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所理解的“科学的精神气质”
浅谈科学的本质及其精神
浅谈科学的本质及其精神摘要尼采认为人们容易忘记,科学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人类活动,它是在发明而不是在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
达尔文也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可以简单地说,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就历史来看,科学虽然有很多种定义的解释,但是基本上都存有争议的地方,直到今时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比较权威且受国际认可的定义。
科学究竟是什么?仔细看古往今来的文人学者的观点,虽然多有偏差,但不难发现其间都围绕着相似的地方,这便是科学的本质,及其所表现的精神。
关键词科学本质精神科学的本质让时代无止境的前进,科学的精神是战胜愚昧无知最有力的武器。
一、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本质是为解决问题、定向问题而做出的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的探索活动。
1666年,牛顿提出万有引力理论,这是一项有史以来人类最伟大的智慧杰作之一。
这个理论解释了当时所有已知的事实,并且做了一些预言,并且这些预言后来也得到检验,发现在仪器精度范围内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而牛顿经过无数次实验验证的这一理论,在爱因斯坦看来,却是有偏差或说是不正确的。
因为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可以解释新的事实,并做出了更多的预测,这些预测在如今更精准的仪器精度范围内都是正确的,反而牛顿理论所做的预测在更精确的仪器测量下却出现了偏差(如水星的轨道不太准确)。
牛顿力学曾被认为是真理,而几个世纪后科学的步伐明确的告诉了人们科学并不代表真理,科学只能在永无止境的过程中不断的解决新出现的问题而无限接近真理。
从小方面的来说,不论是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还是生命科学,都是经过时间和无数次的理论或是实践实验验证形成的;大方面如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尽管它们之间都有各自独到的领域内容,但无一不是经过探索与发现并周而复始的解释新旧问题以及人们永无止境的前仆后继的为此工作而形成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也只有如此,就近代的科学意识形成后,人类社会才能如此迅速的发展。
科学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的内涵通过学习科学史,我们对科学的诞生历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一些科学家也有了稍微深入一点的认识。
在科学的发展中,伴随着一个附属产物,这就是科学精神。
有时候,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可能会遗忘很多。
忘记了日晷是怎么标定时间的,忘记了接触起电是怎么回事,忘记了托勒密的地心说具体是怎么描述的,忘记了牛顿到底是怎么发现万有引力的,甚至忘记了老师的名字,曾经的朋友的名字。
但是,有些东西却是永远刻在我们脑子里的。
比如我对中学老师教给的知识可能很多都忘记了,但是我的中学老师,他们忘我的工作态度,全心全意不辞辛苦的工作精神却深深刻在了我心里。
他们是我永远的榜样。
这就是一种精神。
肉体可以毁灭,但精神永存!今天,我们学习科学技术史,就来谈一下伴随着科学发展过程产生的科学精神。
我们要细细体会在这些伟人身上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慢慢转化为我们自己的一种品质,一个信念,一种原则,来提升自己的修养。
1)首先,第一个科学精神体现了渴求和崇尚真理的精神。
例如,开普勒确定行星运转轨道是椭圆的过程,托勒密验证蒸发水不能使水变成土的实验,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我宁愿找到一个因果说明,而不愿获得波斯的王位‛,古希腊的科学家、哲学家极大多数是终身研究学问而很少担任官职,这成为传统。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从蒸汽机到电动机,从钻木取火到使用核动力,人类从野蛮愚昧走向光辉灿烂的文明世界的漫漫征程,始终贯穿着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在我们的学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说法,学习这门课对我将来工作有什么用呢?看这本书对我有什么用呢?我们的功利性心态太强了,在学习阶段这样不利于我们的成长。
我们现在是一名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应该抱着一种求知的心态,不知道,我们就应该学习。
同时又要善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大量的阅读和听课中,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将来。
这样你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2)第二,怀疑与批判的精神。
科学精神要求我们不能迷信权威,要有理由的怀疑。
大学如何理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真理尺度,真理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辛亥革命开始我们大学生就一直为全民族中最为活跃的一分子,五四运动更是让大学生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为中华崛起、民族复兴老一辈大学生立下了很好的榜样,而的我们这代的大学生更是处在中华民族腾飞的关键时期,任重而道远。
大学是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时期,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方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简单说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
具体说来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宽容精神等几个方面。
其中最主要的是求实与创新。
不求实就不是科学,不创新科学就不会发展。
它的主要特征有执着的探索精神、创新、改革精神,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理性精神,求实精神,求真精神,实证精神,严格精确的分析精,协作精神,民主精神,开放精神,功利精神,实践精神。
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
大学生则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的主要寄托者之一。
“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胡锦涛主席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委员,并参加分组讨论,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时,说了这一番话。
总书记的话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精神
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精神1、科学精神是怀疑精神科学的态度首先就是怀疑,它要求人们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追问它“究竟有什么根据”,打破沙锅问到底,而决不轻易相信。
