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
中医药技术方法操作规范标准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1. 进针法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
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引言概述: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是指在中医药领域中,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这些规范旨在规范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提供,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机构规范1.1 机构资质: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应具备相关资质和执业许可证,确保其具备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能力。
1.2 人员素质: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应礼聘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中医药健康管理师,确保服务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1.3 设施设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应具备适当的诊疗设备和环境,确保服务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二、服务流程规范2.1 诊断评估: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通过全面的中医体质辨识和病情分析,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2 治疗方案: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针对性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
2.3 疗效评估: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疗效的达到和患者的满意度。
三、服务内容规范3.1 中药治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合理选用中药进行治疗,确保药物的安全和疗效。
3.2 针灸推拿: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进行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
3.3 保健指导: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保健指导,匡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
四、服务质量规范4.1 服务态度: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友好、热情、耐心的服务态度,关心患者的需求和感受。
4.2 服务效果: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通过科学的治疗手段和规范的服务流程,确保服务效果的达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4.3 安全保障: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注重患者的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避免治疗过程中的意外和风险。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政策与法规解读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政策与法规解读中医药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实践,对许多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为了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保障中医药的安全有效应用,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中医药政策与法规。
本文将对中医行业的中医药政策与法规进行解读。
一、中医药行业管理法规1. 《中医药法》《中医药法》是中医药行业的基础法律,旨在规范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管理,保障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
该法明确了中医药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性,规定了中医药的管理体制,强调了中医药的保护和传承,加强了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管理。
2. 《中医药行业管理条例》《中医药行业管理条例》是具体落实《中医药法》的行政法规,主要包括中医药机构的管理、中医师和药师的执业管理、中药材的采购和管理等内容。
该条例规定了中医药机构的分级分类管理,加强了对中医师和药师的职业资格和执业管理,保障了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二、中医药人才培养政策与法规1. 《中医师执业资格管理办法》《中医师执业资格管理办法》规定了中医师的职业资格认定和管理办法。
该办法明确了中医师的执业要求和考核标准,包括学历、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科学的评估和认定机制,保障了中医师的专业素质和执业能力。
2. 《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纲要》《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纲要》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旨在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管理。
