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诗词鉴赏2020中考版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词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eae35758fafab068dc0228.png)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词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溪桥一作:溪头)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以前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表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蝉叫声。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赏析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很多词作。
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
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
这个带不但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个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词。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不过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辛弃疾词鉴赏2020全国卷版
![辛弃疾词鉴赏2020全国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c0598f0783d049649b6658cf.png)
辛弃疾词鉴赏2020全国卷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小题。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辛弃疾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
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
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
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
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
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
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
【注】指西湖处士林逋。
他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
桃叶: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爱妾的名字。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词开篇用“晚风”“新荷”点明了词人游西湖的时间是初夏的一个傍晚。
B.“惯趁笙歌席”看似闲笔,其实非常重要,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C.词的下阕想象林逋梅妻鹤子的生活,表达出词人想去隐居而不得的无奈。
D.尾句照应了“看公”二句,劝友人恣意游湖,尽情饮酒,不必挂怀桃叶。
15.本词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都使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西湖美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分)答案:14. C “表达词人想去隐居而不得的无奈”错误,表达词人对林逋这样的风流处士的仰慕之情。
15. (6分)视听结合。
本词从听觉描写雨打荷叶之声,从视觉描写碧水彩霞、飞鸟游鱼之景;白诗从听觉描写黄莺呜叫,从视觉描写春水初涨,绿杨成阴之景。
动静结合。
本词既描写了彩霞映碧水的静景,又描写了鸟在空中飞、鱼在水里游的动景;白诗既有对西湖的水、云、杨树、白沙堤的静态描写,又有黄莺争栖、新燕啄泥的动态描写。
色彩映衬,本词用红霞与碧水相映衬,白诗用绿杨与白沙堤相映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小题。
鹧鸪天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①。
燕兵②夜娖③银胡鞣④,汉箭朝飞金仆姑⑤。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2020辛弃疾的诗词及理解大全
![2020辛弃疾的诗词及理解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6b3778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2.png)
2020辛弃疾的诗词及理解大全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一生中官职最高为从四品龙图阁待制。
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2020辛弃疾的诗词及理解大全1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鉴赏】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
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
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
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
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
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
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上阕,专门写人。
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
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
中考 辛弃疾古诗词 赏析讲解学习
![中考 辛弃疾古诗词 赏析讲解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04a97db504a1b0717fd5dd94.png)
中考辛弃疾古诗词赏析中考辛弃疾古诗词赏析诗人生平:辛弃疾,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2016资阳中考1.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唤起了词人辛弃疾的愉快心境。
2.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3.“明月别枝惊鹊”句中“惊”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答案:1.丰收景象2.描写了“月、风、蝉、鹊、稻花、蛙声”等景物,(1分)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丰收喜悦之情。
(1分)(意思相近即可)3.“惊”字写出了月光的投射,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
(1分)作者似写动,而实际是写静,以动衬静,实在是来神之笔。
