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出报 告 。
P T是 降 钙 素 (a i nn C ) C clt i, T 的前 肽 物 , 子 结 构 : 3 co 分 勾含 2
个氨基酸 C 含 2 T、 1个 氨 基 酸 钙 抑 肽 和 含 5 7个 氨 基 酸 的 N 末 z
端 碎 片 组 成 , 降钙 素 样 激 素 活 性 。P T 是 一 种 分 子 量 大 约 为 无 C
第34卷
第 4期
右 江 民族 医学 院学 报
J u n l fYo j n e ia iest o t n l i o r a ui g M dclUnv ri frNai ai e o a y o ts
Vo . 134 No. 4
Au 201 g. 2
21 0 2年 8月
1 P T分 子 结构 C
4 PC 实 验 室 检 测 方 法 T
4 1 双 抗 夹 心 免 疫 化 学 发 光 法 双 抗 夹 心 法 运 用 双 单 克 隆 抗 . 体 , 钙 素 抗 体 作 为 捕 获 抗 体 直 接 结 合 P T 6—1 6氨 基 酸 残 抗 C9 0 基 即 未成 熟 C C P一1 分 , T抗 体 作 为 示 踪 抗 体 直 接 结 合 T:C 部 C P TT —7 C 0 6氨基 酸 残 基 未 成 熟 c T分 子 , 以人 工 合 成 的 P T作 C 为 标 准 检 测 , 成 标 准 曲 线 。 该 方 法 特 异 强 , 交 叉 反 应 。 未 绘 无 经标记 的抗体 固定 反应管 内壁 , 个抗体 与 P T相 结合 , 两 C 形成 “ 杭 夹 心 复 合 物 ” 发 荧 光 部 分 位 于 反 应 管 表 面 , 过 测 量 荧 双 , 通 光 强度 , 计 算 出 荧 光 标 记 物 的 含 量 。荧 光 信 号 的 强 度 与 标 本 可 中 P T 浓度 成 正 比 , 同 条 件 下 测 定 标 准 品 绘 成 的 标 准 曲 线 对 C 与 比可 计算 出样 本 中 P T含 量 。 免疫 化学 发 光 法灵 敏度 高 、 异 C 特 性强 、 作 简 便 , 低 检 测 浓 度 值 为 0 1g ml可 在 两 小 时 内发 操 最 .n / ,

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临床和实验 医学杂志 2 1 4月 第1 卷 第8 0 2年 1 期
・6 5 ・ 3
降 钙 素 原 在 感 染 性 疾 病 中的 临床 研 究 进 展
张逸 陈景 连 叶 宇钊 ( 东省 农 垦 中心 医院 检 验科 广 东 湛 江 5 4 0 ) 广 2 0 2
【 关键词 】 降钙素原 感染性疾病 临床研 究
目前 检测 血 中 P T的方 法 除 了 比较 费 时 的凝 胶 层 n/ l C gm 为主 (7 5 % ) G一 患儿 P T以 ≥1. gm 6 .7 , 组 C 0 0n/ l
析法及高效液相色谱 法外 , 还有 以下几种较 为特 异、 敏 感 的方法 。 21 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 使用单克隆降钙素抗体和单 . 克隆抗降钙素抗体, 分别结合到 P T的 9 1 氨基酸残 C 6~ 0 6 基及 7 7 0~ 6氨基酸残基 , 可排除交叉反应 , 提高特异性。 22 放射免疫分析法 利用由人工合成的 R B 特异性 . 27 多克隆抗体, 直接作用于 P T的 5 个氨基酸部分, C 7 其灵敏 度较双抗夹心法高, 既能检测结合型 P T 又能检测游离型 C, P T但放射性元素的污染使此方法应用受限。 C,
菌感染、 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 O S 、 M D )系统炎性反应综 合征(IS 等情况时, s ) R 血中的 P T浓度异常升高, C 其升高 程度与感染 的严 重程度 以及病 程预后 相关 。因此 ,C P T的 检测在判断感染类别 、 鉴别细菌类别、 危重症监测及疗效观 察、 判断预后等方面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3 1 鉴 别诊 断细 菌性 和非 细菌性 感 染和 炎症 临床 上 . 针对感染发热 的患者 , 往往根据外周血 白细胞 ( C WB ) 的计数和分类来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 从而作为是否 使用抗生素的依据。但这些指标往往对于感染 的诊断 敏 感性 和特 异性均 不 高 。而 国内有研 究 表 明 ,C P T在 全 身炎症反应早期( — ) 2 3h 即可升高 , h急剧上升 , ~ 6 8 2 维持高水平 , 4h 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 在病毒感染 、 移植 宿主排斥反应 、 自身免疫疾病或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时, PT C 浓度不增加或轻微增加 , 而只在有 内毒素释放 的感 染时才明显增 加 , 就决定 了 P T的高度 特异性_ 。 这 C 8 j 而且 检测 P T水平 升 高用 于 鉴别 细 菌 和非 细 菌 感染 的 C 特异 性 , 优于 C P和 WB R C计 数 检 查 。 因此 , 临床 上 发