该规划纲要明确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重点推进中医药专业教育改革,加强中医药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
三、中医药科研与创新政策与法规1. 《中医药科研与创新促进法》《中医药科研与创新促进法》是中医药科研和创新的法定文件,旨在推动中医药科研与创新的发展。
该法规定了中医药科研的组织和管理机制,加强了对中医药科研项目的支持和奖励,促进了中医药科学技术的创新与传播。
2. 《中医药临床研究管理办法》《中医药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规定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组织和实施要求,旨在规范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
《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引言概述: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为了规范中医药的发展和提高中医药的质量水平,制定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的相关内容。
一、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的制定1.1 理论体系评价:评估中医药理论是否符合中医药的整体思维方式,是否能够解释中医药的临床实践。
1.2 临床经验评价:评估中医药医师的临床经验是否丰富,是否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的诊疗方法。
1.3 疗效评价:评估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效果,包括疾病的缓解、康复情况等。
二、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的内容2.1 中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创新:评价中医药理论是否传承了经典,同时是否有创新性的发展。
2.2 临床实践的规范与规范:评价中医药临床实践是否符合规范,是否能够保证患者的安全。
2.3 疾病治疗的效果与效率:评价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效果和效率,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三、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的实施细则3.1 制定评价指标:明确中医药特色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包括理论体系、临床经验和疗效等方面。
3.2 开展评价活动:组织专家对中医药机构和医师进行评价,评估其在中医药特色方面的水平。
3.3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中医药机构和医师提升中医药特色的水平。
四、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的意义4.1 促进中医药的发展:通过评价标准,可以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提高中医药的整体水平。
4.2 提高中医药的知名度:通过评价标准,可以提高中医药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增加中医药的影响力。
4.3 保障患者权益:通过评价标准,可以保障患者的权益,确保他们能够获得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
五、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的展望5.1 完善评价标准:不断完善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5.2 推动中医药国际化:通过评价标准,推动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和推广。
5.3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通过评价标准,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提高中医药人才的整体水平。
中医药标准规范
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一、中药制剂操作规范1、汤剂(1)制备处方调剂——药味复核——编号——下罐(砂罐)加水超过药面 3-5 厘米——浸泡(20-30 分钟或者更长) ——加热煎煮——过滤去渣(普通) ——合并滤液(或者浓缩至需要量) ——装瓶。
(2) 注意事项:①加水量、煎煮时间,均视药材质地而适当掌握。
②特殊药可作特殊处理,如先煎、后下、单煎、烊化、冲服、包煎、另煎、兑服等均应严格执行制备规范。
2、煎膏剂(1)制备配料(与药料处理)复核药味煎煮(2-3 次合并滤液) ——浓液(不断搅拌) ——收膏(标准:在桑皮纸无渗润水迹或者挑起片状)。
(2)注意事项:①煎取总次数与时间,视药材性质而定。
②所加入的糖或者蜜要经炒,普通不超过油膏的三倍。
③如需加入药物细粉,待冷却后加入,搅拌混匀。
3、散剂(1)制备配料(复核) ——干燥(芳香药料不能高温处理) ——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
(2)注意事项:①药粉要求:普通散剂应通过 6 号筛,煮散应通过 2 号筛,儿科及外用散剂应通过 7 号筛。
②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如含有毒、剧药和贵重药时,应采用等容积递增配研法,混合均匀并过筛。
③用于深部组织创伤及溃疡面的外用散剂,应在清洁避菌环境下配制。
④含挥发性或者易吸潮性药密封贮藏。
4、丸剂水丸(1)制备配料——复核——干燥——粉碎——起模——盖面——干燥——过筛——包衣——打光——质检——分装。
(2)注意事项:①药粉除另有规定外,应过 6 号或者 5 号筛。
②干燥温度普通不能超过80℃,含挥发性或者多量深粉成份者应在60℃以下进行干燥。
蜜丸(1)制备备料——干燥、粉碎、混合——和药——制丸粒——包衣及包装。
(2)注意事项:①所有蜜老嫩程度视药性、气候条件而定。
②除另有规定外,用搓丸法制备大小蜜丸时,炼蜜趁热加入药粉中混匀,对含树脂、胶类及具有挥发性的药物,应在60℃摆布加入,用泛法制水蜜丸时,炼蜜应加开水稀释后使用。
中药材行业标准规范最新版
