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期末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第5版)期末重点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总结
《计算机网络》_(第5版)★重点知识总结第一章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电信网络(电话网)➢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二、internet 和Internet➢internet 是普通名词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使用TCP/IP协议族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
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IP 网络的重要特点◆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TCP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在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计算机网络_第五版_知识整理
网络是指“三网”,即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网络向用户提供功能:连通性,共享.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灵活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和查找路由。
迅速不必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的路由选择协议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分组交换带来的问题: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
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里面有必不可少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三种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 广域网W AN 局域网LAN 城域网MAN 个人区域网PAN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 公用网专用网接入网AN ,它又称为本地接入网或居民接入网。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利用率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费用质量标准化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易于管理和维护网络协议,简称为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协议的组成要素: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TCP/IP 是四层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服务原语:上层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必须通过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命令便是服务原语言。
物理层特性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试题与答案)
计算机网络试题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数据传输的方向性结构为( )A.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B.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C.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D.以上均不对2.采用异步传输方式,设数据位为7位,1位校验位,1位停止位,则其通信效率为( )A. 30%B. 70%C. 80%D. 20%3.T1载波的数据传输率为( )A. 1MbpsB. 10MbpsC. 2.048MbpsD. 1.544Mbps4.采用相位幅度调制PAM技术,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例如采用8种相位,每种相位取2种幅度值,可使一个码元表示的二进制数的位数为( )A. 2位B. 8位C. 16位D. 4位5.若网络形状是由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成的一个闭合环,则称这种拓扑结构为( )A.星形拓扑B.总线拓扑C.环形拓扑D.树形拓扑6.采用海明码纠正一位差错,若信息位为4位,则冗余位至少应为( )A. 2位B. 3位C. 5位D. 4位7.在RS-232C接口信号中,数据终端就绪(DTR)信号的连接方向为( )A. DTE→DCEB. DCE→DTEC. DCE→DCED. DTE→DTE8.RS—232C的机械特性规定使用的连接器类型为( )A. DB—15连接器B.DB—25连接器C. DB—20连接器D. RJ—45连接器9.采用AT命令集对MODEM进行编程设置,现要让MODEM完成“用音频先拨外线(拨0),然后停顿2秒再拨62753321”的操作,则应向MODEM发出的AT命令为( )A. ATDP0,62753321B. ATDT,62753321C. ATDT0,62753321D. ATDT026275332110.RS—232C的电气特性规定逻辑“1”的电平围分别为( )A. +5V至+15VB. -5V至-15VC. 0V至+5VD. 0V至-5V11.若BSC帧的数据段中出现字符串“A DLE STX”,则字符填充后的输出为( )A. A DLE STX STXB. A A DLE STXC. A DLE DLE STXD. A DLE DLE DLE STX12.若HDLC帧的数据段中出现比特串“”,则比特填充后的输出为( )A. 1B. 1C. 1D. 013.对于无序接收的滑动窗口协议,若序号位数为n,则发送窗口最大尺寸为( )A. 2n-1B. 2nC. 2n-1D. 2n-114.以下各项中,不是数据报操作特点的是( )A.每个分组自身携带有足够的信息,它的传送是被单独处理的B.在整个传送过程中,不需建立虚电路C.使所有分组按顺序到达目的端系统D.网络节点要为每个分组做出路由选择15.TCP/IP体系结构中的TCP和IP所提供的服务分别为( )A.链路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B.网络层服务和运输层服务C.运输层服务和应用层服务D.运输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16.对于基带CSMA/CD而言,为了确保发送站点在传输时能检测到可能存在的冲突,数据帧的传输时延至少要等于信号传播时延的( )A. 1倍B. 2倍C. 4倍D. 2.5倍17.以下各项中,是令牌总线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的标准是( )A. IEEE802.3B. IEEE802.4C. IEEE802.6D. IEEE802.518.采用曼彻斯特编码,100Mbps传输速率所需要的调制速率为( )A. 200MBaudB. 400MBaudC. 50MBaudD. 100MBaud19.若信道的复用是以信息在一帧中的时间位置(时隙)来区分,不需要另外的信息头来标志信息的身分,则这种复用方式为( )A.异步时分复用B.频分多路复用C.同步时分复用D.以上均不对20.由于帧中继可以使用链路层来实现复用和转接,所以帧中继网中间节点中只有( )A.物理层和链路层B.链路层和网络层C.物理层和网络层D.网络层和运输层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空0.5分,共20分)2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演变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和开放式标准化网络三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复习笔记tags: Networking Learning Note(本文为hcbbt个人总结,方便以后复习与查阅,顺便补图。
)复习笔记,配套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
第1章绪论?因特网?因特网组成 P81.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边缘部分,称端系统(end system))组成。
