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500字》

《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500字》

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一)国外文献综述 (1)1.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

(1)2.股权结构和盈利能力的关系 (1)(二)国内文献综述 (2)(三)文献述评 (3)参考文献 (4)(一)国外文献综述1.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

Titman(2009)根据400多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分析企业在不同负债阶段下的盈利能力,得出如果公司负债过高,将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1]。

S. Ouchene等(2013)主要分析了美国银行优化资本结构的途径是提高二级资本,并提高了盈利能力2]。

Lepetit L等(2014)在研究影响银行盈利能力的因素时,深入分析了股东控制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研究发现,当股东控制相对集中时,银行的利润最大。

风险也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3]。

Daskalakis N等(2017)重点研究了外部环境、内部流动性和中小企业长期债务负债率的变化。

短期负债随外部环境的变化变化更为明显,而本案例中短期负债变化不大[4]。

Vecchiato M等(2018)以美国金融业为研究对象。

基于美国金融业的相关金融数据,将研究对象限定在金融业。

了解行业不同变化下的资本结构将影响其盈利能力,最终发现在美国金融行业资产收益率越低,公司经营业绩越好的研究结论[5]。

2.股权结构和盈利能力的关系Welch(2003)为了研究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选取澳大利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同时选取了股权结构作为内生变量,实证结果表明,公司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相关,且内部人持股与盈利能力有着非线性相关的关系[6]。

Andersson等(2004)选取了瑞典87家上市公司,以1999-2003年的数据为样本,以资产收益率和产权净利率为盈利能力指标,对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当内部股东表决权为5%、10%和20%时,表决权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也各不相同[7]。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文献综述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文献综述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文献综述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论文摘要: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A股上市公司达到上千家,证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也应该看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不分配股利或分配股利以再融资为目的的现象,这被学术界称为“ 中国股利政策之谜”,股利政策已成为国内外公司财务、金融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

论文关键词: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股利政策公司税后利润究竟应该分配给股东还是留在公司内部?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把股利分配给股东?应该分配多少股利给股东?股利分配的金额和方式对公司价值和股东财富有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一致的回答,因而,公司股利政策的问题也成为公司财务领域长期以来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一、国外研究西方国家对于上市公司股币政策的研究历史较长,最先是和证券估价分析联系在一起,还没形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对股利政策的真正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两位财务学家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发表了《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估价》一文,股利政策一时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

此后,很多财务学家对此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并形成了传统股利政策理论与现代股利政策理论。

前者主要侧重于研究股利政策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方面,形成了股利无关论与税差理论;而后者侧重于研究股利引起股票价格变动的原因,形成了追随者效应理论、股利信号传递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

(一)传统的股利政策理论传统股利政策理论认为,投资者更喜欢现金股利,而不大喜欢将利润留存给公司。

这是因为:对投资者来说,现金股利是“抓在手中的鸟”,是实在的,而公司留利则是“躲在林中的鸟”,随时都可能飞走。

既然现在的留利并不一定转化为未来的股利,那么在投资者看来,公司分配的股利越多,公司的市场价值也就越大。

1956年哈佛大学约翰·林纳(John.1inther)首次提出了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拉开了股利政策研究的序幕。

殳利政策相关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殳利政策相关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二 国外 股 利政 策研 究 综述
股 利均能产生超额 收益 ,具有信 号传递效应 。双 重股 利和股票 股 利的超额收益率均大 于纯现金股利 , 股票股利 的超额 收益率 国外关于 公 司股利政 策 的研 究 , 最早 是 由L i n t n e r ( 1 9 5 6 ) 提 与双 重股利相 比, 则不具有统计 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但 现金 出的公司股利 分配行为 的理论模型 。该理论认 为 当前股 利收入 股 利效 应的显著性水平及超额收益低于双 重股 利和股票股利 。
金融视线 l F i n a n c i a l Vi e w
股利政 策相 关 国内外研 究文献综述
谢婉 玲 东 华大 学 2 0 0 0 51
摘要 : 股利 政 策在上 市公 司财 务经营活 动 中处 于重要 地位 。 国内外文献 的对股 利研 究重况和质量。
引言 收益 大 幅反弹常伴 随着股 息减 少 , 投资者 会对 股息下 降作 出消 股利 政策作为 上市 公司经营状 况成果 的分配 它一直是证 券 极 的 反 应 。 市场 和广 大投资 者关 心的 问题 , 在上 市公 司财务 经营 活动 中处 于重 要地 位。上 市公 司通过 选择最 优股 利支付 , 向市 场传递 有 三 、国 内股 利政 策 相关 文 献综述 我 国的实证研究普遍 发现送 、转股及双 重股利能 带来 比现 关公 司现在 状态 和未来 前景 的信息 , 来达 到 内部 管理层 和外 部 金股利更高 的股票超额 收益( 如 陈晓等 1 9 9 8 , 孔小 文等2 0 0 3 和 投资者 的信息均衡 。因此投资者 可 以根 据公司 的股 利政策和 市 俞 乔和程 滢2 0 0 3 o陈晓 、陈小悦 、倪凡( 1 9 9 8 ) 研究得 出三类

股利政策相关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_谢婉玲

股利政策相关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_谢婉玲

Financial View金融视线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45股利政策相关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谢婉玲 东华大学 200051摘要:股利政策在上市公司财务经营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

国内外文献的对股利研究重点往往集中于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则有所创新,有关学者提出运用判别模型对不同股利政策的选择动因进行研究。

