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学案(含答案)
《回忆鲁迅先生》练习题(含答案)
![《回忆鲁迅先生》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dc30fbf18583d0486459d3.png)
《回忆鲁迅先生》练习题(含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回忆鲁迅先生》练习题(含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回忆鲁迅先生》练习题(含答案)的全部内容。
回忆鲁迅先生⊙收获平台一、萧红是鲁迅的学生,也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她的这篇回忆性的文章,使我们了解了哪些事情?答:二、鲁迅先生的休息方式是什么?答:三、你知道文中出现的海婴是谁吗? (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一下吧!)答:四、课文中描写鲁迅的各个生活片段,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读了课文,你对鲁迅有没有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体会.答:*五、鲁迅作为中国文坛的大家,我们也一起学习过他的《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答:⊙发展空间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踏遍东南西北,以身许之山水徐霞客,名宏祖,字振之,江苏江阴人,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与文学家。
由于他在旅行中经常与朝霞暮霭为伴,友人们送给他一个别号“霞客”。
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东起浙江东部海岛上的普陀山,西至云南西部的腾冲,北抵河北蓟县的盘山,南达广东罗浮山,足迹遍及中国大部分省区,留下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这本书不仅在地理学上给我们提供了大量新鲜、宝贵的科学资料,而且文笔优美,写景状物绘声绘色,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友人、著名文学家钱谦益称之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徐霞客出身于一个大族家庭,面对朝廷的腐败,他无意做官,有一次,他在书中读到前人遍游祖国河山的一段经历,击掌而起:“大丈夫应当早晨还在碧海而黄昏远达苍梧,怎么能把自己关在一个小角落里呢?”20岁时,他毅然走出书斋,踏上了“问奇于名山大川”之路,开始实地探索祖国锦绣河山的风貌与奥秘。
72-03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含答案)
![72-03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dcdd864028915f814dc22e.png)
72-03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张迺莹《呼兰河传》《孤独的生活》周树人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族魂”《朝花夕拾》《野草》《呐喊》《彷徨》《坟》《热风》《南腔北调集》2.sòu gēng xīn qúchuǎn jiào hékāi sàgēdā3.①安顿:安稳,安详。
②展然:舒展的样子。
③草率:(工作)粗枝大叶,敷衍了事。
④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⑤悠然:安闲、闲适的样子。
4.(1) 生活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2)①(神态描写)明确:乐观质朴、坦白率真、平易近人。
②(动作描写)明确:精干敏捷、一往无前、义无反顾。
③(神态描写)明确:积极乐观、开朗慈爱。
(“天晴啦,太阳出来了”是双关,暗示对光明生活的向往。
)④(动作描写/侧面描写)明确:凝神专注、笃志忘我。
⑤(神态描写)明确:慈祥质朴、宁静安然。
⑥(动作描写)明确:认真严谨、一丝不苟。
二、整体感知,理解内容:1.明确:⑴明朗的笑声(第1段)。
⑵走路轻捷快速(第2段)。
⑶在先生家做客(第3-13段)。
⑷先生跟“我”开玩笑(第14-17段)。
⑸“我”受先生影响变得乐观起来(第18-23段)。
⑹先生关心、帮助青年(第24-26段)。
⑺先生随意使用校样纸(第27-30段)。
⑻写许先生的忙碌,侧面表现先生的生活(第31-34段)。
⑼看电影(第35-40段)。
⑽写先生的休息(第41-42段)。
⑾写先生一天的生活:陪客人、工作、睡觉(第41-54段)。
⑿写吃鱼丸的事情(第55-60段)。
⒀写先生包书包得整整齐齐(第61-63段)。
⒁写先生拼命工作无暇休息(第64-67段)。
2.明确:本文是以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爱戴、感激之情为线索组织材料构思全文的。
3.明确: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回忆鲁迅先生学案
![回忆鲁迅先生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3445ac76a20029bc642d36.png)
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咀嚼(嚼:jiáo)撩起(撩:liāo)漂泊玲珑剔透B.蹿腾(蹿:cuān)畸变(畸:jī)慵倦低回品味C.啜泣(啜:chuò)船棹(棹:zhào)茑萝具体而微D.归省(省:xǐng)撺掇(撺:cuān)踊跃头晕目眩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庸碌尴尬重蹈覆辙心无旁鹜B.恣睢狡诘唯唯连声无与伦比C.扶掖藻饰根深蒂固莫名其妙D.亵渎要诀段章取义寻章摘句3. 下面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磬(qìn)口眷(juàn)念郢(yǐng)睥睨(pìnì)B. 犀(xī)利虐(nüè)待鞭挞(dà)祈祷(dǎo)C. 罪孽(niè)朔(shuò)方蜿蜒(wān yán)璀璨(cuǐcàn)D. 执拗(niù)稽(jī)首奁(liàn)霁(jì)4、下列成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蜂拥而上敏而好学虚怀若谷心无旁骛B. 饥肠辘辘三翻五次人赃俱获丑态必露C. 众目睽睽物极必反正襟危坐一笔勾销D. 煞有介事当仁不让略施小计相形见绌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B. 鲁迅先生的一生,写了不少讽刺揭露反动派罪恶的杂文。
C. 在他不断的启发教育下,终于使我认识了错误。
D. 还没吃晚饭,我已经做完了作业,只剩下外语作业还没动手。
1、A2、C3、C4、B5、A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1.文学常识《回忆鲁迅先生(节选)》选自《萧红全集》,作者萧红,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
2.文章主题思想这篇回忆性散文,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迅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先生关心、扶持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革命的崇高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和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和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99b9c66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f.png)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和同步练习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学习目标】1.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并思考批注中提出的问题。
