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汉唐盛世—新的大一统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三课 第1框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案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三课 第1框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案 人教版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秦朝一统以及汉朝建立的史实。

在此基础上,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了汉武帝为巩固汉朝统治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形成了自秦朝以来新的大一统的局面,并简略介绍了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汉朝经历的确切时间。

(2)掌握汉武帝为巩固新的大一统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3)知道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比较秦朝的各项制度和汉朝的各项制度的异同来理解汉武帝时期的所采取的措施的过程中,掌握通过比较来理解史实的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郡县制和分封制对巩固中央集权带来的影响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自主探究历史现象及其意义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形成对汉武帝的正确评价。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统一的多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汉武帝新的大一统的措施。

【教学难点】汉朝的一统于秦朝一统的区别。

【教学方法】比较法与自主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导入】猜古代皇帝的名字:打得赢就是上帝(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康熙)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姜鹏曾用十六个字形容一个皇帝的一生——内强皇权,外服四夷,迷信神仙,晚年改辙。

请问这个皇帝是谁?(汉武帝)(教师总结:姜鹏博士的这十六字总结,前八个字概括了汉武帝一生的功绩,简单来说,就是缔造了一个新的大一统的格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回到汉朝体会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环节一:画年代尺教师在黑板上画汉朝历的年代,让学生在相应的年代填上相应的事件。

(此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汉朝的大致时间和经历的重大事件,有利于对史实的梳理)阅读卡内容探究请学生自行阅读书本阅读卡上的《西汉的分封与七国之乱》,小组讨论:如果你是汉武帝,如何避免类似七国之乱事件的发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3-3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3-3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汉武帝时代的边疆开发和对外关系促进了与西域地区的交流,开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与西方的联系。
-汉武帝时代的边疆开发和对外关系对于中国的地理扩展和民族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
答案:
1.判断题:对对对错
2.简答题: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在政治方面采取了设立郡县制、推行均田制、实行推恩令等措施;经济方面实行了盐铁官营,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加强了中央的经济控制;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了太学,推广了儒学教育;文化方面提倡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设立了乐府,推广了汉字书写。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知识点梳理
1.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政治方面:汉武帝设立郡县制,推行均田制,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经济方面: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加强中央的经济控制。
3.历史解释:通过分析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大一统措施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及其具体措施。2.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 第三单元第三课 汉武帝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 第三单元第三课 汉武帝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3、学生在整堂课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 ,因此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 ,过程要跌宕起伏 ,有轻重缓急。在讲授过程中可以采用讲述历史小故事、安排小组合作、历史剧扮演等形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课堂体验和参与感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历史故事和阅读课本材料 ,能详细说出推恩令和强化监察制度的具体内容 ,感受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
4、提问:秦朝有哪个职官与司隶校尉的职能相似?
〔御史大夫。〕
5、提问:汉武帝采取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加强了中央集权 ,稳固了皇权。〕
1、用自编小故事的形式讲述推行推恩令的背景。
2、用点名提问的方式引出推恩令的措施 ,让学生根据课本和自己的理解说出推恩令的历史作用。
3、展示课本图3-14〔东汉冀州刺史印〕。
完成随堂作业 ,作业本第20页1-4题。完成之后公布答案进行校对 ,随后讲评错题。〔5-7分钟〕
二、经济难题
汉武帝还是忧心重重的 ,匈奴每每侵犯的时候 ,他都想直接给予最大力度的打击。可当他一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 ,有的大臣说“币制混乱 ,国库空虚 ,实在是没有方法承受军事还击。〞汉武帝到底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情分析
1、学生们在课外通过书籍或者电视剧对汉朝的历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学生所了解的可能并非真实的历史 ,且只知故事 ,不知故事背后所反映的历史意义。因此 ,既要引导学生正视电视剧与历史史实的差异。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准确掌握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2、学生们对于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有较高的兴趣 ,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知识的拓展。虽然本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汉武帝实施的具体措施 ,但简要地给学生讲述措施实施的背景及影响 ,有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学习内容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八年级历史上册 汉唐盛世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汉唐盛世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课汉唐盛世—-新的大一统一、课前导学:(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具体史实,理解汗朝新的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分析西汉初年的分封制,掌握汉武帝政治、文化、对外政策与交流的措施。

