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本科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常州大学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常州大学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2)一、专业介绍简介:本专业培养具有软件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够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工作工程技术人才。

办学定位: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专业特点,结合我校“大工程观”特色,立足地方,面向行业及区域社会经济,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地方,培养符合软件行业发展和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软件工程技术人才。

2.毕业要求要求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意识;要求2:掌握与软件工程专业相关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经济和管理知识;要求3:掌握软件工程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软件工程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软件工程理论新的发展动态;要求4:具有将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工具应用于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初步能力;要求5: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及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来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能综合考虑经济、法律、健康、伦理等因素;要求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要求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设计、研发、管理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要求8: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要求9: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查阅专业外文文献,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

三、课程体系(一)通识课程通识课程必修课(应修64.5 学分)7241006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0)7233006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0)7236012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0)7250004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72451021 形势与政策(2.0)53021-2# 高等数学(一)(9.5)50030041 线性代数(2.0)5101005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5)53051-2# 大学物理(6.0)53061-2# 大学物理实验(2.5)40171-2# 大学计算机基础及C程序设计(5.0)76021-4# 大学英语(12.0)99011-4# 体育(4.0)99021-6# 课外体育锻炼(3.0)99511-2# 军事理论(2.0)通识课程选修课(应修6.0学分)7243004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必选)公共选修课(任选4.0学分)(二)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应修37.5学分)48010021 软件工程导论(1.0)45600083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3.0)4141007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4.0)50630061 离散数学(3.0)40810073 计算机组成原理(3.5)40800073 数据结构(3.5)41370073数据库系统原理(双语)(3.5)41860073 计算机网络(3.5)41080063 Java程序设计(3.0)41470073 操作系统(3.5)41820073 软件工程(3.5)48060063 统一建模语言UML和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 (3.0)41050063 Delphi程序设计(2.0)专业基础选修课程(应修14.0学分)40310063 Web前台开发技术(3.0)40320063 Oracle数据库(3.0)40250043 XML编程技术(2.0)48020083 .NET开发技术(3.0)41510041 算法设计与分析(2.0)48150043 软件项目管理(2.0)41120063 编译原理(3.0)(三)专业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应修12.0学分)48040063 系统分析与设计(3.0)48140063 软件需求工程(3.0)49980053 软件测试技术(2.5)49970043 Java高级应用*(2.0)49960043 高级数据库编程*(2.0)49990043 软件测试基础(2.0)专业选修课(应修6.0学分)48050063 J2EE应用程序开发(3.0)45180063 嵌入式系统开发及应用(3.0)48080043 信息安全(2.0)40350043 Linux操作系统(3.0)49950063 云计算与HADOOP(3.0)(四)实践环节军训(2.5)石油化工认识实习(0.5)C语言课程设计(2.0)电子实习(1.0)认识实习(1.0)Java课程设计(2.0)大型数据库设计及应用(2.0)软件测试实习(2.0)移动互联技术综合实习(3.0)软件工程项目实践(3.0)毕业实习(2.0)毕业环节(16.0)创新与社会实践(课外)(3.0)(五)课程与学生知识、能力、素养达成情况关系矩阵说明:(1)T:理论基础、P:应用;(2)若某课程或实践环节支撑某个目标的达成,则在相应的空格处打“★”或“√”,其中“★”表示该课程或实践环节对达成此要求非常重要;“√”表示该课程或实践环节对达成此要求有帮助,但不起主要作用。

南邮软件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南邮软件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南邮软件工程本科培养方案第一部分:培养目标南京邮电大学软件工程本科课程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专业知识、系统地掌握软件开发方法与技术、具备自主学习和不断进步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软件开发与应用、软件工程管理与研发等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管理、测试和维护软件系统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第二部分:培养要求软件工程本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良好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2. 掌握软件系统分析、软件设计和软件实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熟悉软件工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如需求分析、软件架构设计、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等;4. 具备软件开发中必要的编程技能和项目实践经验;5. 具备软件开发、测试与维护的能力;6. 具备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的能力;7. 具备自主学习和不断进步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部分:课程设置软件工程本科课程包括计算机、软件工程、数学、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知识。