2.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3.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的语言细腻的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学习重点】1.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2.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难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的品质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问: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回答)2.提起鲁迅,人们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面目严肃冷峻。
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
因此,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鲁迅是严厉的、尖锐的,甚至是可怕的。
其实,这些只是鲁迅先生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即“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方面,但这不是他的全部。
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十分关心、爱护进步青年。
他的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中的一部分。
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了解鲁迅。
二、目标导学: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概括内容1.了解作者及鲁迅。
(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组内交流,自主了解相关内容)(1)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2)作者简介。
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呼兰区)的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回忆鲁迅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回忆鲁迅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b99c9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2.png)
回忆鲁迅先⽣阅读练习及答案回忆鲁迅先⽣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迅先⽣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的欢喜。
若有⼈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
鲁迅先⽣⾛路很轻捷,尤其他⼈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来往头上⼀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切地⾛去。
鲁迅先⽣不⼤注意⼈的⾐裳,他说:“谁穿什么⾐裳我看不见的……” 鲁迅先⽣⽣的病,刚好了⼀点,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红的上⾐,很宽的袖⼦。
鲁迅先⽣说:“这天⽓闷热起来,这就是梅⾬天。
”他把他装在象⽛烟嘴上的⾹烟,⼜⽤⼿装得紧⼀点,往下⼜说了别的。
许先⽣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裳加以鉴赏。
于是我说:“周先⽣,我的⾐裳漂亮不漂亮?” 鲁迅先⽣从上往下看了⼀眼:“不⼤漂亮。
” 过了⼀会⼜接着说:“你的裙⼦配的颜⾊不对,并不是红上⾐不好看,各种颜⾊都是好看的,红上⾐要配红裙⼦,不然就是⿊裙⼦,咖啡⾊的就不⾏了;这两种颜⾊放在⼀起很浑浊……你没看到外国⼈在街上⾛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件绿裙⼦,上边穿⼀件紫上⾐,也没有穿⼀件红裙⼦⽽后穿⼀件⽩上⾐的……” 鲁迅先⽣就在躺椅上看着我:“你这裙⼦是咖啡⾊的,还带格⼦,颜⾊浑浊得很,所以把红⾊⾐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 “……⼈瘦不要穿⿊⾐裳,⼈胖不要穿⽩⾐裳;脚长的⼥⼈⼀定要穿⿊鞋⼦,脚短就⼀定要穿⽩鞋⼦;⽅格⼦的⾐裳胖⼈不能穿,但⽐横格⼦的还好;横格⼦的胖⼈穿上,就把胖⼦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要穿竖条⼦的,竖的把⼈显得长,横的把⼈显的宽……” 那天鲁迅先⽣很有兴致,把我⼀双短统靴⼦也略略批评⼀下,说我的短靴是军⼈穿的,因为靴⼦的前后都有⼀条线织的拉⼿,这拉⼿据鲁迅先⽣说是放在裤⼦下边的……我说:“周先⽣,为什么那靴⼦我穿了多久了⽽不告诉我,怎么现在才想起来呢?现在我不是不穿了吗?我穿的这不是另外的鞋吗?”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我⼀说你该不穿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学案设计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ad3999caaedd3382c4d322.png)
个帅哥帅哥的 ffff3回想鲁迅先生 ( 节选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 , 累积要点字词 ,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领会鲁迅平时生活中平和平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经过刻画富裕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领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品 , 理解作者衷心的敬重之情。
学习过程一、认识作者萧红 (1911 — 1942), 中国现代女作家, 原名, 黑龙江呼兰人。
19 33 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
在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布了成名作《》 ( 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
主要作品有小说《》《》等。
二、初读课文1.给下边加点的字注音。
调羹()轻率()舀()...揩()咳嗽()校正()....阖()碟()..2. 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整体印象是什么?三、细读课文本文记述了鲁迅先平生时生活中的一些小事, 请精选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生活片段。
请大家跳读课文用简短的语言归纳一下, 并思虑这些事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质量?四、品尝语言推测品尝下边语句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亮的 , 是从内心的欢欣。
如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 , 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 , 经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2)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 , 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 , 忧如不管全部地走去。