然而到目前为止,该类研究仅将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进行了对比,对双重股利的研究较少。

关键词:股利政策;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双重股利一、引言股利政策作为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成果的分配它一直是证券市场和广大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在上市公司财务经营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

上市公司通过选择最优股利支付,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现在状态和未来前景的信息,来达到内部管理层和外部投资者的信息均衡。

因此投资者可以根据公司的股利政策和市场反应来判断公司的发展状况和质量。

二、国外股利政策研究综述国外关于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最早是由Lintner(1956)提出的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

该理论认为当前股利收入比留存收益所带来的未来资本利得更为可靠,那么对于那些厌恶风险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可能宁愿获得较少的股利,也不愿意将留存收益给未来不确定的高额资本利得。

Miller和Modigliani(1961)的股利无关论则成为股利政策研究的基础。

该理论认为,在一个信息对称的完美资本市场里,在公司投资决策既定的条件下,公司的价值和公司的财务决策是无关的。

该理论的缺陷在于忽视了资本市场的交易费用、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等种种现实。

但Miller和Modigliani后来认为,未预期到的股利变化会向市场提供有关公司未来盈余的信息,因此会导致股票价格的变化,当公司提高股利时,就是向市场传递出“盈利能力佳”的良好信号;反之,就会向市场传递出“盈利能力差”的不良信号。

这就是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理论假说。

客户效应理论最先也是由Miller(1961)和Modigliani(1961)提出!的。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摘要:股利政策对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向市场传递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期结果,对公司价值、财务融资、股东财富具有重大影响。

我国学者也越来越重视对股利政策的研究,尤其是影响股利政策因素的研究,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内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为学者进一步研究此问题提供有益参考,从而提高企业股利政策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一、引言股利政策在证券市场具有显著的信息传递效应,向市场传递公司经营行为以及经营情况的变化,影响着公司股价的涨跌、公司在市场形象以及公司的投融资。

股利政策具有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优化资本结构以及增加企业价值等作用。

但是我国上上市公司股利发放存在诸多政策不连续、不发放股利、政策受大股东影响等现象。

这些诸多股利政策问题,不但阻碍公司的长远发展,还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且不利于企业吸引市场的潜在投资者。

因此,对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完善合理的股利政策。

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起步开始,国内学者一直在不断深入地对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进行研究,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内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为学者进一步研究此问题提供有益参考,从而提高企业股利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公司财务特征对股利政策的影响(一)盈利能力国内学者刘长奎等(2007)以2006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盈利能力与股利政策有显著的相关性。

于海泳等(2009)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相同结论,公司盈利能力越强派现意愿越强,小规模公司更倾向于选择现金股利政策。

高雷等(2008)选取上市公司2008年半年报作为研究数据,采用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营业收入增长率和每股收益是影响现金股利分配的重要因素,即影响股利分配的不仅仅是盈利能力还有盈利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

郑开放等(2012)以上交所上市公司2009年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数据,分析得出盈利能力和股利分配呈正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对股利分配无影响。

当公司盈利状况比较好时,偏好于多发放现金股利,向市场传递良好形象,从而吸收新的投资资金。

股利政策文献综述1

股利政策文献综述1

Miller and Modigliani(1961)在其经典论文《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价值》中对“股利之谜”进行探讨时,提出著名的股利无关论,即认为公司价值仅由其资产运用的效率决定,而与负债或股利分配无关。

该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基础之上的:假设公司的投资政策保持不变且不受股利决策的影响;假设存在“完美的资本市场”,即无税——不存在税收;信息完备——各个投资者拥有的信息是相同的,其对未来投资机会和利润完全有把握,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充分了解;无交易成本——证券交易在瞬间完成,不存在交易费用;完全合约——管理层与股东之间没有利益冲突,无代理成本;无发行费用——公司可以自由进入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发行股票时没有发行费用;理性行为假设——每个投资者都是理性的,都是个人财富最大化的追求者。

半个世纪以来,尽管“股利无关论”受到了多方的责难,但其开创了股利政策研究的新领域。

可以说正是由于“股利无关论”的理论假设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不吻合才为后续研究留下了诸多空间% Lease等(2000)认为股利政策研究的关键在于如何认识现实市场与理想市场的差别。

即现实市场的不完美之处。

他们将其分为“三大不完美”,即税负、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以及“三小不完美”,即交易成本、发行成本和非理性的投资者行为。

后来的学者对Miller and Modigliani模型中的各种假设不断修正,形成了关于股利理论的众多假说与流派,这些理论模型都有大量的实证检验。

一、股利理论的“三大”假说1、税差假说许多西方国家对个人收入中的股利收入和资本利得同时征税而由于股利收入与资本利得的税率不同,一般资本利得税率更低,使得投资者可通过股利政策的选择来实现其税后收益最大化。

加之投资者可以通过继续持有股票来推迟资本利得的实现,从而享受递延纳税的好处。

因此,股利政策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顾客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者往往偏好资本利得而反对现金股利。

2、信号假说信号假说主要由Bhattacharya和John and Williams 及Miller and Rock等所提出,他们认为在不完美的市场中,当公司管理当局与外部投资者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管理者会利用股利政策来传递有关公司未来前景的信息。

股利政策文献综述

股利政策文献综述

股利政策理论文献综述摘要: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期末分配收益的重要决策,作为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其与投资政策、融资政策并称为公司理财的三大核心政策。