科学史上传闻,牛顿看见苹果坠地这件很平常的事,却引起他的疑问:苹果为什么会坠地呢?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终于导致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所以,著名的科学方法论学者波普尔说:正是怀疑、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的历史就是通过怀疑,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历史。
应该指明,科学的怀疑精神,绝不是否定一切。
怀疑的目的在于:一是要从熟悉的现象进入未知的领域。
这是科学史上常有的事,如苹果坠地,导致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沸腾的水把壶盖提升,导致蒸汽机的发明。
二是去伪存真,把原来不正确的东西逐步纠正过来。
如原子模型从汤姆孙模型到卢瑟福模型,再到波尔模型,认识由不正确到正确,由不完善到完善。
辩证唯物主义正是总结了科学认识史,认为科学的怀疑精神,决不可与否定一切的绝对怀疑论等同。
绝对的怀疑论由于否定一切,什么都不相信,从而导致不可知论和诡辩,陷入主观主义;科学的怀疑精神则是辩证的否定,它不是否定一切,而是通过否定得到肯定的东西。
因而科学的怀疑精神虽然也认为,一切知识都是相对的,都值得怀疑。
但它不是主观的相对主义,而是客观的相对主义,即:“它不是在否定客观真理的意义上,而是在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真理接近的界限,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意义上,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
”(列宁)一部科学史就是科学通过它的怀疑精神,不断前进的历史;如果对什么事情都轻信盲从,如轻信盲从所谓的“世界末日”之类的荒诞不经之说,那就根本谈不上科学精神。
2、科学精神是求真精神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求真,是获得客观的、真实的知识,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追求真理。
什么是真理?真理是人的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因而,在求真问题上,首先必须承认两个前提:(1)认识对象是客观存在的。
对自然科学来说,它的认识对象是自然界,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强调指出,自然界是在我们之外的一个巨大的世界,这个世界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
关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认识
关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认识第一篇:关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认识关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认识首先,来谈一下科学精神。
我认为科学精神就是科学观念和敢于坚持这种观念的勇气。
它透漏出一个民族或者一个人的气质,性格和心理。
科学精神至少包括五个方面:探索精神,实证精神,原理精神,创新精神,和独立精神。
其内涵和基本要求是独立思考,严谨规范,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
其中,求真是目标,创新是灵魂。
科学观念是现代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一切。
科学使人明白过去做不出来的东西现在可以做出来了,但是做出来的东西不一定能够造福于人类,所以还要有人文思想即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强调生产的人文效应,产品的文化含量等,是人类的发展方向。
人文精神的目标是追求善和美,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不可分离的,二者是人类文明飞升的双翼,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孪生姐妹。
人文精神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思想的产生,而科学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发展。
科技进步促进人文精神更健康,更丰富,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有利于社会发展过程理性化。
人文精神是求善的,是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和领航员。
人文精神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精神氛围和环境,同时也是约束科技团体,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重要力量。
科学创新需要良好的人文精神作保障。
科学思想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整个人类社会,科学给人力量,而人为思想像一颗明星指引人类前进的方向。
如果说科学给人以力量,人文就给人以方向。
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我们的社会一定会走向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认识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认识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谈谈对科学精神的理解
谈谈对科学精神的理解1. 科学精神是什么?说到科学精神,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实验室里的白大褂和一堆晦涩的公式。
其实,科学精神更像是一种态度,是我们面对未知时的一种探索欲和求真心。
就好比是吃了一口很特别的菜,虽然有点怪,但你还是想知道这是什么材料做的。
科学精神鼓励我们保持好奇心,勇于提问,永远不满足于表面现象。
就像老话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不懂的地方,咱们就要努力去搞懂。
1.1 追求真理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核心,简单说,就是要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接近事实。
这就像玩拼图一样,慢慢找出每一块拼图,最终拼出完整的画面。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难免会碰到“疑难杂症”,但这恰恰是科学探索的乐趣所在。
比如,有时候一开始的假设可能完全错了,但没关系,咱们可以再来一次,就像打游戏时失败了再重来一样。
1.2 开放的心态另外,科学精神还包含一种开放的心态。
科学家们总是准备好接受新的观点和挑战自己的想法。
想想吧,要是每个人都固守自己的成见,谁还能找到新的发现呢?开放的心态就像是一扇窗,推开后,你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毕竟,科学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当年谁能想到地球是围着太阳转的呢?所以,保持灵活的思维很重要,谁知道呢,或许下一个伟大的发现就是在你不经意的想法中。
2. 科学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那么,科学精神不仅仅存在于实验室里,它也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闪耀光芒。
比如说,你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分析情况。
就像家里的电器坏了,先别急着找人修,先自己查查是不是插头没插好,或者是不是跳闸了。
这样一步步分析,逐渐排除问题,最终找出根源,这就是一种科学精神的体现。
2.1 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也是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部分。
咱们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信息,有时候真的很容易被误导。
就像网上那些“灵丹妙药”的广告,听起来好像很靠谱,但我们得有个明白的头脑,去查证一下。
