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化教育对学生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青少年教育领域的弱点及改善方案
青少年教育领域的弱点及改善方案一、引言青少年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有能力、思想健康的未来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青少年教育领域存在着一些弱点,如学校课程过于注重学科知识而忽视综合素质培养、学校与家庭沟通不畅、总体教育质量不均衡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弱点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
二、弱点分析1. 学校课程过于功利化,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目前,很多学校过于注重传统学科知识的灌输,追求高考成绩和升学率,并将这作为评判学生和学校绩效的唯一标准。
这导致了课程内容狭隘化,缺乏对学生才艺和创造力的激发和培养,使得很多优秀的非学术领域才能无法得到发展。
2. 学校与家庭沟通不畅家庭与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使得教育资源无法充分利用。
家庭对于孩子的关注和支持在青少年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渠道,学校很少能够了解到每个学生家庭背景、家庭中的情况和问题,并作出相应的指导或帮助。
3. 总体教育质量不均衡在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教育发展差距。
城市地区由于优越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普遍享有更高质量的教育;而农村地区则远远滞后。
这造成了社会不公平现象,影响了青少年个人发展的机会和能力。
三、改善方案1. 推动综合素质培养学校应该将传统学科知识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评价方式来鼓励对个性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此外,可以引入选修课程或者社团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培养自己兴趣爱好,开发个人潜能。
2.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为师生家庭提供一个互相了解、交流和协作的平台。
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定期联系家长,向他们提供学生学习情况和个性发展方面的评估,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
3. 提高农村青少年教育质量政府应重视农村地区青少年教育问题,并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
要推动优质师资流动到农村地区任教,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提供相应培训与支持措施。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小学生德育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小学是学生教育的起步阶段,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1. 德育目标单一化、机械化现在的小学德育目标普遍偏向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培养学生的规范行为,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
德育目标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 德育工作过于“灌输式”在德育过程中,有些学校过分强调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对德育内容产生抵触情绪。
3. 师生矛盾冲突一些学校的师生关系存在紧张和矛盾,甚至出现了师生之间的冲突。
这种矛盾冲突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德育效果。
4. 社会环境影响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不良信息、诱惑性环境不断冲击着小学生,对他们的德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对策1. 完善德育目标体系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小学德育的目标,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推进多元德育内容在德育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多方位的开发学生的才艺,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3. 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在德育教育中,学校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关系,凝聚师生情感,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互信的氛围,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4. 建立家庭与学校的互动机制家庭是学生德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应当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机制,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提供与学校合作的支持,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5. 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助人为乐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道德伦理的认识,培养学生勤劳、守纪、自强和自立的品质。
6. 完善学校德育管理制度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德育工作机制和管理规定,规范学生行为纪律,培养学生的行为自律能力、学习自觉性,健全学校的德育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学校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师生的教学效果和学校的整体声誉。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增多,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给师生教育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本文将针对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一、教师管理面临的问题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
但是,如今教育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并且不同学校之间的薪酬差异也趋于平衡,导致教职员工“跳槽”现象增多。
由此带来的教师流失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
此外,学校管理体制中的不足也会在教学管理中体现出来,导致学生的教育质量受到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1. 加强教育培训,升级管理技能。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拓展和培训班,提高教师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教师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管理自己和学生。
2. 制定更好的激励政策。
除了提高薪酬待遇外,还可以通过荣誉称号和多样的福利政策来刺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激励政策的执行还要注重公平和透明,以避免因恶意竞争和不公平的行为而引起的失望和不满情绪。
3. 完善学校的管理体制。