(1分)(意思相近即可)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最有名的诗词鉴赏
![辛弃疾最有名的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e4d130e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43.png)
⾟弃疾最有名的诗词鉴赏⾟弃疾最有名的诗词鉴赏 ⾟弃疾存词600多⾸,他的词的基本思想内容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精神,以下是⼩编分享的⾟弃疾的诗词鉴赏,欢迎借鉴! ⾟弃疾《破阵⼦》 醉⾥挑灯看剑,梦回吹⾓连营。
⼋百⾥分麾下炙,五⼗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前⾝后名。
可怜⽩发⽣。
赏析赏析 这⾸词写于淳熙⼗五年左右,⾟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
⾟弃疾不仅是词⼈,还是⼀个爱国的将领,他积极主张抗⾦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和诬陷。
其实除了主和派的排斥,也包括⾟弃疾⾃⾝的经济问题。
淳熙⼋年,⾟弃疾在江西安抚使任上,⼜⼀次被劾罢官,于是不得已在上饶闲居达20年之久。
《破阵⼦》是⾟弃疾寄给好朋友陈亮的⼀⾸词。
⾟、陈⼆⼈才⽓相若,抱负相同,都是⼒主抗⾦复国的志⼠。
词中回顾他当年在⼭东和耿京⼀起领导起义军抗⾦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雄战⽃的场⾯,也表现了作者对不能收复中原的悲愤⼼情,是报国⽆门的悲愤之情凝聚⽽成。
“醉⾥挑灯看剑,梦回吹⾓连营。
” “挑灯看剑”,把灯头挑亮⼀些,把宝剑拔出来看看,看剑的⽬的,希望剑能发挥抗敌、杀敌报国的这种作⽤,可是剑徒然⽣锈,没有施展⽤武的机会。
“梦回吹⾓连营。
” “梦回”不是梦中回到,虽然单独在这个句⼦⾥也能说通,但是⾟弃疾的词⾥⽤到“梦回”的地⽅很多,应该是梦醒。
⼀梦醒来,到处听到吹⾓连营的号⾓之声,⾟弃疾仿佛⼜回到昔⽇的战场上。
正因为杀敌报国⼼切,所以连梦寐中都想着杀敌报国,想着回到战场上去。
下⾯就是写对当年战争⽣活的回忆。
“⼋百⾥分麾下炙,五⼗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百⾥”是⼀种⽜,⽤今天的话可能就是⼀种菜⽜,有的⽜是专门养了吃⾁的,也有⼀些是⽼⽜,到最后跑不动了⼲不了什么事了,就只能杀了吃⾁。
“分麾下炙”就是把⽜⾁分给部下。
“五⼗弦翻塞外声”,写战场上的那种⾳乐,写将领秋天点兵,击⿎、弹奏这种军政之乐。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题)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ed323ccfcaaedd3382c4d367.png)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题)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3~4题。
(4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①辛弃疾
绕床饥鼠,蟎蛹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作者遭弹劾后,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
3.这首词上片通过饥鼠、蝙蝠、、急
雨、这些意象,描绘出词人闲居上饶
时的生活场景。
(2分)
4.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片画横线句子。
(2分)
答案:
3.[答案]松风破纸窗(1分)萧瑟/破败/落魄/凄凉等(1分)
[评分标准]①共2分。
②前两空都对得1分,对一空不得分。
③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5分。
4.[答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借景抒情,实写作者秋夜从梦中醒来,联想到中原万里河山仍未收复(1分)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表达爱国之情(1分)。
[评分标准] ①共2分。
②两个要点,赏析角度答对得1分,情感答对得1分。
③答“对偶”不得分。
辛弃疾诗词鉴赏
![辛弃疾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727910dd4028915f804dc266.png)
辛弃疾诗词鉴赏辛弃疾诗词鉴赏别茂嘉十二弟(辛弃疾)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啼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摸鱼儿(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汉宫春·立春(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辩、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再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
中考古诗词鉴赏参考:《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中考古诗词鉴赏参考:《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https://img.taocdn.com/s3/m/949dc768af45b307e971973a.png)
中考古诗词鉴赏参考:《满江红·中秋寄远》辛弃疾导读:中考古诗词鉴赏参考:《满江红·中秋寄远》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辛弃疾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这首先表现在他的《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等词中,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对抗金战斗的回忆。
另外,在《贺新郎》(陈同甫自东阳来过年)、《摸鱼儿》(淳熙已亥)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安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
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示的不平之情。
他擅长的怀古之作中《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
辛词在苏轼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题材范围,他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
在艺术成就方面,辛词以生动、夸张的描绘和想象,形成了他的豪放风格。
因为有战斗实践,他在表现战斗场景时能营造雄奇阔大的意境,而且文词生动,笔墨饱满。
辛词常用比兴寄托的手法。
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词人以惜春又怨春的心态,暗示他对当局的矛盾心理。
这是词人明显受到传统的“美人香草”表现手法影响的体现。
中考古诗词鉴赏之《嫦娥》李商隐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1.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
南宋辛弃疾的古代诗词鉴赏
![南宋辛弃疾的古代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ef36563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f.png)
南宋辛弃疾的古代诗词鉴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南宋辛弃疾的古代诗词鉴赏辛弃疾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
