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593910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b.png)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航空摄影测量规范1、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 6962--862、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 7930--87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 7931--874、海图图式GB 12317--905、航海图编绘规范GB 12318--906、中国航海图图式GB 12319--907、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GB 12320--908、海道测量规范GB 12327--909、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 12340--9010、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 12341--9011、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图式GB 12342--9012、1:25000 1: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 12343--9013、1:100000 地形图编绘规范GB 12344--9014、地理格网GB 12409--9015、远程光电测距规范GB 12526--901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911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18、近景摄影测量规范GB/T12979--9119、坐标展点仪GB/T13605--9220、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13923--9221、1:5000 1:1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3977--922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GB/T 13989--9223、1:5000 1:1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13990--9224、立体坐标量测仪GB/T 13991--9225、工程摄影测量规范GB 50167--9226、地形图用色GB 14051--9327、短程光电测距仪GB/T 14267--932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修测规范GB/T 14268--9329、1:5000 1:10000 地形图图式(修订) GB/T 5791--9330、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31、影象地图制印规范GB/T 14510--9332、地图印刷规范GB/T 14511--9333、1:10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GB/T 14512--9334、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4804--9335、测绘基本术语GB/T 14911--9436、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 14912--9437、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GB/T 14950--9438、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39、地图印刷光学密度量测规范GB/T 15638--199540、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修订) GB/T 7929--199541、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5660--199542、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5661--199543、1:2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GB15944--199544、电子海图技术规范GB 15702--19954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 15967--199546、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 15968--199547、航空摄影产品的注记与包装GB/T 16176--199648、比长基线测量规范GB/T 16789--199749、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 16818--199750、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GB/T 16819--199751、地图学术语GB/T 16820--199752、地理点位置的纬度、经度和高程的标准表示法(编码所) GB/T 16831--199753、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T 17157--199754、摄影测量数字测图记录格式GB/T 17158--199755、大地测量术语GB/T 17159--199756、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 17160--199757、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GB/T 17278--199858、省级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GB/T 17796—199959、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GB/T 17797—199960、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7798—199961、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第1部分:数字线划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质量要求GB/T 17941.1—20006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 17942—200063、大地天文测量规范GB/T 17943—200064、加密重力测量规范GB/T 17944—200065、房产测量规范第1单元房产测量规定GB/T 17986.1 —200066、房产测量规范第2单元房产图图式GB/T 17986.2 —20006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68、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 18315—20016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GB/T 18316—200170、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GB/T 18317—200171、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GB/T 18578—2001。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2)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2)](https://img.taocdn.com/s3/m/5c46845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5.png)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航空摄影测量是利用航空摄影技术对地面进行测量和制图
