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导学案
必修一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政治复习学案(无答案)
![必修一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政治复习学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75b19c192e45361166f514.png)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一、复习目标1、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2、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认同新征程的奋斗目标及战略安排。
4、识记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
5、理解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二、课前学习完成完成《创新设计》知识填空、辨析三、考点复习考点一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及表现考点二新征程的战略安排(两个阶段)考点三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考点四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性考点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措施四、目标检测考向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2012年到2017年的五年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6 600万人以上,贫困人口减少6 8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3.1%。
这主要表明我国( )A.经济发展实力跃上新台阶B.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C.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D.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变式训练、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判断。
进入新时代( )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变化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发生改变③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④要实现到2035年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考向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国已经改变了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实现了全面小康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③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必须要贯彻新发展理念④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变式训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0课 必修一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10课 必修一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b7e2fb5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a.png)
爸妈的幽默解释和回复
1、十五晚上,月儿很圆,女儿看到后,问我:“妈妈,新的月亮出来之后,旧的月亮做什么用呢?”
我一愣,答道:“旧的被切成碎片,做星星啦!”
2、上小学的明明问妈妈:“月球上为什么没有活火山?”
妈妈告诉他:“月亮爷爷己经过了青春期,所以不长豆豆了。
”
3、有天跟老妈看电视时,一时兴起问了句:“妈你觉得我帅吗?”
老人家把眼睛从电视上移开,一脸严肃地看着我,叹了口气道:“我觉得这辈子最对不起你的就这事了!”
4、我:今天看到一个人叫“林垚鑫”,一看爹妈就是文化人,那字我都不认识。
老妈:那也不一定,估计这孩子命里得缺不少东西啊!
5、和老爸聊天,帮他修电脑,于是使用了远程访问,用完了忘记关。
我跟爸说:“爸,我想买个iPad看书”。
于是我看到了爸在那边打字:“要多少钱啊”,然后逐字删掉,换上另一句话:“自动回复]您好,我现在有事不在,一会再和您联系……”。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全国一等奖】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全国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850e2f3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08.png)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提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是什么?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但不管是经济的发展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需要正确目标的指引和正确纲领的指导。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二、讲授新课(一)、多媒体展示本课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结合教材P85-87自主学习本课知识(二)、知识的具体分析和讲解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素材现代“小康”的提出: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时提出:“中国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
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教师提问)为了实现小康,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我们现在实现了几步了?(学生回答)两步,实现了总体的小康。
①总体小康的成就学生讨论:近10年来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可喜的变化?观看“数字十年GDP和人民生活水平变化”视频,学生思考视频内容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教师总结)没错,我们在2000 年已经实现了总体的小康。
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也要看到不足。
②现阶段实现的总体小康的特点(教师提问)现阶段实现的总体小康有什么样的特点?材料一:至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二位,但人均GDP5414多美元,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世界排名在89位,仍属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低水平材料二: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的小康基本上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不全面材料三: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曹玉书在第二届中国东西互动发展论坛上说,中国的东西部发展差距仍在增加,东部地区人均GDP达到了西部的2.2倍。
经济生活第十课学案教案 新时代 新理念、新体系问学案教案.doc
![经济生活第十课学案教案 新时代 新理念、新体系问学案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b243d4d1804d2b160b4ec0ff.png)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特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依据最新教材修订)课型:复习课课时:2课时【课标要求】教材新增内容【考纲要求】教材新增内容----新时代经济建设、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学习目标】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了解历史性突破和成就;理解新时代的社会矛盾,确立的新目标2.理解新时代我国坚持的新发展理念3.了解现代化经济体现的内涵,理解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情境导入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化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学、互学内容1.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哪些历史性变革。
2.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取得这样巨大的发展?3.了解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体现在哪些方面?4.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有哪些,5.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主要矛盾是什么?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7.我国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的目标是什么,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的目标是什么?党的十九大上,把2020年至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的时间范围和目标分别是什么?8.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新理念是什么,为什么确立这样的理念?9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我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由什么构成?10.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怎样发展实体经济。
11.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怎样实施这一战略?12.怎样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1.熟练掌握和背诵以上基础知识。
2.在理解以上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互学、展学、点学【重难点突破】1.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突破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
并分析变化的原因2.我国新时代的主要矛盾⑴是什么?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⑷怎样解决存在的问题⑸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否意味着我国的基本国情已经发生变化,已经越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坚持新发展理念(1)为什么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2).正确理解新发展理念3.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⑴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第十课至框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课件
![第十课至框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0b359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8.png)
•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背景和意义 • 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内容
01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背景和意义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 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增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诸多风险挑
战。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 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 发展前景光明,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体 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
鼓励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服务 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06
新时代经济建设的展望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1 2 3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联 系更加紧密,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不 断深化。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人工智能、 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为世界经济 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挑战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经济结构 调整、转型升级等任务艰巨,需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新时代经济建设的目标与路径
目标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持续 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 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路径