辛弃疾的诗词注释和赏析
![辛弃疾的诗词注释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6cf14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d3.png)
辛弃疾的诗词注释和赏析辛弃疾的诗词注释和赏析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辛弃疾的诗词注释和赏析,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辛弃疾的诗词注释和赏析【1】《鹧鸪天送人》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
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上句言送别。
《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
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
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
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
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
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 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
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诗人辛弃疾的豪放诗词鉴赏
![诗人辛弃疾的豪放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e8133f63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1.png)
诗人辛弃疾的豪放诗词鉴赏辛弃疾,一个名字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他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辞章词作家之一,也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和独特的才情,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
辛弃疾的作品,不仅流传至今,更成为后来文人学习的典范。
辛弃疾的诗词多数表达了对人生的豪放态度和爱国情怀。
其中一首《破幽梦》堪称其代表作之一。
“破幽梦,残阳如血。
”这首词一开篇,就给人一种慷慨悲凉的感觉。
词人通过独特的意象描述,将自己内心的苦闷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词中作者对思乡之情的描写可谓诗中之诗,其苦闷之态引发读者的同情。
作者借用自然景物来勾勒自己的情感,寄托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辛弃疾的词中常常透露出对命运的抗争态度。
《青玉案·元夕》是他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段描写元宵佳节的词语力量十分惊人,从钜细靡遗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他对于生活的情感表达。
词作者将元宵之夜描绘得热闹繁华,每个小节都充满了生活的细节,折射出了词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辛弃疾的豪放风格也体现在他的爱国情怀之中。
《青杏儿·摧倒三山动地魂》是一首以抵抗金兵为题材的抗金词。
词中以天地动容的景象描写北宋临安城被金人攻陷的情景,以表达作者的愤慨之情。
词作者通过直接勾勒暴虐金人和北宋军民英勇战斗的情景,表达出对敌人的深仇大恨。
这首词代表了辛弃疾对国家痛苦的感受和对自己使命的认同。
辛弃疾的作品当中无一不流露出他豪放不羁的个性。
他不惧权贵,大胆抨击社会的黑暗面。
他敢对抗命运,表达内心的抗争态度。
他感天地之大、形势之险,将之一一展示于笔端,充分展示了他的豪气。
辛弃疾,一个诗人,一个文化巨擘。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国家的钟爱之情。
这些作品不仅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留给后人无尽的启示与思考,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aa89073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f.png)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解释1.醉里:醉酒之中。
2.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
预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说明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3.梦回:梦中。
以当时背景,以下的壮词,不是现实中的事。
4.角:古代队中用来发号令的号角。
5.吹角:队中吹号角的声音。
6.连营:连接一起驻扎的营。
7.八百里:牛名。
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王济指牛做赌注,与王凯比射,王济获胜,杀牛作炙。
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
8.分:安排。
9.麾下:指部下,队。
麾:旗。
10.炙:烤肉。
11.五十弦:本指瑟,古时最早的瑟为五十弦。
这里泛指中乐器。
12.翻:演奏。
13.塞外声:指有北疆特色的歌曲。
14.沙场:战场。
15.秋:秋季,秋天。
16.点兵:检阅队。
17.作:像,如。
18.的卢:马名。
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
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19.霹雳:惊雷,比方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20.了却:完毕,完成。
21.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22.赢得:博得。
23.生前:活着的时候。
24.身后:死后。
25.可怜:惋惜。
26.同甫:陈亮的字。
词意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里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器演奏北疆歌曲。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速,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完成替君主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
只惋惜(如今)已白发丛生!赏析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见,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其次年就死了。
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
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议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打算全都落空了。
辛弃疾诗词鉴赏
![辛弃疾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c0c82576453610661fd9f446.png)
辛弃疾诗词鉴赏【元日】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译文】久病不起,竟忘了时节,天亮了,还在空旷的屋子里睡眠。