能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事物,而不是盲目相信,才能让自己不被“套路”。
俗话说,“人要有判断力”,这就是科学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体现。
悟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和意志品格
悟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和意志品格
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意志品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科学家们对于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渴望了解事物背后的真相。
他们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不断追求新的发现和突破。
2. 坚持不懈的毅力:科学研究常常伴随着困难和挫折,科学家们需要具备坚持不懈的毅力和耐心。
他们会遇到实验失败、理论错误等问题,但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而是继续努力寻求解决方案。
3. 批判性思维和求真精神:科学家们具备批判性思维,他们善于质疑和挑战传统观念,对于获得的数据和结果进行严格的分析和评估。
他们追求真理,追求客观事实,不被个人主观意识左右。
4. 学习和知识渴求:科学家们热爱学习和知识,他们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他们追求深入理解和宽广的视野,通过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来拓宽自己的思维。
5. 合作和分享精神:科学家们通常在团队中工作,他们具备合作和分享精神。
他们乐于和其他科学家合作,共同探索问题并分享研究成果,相互切磋和学习。
6. 创新和创造力:科学家们天马行空的思维和创造力是科学发展的关键。
他们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想法,寻求创新的解决方
案和研究领域。
总的来说,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和意志品格体现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批判性思维、学习和知识渴求以及合作和创新的能力。
这些品质使得他们能够持续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浅谈我所理解的“科学的精神气质”
浅谈我所理解的“科学的精神气质”【摘要】在科学社会领域,默顿的科学精神气质是科学共同体的习俗、惯例等不成文规范形成的基础;也是科研规章制度、律令等成文规范制定的指导原则。
对这一基本概念的解读,有助于对科学共同体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一个整体框架性的把握。
【关键词】默顿科学的精神气质中国传统文化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精神1942年的论文《科学规范结构》中,默顿系统的提出了“科学精神气质”(the ethos of science),亦称默顿规范(Mertomian norms)。
他是这样界定这一概念的:“科学精神气质是有感情情调的一套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
这些规范用命令、禁止、偏爱、赞同的形式来表示,它们借助建制性的价值而获得其合法地位。
这些通过格言和例证来传达、通过称许而增强的规则,在不同程度上被科学家内在化了,于是形成他的科学良心,或者用现在人们喜欢的术语来说,形成他的超我。
虽然科学精神气质未被明文规定,但是从科学家在习惯中,在无数论述科学精神的著作中,在由于触犯精神气质而激起的道德义愤所表现出来的道义上的意见一致方面,可以推断出科学精神气质。
”在默顿看来,科学精神气质包括普遍性、公有性、非牟利性和有组织的怀疑主义规范。
这是一个没有主次和逻辑结构的规范集合。
默顿在《科学的规范结构》一文中对前述的四类科学精神气质进行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他认为:所谓普遍主义,即科学是客观的,非个人的。
其含义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是评价科学知识的唯一标准是其与观察和早已被证实了的知识相一致的客观原理,而与知识发现者或创造人的个人属性和社会属性无关;第二是科学向一切有才之人开放,即任何人都等同的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科学职业选择和评价的唯一标准是从业者的表现及其研究成果质量。
所谓公有主义,即科学发现是全社会协作的产物,它们是科学共同体和全社会的公有财产,不属于任何个人;发现者对知识“财产”的要求仅限于获得“承认”和“尊重”,而没有任何特权,不能随意使用和处置它们。
梳理自然的普遍法则科学的精神气质与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
梳理自然的普遍法则科学的精神气质与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梳理自然的普遍法则:科学的精神气质与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探索始于很早的时候,于是人们开始意识到自然界存在着一些普遍的法则和规律。
从古代的哲学家到现代的科学家,我们都在不断地梳理和理解自然的普遍法则。
这种追求自然规律的科学精神气质,深刻地体现了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
本文将从科学的视角来梳理自然的普遍法则,探讨科学精神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一、科学的精神气质科学是一种系统性的、客观的、理性的、可验证的知识体系,它建立在严谨的分析和实证的基础上。
科学的精神气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条理性:科学追求严密的逻辑和有条不紊的思维。
科学家们在研究中会明确问题、构建假设、设计实验,以及进行数据分析和论证。
这种条理性使得科学研究具有严密性和系统性,能够形成科学理论和定律。
2. 怀疑精神:科学不断追求真理,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反思和挑战来推动知识的发展。
科学家们不会轻易接受已有的观点,而是会对其进行质疑和验证。
这种怀疑精神使得科学不断进步,探索出更多新的知识。
3. 实证主义:科学强调实证,即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来获取数据,并通过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来验证或推翻假设。
这种实证主义使得科学成果具有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二、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事物的内在联系。
它的精神实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统一性: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各个方面和事物都是统一的整体,不存在绝对的孤立存在。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只有通过全面的、系统的研究才能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2. 变化性:自然界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发展的。
自然辩证法强调对于事物和现象的变化规律的研究,并探讨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和过程。
只有理解事物的变化规律,才能预测和引导事物的发展。
3. 矛盾性:自然界充满着各种矛盾和相互作用。
你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以及你的实践感受
你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以及你的实践感受
对于科学精神,我认为它是一种探究事物真相的态度和方法。
它强调基于观察、实验和研究数据来理解事物,尊重事实并不断质疑、探索和创新。
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这种精神的重要性和价值。