的方法。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航空摄影测量
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航空摄影
测量规范:
1. 相机校准:在进行航空摄影之前,需要对相机进行校准。
校准包括内部参数和外部参数的确定,以及畸变的校正。
2. 航空摄影参数:航空摄影的参数包括飞行高度、航向、
侧向摆角、重叠度等。
这些参数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
来确定,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完整性。
3. 像控点的布设:在摄影测量中,需要设置一系列的像控
点以提供地面的控制信息。
像控点的布设需要考虑地形地貌、摄影任务的需求以及测量精度要求等因素。
4. 影像处理和配准:航空摄影后,需要对航空影像进行处理和配准,以获得准确的地理位置信息。
处理包括影像的几何校正、辐射校正、色彩平衡等。
5. 点和线的测量:通过航空影像,可以获取地面上的点和线的坐标信息。
测量需要采用专业的软件和方法,以保证测量精度和一致性。
6. 数字制图:最后,根据测量结果,可以进行数字制图。
数字制图的规范包括图幅的设置、符号和线型的规范、图件的比例和尺寸等。
这些是常用的航空摄影测量规范,不同的测量任务和地区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规范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和遵守。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最新标准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最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bd7494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a.png)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最新标准航空摄影测量是一种利用航空器搭载摄影设备进行地面拍摄,获取地面影像资料,并结合其他测量数据进行地形图绘制、三维建模等应用的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航空摄影测量的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需求和应用场景。
以下是最新的航空摄影测量规范标准概述:1. 设备要求- 航空摄影测量应使用高精度的摄影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数字相机、多光谱或高光谱传感器等。
- 设备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 飞行参数- 飞行高度、速度和航线应根据任务需求和地形条件进行合理规划。
- 应确保足够的重叠度,通常前后重叠度不小于60%,左右重叠度不小于30%。
3. 影像质量- 影像应清晰,无明显模糊、失真或遮挡。
- 影像分辨率应满足地形图绘制或三维建模的精度要求。
4. 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应根据应用需求确定,包括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
- 应采用适当的误差分析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5.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应包括影像校正、拼接、立体观察和地形图绘制等步骤。
- 应使用专业的摄影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确保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6. 质量控制- 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和成果输出的各个环节。
- 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确保测量成果满足规范要求。
7. 安全与环保- 航空摄影测量应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确保飞行安全。
- 在执行任务时应考虑环境保护,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8. 法规遵守- 执行航空摄影测量任务时,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
- 包括但不限于空域管理、数据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
9. 应用领域- 航空摄影测量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灾害评估等领域。
- 应根据应用领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测量和数据处理规范。
10. 持续更新-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变化,航空摄影测量规范应不断更新和完善。
航空摄影测量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涉及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ee6562b7375a417866f8fd2.png)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1.地形图的规格1.1.1 投影、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1:5000、1:10000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1.1.2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按GB/T 13989执行。
在特殊情况下,如临近国境线或广阔水域地区,图幅内只有少部分陆地,并入邻幅作破图廓处理。
破图幅的图幅编号写在主图幅编号之后,中间用逗号分开。
1.1.3 地形类别地形类别按图幅范围内大部分的地面倾斜角和高差划分,规定见表1。
当高差与地面倾斜角矛盾时,以地面倾斜角为准。
表 11.1.4 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
规定见表2,一幅图内一般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当基本等高线不能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
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
1.1.5 高程注记密度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
平地、丘陵地10~20个;山地、高山地及地形特征点稀少地区8~15个。
等高线注记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1~3个。
2.1 地形图的精度2.1.1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以图比例尺计不得大于表3规定。
表 32.1.2规定。
表 42.2立体测图2.2.1 一般要求本条只规定各类测图仪在测图作业中共同遵守的一般要求。
2.2.2 准备工作A.按任务要求令取测图所需的资料;B.熟悉规范、图式、测区专业设计书等有关的技术规定,了解内、外业成果及接边情况,填写、转抄、安置有关数据,以及上仪器前的必要计算工作;C.测绘面积以定向点连线为准,最大不大于像片上连线外1厘米。
且离像片边缘不小于1cm (18cm*18cm像幅)或1.5cm(23cm*23cm像幅)2.2.3 测绘地物A 。
影像清晰,现势性强的像片,可采用先内判后外调的方法测绘地物。