中药材行业标准规范最新版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中药材行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行业标准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中药材行业标准规范的最新版内容:一、原料采集与储存标准1. 采集:中药材的采集应遵循自然规律,选择适宜的季节和时间,确保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达到最佳。
2. 储存:中药材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避免潮湿、高温和污染,以保持药材的品质。
二、加工与炮制标准1. 加工:中药材的加工应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进行,包括清洗、切片、烘干等步骤,确保药材的形态和品质。
2. 炮制:炮制过程应根据药材的特性和用途,采用不同的方法,如炒、炖、蒸、煮等,以增强药材的疗效。
三、质量控制标准1. 检验:中药材在进入市场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气味、成分含量等指标。
2. 追溯: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确保每一批次的中药材都能追溯到其来源,便于质量控制和问题追踪。
四、包装与标识标准1. 包装:中药材的包装应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采用无毒、无味、防潮的材料,确保药材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2. 标识:包装上应清晰标注药材名称、产地、生产日期、有效期、使用说明等信息,便于消费者识别和使用。
五、市场准入与监管标准1. 准入:所有进入市场的中药材,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和标准,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认证。
2. 监管:加强市场监管,对中药材的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行业的规范运作。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标准1. 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推动中药材标准的国际化,提升中药材的国际影响力。
2. 交流:通过国际会议、研讨会等形式,分享中药材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结尾中药材行业标准规范的最新版旨在为行业提供一个统一的、高标准的指导原则,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推动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
我们呼吁所有从业者严格遵守这些规范,共同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贡献。
中医行业中的中医药行业标准和规范
中医行业中的中医药行业标准和规范中医药行业标准和规范中医药行业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中医药行业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制定并遵守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行业中的标准和规范,以及其对于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中医药行业标准的重要性中医药行业标准是对中医药产品、技术和服务的一系列规定,旨在确保中医药行业的安全、高效和质量可控。
标准的制定可以规范中医药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信度。
同时,标准的执行也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中医药行业中的问题和风险,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二、中医药行业标准的内容1. 中医药产品标准中医药产品标准是对中药材、中药制剂和中成药等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的要求。
其中包括对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以及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指导等。
2. 中医诊疗标准中医诊疗标准是对中医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的规定,旨在确保中医诊疗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其中包括对中医诊断方法和临床疗效评估的规范,以及中医治疗技术的操作规程和要求等。
3. 中医药服务标准中医药服务标准是对中医药服务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服务质量的要求。
其中包括对中医药门诊服务、住院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的规定,以及中医药咨询和指导等服务的要求。
三、中医药行业规范的重要性中医药行业规范是指中医药行业中各种行为的操作规范和行业规则。
它是中医药行业良好运行的基础,也是信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从业人员规范中医药从业人员规范是指中医师、中医药技术人员和中医药企业管理人员等从业人员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通过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可以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效果,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2. 诚信经营规范诚信经营规范是指中医药企业和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的商业伦理和行业规则。
通过诚信经营的规范,可以建立中医药行业的诚信形象,维护中医药行业的良好发展环境。
药食同源 中药 法规
药食同源中药法规
药食同源是指药物和食物具有相似的药用性能和健康功能。
中药指的是传统中医药中使用的草药、动物药、矿物药等。