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我更加重视实验和观察,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我认为这是科学的核心,也是科学精神的具体表现。
我在学习物理、化学等课程时,经常进行实验和观察,通过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来验证理论和解决问题。
这种实践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理论,同时还培养了我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我还参与了一些科学竞赛和研究项目。
在这些活动中,我学习了科学知识和方法,同时也锻炼了创新和合作能力。
我希望未来能继续深入探究科学领域,并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总之,科学精神是深入探究事物真相的态度和方法,我在学习和实践中深刻感受到它的价值和重要性。
通过实验和观察,我更好地理解了科学知识和方法,并锻炼了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未来,我会继续努力,深入探究科学领域,并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关于科学精神的哲学思考
关于科学精神的哲学思考
关于科学精神的哲学思考
科学精神是一种伦理观、思想理念和行为模式的总体,其科学的常见特点是它
的客观性、实证性和可观测性。
科学精神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以客观、实证和可观测的态度去探究某种现象,从
而获得客观事实,可操作性,客观性和结果可靠性。
它强调追求实证、可验证的事实,而不是靠臆测、猜测或假设。
在追求实证事
实时,科学家们运用精确和系统的测量方法,试图了解不可见的世界,并以可靠的、客观的数据为基础,推出和证实自己的观点。
此外,科学精神也体现在以去认知的方式进行探究上,即敢于接受实践和理论
的失败,敢于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解决方案。
科学精神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事物的态度,使人们对未知的问题拥有开放的
心态,充满探索的热情,勇于接受新知识,探究自由,放眼未来,改变实践,影响社会,为世界带来一次真正的人文进化。
总结起来,科学精神是一种体现准确性、冷静性、超越个人的思想,它培育了
人类的创新意识,帮助人们正确对待科学,对世界有更好的理解,对未知问题有更深入的研究,从而促进人类进步。
科学精神的特点
科学精神的特点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它驱动着社会的发展,为人类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
科学精神,是指科学家们以勤奋好学、克服困难、不断摸索探索、不畏艰苦、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为达到某一目标而付出的精神付出和日复一日的实践活动。
科学精神是以勤奋好学为核心。
好学者以极大的求知欲迎接每一个挑战,不辱使命,有着持续的追求和创新的精神。
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超越自我,意味着不断突破,不断进取,努力把握机会,广泛汲取先进的理论和技术,以期获得更多的知识,以帮助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就。
克服困难是科学精神的第二个特点,它体现了科学家心灵的韧性和强大。
在科学实践中,我们临摹遇到许多困难,如果当时选择放弃,那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只有勇于接受挑战,克服困难,并且坚持不懈,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不断探索摸索是科学精神的第三个重要特点。
科学家应该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探索新的科学,以开拓科学新天地。
科学家要有灵活的思维能力和极大的创新精神,勇于探索未知,推动发展,逐步开拓出新的科学研究领域,推动科学文化创新发展。
不畏艰苦是科学精神的第四个重要特点。
科学家应该有责任心和毅力,不辱使命,坚持到底,不畏艰苦,勇于担当,不计前嫌继续探索,不断创新发现,从而取得科学的成就。
勇于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最后一个特点。
科学家应该有勇于探索创新、勇于接受挑战的精神,坚持不懈,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形成新的科学派,为人类乃至整个世界的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就是科学精神的特点,科学精神体现了科学家们必须具备的一些重要品质,这些品质使科学家们不断突破,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继而取得新的科学成就。
只有全面发挥科学精神的崇高精神,才能更好的推进科学的发展。
你对科学精神的理解
你对科学精神的理解科学精神啊,就像是一场超级有趣的冒险之旅中的指南针。
你想啊,在科学这个大迷宫里,到处都是弯弯曲曲的小路,要是没有科学精神这个指南针,那可就真的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撞一气啦。
科学精神是好奇心这个调皮鬼的好朋友。
好奇心就像个永远停不下来的小猴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疑问,什么“天上的星星为啥不掉下来”“为啥苹果往地上掉而不往天上飞”。
而科学精神呢,就陪着这个小猴子一起去探索,不会嫌它烦,也不会觉得它的问题幼稚。
就像一个超级耐心的大哥哥或者大姐姐。
它还是严谨性这个老学究的忠实粉丝。
严谨性就像是一个戴着厚厚眼镜,拿着放大镜,对每个细节都不放过的老教授。
科学精神跟着它,就像是小跟班一样,一板一眼地记录着、验证着。
在科学的世界里,可容不得半点马虎,差之毫厘那可就谬以千里啦。
比如说,你要是在计算火箭发射轨道的时候,少算了一个小数点,那火箭可能就不知道飞到哪个外太空去了,也许会直接撞到外星人的家门口,那可就闹大笑话啦。
科学精神也是创新力这个魔法师的小助手。
创新力就像一个会变魔法的小精灵,能把一些看似平常的东西变得超级神奇。
科学精神就在旁边帮忙递魔法棒,给小精灵加油打气。
要是没有科学精神,创新力这个小精灵可能就只能在原地打转,想不出那些超级酷炫的点子了。
而且科学精神还很有勇气,就像一个勇敢的骑士。
在面对那些未知的领域,未知的现象时,它不会害怕,不会退缩。
哪怕前面是看起来很吓人的科学怪兽,它也会挥舞着宝剑冲上去,想要揭开怪兽神秘的面纱。
它还像一个很爱分享的小伙伴。
科学可不是一个人的游戏,科学精神会让科学家们把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成果分享出来,就像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拿出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一样。
这样大家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探索,让科学这个大城堡越建越高。
科学精神也很有耐心,就像一个慢慢雕琢艺术品的工匠。
有些科学研究可能要花费很长很长的时间,可能一辈子都不够。
但科学精神就一直守在那里,一点一点地打磨,直到得出满意的成果。
科学家的精神气质
科学家的“精神气质”默顿于1938年以《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这篇论文也是科学社会学的开山之作。
同一年,他发表了著名的《科学与社会秩序》一文,针对当时科学和科学家在纳粹德国的境遇,指出科学正受到非理性的威胁。
比如,为了维护民族和种族的“纯洁性”,所有不符合雅利安种族的“政治条件”的科学家被赶出大学和研究所;科学研究的自主性也因国家的压力而丧失。
有鉴于此,默顿提出,科学不能成为神学、经济或国家的婢女。
在此基础上,默顿于1942年发表了“民主秩序下的科学技术”一文(收入《科学社会学》一书时题目改为《科学的规范结构》),进一步强调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这篇论文的划时代意义在于提出了科学家应该遵循的四项规范(或科学家必须具备的“精神气质”),包括普遍性,即科学的评判标准是事先确定的,不受非科学的人为因素的干扰;共有性,认为科学发现是科学家合作的产物,归科学共同体所有;无私利性,即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推动科学发展,而不是获取个人私利;最后,有理性的怀疑性,即科学家要敢于对科学发现提出质疑。