建立规范的教师管理流程、制定健全的教学评估制度、明确教育工作目标和指标,都是建立科学管理体系的必要步骤。
这有利于消除不必要的管理障碍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二、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学生的日益增多,学生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学生问题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常见的学生问题包括学习困难、旷课、违纪等。
这会严重地影响学校的教学、管理以及学生的成长。
学校需要有如下的对策:1. 加强学生教育。
学校应该适时地举办各类双肩承担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义务劳动,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自觉性。
此外,学校还应该开展体育运动和文艺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文化修养。
2. 严格管理制度。
学校必须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制订详细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内部业务流程,清晰定义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和工作分工,防止多头管理、互相推诿的现象,有效管理学生行为和记录学生行为表现。
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实施导师制,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保证。
目前,导师制已经在多所高校中推行,但很多学校的执行情况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主要就这些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一定的解决办法。
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导师制最早源于牛津大学,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牛津大学师生多少年来引以为荣的制度。
在这一制度下,确实培育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在我国,导师制一直只应用于研究生教育,只是最近这几年才开始逐步在本科生中推行。
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很多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学分制改革的保证。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改革阶段,许多高校都在推行选课制、学分制,甚至有的高校提出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自由转换专业。
也就是说教育更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以学生为中心。
因此,学生需要更多的个体化的辅导。
导师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就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结构和完整性对学生选课进行指导,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去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系统地、完整地、有条不紊地进行自己的学业。
2、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前提。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教育要因材施教,这样教育才更有针对性、更高效。
随着国家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大学本科教育已经由原来的英才教育转变成了大众教育。
随着高校的扩招,现在很多学校面临的是教育资源的匮乏,师生比过低。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强调教育质量。
导师制的推行,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随时沟通,便于及时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保障。
学校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重任,同时还具有不可推卸的育人职责。
尤其我国现在的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个性很强,自我意识很重。
在这种形势下,推行导师制是很有必要的。
导师不仅可以从学业上给学生以指导,同时可以观察学生的成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等职业学校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由于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约束,容易出现行为失范的情况。
学校学生管理手段单一。
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需要学校管理者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果。
师生沟通不畅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之一。
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导致学生对学校管理不够理解和支持。
学生自律意识薄弱。
由于学生自律意识不强,容易出现旷课、违纪等行为,影响学校的正常秩序。
针对以上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多元化学生管理手段,加强师生沟通和互动,培养学生自律意识。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改进,才能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不仅影响到学校的正常运转,还可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问题,可以帮助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
这有助于他们调整管理策略,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学生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问题还可以促进教育管理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探讨,有助于完善教育管理理论,提升教育管理实践的水平,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问题还可以为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探讨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可以为学校管理、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促进学科交叉和学术创新。
深入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2. 正文2.1 问题一: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着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问题。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学生管理难度加大,学生行为不易规范。
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导语: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体制变革,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新的挑战。
本文分析了目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学生管理问题措施1、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状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目前全日制在校生有10000余人,分布于10系1分院。