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处于边缘部分的用户通信方式P9-101.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2.对等方式(P2P 方式),即 Peer-to-Peer方式。
(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
)?交换技术: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P11-151.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
在通话时,两用户间占用端到端的资源,而由于绝大部分时间线路是空闲的,所以线路的传输速率往往很低。
2.分组交换组成:报文、首部、分组。
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即收到分组——储存分组——查找路由(路由选择协议)——转发分组。
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缺点:时延、开销。
关键构件:路由器3.报文交换:先传送到相邻结点,然后转存?计算机网络的分类P17? 1. **广域网 WAN**(Wide Area Network):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 2. **城域网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很多采用以太网技术。
? 3. **局域网 LAN**(Local Area Network)4. **个人区域网 PAN**(Personal Area Network)?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公用网,专用网?性能指标P18:速率、带宽、时延1.速率:b/s(bps)。
如100M以太网,实际是指100Mb/s。
往往是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考试要点
协议与分层TCP/IP 是四层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
但最下面的网络接口层并没有具体内容。
因此往往采取折中的办法,即综合OSI 和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只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应用层:应用层是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运输层:运输层的任务是负责向两个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
主要使用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和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
数据链路层:简称链路层。
在两个相邻结点之间传送数据时,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之间的链路上“透明”地传送帧中的数据。
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实体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在许多情况下,实体就是一个特定的软件模块;2.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3.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4.协议和服务的概念是不一样的,(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使用本层服务的实体只能看见服务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实体是透明的;(2)协议是“水平的”,但服务是“垂直的”。
5.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等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通常称为服务访问点SAP,它实际上是一个逻辑接口。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及特性物理层位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它直接面向实际承担数据传输的物理媒体(即通信通道),物理层的传输单位为比特(bit),即一个二进制位(“0”或“1”)。
特性:(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复习要点
计算机⽹络第五版复习要点(1 )协议体系构架●为什么要分层,分层的原则是什么?1.各层之间是独⽴的2.灵活性好3.结构上可分割开4.易于实现和维护5.能促进标准化⼯作分层的原则:分层时应注意使每⼀层的功能⾮常明确。
若层数太少,就会使每⼀层的协议太复杂,但层数太多⼜会在描述和综合各层功能的系统⼯程任务是遇到较多的困难。
●当前有哪些协议体系构架?1.OSI的七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层、应⽤层)2.TCP /IP的四层协议(⽹络接⼝层、⽹际层IP、运输层(TCP或UDP)、应⽤层)3.五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运输层、应⽤层)●如何实现协议?上下层的实现关系?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层提供服务。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下⾯⼀层所提供的服务●如何理解通信的⽔平流和垂直流(逻辑流和物理流)?协议是“⽔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的规则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提供的●如何理解host 、hop 、end 的概念host表⽰能够同其他机器互相访问的本地计算机(2 )TCP/IP 体系的结构●如何理解Everthing over IP 和IP over EverthingTCP/IP协议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应⽤提供服务(所谓的everything over ip)允许IP协议在各式各样的⽹络构成的互联⽹上运⾏(所谓的ip over everything)第⼆章物理层(1 )物理层的功能:四⼤功能。
1.机械特性2.电⽓特性3.功能特性4.过程特性(2 )物理层的指标1.源系统(或发送端、发送⽅)2.传输系统(或传输⽹络)3.⽬的系统(或接收端、接收⽅)(1 )链路层解决什么问题?三个功能1.封装成帧2.透明传输3.差错检测(2 )PPP 和Ethernet 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通信机制有不同?(3 )让你设计链路层的帧结构,如何设计,应该包括哪些部分?以太⽹的帧格式(3 )PAP 和CHAP 有什么不同?(4 )为什么当前TCP/IP 的链路层没有LLC 层?(5 )MAC 地址是什么?有哪⼏种分类?MAC地址:硬件地址分类:1.单播帧(⼀对⼀)2.⼴播帧(⼀对全体)3.多播帧(⼀对多)(6 )CSMA/CD ⽤来解决什么问题,何为争⽤期,为什么有最⼩长度和最⼤长度?它的主要⽬的是:提供寻址和媒体存取的控制⽅式,使得不同设备或⽹络上的节点可以在多点的⽹络上通信⽽不相互冲突。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
1.OSI参考模型共分7个层次,自下而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2.从逻辑功能上,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两个子网:(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3、TCP协议是(面向连接),UDP协议是(无连接),IP协议是(无连接)的。
4.双绞线有(非屏蔽)、(屏蔽)两种5.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将有噪声线路变成无传输差错的通信线路,为此,数据被分割成(帧),为防止发送过快,总是提供(流控制)。
6.网络互联在链路层一般采用(网桥)(路由器)7.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结构)、(环形结构)(总线型结构)、(树型和混合型结构)。
8.局域网使用的三种典型拓朴结构是(星型)、(环形)(总线型)。
9.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中(逻辑链路控制层(LLC))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层(MAC))层相当于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
10. HDLC协议中,根据控制字段的取值,可将HDLC帧分为三大类,它们分别是(信息帧)、(监控帧)、(无编号帧)。