股利政策不仅能反映公司经营业绩,还关系到公司形象、股东利益,进而对公司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股利政策的理论研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关于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观点更是异彩纷呈。

基于不同国家的市场发展现况,相关研究者对其的研究并未形成统一结论。

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学者对股利政策的理论的研究进行梳理,针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尚不完善、股利政策存在随意性的现状,提出形成适用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理论的浅显建议。

关键词:股利政策;理论流派;企业价值一、西方股利政策理论研究回顾股利政策研究一直以来是研究公司金融的一大热点和难题。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它不再仅仅是公司管理者进行资金配置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为调节股价、平衡各方利益的重要财务战略选择。

同时,股利政策研究也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有关股利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层出不穷,但尚未取得较为统一的结论,“股利之谜”(Black,1976)至今未得到完美诠释。

只要股份公司仍然继续发展,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便会一直进行下去,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也将不断涌现。

我们现在研究股利政策理论不可能破解“股利之谜”,但是,时刻总结回顾关注其理论发展概况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股利无关论John Linder(1956)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股利政策应关注的有关问题及研究的重要性。

美国经济学家M·米勒(Miller)和F·莫迪里亚尼(Modigliani),他们于1961年10月在《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价值》一文中提出了股利无关论(简称MM理论),对股利政策理论做出开拓性研究。

MM理论认为投资者不会关心公司净利润的分配情况,公司股票价格与股利政策无关,只由公司的投资获利能力决定。

公司留存较多收益,用于投资项目,可使公司股票价值升高,投资者可通过出售股票来换取现金;公司发放较多股利,投资者会寻求新的投资机会。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综述促进股市稳定发展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综述促进股市稳定发展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综述促进股市稳定发展作者:路曼来源:《现代企业》2021年第11期股利分配是企业筹资、投资、经营、分配四大财务活动之一,其分配与否、多少影响着利益各方,关乎着公司的稳定發展。

本文阐述了股利分配形式、理论与政策,以及回顾学者的历来研究,希望可以丰富股利分配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与理论股利分配方式包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与负债股利一共四种方式,前面两种股利支配方式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可见。

而股利分配政策有剩余股利、固定或持续增长、固定股利支付率、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在不同情况均有运用。

股利理论主要是用来解释股利和股票的市价之间存在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股利与股价的无关理论、股利的相关性、所得税的差异性理论和代理权的相关性。

西方学者自上世纪60年代就着重研究了股利政策和公司价值这两者之间是否正确相关。

如1961年提出的“股利无关论”认为股利不会引起公司价值的变化。

如戈登的“在手之鸟”理论则认为高股利有利于增加企业价值;“税差理论”则认为低股利增加企业价值。

实证分析表明,“股利无关论”的假设条件过多过于严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实意义。

经过不断地发展演变,考虑到二权分离下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代理成本与收益的衡量,衍生出了“代理理论”以缓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因素1.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式存在起步晚、不健全、分红少等问题,受到了国内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

从其财务特征方面,如陈立泰(2010),王珺等(2013)刘长奎;王宏(2007)朱云等(2004)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的发放主要是受到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部分学者专门从公司股东的资产和权益结构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如杨菁菁(2019)研究发现在采用双重的股权结构时,公司倾向于不发或少发股利。

潘攀(2019)研究发现,股权如果采取私募投资,现金流会被过度投资占用,从而减少了现金股利的分配。

关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文献综述作者:俞涔曦来源:《北方经济》2012年第12期【摘要】经历多年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已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制定股利政策的混乱、不规范,同时也给市场以致中国经济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本文对现代三大股利政策,信号传递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和行为股利政策理论在我国的研究情况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在我国股利政策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关键字】股利政策信号传递代理成本行为金融一前言股利政策(dividend policy)是指公司税后利润在向股东支付股利与企业内部留存收益之间的分配选择。

虽然证券市场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张孝梅和王勇(2011)也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仍然普遍存在着不分配、少分配现象,股利分配政策受大股东意愿支配,股利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差,股利政策与再融资行为相关联等问题。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上所存在的问题,在学术界称之为“中国股利政策之谜”。

因此,股利政策已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诞生的传统的股利政策理论最有代表性的有三大理论,分别为“一鸟在手”、MM股利无关论和税差理论,主要关注的是股利政策是否会影响股票价值。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兴起,古典经济学有了重大的突破。

在传统的股利政策理论基础上发出三大现代股利政策理论,分别为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理论、股利政策的代理成本理论和行为股利政策理论。

本文将重点讨论近几年在我国信号传递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及行为股利政策理论的研究情况。

二关于信号传递理论的研究股利信号理论最早是由Linter(1956)提出的。

发展到今天,其基本内容大致是,股利可以向外界传达关于企业当期及未来盈余、现金流的信息,管理层可以通过股票股利向市场传递积极的私有信息,股利公告日前后的超额收益是市场对管理层信息的正常反应。

1.关于我国股票市场上是否存在信号传递反应的问题上的研究吕长江和许静静(2010)利用上市公司发布的独立股利变更公告,结合对股利变更公司的现金流、盈余状况的检验,认为在我国现金股利并没有信号传递效应,而股票股利在一定程度上传递了关于公司当期净利润状况的信息。