中药的法规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药药材质量规范:国家药典是中药药材质量规范的主要依据,其中规定了中药药材的名称、性味、功效、使用方法等,以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2.中药饮片质量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了中药
饮片的质量标准,包括饮片的含量测定、外观鉴定、性状鉴定、理化性质等,以确保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和质量稳定性。
3.中药制剂质量规范:中药制剂是由中药药材或饮片炮制而成
的药物剂型,其质量规范由国家药监部门具体制定。
中药制剂的质量规范包括有效成分含量、制剂工艺、质量控制等,以确保中药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4.中药标签和说明书要求:中药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中应包含
中文名称、成分、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内容,以方便患者正确使用和遵守。
5.中药临床研究规范:为了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国家药
监部门制定了中药临床研究的规范,包括研究设计、样本选择、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等,以保证中药的临床研究质量。
总体来说,中药的法规主要目的是保障中药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以确保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合理、安全和有效。
新时代中医药国际标准
新时代中医药国际标准
首先,新时代中医药国际标准需要在理论体系上进行规范。
这
包括中医药基本理论、诊断与辨证、治疗方法等方面的标准化,以
便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应用。
其次,在临床实践中,新时代中医药国际标准需要对中医药诊
疗技术、药物制剂、针灸理疗等方面进行规范,确保中医药在国际
上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也是新时代中医药国际标准的重要内
容之一。
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
国际标准需要对中药材的种植、加工、贮藏等环节进行规范,以确
保中药材的质量稳定和符合国际标准。
在推广和应用方面,新时代中医药国际标准需要制定相应的推
广和应用规范,包括中医药知识的传播、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等方面,以便让更多国家和地区了解和应用中医药,推动中医药在国际上的
发展。
总的来说,新时代中医药国际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中医药
的特点和国际需求,促进中医药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应用,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一.根、根茎、藤木类
二.果实、种子类
三.全草类
四.叶类
五.花类
六.皮类
七.树脂类
八.动物类
九.矿物类
十.菌澡类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部分名词解释
1.霉变:系指因干燥不够或受潮湿侵袭后,药物表面或内部寄生了霉菌,引起药物变质的现象。
2.虫蛀:系指中药因生虫而被蛀蚀的现象。
一般药品均应做到无虫蛀。
3.杂质:是指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或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或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等。
4.伤水:系指药材在水处理时由于浸润过度,致使药材所吸水分过多,从而造成药材有效成份流失,甚至霉烂,又不易切制的现象。
5.走油变色:系指中药表面发软、发粘、呈现油状物质,同时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腻味。
6.异形片:包括不符合质量指标所规定的规格范围的饮片、斜长片、破碎片、斧头片、连刀片。
7.药屑:系指原药的药末。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引言概述: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具有独特的优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管理的重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也逐渐受到关注。
为了规范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制定相应的规范势在必行。
一、服务机构规范1.1 合法资质: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应具备相关的医疗资质和执业许可证,保证服务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1.2 专业人员:服务机构应配备合格的中医医师和健康管理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
1.3 设施设备:服务机构应具备完善的诊疗设施和健康管理设备,保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二、服务流程规范2.1 诊疗规范: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遵循中医诊疗规范,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辨证施治,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2.2 沟通交流:服务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了解患者的健康需求和意愿,共同制定健康管理计划。
2.3 随访跟踪:服务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随访跟踪机制,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和服务效果评估,及时调整管理方案。
三、服务内容规范3.1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合理选择中药材进行调理,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