11. 在TCP/IP体系结构的传输层上,(UDP)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它不可能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并且没有差错控制,而(TCP)实现的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
这两个协议位于OSI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12.路由器的路由选择有(直接路由选择)和(间接路由选择)两种形式。
13.通信网络的交换方式大致有二种,即(电路交换)、(包交换)、(报文交换)14.数据通信交换方式有(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15.资源共享可以分为(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数据资源共享)。
16、TCP/IP体系结构的传输层上定义的两个传输协议为(TCP)和(UDP)。
17.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由(网络通信系统)、(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构成。
18.应用层是向网络的使用者提供一个有效的和方便的(网络应用环境)19.网络按覆盖的范围(或者说作用的范围)可分为(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
《计算机网络》_(第五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
笫一章槪述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立达终点,好像在-?个管道中传送。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卜?来后査找转发表,转发到下i个结点。
分组交换: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來后査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计算机网络: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作用范恫的不同,可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时延、利用率(信道利用率、网络利用率)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心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主要由:语法,语义,同步三个要索组成。
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乞层及其协议的集合OSI的七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的四层协议:网络接口层,网际层1P,运输层,应用层。
五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第二章物理层物理层的主耍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即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通信的三种方式:单向通信,双向交秤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
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厉的信号最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调频,调幅,调相。
双绞线的类型:无屏蔽双绞线和屏蔽双绞线藝模光纤:可以存在许多条不同角度入射的光线在一条光纤中传输的光纤单模光纤:是光线一直向前传播,而不会产生多次反射的光纤频分复川FDM:用户在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在通信过程小自始至终都占用这个频帯。
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时分复用TDM: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帧),每一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一个TDM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
用户所占用的时隙是周期性的出现。
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点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更利于数字信号的传输。
统计时分复用STDM:按需动态分配时隙波分复用WDM:光的频分复用。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 复习提纲
2009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第1章知识点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其功能2.分组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的原理和各自的特点3.计算机网络从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分类,各拓扑结构有何特点4.计算机的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及其定量分析5.计算机网络协议三要素及其含义6.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的必要性,及分层带来的好处。
7.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8.数据在OSI协议体系结构的传递过程(学完后面几章后应该能够阐述各层的数据表现形式)9.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10.例举五层协议的网络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11,OSI开放系统互连模型各层的功能。
重点∶◆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协议的分层概念、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网络软硬件系统构成◆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尤其是共享资源的各个方面,如软件共享,硬件共享,数据共享;◆从网络规模、网络拓扑结构、数据通信技术等方面来看计算机网络的分类;◆OSI参考模型的构成及其各层功能;◆TCP/IP模型的构成及各层功能◆分组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的原理和各自的特点第2章知识点1.物理层的主要功能2.信道及其主要特征3.信道的传输模式4.数字信号传输的特点5.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的区别6.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7.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8.信道复用技术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重点∶◆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指标的概念,计算(例如吞吐量,带宽等);奈奎斯特定理、香农定理的应用;◆数字数据演变成模拟信号的方法(如ASK、FSK、PSK及其混合调制),数字数据演变成数字信号的方法(各种NRZ、MANCHESTER、差分MANCHESTER);模拟数据演变成数字信号的方法(PCM编码)◆FDM、TDM概念;◆奇偶校验(parity)、校验和(checksums)、海明码(Hamming code)、CRC校验码计算;◆网络传输介质◆物理层协议RS232-C协议的基本知识第3章知识点1.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2.PPP协议的主要特点及其适用场合3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特点4 局域网拓扑结构的类型与特点5 常用的局域网传输媒体6、简述CSMA/CD以太网的工作原理7.交换局域网的工作原理8.虚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9.网桥的工作原理10.多端口网桥----以太网交换机11、试说明虚拟局域网VLAN的四种基本组网方法?12、为了改善网络规模与网络性能之间的矛盾,针对传统的共享介质局域网存在的问题,人们提出了哪三种改善局域网性能的方法?第4章知识点1. IP地址的标准分类方法2.子网划分及子网掩码的设置3.CIDR构造超网4.NAT原理与应用5.IP分组的交付过程6.IP协议、IP数据报的格式7.路由选择协议:内部网关协议RIP、OSPF,外部网关协议BGP。
