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特征,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特征2.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3. 生物的生活环境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1.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2. 基因的多样性3.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的多样性。

2.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六、第四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概念与分类2. 细胞的基本结构3. 细胞膜的功能4. 细胞质与细胞核5. 细胞的能量转换器七、第五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 遗传与变异的概念2. 基因与DNA的关系3. 遗传信息的传递4.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5.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八、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的原因1. 生物进化的概念2. 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3. 遗传与变异在进化中的作用4. 生物进化的证据5. 生物进化的历程九、第七章:生物的分类1. 生物分类的概念与方法2. 生物的分类单位3. 生物分类的依据4. 生物分类的系统5. 生物分类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十、第八章: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分类2. 生态系统的组成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5. 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物的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补充和说明:生物的特征包括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教案(人教版)教案一: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概念和意义。

2.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等。

3. 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科学探究的步骤。

【教学难点】1. 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2. 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案二:生物和生物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圈的概念。

2. 掌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内容】1. 生物的特征:生命活动、生长、繁殖、应激性、遗传和变异等。

2. 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重点】1. 生物的特征。

2. 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教学难点】1.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理解。

教案三: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

2. 掌握植物细胞的主要功能。

【教学内容】1. 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

2. 植物细胞的主要功能:保护、控制物质进出、能量转换、遗传等。

【教学重点】1. 植物细胞的结构。

2. 植物细胞的功能。

【教学难点】1. 植物细胞结构的识记。

2. 植物细胞功能的理解。

教案四: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掌握植物生长的原因。

【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植物开花结果等。

2. 植物生长的原因: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教学重点】1. 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植物生长的原因。

【教学难点】1. 植物生长过程的描述。

2. 植物生长原因的理解。

教案五: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目标】1. 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掌握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原因。

【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1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1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1篇一: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学设计作业:教学反思: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目标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难点和重点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教学设计作业:教学反思: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目标②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难点和重点重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难以从这个认知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设计篇二: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致同学们》教案(1课时)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其重点是通过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由于开学初新生军训了一周,他们对校园环境也较熟悉了,为此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发学校的“问题资源”展开教学。

同时要非常重视如何组织教学,应制定相应的课堂规则和设计形成性评价方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篇】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一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5、感悟一切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乐于观察身边的各种生物,从而在观察的过程中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意义。

6、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分析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的目标。

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准备:①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本节课的导入可这样设计:可让学生观察有山、水、虫、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出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这一问题,可与学生一起对照教科书上的描述,进行比较归纳。

但是,这些例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与学生讨论时,应让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补充,如生物对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等,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节教学,以观察讨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

2、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小学自然课里已学过的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区分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专业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专业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专业版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第二节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2. 第二章植物的生命周期第一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第二节植物的生殖3. 第三章动物的生命周期第一节动物的生长发育第二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4.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一节遗传的概念和规律第二节变异的概念和类型5.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植物和动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生长发育和生殖。

3.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

4.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以及它们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植物和动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生长发育和生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引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点讲解:使用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生物的特征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2. 第二章植物的生命周期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生殖3. 第三章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生长发育动物的生殖和发育4.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的概念和规律变异的概念和类型5.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作业题目:列举出五种生物的基本特征。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第一课时: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教学目标-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掌握常见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组成结构- 生物的营养方式- 生物的生长繁殖方式- 生物的运动方式2. 生物的分类方法- 按营养方式的分类- 按生长繁殖方式的分类- 按运动方式的分类3. 常见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植物界: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 动物界: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的概念。

2. 分组讨论,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出具有不同特征的生物,并进行简单分类。

3. 结合图片和实物,向学生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4. 组织学生进行小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将指定的生物进行分类。

5. 展示学生的分类结果,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6.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资源- PowerPoint课件- 实物图片- 生物分类表课堂互动1. 提问学生:根据生物的组成结构,生物可以分为哪几个主要部分?2. 分组讨论:学生自由讨论出不同特征的生物,并写在黑板上。

3.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学生回答所观察生物的营养方式、生长繁殖方式和运动方式。

4. 小组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将指定的生物进行分类。

课后作业1. 回家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写出他们的分类特征。

2.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做好课后复。

参考资料1.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2. 七年级生物课件第一课。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专业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专业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专业版一、教学内容1. 生物与生活: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病毒的结构与生命活动。

3.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与保护。

4. 生物的进化: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证据与机制。

5.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平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认识到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 使学生掌握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与保护,生物进化的机制。

2.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细胞模型,生物进化图解,生态系统图解。

2. 学具:生物教材,练习册,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基础,讲解生物的基本单位、多样性、进化等知识点。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与保护,提高环保意识。