学院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目前是采用在分管副职领导下,实行院、系两级管理,以系管理为主的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按项目分工进行工作指导与协调。
学院各项学生教育管理制度齐备,基本上能满足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需要。
在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状况方面分成四大类:一是学院学生思政工作队伍,主要包括院党政分管领导、学生处、团委等工作人员;二是系(分院)学生教育管理队伍,配备了分管负责人;三是专职辅导员队伍;四是兼职班主任队伍,每个班级配备了一名班主任(部分班主任兼班级),主体为教师。
但是主要的管理队伍还是辅导员。
2、当前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学生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目前,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是在学生处和系部总支直接领导下的辅导员具体负责,同时设有班主任。
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本应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的,但是,有些部门对于学生的问题不能给予很好的解决。
或是态度差、或是处理不及时。
班主任没有尽到义务,只是挂个名分。
与学生接触少,不了解学生,到期末了要写总结,连最起码的本班学生数多少还要问辅导员。
2.2学生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为了管理好学生,学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但是大部分流于形式,执行不严,尤其是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不及时、不果断,害怕处理过重影响各系部。
于是经常对违纪学生说说而已,不疼不痒,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有些时候随领导的想法变化而变更,“人治”现象时有出现,管理处于不规范、不稳定状态。
2.3学生教育管理理念的更新没有到位学生管理方式运用不合理目前在学院“以学生为本”的全员育人环境还没有形成。
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在现如今的教育体制下,学生们普遍面临着极大的学习压力。
长时间呆在课堂里,加上繁重的作业任务和备考压力,许多学生会感到焦虑和疲惫。
这种情况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解决方法之一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应该建立更为完善的心理辅导机构,提供专门针对学生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家长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家庭中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艺术创作等课外活动,以平衡学业与其他兴趣爱好。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改革教育制度来减轻学生的负担。
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促进全面素质教育,并降低升学压力。
这样可以让学生不仅关注分数,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此外,学校和教师也需要相应改革,减少作业量、合理安排考试时间,让学习更加轻松愉快。
二、手机成瘾和互联网依赖的问题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陷入了手机成瘾和互联网依赖的困境中。
长时间使用手机玩游戏、刷社交媒体等不良习惯影响了他们专注于学习的能力,并且对眼睛健康产生危害。
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家长可以限制孩子使用手机和上网时间,并与他们进行有效沟通,增强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与亲密关系。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网络安全和健康教育的宣传,在课程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另一方面,建立科学规范的手机使用制度也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设置专门区域收集学生手机,在课间休息时彼此交流,增进班级凝聚力和战斗单一的能力。
此外,学校应该建立监督措施,对于那些沉迷网络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提供心理咨询和适时的干预。
三、缺乏社交能力和情商的问题由于长时间沉迷于虚拟世界,许多学生缺乏与人交流、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未来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想出对策来帮助他们提高社交能力和情商。
当前我国高校学籍取得制度的弊端及对策分析
高 校学 籍 取 得 制 度 是 学 籍 管 理 的起 点 ,是指 高 校 学 籍 申请者 根据 什 么原 则 、标 准 、程 序 与方 式 ,取得 高 校 学籍 ,获 取 某所 高 校 学生 的身 份 ,它强 调 的是 学 籍 申请者 在 行 使 受 教育 的权力 中 的 主动 性 与高 校 作 为 市 场单 位 其 办 学 自主权 。我 国现 行 的学 籍 取得 制度普遍实行 以全国统一 的高等院校入学考试 ( 高考 )成绩作为 学籍 申请 者 的综 合 能 力 的 主要 衡 量 标 准 、择 优 录 取 的制 度 ,高考 考生 到被录取 的院校报到后就获得高校学生 的学籍 ,它强调的是 高校对高考成绩合格的学生 的选择即录取,学生 除了选择志愿的 权力之外几乎完全是被动 的 ,一般不需要思考选择志愿 的具体奋 斗 目标 并 做 出相 应 的 行 为 。这 一 制 度 的建 立 曾经推 动 教 育 事 业 的 发展 ,但 是 随 着 改革 开 放 的不 断 深 入 ,它 越 来 越不 能 适 应 高 等教 育 事业 的发 展 。
、
当前 高 校 学 籍 取得 制 度 存 在 的弊 端
1 、难 以准确 地评 价学籍 申请者的综合能力。通过 高考 分数 线所衡 量的高 中毕业生德 智体 的优劣 ,高等院校择 “ 优”录取 的 方式否定 了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在考试 的方式上强调 了笔试 ,忽
视 了学 生 实 践 能 力 和 口头 语 言 表 达 能 力 的有 效 地 考 察 ;在评 价 的 手段 上 ,忽 视 了 对 于学 生 综 合 素 质 的评 价 ,尤 其 是 道 德 品质 的评 价基 本 没 有 可 以量 化 的标 准 ;在分 段 录取 下 ,强 调 总 分 在录 取 中 的作 用 ,忽视 德 、智 、体 全 面考 核 ;在 “ ”的 考核 上 ,忽视 了 智 选 拔相关科 目成绩好 的偏 才 。忽视对 学籍 申请者学 习潜力 的评 价 、非 智 力 因素 的 评 价 ,成 为 造 成 相 当数 量 个 体 不 能选 择 甚 至 不 能取得 自己适合 的学校和专业 ,直接造成他们在 以后竞争中的不 利地位 的主要障碍 。 2 、妨碍 了 素质 教 育 的 有 效实 施 。“ 数 至 上 ”给 不 拘 一格 选 分 人 才 、培 养 人 才 带 来 负 面 影 响 ,受 高 校 招 生 这 一 指 挥 棒 的 影 响 , 中小 学 很 难 将 素 质 教 育 落 到 实处 ,而往 往 以牺 牲学 生 的综 合 素 质 和创新能力 的培养 以换取更高 的 “ 升学率” 。但 是 ,一旦高 中毕 业 生 获 取 了高 校 的 学籍 ,仅 仅 是 因 为高 分 低 能 ,高 校 是 没有 充 足 的理由取消其学籍的 ,而且 “ 严进 ”必然对应 的是 “ 出” 宽 ,对 于非 个 案 的 高 分 低 能现 象 ,高 校不 可 能 不 给 予他 们 以 出路 。另 一 方 面 ,面 对就 业 市 场 的压 力 ,高 等 学 校如 果 没 有 特 色 不重 视 素 质 培 养 的 话 必 将 会 被遗 弃 ,而素 质 的形成 决非 一 朝 一 夕 之 功 ,这就 造 成 素 质 教 育难 以真 正 实 现 。 3 、造 成 了 高 等 院 校 学 籍 管 理 活 力 的缺 乏 。 以总 分 数 为 录 取 的 主 要标 准 的统 考 统 招 ,往 往 使 高 分 的考 生 倾 向 于 热 门专 业 的 选 择而可能不是 以个性发展 为导 向,低分 的考生只能选择冷门的专 业 ,这 就造 成 严 格 的学 籍 控 制是 最 合 适 的 选 择 ,否则 可能 造 成 大 量的 “ 冷门专业”在学籍注册时被当成重新选择专业 的跳板 ,形 成资源的 巨大浪费和管理的极端混乱局 ,进而促进新的投机和不 公平不公 正的因素的产生 。 二 、 当前 高 校 学 籍 取 得 制 度 存 在 弊 端 的原 因分 析 l 、没有 真正树立起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 。社会主义市