3、情态目标:学会总结张骞出使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修建道路交通网等活动的历史意义。

(二)课前预习检测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和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

2.汉朝包括和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

3.汉武帝采纳的建议,在思想领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并在长安设立,专门教授儒家经典。

4.“单于”指的是()的首领。

A.匈奴B.鲜卑C.汉族D.氐族5.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A.分封刘家子弟为王,巩固王国势力B.平定“七国之乱”,削弱王国势力C.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彻底铲除王国,削弱割据势力6.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的总管西域事务的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B.北庭都护府C.伊犁都护府D.西域都护府7.儒家学说作为我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西汉时期8.西汉时,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的皇帝是()。

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文帝D.汉景帝(三)、疑难问题记录二、课堂助学:(一)师生共同探讨1、简述汉景帝和汉武帝如何处理分封制带来的问题。

2、评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3、读书本图4-7回答问题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收到谁的派遣?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⑵张骞出使西域的的目的是什么?⑶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重要意义?三、小结课文:请将汉代实行大一统的措施展示出来四、课后巩固:1.连线题A 汉高祖①平定“七国之乱”B 汉景帝②颁布“推恩令”C 汉元帝③派张骞出使西域D 汉武帝④昭君出塞E 汉宣帝⑤杀白马盟誓分封同姓诸侯⑥设立西域都护府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帝七年(前200年),匈奴引兵南逾句注(山名,即今雁门山),进攻太原,以巧计诱帝于平城,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于白登。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 八上 第三单元汉武帝的大一统第三课汉武的的大一统格局教案-教学文档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 八上 第三单元汉武帝的大一统第三课汉武的的大一统格局教案-教学文档

第三课汉武帝的大一统格局课时:一课时所属单元:第三单元教材来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教学对象:XX学校八年级学生一、课程标准:2-2-2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汉武帝的大一统”承接上一课“秦末农民起义和汉朝的建立”中由文景之治带来影响。

本课主要讲述了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格局以及汉武帝为巩固汉朝统治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并简略介绍了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三、学情分析由于近年来关于汉朝历史的电视剧较多,学生对汉朝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另外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历史与社会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另外大一统的措施和人物评价在第三单元第一课已经有所涉及,对于各项措施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

本课的主要内容即汉朝大一统的措施,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因此要在过程中突出重点,增加课外拓展知识、小组讨论等形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目标:1.结合史实,了解汉武帝采取大一统措施的背景。

2.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列举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3.运用相关史料,对汉武帝进行评价。

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3min>(ppt展示人物画像)教师:自刘邦建立了汉朝,经过文景之治几十年的积累,西汉国力逐渐强盛起来,到汉武帝时期,汉朝逐渐进入鼎盛时期,这离不开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我们在七年级时期就学习了与汉武帝相关的内容,他首创了一种纪年法大家还记得吗?学生:(沉默)B少数人回答年号纪年法教师:看来不少人已经忘记了,年号纪年的确是汉武帝首创。

在没有年号纪年以前,古人往往采用的是干支纪年,但干支纪年60年就会有一个轮回,那么若干年以后很可能就会导致时间混乱的局面,所以在干支纪年的同时加上了皇帝自己取的年号就不容易混乱了,通过这一点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汉武帝聪明才智,但是在治理国家巩固通知方面,汉武帝更是具备了过人才智。

八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 初一上册历史说课稿:大一统的汉朝

八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 初一上册历史说课稿:大一统的汉朝

八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初一上册历史说课稿:大一统的汉朝教案网权威发布初一上册历史说课稿:大一统的汉朝,更多初一上册历史说课稿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由秦王朝的学习转到汉朝的学习的过渡课,属于概括性的篇章,向学生梳理了汉朝兴衰的基本脉络。

西汉的汉武帝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一个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课标要求: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那么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我的教学三维目标制定为如下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并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基本史实。

2. 学会一分为二地全面评价历史人物;3.通过谈话法实现师生互动;借助表格归纳法记忆基本史实;利用历史短剧将学习难点简单化。

4. 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而要完成这些目标,则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确立依据:首先,这个重点的设置符合课标要求;其次,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史实较多。