计算机网络考试试题复习资料(带答案)
计算机网络考试试题复习资料(带答案)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Internet中发送邮件协议是(B )。
A、FTPB、SMTPC、HTTPD、POP2、在OSI模型中,第N层和其上的N+l层的关系是(A)A.N层为N十1层提供服务B.N十1层将从N层接收的信息增加了一个头C.N层利用N十1层提供的服务D.N层对N+1层没有任何作用3、早期的计算机网络是由(D )组成系统。
A、计算机-通信线路-计算机B、P C机-通信线路-PC机C、终端-通信线路-终端D、计算机-通信线路-终端4、传输速率为(B)的以太网称为传统以太网A、1M bpsB、10M bpsC、100M bpsD、1000M bps5、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数据传输的方向性结构为( A )A、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B、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C、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D、以上均不对6、在OSI参考模型中,负责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的是(A )的功能。
A、传输层B、网络层C、应用层D、数据链路层7、关于数据交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A、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B、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具有更好的网络响应速度;C、报文交换无存储转发过程;D、分组交换有存储转发过程;8、在电缆中屏蔽有什么好处(B)A、减少信号衰减B、减少电磁干扰辐射C、减少物理损坏D、减少电缆的阻抗9、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有(A)、数据传输和进行分布处理。
A、资源共享B、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C、共享数据库D、使用服务器上的硬盘10、WWW浏览器是用来浏览Internet上主页的(B)。
A、数据B、信息C、硬件D、软件11、在Intranet服务器中,(D)作为WWW服务的本地缓冲区,将Intranet用户从Internet中访问过的主页或文件的副本存放其中,用户下一次访问时可以直接从中取出,提高用户访问速度,节省费用。
A、Web服务器B、数据库服务器C、电子邮件服务器D、代理服务器12、TCP/IP上每台主机都需要用(C)以区分网络号和主机号A、IP地址B、IP协议C、子网掩码D、主机名13、关于微波通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期末复习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期末复习第一章、概述 (3)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3)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3)因特网的标准化: (3)因特网的组成:(分两部分)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按范围分: (3)按拓扑结构分: (4)按交换技术分: (4)按协议分: (4)按传输介质分: (4)按用途分: (4)按信息分享方式分: (5)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5)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5)第二章、物理层 (6)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6)物理层的一些特性: (6)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6)最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 (6)信道的极限容量: (6)信道复用技术: (7)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8)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8)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8)2、点对点协议PPP (8)第四章、网络层 (10)网际协议ip (10)1、虚拟互连网络 (10)2、分类的ip地址 (10)3、ip地址与硬件地址 (10)4、地址解析协议ARP和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 (10)5、ip数据报的格式 (11)6、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11)二、构造超网 (11)1、ICMP报文的种类 (12)2、内部网关协议RIP (12)第五章、运输层 (13)1、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3)(1)特点: (13)(2)UDP的首部格式 (13)2、传输控制协议TCP (13)(1)特点: (13)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13)(1)停止等待协议 (13)(2)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14)第一章、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一些互相链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因特网,也是一种计算机网络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9年——1983年第二阶段:1983年——1993年第一浏览器诞生(mosica)人们把1983年作为因特网诞生时间第三阶段:1993年——至今因特网的标准化:1、因特网草案2、建议标准3、草案标准4、因特网标准因特网的组成:(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计算机网络第5版知识汇总
第一章:概述1、网络:是指“三网”,即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共享。
3、(1)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2)互联网(互连网internet):通过路由器把网络和网络连接起来组成的更大的网络,它是“网络的网络”;(3)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是最大的互连网络。
4、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1)单个网络ARPANET;(2)三级结构的因特网:分为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或企业网);(3)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因特网的运营由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负责。
5、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被广泛使用在因特网上,大方便了广大非网络专业人员的使用,成为因特网成指数级增长的主要动力。
6、因特网的组成: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边缘的端系统中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分为: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对等方式(P2P 方式);7、(1)电路交换的特点: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2)分组交换的特点: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在数据的前面加上控制信息的首部就构成了一个分组,由于首部包含了如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等重要信息,因此,每一个分组(报文的一部分)都能在因特网中独立地选择传输路径;(3)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一下结点;8、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1)速率: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也称为数据率或比特率,它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单位为b/s、bps;(2)带宽:在计算机网络中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b/s;(3)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息、接口)的数据量。