制度化教育对学生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2013-09观察思考对学生进行制度化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高度制度化的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求。
如何改革才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呢?我认为,应该对原有的制度进行变革和完善。
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一、改变制度化教育片面的价值观,树立全面的教育价值观制度化了的学校教育体系就像一条完整的生产流水线,学校像一个工厂一样成批地生产人才,他们将学生视为“物品”,这种封闭式的教育活动,只要求受教育者恪守传统的知识和技艺,守住祖宗家业,而不重视启迪受教育者去开辟新的知识领域,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
这种人才观与狭隘的教育价值观是相联系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制度化教育片面的教育价值观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这些传统观念的残余远没有消灭而且时时影响着今天的教育。
那种用一种模式培养学生,要求学生把书本上死的知识奉为经典,把老师的讲解奉为权威,而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已然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创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教育,靠人才。
知识经济呼唤我们要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1.要从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以开发和激励学生创造潜力的创造性教育过去应试教育的实行就在于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对教育思想的模糊认识,是学校和学生把学习的目的放在追求高分、文凭上,从而使“高分低能”等怪现象大量出现。
学校要教学生以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教育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去探索知识。
我们应该像罗丹所塑造的“思想者”那样去勤于思考、积极创新,使学生的素质尽快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2.要培养学生具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知识不断创新,知识不断创新又是知识经济的主要资源,而创新的源泉则是人的创造性。
只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新精神,积极鼓励创造型人才、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的涌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作用愈加突出,教育的成就也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但是,教育当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教育存在的问题1.教育资源不均衡在当前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够均衡,地区、城乡、贫富差距明显。
一些地区的教育设施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教学条件和待遇不高,导致教师们缺乏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2. 教育管理不完善教育管理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在教育投入方面,公共财政的投入不足,教育基础设施的维修和新建缺乏资金支持。
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着缺乏动态管理的问题,没有足够的针对性政策,缺少人才培养规划,等等。
3. 山寨教育现象普遍现在“山寨教育”现象非常常见。
一些劣质培训机构为赚取钱财,不重视教育质量,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为整个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4. 学校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基础教育过于应试化,过分追求成绩,导致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不到很好的提高。
同时,很多学校重知识传授,重理论知识的研究,缺少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教育问题的对策1. 教育资源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应该合理分配,包括投资和教育设施。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应该增加教育投入、扶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入名校,让优秀的教育资源惠及到全社会。
2. 完善教育管理和监管体系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管,确保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的质量和教育水平。
要做出可行的教育规划,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同时加强对监管制度的完善,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共同推动教育进步。
3. 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监督和检测要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监督和检测体系。
这包括建立优秀教育资源的评估制度,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检测和分析,在教育工作中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确保教育质量得到长足发展。
大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前大学生的扩招造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以及班级人数的增加,致使大学班级管理的难度加大。
然而大学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体现其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其影响到每个大学生的成长。
文章以人本化管理为指导思想,探讨管理好大学班级的基本措施及建议。
大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目前大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很强的班级凝聚力作为一个优良的班集体,成员之间应该有较高的心理互依性,集体应该有确定的被成员所接受的共同目标,成员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各高校的同学大部分认为本班集体是有凝聚力的,同学之间也能相互信任,并为建设好班级出谋划策,但是学生的班级集体归属感普遍不高,导致大学班级缺乏较强的凝聚力。
(二)缺乏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的规章制度分为两种:成文的制度和非成文的制度。
成文的制度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班级自己制定的管理制度等。
这些规章制度一方面调节团体和个人的行为,保证共同活动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也维护个人在团体中的权益,从而使个体获得发展。
