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隔离知识

合集下载

基础护理学隔离技术 PPT参考课件

基础护理学隔离技术 PPT参考课件
指甲的顺序交替刷洗 ◆水流方向:从前臂流向指尖腕部应低于肘部,使污
水流向指尖 ◆刷手时间:2min ◆刷手时,身体应与洗手池保持一定距离
.
17
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刷洗双手,正确的顺序是 : A.前臂-腕部-手背-手掌-手指—指缝-指甲; B.手指-指甲-指缝-手背-手掌-腕部-前臂; C.前臂-腕部-指甲-指缝-手指-手背-手掌; D.手掌-腕部-手指-前臂-指甲-指缝-手背; E.腕部-前臂-手掌-手背-手指-指甲-指缝;
洁面向外,如在污染区则污染面向外.Biblioteka 26.27
穿隔离衣时应注意 A.穿隔离衣前先戴好帽子.口罩; B.系领子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衣领及工作帽; C.穿隔离衣后到清洁区取物应避免物品触及前胸部; D.隔离衣应每天更换;
E.挂隔离衣时,不可使衣袖露出
.
28
1、脚踏开关水龙头 用脚踏开关,可避 免引起交叉感染。
.
12
脱隔离衣
(1)解腰带,打活结 (2)解袖口,上拉并塞进工作服 (3)消毒手
.
13
(一)目的: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避免污染无菌物品和清洁物品。
(二)准备:洗手池设备 治疗盘内盛:已消毒的手刷、洗手液、
清洁干燥的小毛巾、消毒
剂或消毒液、盛用过的刷
子、小毛巾的容器。
.
14
洗手法一
• (1)浸湿双手 • (2)涂抹皂液 • (3)搓洗双手 --“六步洗手法”,持续时间不少于15秒 • ①掌心对掌心,两手并拢相互搓擦 • ②手心对手背,手指交错相互搓擦(交换) • ③掌心相对,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 • ④用一手握另一手拇指旋转搓擦(交换) • ⑤弯曲一手手指各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 • ⑥指尖在掌心转动搓擦(交换) • (4)冲洗双手 • (5)擦干

护理学基础-隔离技术ppt课件

护理学基础-隔离技术ppt课件

污染区 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为污染区。 如病房、病人洗手间等。
隔离要求:污染区的物品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 到他处;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时,务必穿隔 离衣、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换隔离鞋;离开 前脱隔离衣、鞋,并消毒双手。
遵循隔离原则 加强隔离知识教育
1.正确区分隔离种类,并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2.严格遵守隔离原则。 3.强化工作人员的隔离概念。 4.严格执行探陪制度,必须陪伴和探视时,应向
3.室内空气及地面用消毒液喷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1 次。
4.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须经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呼吸道隔离
呼吸道隔离是为了防止一些经飞沫 短距离通过空气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如肺结核、流脑、百日咳等。
隔离的主要措施
1.同种病人可同住一室,尽量使隔离病室远离其他病室。 2.通向走廊的门窗关闭,防止病原体随空气向外传播。
接触病人时戴口罩,并保持口罩干燥,必要时穿隔离衣。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喷洒,每天1次。 4.为病人准备痰杯,口鼻分泌物须经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肠道隔离
肠道隔离的目的是切断粪-口传播途 径。适用于通过间接或直接接触粪便 而传播的疾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 甲型肝炎等。
隔离的主要措施
3. 穿隔离衣前,必须将所需的物品备齐,各种护理操作 按计划集中执行,以省却多次穿脱隔离衣和消毒、洗 手的过程。
4.病人用过的物品经消毒后方可给他人使用; 病人的排泄物须经消毒后排放; 需送出物品的处理、污物袋应有明显标志; 不宜消毒的物品(如手表等)可用纸或布保护,以免 被污染。
5.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必须陪伴或探视时,应向病人 和陪伴、探视者宣传、解释,遵守隔离要求和制度。
一、隔离病区的管理 二、隔离原则 三、隔离种类及措施 四、隔离技术操作法