3.2 食疗养生:制定适合患者的食疗方案,合理搭配食物,调理脏腑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
3.3 运动锻炼: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锻炼计划,增强体质,改善身体机能。
四、服务质量规范4.1 安全保障:服务机构应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避免药物滥用和副作用。
4.2 服务态度:服务人员应热情周到,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解答疑问,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
4.3 效果评估: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康管理效果评估机制,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评估服务的效果和满意度。
五、服务监督规范5.1 监督机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保障患者权益。
2024.7《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
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中药标准管理,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标准管理体系,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标准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提取物、中成药等的国家药品标准、药品注册标准和省级中药标准的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遵循中医药理论,尊重传统经验,体现中药特点,鼓励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中药标准中应用,支持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持续提高中药质量可控性。
第四条坚持科学、严谨、实用、规范的原则,在继承传统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研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制定中药标准,兼倾标准的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
第五条坚持以临床为导向,加强中药监管科学研究,科学设置与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联的项目和指标。
第六条坚持对中药质量的整体评价,根据关键质量属性及产品特点,建立反映中药整体质量的控制项目、方法和指标,保障中药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可控。
第七条关注中药质量安全风险,结合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真菌毒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外源性有害成份及内源性有毒成份等的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合理设置必要的控制项目和限量要求。
第八条倡导绿色低碳的标准发展理念,提倡使用低成本、低能耗、低排放、高效便捷的检测方法。
减少使用有毒试剂,鼓励开展有毒试剂的替换研究,降低对环境和人员的影响和危害。
第九条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提取物、中成药等的药品标准在质量控制理念、技术要求、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应当保持协调,注重彼此之间内在质量的关联性。
第十条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第三方积极参与中药标准的研究和提高,加大信息、技术、人才和经费的投入,并对中药标准提出合理的制定或者修订意见和建议。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十一条中药标准的起草单位应当合理评估制定标准所需样品的批次及数量,确保样品的代表性符合要求;应当对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提取物标准研究用样品所用中药材基原进行鉴定或者追溯,保证基原准确。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一.根、根茎、藤木类
二.果实、种子类
三.全草类
四.叶类
五.花类
六.皮类
七.树脂类
八.动物类
九.矿物类
十.菌澡类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部分名词解释
1.霉变:系指因干燥不够或受潮湿侵袭后,药物表面或内部寄生了霉菌,引起药物变质的现象。
2.虫蛀:系指中药因生虫而被蛀蚀的现象。
一般药品均应做到无虫蛀。
3.杂质:是指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或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或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等。
4.伤水:系指药材在水处理时由于浸润过度,致使药材所吸水分过多,从而造成药材有效成份流失,甚至霉烂,又不易切制的现象。
5.走油变色:系指中药表面发软、发粘、呈现油状物质,同时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腻味。
6.异形片:包括不符合质量指标所规定的规格范围的饮片、斜长片、破碎片、斧头片、连刀片。
7.药屑:系指原药的药末。
中医药团体标准
中医药团体标准
中医药团体标准是指由中医药行业团体或者组织制订的标准,用于规范中医药行业的各项活动和业务操作。
这些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医药诊疗标准:包括中医病证诊断标准、中医药治疗、中草药使用等方面的标准,用于规范中医药临床诊疗工作。
2. 中医药科研标准:包括中药炮制标准、中药提取标准、中药检测标准、中药质量标准等方面的标准,用于指导中医药科研和生产工作。
3. 中医药药材标准:包括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中药材采集标准、中药材加工标准等方面的标准,用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4. 中医药管理标准:包括中医药临床、中医药院校、中医药企业管理标准等方面的标准,用于规范中医药行业的管理和操作。