在成文的班级制度中有一种倾向是要引起注意的,即辅导员或班主任按照学校领导的要求,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班干部,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控制。
这种方式导致辅导员或教师只关心如何矫正学生表现出来的形形色色的错误行为与利己意识;学生只关心如何表面地、形式地维护规章制度;班干部只从事监视的活动,监视同学不违纪、不犯错。
该管理方式把集体和个人对立起来,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情感、态度、兴趣等被群体所要求的整齐划为扭曲,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班级中非成文的制度主要指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是班级中约定成俗的规范。
由于多数的同学认为班级的制度不是由班级同学自己讨论制定的,在班级中大家也不会根据班级情况的变化修订班规,所以导致了规范全班学生行为的班级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形同虚设。
班级的制度建设对于班级的建设至关重要,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其学习如何适应社会集体生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重要手段。
是否应该废除教育制度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教育制度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教育制度。
首先,教育制度的废除可以促进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当前的教育制度过于注重标准化的教学和评价体系,忽视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能。
正如美国教育家肯·罗宾逊所说,“教育制度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废除教育制度可以让学生更加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育制度的废除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当前的教育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导致学生们长时间面对繁重的功课和考试压力。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阻碍了他们全面发展。
正如中国教育家陈鹤琴所言,“教育制度的废除可以让学生们更加快乐地学习,更加全面地发展。
”。
最后,教育制度的废除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当前的教育制度存在着地区和学校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导致一些学生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废除教育制度可以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和资源配置,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教育制度。
首先,教育制度的存在可以确保教育的质量和标准。
教育制度建立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评价标准,保证了学生们接受到的是高质量的教育。
正如英国教育家托马斯·亨利·哈克斯利所说,“教育制度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废除教育制度可能会导致教育水平的下降,影响社会的整体发展。
其次,教育制度的存在可以规范教育行为和管理。
教育制度建立了教师的教学规范和学生的学习纪律,保证了教育的秩序和效率。
废除教育制度可能会导致教育领域的混乱,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教育制度的存在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育制度通过统一的拨款和资源分配机制,保证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废除教育制度可能会导致资源的不均衡,加剧地区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
综上所述,教育制度的废除是否合理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权衡。
我们应该在保证教育质量和公平的基础上,适当地改革和完善教育制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是否应该废除教育制度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教育制度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教育制度。
首先,教育制度的废除可以促进个性发展。
当前的教育制度过于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忽视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正如美国教育家约翰·霍尔特所说,“教育应该是关于发现和培养每个学生独特的能力和潜力。
”废除教育制度可以让教育更加多样化,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
其次,教育制度的废除可以减少学生的压力。
当前的教育制度过于功利化,导致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
废除教育制度可以减少学生的功利性思维,让他们更加关注知识本身的乐趣和意义。
正如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应试,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素养。
”。
最后,教育制度的废除可以促进教育公平。
当前的教育制度存在着地区差异和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导致一些学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废除教育制度可以打破地区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
正如南非总统曼德拉曾经说过,“教育是改变世界的最强大武器。
”。
综上所述,废除教育制度可以促进个性发展,减少学生压力,促进教育公平,因此应该废除教育制度。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教育制度。
首先,教育制度的存在有助于规范教育质量。
教育制度可以确保学校和教师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教学,保证教育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正如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所说,“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我们需要一个有序的教育制度来保障教育质量。
”。
其次,教育制度的存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和责任感。
教育制度可以让学生在规范的环境中学习,培养他们的纪律和责任感。
废除教育制度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自由散漫和不负责任。
正如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所说,“纪律不是束缚,它是自由的基础。
”。
最后,教育制度的存在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教育制度可以让社会更加有序和稳定,保障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进步。
正如中国教育家陈宝生所说,“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没有教育制度就没有国家的未来。
”。
综上所述,教育制度的存在有助于规范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纪律和责任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不应该废除教育制度。
是否应该废除现代教育制度?