小孩儿唤醒我起床,才知今天是新年。
【赏析】老病情怀,写来平易质朴,真切自然。
前两句以老病忘时,空斋晓眠衬托铺垫,后两句切题,于萧索落寞中唤出一缕春之生机,不可纯以叹老嗟病视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赏析】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情景交融,优美如画。
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有。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以前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不过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丑奴儿》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丑奴儿》](https://img.taocdn.com/s3/m/1fe3aab5f46527d3240ce0d5.png)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丑奴儿》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一、文学、文化常识: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词人,与苏轼同为豪放词代表人物,他的豪放词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情感。
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2.选自《稼轩长短句》。
丑奴儿为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为题目。
(以下内容作为了解即可)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二、重要注释:1.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2.层楼:高楼。
3.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4.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
强:勉强地,硬要。
5.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6.欲说还休:想说而终于没有说。
7.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1.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年轻时登高远眺,气壮如山,不知愁苦。
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指其涉世未深。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前一个爱上层楼,指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构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于是故作深沉,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来作诗。
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从而将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2.词的下片,作者着重写而今历经艰辛,饱尝忧患,满腹抑郁、深沉的愁苦。
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概括了词人半生艰难辛酸的经历,是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转折点。
作者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前一个欲说还休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曾经年少轻狂,故作深沉,如今愁到极点却无话可说。
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
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
2020中考语文大一轮专题二 古诗赏析 毕节专用:九年级下册 第36首
![2020中考语文大一轮专题二 古诗赏析 毕节专用:九年级下册 第36首](https://img.taocdn.com/s3/m/b104568065ce0508763213b1.png)
【主旨】这首词通过描述军旅生活和战斗场面,充分地表达了词人渴望从军杀敌、 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也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抑郁和愤 慨。 【翻译】①宝剑的寒光闪耀在醉后的灯下,军营的号角吹响在难忘的梦中。②军 营里到处在分食着烤牛肉,琴瑟上不停地在弹奏着塞外曲。③战场上肃杀秋意正 浓,将士们检阅部队正酣。④疆场上战马疾奔,匹匹如同“的卢”,士兵们拉弓 射箭,弦弦声如霹雳。⑤(抗金)可以了却君王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心事,(抗金) 可以了却我驰骋沙场、赢得英名的夙愿。⑥只可惜我的头上又新添了白发。
备战演练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喻,把弓弦声比作霹雳,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2.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 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 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第36首
专题二 古诗赏析 九年级下册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栏目 导航
原文鉴赏 备战演练
原文鉴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看剑, 内容理解:用酒醉之中“挑灯看剑”的动作和
梦回吹角连营。① 神态,表现词人杀敌报国的迫切愿望。
用典:“八百里”运用典故,写出战前的给养 准备;“五十弦”与“吹角连营”相呼应,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造雄浑阔大的意境。 五十弦翻塞外声,② 炼字:“秋”字点明了季节,烘托了出征前肃 沙场秋点兵。③ 杀的气氛,隐含词人仍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 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
修辞:前两句运用比喻,将弓弦发声比作“霹雳”, 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诗词鉴赏
![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25382e1fe2bd960591c67703.png)
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诗词鉴赏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宋代: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译文蜀道攀登难于上青天,一杯薄酒为你践行。
正是祖国被侵占的时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驱除外侮,却非要闲置如此。
希望借着这首《喻巴蜀檄》让金人闻风心惊。
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为国立功建业。