基础护理学隔离知识点

基础护理学隔离知识点
%
日常起居照顾
协助患者完成日常起居活动,如 穿衣、进食、如厕等,并保持患 者的个人卫生。
80%
睡眠护理
关注患者的睡眠状况,提供安静 舒适的环境,帮助患者保持良好 的睡眠质量。
患者病情观察与记录
生命体征监测
定时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 呼吸等生命体征数据,观察病 情变化。
症状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如 咳嗽、咳痰、疼痛等,及时发 现异常情况并报告医生。
废弃物处理
解除隔离后,患者的废弃物应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规定进行分类和 处理,以避免病毒或细菌的传播。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建立信任关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关键。护理人员应通过耐心倾 听、关心询问、及时反馈等方式,让患者感受到关心和支持。
03
解释隔离措施
向患者解释隔离措施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有助于
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
患者生活护理
80%
基本生活需求满足
确保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 足,如提供舒适的环境、饮食、 洗漱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 度和生活质量。
实验室检测
通过实验室检测,如病毒检测、 细菌培养等,评估隔离措施是否
有效。
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疾病的 传播链和流行趋势,评估隔离措
施是否有效。
隔离后患者及环境处理
患者终末消毒
解除隔离后,应对患者的生活物品、衣物等进行消毒处理,以消 除潜在的病毒或细菌。
环境清洁消毒
解除隔离后,应对患者居住的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消除 病毒或细菌的存活环境。
医疗废物处理
分类收集
将医疗废物按照感染性、损伤性 和病理性等分类收集,并使用专

护理隔离知识点总结大全

护理隔离知识点总结大全

护理隔离知识点总结大全隔离是一种重要的传染病防控措施,它可以有效地阻止传染病的传播,保护患者和健康工作者的健康安全。

在医疗护理中,隔离措施是非常常见的,护士需要对隔离相关知识点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从隔离的定义、分类、隔离护理的原则、操作规范、护理常识、隔离病房的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总结,希望对广大的护理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隔离的定义隔离是指将受感染者或患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单独隔离在医院的特定区域,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给其他人。

隔离的目的是保护患者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防止疾病的扩散与传播。

隔离可以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性质来进行区分,包括空气传播隔离、飞沫传播隔离、接触传播隔离、血液体液传播隔离等。

二、隔离的分类1. 空气传播隔离空气传播隔离是指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的疾病,如麻疹、水痘、肺结核等。

这类疾病的隔离要求严格,病人需要单独的病房,并且房内要有空气循环系统,确保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不会进入其他病人或者工作人员的呼吸道。

2. 飞沫传播隔离飞沫传播隔离是指通过飞沫传播的疾病,如流感、麻疹等。

这类疾病的隔离要求病人与其他人之间的距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并且房内要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减少病原体在空气中的浓度。

3. 接触传播隔离接触传播隔离是指通过接触传播的疾病,如肠道传染病、皮肤感染等。

这类疾病的隔离要求病人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得到严格控制,防止病原体通过各种接触途径传播给他人。

4. 血液体液传播隔离血液体液传播隔离是指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的疾病,如乙肝、艾滋病等。

这类疾病的隔离要求病人的血液和体液得到特殊处理,以防止病原体通过这些途径传播给其他人。

同时,医护人员在接触这类病人时也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以防止被感染。

三、隔离护理的原则1. 尊重患者的权利: 在进行隔离护理时,要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和权利,保护患者的隐私,不泄露患者的隔离状态,同时也要向患者解释隔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严格执行隔离措施: 在隔离病房内,严格执行各项隔离措施,如佩戴口罩、隔离衣、手套等,避免与患者的直接接触,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隔离技术(基础护理学)

隔离技术(基础护理学)

7
完整编辑ppt
穿、脱隔离衣
(8)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 后折叠处,如图D.8;
(9)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如图D.9。
8
完整编辑ppt
穿、脱隔离衣
9
完整编辑ppt
10
完整编辑ppt
穿、脱隔离衣
【操作步骤】
2.脱隔离衣方法 (1)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如图D.10; (2)解开袖带,塞入袖袢内,充分暴露双手,进行手消毒,如图
D.11; (3)解开颈后带子,如图D.12;
11
完整编辑ppt
穿、脱隔离衣
【操作步骤】
2.脱隔离衣方法 (4)右手伸入左手腕部袖内,拉下袖子过手,如图D.13 ; (5)用遮盖着的左手握住右手隔离衣袖子的外面,拉下右侧
袖子,如图D.14 ;
12
完整编辑ppt
穿、脱隔离衣
(6)双手转换逐渐从袖管中退出,脱下隔离衣,如图D.15; (7)左手握住领子,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污染面向外悬挂污染
(4)手臂浸泡完毕后,保持手部朝上的姿势,准备穿手术衣及戴手 套。些时手臂不能再接触未经消毒的物品。
37
完整编辑ppt
刷手、穿手术衣、 戴手套
2.碘尔康刷手法
肥皂水刷洗手部到肘上10cm处,3分钟,清水冲洗后用浸透 0.5%碘尔康的小纱布涂擦手及前臂一遍,待稍干后即可穿衣及 戴手套。目前应用的消毒液品种很多,还有如活力碘、碘伏又 (称吡咯烷酮碘,碘附或强力碘)等,使用方法基本相同。
40
完整编辑ppt
刷手、穿手术衣、 戴手套
4.免冲洗手消毒剂洗手
消毒方法: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每个
部位,消毒双手时,应采用六步或七步洗手法,继而 消毒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 最后再次采用六步或七步洗手法消毒双手搓至消毒剂 干燥。