是否应该废除现代教育制度?正方观点,应该废除现代教育制度。
首先,现代教育制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教育制度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
这导致了学生们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知识,而不是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正如著名教育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不要让学校的教育毁了你的学习。
”现代教育制度的弊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其次,现代教育制度忽视了个体差异和多元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但是现代教育却将所有学生都按照同样的标准培养,这导致了很多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发挥。
正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所说,“不要让学校的教育干扰了你的教育。
”。
最后,现代教育制度的知识体系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现代教育制度所教授的知识可能已经不再适用于未来的社会。
因此,我们需要废除现代教育制度,重新思考教育的目标和方法,让教育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的需求。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现代教育制度。
首先,现代教育制度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它也有它的优点。
教育制度的存在可以保证教育的公平和公正,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教育。
如果废除现代教育制度,可能会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平等,让一些学生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
其次,现代教育制度的问题并不在于制度本身,而是在于执行和改革。
我们应该努力改进现有的教育制度,而不是一味地废除它。
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教育是人类进步的关键,我们应该努力改进教育制度,而不是废除它。
”。
最后,废除现代教育制度可能会导致教育的混乱和失序。
现代教育制度虽然存在问题,但是它也有一定的秩序和规范,废除它可能会让教育陷入混乱,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综上所述,虽然现代教育制度存在问题,但是废除它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我们应该努力改进现有的教育制度,让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3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旨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品德塑造的目标。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问题1.教学内容陈旧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但部分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传统观念上,与实际生活脱节。
这种现象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单一当前,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教学资源不足在一些地区,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学校教学设备陈旧、图书资源匮乏,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师与学生的问题1.教师素养不足部分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缺乏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师生关系紧张在一些学校,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对学生缺乏关爱,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影响教学效果。
3.学生心理问题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大,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影响学习和生活。
四、评价体系的问题1.评价标准单一当前,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方式主要依靠考试,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手段,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3.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导致学生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影响改进。
五、学校管理的问题1.学校领导缺乏远见部分学校领导缺乏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视,导致学校管理混乱,影响教学质量。
2.学校制度不完善一些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教学秩序混乱。
3.学校文化建设薄弱学校文化建设薄弱,缺乏良好的校风、学风,影响学生的成长。
六、解决措施1.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管理制度 利与弊
学校管理制度利与弊学校管理制度的利与弊引言: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地方,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组织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和规范,它在推动学生个体和整体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也存在一些利弊。
本文将围绕学校管理制度的利与弊展开讨论,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建立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正文:一、学校管理制度的利1. 创造有序的学习环境学校管理制度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维护良好的学习秩序。
学校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学生在校期间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纪律规定,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学校中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专用场所也需要通过管理制度来保持良好的秩序,以提供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
2. 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管理制度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有一定规定,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管理制度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对教材的选用和讲解都有明确要求。
此外,学校管理制度还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评价和管理,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激励教师提高自身水平,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3. 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管理制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学生会、社团活动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管理制度也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和社区服务,使学生真正理解社会的需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关爱他人的品德。
4. 弥补学生个体差异学校管理制度应为不同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途径和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通过制度化的管理,学校能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在不同领域的发展能力。
二、学校管理制度的弊1. 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管理制度可能过于强调纪律和规范,给学生带来压力,限制了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某些学校过于注重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较少的发展空间和创新的机会。
这样,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只会沿着固定的思维模式行事。
学生整改措施