君莫要流泪伤心,请用诗写下一路美好景色:庐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月。
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季节,务必相互勉励莫相忘并持续传递消息。
注释满江红:词牌名;李正之:李大正,字正之;提刑:提点刑狱使的简称,主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和监察事务。
绣衣:西汉武帝时设绣衣直指官,派往各地审理重大案件。
他们身着绣衣,以示尊贵。
这里借指友人李正之。
东北看惊:指曹魏有惊于西蜀北伐,此借喻金人闻风心惊。
诸葛表: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有《出师表》上蜀汉后主。
西南:川蜀地处西南。
檄(xí席):檄文,即告示。
相如檄:司马相如有《喻巴蜀檄》。
功名:赞友人文才出众,足能立功建业。
君侯:汉代对列侯的尊称,后泛指达官贵人,此指李正之。
如椽(chuán传)笔:如椽(架屋用的椽木)巨笔,指大手笔。
休:不要。
荆楚:今湖南、湖北一带,为李由江西入蜀的必经之地。
稼轩曾官湖南、湖北,故谓“吾能说”。
要:请。
赤壁矶: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南,苏轼以为是当年周瑜破曹之地,曾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赤壁赋》凭吊之。
铜鞮(dī):铜鞮在今湖北襄阳。
三更:古代时间名词。
古代把子时作为三更,一般用三更来指深夜。
正:正值,正当时。
相忆:相思;想念。
鉴赏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稼轩以“凭陵上司,缔结同类”的罪名,罢居上饶已经将近三年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诗词鉴赏2020中考版阅读卜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 分)送剑与傅岩叟①辛弃疾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注】①傅岩叟:稼轩友人(1)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3分)(2)这首诗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突出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种手法在此诗中的运用。
(3分)答案:(1)诗中描写了一个欲报国杀敌却壮志难酬的英雄形象。
他挑灯看剑,雄心振起,却发现宝剑只能挂在空斋,与琴为伴,未能赴边杀敌,情绪一跌千丈。
(2)用典。
“莫邪”是古剑名,相传为春秋时吴人干将所铸,此代指名剑,也暗喻自己才能卓越。
“楼兰”为汉时西域古国,此处用典,以“楼兰”借指北方的金国,“斩楼兰”表现了自己为国杀敌的理想。
用典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使诗歌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指明“用典”,解说意思对即可,不必指明典故出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新荷叶辛弃疾曲水流觞,赏心乐事良辰。
兰蕙光风,转头天气还新。
明眸皓齿,看江头,有女如云。
折花归去,绮罗陌上芳尘。
能几多春,试听啼鸟殷勤。
览物兴怀,向来哀乐纷纷。
且题醉墨,似兰亭,列序时人。
后之览者,又将有感斯文。
8.这首词的第二句出自谢灵运《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词作者在良辰三月上巳节这一天有哪些见闻?请结合词的上阙内容简要概括。
(6分)9.作为“后之览者”,辛弃疾将他对王羲之《兰亭集序》一文的感受蕴藏在了本词当中,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5分)答案:8.这一天,兰蕙花开,风和日丽,春光明媚,(2分)文人们在做着曲水流觞的游戏(2分)江边有众多游春的美女,她们折了花回去,大路上衣袂飘飘,带起了一片芳尘。
(2分)9.面对良辰美景,大好春光(1分),作者从啼鸟的殷勤叫声中感慨时光易逝(2分),感叹在永恒的大自然面前,人们只能借助文学来向后人传达悲喜的感情(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满江红辛弃疾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
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
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
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
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龙孙:竹笋的俗称。
8.“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
”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5分)9.“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肠千结”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案:8.(5分)答:词人登高楼而远望家乡,无奈千重万叠的春山遮断了双眼,茫茫无边的烟波阻隔了归路。
(2分)此四句用春山、烟波,象征家乡被金国占领、政局的险恶、词人执着追求的抗金恢复大业所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
(3分)9.(6分)①此句承上启下(1分),由描写大好春光转而写怨春归去,牵动了词人被春归触动的满怀愁与恨,从而点明词人内心所郁积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哀愁,而是怀念家乡的深沉悲痛。
(2分)②全诗表现了词人因春归而想家、有家难归的痛楚;自家身世壮志难酬的感叹;以及对国家悲惨命运的哀怨情绪,是作者一贯深沉悲壮的家国大恨。
(3分)(注:每种情感各一分。
)阅读古诗词,完成7-8题(4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对比是本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对比。
(2分)8.下面关于本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
B.词中的“愁”,有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
C.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
D.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
答案:7.不识愁识尽愁少年而今(2分)8.C (2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和昌父①宋·辛弃疾万事纷纷一笑中。
渊明把菊对秋风。
细看爽气今犹在,惟有南山一似翁。
情味好,语言工。
三贤②高会古来同。
谁知《止酒》《停云》③老,独立斜阳数过鸿。
【注】①作者的朋友赵昌父以淡泊名利、思归山林而闻名。
②古来称三贤者甚多,此处指辛弃疾、赵昌父、陶渊明。
③陶渊明曾作《止酒》《停云》诗。
9. 简要分析上阕选用陶渊明事迹的作用。
10. 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9. 用典手法;展现陶渊明超脱世俗、富有情趣的形象特点;表达追慕之情;为下面吟咏同样淡泊名利、乐于归隐的赵昌父和自身做铺垫。
10. ①为共同的志趣而喜悦;②为相同的文学才华而自豪;③饱受思念友人之苦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8分)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南宋】辛弃疾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