股利分配政策文献

股利分配政策文献

股利分配政策文献股利分配政策一直是财务人员研究的重点课题,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众多,由于我国市场自身的一些特点,致使股利分配政策存在不少问题,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篇一基于股利分配政策的文献综述【摘要】股利分配政策一直是财务人员研究的重点课题,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众多,由于我国市场自身的一些特点,致使股利分配政策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股利支配率低、不分配现象严重、主观随意性较大等。

本文基于这些问题通过对国内外股利分配理论进行分析对比,再结合我国股利分配政策的一些特点,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提出几点建议并对股利分配理论未来的研究作了一个简要的展望。

【关键词】股利分配;股利代理;政策一、引言股利政策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三大决策之一,它决定了公司盈余在投资者和公司之间的分配,还能向投资者传递关于公司经营业绩的相关信息。

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关系到大小股东、投资者等各方的利益,还关系到公司的长远发展。

因此股利政策在上市公司经营决策中重要性,引起了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关注。

股利分配政策的最早研究者是约翰・林特纳(1956)提出的最早关于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为后来的学者研究股利分配理论打开了思路。

然后莫顿・米勒与莫迪格利安尼提出了著名的“股利无关论”(1961) 该理论的提出引发了人们关于股利政策对股票价格及公司价值的影响的广泛思考。

由于他们的理论限制在几个严格的前提假设下,在这以后的股利研究都是基于“股利无关论”并以逐渐放松他们提出的完美假设下的前提进行研究。

近些年来,我国学者也逐渐展开了股利政策领域的研究。

但与国外相比较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实证研究方面。

学者吕长江、王克敏(1999)和李常青(2001)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并将其分类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文献LaPorta(1999)[1]是最初提出的最终控制人的概念的人,最终控制人概念是指控股的股东通过拥有不同股份公司的股份来形成股份控制链以直接或者间接控制上市企业,并且最终拥有该企业的实际控制权。

国外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所以专门研究产权性质对盈余管理的文献较少。

国有企业属于国家,所以国有企业天然就拥有政策优势。

所以从国家政策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的盈利情况会比非国有企业好。

Jones(1991)[2]认为有控制权的股东在企业有重要地位和不对称的信息优势。

所以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有控制权的股东更有机会和能力去采用操控盈余管理或关联交易的方式去操控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Fan and Wong (2007)[3]发现企业拥有控制权的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拥有矛盾,企业拥有控制权的大股东会为了自身利益去掠夺小股东利益,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盈余质量信息;盈余管理在股权更集中的国有企业中更显著,但从整体上来看,非国有企业也有显著调高企业盈余情况的行为。

Aharony (2000)[4]认为中国的一些上市公司在存在调整盈余管理的动机的同时也会吸引外部监管者的关注,所以他认为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得到外部监督的关注力度比较大大。

Chen 和 Yuan(2006)[5]认为,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衡量市场信息透明度的重要指标。

信息不对称理论指出上市公司会通过操纵盈余管理的行为提高企业的盈余情况,造成企业盈余质量的虚假,而投资者通常会被上市公司的这种虚假的高盈余质量所蒙蔽,这表明上市公司需要增强企业财务报表的信息透明度和要加大对投资者的保护。

而分析师关注在资本市场上起到了信息中介的作用,分析师可以向投资者传递上市公司的有效盈余信息,所以分析师关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管理层的信息优势,缓和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Yu(2008)[6]认为,分析师关注能减少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理论综述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理论综述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理论综述摘要:股利政策作为上市公司一项重要的财务决策,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产生了“一鸟在手”的股利理论。

米勒和莫迪格莱尼于1961年提出的“股利无关论”标志着现代股利理论的创立。

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学者们不断放宽该理论的假设前提,使其更接近市场的现实情况,从而发展创立了一系列的股利政策理论。

本文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相关理论进行综述,以期对读者理解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有所帮助。

关键词:股利;政策;综述一、传统的“一鸟在手”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戈登,他认为投资者偏好股利而非资本利得。

股东有两种途径获得投资回报,一是获得公司分发的股利,二是通过在二级市场的股票交易获取买卖差价带来的资本利得。

对于股东而言,股利收入是已经确定能实现的,而企业留存收益用来再投资获得的资本利得是不确定的,即“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因此该理论认为公司股票价格跟公司股利支付率成正比,股利支付率越高,公司股价越高,公司价值就越大,反之亦然。

企业要追求价值最大化,就必须采用高股利支付率的政策。

二、mm股利无关理论该理论是由米勒和莫迪格莱尼教授于1961年在《股利政策、增长和公司价值》一文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公司市场价值的高低是由公司所选择的投资政策的好坏决定的。

该理论建立在“完美且完全的资本市场”这一严格的假设条件下,该假设包括四个条件:第一,不存在税收负担;第二,信息完备对称;第三,合同完全;第四,交易成本为零。

该理论认为,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在没有政府税收和完全有效市场下,公司价值只由公司本身的获利能力和风险组合决定,不受股利政策的影响,即在公司投资决策给定的条件下,股利政策不影响公司的价值,投资者也不关心股利的分配,因为投资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通过股票买卖来创造股利头寸。

三、税差理论在没有税收的情况下,投资者不同的获利方式对其收益不会产生影响,但如果在现金股利税与资本利得税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支付现金股利就不再是最优的股利政策了。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的文献综述.doc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的文献综述.doc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的文献综述摘要:随着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证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公司财务政策中,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利益关系的焦点,且直接影响到公司股东的切身利益。

定期进行的股利分配还是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调整的重要手段,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事件之一。