学生整改措施一、认识问题当下,学生教育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学生纪律松弛、学习态度消极,以及道德观念缺失等问题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从而促进学生的整改和发展。
二、强化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正确引导孩子,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观念和学习习惯,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此外,家长还应积极参与学校和孩子的教育活动,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
三、建立学校的规范制度学校作为学生主要接受教育的场所,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规范制度。
这些规范制度应包括对学生行为的约束和规定,以及对学习过程的要求和规范。
学校还应加强管理力度,建立有效的人员分配机制,确保学校管理体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加强师生关系建设师生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对学生的整改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同时,怀着关爱之心,建立起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机制,识别和解决学生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五、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整改措施除了要关注学习方面,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兴趣。
通过开设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从而更加积极地融入学习和生活。
学校要充分发挥各种资源,提供良好的课外活动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六、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当前,道德观念的缺失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为了培养学生的正确道德观念,我们应该将道德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传统的道德教育课程不能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而是应该通过亲身体验和情感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七、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过分强调成绩,导致学生追求升学率,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逐步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从课程内容的改革到评价方式的改进,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更加注重发展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兴趣。
青少年对待学校规章制度的态度
青少年对待学校规章制度的态度学校规章制度是学生在校园中必须遵守的一套规范,旨在维护学校秩序和学生的安全。
然而,青少年对待学校规章制度的态度却存在着差异。
有些学生认为规章制度限制了他们的个人自由,增加了压力,而另一些学生则认为规章制度的存在是必要的,能够提供秩序和确保学习环境的质量。
这篇文章将探讨不同的态度,并提出合理的观点。
正文:一、规章制度的积极影响学校规章制度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学校的秩序和学生的安全。
首先,规章制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纪律。
例如,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按时提交作业,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感。
其次,规章制度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比如,学校禁止在教室内吃零食或者大声喧哗,这样可以保证课堂秩序,让学生更好地专注于学习。
再次,规章制度能够确保学生的安全和福祉。
学校规定学生不得私自离校、禁止携带危险物品等,这可以避免学生发生意外或者受到伤害。
二、学生对规章制度的抵触心理然而,一些学生对规章制度持有抵触的态度。
首先,他们认为规章制度限制了个人自由。
学生希望有更多的自主权,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受到限制。
其次,规章制度增加了学生的压力。
学生需要遵守各种规定,避免做出违反规定的行为,这给他们带来了额外的负担。
此外,一些学生认为规章制度过于严格,对他们过度干涉。
他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展示个人特长和个性。
三、平衡个人自由与规章制度的关系尽管有些学生对规章制度持有抵触态度,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规章制度的存在是必要的。
学校规章制度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助于维护整个学校和学生的权益。
因此,我们需要寻求平衡个人自由与规章制度之间的关系。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向学生解释规章制度的意义和价值,增加学生对规章制度的认同感。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讲座或者座谈会,让专家或者校长亲自与学生交流,解释规章制度的意义。
其次,学校可以适度调整规章制度,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意见。
学生可以通过学生会或者代表会议等形式,表达对规章制度的建议或者意见,学校可以将他们的建议纳入规章制度的修改。
教育内卷主题报告
教育内卷主题报告引言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内卷问题日益突出,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教育内卷指的是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压力巨大,过度追求学术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教育内卷的原因、现状以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以期能为解决教育内卷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1. 教育内卷的原因教育内卷问题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1.1 家庭压力与期望中国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很高,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从而获得更好的升学机会和未来的发展。
这种家庭压力和期望传导到学生身上,使得学生不得不为了满足家长的期望而不断努力学习,从而导致教育内卷现象的出现。
1.2 教育考核制度不合理目前,中国的教育考核制度注重学科知识的量化评估,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被迫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只关注于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加剧了教育内卷的程度。
1.3 社会价值观的扭曲现代社会对于高学历的追求和对大学的过度看重,导致了学历教育的狂热与过度,而忽视了技能教育的重要性。
这导致了学生们为了追求高学历而进行的应试训练,加剧了教育内卷现象的发生。
2. 教育内卷的现状教育内卷现象在中国的教育领域普遍存在,其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高压学习和竞争激烈学生们面临着庞大的学业负担和强烈的竞争压力。
他们需要背负大量的作业和课外辅导班,同时参加各种竞赛和考试,以求取得优异的学术成绩,从而获得更好的升学机会。
2.2 教育资源不均衡在城市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城市地区的学校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学习环境,因此学生们更容易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而农村地区的学生则缺乏相关资源,导致他们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2.3 教育焦虑和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内卷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长时间的学习和竞争导致学生们普遍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度化教育对学生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一、改变制度化教育片面的价值观,树立全面的教育价值观
制度化了的学校教育体系就像一条完整的生产流水线,学校像一个工厂一样成批地生产人才,他们将学生视为“物品”,这种封闭式的教育活动,只要求受教育者恪守传统的知识和技艺,守住祖宗家业,而不重视启迪受教育者去开辟新的知识领域,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
这种人才观与狭隘的教育价值观是相联系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制度化教育片面的教育价值观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这些传统观念的残余远没有消灭而且时时影响着今天的教育。