《护理学基础》课件——隔离技术

《护理学基础》课件——隔离技术

脱隔离衣
四、常用隔离技术
(三)穿、脱隔离衣
提起衣领,对 齐衣边挂在 衣钩上
四、常用隔离技术
(三)穿、脱隔离衣
注意事项
(1)穿隔离衣前应准备好操作中所需物品。 (2)隔离衣长短合适,需完全遮盖内面工作服,并完好无损。 (3)必须分清隔离衣的清洁面和污染面,穿脱时保持衣领及清洁面不被污染。 (4)穿隔离衣后,只限在规定区域内活动,不得进入清洁区。 (5)洗手时,隔离衣不得污染洗手设备。 (6)挂隔离衣时,若在半污染区,隔离衣清洁面朝外,不得露出污染面;若在污 染区,污染面朝外,不得露出清洁面;隔离衣不能挂在清洁区。 (7)隔离衣应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或被污染,应立即更换。
根据昆虫种类确定 隔离的措施有:
1. 疟疾、登革热、乙型脑炎 主要由蚊子传播,所以病室内应有纱 窗、纱门、蚊帐 或其他防蚊设施。
2. 斑疹伤寒、回归热 由虱子传播,患者入院时要灭虱处理,沐浴更 衣,换下的衣 物须灭虱处理。
3. 流行性出血热 由老鼠传播,患者入院时要沐浴更衣,换下的衣物 须煮沸或高压 蒸汽灭螨处理。
脱隔离衣
四、常用隔离技术
(三)穿、脱隔离衣
翻起袖口,将衣 袖向上拉
脱隔离衣
四、常用隔离技术
(三)穿、脱隔离衣
洗手后先解开衣领,再 拉下衣袖(用清洁手拉
袖口内清洁面)
脱隔离衣
四、常用隔离技术
(三)穿、脱隔离衣
一手在袖口内拉 另一衣袖的污染面
脱隔离衣
四、常用隔离技术
(三)穿、脱隔离衣
解开腰带,脱隔离衣
四、常用隔离技术
佩戴口罩前,以及脱下口罩前后都必须洗手
• 先解下面的绳索,再解上面 • 取下口罩 • 丢弃在收集箱內
四、常用隔离技术

基础护理-隔离基本知识(原则与种类)

基础护理-隔离基本知识(原则与种类)