(3)青年人写信 , 写得太轻率 , 鲁迅先生是痛心疾首之的。
但他仍是展读着每封由不一样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 , 眼睛不济时 , 便戴起眼镜来看 , 经常看到夜里很深的光阴。
五、拓展提高请以“鲁迅先生, 我想对你说”为开头,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个帅哥帅哥的 ffff参考答案一、认识作者张迺莹跋涉鲁迅存亡场存亡场呼兰河传二、初读课文1.g ēng shuài yǎo kāi ké sou ji ào hé di é2. 鲁迅先生是一个乐观开朗、平和近人、风趣风趣、童心未泯、博学广识的人。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精品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精品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da70c8ba0d4a7302763a71.png)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通过刻画富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理解作者由衷的敬佩之情。
学习过程一、了解作者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黑龙江呼兰人。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
在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
主要作品有小说《》《》等。
二、初读课文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调羹.()草率.()舀.()() 校.对()揩.() 咳嗽..阖.() 碟.()2.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三、细读课文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请挑选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生活片段。
请大家跳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并思考这些事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四、品味语言揣摩品味下面语句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2)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3)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五、拓展提升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参考答案一、了解作者张迺莹跋涉鲁迅生死场生死场呼兰河传二、初读课文1.gēngshuàiyǎokāikésoujiàohédié2.鲁迅先生是一个乐观开朗、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童心未泯、博学广识的人。
三、细读课文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见鲁迅爽朗、平易近人。
鲁迅走路的姿态:突出“轻捷”、快,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
回忆鲁迅先生 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回忆鲁迅先生 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1ccec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8.png)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前置知识学习鲁迅先生之前需要了解的知识:1. 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2.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3. 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二、任务导引1. 分组探究将同学们分为小组,让他们自愿选择一个课题进行探究:(1)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2)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3)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2. 搜集资料让同学们在课下自行搜集相关资料,包括图书、网络等。
3. 编写答案让同学们对所探究的课题进行答案编写和整理,每组答案都需要包括以下要素:(1)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2)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3)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4. 答案展示让同学们轮流向其他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互相点评。
三、思考讨论1.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鲁迅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思想家、文化评论家、革命家,1918年开始创作文学,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精神旗手”。
2.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有哪些?《狂人日记》、《阿Q正传》、《五几文集》、《呐喊》、《故事新编》等。
3. 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有哪些?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是思想启示、道德榜样和革命精神:(1)思想启示:鲁迅先生的思想主张自由、平等、民主、科学,反对封建思想、迷信、愚昧和落后。
(2)道德榜样:鲁迅先生的人格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他倡导正义、公正、善良、真诚。
(3)革命精神:鲁迅先生的作品揭露了社会黑暗面,弘扬了民族精神和反抗精神,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
四、实践体验1. 观看鲁迅纪录片让同学们观看与鲁迅先生相关的电影、纪录片,加深对他的了解,增强对他的尊敬和敬仰。
2. 在团队中践行鲁迅精神在团队合作中,践行鲁迅先生的精神,尊重他人、懂得自我反省、关注社会公正、倡导科学、勇敢反抗恶势力。
五、总结回顾通过本次探究,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鲁迅先生这位文化巨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第二课时学案+第一课时习题+复习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第二课时学案+第一课时习题+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25c255380eb6294dd886ccb.png)