6.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生物进化的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3. 生物多样性分类层次保护4. 生物进化起源证据机制5. 生态系统组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平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生物的基本特征。

描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与保护。

阐述生物进化的证据与机制。

绘制生态系统的组成图。

2. 答案: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教案(人教版)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1.1 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等。

教学内容:生物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1.2 生物圈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圈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认识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教学内容:生物圈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分类2.1 生物的多样性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三个层次。

2.2 生物的分类教学目标:学习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了解生物的分类单位,如种、属、科、目、纲、门、界等。

教学内容: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分类单位。

第三章: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3.1 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发现过程和细胞学说的建立,认识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教学内容:细胞的发现过程、细胞学说的建立和细胞的重要性。

3.2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了解细胞各结构的功能。

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四章:人体的生理活动4.1 人体生理活动的概述教学目标:了解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特点,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

教学内容: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特点。

4.2 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系统教学目标:学习人体主要生理系统,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了解各系统的功能。

教学内容:人体主要生理系统的功能。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5.1 生物的生殖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生殖方式,如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认识不同生物的生殖特点。

教学内容:生物的生殖方式及其特点。

5.2 生物的发育教学目标:学习生物的发育过程,如胚胎发育、生长发育等,了解生物发育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生物的发育过程和规律。

5.3 生物的遗传教学目标: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如基因、遗传物质等,认识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全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 共83页)

全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 共83页)

全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共83页)
目录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1、营养
2、能进行呼吸
3、排除身内产生的废物
4、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能生长和繁殖
教学反思: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种种破坏行为,如乱砍滥伐、乱捕滥猎、过度放牧、环境污染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威胁着生物圈的稳定和
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2)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认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4)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探究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3)观察和分析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树立关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生物的特征和分类第1课:生物的特征第2课:生物的分类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3课:细胞的结构第4课:细胞的功能第三单元: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6课:生物的发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 教学难点:(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 利用实验、显微镜观察等方法,直观展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深入理解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物特征、细胞结构和功能、生物生殖和发育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能力。

4. 单元测试:全面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第四单元: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第7课:植物细胞的结构第9课:植物的营养器官第10课:植物的生殖器官七、第五单元: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第11课:动物细胞的结构第12课:动物的组织第13课:动物的营养方式第14课: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八、第六单元:细菌和真菌第15课:细菌的结构和生活第16课:真菌的结构和生活第17课: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第18课:人类与细菌和真菌的关系九、第七单元:人体的结构层次第19课:人体的结构层次第20课:人体的主要系统十、教学评价:6.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植物、动物、细菌、真菌、人体结构层次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专业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专业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专业版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生命的奥秘第一节:生物与生命第二节:生物的特征第二章:生物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细胞的生活第三章:生物的分类第一节:生物的分类依据第二节:生物的分类单位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认识到生物与生命的密切关系。

2. 掌握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生活过程,理解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3. 学会运用生物分类知识,对生物进行分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 生物分类的方法与原则教学重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细胞的生活过程3. 生物分类单位的认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挂图、模型、实物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生命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介绍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指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

讲解生物分类的原则,引导学生运用分类知识。

3.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以实际生物为例,讲解生物分类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的认识。

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绘制细胞结构图。

进行生物分类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3. 生物分类的方法与原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生物的基本特征。

描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解释生物分类的原则。

2. 答案: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保护细胞,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内有能量转换器等。

生物分类的原则: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遗传关系等进行分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精选10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精选10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精选10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精选10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 教学目的:1、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2、理解有机物在种子萌发时的转化和利用。

3、理解种子休眠、寿命,以及选种、测定发芽率在农业消费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难点:1、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原因。

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图示:学生说出种子的根本构造:胚的根本构造:引导学生说出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种皮、胚胚根、胚芽、胚轴、子叶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作出方案4、施行方案5、分析^p 结果、得出结论创设情境,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条件作出假设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

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假如刚下过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但是过于潮湿使种子霉烂。

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

根据情境作出什么样的假设?假设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水分、温度、空气分析^p1、给种子萌发选择了哪几种环境?瓶子1:没水、适宜的温度、空气瓶子2: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瓶子3:适当的水分、寒冷的温度、空气瓶子4: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没空气分析^p 对照组、实验组实验中作为对照实验的有瓶子1和瓶子2,瓶子2和瓶子3,瓶子2和瓶子4,为什么把它们叫做对照实验?1、变量是水,并且只有一个,构成一组对照实验2、变量是温度,并且只有一个,构成一组对照实验3、变量是空气,并且只有一个,构成一组对照实验2号瓶子是用于作比照的,其条件都是满足种子萌发的,叫对照组。