主要课程设置如下:1. 计算机相关课程- 数据结构-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 数据库原理- 编程语言- 软件工程导论2. 软件工程基础课程- 软件需求工程- 软件设计与构造-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 软件项目管理3. 数学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 离散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4. 管理相关课程- 项目管理- 软件工程经济学- 软件质量管理- 软件工程伦理5. 专业选修课程- 智能算法-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大数据技术第四部分:实践教学软件工程本科课程注重实践教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课程:针对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数据库等课程设置实验内容,让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知识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2. 实训课程:设计软件工程实训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培养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3. 项目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安排学生完成实际软件开发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并获取项目实践经验。

软件工程培养方案本科

软件工程培养方案本科

软件工程培养方案本科一、培养目标软件工程专业是为了培养符合国际软件工程师(IEEE/ACM)的标准,以及国家相关法规的软件工程师。

培养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和管理学科知识,具备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和管理能力。

并且能够在大型软件系统开发中承担领导、管理和组织团队工作的复杂任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要求将学生培养成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较高的科学素养,具备宽厚的学科基础知识,较丰富的专业技术能力,思维敏捷、创新能力强,有一定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信息技术对软件工程师的需求。

三、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为了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专业核心技能,我们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如下:1. 计算机和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包括数据结构,算法,计算机网络等)2. 编程语言课程(包括C/C++,Java,Python,等)3. 软件工程基础课程(包括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等)4.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包括项目管理原理,项目管理实践,团队合作等)5.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包括软件质量保证,软件测试方法,软件测试工具等)6. 软件开发与架构课程(包括软件开发方法与过程,软件架构设计,设计模式等)7. 软件工程实践与实训(包括实践项目,实验室实训,科研成果等)四、专业实践、实习和毕业设计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将实践的环节融入到整个专业培养过程中,并制定以下措施:1. 专业实践:开设专业实践课程,邀请业界资深从业人员来校进行专业知识讲座,组织学生参与行业相关实践活动。

2. 实习:在专业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深切了解软件开发的实际环境和工作方式。

3. 毕业设计:在学生即将毕业时,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以考核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我们将采取下面的教学方法和手段:1. 项目驱动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

2024版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24版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24版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软件工程专业是面向信息社会需求的新兴学科,培养软件工程师及相关高级人才,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良好的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系统分析与项目管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目标具体如下:1.基础素质培养:使学生掌握坚实的数学和基础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2.专业素质培养: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软件设计与开发的技术和工具。

3.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际项目和实训,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和系统分析能力,使其具备从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与开发、软件测试与维护等职业能力。

4.创新思维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创新方案的能力。

5.团队合作精神培养:通过团队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多人协作的软件开发环境。

二、课程设置为了培养具备上述目标的软件工程人才,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和需求,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应包含以下课程:1.编程基础:包括C语言、数据结构和算法等基础课程,以建立学生的基本编程能力。

2.操作系统: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想,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和扩展能力。

3.软件工程基础: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质量保证等内容。

4.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介绍数据库的原理和应用技术,培养学生对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能力。

5.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以Java为例,介绍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面向对象设计和编程能力。

6.软件测试与维护:介绍软件测试和维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软件测试和故障排除能力。

7.项目管理与实践:介绍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项目管理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8.创新实践:通过科研课题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清华大学软件学院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清华大学软件学院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软件系统应用、设计、开发、运维、服务等与软件全生命周期相关的产业,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突出、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软件系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二、基本要求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1.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以及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2.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3.具备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工具使用与实验能力、软件分析与开发能力、过程控制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4.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学制:本科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本科培养总学分170学分,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38学分;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7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系统软件数据结构与算法软件理论基础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公共基础课程 26学分(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2) 体育 4学分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