当然,默顿所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
虽然科学家的行为应受此规范的约束,但并不能排除违背这些原则的行为的发生。
在《科学发现的优先权》、《科学家的行为类型》、《科学家的矛盾心理》等论文中,默顿提到了违反上述规范的行为,包括伪造数据、剽窃、自我吹嘘、否定对手等;有的科学家选择放弃对科学的创造性的追求,转而从事教学和管理,甚至彻底离开科学研究。
默顿认为,科学作伪,与研究领域的热门与否、从事研究的科学家多少有关。
除了科学家的素养、心理和道德,科学体制本身也要为舞弊行为负责。
比如,科学所崇尚的独创性和新颖性,会使某些人去“创造”某种耸人听闻的发现。
科学发现所带来的荣誉和成功,也会驱使某些人铤而走险。
再就是科学竞争的压力,使得某些科学家关注对手是否会超越自己而得到承认,并为了战胜对手而不择手段。
如果科学仅仅崇尚新颖性和独创性,科学家也许会更注重对科学优先权的承认。
科学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的内涵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
具体表现为求实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独立精神和原理精神。
1.求实精神。
科学认为世界是不依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的客观存在,科学活动要求人们从事各种物质创造活动时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求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运动,因此,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首要要求。
科学精神,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也即实事求是精神。
“解放思想,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实质。
科学认为世界的发展、变化是无穷尽的,因此,认识的任务也是无穷尽的。
不断求知是科学精神的要求。
科学要追求真理,不盲从潮流,不迷信权威,不把偶然性当必然性,不把局部看作全体。
2.实证精神。
实证精神要求一切科学认识必须建立在充分可靠的经验基础上,以可检验的科学事实为出发点,运用公认为正确的研究方法完成科学理论的构建。
实证精神是一种客观的态度,在思考和研究中尽力地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尽可能精确地揭示出事物的本来面目。
同时,这种客观性又必须满足普遍性的要求,即,客观知识必须是能够重复检验的公共知识,而不是个体的体验。
实证精神,就是尊重事实、诚实正直,并进行符合逻辑的思维,是科学的重要品质。
3.探索精神。
探索精神是由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
研究对象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思想解放亦永无止境。
科学的最基本态度之一就是探索,科学的最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批判。
科学研究不仅是一种智慧的劳作,也是一种精神的探险,单靠聪明的大脑是不够的,还需要坚韧精神,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
科学精神是顽强执著、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古往今来,任何一项科学发现和发明,都不是凭空出现的,都经历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完整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经历过不断探索真理、不断追求真理、不断坚持真理这样一个艰难过程。
当代科学的精神气质
当代科学的精神气质:在“面子”和“位子”之间当代科学的精神气质:在“面子”和“位子”之间刘立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北京,100084摘要:默顿提出的科学的精神气质CUDOS,这主要是针对学术学科而言;齐曼则针对工业科学提出了其行为规范,即PLACE。
当代科学业已出现产业化生产方式,出现新的生产模式,发生着向后学术科学的转型,因而,当代科学的精神气质必须在CUDOS和PLACE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关键词:科学的精神气质行为规范学术学科工业科学国有国格,人有人格,校有校格,那么,科学亦有科学格,这就是默顿说的ethos of science,人们常把它翻译成“科学的精神气质”。
默顿将科学的精神气质概括为CUDOS,即公有主义(communal),普遍主义(universal),无私利性(disinterested),原创性(original)和怀疑主义(skeptical)的简称。
所谓公有主义,说的是科学研究的成果是全人类的公共财产,大家都可以去拿。
研究者应当把自己看作是对全球公共知识的贡献者,他同时也是索取者。
科学研究工作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前行的,是在合作中进步的。
因此,科学研究的成果应该尽可能及时地、毫不保留地发表于世。
所谓普遍主义,指的是人们对研究成果的评价,应以科学本身的价值为准则,而不应该带有民族、性别、人种、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偏见。
所谓无私利性,指的是研究者要有超然性和公正性,不要有学科本位主义,也不要因为谁给了你钱,就替谁说话,而应以一种彻底开放的心态来追求真理。
进而,研究成果不应该受到科学以外的因素(如政治的、经济的或宗教的因素)的影响。
所谓怀疑主义,要求人们不仅对别人的工作抱批判的态度,而且对自己的工作也持批判的眼光。
科学工作者应该把工作中可能出错的地方、可疑之处和薄弱之处亮出来,不要故意藏拙;应该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
所谓原创性,要求人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
关于科学精神的思考
关于科学精神的思考摘要:科学精神是科学的本质和灵魂。
科学探索是艰难而曲折的。
有了科学精神,科学工作者才能精益求精,逐步寻找真理,获得真知,从而用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为人类造福。
作为时代缔造者的大学生,应该弘扬科学精神,为社会做贡献。
关键词:科学精神科学探索大学生一、引言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自我反思,不断自我超越的历史;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历史。
科学技术作为推动历史的有力杠杆和革命力量,永远是人类自我反思的永恒主题。
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表层的惊异、喜悦或者忧虑、困惑,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沉淀和文化气质。
21世纪人类发展的最高昂的主旋律无疑是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广泛渗透和影响,科学精神必将是这个时代精神的精华。
愚昧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代百年的沧桑史今天不会再重演,我们的社会将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走向新的文明,中华民族也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平崛起而走向伟大的复兴。
21世纪不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也将成为第一精神动力。
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可以引导人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促进人们牢固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们实事求是地、创造性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科学的本质是探索和解释事物的发展规律,科学精神是指导人们探索和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灵魂和动力。