同时,股利分配作为企业回报投资者的一种重要方式,也直接关系到公司股东的经济利益。

从这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出发,形成了股利政策研究的三个视角:一是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分析其股利政策的现状及其背后的经济动机,二是同样从上司公司的角度,分析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三是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市场对于股利公告的反应。

关键词:股利政策现状及动因盈利能力股权结构行业因素公司规模公司上市年限正文:一、股利政策现状及动因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处于转轨时期,优胜劣汰的市场运行机制还不健全,且上市公司多由原国有企业转制而成,占控股地位的国有股不能上市流通。

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李长青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归纳了四个方面:1.股利支付率不高,不分配的公司逐年增多;2.股利形式不断推陈出新;3.股利政策波动多变,缺乏连续性;4.股利分配行为极不规范。

造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魏刚从代理理论的角度指出,股利支付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减少代理成本的一种途径。

王信通过比较A股与H股上市公司在派现比例上的差异,认为我国A股上市公司低派现,是由于上市公司内部的“一股独大”。

吕长江和王克敏以1997~1999年间231家上市公司为分析样本,发现管理层股权比例越低、盈利能力越强、公司股本规模越大,则公司股利水平越高。

对此,他们同样从代理理论的角度对该现象进行了解释,即认为管理层股权比例与股利水平可相互替代地用于降低代理成本。

应展宇以1992—2002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股权分裂的角度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问题,认为由于股权分裂的存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意愿整体偏低,且有诸多盈利的公司即便成长前景很低也不愿意派发股利;许多公司宁可使业绩下降,也不愿意选择以送股方式派发股利;即使派发股利,股利支付水平也极低。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理论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理论研究综述

(2010年第1期)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理论研究综述■/许日摘要:本文从国外(主要是西方)研究和国内研究两方面对股利分配政策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况总结。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理论研究综述一、引言股利分为现金股利、分派其他资产的财产股利,以及向股东增发新股的股票股利等。

在我国,主要发行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

合理的股利政策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而且能使公司获得长期而稳定的发展。

国外关于现代股利政策理论的探索,可以追溯到约翰·林特纳(John Lintner ,1956)提出的最早关于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

1961年MM 著名的“股利无关论”(Miller M ,Modigliani F ,1961)的提出引发了人们关于股利政策对股票价格及公司价值的影响的思考。

在这以后关于股利政策的研究都是以放松“股利无关论”中“完美市场”的假设而展开的。

股利政策的形成受到包括法律、政治、文化、监管、股东意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也导致很难找到某一种数学模型可以对所有公司进行统一分析(Frankfurter and Woody ,1997)。

目前,西方学者普遍认同影响股利的因素有:公司规模、公司盈利能力、现金状况、企业资产流动性、公司成长性、再投资能力、治理结构、所属行业等。

近十几年来,我国学者也逐渐展开了股利政策领域的研究。

但相比国外主流力量还略显薄弱,主要集中于实证研究方面。

学者吕长江、王克敏(1999)和李常青(2001)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并将其分类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其中,内部因素主要包括:股东权益比率、流动性、公司规模、公司业绩;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市场监管、投资者特点、会计制度、税收制度等。

一般认为,股利政策的制定包括以下四种类型:剩余股利政策(Residual Dividend Model ,从期末盈余中除掉下期投资项目的需要资金,剩余部分全部作为股利)、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Constant Payout Ratio ,每年盈利的固定百分比作为股利)、固定或持续增长的鼓励政策(Stable Dividend Policies ,股利额不变,公司未来盈余一定会上升时,股利额也随之上升)、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Low-Regular-Dividend-plus-Extras ,保持低水平固定股利,其余波动股利部分随每年的盈余收入和未来投资计划而变化)。

股利政策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股利政策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股利政策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摘要:股利政策问题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

财务学界对股利政策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股利政策与股票价格及股利为何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化。

从放宽mm股利无关论的假设条件着手,股利政策理论得到了发展。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股利政策研究进行了相应的评述,希望能为后续研究提供相应参考。

abstract: dividend policy is one of the core content of modern corporate finance activities. the research of financial circle on dividend policy mainly focused on how the dividend policy, stock price and dividend cause the change of stock price. starting from the assumption of dividend irrelevance theory of relaxing mm dividend, dividend policy theory is developed.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dividend policy research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关键词:股利理论;股利政策;研究现状key words: dividend theory;dividend policy;research status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4-0161-020 引言在经营过程中,企业会遇到涉及股利发放时的问题,比如公司获得盈利后的利润应该留存以帮助公司发展还是发还股东?以什么方式发放给股东?股利分配的金额和方式对公司的财富和未来的发展有何影响?所以股利政策问题也是公司财务领域长期以来的研究热点。

国内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文献综述

国内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文献综述

国内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综述张洪芳王颖(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杭州310018)【摘要】本文对国内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我国学者在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选择动因及投资偏好的研究。

【关键词】股利政策股利无关论税差理论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理财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合理的股利政策不仅可以使上市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而且能激发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投资热情,从而使上市公司长期、稳定地发展。

因此,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对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必须慎重对待。

1956 年,Lintner 对股利政策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此后,对于股利政策的研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国内外众多学者潜心钻研,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在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一鸟在手”理论。

国外的股利政策研究开展得比较早。

早在1938 年,Williams 就揭开了股利政策研究的序幕,提出了股利重要论。

1956 年,哈佛大学教授Lintner 对股利政策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首次提出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认为公司管理者在制定股利政策时会考虑三个因素:①目标股利支付率,据此可确定公司愿意支付的股利比例。