降钙素原的最新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的最新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的最新研究进展降钙素原为降钙素前肽物质,在出现非细菌性感染时,患者血液内PCT水平无显著变化,在发生细菌感染时,PCT随着感染程度的增高而增高。

既往生物学标记物质缺少特异性和灵敏性,降钙素原是当前最新发现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降钙素原不仅是新型炎性标记物的一种,而且还是非激素活性价降钙素前肽。

临床检测将该素元方面,方式包含酶免法,放免法,免疫发光法,金标法等。

如果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会增加耐药菌株数量,治疗时间如果太短,剂量不足,会导致感染复发。

由此能够看出,合理使用抗生药物,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仅如此,国内诸多文献证实,对疑似细菌感染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早期诊断病原体类别,甄别疾病严重程度,指导用药和判断疾病预后方面,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降钙素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降钙素原;临床应用;感染;生物学特点;检测方式使用何种有效方式,提升感染诊断公允性一直是困扰医务工作者的难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以往相比,检测疾病的手段也有所增多,但迄今为止尚缺少高特异敏感性动态监测指标。

在1993年,第一次发现脓毒血症血液中降钙素原(PCT)比健康者要高。

现如今,PCT已经成为了诊断感染重要标志物之一,和既往生物学标记物相比,降钙素原的准确性和特异性程度普遍较高。

相关文献证实[1],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往往和其体内PCT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可以将该项指标用于抗菌药物临床治疗之中。

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就降钙素原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现综述如下。

1 降钙素原的生物学特点在上世纪80年代,外国学者第一次明确证实并提出,PCT属于糖蛋白的一种[2]。

在1993年,Assicot第一次发现,在受到严重细菌性感染时,血液中的降钙素原含量就会显著上升,而且受到非细菌性感染时,PCT指标的上升通常不显著。

在此之后,临床上将其作为诊断细菌性感染或败血症的公允性指标,通常用于疾病诊断和指导抗菌药物使用中。

降钙素原的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价值

降钙素原的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价值
阻塞 性 肺 疾病 急 性 加重 期 细 菌感 染 的标 准 , 为 有 细菌 感 染组 和 分 无 细 菌感 染组 。结 果 : 细菌 感染 组血 清 PC 水平 显 著高于 无 细菌 T 感染 组 , 性 阻塞性 肺 疾病 急性 期 患者血 PC 慢 T水 平 升高 可能 与细 菌 感染 有 关 。
避免卫生资源浪费 。
检 测 的 免疫 发 光试 验 , 间分 辨 荧 光 增 强发 射 分析 技 术 和半 定 量 时
快速试验 。
参考文 献
【】 Asic t 1 ss o M , n r l Ge d e D, r i H , t 1 Hi h e u Ca sn e a . g S r m
杂志 , 0 6 2 ( ) 4 4~4 7. 2 0 , 9 7 :4 4
【】 P e r E 3 ir e mma u l ha ls S l an La or ,t a . eu n e C re , y v i d ie e 1S r m
pr c lio i ee a i n n rtc ly il pa e t a t o s t o a ct n n lv to i c iial l t ns t he n e i o ba t r mi ca s d f ce e a u e by e t r ihe gr am ne tve r ga i o gr m a
pr c lio i c nc nt a i ns n o ac t nn n o e r to i pa int wih s p i nd te s t e ss a
3 降 钙素 原在 临床 的应 用价 值 3 1 PC . T在呼 吸道感 染 中的应用 常春 等 人 对 4 慢性 阻 塞性 肺 疾病 急性 加 重 期治 疗 前 采用 5例 免 疫 发过 法 测定 血 清 PC 水 平 , 进 行诱 导痰 细 菌 定量 培养 , T 并 以 痰 中下 呼吸 道潜 在病 原菌 (P 浓 度>17f / P M) 0 cu mL, 为诊断 慢性 作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进 展 作 一 综述 。
关键词 降钙 素原 ; 临床应 用; 感染 [ 中图分类号 ] R 5 4
文章 编码 : 0 83 (0 2 0 — 0 7— 2 1 1— 1 1 2 1 ) 1 0 5 0 0
[ 文献标识 码] B
学科分类代码 : 3 0 19 2 . 19
降钙素原 ( r a in ,C ) Po lt i P T 是降 钙素 的前体 物质 , e co n 1期