对影像清晰、易识别的地物直接判绘在原图上。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6f2549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d.png)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1. 引言航空摄影测量是通过飞机或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然后利用测量方法和技术对摄影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的一种测量方法。
航空摄影测量在土地测绘、城市规划、农业、地质勘探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航空摄影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制定了一系列的航空摄影测量规范,以规范和指导相关工作的进行。
2. 航空摄影测量装备规范航空摄影测量装备是进行航空摄影测量的基础设备,对其进行规范是保证摄影测量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
下面是对航空摄影测量装备的规范要求:2.1 摄影机•摄影机的像敏元件应具有高分辨率、低噪声等特点,以保证摄影图像的质量。
•摄影机的参数应进行校准,包括焦距、畸变等参数。
•摄影机的控制应稳定可靠,以确保摄影过程中的稳定性。
2.2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IMU的测量误差应小于1微米,以保证测量精度。
•IMU的测量频率应高于摄影机的帧率,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IMU的数据应与摄影图像进行同步,以实现摄影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3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NSS)•GNSS的定位精度应小于0.1米,以实现摄影测量的高精度要求。
•GNSS的数据应与摄影图像进行同步,以实现摄影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GNSS的数据应进行差分处理,以提高定位精度。
3. 航空摄影测量操作规范航空摄影测量操作规范是指在实际进行航空摄影测量过程中应遵守的规范。
下面是航空摄影测量操作规范的要求:3.1 前期准备•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前,应对飞行器和摄影装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对摄影区域进行地面控制点和基准点的布设,并进行精确测量。
•根据摄影区域的特点,制定飞行计划,包括航线规划、航高和航速等。
3.2 飞行操作•在飞行器起飞前,应进行预飞检查,确保飞行器和摄影装备正常工作。
•在飞行过程中,应注意飞行高度和速度的稳定性,并控制好航向和航迹的准确性。
•在摄影区域内,应按照事先制定的航线和航拍时间进行摄影。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 Z 3003-2010 简介.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 Z 3003-2010 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1f0aca971fe910ef12df8c6.png)
CH/Z 3003―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简介
CH/Z 3003―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是根据国内超轻型飞行器航摄系统和无人飞行器航摄系统的技术水平、应用情况及相关软硬件生产现状,参照有关航空摄影测量标准制定的一项测绘行业标准。
本标准于2010年8月24日发布,自2010年10月1
日起实施。
本标准规定了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工作的影像预处理要求、空中三角测量要求、定向建模要求,以及数字线划图制作、数字高程模型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数字线划图(B类)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B类)制作和检查验收上交成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超轻型飞行器航摄系统和无人飞行器航摄系统,以1∶500、1∶1 000、1∶2 000航测成图为主要目的的航空摄影测量内业工作,其他比例尺成果测制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总则、影像预处理、空中三角测量、定向建模、数字线划图制作、数字高程模型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数字线划图(B 类)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B类)制作、检查验收和上交成果,以及附录A(资料性附录)数字高程模型特征点匹配格网尺寸估算。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ebd0a9bf705cc17552709d5.png)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1.地形图的规格投影、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1:5000、1:10000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按GB/T 13989执行。
在特殊情况下,如临近国境线或广阔水域地区,图幅内只有少部分陆地,并入邻幅作破图廓处理。
破图幅的图幅编号写在主图幅编号之后,中间用逗号分开。
地形类别地形类别按图幅范围内大部分的地面倾斜角和高差划分,规定见表1。
当高差与地面倾斜角矛盾时,以地面倾斜角为准。
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
规定见表2,一幅图内一般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当基本等高线不能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
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
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
平地、丘陵地10~20个;山地、高山地及地形特征点稀少地区8~15个。
等高线注记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1~3个。
地形图的精度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以图比例尺计不得大于表3规定。
4规定。
表 4立体测图一般要求本条只规定各类测图仪在测图作业中共同遵守的一般要求。
准备工作A.按任务要求令取测图所需的资料;B.熟悉规范、图式、测区专业设计书等有关的技术规定,了解内、外业成果及接边情况,填写、转抄、安置有关数据,以及上仪器前的必要计算工作;C.测绘面积以定向点连线为准,最大不大于像片上连线外1厘米。
且离像片边缘不小于1cm(18cm*18cm像幅)或(23cm*23cm像幅)测绘地物A 。
影像清晰,现势性强的像片,可采用先内判后外调的方法测绘地物。
对影像清晰、易识别的地物直接判绘在原图上。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规范-2023标准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规范-2023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e952e5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1.png)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基本规定、航摄作业、外业测绘、内业处理与成图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930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793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3236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CH/T9008.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划图CH/T9008.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高程模型CH/T9008.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无人机unmanned air vehicle(UAV)由动力驱动、机上无人驾驶、可重复使用的航空器,具有遥控、半自主、自主三种飞行控制方式3.2无人机航空摄影aerial photography of UAV以无人机为飞行平台,以影像传感器为任务设备进行的航空摄影。