相邻病区楼房相隔一定距离。 病区设有工作人员与病人分别 进出的门。

病区内配置必要的卫生、消毒
设备。
隔离单位的划分
• 以病人为单位
• 每位病人有单独的生 活环境和用具与其他 病人隔开,如综合性 医院普通病区的隔离 病人
隔离单位的划分
• 以病种为单位
• 同种传染病的病人, 可住在同种病室,但 应与其他病种的传染 病人相隔离
传染病污染物品消毒法
隔离种类
(一)以切断传播途径作为制定措施依据的
隔离系统 严密隔离 接触隔离 呼吸道隔离 肠道隔离 血液-体液隔离 昆虫隔离
(二)保护性隔离
隔离种类
严密隔离(strict isolation)
凡经飞沫、分泌物、排泄 物等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烈 性传染病均需采取严密隔 离。 特点:传染性强、死亡率 高。
凡未确诊或发生混合感染及危重病人有强烈的传 染性时,应住单间隔离。
物品通道
检验室 消毒室
清 洁 区 与 污 染 区 划 分
病房
治疗室
病 员 走 廊
监护病房
监护病房
工 作 人 员 走 廊
护士站 工作人员通道
病房 病房 病房
浴室
更衣室
医生办公室 护士值班室
病人通道
清洁区
半污染区
污染区
清洁区与污染区的划分
清洁区 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隔离要求
病人及病人接触过的物品不得进入清洁区。 工作人员接触病人后需刷洗手、脱去隔离衣及鞋方可进入 清洁区。
清洁区与污染区的划分
半污染区 隔离要求 病人或穿了隔离衣的工作人员
通过走廊时,不得接触墙壁、家 具等。 各类检验标本有一定的存放盘和 架,检验完标本及容器等应严格 按要求分别处理。 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禽流感防治要求
禽流感是禽流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由 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
最早的人禽流感病例出现在1997年的香港。 导致12人发病,其中6人死亡。目前为止全球 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人感染,其中248 人死亡,死亡率63%。中国从03年至今有31 人感染禽流感,其中21人死亡。
思考题
1.试述隔离的种类有哪些? 2.简述保护性隔离的护理措施。 3.如何正确处理传染病患者的物品? 4.如何为传染病患者进行终末处理?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泌物而引起的传染,如轻型烧伤感染,结膜炎,轻 型皮肤及伤口感染等。
隔离措施: (1)可不设隔离室,但应悬挂明显标志 (2)进出隔离室要求 (3)污物处理 (4)探陪
根据传播途径不同分类
7.昆虫隔离(insect isolation) 凡以昆虫(蚊、虱、螨等)为媒介所传播的
疾病,如乙型脑炎、疟疾、斑疹、伤寒、流行 性出血热等疾病均应执行昆虫隔离。
隔离措施: (1)设专用隔离室 (2)进出隔离室要求 (3)口鼻分泌物处理 (4)探视要求
根据传播途径不同分类
3.肠道隔离(intestinal tract isolation) 为预防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性粪便,切断粪-口
传播途径而设计的隔离。适用于乙类传染病由肠道 传播的疾病。
隔离措施: (1)设隔离室 (2)进出隔离室要求 (3)病室应有防蝇设备做到无蟑螂、无鼠。 (4) 食具、便器专用 (5) 污物处理 (6) 探视要求
第七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第四节 隔离技术
杨群
教学目标
1.能解释隔离的概念,识别各隔离区域。 2.能阐述隔离消毒的原则,比较隔离的种
类及措施。
医院感染现状
• 据WHO调查,全球平均医院感染率为8.7%。 • 具报道我国普通医院的感染率为5.22% 。 • 医院感染的高危病室有各类型的ICU、新生儿病房、
相关英语词汇
隔离 isolation 清洁区 cleaning area 半污染区 cleaning–contaminated area 污染区 contaminated area
严密隔离 strict isolation 接触隔离 contract isolation 保护性隔离 protective isolation 昆虫隔离 insect isolation 肠 呼吸道隔离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传播 、血液及制品、器官移植、母婴等途径传播。其隔 离要求包括:
1、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和血液,体液隔离措施 。
2、如果皮肤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应立即以 肥
皂水和清水冲洗。 3、如果医护人员不慎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应立即 采
取紧急措施。
(三)艾滋病隔离及职业防护
思考题
传染病院应设在 A.市中心 B.远离公共场所 C.交通方便的地方 D.靠近综合性医院 E.水源充足的地方
二、隔离原则
隔离原则
1.隔离标志明确,卫生设施齐全。 2.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室应符合要求。 3.分类处理隔离室内物品。 4.必须每日消毒隔离室。 5.加强隔离患者心理护理。 6.掌握解除隔离的标准。 7.终末消毒处理
respiratory tract isolation 血液—体液隔离
Blood—body liquid isolation 引流物—分泌物隔离
drainage fluid–secretion isolation
一、隔离的基本知识
——隔离区域的划分及隔离要求
隔离区域的划分及隔离要求
1、清洁区(cleaning area) 指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二)禽流感防治要求
预防: 1. 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 2. 加强对密切接触禽类人员的监测。 3. 接触人禽流感患者应做好隔离。 4. 加强检测标本和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 5. 注意饮食卫生。 6. 药物预防对密切接触者。 7. 别去疫区旅游。 8. 重视高温杀毒。
(三)艾滋病隔离及职业防护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感染了
为防止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性血液、体液的 感染而设计的隔离。适用于病毒性肝炎、艾滋病、 梅毒等疾病。