(3) 外语 8学分英语课程共计8学分(其中至少4学分为英语必修课组课程),安排在前四个学期完成。

第一学年夏季学期设置外语文化活动月,为非英语专业必修环节,符合免课条件者可申请免课。

设清华大学本科生英语水平考试作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水平检测,学生在校学习满一年后可以报名参加。

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课程学习,本科毕业需完成三学期的课程,取得6学分。

软件工程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软件工程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软件工程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软件工程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1. 介绍软件工程专业是针对培养具备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

本文将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2. 培养目标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2.1 分析和解决软件工程问题的能力;2.2 进行软件系统设计、开发和管理的能力;2.3 掌握软件测试和质量保证的基本方法和技术;2.4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5 具备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3. 课程设置3.1 基础课程3.1.1 高等数学3.1.2 离散数学3.1.3 数据结构与算法3.1.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1.5 计算机组成原理3.1.6 操作系统3.1.7 编译原理3.2 专业课程3.2.1 软件工程导论3.2.2 软件需求工程3.2.3 软件设计与架构3.2.4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3.2.5 软件项目管理3.2.6 软件工程实践3.2.7 人机交互设计3.3 选修课程3.3.1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3.3.2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3.3.3 移动应用开发3.3.4 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4.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学生可以熟悉软件开发工具和技术,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4.2 实习:学生将在实践环境中参与软件项目开发,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3 毕业设计:学生将独立完成一个软件项目,通过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5. 培养模式软件工程专业采用综合型培养模式,即理论学习、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具体包括:5.1 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2 实验和实习:提供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3 项目实践:通过参与实际软件项目开发,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5.4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或创新性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山大学软件学院级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软件学院级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软件学院级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12中山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7月一、培养目标针对中国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面向软件产业界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具备扎实的软件工程基础理论知识, 并掌握并熟练运用国际上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和现代软件工程规范与方法,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多类型的实用型、工程型、复合型、创新型软件实用人才。

作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 应当符合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 以及软件企业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需求, 能够成为企业所需要的较高层次的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其基本能力应当达到( 具有国际水准的) 程序员、高级程序员、软件测试工程师、网络与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软件工程师、以及项目质量管理人员的水平。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热爱祖国, 遵纪守法, 品行端正, 身心健康,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 积极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应具备科学的世界观, 掌握科学方法; 掌握扎实的软件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宽广的软件工程专业知识, 具有技术创新能力; 受到良好的软件工程训练, 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熟悉软件应用和工具, 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某一应用领域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

3、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基本的数学和语言要求; 熟练掌握英语, 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拥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工作能力, 通晓和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具备自学习的能力以适应软件技术的快速变化;●具有从事信息和软件工程领域的开发、设计及组织管理能力。

软件工程 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 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培养方案第一部分:课程设置1. 专业基础课程(1)程序设计基础内容: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数据结构与算法内容:介绍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内容:介绍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培养学生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能力。

(4)操作系统原理内容: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培养学生对系统软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专业核心课程(1)软件工程导论内容: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软件工程思维和方法。

(2)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内容:介绍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的编程思维和架构设计能力。

(3)软件项目管理内容:介绍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培养学生软件项目管理的能力。

(4)软件测试与质量保障内容:介绍软件测试与质量保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软件质量的检测和保障能力。

3. 专业方向课程(1)Web开发技术内容:介绍Web开发的基本技术和框架,培养学生Web开发的能力。

(2)移动应用开发内容:介绍移动应用开发的基本技术和平台,培养学生移动应用开发的能力。

(3)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内容:介绍大数据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大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第二部分:实践环节1. 实习环节要求学生在校外软件公司、科研院所或企业部门进行实习,参与实际软件项目的开发、测试和维护,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一定规模的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测试和文档撰写,培养学生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实践能力。

第三部分:创新实践1. 科研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与创新的能力。

2. 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软件开发、设计和创意竞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第四部分:综合评价1.学分要求、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学科竞赛综合评价,不合格者不能获得毕业证书。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学制四年)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学制四年)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学制四年)培养方案
(Software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及业务范围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和软件产业发展需要,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及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实施软件工程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科学素养,能够独立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与管理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软件工程专门人才。

