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评价详细共86页文档

合集下载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

水域环境监测与保护1、环境:环境总是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我们所研究的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污染: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或自然变异引起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生物的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3、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测定必须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进行,而不是仅对某一地点某一时刻的某种污染物。

4、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危害及治理。

P26定义:指人类通过在沿海及河口的石油开发、油轮运输、以及炼油工业的废水排放等过程将石油带入海洋,导致影响海气交换,降低海洋初级生产力,危害生物生存,破坏海滩休养地及风景区的景观等环境恶化现象。

来源:1、河流携带输入2、沿海工业排污3、大气沉降物4、船舶污染5、海底石油开采污染。

危害:1、对水体的危害:石油对水色、水味和溶解氧均有较大影响。

石油在海面上形成的油膜能阻碍大气与海水的交换,导致水体缺氧,同时,二氧化碳和有机质含量积聚增加,使海洋中好氧性生物、微生物和海藻大量死亡,兼氧性生物、微生物和海藻大量繁殖,破坏海洋的生态平衡;油膜减弱了太阳辐射进海水的能量,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海洋的自净能力,破坏了海洋的生态平衡,从而降低了海洋的生产力;油膜覆盖海面还会阻碍海水的蒸发,影响大气和海洋的热交换,改变海面的反射率,减少进入海洋表层的日光辐射,对局部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风潮的作用下,油膜或油块会浮上海岸或海滩,破坏海滨风景,污染环境。

2、对生物的危害:石油对生物的毒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大量石油造成的急性中毒,另一类是长期低浓度石油的毒性效应;溶解氧下降产生恶臭,水体恶化,沉积于水底的油类烃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等毒物,使底栖生物死亡,破坏食物链;被油膜沾污皮毛的海兽和海鸟,将失去保温、游泳、飞行的能力;石油还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它破坏细胞膜的正常结构,干扰生物体的酶系,进而影响生物体正常的生理、生化过程。

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第九章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第一节环境监测一、环境监测的意义和作用(一)环境监测的目的意义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是为了特定目的,按照预先设计的时间和空间,用可以比较的环境信息和资料收集的方法,对一种或多种环境要素或指标进行间断或连续地观察、测定、分析其变化及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环境污染虽然自古就有,但环境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只是在20世纪.60年代才发展起来,最初影响较大的环境污染事件主要是由于化学污染物所造成,因此,对环境样品进行化学分析以确定其组成和含量的科学 环境分析化学就产生了。

由于环境污染物通常处于痕量级,基体复杂,流动性、变异性大,对分析的灵敏度、准确度、分辨率和分析精度等提出了很高要求。

所以,环境分析化学实际上是分析化学的发展,同时也是环境化学的分支学科。

环境科学的发展首先要求判断环境质量,或判断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破坏及其污染破坏的程度。

由于环境中各种污染物之间、污染物与其他物质以及其他因素之间存在着相加或拮抗作用,所似,仅对单个污染物短时间的取样分析是不够的,必须取得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数据。

即需要得到各种污染因素在一定范围内的时、空分布数据,才能对环境质量作出确切的评价。

这项任务单靠环境分析化学一种方法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和先进的物理或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各种方法相结合才能完成。

判断环境质量,从监测手段上来看,有对环境样品组分、污染物分析测试的化学监测方法;有对环境中热、声、光、电磁、振动、放射性等物理量和状态测定的物理监测方法,以及利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群落、种群变化、畸形变种、受害症状等生物对环境污染所发生的各种信息,作为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生物监测方法。

目前,环境监测以化学监测和物理监测为主要手段,但由于生物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它不仅可以反映多种因子污染的综合效应,也能反映环境污染的历史状况,即长期的积累效应。

生物监测可以完成化学监测和物理监测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监测及评价范文

生态监测及评价范文

生态监测及评价范文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

为了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监测和评价。

本文将以生态监测及评价为主题,探讨其重要性及相关措施。

生态监测是指通过采集、记录和分析生态环境的数据来监测生态环境的变化和趋势。

生态评价是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判断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

生态监测及评价是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生态监测及评价对于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如工业污染、森林砍伐、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通过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到环境变化的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可以判断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为制定环境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生态监测及评价有助于优化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通过正确的管理和保护,才能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价,可以了解到资源利用的情况和管理效果,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再次,生态监测及评价有利于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只有通过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价,才能真正了解到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和影响。