二、科学探索的代价科学探索是艰辛和曲折的,没有顽强的毅力和献身精神,一个人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是很难的,正如马克思所讲的:“在科学的入口处如同地狱的入口处,只有那些不畏劳苦敢于攀登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所以,科学家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精神气质,并最终沉淀为全社会的科学精神,即不畏艰险,勇于献身。
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对雷电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敬畏。
中外许多传说和迷信思想都认为,雷电是上帝或雷神发怒。
科学家们则相信自然界有它自身的规律,于是一些科学家力图解开雷电的秘密,然而大自然的秘密好像故意与人捉迷藏,想揭开它,可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这需要勇气和艰苦的磨砺。
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以及实践感受
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以及实践感受科学家精神是指科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具备的一种态度和精神境界。
它体现了科学家对真理追求的热情、对知识的渴望、对问题的探索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作为一名科学家,我深刻理解并实践着科学家精神,下面我将就此分享我的感受。
科学家精神的核心是对真理追求的热情。
科学家们始终追求真实、客观、科学的知识,他们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寻找事物背后的规律与本质。
在我的科研工作中,我始终保持着对真理的追求。
无论是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还是在文献研究中查找资料,我都会尽可能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实验的可靠性,以及理论的科学性。
只有如此,我才能够获得真正的科学成果,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科学家精神的体现是对知识的渴望。
科学家们对于知识的渴求是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而是不断地追求新的知识。
作为一名科学家,我也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
每当我在研究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我会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尽可能地去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我相信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为科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学家精神还要求科学家具备对问题的探索精神。
科学家们面临的问题常常是复杂而困难的,需要他们具备探索的勇气和毅力。
在我的研究中,我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有时候,问题看似无解,但我从不放弃,而是通过不断思考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正是这种对问题的探索精神,使得科学家们能够不断地突破自我,推动科学的发展。
科学家精神还要求科学家具备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科学研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学术地位和荣誉,更是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科学家们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为社会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技术支持。
在我的科研工作中,我始终将社会责任放在首位。
我会与工业界、医疗界等领域进行合作,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为社会做出贡献。
科学家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渴望知识、探索问题和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境界。
新时代青年当有科学家的气质
新时代青年当有科学家的气质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青年人的角色和使命也越来越重要,他们承担发展祖国、服务人民的重任。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青年人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更要具备科学家的气质,成为未来科技创新方面的中坚力量。
本文从科学家气质的含义、重要性、如何培养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科学家气质的含义科学家气质,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探究真理的态度。
它包含了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乐观进取的心态、持续探索的精神、创新思维的能力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渴求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一个具备科学家气质的人不仅在知识技能方面具备深厚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有着坚韧创新、不屈不挠的品质,这是他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科学家气质的重要性1、推进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中之重,需要大量具有科学家气质的人才来研究和开发科技产品。
科学家气质可以让青年人发扬钻研探索、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从而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卓越的成就。
2、适应时代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旧有的知识和技能迅速陈旧过时,所以青年人必须具备科学家气质,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发现新现象和积极尝试新技术,以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
3、促进个人成长。
具有科学家气质的青年人不仅在专业技能上有所提高,更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获得更多的人生智慧和经验,进而促进个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三、如何培养科学家气质1、注重基础知识学习。
基础知识是成为科学家的前提。
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青年人必须从基础学起,牢固掌握自己专业知识领域的底层规则和本质,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得心应手。
2、培养自信心。
成功充满变数,如果没有坚定的自信和毅力,很难实现理想的目标。