4基本规定4.1航摄作业前应收集与测区有关的地形图、影像等资料和数据,了解测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确定飞行区域的空域条件、设备的适应性,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
4.2航摄作业前应进行测绘备案登记。
4.3航摄作业前应遵循相关空域管理规定,获得有关空域管理部门的飞行批复文件。
4.4所配置无人机的航程、飞行高度、飞行速度等性能应能满足摄影任务的要求。
4.5无人机应配置必要的航空电子设备和传感器,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惯性导航系统(INS)、航空摄影测量设备等。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1)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1)](https://img.taocdn.com/s3/m/172ce9a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3.png)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1. 引言航空摄影测量是指利用航空平台搭载航空相机或航空遥感传感器等设备,通过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进行空中影像的获取与处理,以及三维点云的生成和分析的一种测量技术。
航空摄影测量在地理空间信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地图制作、城市规划、资源调查等领域。
为了确保航空摄影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工作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航空摄影测量的一些基本规范和要求,并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按照这些规范进行操作,以保证航空摄影测量的质量。
2. 航空摄影测量工作前的准备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工作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2.1 飞行计划编制详细的飞行计划是航空摄影测量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飞行计划应包括飞行区域、拍摄方案、航线布设、航摄高度、航向角度等信息。
通过合理的飞行计划,可以保证航空相机或遥感传感器的拍摄范围和重叠度,提高后续处理的精度和效率。
2.2 航空器与设备准备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工作之前,需要对航空器和相关设备进行准备和检查,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飞行。
航空器应具备良好的飞行性能和稳定性,航空相机或遥感传感器应进行校准和测试,确保其获取影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3 地面控制点布设地面控制点是航空摄影测量中的参考点,用于进行影像的定位和校正。
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工作之前,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在地面布设一定数量的控制点,并进行精确测量和标记。
控制点的布设应覆盖整个飞行区域,并考虑地形和特殊地物的分布情况。
3. 航空摄影测量过程3.1 航线飞行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工作时,航空器需按照预定的飞行计划进行航线飞行。
飞行中应保持航速和航向的稳定,通过航摄高度的控制,保证影像的分辨率和重叠度符合要求。
3.2 影像获取与处理航空相机或遥感传感器通过连续拍摄的方式获取航空影像数据。
在进行影像处理前,需要对获取的影像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校正,确保影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影像处理包括影像配准、影像融合、图像去噪等步骤,旨在提高影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3)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3)](https://img.taocdn.com/s3/m/826da82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0.png)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1. 引言航空摄影测量是一种利用航空摄影技术进行测量和制图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监测等领域。
为了确保航空摄影测量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制定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航空摄影测量的一般规范和流程。
2. 航空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航空摄影测量是通过航空摄影机在航空器上拍摄地面影像,利用三角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获取地面特征点的空间坐标,进而制图和分析。
其基本原理包括摄影测量的几何关系、地面控制点的布设、照片测量和影像处理等。
3. 航空摄影测量的数据采集3.1 飞行计划和摄影设计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之前,需要进行飞行计划和摄影设计。
飞行计划包括飞行高度、飞行速度、飞行线路等参数的确定。
摄影设计包括摄影地图的制作、布设与核查、航带的规划等。
3.2 摄影机和传感器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航空摄影机和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
常用的航空摄影机包括大型框幅照相机、小型框幅照相机和线性数组摄影机等。
3.3 地面控制点的布设为了提高航空摄影测量的精度和可信度,需要在地面上布设控制点。
地面控制点的布设要求具有较好的地理位置精度,并与摄影区域内的目标点有较好的空间分布。
4. 航空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4.1 前方交会在获得摄影测量的原始数据后,需要进行前方交会。
通过前方交会,可以确定地面特征点的物方坐标,并计算机它们的像方坐标。
4.2 控制点的联合平差通过前方交会获取的地面特征点的物方坐标,与地面控制点的空间坐标进行联合平差,以提高摄影测量的精度和可信度。
4.3 数字图像处理经过前方交会和控制点的联合平差后,将获得的影像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包括影像校正、放大、增强等,以获取高质量的地形图或地理信息图。
5. 航空摄影测量的精度评定为了验证航空摄影测量结果的精度,需要进行精度评定。
精度评定可以分为内部精度评定和外部精度评定两个方面。