这将引起公众的环境意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为了实现生态监测及评价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包括监测站点、监测设备和监测指标等。

其次,加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第三,加强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价,利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判断和预测。

最后,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促使人们自觉保护环境。

综上所述,生态监测及评价对于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监测和评价生态环境,可以及时了解环境变化的情况,优化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监测与评价报告书

环境监测与评价报告书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实训项目名称:常州工程药业有限公司班级:环境监测1211班学号:2012041132姓名:吴大酉制药与生物工程技术系目录1总论 (6)1.1 前言 (6)1.2 编制依据 (6)1.2.1 法律法规 (6)1.2.2 技术规范与政策 (6)1.3 评价目的及评价工作原则 (8)1.3.1 评价目的 (8)1.3.2评价工作原则 (8)1.4 评价技术路线 (8)1.5 评价因子 (10)1.6 评价重点及评价工作等级 (10)1.6.1 评价重点 (10)1.7 评价范围 (11)1.8 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11)1.9 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 (12)1.9.1 环境功能区划 (12)1.9.3 污染物排放标准 (12)2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14)2.1自然环境概况 (14)2.1.1地理位置 (14)2.1.2地形、地貌 (14)2.1.3气象气候 (14)2.1.4水文特征 (17)2.2社会环境概况 (18)3.建设项目概况 (18)3.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8)3.2 建设内容及规模 (18)3.3 厂区平面布置及土地利用状况 (19)3.4 主要生产设备 (20)4工程分析 (20)4.1工艺流程及产物环节 (20)4.1.1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流程 (21)4.1.2 产污特征 (21)4.2物料及能源消耗 (22)4.3给排水与水量平衡 (26)4.3.1给排水 (26)4.3.2水量平衡 (27)4.4其它公用工程 (28)4.5物料进出计算 (29)4.6污染源强及污染物排放量分析 (29)4.6.1大气污染物源强及排放情况 (29)4.6.2水污染物源强及排放情况 (30)4.6.3固体废物源强及排放情况 (3)4.6.4噪声污染物源强及排放情况 (3)4.7污染物排放量汇总 (3)5 ?略 (4)6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6.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6.2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6.3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7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6)7.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6)7.1.1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6)7.1.2大气扩散模式 (8)7.1.3大气污染源源强参数 (11)7.1.4大气环境预测 (12)7.1.5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3)7.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13)7.2.1废水排放方案 (13)7.2.2水环境影响分析 (13)7.3环境噪声影响预测评价 (13)7.3.1主要噪声源 (13)7.3.2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 (14)7.3.3噪声影响评价 (16)8环境风险评价 (16)8.1评价目的和重点 (16)8.2风险识别 (16)8.2.1风险识别 (16)8.2.2物质风险识别 (17)8.2.3重大危险源识别 (18)8.2.3事故概率分析 (18)8.3风险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及风险类别 (18)8.3.1风险评价等级 (19)8.3.2风险评价范围 (19)8.3.4风险类型 (20)8.4源项分析 (20)8.4.1最大可信事故的确定 (20)8.4.2最大可信事故源项分析 (20)8.5后果分析 (22)8.6风险管理 (22)8.6.1风险防范措施 (22)8.6.2事故应急措施 (24)8.6.3事故应急预案 (26)8.7.结论 (27)9 污染控制措施评述 (27)9.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评述 (27)9.2 水污染防治措施评述 (28)9.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评述 (29)9.4固体废物防治措施评述 (29)9.5厂区布局合理性分析 (30)10 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 (30)10.1 环境管理 (30)10.1.1环境管理机构的建立 (30)10.1.2 环保管理制度的建立 (30)10.2 环境监测计划 (30)10.2.1 监测机构的建立 (31)10.2.2 环境监测计划 (31)1总论1.1 前言江苏常州工程药业有限公司位于江苏常州武进区滆湖路,建设项目位于常州武进区工程学院东南角,厂址所在地属常州武进区医药化工材料产业区,规划用地性质属工业用地。