②根据长期可持续的变动收益调整股利,公司管理者只有觉得在长期内能够维持更高的收益时才提高股利支付率。

一般来说,股利的增长总是落后于收益的增长且平滑得多。

③股利的变动。

公司管理者更加关注股利的变动而非股利的发放水平。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Walter 研究了股利、每股利润、投资收益率及基准折现率同股票价值的关系,建立了华特模型,用数学公式证明了股利政策与股票价值有关。

Gordon 对当时流行的盈利假说和股利假说做了精辟的分析,认为购买股票像购买其他资产一样,是因为它在将来能创造收入,并通过分析证明投资者购买股票是为了获得股利,股利的分配确实能够影响公司的价值。

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综述

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综述

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综述股利分配政策一直是财务人员研究的重点课题,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众多,由于我国市场自身的一些特点,致使股利分配政策存在不少问题,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综述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综述篇一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综述摘要:本文主要沿着传统股利政策理论和现代股利政策理论的发展轨迹,对各种理论的主要观点、演变脉络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介绍和评述,并为我国的股利分配政策起到了启示作用。

关键词:股利政策;传统理论;现代理论一、股利政策的理论研究(一)传统股利政策理论1.股利无关论(MM理论)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米勒和莫迪利亚尼提出了“股利无关论”,即MM理论。

该理论认为:假如一个公司的投资机会是给定的,那它的股利支付率高低不会影响股票价值。

股利无关论的结论是建立在完全资本市场理论基础上的,实际很难达到。

2.股利相关论:股利相关论学派的学者认为股利无关论的很多假设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存在的土壤,相反公司的股利政策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公司也是无法完全摆脱这种制约的,导致股利政策和股票价格是相关的,公司的价值也不仅仅由投资项目的风险和盈利能力决定。

根据对股利政策和股票价格相关性解释的不同,股利相关论又形成了几种各具特色的分支:(1)“一鸟在手”理论“一鸟在手”理论主要代表者是戈登。

该理论认为,对投资者来说,现金股利是抓在手中的鸟,而公司留存收益则是躲在林中的鸟,随时可能飞走。

“一鸟在手”理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1)股票价格与股利支付率成正比;(2)权益资本成本与股利支付率成反比。

(2)税差理论在现实世界中,MM理论的无税假设显然不成立,因此在股利政策的研究中,有相当一部分文献集中于税收的影响效果。

1967年,法尔阿和塞尔文(Farrar and selwyn)提出了所得税差异理论,税差理论的结论主要有两点:第一,股票价格与股利支付率成反比;第二,权益资本成本与股利支付率成正比。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文献综述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文献综述

论文摘要: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A股上市公司达到上千家,证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也应该看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不分配股利或分配股利以再融资为目的的现象,这被学术界称为“中国股利政策之谜”,股利政策已成为国内外公司财务、金融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

论文关键词: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股利政策公司税后利润究竟应该分配给股东还是留在公司内部?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把股利分配给股东?应该分配多少股利给股东?股利分配的金额和方式对公司价值和股东财富有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一致的回答,因而,公司股利政策的问题也成为公司财务领域长期以来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一、国外研究西方国家对于上市公司股币政策的研究历史较长,最先是和证券估价分析联系在一起,还没形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对股利政策的真正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两位财务学家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发表了《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估价》一文,股利政策一时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

此后,很多财务学家对此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并形成了传统股利政策理论与现代股利政策理论。

前者主要侧重于研究股利政策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方面,形成了股利无关论与税差理论;而后者侧重于研究股利引起股票价格变动的原因,形成了追随者效应理论、股利信号传递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

(一)传统的股利政策理论传统股利政策理论认为,投资者更喜欢现金股利,而不大喜欢将利润留存给公司。

这是因为:对投资者来说,现金股利是“抓在手中的鸟”,是实在的,而公司留利则是“躲在林中的鸟”,随时都可能飞走。

既然现在的留利并不一定转化为未来的股利,那么在投资者看来,公司分配的股利越多,公司的市场价值也就越大。

1956年哈佛大学约翰·林纳(John.1inther)首次提出了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拉开了股利政策研究的序幕。

1.“一鸟在手”理论。

“~鸟在手”理论主要的代表者是戈登。

1962年戈登(Grordon.M.J)和夏普(EliShapiro)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戈登模型。

股利分配文献综述

股利分配文献综述

西南财经大学第三届文献综述大赛股利分配文献综述摘要:在公司财务政策中,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利益关系的焦点,且直接影响到公司股东的切身利益。