1,3,4号瓶子是用于实验不同的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叫实验组。

练习书本p92:实验中,哪些组是实验组?哪些组是对照组?结论: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外界条件;除了我们探究的外在条件,对种子本身有什么要求?1、干瘪的种子或被昆虫咬坏的种子都不能萌发2、死亡的种子不能萌发。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2. 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遗传与变异3. 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生命周期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4. 动物的生长发育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运动与行为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认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组成。

2. 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3. 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4. 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认识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2.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生物的基本特征、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细胞模型、生态系统图示、植物种子、动物标本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放大镜、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引发学生对生物与周围环境关系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3.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校园内的生态系统,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实际应用。

4. 例题讲解:分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解释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细胞结构图,并进行遗传与变异的实例分析。

6. 植物生长发育:讲解植物的生命周期,阐述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7. 动物生长发育:介绍动物的生命周期,分析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概念、组成2. 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结构、功能遗传与变异3. 植物的生长发育生命周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4. 动物的生长发育生命周期运动、行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

简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及实例。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教案章节一: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

2. 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的基本步骤。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PPT课件。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科学知识,引出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2. 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

3. 通过PPT课件展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

4. 进行课堂实验,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5.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探究心得。

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案章节二:生物和生物圈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3. 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生物的定义和特征、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教学难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PPT课件、生物标本。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生物的定义和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繁殖等。

3. 展示生物标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

4. 讲解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如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5.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等。

6.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生物和生物圈的理解。

7.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案章节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掌握细胞的功能,如物质交换、遗传信息的传递等。

3. 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教学准备:PPT课件、细胞模型。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方法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生物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相关知识。

2. 学生准备:预习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相关内容。

3. 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生物图片和视频、小组讨论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讲解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生物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特点和区别。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和尊重。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动植物细胞的特点和区别。

2. 教学难点: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细胞结构的功能和特点。

八、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细胞模型和显微镜观察,帮助学生了解细胞的结构。

人教版初一上册生物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生物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生物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初一上册生物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会做调查记录,同时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描述部分所调查生物的特征三、课前准备: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

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说明本节调查课的目的,步骤,各小组自由选择调查范围(不可在教学区)然后汇报到老师处,每小组长把组员的名单交到老师处。

强调调查范围的要求是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2、注意事项:如安全、不伤害动植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等。

应特别关注一些小生物。

如树皮上、草丛中的小生物和天空中飞行的生物。

3、据报告册P2~3内容进行调查,并及时记录,布置作业是星期四交齐。

4、纪律要求:出入教室不可吵,不可影响其他班同学。

各小组提前十分钟回到教室,各小组要跟老师对好时间,要求本小组长组织好纪律。

5、利用下课前十分钟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调查的生物,(可按P9的分类方法)并对个别小组作出表扬。

总结本节课全班同学的表现。

(问题: 1.你们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2.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调查中,你又想到哪些新的问题?) 教学后记:初一(2)班没有说明细节,学生不明确调查的意义和方法,把抓昆虫等作为调查的主要目的,抓昆虫成为本班男生的主要任务。

还应强调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等其他生物。

初一(9)班事前说好了各种注意事项,强调了纪律,所以每个人都能完成好这次调查活动。

初一(10)班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该班学生较文静,气氛太沉闷初一(3)班课堂纪律太乱,几位同学特意捣蛋,但小组间团队精神不错,调查到的种类较多,有些学生的知识面很广,认识植物种类多。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1.1 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等。

教学内容:生物的特征及其表现。

1.2 生物圈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

教学内容:生物圈的定义、范围和生物圈内的生态系统。

第二章:人体的结构层次2.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细胞的概念、结构及其功能。

2.2 组织、器官和系统教学目标:了解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教学内容:人体的主要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及功能。

第三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3.1 植物体的结构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细胞到植物体。

教学内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各层次的结构和功能。

3.2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六大器官教学目标:了解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第四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4.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目标:了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

教学内容: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4.2 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内容:食物的消化系统、消化过程和吸收过程。

第五章:生物能进行呼吸5.1 呼吸作用的概念教学目标:了解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5.2 呼吸作用的实质教学目标: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

教学内容:呼吸作用实质的相关知识。

第六章: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6.1 排泄的概念和途径教学目标:了解排泄的概念和途径。

教学内容:排泄的定义、途径及重要性。

6.2 排泄的主要废物教学目标:了解排泄的主要废物。

教学内容:排泄废物(如尿液、二氧化碳等)的成分和排出过程。

第七章: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7.1 应激性的概念教学目标:了解应激性的概念。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物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生物的特征和分类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概念和特征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供图像、视频等直观教学材料。