内部精度评定主要是对摄影测量数据本身的精度进行评估,而外部精度评定则是将摄影测量结果与实地测量数据进行比较。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1∶5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1∶500](https://img.taocdn.com/s3/m/bc35efd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f.png)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1∶500 1∶1 000 1∶2 000 GBT 6962—2005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ICS 07.040A 77 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6962-2005代替 G B 6962- 1986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Specification for aerial photography of 1:500sc ale t op og ra p hi c m a p s000 1:2 0002005-04-19发布2005-10-01实施中华⼈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cB/T 6962- 2005⽬次前⾔·························································································,························⋯⋯⼯1 范围·········,··································································· ·······························⋯⋯ 1z 规范性引⽤⽂件································································································⋯⋯ 13 航摄计划与航摄设计······································································,···················⋯⋯ 14 飞⾏质量和摄影质量··························································································⋯⋯ 55 成果质量检查···································································································⋯⋯ 76 成果整理和验收································································································⋯⋯ 87航摄器材和航摄成果的保管·················································································⋯⋯10附录A(资料性附录)航摄鉴定表···········································································⋯⋯11附录B(资料性附录) 航空摄影常⽤计算公式····························································⋯⋯ 12附录C(规范性附录) 航摄底⽚压平质量检查⽅法 (15)附录D(资料性附录) 航摄资料移交书·····································································⋯⋯ 16附录E(资料性附录) 航摄底⽚移交清单··································································⋯⋯ 17附录F(资料性附录) 航摄像⽚、像⽚索引图移交清单················································⋯⋯ 18GB/T 6962- 2005⽉U 舀本标准代替GB 6962-1986((1,500,1,1 000,1:2 000⽐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68dc35df18583d048645903.png)
本部分规定了1:5000、1:1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的内容结构与要素的描述。
59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3部分: 1:25000 1:50000 1:10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GB/T 13977—1992
规定了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0、1∶10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外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16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3989—1992
规定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编号及编号应用的公式。
17
1∶5000 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概要说明
1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T 6962—2005
规定了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的技术要求、成果质量的检查方法及航摄器材和航摄成果的保管要求。
2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13
坐标展点仪
GB/T 13605—1992
规定了平台式直角坐标展点仪的分类、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
14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23—2006
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用以标识数字形式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型。
15
1∶5000 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规定了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技术接口设计的要求以及技术实施的方法和步骤。
40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ed34f98d1f34693daef3e75.png)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1.地形图的规格1.1.1 投影、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1:5000、1:10000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1.1.2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按GB/T 13989执行。
在特殊情况下,如临近国境线或广阔水域地区,图幅内只有少部分陆地,并入邻幅作破图廓处理。
破图幅的图幅编号写在主图幅编号之后,中间用逗号分开。
1.1.3 地形类别地形类别按图幅范围内大部分的地面倾斜角和高差划分,规定见表1。
当高差与地面倾斜角矛盾时,以地面倾斜角为准。
表 11.1.4 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
规定见表2,一幅图内一般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当基本等高线不能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
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
