255.248.0 C: 198.16.32.0 – 198.16.47.255 255.255.240.0 D: 198.16.64.0 – 198.16.95.255 255.255.224.0 198.16.0.0/20 198.16.16.0/21 198.16.32.0/20 198.16.64.0/19
答:所使用的公式即为标准排队理论:
1 T C
即在一个容量为C bps的信道上发送一帧所需要的平均时 延 T 。假设随机到达帧的平均到达率为λ 帧 / 秒,帧 的长度可变,其均值为每帧 1/μ位。可得到标准排队 ) 理论的结果。 这里 C =100Mbps, λ=1000. 根据公式结合各题目的μ 值可以得出: (a) 0.1 msec. (b) 0.11 msec. (c) 1 msec.
在 T1 速 率 , 发 送 64 字 节 的 数 据 帧 需 花 的 时 间 : 64×8÷(1.536×106) = 0.33。
所以,发送的第一帧从开始发送起, 18.33ms 后完全到 达接收方。确认应答又花了很少的发送时间(忽略不 计 ) 和 回 程 的 18ms 。 这 样 , 加 在 一 起 的 时 间 是 36.33ms。发送方应该 有足够大的窗口,从而能够连续发送36.33ms。
【历史】岳麓版必修2精美课件:第2单元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历史】岳麓版必修2精美课件:第2单元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e87d534a32d7375a41780ad.png)
③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 1913年 B.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D.③④ D.③④
④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1920年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①②③④
9.阅读下列材料: 9.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 到1911年中国铁路的修筑简况: 1911年中国铁路的修筑简况: 年中国铁路的修筑简况
6.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 300万 6.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 300万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 两(白银),湖北省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 白银),湖北省官办织布局开办后, ),湖北省官办织布局开办后 年洋布减少数十万匹。 年洋布减少数十万匹。这说明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 ( D ) A.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A.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把握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 息的能力。 息的能力。上海轮船招商局和湖北省官办织布局属洋 务派兴办的பைடு நூலகம்用工业,它们使外轮损失1 300万两 万两, 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它们使外轮损失1 300万两, 减少进口洋布数十万匹, 减少进口洋布数十万匹,从而对外国经济的侵略起了 一定的抵制作用。 一定的抵制作用。
2.电讯 2.电讯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1)1877年,在台湾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1877年 普遍开展,但发展缓慢。 (2) 民用电报普遍开展,但发展缓慢。 3.影响 3.影响 (1)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 促进了经济发展, 方式, 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 (2)增强了中外联系,便捷了异地传输 ,促进了中国 增强了中外联系, 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的经济与 社会发展,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克鲁格曼国经第十版课后习题
![克鲁格曼国经第十版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890a86b312b3169a451a47e.png)
Q 400 苹果的相对产量, Qa + Q*a
800
Qb + Q*b
2 特定要素 与
收入分配
问题一:题目 描述
一个国家用劳动和资本生产产品1,用劳动和土 地生产产品2,总劳动供给量是100个单位.在 资本供给量给定时,两种产品随劳动投入产出的 变化和边际生产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投入产 产品1 产品2 部门1
P2xMPL2=1.3xMP L2
P1xMPL1=1xMPL1
解答 4
产品2价格由2下降为1.3,使得产品1的产量由 48.6上升为66;产品2的产量由86.7下降为75.8 ,产品1行业的特定要素资本收益由于产量的增加 而上升;而产品2行业的特定要素土地的收益由于 产出的减少而减少
问题二:题目 描述
2.假定世界相对需求的表示为:对苹果的需求/对香蕉的需求 =香蕉价格/苹果价格 ① 画出世界的相对供给曲线和相对需求曲线。 ② 苹果的世界均衡相对价格是多少? ③ 描述本题的贸易模式。 ④ 说明本国和外国都可以从贸易中获利。
3. 假设本国有2400名工人,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并确
解答 1
图 3-1: 本国的生产可 能性边界
3.发展 (1)原因: 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修。筑权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救的亡强图烈存愿望。 (2)成果:1909年 京建张成铁通路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 权收归国有。 4.制约因素 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 正轨。
术完全相同,每个国家劳动的边际产量取决于
所雇佣的工人数量,具体如下:
新雇佣的工人数量
1
2
3
4
5
6
7
8
9
11 01
历史必修二 12、13课知识结构图
![历史必修二 12、13课知识结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b528e30016fc700abb68fc10.png)
12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晚清洋装与马褂并行服饰的改良民国新服饰的迅速推广
中西合璧的服饰改良
新清末民初的“断发”风潮潮“断发”和放足自维新运动开始的不缠足运动
冲
击近代报刊的出现和发展
下政治思想运动对报刊发展的影响的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
社娱乐和休闲中国早期的电影制作
会报刊和电影的社会影响
生
活
礼教影响下的清代传统礼仪礼仪和风俗民初礼仪彰显自由、平等的精神
民国以来婚俗的变化
晚清以来丧葬风俗的变化
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铁路运输的优势
铁路的建设2.中国早期的铁路建设
交 3.甲午战争后列强争夺在
通华铁路修筑权
与 4.清末中国人维护路权的斗争
通 5.民国时期铁路建设的缓慢发展讯 1. 轮船招商局和中国水运业的水运和航空的艰难发展
变 2.民国时期的航空工业和民化用航空
晚清时期邮政的发展
民国时期邮政的发展
邮政和电信晚清时期电信事业的开创
民国时期电信事业的缓慢发展。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2abefa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d.png)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交通的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从古代的徒步、马车到现代的汽车、高铁,交通工具的改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1.1 传统交通工具在古代,人们用徒步、马车等传统交通工具来满足出行和物流的需求。
徒步是最原始的交通方式,虽然速度慢,但却是最普遍的交通方式。
而马车则多用于贵族、商人等富裕阶层的出行工具。
这些传统交通方式受限于技术和资源的限制,通常在距离较短的地区使用。
1.2 现代交通工具随着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交通工具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蒸汽机的发明使得蒸汽机车的出现成为可能,铁路的建设开始兴起。
随着汽车的诞生和普及,汽车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
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飞机成为了人们长途旅行的首选工具。
1.3 交通工具的优势和劣势不同的交通工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例如,徒步出行可以锻炼身体,减少环境污染,但速度较慢且受限于距离;汽车出行方便快捷,但对环境造成污染;飞机航行速度快,但对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
人们选择交通工具时需要权衡各方面因素,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二、通讯的变化通讯方式的变化同样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古代的烟火信号、书信到现在的电话、互联网,通讯方式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社交和信息传递变得更加便捷。
2.1 传统通讯方式在古代,人们通过烟火信号、书信等方式进行通讯。
烟火信号是一种利用烟火产生的亮光和烟雾传递信息的方式,被广泛用于军队的通讯和警报。
书信则是人们进行交流和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通过邮寄方式可以将信息传递到较远的地方。
2.2 现代通讯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通讯方式更加便捷和高效。
电话的发明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语音进行实时的远程通讯。
随后,移动电话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通讯。