《回忆鲁迅先生》第二课时预习学案一、人物形象2.本文记述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来塑造形象,有什么好处?3.除了鲁迅之外,还写了什么人?有什么作用?二、品味语言(根据提示或者自选角度赏析)1.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2段)2.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喜欢吃硬的东西(8段,这句话是否有暗示?)3.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合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者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12段)4.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
”(22段,这句话是否有所暗示?)5.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24、26段)6.鲁迅先生坐在那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
(40段,给你怎样的感觉?)7.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
(43段,把这句话中的“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删掉,效果有何不同?)8.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49、50、51段)9.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
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52段)三、问题研讨萧红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鲁迅怎样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归纳文章主旨。
《回忆鲁迅先生》习题(第一课时)【基础闯关】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揩油(kāi) 调羹(gēng) 烧瓷(cí) 舀水(yǎo)B阖眼(hé) 疙瘩(gē) 碟子(dié) 喘着(chuǎn)C保姆(mǔ) 咳嗽(suo) 绞肉(jiǎo) 薪金(xīn)D抹杀(mǒ) 吩咐(fù) 草率(shuài) 悠然(yōu)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鲁迅的作品经过多重改编,以绘本、舞台剧、电影等多种形式在人们眼前,其永恒价值,在于给人和警醒的人物形象,在于给人无限希望的思想,在于或辛辣讽刺、或震撼心灵的语言,在于对后人道德情操的,更在于它历经大浪淘沙还能千古流芳,代代且历久弥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课件《回忆鲁迅先生》(含同步教案和习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课件《回忆鲁迅先生》(含同步教案和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d2ccecc0b4c2e3f56276328.png)
3.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C ) A.铁路工人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 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B.爷爷退• 休• 后•,•每• 天练•练• 书•法•,• 到公园打打太极拳,过着 悠闲的生活。 C.我• 喜• 欢这部电影的男主角,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 他不• 以• 为• 然• ,总能乐观地面对困难。 D.他对那些小偷小摸的行为深• 恶• 痛•绝•。
2.语言质朴,形象鲜明。 作者以其特有的细腻感觉,敏锐地捕捉到了鲁
迅先生的许多生活细节,以质朴浅白、清新隽永的 语言,于细微之处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 的、生活化的鲁迅先生,将敬爱之情不露痕迹地融 于对琐事的叙述中,真实地展现了鲁迅先生的思想 和人格,使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主旨归纳
本文作者以其特有的细腻感觉,敏锐地捕捉 到了鲁迅先生的许多生活细节,展现了鲁迅先生 的日常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性格特征和人格 魅力,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
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 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
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
幽默风趣可爱 可亲
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坚定乐观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 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 的会心的笑。
走进课文
【解析】“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该句中指“他”不将艰苦的生存环境放在心上,应该用“不以为意”。
4. 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
••
•
••••• ••••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10篇】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7f5b3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0.png)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10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记忆本课中出现的新的生字、生词,了解萧红其人及与鲁迅的关系。
(2)能够有感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清文章中的主要事件并进行概括。
(4)学习选择生活中的点滴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自读,梳理事件。
(2)小组探究,分析人物特点。
(3)品悟白描的描写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温和平易的性格和细腻的精神世界。
(2)感受鲁迅克己爱人、奋斗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新课教师谈话导入: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去世。
伟人的去世令许多人悲伤不已,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女性作家,她曾经得到过鲁迅的帮助和扶持,在万分悲痛中,她用清新、冷静的笔触勾勒了一位普通却又绝不普通的亦师亦友的鲁迅先生。
引入课文。
预习准备:自读课文,学习课内生字词;查找资料,了解萧红其人及其作品,了解萧红与鲁迅的交往。
课堂交流:教师检查预习,学生汇报学习所得。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师友互助教师提出合作要求:1、文章形式上以空行分段,文章讲到了哪些事,试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来。
2、的选材有什么特别之处?在我们的印象中,鲁迅先生是那个带着伟大光环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而在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了他的更多的身份,这篇文章中的鲁迅都有哪些身份?哪一个事件中的鲁迅是你喜欢的,说说自己的理解。