所以我根据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的范围缩小在西汉的兴盛,而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则成就了这一兴盛,所以,将汉武帝的大一统作为教学重点是比较恰当的。

12、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依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促成大一统的重要措施。

而思想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加上教材上对这一内容的阐述较为简单,不利于学生形成全面清晰的认识,因而这一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至于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会在后面的说教学过程中具体说明。

二、说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授课对象:初一学生优势: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第一学期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较活跃,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会比较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学习。

八年级历史新大一统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新大一统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新大一统说课稿八年级历史新大一统说课稿课件八年级历史新的大一统说课稿《新的大一统》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新的大一统》。

这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汉唐盛世》的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4—2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6—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化与政权更替概况,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教材分析】继秦大一统的局面之后,汉朝又创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局面。

特别是在西汉的汉武帝时期,这样一个大一统的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西汉王朝通过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推行儒学教育、与匈奴和亲等措施,加强对整个国家的控制。

与一统有关的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修建道路等活动,不仅加强了西汉王朝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联系,还大大开拓了西汉疆土,出现了当时大一统的局面。

2.能力目标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内容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史实多,那么我就侧重讲“汉武帝的大一统”。

为什么汉武帝在位时能够形成我国第一个鼎盛时代?主要是因为汉初的统治者实施的与民休息的政策,并且汉武帝运用自身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的长处与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这一系列的措施所造就的。

所以这个内容便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一个观点。

【教学方法分析】(一)教法策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大一统的汉朝历史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历史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汉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掌握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重点:1.汉朝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

2.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3.汉朝与匈奴的和战。

教学难点:1.汉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2.汉朝与匈奴的和战原因及影响。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预习相关历史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汉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汉朝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朝代?二、汉朝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1.教师讲述汉朝的建立过程,强调刘邦的重要作用。

2.学生分析汉朝建立的历史意义,如结束了秦朝的暴政,为后世统一中国奠定基础等。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汉朝建立后,为什么能实现大一统?三、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1.政治:教师介绍汉朝的政治制度,如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并分析其特点。

2.经济:教师讲述汉朝经济的发展,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成就。

3.文化:教师介绍汉朝的文化成就,如儒家思想、道教、佛教等。

4.学生分组讨论: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四、汉朝与匈奴的和战1.教师讲述汉朝与匈奴的和战过程,强调霍去病、卫青等人物的作用。

2.学生分析汉朝与匈奴和战的原因及影响,如汉朝对边疆的巩固、民族融合等。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看待汉朝与匈奴的和战?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课后作业1.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汉朝历史的小论文。

2.深入了解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热情。

重难点补充:一、汉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汉朝政治制度图,引导学生关注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新)同步教案:第3单元第3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新)同步教案:第3单元第3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4.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得到了提升,能够将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放置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认识其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得到了锻炼,能够通过分析教材中的史料,运用史料实证来理解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得到了培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进行合理解释,认识其对后世的影响。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知识点和分析能力。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板书设计
①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政治、经济、文化
-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推恩令的实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经济:盐铁官营,统一货币,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
-文化: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家文化。
②汉武帝时代大一统格局的意义:
-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国家的凝聚力。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国家的实力。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新)同步教案:第3单元第3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3、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4、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课堂小结作业布置5、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资料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汉朝大一统的背景、措施和影响,掌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举措,如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能够分析汉朝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和历史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运用图表、地图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构建历史时空观念,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汉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12 教学重难点121 重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汉朝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122 难点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分析汉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汉朝大一统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清晰的认识。

132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一些具有争议性或启发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如汉武帝的统治策略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133 演示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图表等直观教具,展示汉朝的政治制度、疆域变化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展示汉朝的疆域地图或播放相关的历史纪录片片段,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汉朝是如何实现大一统的?”从而导入新课。

142 新课讲授第一部分:汉朝大一统的背景讲解汉初的政治、经济状况,如郡国并行制的弊端、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等。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第二章第三节“大一统的汉朝”。