1.1.5 高程注记密度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
平地、丘陵地10~20个;山地、高山地及地形特征点稀少地区8~15个。
等高线注记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1~3个。
2.1 地形图的精度2.1.1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以图比例尺计不得大于表3规定。
表 32.1.2规定。
表 42.2立体测图2.2.1 一般要求本条只规定各类测图仪在测图作业中共同遵守的一般要求。
2.2.2 准备工作A.按任务要求令取测图所需的资料;B.熟悉规范、图式、测区专业设计书等有关的技术规定,了解内、外业成果及接边情况,填写、转抄、安置有关数据,以及上仪器前的必要计算工作;C.测绘面积以定向点连线为准,最大不大于像片上连线外1厘米。
且离像片边缘不小于1cm (18cm*18cm像幅)或1.5cm(23cm*23cm像幅)2.2.3 测绘地物A 。
影像清晰,现势性强的像片,可采用先内判后外调的方法测绘地物。
对影像清晰、易识别的地物直接判绘在原图上。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d2440a9376baf1ffd4fad7f.png)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测绘标准)国家标准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概要说明1 1∶500 1∶1000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规定了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的技术要求、成果质量的检查方法及航摄器材和航摄成果的保管要求。
2 1∶500 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1000、1∶2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3 1∶500 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1 000、1∶2000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4 1∶25000 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12340—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5 1∶25000 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2341—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6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1部分: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T 12343.1―2008GB/T 12343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2部分:1∶2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T 12343.2―2008GB/T 12343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0地形图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1811f40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6.png)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航空摄影测量是一种利用航空器进行测量、测绘和制图的
方法,它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灾难管
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保证航空摄影测量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操作和数据处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1. 摄影器材规范:航空摄影测量需要使用具有一定性能要
求的摄影器材,包括航空相机、镜头、滤光器等。
这些器
材需要满足一些技术指标,如分辨率、畸变、光心偏移等。
2. 飞行规范:航空摄影测量需要在特定的飞行高度、速度
和航线上进行。
飞行规范包括飞行高度的选择、航线的设计、飞行速度的控制等。
3. 控制测量规范:航空摄影测量需要进行控制点的测量,
用于定位和校正航空影像。
控制测量规范包括控制点的选择、测量精度要求、测量方法等。
4. 影像采集规范:航空摄影测量需要采集一定数量和分布
的航空影像。
影像采集规范包括影像的重叠度、侧向重叠
与纵向重叠的比例、拍摄时间等。
5. 数据处理规范:航空摄影测量需要对采集到的影像进行
数据处理,包括影像的判读、解译、大地坐标的确定等。
数据处理规范包括数据处理流程、参数设置、精度要求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航空摄影测量规范,不同国家和地区可
能会有一些差异。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需
求和要求,结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8937d11f18583d0496459a1.png)
第十篇 密度值 影像反差 ! 最大 在 !"# $ !"% ! ! 为 #"& $ #"’
测绘技术应用规范管理相关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反差系数 ! ( #") !"#"$ 正射影像负片密度范围: ! # "#"% ! 最小 在 #"% $ #"* ! 最大 在 #"& $ !"! ! ! 为 #") $ #"& ! ( #")+ !"#"% 框标影像应清晰、完整、齐全。 !"#"& 外业调绘片放大一般应整张放大,如放大倍数较大,一张像片可分成四片 放大,邻片之间的影像应有适当重叠。 !"! !"!"# !"!"! !"!"’ 复照 复照仪应定期检校,保证光屏、镜头和承影板三平面严格平行。 复照时应将图版、像片等严格压平。 复照原图的图廓边长、对角线长与理论值之差不得超过表 , 的规定。
第十篇
测绘技术应用规范管理相关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 对航摄资料的要求 执行 !" #$#%—&#《’ ( )**、’ ( ’ ***、’ ( % *** 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 航摄比例尺应根据仪器装备、成图方法、成图精度要求和航摄质量等情况合理选 择,一般平地、丘陵地像片比例尺分母与成图比例尺分母之比值 + 以 , 倍为宜,山地、 高山地 + 值以 ) - # 倍为宜。当用图急需, + 值大于 # 倍以上直至 & 倍时,要采取必要 的技术措施,确保成图精度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 对航测外业成果的基本要求 航测外业成果必须符合 !" .$/’—&.《’ ( )**、’ ( ’ ***、’ ( % ***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 量外业规范》及技术设计书的要求。 航测外业专业技术设计书、编辑指示书及检查验收报告,随同外业成果、成图资料 送交下工序。 !"% 技术设计 ;航空摄影测量外 !"%"! 搜集航空摄影资料(航摄鉴定表、验收报告及各种参数) 业资料(控制、调绘成果、各种计算手簿及略图) ;上级业务部门编制的综合技术设计 书;航空摄影测量外业专业技术设计书;已有地形图及地理资料等。必要时,设计、编 辑人员应到实地进行踏勘。 !"%"& 分析外业提供的资料能否满足内业各工序作业要求。估算成图预期精度及 特殊问题处理的方法。 !"%"’ 按有关规定编写技术设计书(包括编辑指示) 。
1:500、1:1000地形图航空摄影的基本规定
![1:500、1:1000地形图航空摄影的基本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421aaf9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0.png)