(4)时延:是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它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计算公式为: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 发送速度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计算公式为:传播时延=信道长度/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排队时延:分级在经过网络传输时,要经过许多路由器,但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要先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5)时延带宽积:表示链路可容纳多少个比特,计算公式为: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6)往返时间RTT:表示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后便立即发送确认)共经历的时间;(7)利用率:D0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D表示网络当前的时延是,则D0、D和利用率U之间的关系为:D =D0 / (1-U)9、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1)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简称OSI七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2)TCP/IP的四层协议: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3)五层协议: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接层、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五版复习题
习题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1高效。
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有。
2灵活。
每个结点都有智能,为每个组独立地选择转发的路由。
3迅速。
以分组作为传输单位,通信之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
4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答:边缘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它们由用户直接使用,用来通信和资源共享。
工作方式有: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连接方式等。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它们是为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和交换服务的。
特点:采用电路交换、报文交换或分组交换的方式进行工作,核心部件为路由器。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答:数据速率,信道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数据往返时间RTT,信道利用率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答: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的规则。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协议与服务的关系:在协议的控制下,上层对下层进行调用,下层对上层进行服务,上下层间用交换原语交换信息。
同曾两个实体间有时有连接。
1-22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复习要点第一章 概述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是连通性与共享性。
(P1)2、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称为主机(host )(P3)3、网络(network )由若干结点(node )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 )组合。
(P2)4、简述Internet 和internet 的区别(P4)(1) internet (互联网或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即通信规则)可以是任意的。
(2)Internet (因特网):是一个专用名词,它采用 TCP/IP 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5、因特网服务提供者是什么?(P4)ISP ,Internet Servvice Provider ,是一个进行商业活动的公司,又通常译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6、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P8)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和对等方式(P2P 方式)7、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P10)8、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
(P12)9、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制的计算机的集合[TANE03]?(P17)10、速率即数据率(data rate )或比特率(bit rate ),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率的单位为b/s(比特每秒)或bit/s ,有时也写为bps 等。
(P18)11、计算机网络中“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 比特/秒”(P19)12、掌握传输(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公式:(P19~20))发送速率(比特数据块长度(比特)发送时延s / 13、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划的集合。
(P30)14、协议是“水平的”,控制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的规则。
(P30)15、服务是“垂直的”,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间接提供的。
(P30)16、同一系统的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Service Access Point )(P30)第二章 物理层1.单工,半双工,全双工通信的区别。
P38(1)单工:单向通信,即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2)半双工:双向交替通信,即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3)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2. 最基本的二元制调制方法有哪几种。
P38(1)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2)调频(FM):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3)调相(PM) :载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3.香农公式表明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则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
P404.导向传输媒体有哪些。
P40(1)双绞线:①屏蔽双绞线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②无屏蔽双绞线UTP (Unshielded Twisted Pair)(2)同轴电缆:①50 Ω同轴电缆②75 Ω同轴电缆(3)光缆5.非导向传输媒体有哪些。
P45(1)无线传输所使用的频段很广。