中医药团体标准的制订和实施有助于提升中医药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和创新,保障民众的健康和利益。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概述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是指通过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对个体或者群体进行全面、系统、持续的健康管理,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目的的一种综合性服务。
本规范旨在规范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内容、流程、技术要求和评估指标,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服务安全。
二、服务内容1. 健康评估:通过问诊、观察、望闻问切等中医四诊方法,综合评估个体的体质、脏腑功能、气血状况等健康指标。
2. 个体化健康方案制定:根据健康评估结果,结合个体的生活习惯、环境等因素,为个体制定个体化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3. 中医药干预:根据个体的健康方案,采用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服用、针灸、推拿等,调节个体的阴阳平衡,促进健康。
4. 健康指导:为个体提供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指导,引导个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发生。
5. 健康监测:通过定期的体检、生化指标检测等方式,对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三、服务流程1. 健康评估:个体进行中医四诊,医生根据四诊结果进行综合评估,记录个体的体质、脏腑功能、气血状况等健康指标。
2. 制定个体化健康方案:医生根据健康评估结果,结合个体的生活习惯、环境等因素,为个体制定个体化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3. 中医药干预:根据个体的健康方案,医生进行中医药干预,包括中药服用、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调节个体的阴阳平衡,促进健康。
4. 健康指导:医生为个体提供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指导,引导个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发生。
5. 健康监测:个体定期进行体检、生化指标检测等,医生监测个体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四、技术要求1. 医生资质:从事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医生应具备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学历和资质,具备相关的临床经验和技能。
2. 服务设施: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应具备符合卫生标准的诊疗设施和设备,确保服务的安全和有效性。
3. 服务团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应组建专业的服务团队,包括中医医生、护士、健康指导师等,各成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和技能。
中药饮片、中成药使用管理规定及标准文件
新政文登015号沈北新区[2013]87号辉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饮片、中成药使用管理规定及标准》为了加强我区中药饮片、中成药临床安全使用管理,提高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应用水平,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特制订我区中药饮片、中成药使用管理规定及标准。
一、中药饮片的使用管理(一)、中药饮片处方1、中药饮片处方应按《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要求》开具,开具中药饮片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施治和配伍原则,还应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2、中药饮片名称应当使用规范名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9〕7号)书写;3、剂量使用法定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4、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下方,并加括号,如捣碎、先煎、后下等;对中药饮片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5、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
若有配伍禁忌和超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名上方再次签名;毒性中药饮片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二日极量,对处方未注明“生用”的,应给付炮制品;罂栗壳不得当方发药,必须凭有麻醉药处方权的职业医师签名的淡红色处方方可调配,调配时必须混入群药,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三日极量(18g),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儿童不得使用罂栗壳。
6、普通中药饮片处方2日内有效,需再次调配的7天内予以调配。
(二)调剂1、药师应当认真逐项审核处方,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方可调剂。
药师不得擅自更改处方。
2、调剂人员应当遵守调剂制度,凭本院合格有效处方,调配发药,非本院处方不予调剂。
中医行业中的中医药行业标准和规范