环境监测与评价

环境监测与评价

环境监测与评价
n 最终评分结果范围为3~17分:3~8分划
为低氡潜势,平均室内氡浓度推测(即 地图标记)<74Bq/m3,即地图中标定出 的黄色区域;9~11分划为中等,平均室 内氡浓度推测74~148Bq/m3,即地图中 标定出的橙色区域;11~17分划为为高氡 潜势,平均室内氡浓度推测>148 Bq/m3, 即地图中标定出的红色区域。
232Th系列 6.04×10-1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监测与评价
氡地质潜势图或氡风险图
n 氡地质潜势图:基于伽玛测量资料、 岩性、室内氡、土壤渗透率、房屋 结构等参数,用因子得分的方法做 图(美国氡潜势图)
n 氡风险图:室内氡浓度超过148 Bq/m3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的百 分比就是氡风险。
PPT文档演模板
~0.004 % to ~0.006% per mSv
PPT文档演模板
i.e., approximately:
•~0.005% per mSv
环境监测与评价
UNSCEAR conclusion:
Summary of the New Epidemiological Estimates of Cancer Risks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监测与评价
辐射对人体产生的生物效应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监测与评价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监测与评价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监测与评价
Epidemiological Estimates of Cancer
Cancer mortality(死亡率) risk
(after 1000 mSv acute dose)
8环境监测与评价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监测与评价报告

环境监测与评价报告

水质监测与评价实习监测与评价报告一、实习目的l、熟悉和掌握水环境监测的布点和取样的方法及水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

2、根据环境质量标准,通过监测来检验杨凌饮用水、地表水、灌溉水的相关项目进行测定。

3、通过水质监测的结果,判断和比较杨凌水质污染情况,评价杨凌区西部的水环境质量,并根据监测结果指导杨凌当地的农业灌溉、工业生产、饮用水安全等。

4、通过实习,掌握水环境监测的技术手段,熟悉各个监测项目测定的原理、方法,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测定和分析方法, 掌握水质环境评价的方法和程序,熟悉环境质量评价的工作程序。

二、实习过程详见《水质监测与评价实习——监测与评价方案》三、监测结果(一)物理性指标(色度、电导率、浊度、温度、硬度、SS)1.色度预处理:对于较为清洁的水样,直接测定;对于浑浊水样,将水样静置三十分钟,取上清液测定;若上清液颜色仍然较深,则对水样进行稀释后测定。

监测方法:铬钴比色法数据分析:结论:1)渭河(平均)=3;渭惠(平均)=1.1;高干(平均)=1.7后河(平均)=2.8,故有以下结论:2)渭河(平均)>后河(平均)>高干(平均)>渭惠(平均),pH各断面基本一致(见后),水质均偏碱性。

2.电导率预处理:水样采回后,静置后立即进行测定。

监测方法:电导率仪:测量前需用KCL盐溶液校正,每次测量完样液都需要用去离子水清洗。

数据分析:结论:1)渭河(平均)=4.72;渭惠(平均)=5.29;高干(平均)=5.26;后河(平均)=4.442)由此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渭惠(平均)>高干(平均)>渭河(平均)>后河(平均)即渭惠的盐含量最高,高干,渭河,后河依次递减。

3.浊度预处理:水样采回后,直接测定。

监测方法:分光光度法 数据分析:各水系浊度图卧龙寺玉佛寺边上渭三帅家村陵角边中渭二李家村南卜边下渭一陈沟村织上渭水运织中织下北门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1234渭河 渭惠渠 高干渠 后河浊度结论:1)不同河流间比较:从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方向上,浊度整体变化不大。

环境监测与评价详细概述(ppt 86页)

环境监测与评价详细概述(ppt 86页)

主要参考书: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导则与标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07/08/09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07/08/09
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环境影响评价 相关法律法规》,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07/08/09
在生命科学中-生物是主体
环境就是指某一特定生物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 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群体生存和 发展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即指生物的栖息地, 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群体生存和发展 的各种要素。
在环境科学中-人类是主体
环境就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 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着 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要素的总 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古人尚知选择一个良好环境,现代人更应该如此。
学科性质
环境监测与评价是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性学科, 属理论与实践应用学科
教学目的与要求
• 掌握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知识和实践应用基 础;掌握环境保护标准与应用范围;掌握环境 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实践应用基础;了解国 家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我国环 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况;熟悉与掌握生态环境 保护的基本原则。
《环境监测与评价》
“孟母三迁”
• 孟子名轲,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和 教育家。相传,孟轲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 最初,孟家附近有一个坟场,殡葬的喧闹声分散 了小孟轲的注意力。为了孟轲的成长,孟母把家 搬到了一个集市的附近。但小孟轲经常到集市中 闲逛,孟母决定再次搬家,考虑再三,孟母把家 搬到了学堂附近。从此,孟轲有了一个良好的学 习环境。