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
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
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
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9.请赏析上阙写景的艺术特色。
(4分)20.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下阙中作者的情感。
(4分)答案:19. (1)上阕的景物描写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其中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
(2)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有时甚至以议论代替抒情,行文中又略见跌宕起伏,便收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20. 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劝勉与激励之情。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四句,劝友人不要为那些小事烦恼。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二句即事明理,说明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何必要愁得“今头白”呢。
“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二句借古喻今,从表面上看是笑友人太多情,其实是要激励友人振作起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辛弃疾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分)(2)下阕前两句写出了哪些“愁”?(3分)(3)请简析下阕后两句的妙处。
(4分)答案:(1)比喻和对偶。
不甘而无奈。
(3分,修辞2分,心境1分)(2)年华老去的惆怅;春光逝去的伤感;理想破灭的失望。
(3分,每点1分)(3)以“梨花风雨”象征了作者的命运处境;将许多愁都凝聚在风雨中的梨花之上,貌似超脱,实则沉痛;以景作结,耐人寻味。
(4分,答出任两点即可)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卜算子·漫兴辛弃疾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注】这首词是庆元六年(1200年),作者61岁,被罢官退隐于铅山时所作。
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分析。
(5分)9.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8. 这首词以李广自喻,指出像李广那样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却总是被排斥、迫害,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和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之情。
9. ①对比。
用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才能平庸却封侯做对比,突出了李广的悲剧命运。
②反语。
词的最后,不说自己的愤慨,偏说“举力田”;在“舍我其谁”的严肃叙说中,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对南宋朝廷的尖锐嘲讽。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8分)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①辛弃疾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
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②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③?【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
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
③则甚:做什么。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有何作用?(4分)(2)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4分)答案:①词的上阕描写了壁立千仞、山林苍翠、落日铺江、白鸥闲飞的景色。
表达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
为下阕的描写生活场景及抒发感慨作铺垫。
②“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本词说“别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
清平乐·检校①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②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谴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①检校:核查②床头:指酿酒的糟架20.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态?(2分)21.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请赏析其中的“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
(4分)答案:20.(2分)“连云松竹”,是欣赏大自然美景,写的是精神上的满足。
“分肉送酒,梨枣丰收”,写物质上的满足。
21.(4分)①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
②一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了诗人对“偷”梨和枣的儿童欣赏、爱护之情。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 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4“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1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6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14.(1)了却:完成。
可怜:可叹。
15.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
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0~21题。
(6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 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20.“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21.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答案:20.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词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21.示例:“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