那种用一种模式培养学生,要求学生把书本上死的知识奉为经典,把老师的讲解奉为权威,而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已然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创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教育,靠人才。
知识经济呼唤我们要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1.要从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以开发和激励学生创造潜力的创造性教育
过去应试教育的实行就在于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对教育思想的模糊认识,是学校和学生把学习的目的放在追求高分、文凭上,从而使“高分低能”等怪现象大量出现。
学校要教学生以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教育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去探索知识。
我们应该像罗丹所塑造的“思想者”那样去勤于思考、积极创新,使学生的素质尽快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2.要培养学生具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知识不断创新,知识不断创新又是知识经济的主要资源,而创新的源泉则是人的创造性。
只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新精神,积极鼓励创造型人才、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的涌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3.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特征。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变革,使得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已远远不能满足这种变革的需要。
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终身教育就是为社会每个成员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
二、打破教育制度的封闭性,构建一个开放而灵活的教育制度
1.要进一步改变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增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能力
传统的集权式的组织管理制度束缚了学校更大的权利、更多的自由、更多的对自己生活和命运的主宰权。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新的学校管理理念——校本管理理念逐渐兴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机构的职权都有明确的规定,但不够具体。
因此在执行的时候,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往往管得过细、过具体,从而削弱了学校自主办学的能力。
从法律上来讲,公立学校的举办者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是代表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学校的经办者是校长,校长是代表学校的法人,学校应该有根
据社会的需求和自己的能力设置专业、建设课程和聘任教师的权力。
只有学校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才能办出特色。
在办学自主权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可以讨论,可以建立一些中介机构,利用社会资源帮助行政部门管理学校,比如建立教育评估机构、民办学校认证机构。
教育行政部门就可以腾出手来调查研究,为重要的决策作准备,在宏观上指导学校工作。
2.改变学校管理的机械性,重视学校管理的民主参与
管理的目的本来是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为了减少混乱,提高工作效率,为管理对象提供更好的服务。
但是事实经常相反,一旦管理规章建立以后,管理者就会要求事情服从管理规章,要求管理对象服务于管理者。
所以学校应该建立民主的学校管理制度,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积极热情地参与学校管理。
目前在我国的学校中,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多少发言权。
许多学校都建有教代会制度,但教代会更多得是关心职工的福利,而对教学、科研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教师。
学生和家长在某种意义上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他们有权了解教育服务的情况和质量。
很多国家的学校建有家长委员会,我国少数学校才有这种组织。
家长是学校很好的社会资源,它可以帮助学校解决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应淡化学校教育在制度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壁垒意识,让学校教育融入社会当中,沟通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学校就其本质而言是开放于社会的,学校教育体系的产生及其所培养人才的输出都有赖于社会的需要。
学校教育与社会其他形式的教育亦不应处于一种对立
的状态,应走出自身体系的圈子,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自我的发展。
三、打破制度化教育育人模式的刻板性,构建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1.注重课程的多元化发展,实现课程的多选性
传统社会的教育借助课程来决定知识的分配与学生社会角色的
承担,要实现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
首先应该从课程着手。
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想要修习的课程,能够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规划,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课表,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进行学习。
唯有真正实现课程的可选择性,学校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2.实现教育方式的开放化,实行开放的教育教学培养模式
开放式的教育教学模式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应打破受教育者的年龄界限,成为终身教育;教学的课堂应该淡化班级的观念,彻底打破小课堂教学的封闭局面,能够营造一个真正的大课堂,让有教育需求的人都能够接受到教育;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该从灌输式的讲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等。
只有实现开放式的教学,才能彻底打破以往的书本知识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使尊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成为可能。
四、改变单一的评价体系,推进评价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效
果进行价值判断的系统过程。
它通过显示教学系统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反馈信息,促进教学系统中的各构成要素之间实现优化组合,提高教学效果。
制度化教育在教学评价问题上通常过分强调统一的标准,看质量化评价,看重分数。
这样的评价对大多数学生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它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必须要对其进行转变,创设终身教育的评价体系。
量化和质化评价相结合,看重学生的发展,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1.应彻底改变制度化教育下那种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做法
应对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
造力以及其他方面心理品质进行综合考察,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加以评定。
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单纯追求分数和文凭的错误倾向,也才能增强受教育者内在学习动机和多种能力的形成,我们不能再用统一的评价去框定这些多样的生命,而应提供合适的多样化的评价,让大多数学生在评价之后得到的不是一种挫败感、无能感,一种对自信的打击,而是对自身的更好认识和把握。
2.要转变传统的标准评价模式
制度化教育其本身并不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它是通过学校、教师这些中介来得以实现的,如果教育给予教师的评价是只要能使学生的考试分数提高的教师就是好教师,那么教师必然会严格按照评价的指标去实施自己的行为,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必定会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死记硬背,进而在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这样下去的结果,学生想必又沦为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毫
无生命而言,这将严重的阻碍学生的发展。
因此,对教师的评价也应实现多元化,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客观的、公正的、多样化的评价,以引导教师今后的教学能够更加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