具体内容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理解汉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通过分析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汉朝的建立过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难点:汉朝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汉朝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汉朝文化成就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物图片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汉朝的文物图片,引发学生对汉朝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基础知识讲解: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3. 案例分析:分析汉朝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汉朝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汉朝文化成就的意义。

4. 随堂练习:通过历史地图和时间线,让学生巩固汉朝的历史顺序和重要事件。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汉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汉朝对后世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汉朝的建立过程2. 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3. 汉朝的政治制度4. 汉朝的经济发展5. 汉朝的文化成就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汉朝的建立过程。

2. 请列举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3. 请阐述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4. 请分析汉朝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5. 请介绍汉朝的文化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如参观博物馆、查阅相关历史资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案人教版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汉武帝采取大一统措施的背景,知道汉武帝为巩固新的大一统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史料文献记载,在历史场景的构建过程中了解汉武帝为巩固新的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评析这些措施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形成对汉武帝的正确评价,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树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2.难点:评析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

2.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政治上:推行“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上:铸币权。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教案:3.3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教案:3.3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汉朝经历确实切时间。

掌握汉武帝为稳固新的大一统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知道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比拟秦朝的各项制度和汉朝的各项制度的异同来理解汉武帝时期的所采取的措施的过程中,掌握通过比拟来理解史实的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郡县制和分封制对稳固中央集权带来的影响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自主探究历史现象及其意义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形成对汉武帝的正确评价。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统一是历史开展的趋势,统一的多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汉武帝新的大一统的措施。

【教学难点】汉朝的一统于秦朝一统的区别。

【教学方法】比拟法与自主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流程】导入:汉族、汉语、汉人、汉文化、汉字。

“汉〞从何而来,为什么它能成为我们的代表呢?让我们走进中国历史上的西汉王朝,分析其原因。

环节一:西汉初年的统治师:学生阅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1.西汉的开国皇帝是?2.他得到天下后,考虑最多的问题应该是什么?3.西汉初年社会状况如何?后来经历了怎么样的开展过程?4.汉景帝的继任者是谁?学生阅读课本,一一答复。

教师讲解后,展开幻灯片4,介绍汉武帝,问与汉武帝相关的知识,大家学过的纪年方法。

展示幻灯片5,提示大家,公元前140年为“建元元年〞。

〔过渡〕汉武帝即位后,祖宗留下来的基业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学生简要说明。

师:经济上,文景之治,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开展;政治上,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但是政局依然非常不稳定,诸侯王问题悬而未决。

展示幻灯片6,教师介绍“七国之乱〞出示资料: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问:这说明了什么?有怎么样的影响?生略问: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环节二:汉武帝稳固统治的措施〔一〕政治上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稳固中央集权〕2、推恩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允许诸侯王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的子弟建立新的候国〕3、推恩令发挥了什么作用?〔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与中央对抗〕4、与汉景帝削藩的措施相比,你认为推恩令高明在哪里?〔汉武帝不费财力、兵力,以和平的手段,削弱了诸侯国势力,使之无力对抗中央,而且大多数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不仅不会对抗中央而且对此心存感谢。

大一统汉朝历史教案

大一统汉朝历史教案

大一统汉朝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汉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大一统的意义;2.了解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运作;3.掌握汉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成就;4.认识到大一统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点1.汉朝的建立过程;2.大一统的意义和影响;3.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运作;4.汉朝的重要成就。

三、教学内容3.1 汉朝的建立过程1.秦朝的崩溃和战国时期的背景;2.汉高祖刘邦的崛起;3.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3.2 大一统的意义和影响1.大一统的定义和概念;2.大一统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3.3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运作1.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2.分封制和郡县制;3.官吏选拔制度;4.农民战争和社会政策。

3.4 汉朝的重要成就1.政治上的巩固统一;2.经济繁荣与农业发展;3.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PPT和演讲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大一统的意义和影响,以及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运作;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汉朝的重要成就,并与全班分享他们的思考结果;3.视频资料展示:播放相关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汉朝的历史。

五、教学资源1.PPT课件:包括汉朝的建立过程、大一统的意义和影响,以及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运作的讲解;2.视频资料:相关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的视频资料。