环境监测与评价

环境监测与评价

环境监测与评价一、实习目的:1、熟悉声级计的使用;2、掌握环境噪声监测的一般过程和监测方案设计;3、掌握悬浮固体特定的基本方法;4、掌握浊度测定的基本方法;、5、掌握COD 的测量方法;6、学会河流、湖泊、河涌监测断面、采样点设置、样品采样、保存与理方法。

7、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性质、内容、流程以及在环境保护中所处的地位; 8、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9、扩大知识面,补充课堂与学校实验室所学习不到的知识。

二、 实习时间:第四学期末一周 三、 实习内容:1实习动员实习前的动员,6月28日b506由我们的陈淑芳老师为我们做实习前动员,陈老师为我们介绍了这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以及实习报告的书写格式。

2取样断面监测点的布设水样监测前由我们的老师带领着同学去南湖取水样,取了六个断面的水样分别是1-1-1, 1-1-2, 1-1-3, 1-2-1, 1-2-2, 1-2-3。

(Ⅰ) 水环境的监测—长春南湖公园水质监测长春南湖公园概况长春市南湖公园位于长春市内,总面积222万多平方米,是市内最大的公园,为全国第二大园,仅次于颐和园。

且花园特色鲜明。

南湖公园位于市区西南部,湖面92公顷,是长春最大的公园,建于1933年。

6月30日,下午一点钟我们给水排水一班在化学实验室开始做实验,实验开始前,有我们的宋炜华宋老师为我讲解了本次试验的一些试验步骤、试验所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及其使用的方法。

在宋老师的指导下及同学们之间的相互配合下,我们终于在四个小时内完成了水质监测的实验。

3. 水样监测3.1 水样浊度的测定温度、pH、以及浊度的监测数据记录表1.浊度、温度、pH值数据记录3.2 SS测定a)取滤纸和烧杯放在烘箱中烘干30min后,冷却称量。

b)滤纸放在漏斗中,取100ml水样倒入,用蒸馏水润洗量筒,确保所有颗粒倒入漏斗滤纸中。

c)过滤后放入烘箱,烘干2小时。

环境监测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环境监测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环境监测项目综合评估报告目录概论 (4)一、运营与管理 (4)(一)、公司经营理念 (4)(二)、公司目标与职责 (5)(三)、部门任务与权利 (6)(四)、财务与会计制度 (9)二、技术方案与建筑物规划 (11)(一)、设计原则与环境监测项目工程概述 (11)(二)、建设选项 (12)(三)、建筑物规划与设备标准 (13)三、发展策略 (15)(一)、公司发展计划 (15)(二)、执行保障措施 (16)四、背景及必要性 (17)(一)、环境监测项目背景分析 (17)(二)、实施环境监测项目的必要性 (19)五、投资方案 (20)(一)、环境监测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20)(二)、建设投资构成 (21)(三)、资金筹措方式 (21)(四)、投资分析 (22)(五)、资金使用计划 (23)(六)、环境监测项目融资方案 (24)(七)、盈利模式和财务预测 (26)六、营销策略与品牌推广 (27)(一)、营销策略制定 (27)(二)、产品定位与定价策略 (29)(三)、促销与广告战略 (30)(四)、品牌推广计划 (32)七、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33)(一)、环境监测项目风险分析 (33)(二)、风险管理与应对方法 (35)八、市场与供应链管理 (37)(一)、供应链策略 (37)(二)、供应商关系管理 (37)(三)、存货与库存管理 (37)(四)、客户关系管理 (38)(五)、物流与分销策略 (38)九、市场调研与竞争分析 (38)(一)、市场状况概览 (38)(二)、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 (39)(三)、竞争对手分析 (41)(四)、市场机会与挑战 (42)(五)、市场战略 (44)十、法律与合规事项 (46)(一)、法律合规与风险 (46)(二)、合同管理 (46)(三)、知识产权保护 (46)(四)、法律事务与合规管理 (47)十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48)(一)、环境保护政策与承诺 (48)(二)、可持续生产与绿色供应链 (48)(三)、减少废物和碳足迹 (49)(四)、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 (50)(五)、社区参与与教育 (51)十二、环境监测项目监督与评估 (51)(一)、环境监测项目监督体系 (51)(二)、绩效评估与指标 (52)(三)、变更管理与调整 (53)(四)、定期报告与审计 (54)概论本报告是对环境监测市场调研项目的综合评价分析,通过深入研究市场需求、竞争状况和未来趋势,为企业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和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环境监测质量评价规范