为此,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存在较多分歧,被形象的称为“股利之谜”。

本文从股利政策的分配动机、影响因素和信号传递作用三个角度出发,分别对国外和国内的股利分配文献进行了总体回顾和探讨,总结了国外和国内股利研究的各种思想,并指出了目前股利分配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股利分配提供了理论指导,开启了多种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股利政策;分配动机;影响因素;信号传递作用;指导意义Literature Review of DividendsAbstract:In the company's financial policy, dividend policy is the focus of interest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directly affects the vital interests of shareholders. To this end, scholar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carried out extensive research,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differences, and it’s called "dividend puzzle" .This paper is started from the three factors :distribution motivation of dividend policy, factors and the role of signaling transmission ,and it’s the o verall literature review and discussion of dividends on foreign and domestic literature. I summarize the studies of foreign and domestic dividends ideas, and point out the problems of dividend distribution .this paper offers guidelines for further research to dividend distribution, opening a wide range of research ideas, and providing some guidance.Key words:Dividend Policy; Motivation of Distributing;Factors; Role of signaling transmission; The value of guidance目录(一)分配动机 (IV)1.国外分配动机的研究 (IV)(2)传递公司利好动机 (V)(3)迎合股东理论 (V)2.国内分配动机的研究 (V)(1)利益掠夺 (V)(2)迎合大股东需要 (VI)(二)股利分配影响因素 (VII)1.国外研究股利分配影响因素的文献 (VII)2.国内研究股利分配影响因素的文献 (VII)(三)不同股利分配政策的信号传递效应 (IX)1.国外 (IX)2.国内 (IX)(四)其他研究 (X)(五)小结 (X)股利分配文献综述股利分配政策作为公司的三大财务决策之一,主要是指公司期末如何分配其收益以及采用何种方式分配收益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综述张洪芳王颖(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杭州310018)【摘要】本文对国内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我国学者在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选择动因及投资偏好的研究。

【关键词】股利政策股利无关论税差理论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理财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合理的股利政策不仅可以使上市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而且能激发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投资热情,从而使上市公司长期、稳定地发展。

因此,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对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必须慎重对待。

1956 年,Lintner 对股利政策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此后,对于股利政策的研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国内外众多学者潜心钻研,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在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一鸟在手”理论。

国外的股利政策研究开展得比较早。

早在1938 年,Williams 就揭开了股利政策研究的序幕,提出了股利重要论。

1956 年,哈佛大学教授Lintner 对股利政策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首次提出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认为公司管理者在制定股利政策时会考虑三个因素:①目标股利支付率,据此可确定公司愿意支付的股利比例。

②根据长期可持续的变动收益调整股利,公司管理者只有觉得在长期内能够维持更高的收益时才提高股利支付率。

一般来说,股利的增长总是落后于收益的增长且平滑得多。

③股利的变动。

公司管理者更加关注股利的变动而非股利的发放水平。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Walter 研究了股利、每股利润、投资收益率及基准折现率同股票价值的关系,建立了华特模型,用数学公式证明了股利政策与股票价值有关。

Gordon 对当时流行的盈利假说和股利假说做了精辟的分析,认为购买股票像购买其他资产一样,是因为它在将来能创造收入,并通过分析证明投资者购买股票是为了获得股利,股利的分配确实能够影响公司的价值。

如此一来,股利重要论逐渐发展成了“一鸟在手”理论,其主要观点可归纳为:股票价格与股利支付率成正比;权益资本成本与股利支付率成反比。

也就是说,必须采用高股利支付率的股利政策才能使公司价值最大化。

2.股利无关论。

1961 年,美国经济学家Modigliani 和财务学家Miller 提出了著名的“股利无关论”。

该理论认为,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股利政策不会对企业的价值或股票价格产生任何影响。

因此,单就股利政策而言,无所谓最佳,也无所谓最差,它与企业的价值不相关。

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主要受其获利能力的影响,而非取决于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

该理论有三个严格的假设条件:一是完全资本市场假设,指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投资额无法大到足以通过其自身交易影响股票价格,投资者可以平等地免费获取影响股票价格的任何信息,证券的发行、买卖不存在发行成本、经纪人佣金和其他交易费用,资本利得和股利之间不存在税收差异。

二是理性行为假设,指每个投资者都以个人财富最大化为目标,至于增加的财富是以现金股利的形式还是以其他形式表现并不重要。

三是充分肯定假设,指投资者对未来投资机会和利润完全有把握,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下,该理论认为通过套利行为可以使任何一个时段、任何一种股票的投资报酬率相同,股利并不影响公司的价值。

Modigliani 和Miller 认为,在完全资本市场下,公司的市场价值仅仅取决于公司的投资决策和盈利能力,而不是对利润进行“修饰”的结果。

3.税差理论。

在不存在税收因素的情况下,公司选择何种股利支付方式并不重要。

但是,如果对现金股利征收的税高于对资本利得征收的税,在公司及投资者看来,支付现金股利就不再是最优的股利分配政策。

最早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是Farrar 和Selwyn,他们通过研究认为,在股利的税率高于资本利得的税率的情况下,不管税前收益以及个人或公司的债务额大小,税后资本利得必大于税后股利所得。

Brennan(1970)通过建立一个股票评估模型,将Farrar 和Selwyn 的模型进行了扩展,使模型更有说服力。

他们认为,在给定的风险水平下,由于股利的所得税税率高于资本利得的所得税税率,潜在的股利收益率越高,投资者要求的证券收益率就越高。

股利较高的股票比股利较低的股票有更高的税前收益,公司最好的股利政策就是根本不发放股利。

税差理论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资本利得的所得税税率低于股利的所得税税率,投资者可以通过延迟实现资本利得而延迟缴纳所得税。

4.顾客效应理论。

顾客效应理论实际上是对税差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说是广义的税差理论。

顾客效应概念最早是在1961 年由Modigliani 和Miller 提出的,但是他们没有对此进行深刻的阐述,所以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所谓顾客效应,是指投资者根据满足他们偏好的股利政策购买公司股票。

Elton 和Gruber(1970)对顾客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他们以1966 年4 月到1967 年3 月在美国纽约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股票为样本,发现除息日股价的平均降幅小于公司所发放的股利金额,即在除息日当天会有异常报酬率的产生。