六、教学评价1.平时表现:针对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表现和讨论能力进行评价;2.期末考试:通过选择题、判断题和问答题考查学生对汉朝历史的理解和记忆能力;3.小组发言评价:评估小组在讨论中的贡献和表现。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古迹,实地感受汉朝的历史遗迹;2.鼓励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著作,深入了解汉朝的历史研究。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汉朝的历史,特别是汉朝建立的过程和大一统的意义。

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和视频资料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汉朝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汉唐盛世4课时教案

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汉唐盛世4课时教案

第二课汉唐盛世第一课时新的大统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对西汉巩固大统一的重大事件的学习理解其大统一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西汉巩固统一各方面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掌握并归纳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中国历史上疆域的变化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与沟通,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西汉巩固大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西汉大统一局面形成的原因。

难点突破:自主阅读、图片分析、情景创设。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西汉有关知识的材料积累,并初步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学与教的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创设情境提示主题朗读《大风歌》感受刘邦此时的心情,同时思考为什么他会有这种感触、并提出你作为刘邦又如何管理国家?1、请部分学生就自己对刘邦的了解进行讲述。

2、为什么刘邦有如此感触,它又是如何管理国家出示主题:新的大统一1、通过朗读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调节好较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注意力也较容易被集中、兴奋点也得到激发。

联系阅读,主动提问1、学生结合自身的阅读习惯与教师的要求进行自主阅读教材“河间王刘德”和“阅读卡”并积极提出问题:A、刘邦的愿望有没实现?B、请用史实加说明你的结论2、刘邦的继承者又如何解决此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出现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解决”进行教材与图片结合起来阅读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请学生归纳、概括“如何解决诸侯国问题?”通过联系阅读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两个层次上的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探究,结合教师的指导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有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观察图片合作讨论互动释疑综合概括1、观看董仲舒的图片及资料,让学生归纳其做法。

2、利用角色反串进一步感悟其措施的两重性及对当时和今天社会的影响。

3、观看、阅读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图片和资料,了解西汉对外的措施和影响1、对于学生的问答进行积极的评价、一定的点拨,展示一些图片、资料片段等进行感性上的理解与加深印象。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3.3《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2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3.3《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2

第3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一、教学要求:1、结合史实,了解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措施的背景。

2、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列举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3、运用相关史料,对汉武帝进展评价。

二、教学目标:1、掌握汉武帝稳固大一统格局的措施及影响。

2、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攻,学会评价汉武帝。

3、了解东汉的兴衰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哪段历史呢,请先看一段视频,注意视频中的人物和文字。

展示:汉武大帝视频师:你认为这段视频所展示的人物和事件发生在哪一个皇帝统治时期?生:汉武帝展示:汉武帝介绍〔过渡〕师:汉武帝的雄才大概、文治武功使西汉王朝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大统一格局的措施和影响。

难点:对汉武帝一身成就的评价。

四、讲授新课:师:那么,在汉武帝之前汉朝又有哪些皇帝为汉朝的统一和开展做出了努力呢?生: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汉文帝,汉景帝〔继续轻傜薄赋,出现了文景之治〕展示:汉朝皇帝更替图师:汉朝的经济得到了开展,政治趋向稳定,那么汉武帝是如何推动汉朝走向全盛,实现大一统的呢?请同学们一起来大声朗读前言。

生:齐读师:很好,那么,汉武帝具体采取了哪些有力的措施呢?请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本55—57页正文,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在书本中找出答案。

〔教师循环走动指导学生阅读。

〕师:好,时间差不多了。

哪位同学来说说汉武帝在政治领域采取的措施?生:略“推恩令〞展示:政治领域监察制度师:同学们,历史事件都是有来龙去脉,前后有因果关系的。

现在我们就要思考:汉武帝为什么要公布推恩令呢?我们来听这样一个故事:展示:资料汉武帝面对诸侯国势力膨胀的故事。

生:一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认真听。

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生:在西汉,诸侯王的势力很大,威胁中央集权。

师:那么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来看西汉初年刘邦为稳固汉朝统治对地方的行政管理。

展示:西周的分封制和秦的郡县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汉唐盛世—新的大一统第二课汉唐盛世—新的大一统
教材分析
本课时讲述的是西汉王朝通过削弱诸侯国势力、增强监察制度、
推行儒学教育、与匈奴和亲等措施,增强了中央集权和对整个国家的
控制。