3、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章却大量地、细致地记述他生活中的琐事,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学生分小组按要求进行探究学习。
汇报、交流。
参考小标题:笑,走路,谈穿着,公园的印象,看电影,纸烟,休息,工作,踢鬼,吃鱼丸,病中,海婴的自豪,明朝会,病好了,木刻画,若没有我呢,病“好了”,鲁迅休息了。
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捕捉选材的能力。
3、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小结:1、全文写了这么多事件,是否杂乱?2、若要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你会仿照本文选一些小事例吗?学生自由发言。
回忆鲁迅先生 参考答案
![回忆鲁迅先生 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a283ec700abb68a982fbb4.png)
四、回忆鲁迅先生参考答案【夯实基础】(30分)1、(6分)①、调羹 gēng ②、贩卖 fàn ③、旷代 kuàn④、咳嗽 ké⑤、筵会 yán ⑥、瞿秋白 qú(考点:识记常用字的字音。
)2、解释下列词语。
(10分)①、旷代:当代没人比得上②、有点窘:有点为难③、眼睛不济:眼睛不顶用、不发挥作用④、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⑤、竭力:尽力(考点:理解常用词语的含义。
)3、填写下列文学常识(14分)①、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②、周树人,豫才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初中学过的两部鲁迅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风筝》、《故乡》、《社戏》、《自题小像》和《自嘲》。
(考点:识记教材涉及的重要的文学、文化常识。
)【课文理解】(50分)4、简单随意的生活也隐隐透露着鲁迅刚毅倔强的性格。
(5分)(考点: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5、言辞间自然流露出对妻子尊重与依赖的爱意,还有更多对小辈的体恤。
(5分)(考点: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6、这个部分鲁迅的诙谐幽默,自然随和。
对于青年人的爱护,对革命的支持在此文中也进一步得到体现。
(5分)(考点: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7、他强烈的要求着别人,严格地约束着自己,却仍能宽容地对待别人。
他对于青年人的爱,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的可亲,他是那个寒冷的时代的一个无可替代的强大的热源。
(5分)(考点: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8、(30分)1)、(10分)①乐观开朗②敏捷果断(考点: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2)、(5分)注重人的内在品质(考点: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3)、(5分)突出鲁迅先生不仅有很高的审美水平,更重要的是为人善良,能设身处地体会别人的困境和心情。
3.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3.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9dd53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6.png)
3.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含答案)3.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 内容:展示胃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真实再现了一个鲜活生动、立体感人、可敬可爱的形象。
2. 写作方法: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展现人物性格。
3. 感情:作者对鲁迅的爱戴、敬仰、怀念之情。
自主学习——新知引导资料概览——拓宽眼界和视野1. 走进作者《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作者是萧红(1911-1942 ),原名张逎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中国近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 世纪30 年代的文学洛神”。
代表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散文集《牛车上》等。
其中《呼兰河传》在香港《亚洲周刊》评的“20 世纪华文小说一百强”中位列第九。
2. 走进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又名周樟寿,字豫才。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代表作有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
知识预习3. 生字注音调羹(gēng)草率(shu ài )舀(yǎo )揩桌子(kāi )咳嗽(sou )校对(ji ào )深恶痛绝(w ù)疙瘩(gēda )4. 读拼音,写汉字xīn(薪)金疙da(瘩)di é(碟)子zh ǚ(嘱)咐轻ji é(捷)ji é(竭)力忧yù(郁)ji ǎo(绞)肉机5. 多音字(wù)深恶痛绝(mǒ)抹杀(l òng)弄堂恶(è)恶人抹(mò)转弯抹角弄(ě)恶心(mā)抹布(nòng )弄巧成拙(j ìn )起劲(s huài )草率劲率(j ìng )劲敌(l ǜ)效率6. 通晓词义(1)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回忆鲁迅先生》(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回忆鲁迅先生》(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1c651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4d.png)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面阿累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的。
一天中午,我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离接班的时间还有半个钟头。
我心想:到内山书店去吧,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后面柜台旁边的两个人在谈笑。
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我站在书架前,开始翻书。
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
《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
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我先看后记,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
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先生,这本书多少钱?”对于同情中国的内山老板,我总是带着儿分敬意叫“先生”的。
他殷勤地点头,接过书翻了翻底页:“一块四。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摸摸里衫上的衣袋,袋里只剩一块多钱,那是我和一个同住的失业工友那几天的饭费。
我有些懊悔自己的莽撞了,红了脸说:“贵了。