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 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开放发展需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 治理,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共享发展旨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 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济建设教案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济建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105411f8c75fbfc67db20e.png)
信念。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了解,增强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2.科学精神:通过对新发展理念的学习培养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通过对人民生活需要的调研活动培养公共参与的意
识和能力。
教学
重点
新发展理念
教学
难点
新发展理念
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教学,问题教学,启发式教学;学法:课堂讨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
资源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中的原话导入。
学生齐读
习近平语,
初步了解
通过齐读习
近平语活跃
课堂气氛,激。
(浙江选考)2021新高考政治第四单元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教学案(必修1)
![(浙江选考)2021新高考政治第四单元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教学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30c3419603d8ce2f006623db.png)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围绕主题抓住主线(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c(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新发展理念和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学生用书P35]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3)开启新征程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②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坚持新发展理念(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全面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重要性具体措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1.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我国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2019级新课教案-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2019级新课教案-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b41cf8cff121dd36a32d82ad.png)
广水一中2019—2020年经济生活新课教学设计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丁勇2019年11月26日星期二10.1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教学目标:政治认同:学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新时代取得的巨大成就、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展望新征程的奋斗目标,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懂得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科学精神:辩证理解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化,注意其中存在的“两个没有变”法治意识:展示我国进入新时代取得的巨大成就,展望新征程的奋斗目标,使学生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觉遵纪守法公公参与:学好本领,积极参与经济生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点、难点:1. 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化及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2.开启新征程,了解和掌握两个百年目标和两个阶段。
(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1.历史性变革(教材P85-86页)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原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表现:abcd⑵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原因: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表现:abc⑶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原因: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表现:ab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教材P86-88页)⑴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⑵含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最新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资料
![最新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c075dc1f61fb7360b4c65f1.png)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第一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一、历史性变革1、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1)原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2)具体内容:①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③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2、人民生活不断改善(1)原因: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2)具体内容:①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②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3、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1)原因: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2)具体内容:①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②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二、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1、内涵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原因①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②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3、新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教学案(必修1)
![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教学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a03e248b763231126fdb1176.png)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围绕主题抓住主线(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c(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新发展理念和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学生用书P35]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3)开启新征程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②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坚持新发展理念(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全面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重要性具体措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1.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我国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导学案设计: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导学案设计: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def9a31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9.png)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导学案设计: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第一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学习目标】1.知道和描述历史性的变革的主要表现。
2.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如何应对。
(重点+难点)3.知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路,了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个阶段安排。
(重点)。
【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感受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坚定社会主义信心。
科学精神增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习重点】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及其意义【学习难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习过程】第1部分课前预习(学习要求):阅读教材本框题内容,独立完成课自主学习任务,限时15分钟。
课前3分钟检查点评。
(学习方法): 问题导学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领域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有哪些?2.如何理解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1) 是什么?(2)为什么?(3)要求?3.开启新征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战略是什么?(预习检测)判断并改正1.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说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发展的中心。
2.新时代我国的社会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我国基本国情已经发生改变。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5.从2020到203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疑难问题】(预习中你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第二部分课堂探究(学习要求):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研讨、集中展示成果。
课堂20分钟完成。
合作探究: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但是看病难、看病贵、择校难、上学贵、养老难、养老贵等问题,仍然是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
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和生态产品的需要日益增长,与生态环境总体不佳的矛盾仍很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课题: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过去五年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表现,记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当前国家新的发展理念。
2、了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经历的两个不同阶段的各自任务;理解供给侧改革的含义和背景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措施。
二、【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国家新发展理念及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措施
①我国经济正转入高质量发展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③我国经济结构趋于优化
④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赖投资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