张骞出使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修建道路交通网等活动,不
但增强了西汉王朝与周遍少数民族的联系,还大大开拓了帝国的疆土,在当时出现了巩固的大一统局面。

教学重点
了解西汉王朝为增强中央集权、巩固对全国的统治而采取的一系
列措施
教学难点
懂得新的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及产生的长远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秦始皇在他自称皇帝的时候,以前幻想他和他子孙的
统治能够延续千秋万代,他的梦想实现了吗?
新课教学:
一、秦朝的灭亡
1、灭亡的原因——秦的暴政
(1)滥用民力——被征发修建骊山陵墓、阿旁宫的在250万人以上,超过了全国总人数的1/10。

(2)赋税沉重——农民收成的2/3都要交给国家。

(3)法律严苛——“族诛”、“连坐”等残酷刑罚,致使在道路上行走的人中,罪犯占了一半。

2、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
教师补充起义的过程、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引导学生说明起义的意义: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它是我国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陈胜、吴广不畏强暴、敢于反抗的革命首创精神,在中国历永远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

二、西汉的统治
(师生共同补充楚汉之争的过程及结果。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1、刘邦实行分封制
(1)原因:巩固刘家天下,实现长治久安
(2)结果:诸侯王势力膨胀,不服从中央,威胁皇帝的和统治——“七国之乱”是例子
学生结合教材讲述战乱的过程及结果。

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政治上:(1)颁布“推恩令”
学生阅读教材中河间王刘德觊觎皇位的故事及阅读卡,了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原因及目的、“推恩令”的内容及后果。

过渡: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他还采取了哪些办法巩固他的统治呢?
(2)增强监察制度(设立了司隶校尉,专门对中央及地方官员实行监督)
文化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师可适当补充汉武帝统治前期人们对治国方略的不同见解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
1、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2、你怎么看待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3、为了推行儒学思想,统治者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师生共同总结:
1、为了增强专制皇权和维护政治上的统一,汉武帝采纳了儒生董
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用同一种思想来统治人们。

汉武帝之所以会采用董仲舒的思想,是因为董仲舒认为皇帝代表天来
统一天下,人民要服从天子的统治。

这种“君权神授”的思想符合了
当时统治的需要。

2、①为汉武帝提供了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在解决汉朝分
封诸侯引起的弊端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

②从思想发展角度看,一方面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导地位;另一方面,这种只发展一家的学说、限制了其他各家学说发
展的做法,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是不利的。

③在长安设立了国家学府太学,在地方设立官学,使用儒家经典
实行教育。

过渡:汉帝国的大一统不但仅指一统原秦帝国的疆土,它也具有
周边少数民族纷纷归附、开疆拓土的意义。

民族关系上:卫青、霍去病开疆拓土,和亲、互市人民欢呼;张
骞出使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增强南方经营
看图4——31,指“匈奴”(教师补充匈奴的知识)及西域的范围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1、汉朝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
2、汉朝初期和后期与匈奴的和亲政策是否一样?
3、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有什么历史意义?
4、汉朝是如何增强对南方的经营的?
5、你可知道白登山之围、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苏武牧羊、王昭君出塞等历史故事?
6、根据图4——33,说出西汉的疆域。

教师补充:西汉初年,帝国北方的匈奴持续派兵南下侵扰,破坏生产,掳掠人口与牲畜,而天下刚定,国力有限,致使反击匈奴的汉高祖被围困在白登山达七天七夜之久。

于是,汉帝国只好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以换取北部边疆的暂时安宁。

但随着西汉国力的逐渐强盛,西汉开始派出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反击匈奴并基本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

但因为两个民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已成习惯,所以汉王朝和匈奴之间又出现了“和亲局面”,还开设了互市来实行边境贸易。

小组讨论:汉武帝的主要政绩是什么?如何评价他?
总结:汉武帝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

汉武帝统治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各个方面都达到顶点。

历,常把汉武帝与秦始皇并称为“秦皇汉武”。

作业:素质教育新学案相关练习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