”他没有注意到我的窘相,用粗短的手指捻着那张灰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哪里贵?你看这纸……”厚实的纸张,清晰的字迹,相当厚的一大本书,拿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
“你买一本吧,这书是很好的。
”我真踌躇起来了: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买一本放在床头,交班回来,带着那种软绵绵的疲倦躺着看这么几十页,该多好!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放下,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语,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了。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回忆鲁迅先生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回忆鲁迅先生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e70ee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7.png)
回忆鲁迅先生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回忆鲁迅先生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回忆鲁迅先生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我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初中一年级上学期时,老师讲到鲁迅先生的时候是多么地神圣和崇高。
鲁迅先生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和民主斗士,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贡献仍然不朽。
对于一名初中生来说,了解鲁迅先生和他的思想,不仅可以启发自己的文学修养,也可以激励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回忆起那个时期,我们全班同学都很激动。
我们在班里也成立了“鲁迅学习小组”,并且定下了详细的学习计划。
首先,我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从鲁迅的小说、散文和杂文入手。
在课上,我们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阿Q正传》这部作品的背景、目的和主要思想。
他也指导我们读到鲁迅先生笔下这个懦弱的,贪婪的、自私自利的小人物的内心活动时,如何正确地理解这个人物出现在小说中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我们也很认真地研读了《狂人日记》,体会到鲁迅先生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反对封建文化和旧思想、呼唤人民自由民主的崇高主旨。
其次,我们也集中力量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中学习。
我们研读了《故乡》,了解到鲁迅先生思索家乡深刻巨变背后社会变革的复杂原因和历史背景。
我们还讨论了《自然辩证法》和《中国小说的“第一次”机会》这两篇工具性很强的散文,掌握鲁迅先生的一些文学修养、思想方法和表达技巧。
最后,我们也进行了一些理论性研究,包括讲座、课外阅读和小组讨论。
我们认真研读了乡土文化、文学史和现代文学等相关的书籍,系统探讨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和其对中国现代文化艺术的巨大贡献。
总的来说,通过这些学习活动,我们立体地认识了鲁迅先生这位伟大文化巨子,也更深刻地了解到了中国文学的丰富多彩和其所反映出来的与时俱进的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这段鲁迅学习历程不仅使我们的语文素养显著提升,也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大增。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做中华民族的有用之才”,我们信仰,我们必将乘此跃升,成就自我,奋发向前,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做出我们最大的贡献通过对鲁迅先生的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他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巨大贡献和反封建、倡导民主自由的主张,同时也更加自信地拥抱自己的民族文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b49a7a580216fc700afd73.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撷取生活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第一课时预习自测:1.阅读“知识链接”,勾画出重点内容。
2.阅读课本全文,勾画重难点和疑点。
3.填空:从文题《回忆鲁迅先生》可以看出这是一篇的散文。
4.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
虔( )诚紊()乱肋()膜噢()的一声抽屉()解剖()遭殃()踌躇()()喘()着窘()迫鉴()赏阖()一阖眼睛5.标出文中其它你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
(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默写在下面)自主学习:1.阅读全文,整体感知并思考: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2.全文所写生活片段中哪个片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从中能看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或:请举例分析本文细节对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把全文划分为若干小节,标注小节序号,并以小标题(最好四字)的形式概括其主要内容及人物性格特点。
(这是概括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阅读能力测试的重要内容)例:内容范围小标题性格特点内容范围小标题性格特点第一小节笑声明朗乐观爽朗第二小节走路轻捷干练敏捷第三小节鉴赏服饰博学睿智1.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是,现代著名女作家。
其代表作有、,等,她被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2.鲁迅,原名,又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在发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首次使用笔名“”。
回忆鲁迅先生学案(含答案)
![回忆鲁迅先生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427dd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0.png)
回忆鲁迅先生学案(含答案)《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学案萧红【学习目标】1.识记生字词;了解作者萧红及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学习精读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或作用。