中医行业中的中医药行业标准和规范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保障中医药的安全和有效性,中医药行业建立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和规范旨在确保中医药的质量,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行业中的一些重要标准和规范。
一、药材质量标准中医药使用的药材是核心,对药材质量的要求十分严格。
中医药行业建立了相应的药材质量标准,包括药材的采集时间、产地、形态特征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例如,对于黄芩这一常用中药材,其药材质量标准规定了黄芩的产地应为陕西、甘肃等地,采集时间应在秋季,而且黄芩的根茎应呈黄色,质地坚实等。
同时,中医药行业还对药材的有毒有害成分有着明确的限制。
药材中存在一些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的有毒有害成分,中医药行业要求在药材质量上严格控制这些成分的含量,确保中药的安全性。
二、药品质量标准中医药行业的药品质量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中医药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药品质量标准,包括药品的成分、纯度、放射性元素含量等方面的要求。
在中医药行业中,药物的成分非常重要。
中药复方制剂的成分标准要求明确,要求中药配方的每个成分的含量符合一定的比例。
例如,某复方制剂中的每克应含有黄芩5克、黄连3克等。
此外,中医药行业还对药品的在线包装质量有着具体的要求。
药品的包装质量直接影响到药品的保质期和药效的稳定性,中医药行业规定了药品包装的材料、包装的方式和包装是否符合防潮、防光等要求。
三、临床实践规范在中医药行业中,规范的临床实践对于确保中医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中医药行业建立了一系列规范的临床实践指南,以指导医生对患者进行中医药诊疗。
临床实践规范包括中医药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用药原则等内容。
例如,在中医药行业中,对于某种疾病的诊断标准会明确规定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帮助医生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
同时,在给患者开具草药方剂时,中医药行业规范要求医生在选择药材和确定用量时应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发布《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评价规范制修订通则》中医药行业标准的通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发布《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评价规范制修订通则》中医药行业标准的通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公布日期】2024.07.21
•【文号】国中医药通〔2024〕2号
•【施行日期】2024.07.2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标准化
正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发布《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评价规范制修订通则》中医药行业标准的通告
国中医药通〔2024〕2号现发布《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评价规范制修订通则》中医药行业标准,编号和名称如下:
ZY/T 10—2024 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评价规范制修订通则
该标准自2024年7月21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4年7月21日附件: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评价规范制修订通则。
中医行业的行业标准与规范
中医行业的行业标准与规范中医作为我国独特的传统医学体系,深受广大民众的信任和热爱。
为了规范中医行业的发展,提高中医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中医行业标准与规范作为重要的指导文件,在中医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行业标准与规范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行业标准与规范的制定背景中医作为中国悠久的医学传统,在现代医学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地域差异,中医行业面临着一些混乱和乱象现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中医行业的整体素质,中医行业标准与规范应运而生。
中医行业标准与规范的制定,旨在对中医行业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服务流程、临床实践等方面进行规范,促使中医行业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地服务广大患者。
二、中医行业标准与规范的主要内容1. 中医从业资格要求:中医行业标准与规范制定了中医从业人员的基本资格要求,包括学历背景、中医知识水平、临床经验等。
只有具备了相应的资质和能力,才能够从事中医行业的相关工作。
2. 中医服务流程:中医行业标准与规范规定了中医服务的具体流程,包括患者挂号、病历记录、中医诊断、中药处方等。
中医服务流程的规范化能够确保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得到科学、规范的治疗。
3. 中医临床实践准则:中医行业标准与规范还制定了中医临床实践的准则,包括病因辨析、辨证论治、方剂运用等方面。
这些准则的制定旨在保证中医临床实践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患者的疗效和治疗质量。
4. 中医药品质量标准:中医行业标准与规范对中医药品的质量进行了具体的标准要求,包括材料选择、制剂工艺等方面。