环境监测质量评价规范

环境监测质量评价规范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而环境监测则是环境保护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环境监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我们对环境状况的了解和判断,进而影响到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效果。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环境监测质量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环境监测质量评价是指对环境监测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审查,以确定监测数据是否符合预定的质量要求和标准。

它涵盖了从监测计划的制定、监测点位的布设、样品的采集与保存、分析测试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数据处理与报告编制等各个环节。

首先,监测计划的制定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

一个科学合理的监测计划应充分考虑监测目的、监测对象、监测频次、监测方法以及质量控制措施等因素。

例如,如果监测目的是了解某一区域的大气污染状况,那么监测点位的布设就应考虑污染源的分布、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因素,以确保能够准确反映该区域的大气质量状况。

同时,监测频次也应根据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和环境管理的需求来确定,既不能过于频繁造成资源浪费,也不能过于稀疏导致数据缺乏代表性。

监测点位的布设是影响监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点位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能够反映所监测区域的环境特征和污染状况。

对于大气监测,应在不同的功能区(如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等)设置监测点;对于水体监测,应在河流的上、中、下游,以及不同的水层(如表层水、中层水、底层水)进行采样。

此外,还应考虑监测点位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以保证长期监测的顺利进行。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是环境监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能够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情况。

在采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合适的采样器具和方法,并注意避免样品的交叉污染。

采集后的样品应及时进行保存和运输,以防止其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

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保存条件也各不相同,如某些水样需要加入固定剂以防止化学物质的分解,某些大气样品需要在低温下保存以保持其成分的稳定。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报告演示文稿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报告演示文稿

全球或国际标准
01
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
WHO制定的全球环境卫生标准,旨在保护全球公众健康和维护生态平
衡。
02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标准
UNEP制定的国际环境质量标准和指导方针,旨在促进全球环境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
03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
ISO制定的环境管理标准和指南,旨在帮助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评价指标体系
空气质量指数(AQI)
用于评估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标体系,包 括PM2.5、PM10、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的浓度水平。
土壤质量指数
用于评估土壤质量状况的指标体系, 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污染物含量

水质指数(WQI)
用于评估水体质量状况的指标体系, 包括pH值、浊度、总磷等水质参数 。
生态状况指数
建立环境税费制度
对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征 收环境税,对环保产业给 予税收优惠。
技术措施
推广清洁能源
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 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 的使用。
提升环保技术
加大环保技术研发力度, 提高环保技术水平,推动 环保产业的发展。
建立环境监测网络
建立覆盖全国的环境监测 网络,实时监测环境质量 ,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 据。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与指标
国家或地区标准
中国标准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法,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这些标准规定 了不同区域和行业的环境质量要求,以及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限制。
欧盟标准
欧盟成员国遵循的共同环境质量标准,以确保整个欧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
美国标准
美国环保局(EPA)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指导方针,旨在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 。

环境监测与评价报告

环境监测与评价报告

环境监测与评价报告水质监测与评价实习监测与评价报告一、实习目的l、熟悉和掌握水环境监测的布点和取样的方法及水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

2、根据环境质量标准,通过监测来检验杨凌饮用水、地表水、灌溉水的相关项目进行测定。

3、通过水质监测的结果,判断和比较杨凌水质污染情况,评价杨凌区西部的水环境质量,并根据监测结果指导杨凌当地的农业灌溉、工业生产、饮用水安全等。

4、通过实习,掌握水环境监测的技术手段,熟悉各个监测项目测定的原理、方法,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测定和分析方法, 掌握水质环境评价的方法和程序,熟悉环境质量评价的工作程序。

二、实习过程详见《水质监测与评价实习——监测与评价方案》三、监测结果(一)物理性指标(色度、电导率、浊度、温度、硬度、SS)1.色度预处理:对于较为清洁的水样,直接测定;对于浑浊水样,将水样静置三十分钟,取上清液测定;若上清液颜色仍然较深,则对水样进行稀释后测定。