因此,青年人应当培养自己乐观、自信、坦然、积极、自愿探索和勇敢尝试的气质。
3、追求创新思维。
创新意味着几乎所有的重大发明和突破。
青年人应该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以期有所发现和突破。
你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
你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引言科学家精神是指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特质和态度。
它是一种追求真理、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品质,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并分析如何培养和弘扬科学家精神。
二级标题1:科学家精神的内涵科学家精神涵盖了许多方面的品质和态度,以下是科学家精神的几个重要方面:三级标题1:追求真理科学家精神的核心是追求真理。
科学家们致力于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揭示世界的规律,不断推动人类对自然界和宇宙的认知。
他们不会被主观偏见所左右,始终以客观的态度去探索真相。
三级标题2:勇于质疑科学家精神要求科学家勇于质疑现有的理论和观点。
他们不满足于表面的现象,而是不断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
只有通过质疑,才能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三级标题3:独立思考科学家精神要求科学家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们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科学家不能依赖于他人的观点和意见,而是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去开辟新的领域。
三级标题4:不断创新科学家精神要求科学家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
他们通过创造新的理论、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来推动科学的发展。
科学家们勇于面对失败和挑战,从中积累经验并不断改进。
二级标题2: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性科学家精神在科学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方面:三级标题1:推动科学发展科学家精神是科学发展的推动力。
只有科学家具备追求真理、勇于质疑、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品质,科学才能不断前进,新的知识和技术才能不断涌现。
三级标题2:培养科学家科学家精神的培养是培养优秀科学家的关键。
只有具备科学家精神的人才能够在科学研究中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因此,教育部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三级标题3:解决社会问题科学家精神帮助科学家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追求真理和不断创新,科学家们能够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
科学家精神不仅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也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所理解的“科学的精神气质”【摘要】在科学社会领域,默顿的科学精神气质是科学共同体的习俗、惯例等不成文规范形成的基础;也是科研规章制度、律令等成文规范制定的指导原则。
对这一基本概念的解读,有助于对科学共同体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一个整体框架性的把握。
【关键词】默顿科学的精神气质中国传统文化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精神1942年的论文《科学规范结构》中,默顿系统的提出了“科学精神气质”(the ethos of science),亦称默顿规范(Mertomian norms)。
他是这样界定这一概念的:“科学精神气质是有感情情调的一套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
这些规范用命令、禁止、偏爱、赞同的形式来表示,它们借助建制性的价值而获得其合法地位。
这些通过格言和例证来传达、通过称许而增强的规则,在不同程度上被科学家内在化了,于是形成他的科学良心,或者用现在人们喜欢的术语来说,形成他的超我。
虽然科学精神气质未被明文规定,但是从科学家在习惯中,在无数论述科学精神的著作中,在由于触犯精神气质而激起的道德义愤所表现出来的道义上的意见一致方面,可以推断出科学精神气质。
”在默顿看来,科学精神气质包括普遍性、公有性、非牟利性和有组织的怀疑主义规范。
这是一个没有主次和逻辑结构的规范集合。
默顿在《科学的规范结构》一文中对前述的四类科学精神气质进行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他认为:所谓普遍主义,即科学是客观的,非个人的。
其含义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是评价科学知识的唯一标准是其与观察和早已被证实了的知识相一致的客观原理,而与知识发现者或创造人的个人属性和社会属性无关;第二是科学向一切有才之人开放,即任何人都等同的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科学职业选择和评价的唯一标准是从业者的表现及其研究成果质量。
所谓公有主义,即科学发现是全社会协作的产物,它们是科学共同体和全社会的公有财产,不属于任何个人;发现者对知识“财产”的要求仅限于获得“承认”和“尊重”,而没有任何特权,不能随意使用和处置它们。
也就是说,科学界对科学创造的“产权”与当代主流经济学界所主张的“产权”含义大相径庭。
所谓无私利性,即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唯一目的是发展科学知识而不是任何个人利益。
所谓有组织的怀疑主义,即科学家对于自己和别人的工作都不要轻信,而应该持一种有根据的怀疑和批判态度。
默顿认为,这一条既是科学方法论的要求,也是科学体制的要求。
这也与我们科学研究活动中倡导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怀疑探索精神一脉相承。
尽管默顿及巴伯、斯托勒、米特罗夫、齐曼等后人又分别对科学规范进行了补充,增加了比如创新性、谦虚、理性精神、情感中立性、客观性、概括性和无偏见性等条目。
但是总体来说,默顿最初搭建的科学的精神气质的框架及其内涵并没有改变。
即“普遍主义”规范规定科学及科学人适用普适的普遍标准;“公有主义”规范防范个人及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对科学的干扰;“非谋利性”规范调控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有组织的怀疑主义”规范告诫科学者要始终一种批判的精神来对待自己及他们的科学成果。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宇宙的本质、人性、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及其他哲学问题的总的看法和取向,它们有助于人们对宇宙加以界定,并确立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
这些观念是跟某种文化的、历史的、哲学的和宗教的层面紧密联系的。
世界观使人类和宇宙的关系具体化起来。
西方人看世界是二元对立的,在宗教上有“天国”和“人世”的对立;中国人不看中也不相信有另外一个天国,中国人只想把他的德行、事业、教训永远留在这个世界和这个社会上,而中国古代所传诵的立德、立功、立言便是从这种观念中产生的。
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在一个广大和谐的环境下产生、成长,中国人的兴趣对于绝对的、抽象的、逻辑的和一般的更改方面比较淡,而对于活的、直接而具体的、经验的个别情感方面却比较浓②。