3.学习本文善于从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4.了解鲁迅先生智慧、温和、平易近人的另一面性格,体会鲁迅先生生活平凡、为人宽厚、待友真诚的美好品德。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感悟鲁迅先生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查阅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介绍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原名张迺(nǎi)莹,“萧红”是她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
1911年,萧红出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流浪各地。
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2.背景资料2.了解文体知识回忆性散文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只是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阐述、回忆描写。
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是,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
《回忆鲁迅先生》知识点及课后习题答案
![《回忆鲁迅先生》知识点及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e01d1ee009581b6ad9eb99.png)
《回忆鲁迅先生》知识点及课后习题答案一、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请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可以用文中的语句,也可自己概括),看看谁的小标题更恰当。
学生思考、讨论并概括。
教师提供参考:按自然空行,共有十八件小事。
小标题可以概括为:1.鲁迅的笑;2.鲁迅走路的姿态;3.穿衣裳的评论(详写);4.不游公园;5.看电影的路上;6.纸烟;7.休息;8.工作时间(详写);9.踢鬼、谈鬼(详写);10.吃鱼丸(详写);11.病中(详写);12.海婴的夸耀;13.明朝会(详写);14.病好起来了(详写);15.木刻画;16.“若没有我呢”;17.病“好”了;18.他“休息”了。
二、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十八件小事,这十八件小事,你认为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或特性?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见其观爽朗、平易近人;鲁迅走路的姿态:突出“轻捷”,快,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穿衣裳的评论(详写):突出“全智者”,表现鲁迅先生独到的审美观;不游公园:暗示鲁迅先生工作的繁忙;看电影的路上:突出鲁迅先生的礼让,表现对他人对亲人的爱;纸烟:突出“贵”“贱”的分类,表现鲁迅对来客的尊敬和对自己的“吝啬”;休息:突出“翻一翻书就是休息”,表现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工作时间(详写):写一天的时间安排,突出与常人不同的作息习惯,表现鲁迅先生抓紧一切时间工作,表现了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伟大情怀;踢鬼、谈鬼(详写):突出诙谐有趣,表现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和大胆,以及他的智慧;吃鱼丸(详写):突出“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表现鲁迅先生做事认真,深入实际的严谨品质;病中(详写):突出鲁迅病情的严重,表现他为了工作不顾身体疾病的奉献精神;海婴的夸耀:突出“夸耀”,用尚不懂事的孩子的细节反衬鲁迅病情之严重;明朝会(详写):突出“明朝会”,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病好起来了(详写):写鲁迅的病“好了一点”“又好些”,突出鲁迅的朗朗的笑声,表现鲁迅的乐观精神;木刻画:写病中鲁迅的一幅木刻画,暗示鲁迅顽强的生命毅力(此处可在后面让学生讨论);“若没有我呢”:写鲁迅的希望,希望青年一代可以独立地走正确的道路;病“好”了:突出“觉得做事要多做”、“以为”“准备”,表现鲁迅的工作的执着和热爱;他“休息”了:写鲁迅生命的结束,突出“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表现鲁迅“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彻底的奉献精神。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27b5f2bed5b9f3f80f1c2a.png)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目标:1.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导学重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导学难点: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导学过程预习案一、课前导学1.复习有关鲁迅的知识。
2.查阅作者萧红的生平事迹,将主要内容整理在书上。
要点: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对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哀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
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二、尝试练习1.给以下生字注音,学习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鉴.( )赏混.( )浊窘.( ) 掠.( )旷.( )代深恶.( )痛绝抽屉.( )阖.( )眼搭讪.( )了.( )然筵.〔〕会解剖.〔〕挟.〔〕着紊.〔〕乱虔.〔〕诚踌.( )躇.( ) 堵塞.( ) 着.( )色校.( )样2.解释以下词语:鉴赏:虔诚:祈祷:抹杀:旷代:校样:3.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三、学生质疑在自读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或产生了哪些疑问,把它标记在书上。
学习案一、合作学习1.作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的性格的?从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
《回忆鲁迅先生》阅读习题及答案
![《回忆鲁迅先生》阅读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3ccf2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3.png)
《回忆鲁迅先生》阅读习题及答案一、阅读文章《回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
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
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鲁迅先生吃的是清茶,其余不吃别的饮料。
咖啡、可可、牛奶、汽水之类,家里都不预备。
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吃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
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
可是鲁迅先生正是开始工作。
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
(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
)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学案
萧红
【学习目标】