而互联网的普及则进一步改变了通讯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社交媒体等方式实现更加快速和便捷的信息交流。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岳麓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a68d886e84868762cbaed5de.png)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岳麓版必修2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2.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交通与通讯的差异,从而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交通和通讯变化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知识点一铁路,更多的铁路1.铁路特点(1)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
(2)便于国计民生,成为________发展的动脉。
2.发展历程(1)________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建成;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建成。
(2)甲午战争以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修筑铁路成为中国人________的强烈愿望。
(3)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________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4)________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由于战乱,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预习评价】1.(判断)最早在中国修建铁路的是清政府。
( )2.(判断)京张铁路是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 )知识点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轮船招商局:1872年由________创办,是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民办的近代水运:________年前后有较大发展,但比较艰难。
2.航空(1)________年,福建马尾造船厂开始研制________,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起步。
(2)民国时期航空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预习评价】1.(判断)我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
( )2.(判断)中国近代水运业早于近代铁路业,但发展比铁路还要缓慢和艰难。
( )知识点三从驿传到邮政1.近代邮政事业的发展(1)________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地区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
(2)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此后清政府又设立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时期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872 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 局成立。 (2)1900 年前后,民办轮船航运公司发展,但步履维 艰。
2.航空 (1)1918 年,福建马尾造船厂开始研制水上飞机,标 志着中国航空事业起步。 (2)民国时期航空工业发展较快。
提示:(1)投资状况: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 贷款投资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问 题:说明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中 深。
(2)工具:铁路、水运、航空。影响:交通工具的变 化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 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 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3)启示:只有首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现 代化。
[探究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
到 1911 年中国铁路的修筑简况:
材料二
见下列图片。
思考: (1)材料一反映了 1911 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 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中的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交通工具的哪 些方面?交通工具的变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 响? (3)仔细分析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 通发展的不平衡。
2.积极影响: (1)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2)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3)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加快了生活的节奏,一 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 生了深刻的影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4)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中国 的近代化进程。
(3)民国时期:1913 年, 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1920 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订一系列相关 国际邮政条约。
2.电讯 (1)1877 年,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 办电报的开端。 (2)民国时期电报电信事业一度发展缓慢。
3.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 (1)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 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增强了中外联系,便捷了异地传输,促进了中国 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可归纳为“一、二、二、三” 一个冲击:西方工业革命。 两个特点:半殖民地性、发展不平衡性。 两种通讯方式:电报、电话。 三种交通工具:铁路、水运、航空。
[易错易混] 最早在中国修建铁路的是清政府。(×) 剖析: 最早在中国修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 而是英国 商人擅自修筑的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
二、通讯领域的变化 1.邮政 (1)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地区设立“领 事邮政代办所”,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 (2)1896 年, “大清邮政局”成立。 此后清政府设立邮 传部,邮传正式脱离海关。
要点二
影响我国通讯事业发展的因素
1.西方列强侵略的需要。 2.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3.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经济实力薄弱。 4.政府政策的支持。 5.人们思想不断解放,加深对通讯业作用的认识。
[探究问题] 材料 自清政府投资,于 1907 年 2 月建立的上海电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 13 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课标导航] 进步。
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
2.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交通领域的变化 1.铁路 (1)地位:铁路是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因速度快、 动力大、费用低廉而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 的动脉。
话局,是上海第一个由中国政府经办的电话局。上海电话 局是以始于 1902 年的商办电话为基础组建的, 它的开设, 打破了自 1882 年 2 月上海出现外商电话公司以后、上海 电话通信事业基本由外商垄断的局面。
——摘自上海档案信息网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近代中国通讯手段 变化的原因。 提示: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 展;政府的积极推动。
(2)发展。
时间 1881 年
发展概况 自建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 至胥各庄铁路 建成宫廷专用铁路——“紫光 阁铁路”
1888 年
甲午战争后 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
时间 1909 年
发展概况 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建 成通车 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 铁路 建设未入正轨
要点一
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1.原因: (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 促进中国社会发展。 (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 提供了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