1:500、1:1000地形图航空摄影的基本规定1:500、1:1000地形图航空摄影的基本规定航空摄影技术要求按GB7931—87《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和GB7932—87《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执行。
一般要求如下:1.建议采用DMC全数字航摄仪摄制真彩色的航摄数字影像。
2.航空摄影委托专业航摄公司,所用航摄器材应经检验合格。
3.航摄飞行器采用GPS定位技术,按图幅的中心线飞行。
4.1:500地形图的航摄比例尺可设定为1:2250,若采用DMC 摄影,可适当放宽,但不要超过1:4000。
5.1:1000地形图航摄比例尺可设定为1:4000,也可用1:500地形图的航摄像片。
6.像幅:23×23cm,焦距:152±3mm,若采用DMC全数字航摄仪,像幅为16.5×9.6cm,焦距为120mm。
7.飞行质量主要指标:航向重叠:一般应为60%~65%,个别最大应不大于75%,旁向重叠:一般应为30%~35%,个别最小不应小于15%。
像片倾斜角:应小于2°。
旋偏角:应小于8°。
8.摄影质量主要指标:平均密度:0.7~1.0,最佳密度:0.85最大密度:1.3~1.7,密度差:0.8~1.1灰雾度:不大于0.2像点位移:不大于0.05mm光学框标清晰、齐全。
9.其他要求:(1)全区摄影时航向超出测区范围二条基线为好。
(2)摄影者要掌握晴空无云天气标准进行摄影,保证航摄质量,注意底片不应有擦痕和脱膜现象。
(3)如出现绝对漏洞以及影响测图的云影应进行补摄。
(4)底片应按规范编号,注记摄区代号、片号。
每卷底片两端分别注记航摄日期、摄区代号、底片卷号、航摄仪号码、焦距、起止片号、总片数。
(5)成果整理时,底片应按分区或索引图装筒,每卷底片应填写登记卡片,一式两份。
一份置于筒内,一份贴在筒外,并注明筒号、起止片号。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549d0165022aaea988f0fc6.png)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1.地形图的规格投影、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1:5000、1:10000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按GB/T 13989执行。
在特殊情况下,如临近国境线或广阔水域地区,图幅内只有少部分陆地,并入邻幅作破图廓处理。
破图幅的图幅编号写在主图幅编号之后,中间用逗号分开。
地形类别地形类别按图幅范围内大部分的地面倾斜角和高差划分,规定见表1。
当高差与地面倾斜角矛盾时,以地面倾斜角为准。
表 1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
规定见表2,一幅图内一般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当基本等高线不能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
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
表 2高程注记密度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
平地、丘陵地10~20个;山地、高山地及地形特征点稀少地区8~15个。
等高线注记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1~3个。
地形图的精度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以图比例尺计不得大于表3规定。
表 3内业加密点、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以图比例尺计不得大于表4规定。
表 4立体测图一般要求本条只规定各类测图仪在测图作业中共同遵守的一般要求。
准备工作A.按任务要求令取测图所需的资料;B.熟悉规范、图式、测区专业设计书等有关的技术规定,了解内、外业成果及接边情况,填写、转抄、安置有关数据,以及上仪器前的必要计算工作;C.测绘面积以定向点连线为准,最大不大于像片上连线外1厘米。
且离像片边缘不小于1cm(18cm*18cm像幅)或(23cm*23cm像幅)测绘地物A 。
影像清晰,现势性强的像片,可采用先内判后外调的方法测绘地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基本等高线在图上间隔小于地物接边限差时,其接边限差按地物接边限差规定执行。
各类地物的拼接,不得改变其形状和相关位置,直线地物应从离图边最近的转折点进行拼接,地貌拼接不得产生变形。
>500
基本等高距
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规定见表2,一幅图内一般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当基本等高线不能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
表 2
地形类别
基本等高距(m)
1:5000
1:10000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高程注记密度
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平地、丘陵地10~20个;山地、高山地及地形特征点稀少地区8~15个。等高线注记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1~3个。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1.地形图的规格
投影、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
1:5000、1:10000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按3°分带。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按GB/T 13989执行。
在特殊情况下,如临近国境线或广阔水域地区,图幅内只有少部分陆地,并入邻幅作破图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破图幅的图幅编号写在主图幅编号之后,中间用逗号分开。
自由边地物、地貌必需测出图廓外4mm。
3 检查验收
检测要求:
内业重上仪器检查和利用备检点检查测图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精度时,其较差一般不大于表3、表4规定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最大不大于中误的两倍。
各要素必须按测绘位置,并对照调会片进行整饰,符号中心位置偏移一般不大于, 个别不大于,要正确显示地物地貌的特征。
等高线编辑应顾及与相应影像的套合,个别明显不套合的部分,可在测图定向平面限差以内作适当的修改,注记点点位必须在相应影像上。
原图接边
不同比例尺的图幅接边,一般只限接1:5000,1:10000之间的地形图。
C.等高线应真实地反映各种地貌的形态及其特征。山头、鞍部、倾斜变换处、山脚等首曲线不能显示出地貌特征和地貌形态时,应加测间曲线,以至助曲线。凹地及凹凸难辩的地形应加绘示坡线;
D.森林密集覆盖区,当只能沿树冠描绘等高线时,应加树高改正;
E.立体观测难以照准的阴影云影部分,图上面积大于2平方厘米的用草绘曲线表示;
地形图的精度
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以图比例尺计不得大于表3规定。
表 3
地形类别
中误差
项 目
平地、丘陵地(mm)
山 地、高山地(mm)
加密点
地物点
内业加密点、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以图比例尺计不得大于表4规定。
成图比例尺
1:5000(m)
1:10000(m)
B.仪器上测绘地物可以用统一简化符号及分项着色。
测绘地貌
A.地貌表示以等高线为主。同时恰当配合各种地貌符号和高程注记。用符号表示的各种地貌元素。在图上的位置、形状、大小、方向等应符合实地真实情况。瀑布、跌水、堤坝、陡崖、陡坎、冲沟等。比高大于2米且模型影像清楚的应测注比高。
B.等高线应仪器上实测。当相邻两计曲线间距在图上小于5MM的等倾斜地段,只测绘计曲线,首曲线可以插绘;
b,每像对测完后,应经检查才能从仪器上取下。
c,每幅图测完后,应认真进行自校和资料清理工作。图历表、手簿要齐全,并填写完整。
解析测图仪测图
内定向,测标严格对准框标。框标坐量测误差不得大于.