他们认为,除息日价格下跌的幅度小于股利金额是因为资本利得的所得税税率小于一般所得税税率。

Elton 和Gruber 的理论一般称为“租税效应”假说或是“税负差异”假说。

Elton 和Gruber更进一步证明高税率情况下股东偏好股利发放较少的股票,而低税率情况下股东则偏好股利发放较多的股票,如此一来双方都可少缴税,证实了除息日前后的投资者买卖股票行为确实受税负的影响,验证了顾客效应。

5.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与顾客效应理论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它放宽了MM 理论的完全信息假设,认为管理当局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1969 年,Fama、Fisher、Gense 和Roll 通过研究股票拆细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来证明股利政策具有信息传递效果,掀起了信号传递理论研究的热潮。

1970 年,Kerlof 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对旧车市场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柠檬市场模型。

1974 年,Spence 正式提出信号模型。

1979 年,Bhattacharya 借鉴Spence 的信号模型思想建立了第一个股利信号模型,认为在不完美的情况下,股利所包含的信息内容,是未来盈利的事前信号。

Miller 和Rock于1985 年建立了财务传递信息模型并且首次明确地将股利分配和外部融资结合起来,指出股利的突然增加将使股东财富随之增加,而新股发行或新债券发行被视为公司发展前景不佳的信号。

与此同时,John 和William(s 1985)提出了将股利的发放、发行新股或回购股票、投资同时考虑在内的信号均衡模型,认为股利政策要考虑分配股利时所能获取的边际利益,当公司投资及股东个人的现金需求大于公司内部现金供给时,则发出股利发放较多的信号;如果资金需求小于供给,则发出股利发放较少的信号。

1987 年,John 和Williams 又进一步发展了他们的模型,认为股利和投资有效结合能减少信号发射的耗散成本。

Kumar(1988)提出了粗糙信号模型,认为公司在一定的利润范围内会支付同样水平的红利,直到公司的利润水平超出了这一范围,公司管理者才会调整红利支付水平。

Ofer 和Thakor(1987)则建立了一个更完整的模型来说明股票回购、股利发放都可以作为传递公司真实价值的信号。

6.股利代理理论。

现代企业的两权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产生了代理成本,委托人和代理人都以自身效用最大化为目标。

Roezf(f 1982)首先将委托代理理论应用于股利政策研究,他认为股利的支付一方面能降低代理成本,另一方面能增加交易成本。

公司股利发放率的确定是在这两种成本之间进行权衡的结果,以使总成本最小。

Easterbrook(1984)认为在现代公司中,众多的股东是委托人,而经理是代理人。

股东是公司全部财产的所有者,而经理却不是,因此经理的利益不会与股东的利益相一致。

与股利有关的代理成本包括监督成本,另一种则与风险有关。

Mahmoud 等(1995)对1972~1989 年的341 家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也支持了Roezff 的股利代理理论。

Porta 等(2000)将委托代理理论与股东权益保护结合起来分析股利政策,建立了结果模型和替代模型。

结果模型认为股利是有效的股东权益保护的结果,在这种体制下,小股东可以利用法律规定迫使公司发放现金股利,从而避免内部管理人员挥霍公司的利润,谋取私利。

替代模型认为股利是股东权益的一种替代品,公司需要到资本市场上去融资,为了能符合规定的条件以顺利筹集资金,公司必须树立良好的形象,而发放现金股利能避免内部人员谋取私利,因而这是公司树立良好形象的一个途径。

Porta 等人通过对33 个国家和地区的 4 000 家大型上市公司1996年的股利支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支持了股利代理的结果模型。

7. 非理性股利政策———股利政策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1)理性预期理论。

理性预期的概念最初由Modigliani 和Miller 提出。

1987 年,Miller 用该理论来解释股利之谜,即理论上股利与企业价值无关而实际上相关或存在股利偏好。

Miller 认为这是预期与实际的差异造成的。

理性预期理论认为,无论管理层做出何种决策,无论市场对管理层的行为做出何种反应,都不仅取决于决策本身,更取决于投资者对管理层决策的未来绩效的预期。

在临近管理层宣布下期股利之时,投资者通常会根据公司内部若干因素,比如以前年度的股利发放情况、目前利润实现情况、投资机会和融资计划等,以及外界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景气程度、政府政策可能的变化等其他因素进行分析,以对股利支付水平和支付方式做出预测。

当股利政策真正宣布时,投资者会将其与预期的股利政策进行比较。

如果两者相同,即使发放的股利比前些年多,股价也不会变化;如果发放的股利高于或低于预期水平,投资者就会重新估计公司价值及其股票价值。

投资者可能会把预料之外的股利政策作为预测公司未来收益变动的线索,也就是说,预料之外的股利政策包含公司盈利和其他方面的信息。

如果公司宣布的股利政策与投资者所预期的股利政策存在差异,股票价格则可能会发生变化。

(2)自我控制理论。

自我控制理论认为,现实中受情绪等心理因素影响,人类的行为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有些事情即使会带来不利的后果,但是人们还是不能自我控制,如抽烟、酒后驾车等。

Shefrin 和Statman(1984)提出了基于自我控制的股利行为理论,对投资者偏好现金股利的现象给出了自我控制解释。

Shefrin 和Statman 推断老年人需要定期的现金收益以供晚年生活;而年轻投资者则由于很难控制自我消费,会选择股利收益率较低的股票投资组合,以强迫自我储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