中国的农业文化是自己自足的,农业文化不求富强但求安足。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并非没有科学,中国已往历史上也不断有科学思想与机械创作的表现,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都是科学发明,而科学发明却不不等于科学精神。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领跑者无疑是儒家文化。
因而我们的人文精神,从古便被打上了儒家道德的烙印。
笃信“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在国人眼中,科学乃器者、术者、艺者。
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我们的文化有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却罕有科学精神。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历史局限性,相比于西方近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最大局限性就是科学精神的缺匮。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为真理而真理”、“为知识而知识”的科学精神特质是比较缺乏的,中国人讲求“天人合人”——知我即知天。
诚然,中国古代的某些科技成就,特别是在工程技术方面达到世界领先的高度,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从整体上来说是一种以规训和制约为核心的人治文化。
这也是导致科学精神无法从传统文化中孕育的原因之一,甚至至今阻碍着科学精神在中国学术界的建构。
在这种文化背景中,科学精神的提倡与传承,将会不断革新我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迫使研究者的观念与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发生断裂,从而获得新的文化价值。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科学精神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力会越来越大,与此相伴而生的是依靠科学精神的力量,在传统文化中诱导并重建某些新的文化价值观。
科技革命缩小了时空距离,加速了文化交流。
随着科技全球化的推进,科学和技术在其向发展中国家推广的过程中传播着自身的精神气质。
科技全球化带来的科学的精神气质,从基本上对中国传统世界观形成了挑战。
按照默顿的看法,科学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中都会发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结构,都有可能为科学精神的充分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民主制度与科学精神有最高度的吻合,因而是科学精神的最佳拍档。
20世纪被称作科学世纪,“这不仅因为二十世纪有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和科学成就,而且因为科学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前所未有的物质力量,给人类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
……科学渗入人类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成为‘真理’的代名词”③。
然而,科学权威的基础是什么,科学的本质是什么,科学精神是什么等问题,却是人们始终争论不休的问题。
进入20世纪,我们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走向现代、走向科学。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科教兴国”的过程中,传统的世界观不可避免要遭遇这种科学的精神气质。
我们接受现代技术、设备、生产线,却没有来得及在我们的文化中,适时接受乃至培育出科学精神。
在中国,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价值取向,强化了科学研究中的民主和自由探索精神;“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价值取向,强化了科学研究中的求实精神与实证精神。
因此,要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仅靠科学文化单方面的外向扩张往往难以奏效。
它还有赖于科学精神与积极先进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包括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双向配合,而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在社会文化价值中培育对于科学精神的有效接收机制,消除社会文化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价值观中的消极、落后和腐朽因素。
既然文化建设中需要形成这样一种双向互动机制,那么,弘扬科学精神就不只是科学家、科学教育工作者、科技管理部门的事,而是社会的责任。
尽管我们自诩我们的时代是科学的时代,但是,人类与科学精神的距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遥远。
科学“精神本身被技术过程吞噬了”,造成科学服从技术,技术服从人的物欲的结果。
在举国推动文化大发展的时候,在我们的文化中培育科学精神,是文化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精神在世界范围内扩散、渗透,狭小的文化区域被冲开了大门,各种民族文化或区域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提高,由此形成的新的文化体系是高度分化而又高度整合的,既保留了每个文化体系的特色和品性,又赋予了符合时代精神的新的内涵,这些新的内涵无不铭刻着科学精神的印记。
对科学共同体的规范结构进行开创性研究的学者——默顿,提出普遍性、公有性、竞争性、无偏见性、合理的怀疑精神——共同构成了现代科学的精神气质,成为科学共同的特征。
英国物理学家约翰?齐曼对其又作了修正,提出5条,其中一条即无私性,为科学而科学。
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中,除了为促进知识外,应该不计较个人利益,科学研究活动本身是一项崇高无比、神圣无比的事业,谁要想通过它争名夺利本身就是对它的最大亵渎!它需要许许多多的科学事业的从业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这项事业中去,同时科技工作者还需要经历许多艰难险阻,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各方面的困难,甚至为之牺牲。
的确,从亚里土多德的“为求知而求知”,到爱因斯坦的“科学就是为科学而存在的”,到波德莱尔的“为艺术而艺术”,这是一脉相承的,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和影响下,许多科学工作者把追求真理、不断创新,看作是自己最值得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
他们不断潜心于研究,探索事物无限深远的本质,洞察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奥秘。
对于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人们往往重视的是他们的科学成就、思想贡献,而对他们高尚的人格品质与所取得的成就之间的内在关系却很少重视。
事实上,崇高的人格品质、大公无私为科学而奋斗的献身精神,这对于科技人才来说是必备的精神气质。
总之,科技工作者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气质反映了他所具有的科学素质和修养,体现了他勇于追求、富有理性、不断创新的精神气质,这是我们科技工作者价格追求的升华。
参考文献:[1][美]罗伯特·金·默顿.《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范岱年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北京商务印书,1994[3]杜丽燕.《浅谈文化与科学精神》.2012《民主与科学》杂志.[4]杨建朝,常红萍.《科学精神与教育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