相对定向,标准点位残余上下视差以像片比例尺计不大于个别不得大于.
绝对定向。平面坐标误差(DXG。DYG)平地、丘陵地不大于(M--成图比例尺分母),个别不得大于 ;山地、高山地不大于个别不得大于。高程定向误差平地不大于,丘陵地、山地、高山地不大于表4中相应地形类别加密点高程中误差的倍
原图清绘
对原图上少量不清楚、不合理的地物、地貌可作适当修改。地物可在范围内进行修改;地貌可在平地1/6,丘陵地1/4,山地、高山地1/2等高距范围内进行修改,当基本等高线间间隔小于图上及密林地区,可在一根等高距范围内进行修改,但不得整组等高线移位和变形。
图上各种符号间间隔不小于。两计曲线间间隔小于图上的,可不插绘首曲线。
同比例尺同精度图幅接边,地物平面位置的接边较差和等高线高程接边较差,不大于表3、表4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和等高线高程中误差的2倍,个别不大于倍。
同比例尺不同精度图幅接边,地物平面位置接边较差和等高线高程接边较差不大于表3,表4中相应中误差之和,个别不大于其和的倍,然后按中误差的比例进行配赋接边。
不同比例尺的图幅接边,需将小比例尺放大成等比例尺后进行接边,平面位置接边较差和等高线高程接边较差不大于表3,表4中相应中误差(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化为同一比例尺)之和,个别不大于其和的倍,然后按中误差之比例化在同比例尺图上进行配赋接边。
地形类别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高
程
中
误
差
内业加密点
——
——
高程注记点
等高线
地形变换点
地形变换点
地形变换点
地形变换点
表 4
立体测图
一般要求
本条只规定各类测图仪在测图作业中共同遵守的一般要求。
准备工作
A.按任务要求令取测图所需的资料;
B.熟悉规范、图式、测区专业设计书等有关的技术规定,了解内、外业成果及接边情况,填写、转抄、安置有关数据,以及上仪器前的必要计算工作;
地形类别
地形类别按图幅范围内大部分的地面倾斜角和高差划分,规定见表1。
当高差与地面倾斜角矛盾时,以地面倾斜角为准。
表 1
地形类别
地面倾斜角
高 差(m)
1:5000
1:10000
平 地
<2°
<20
<20
丘陵地
2~6°
20~150
20~150
山 地
6~25°
150~300
150~500
高山地
>25°
>300
F.典型地貌如沙丘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等,应在专业设计书中提出具体要求,必要时应制作典型地貌详片。
接边和结尾工作
a,像对间的地物接边差不大于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的两倍。等高线接边不大于1个基本等高距;山地、高山地当相邻两个基本等高线间距在图上小于地物接边限差规定时,等高线接边限差按地物接边限差要求执行;
与己成图、出版图接边的接边较差不大于、、条规定的限差时,只改新图,如大于上述限差规定时,应认真检查,确认新图无误,则以新图为准,不接部分在两幅图的图历表内和原图边上分别注明。
不同单位同期成图的图幅接边,先成图单位负责抄边,后成图单位负责接边,接边发生问题时,应认真检查,确认本图无误后,通知先成图单位进行检查,并拼接完善。
C.测绘面积以定向点连线为准,最大不大于像片上连线外1厘米。且离像片边缘不小于1cm(18cm*18cm像幅)或(23cm*23cm像幅)
测绘地物
A 。影像清晰,现势性强的像片,可采用先内判后外调的方法测绘地物。对影像清晰、易识别的地物直接判绘在原图上。对无把握判准的、新增的地物和各种注记由外业进行补测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