隔离措施: (1)设隔离室 (2)进出隔离室要求 (3)污物处理 (4)探视要求
根据传播途径不同分类
6.引流物—分泌物隔离 (drainage fluid–secretion isolation) 主要用于预防因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性脓液或分
隔离措施: (1)设专用隔离室 (2)进出隔离室要求 (3)污物处理 (4)探视要求
四、特殊疾病隔离措施
(一)SARS病区隔离要求 (二)禽流感防治要求 (三)艾滋病隔离及职业防护要求
(一)SARS病区隔离要求
非典型肺炎(SARS)是指由一组非典型 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医原体,军团杆 菌和病毒)所引起的肺炎。
用于甲类传染病以及危害性较大或传播途径不明的 传染病。
隔离措施: (1)设专用隔离室 (2)进出隔离室要求 (3)污物处理 (4)环境消毒 (5)患者转送及探陪
根据传播途径不同分类
2.呼吸道隔离(respiratory tract isolation) 为预防传染病经空气中气溶胶(飞沫)短距离传
播而设计的隔离。适用于乙类传染病中由呼吸道传 播的疾病
危重病人抢救室、神经外科病房、烧伤科、心胸外 科、呼吸病房、血液病房和肾病病房等。 • 我国外科医院ICU感染率达35.9%。 • 医院感染发病率教学医院高于非教学医院,大于 1000张病床的医院其医院感染率高于500张病床 以下的医院。 • 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患者; 各种侵入性操作; 环境; 药物使用; 医务人员因素; 消毒液 (浓度)等。
根据传播途径不同分类
4.接触隔离(contract isolation) 接触隔离是为预防高度传染性并经接触途径传播
的感染而设计的隔离。
隔离措施: (1)设专用隔离室 (2)进出隔离室要求 (3) 污物处理 (4) 探视要求
根据传播途径不同分类
5.血液-体液隔离 (Blood—body liquid isolation)
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感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宿主
隔离(isolation): 是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
,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控制传染源 采取的主要措施为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消毒隔离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消毒隔离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诸多要 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感染管 理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环节。
大多数人感染后4-6天发病,潜伏期2-14 天。以发烧为首发症状,体温持续38摄氏度 以上数日重则5天后出现呼吸加速、憋气等 呼吸困难症状,极个别病人出现呼吸衰竭, 如延误诊断治疗可引起死亡。
(一)SARS病区隔离要求
1.采取严密隔离 2.病区区域划分 3.人员,物品进出病区要求 4.按病情轻重安置患者 5.工作人员集中管理 6.探视:严禁探视。
到2004年底,全球估计约有6000多万人被艾 滋病病毒感染,已经有2200万人死于艾滋病。
目前,时针每转动24小时,全球就有1.5万例新 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同时有8000人因艾滋病而死 亡。
目前尚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艾滋病的疫苗和药 物,但它具有可防不可治的特点。
小结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大家要能解释隔离的 概念,阐述隔离消毒的原则,比较隔离的种 类及措施。要求很好的应用所学知识做好隔 离工作,从而控制医院感染,达到保护病人 和医务工作者的目的。
根据昆虫类型来确定隔离措施。
思考题
许先生,28 岁,因持续高热、相对缓脉、 腹胀、便秘等拟诊为“伤寒” ,请问对此患者应 采用何种隔离,其隔离措施有哪些?
保护性隔离
保护性隔离又称“反向隔离”,是保护抵抗力 特别低下或易感者免受周围环境中病原体感染而 设计的隔离。适用于器官移植术后、血液病、早 产婴儿、严重烧伤、免疫缺陷等病人。
(1)病人的终末处理 (2)病室的终末处理
思考题
不符合隔离原则的一项是 A.隔离单位标记明显 B.门口设消毒盆、手刷、毛巾 C.脚垫用消毒液浸湿 D.使用过的物品冲洗后立即消毒 E.穿隔离衣后不得进入值班室
三、隔离种类及措施
(一)根据传播途径不同分类 (二)保护性隔离
根据传播途径不同分类
1.严密隔离(strict isolation) 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采取严密隔离。适
隔离要求: 患者及患者接触过的物品不得进入清洁
区;工作人员接触患者后 需刷手、脱去隔 离衣、鞋后方可进入清洁区。
隔离区域的划分及隔离要求
2、半污染区(cleaning–contaminated area) 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隔离要求: 患者或穿隔离衣的工作人员通过走廊时,不得
接触墙壁、家具等,检验标本放在指定地点,用 后的标本和容器严格按要求处理。
隔离区域的划分及隔离要求
3、污染区(contaminated area) 被病源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隔离要求: 污染区的物品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到其他
地方;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必须戴口罩帽子、 穿隔离衣,离开时脱掉隔离衣并消毒双手。
思考题
传染病区内属半污染区的是 A.库房 B.病区内走廊 C.值班室 D.病室 E.更衣室
一、隔离的基本知识
——传染病区隔离单位的设置
传染病区隔离单位的设置
传染病区应与市区或普通病区分开,并远离 水源、食堂、学校和公园等公共场所。相邻病 区的楼房相隔大约30m,侧面防护距离为 10m,以防止空气对流传播。
同种疾病病人可同住一病室,但要与其他病 种病人相隔离。凡未确诊或已确诊为混合感染 及危重有强烈传染性病人,应单独隔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