监测方法:铬钴比色法数据分析:结论:1)渭河(平均)=3;渭惠(平均)=1.1;高干(平均)=1.7后河(平均)=2.8,故有以下结论:2)渭河(平均)>后河(平均)>高干(平均)>渭惠(平均),pH各断面基本一致(见后),水质均偏碱性。

2.电导率预处理:水样采回后,静置后立即进行测定。

监测方法:电导率仪:测量前需用KCL盐溶液校正,每次测量完样液都需要用去离子水清洗。

数据分析:结论:1)渭河(平均)=4.72;渭惠(平均)=5.29;高干(平均)=5.26;后河(平均)=4.442)由此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渭惠(平均)>高干(平均)>渭河(平均)>后河(平均)即渭惠的盐含量最高,高干,渭河,后河依次递减。

3.浊度预处理:水样采回后,直接测定。

监测方法:分光光度法数据分析:各水系浊度图卧龙寺玉佛寺边上渭三帅家村陵角边中渭二李家村南卜边下渭一陈沟村织上渭水运织中织下北门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1 234渭河渭惠渠高干渠后河浊度结论:1)不同河流间比较:从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方向上,浊度整体变化不大。

环境监测与跟踪评价

环境监测与跟踪评价

第十一章环境监测与跟踪评价规划方案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规划实施的不同阶段、不同区域对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会有较大的差别。

因此,规划环评阶段进行的预测和分析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跟踪评价是应对规划不确定性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指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对规划已经及正在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实地的监测、分析和评价的过程,用以检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以及不良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不良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改进意见,以及规划方案修订或终止其实施的建议。

本环评跟踪评价方案包括如下内容:11.1 组织形式11.1.1 设置环境管理机构应建立永平石材加工集中区的环境管理机构,作为具体监督和实施环境管理的机构,配备专职的环境管理人员,在加工区管委会和上级环境保护部门领导下,处理区内环境保护日常管理事务,并接受上级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

环境管理机构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

(2)按规划环评要求负责落实本规划项目环保设施的配套建设、监督管理,配合环保主管部门的验收工作。

(3)落实本报告提出的监测与跟踪评价计划,并委托有资质和能力的机构实施。

(4)负责区域环境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区域环境风险应急体系。

(5)监督规划具体项目建设环保审批程序执行情况及“三同时”的落实情况,配合环保主管部门对其的监督检查。

(6)负责与各级环保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工作,并接受其监督和指导。

(7)建立环保信息网络,负责各类环保资料的统计、整理和归档工作。

(8)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和环保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自身和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及责任感。

11.1.2 环境管理内容(1)环境综合管理①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同时组织督促区内的各企业贯彻实施国家及地方的有关环保方针、政策法令、条例。

②制定加工区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划方案实施初期,由加工区环境管理机构(浦城县永兴镇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制定区内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并在规划实施的不同阶段,结合不同区域的建设特点对管理办法进行及时修改及完善。

环境保护监测技术评分标准

环境保护监测技术评分标准

环境保护监测技术评分标准
1. 背景
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加剧,环境保护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确保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工作能够科学准确地进行,制定一套统一的评分标准是必要的。

2. 目标
本文档的目标是制定一套环境保护监测技术的评分标准,以帮助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评估各项监测技术的质量和可行性。

3. 评分标准
3.1 数据准确性
评分标准的首要考量是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以下因素将影响评分:
- 监测设备的精度和灵敏度
- 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方法
- 数据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3.2 技术可行性
评分标准还需考虑监测技术的可行性,主要包括:
- 技术操作的简便性和可靠性
- 资源需求和成本效益性
- 技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用性
3.3 创新性与发展前景
评分标准还将评估监测技术的创新性和未来发展前景,包括:
- 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情况
- 技术的改进和优化潜力
- 技术在科研和工程实践中的前瞻性
4. 使用方法
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可以根据本文档所制定的评分标准,对不同的环境保护监测技术进行评估和比较。

评分结果可作为制定环境保护监测方案和投资决策的参考依据。

5. 总结
本文档旨在为环境保护监测技术提供一套科学、全面的评分标准,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精确与可行性。

希望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能够充分利用本标准,提升环境保护监测技术水平,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