1.识记生字词;了解作者萧红及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学习精读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或作用。
3.学习本文善于从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4.了解鲁迅先生智慧、温和、平易近人的另一面性格,体会鲁迅先生生活平凡、为人宽厚、待友真诚的美好品德。
【学习重点】
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感悟鲁迅先生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查阅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介绍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原名张迺(nǎi)莹,“萧红”是她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
1911年,萧红出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流浪各地。
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3年,
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2.背景资料
2.了解文体知识
回忆性散文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只是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阐述、回忆描写。
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是,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
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
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二、初读课文,完成题目。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咳嗽(késou )调羹(gēng )校对(jiào )阖眼(hé)弄(lòng )堂舀(yǎo )揩(kāi )桌子
深恶(wù)痛绝gēdɑ(疙瘩)jiǎo(绞)肉
xīn(薪)金mǒ(抹)杀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明朗:明显;清晰。
(2)安顿:安详,安稳。
(3)些微:轻微。
(4)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5)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6)存心:心里怀有的念头。
(7)不济:不好,不顶用。
(8)校对: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
(9)悠然:悠闲的样子。
(10)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3、本文共计67个自然段(58自然段下省略号标记为59段)被
自然分割成了14个部分,请分别概括一下它们各写了什么内容。
(1)笑声明朗;(2)走路轻捷;(3)留客吃饭;(4)调侃玩笑;
(5)梅雨放晴去先生家;(6)认真对待青年来信;(7)随意处
理校样;(8)许先生忙碌的工作;(9)看电影的路上;(10)先生的休息;(11)先生陪客及彻夜工作;(12)吃鱼丸;(13)包书认真;(14)不顾身体,拼命工作。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想一想:
1、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鲁迅先生是一个乐观开朗、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童心未泯、博学广识的人。
2、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更真实。
伟人也是凡人,也会生病,也会聊天,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
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平凡可亲。
(2)更直观。
通过对鲁迅的生活、工作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特点。
(3)更真挚。
通篇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无一处评论,无一处直接抒情,然而却真情毕现。
(4)更有趣味。
关于鲁迅的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描述,可以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3、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我”、许广平先生、海婴来侧面烘托鲁迅先生,“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本文是回忆性散文,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具感人的力量。
二、揣摩品味下面语句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笑声明朗”、“拿不住烟卷”、“笑得咳嗽”形象的写出了鲁迅先生的乐观爽朗、平易近人与真诚。
2、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抓”“扣”“伸”这几个动词,形神兼备地描绘出鲁迅的习惯性动作,体现出鲁迅敏捷果敢、一往直前的性格特点。
3、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鲁迅先生虽然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不怕花工夫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
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待青年的赤诚之心。
4、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整整齐齐”“压”体现了鲁迅先生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从细节处还原和展现了鲁迅先生的生活、工作状态,彰显了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态度。
5、“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也深深感染了作者。
三、随堂练测
1、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它,对他竭力避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
B.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C.指望对于学费有点补足,冬天来了,北平又冷,那家离学校又远,每月除了车子钱之外,若伤风感冒还得自己拿出买阿司匹林的钱来,每月薪金十元要从西城跑到东城……
D.“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4.下列对课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先生的个性、情趣、精神、气质。
B.“吃鱼丸”这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民主,遇事不盲从,做事认真,深入实际的严谨品质。
C.文章用白描手法刻画鲁迅先生,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D.鲁迅先生用原稿包油条,用校样揩桌子、擦手,洗澡间里也摆着校样纸,这说明了鲁迅先生不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