3. 组织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课堂测验和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组织期中和期末考试,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新版人教版)2. 教学课件和教案3. 实验器材和观察材料4. 多媒体教学资源:图像、视频等六、教学计划1. 第五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 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生物进化的证据和过程生物适应的意义和机制生物进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和教案2. 相关阅读材料和研究报告3. 生物进化实验和观察材料4. 互联网资源:生物学相关网站和数据库八、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课堂测验和作业评估2. 组织生物学知识竞赛和小组讨论3. 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考能力九、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2. 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信息3. 组织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十、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建立系统的生物学知识结构2. 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素养3. 学生能够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终身学习的习惯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深入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技能目标:(1)能将前面所学概念与本节概念联系起来;(2)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三、教学难点: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

四、教学过程: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五、教学过程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知识难度不大,抽象内容较少,主要靠观察和讨论获得。

因此,课堂通过多媒体材料和藻类等植物的实物材料一道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认识藻类、苔藓和蕨类等植物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作用,并关注其生活状况形成爱护植物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能力目标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三、重点和难点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四、教学媒体1.CAI课件(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一组展示不同类群绿色植物的图片,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图片;藻类、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对比图片;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其他有关资料。

)2.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如衣藻模型、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等)、实物投影仪、显微镜。

3.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临时装片;新鲜的海带、紫菜(带根状物);盆栽葫芦藓(6~8盆);盆栽铁线蕨(6~8盆)放大镜、培养皿、清水、尺子、小铁铲、水槽。

五、课时分配2课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藻类植物1.特征2.藻类植物与人类关系二、苔藓植物1.特征2.苔藓植物与人类关系三、蕨类植物1.特征2.蕨类植物与人类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会交流和合作。

过程与方法指导,交流,引导,设疑评价,鼓励情感态度价值观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会交流和合作重点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难点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内容一、观察种子(1)菜豆种子的结构;(2)玉米种子的结构;(3)菜豆、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法,4人小组合作实验,通过观察和讨论,说出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

方案二:对照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同学间讨论交流知道两种种子结构。

方案三:结合方案一、二[注:时间充裕、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的情况下]。

方案四: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观察教师板画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结构图,并能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学生讨论交流,填充表格。

方案一:观察课前收集的种子、果实,感受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

然后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就讨论提纲,实验小组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方案二: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大孢子)以及种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实、种子)的CAI课件,实验小组就讨论二、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1,二者异同2,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3.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提纲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方案一:将苹果、桃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

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教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桃的果实、种子”、“松的球果和种子”挂图,在老师的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三:观察动态的展示桃的果实和种子的CAI课件,再观察“松的球果和种子”的图片投影在老师的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一:观察书上的图以及老师补充的图片,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方案二:观察CAI课件,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方案三:跟随老师到校园里或周围,认识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

方案一:在看书自学基础上,与实际相联系,结合常见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苍耳、柳、榆等,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出示课件组织好学生,指导学生观察识别。

课题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及意义。

⑵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能力目标:⑴能够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教学难点:蒸腾作用的概念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蒸腾作用的实验材料和装置第一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什么是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植物的蒸腾作用。

二、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1、降低植物体的温度2、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3、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课题: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即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公式。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的过程。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1、情境导入:生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为什么我们没有感到缺氧呢?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不是只有有机物?2、明确任务: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合作探究(一)光合作用的原料1、想一想,议一议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121页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所做的实验,并让学生思考:海尔蒙特对柳树苗的生长作出了怎样的解释?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是什么?学生在教室指导下思考并得出:绿色植物通过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后来证实,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学生阅读教材122页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并结合图3-33。

之后教师提出问题:(1)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光作用的原料是什么?学生观看实验,并讨论问题最终得出: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明确:二氧化碳、水3、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吗?(二)光合作用的产物向学生课件展示演示实验(金鱼藻释放氧气),并进行说明,之后出示问题进行讨论:光合作用产生了什么气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示氧气具有助燃作用)明确讨论的出:氧气。

教师说明: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释放的氧气,立刻重新燃烧起来。

这是氧气助燃的特性。

这个实验如果在黑暗中进行,则看不到这一现象。

说明金鱼藻只有在阳光底下才能产生氧气。

可见,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还有氧气。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124页,并结合图3-34回答问题:(1)光合作作用的实质是什么?(2)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学生明确: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谁转换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能二氧化碳 + 水有机物 + 氧气叶绿体(储存着能量)给学生2分钟时间,用自己的方式当堂记忆光合作用的实质。

(四)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照。

因此,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图3-35)。

(五)技能训练分析实验结果:金鱼藻的实验中,试管离白炽灯的距离不同,产生的气泡个数也不同,观距离越远,气泡越少,距离越近,气泡越多。

结论:光源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2.如果这个实验在黑暗中进行,你能预测结果吗?没有气泡产生三、归纳与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四、布置作业:教材第126页练习练习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