这些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提高中医药品的质量和疗效,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三、中医行业标准与规范的实施效果中医行业标准与规范的实施对中医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中医行业标准与规范的实施提高了中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医学知识水平、临床经验等。
这有助于提升中医行业的整体水平,让广大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料(复核)——提取(芳香水另提,一般药煎取 2 次)——滤过— —浓缩——取按比例糖水混合——煮沸——放凉、 加入附加剂搅匀— —分装 ( 2 )注意事项:①除方中的成分(芳香药提取液)外,其它附加成 份的选用,均按国家规定的标准。②除另有规定外,含糖量不低于 60% 。③应在避菌的环境下配置, 及时灌装于灭菌的干燥器中。 ④成 品应澄清,贮存长期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规范沉淀。不得有酸败、 异臭、产生气体或其它变质现象。 10 、丹剂 ( 1 )制备 配料(复核) ——粉碎成粗粉坐胎——混匀封口——烧炼——收丹— —去火毒 ( 2 )注意事项:①材料的提取比例不得任意调整或估量配料。②细 度要求要掌握。 ③成品性状应为黑色湿润细粉末状。 ④成品合格标准 是发热温度 60 ℃左右,持续时间在 16 小时以上。
中药各工种技术操作规范
1、净制:根据药材具体情况,分别选用挑选、水选、风选、筛选、 刮削、剔除、刷、擦等使达质量标准。 2、切制:除鲜切、干切外,须经浸泡使其柔软者,应少泡多润,防 止有效成分流失,并按药材大小、粗细、软硬程度等分别处理。注意 掌握气候、水量、时间等条件。切开后及时干燥,测定水价含量,使 达药项:①药粉要求:一般散剂应通过 6 号筛,煮散应通过 2 号筛,儿科及外用散剂应通过 7 号筛。②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 匀、色泽一致,如含有毒、剧药和贵重药时,应采用等容积递增配研 法,混合均匀并过筛。③用于深部组织创伤及溃疡面的外用散剂,应 在清洁避菌环境下配制。④含挥发性或易吸潮性药密封贮藏。 4、丸剂 水丸 ( 1 )制备 配料——复核——干燥——粉碎——起模——盖面——干燥——过 筛——包衣——打光——质检——分装 (2)注意事项:①药粉除另有规定外,应过 6 号或 5 号筛。②干燥 温度一般不能超过 80 ℃,含挥发性或多量深粉成份者应在 60 ℃以下 进行干燥。 蜜丸 ( 1 )制备 备料——干燥、粉碎、混合——和药——制丸粒——包衣及包装 ( 2 )注意事项:①所有蜜老嫩程度视药性、气候条件而定。②除另 有规定外,用搓丸法制备大小蜜丸时,炼蜜趁热加入药粉中混匀,对 含树脂、胶类及具有挥发性的药物,应在 60 ℃左右加入,用泛法制 水蜜丸时,炼蜜应加开水稀释后使用。 5、冲剂 ( 1 )制备 配料(复核)——提取——制料——干燥——包装 ( 2 )注意事项:①所有辅料(蔗糖、糊精、淀粉或乳糖等)应符合
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
中药制剂操作规范
1、汤剂 ( 1 )制备 处方调剂——药味复核——编号——下罐(砂罐)加水超过药面 3-5 厘米——浸泡( 20-30 分钟或更长)——加热煎煮——过滤去渣(一 般)——合并滤液(或浓缩至需要量)——装瓶 ( 2 )注意事项:①加水量、煎煮时间,均视药材质地而适当掌握。 ②特殊药可作特殊处理,如先煎、后下、单煎、烊化、冲服、包煎、 另煎、兑服等均应严格执行制备规范。 2、煎膏剂 ( 1 )制备 配料(与药料处理)复核药味煎煮( 2-3 次合并滤液)——浓液(不 断搅拌)——收膏(标准:在桑皮纸无渗润水迹或挑起片状) ( 2 )注意事项:①煎取总次数与时间,视药材性质而定。②所加入 的糖或蜜要经炒,一般不超过油膏的三倍。③如需加入药物细粉,待 冷却后加入,搅拌混匀。 3、散剂 ( 1 )制备 配料(复核)——干燥(芳香药料不能高温处理)——粉碎——过筛 ——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
片:极薄片 0.5 毫米以下,薄片 1-2 毫米,厚片 2-4 毫米。 段:长度为 10-15 毫米。 块: 8-12 毫米的方块。 条:皮类为宽 2-3 毫米,叶类为宽 5-10 毫米。 3、炮制 ( 1 )清炒:取净药材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 需炒焦者, 中火炒至表面焦黄色, 断面色加深为度, 放凉;需炒碳者, 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 内部焦黄色或至规定程度时, 喷淋清水少许, 熄灭火星,取出,放凉。 ( 2 )麸炒:取麸皮撒至热锅中,加热至冒烟,放入净药材,迅速翻 动,至药材表面呈黄色或色变深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除另 有规定外,药材与麸皮比例为 10 :1 ) ( 3 )烫:取沙子(或蛤粉或滑石粉)置锅内,武火炒热后,放入净 药材,不断翻动,烫至酥泡或规定程度时,取出,筛去沙子,放凉。 ( 4 )煅:①明煅:取净药材,不要求煅红,但需使结晶水蒸发尽或 全部形成蜂窝状的块状时,取出,放凉,碾碎。②煅淬:将净药材煅 至红透时,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淬酥(如不酥,则需反复煅至 淬酥)取出,干燥,打碎或碾粉。 (5)蒸:取净药材, 照该品炮制的各项规定, 加入液体辅料拌匀 (清 蒸除外),置适当的容器内,加热蒸透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干 燥。 ( 6 )煮:取净药材加水(或液体辅料)共煮,至液体全部吸尽或切 开内无白心时,取出,干燥。 (辅料用量照该炮制品规定加注) ( 7 )掸:取净药材投入沸水中,翻动片刻,捞出,冷干(种子类药
药典规定, 加辅料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 5 倍。②清膏要达到规定的 相对密度。③成品应干燥,色泽一致,无吸软化现象。④挥发应均匀 喷入干燥颗粒中混匀。 6、糊剂 ( 1 )制备 复核、普通药——煎取药液——浓缩液配料——细料药——分别研至 极细混匀——混匀调匀 ( 2 )注意事项:①煎取药液的材料布包好,至少煎取两次浓缩至一 定自稠度,防止芳香气味走失。②成品应为均匀的糊状物。 7、酒剂 ( 1 )制备 配料(按要求进行炮制)称量、复核——浸渍( 30 分钟)——取液 (上清液和煮渣合并)矫味——静置( 14 分钟)——滤清、灌装 (2)注意事项:①浸渍时,要加规定量白酒密闭。②每日搅拌 1-2 次,一周后每周搅拌 1 次。③药物要切碎以增加溶出率。 8、软膏剂 ( 1 )制备 配料(分别单称、复核、基质)——固体药料研细过部过 6 号筛—— 混合(挑匀)——分装 ( 2 )注意事项:①基质要符合药典规定,包装材料不得同药物或基 质发生理化作用。②成品药应均匀、细腻、无酸败、异臭、变色和不 良刺激。③易涂布而不溶化,但能软化。 9、糖浆剂 ( 1 )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