二、主干学科和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相关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三、主干课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概论、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软件过程与项目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等。

四、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学分要求
教学
安排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学制四年)教学计划表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学制四年)教学计划表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学制四年)教学计划表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学制四年)教学计划表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学制四年)教学计划表。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二、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实践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和管理实 践的能力和经验。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了 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 学知识; 3.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计算系统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 法,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 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4.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能够权衡和选择各 种设计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程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具备从 事软件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5.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 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 竞争与合作能力; 7.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与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方 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8.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
SP00000100 大一年度项目
2.0 2 周
小计 5.0 64+2 周
40
24
备注
583
12+(6)
软件工程专业第二学年教学进程表
学期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GC1600030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软件工程本科生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本科生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吉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掌握软件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基本工程素养,并了解某一应用领域相关知识的工程型高级软件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软件工程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维护、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或攻读软件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或从事软件工程及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具有以下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某一应用领域的相关知识。

3.掌握软件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技术。

4.掌握软件开发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以及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方法。

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6.具有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分析和原型验证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软件工程学科理论与方法、选择合适技术手段进行复杂软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能力。

开发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等因素,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7.了解并自觉遵守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独立工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

软件工程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1)《计算机科学导论》: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数据结构与算法》:介绍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维和编程能力。

(3)《操作系统原理》: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思想,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核心课程(1)《软件工程导论》:介绍软件工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包括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内容。

(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介绍面向对象的编程和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的项目开发和系统设计能力。

(3)《软件项目管理》:介绍软件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项目计划、进度控制、风险管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4)《软件测试与质量保障》:介绍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对软件质量控制和保障能力。

3.选修课程(1)《Web前端开发》:介绍Web前端开发的相关技术和工具,培养学生对Web应用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2)《移动应用开发》:介绍移动应用开发的相关技术和平台,培养学生对移动应用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3)《大数据技术》:介绍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相关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对大数据应用开发和管理的能力。

二、实践环节1.实习实训在学习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到企业或院校的实验室进行实习实训,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设计和开发一个完整的软件系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和测试等全部环节,锻炼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

三、教学资源学校要配备完备的教学资源,包括计算机实验室、图书馆、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和相关学术期刊,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充足的支持和保障。

四、师资队伍学校要拥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要求教师能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吉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掌握软件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基本工程素养,并了解某一应用领域相关知识的工程型高级软件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软件工程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维护、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或攻读软件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或从事软件工程及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以下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某一应用领域的相关知识。

3.掌握软件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技术。

4.掌握软件开发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以及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方法。

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6.具有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分析和原型验证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软件工程学科理论与方法、选择合适技术手段进行复杂软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能力。

开发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等因素,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7.了解并自觉遵守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独立工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原理与系统结构、数据结构、算法分析、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与实现、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概论、软件体系结构、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项目管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模拟与数字电路、软构件与中间件技术、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践、毕业设计。

主要实验课程: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开发,网络协议分析实验、JavaEE软件开发实训、分布式软件开发、软件工程案例分析与实践、软件系统开发综合实践。

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
专业特色:着眼于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与国际接轨,与国外著名大学、公司合作,采用国际上最新优秀教材,聘请国内外著名大学教授、著名软件公司的软件专家授课;加强数学基础、软件工程、外语和双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化实践教学。

专业方向分为软件工程与管理、网络与信息安全、多媒体与动漫技术、嵌入式系统、服务计算。

五、修业年限
一般为4年。

六、学位授予
工学学士。

七、毕业合格标准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达到本专业各环节所要求的总学分184.5学分。

其中:理论教学145学分,实践教学31.5学分,课外培养计划8学分。

软件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
软件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
软件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
软件工程专业独立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软件工程专业学时、学分分配表
备注:课外培养计划至少获得8学分。

其中表-1为必修,表-2为选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