(2)短波通信主要是靠电离层的反射,但短波信道的通信质量较差。
(3)微波在空间主要是直线传播。
(4)地面微波接力通信。
(5)卫星通信。
6.常用的几种复用技术。
P47(1)频分复用(最基本的)、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2)波分复用(3)码分复用7. 宽带接入技术。
P56(1)xDSL:xDSL 技术就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使它能够承载宽带业务。
①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②HDSL (High speed DSL):高速数字用户线③SDSL (Single-line DSL):1 对线的数字用户线④VDSL (Very high speed 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线⑤DSL :ISDN 用户线。
⑥RADSL (Rate-Adaptive DSL):速率自适应DSL,是ADSL 的一个子集,可自动调节线路速率)。
(2)HFC:HFC 网是在目前覆盖面很广的有线电视网CATV 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居民宽带接入网。
HFC 网除可传送CATV 外,还提供电话、数据和其他宽带交互型业务。
(3)FTTx:FTTx(光纤到……)也是一种实现宽带居民接入网的方案。
这里字母x 可代表不同意思。
①光纤到家FTTH (Fiber To The Home):光纤一直铺设到用户家庭可能是居民接入网最后的解决方法。
②光纤到大楼FTTB (Fiber To The Building):光纤进入大楼后就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用电缆或双绞线分配到各用户。
③光纤到路边FTTC(Fiber To The Curb):从路边到各用户可使用星形结构双绞线作为传输媒体。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点对点信道(2)广播信道。
P632. 网卡一般的适配器都包括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功能。
P643.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使用广播信道。
P764.局域网的拓扑方式:(1)星形网(2)总线网(3)环形网(4)树形网。
P765.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p78(1)逻辑链路控制LLC (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2)媒体接入控制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层6. 以太网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的交付,即尽最大努力的交付。
P807.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CSMA/CD了解。
P80(1)CSMA/CD 表示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2)“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3)“载波监听”是指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以免发生碰撞。
(4)总线上并没有什么“载波”。
因此,“载波监听”就是用电子技术检测总线上有没有其他计算机发送的数据信号。
8. 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MAC 地址。
P869. 扩展局域网的方法,从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举例。
P91-92(1)在物理层扩展局域网:主机使用光纤和一对光纤调制解调器连接到集线器,用多个集线器可连成更大的局域网(2)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使用网桥10. 使用网桥带来的好处。
P93(1)过滤通信量,增大吞吐量。
(2)扩大了物理范围,因而也增加了整个以太网上工作站的最大数目。
(3)提高了可靠性。
(4)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MAC 子层和不同速率(如10 Mb/s 和100 Mb/s 以太网)的局域网。
11.虚拟局域网vlan。
P98(1)是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
①这些网段具有某些共同的需求。
②每一个VLAN 的帧都有一个明确的标识符,指明发送这个帧的工作站是属于哪一个VLAN。
(2)虚拟局域网其实只是局域网给用户提供的一种服务,而并不是一种新型局域网。
第四章网络层1. 网络层向上只提供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P1092. 网际协议IP 是TCP/IP 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p110(1)地址解析协议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2)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3)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4)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3.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P111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4. 互联网都是指用路由器进行互连的网络。
P1115. IP 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32 位的标识符。
P1136. IP 地址的编址方法分类的IP 地址。
子网的划分。
构成超网。
p1137. 掌握分类的IP 地址。
P113IP 地址::= { < 网络号>, < 主机号>}8. A,B,C类地址P1139. 点分十进制记法将10000000000010110000001100011111 用点分十进制记法表示。
128.11.3.31 p11410. 由于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连接到两个网络(这样它才能将IP 数据报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因此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有两个不同的IP 地址。
P11611. 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因此这些局域网都具有同样的网络号net-id 。
p11612. 网络层及以上使用IP 地址,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硬件地址。
P11713. 地址解析协议ARP 工作过程。
P119-120(1)不管网络层使用的是什么协议,在实际网络的链路上传送数据帧时,最终还是必须使用硬件地址。
(2)每一个主机都设有一个ARP 高速缓存(ARP cache),里面有所在的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IP 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
(3)当主机 A 欲向本局域网上的某个主机 B 发送IP 数据报时,就先在其ARP 高速缓存中查看有无主机B 的IP 地址。
如有,就可查出其对应的硬件地址,再将此硬件地址写入MAC 帧,然后通过局域网将该MAC 帧发往此硬件地址。
14. ARP 高速缓存的作用。
P121(1)为了减少网络上的通信量,主机A 在发送其ARP 请求分组时,就将自己的IP 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写入ARP 请求分组。
(2)当主机B 收到A 的ARP 请求分组时,就将主机 A 的这一地址映射写入主机B 自己的ARP 高速缓存中。
这对主机B 以后向 A 发送数据报时就更方便了。
15. 为什么我们不直接使用硬件地址进行通信?P 122(1)由于全世界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网络,它们使用不同的硬件地址。
要使这些异构网络能够互相通信就必须进行非常复杂的硬件地址转换工作,因此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2)连接到因特网的主机都拥有统一的IP 地址,它们之间的通信就像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那样简单方便,因为调用ARP 来寻找某个路由器或主机的硬件地址都是由计算机软件自动进行的,对用户来说是看不见这种调用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