5 ・ 7
降 钙 素 原的 临 床 应 用新进 展
尔启 东, 黄 涛 ( 津市 西青 医 院 , 津 30 8 ) 天 天 03 0
摘 要 感染是 一种临床 常见的病理 生理过程 , 其测定指标较 多, 常用的指标有 : 白细胞计数 、 中性粒细胞百分 比、 c一反 应 蛋 白、 血沉 、 温等 , 以上指标都 不同程度存在 延迟 、 体 但 敏感度和特异性 不高的缺 陷 ; 降钙素原是 降钙 素的前体物 质 , 一种 炎 是 症介 质 , 近年来逐渐成为鉴 另严重 细菌感染的新 型标志物 , 实际作 用也在逐 步被认 识 。就 此 , 文为降钙素 原的 临床 应 用 l 】 其 本

应 。其检测低 限值为 0 1 g L 特异性较高 … 。 . /, 2 C P T的临床 应用 2 1 在感染疾患中 的应 用 : . 近年研究 显示 严重感 染患 者 的 血清 降钙索 原( rcli nn P T) Poa t i ,C 显著升 高 , 与感染 的严 eo 并 重程度及 临床预后密 切相关 _ , 2 提示血 清 P T可 能成 为早 J C 期鉴别感染严重 程度 的敏感指标。 P T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糖蛋 白, C 在炎症 早期 较 C一反 应蛋 白( R ) C P 的出现要早 或同步。研究发现 , 严重 的全身性 细菌 、 真菌 、 寄生 虫感 染 , 身炎性反 应综合 征 ( I S , 全 SR ) 多器 官功 能衰竭综合 征( D ) 发生 时血浆 P T浓 度显 著升 MO S 等 C 高, 而且升高的程度与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有 关 。传统 炎症指标 和 C一反应 蛋 白( R 是鉴 别 SR 和 非 SR C P) I S I S的 有用指标 , 但不是早期诊断脓毒症 的可靠指标 。P T是早期 C 诊断脓毒症并 能与 SR I S鉴别的特异性较高的炎症 指标 。因 此, 研究 认 为对 血 清 P T的 检测 , 细 菌性 与非 细 菌 性感 C 在 染、 疗效观察及术后细 菌感染并 发症监 测 、 预后 判断 等方 面 有很好 的应用价 值。 体 温、R 及炎症 细胞因子等指标在感染时或发生无菌 CP 性炎症 时 , 其血浆 水平 均 会升 高。血清 P T含 量 水平 在 全 C 身细菌 感染 时明显升 高 , 而在 非细 菌感染 ( 如病 毒感 染 ) 或 局部 细菌感染 时则无 明显变化 。Mt e 等 对 7 ir Ⅱ 9例怀疑感 染 的住 院儿童进行 了研 究 。发现 在严重感 染 ( 菌 、 细 寄生虫 或真 菌感染 ) 并有 全 身表 现 时 , 血清 P T含量 水 平 明 显 升 C 高; 在病毒感染及 局部 细 菌感 染没 有全 身表 现 的患 者 血 清 P T含量水平仅轻度升高 ;C C P T>0 5 / . L表 明存在 急性感 染或炎症 ,C P T>2 L则多存 在严 重的 细菌感 染 , 抗生 经 素治疗后血清 P T迅速 下 降。其他 研究 证实 脑 膜炎 、 C 感 染性心 内膜炎 、 心肺搭桥术后继发感染等严重 细菌感染性疾

降钙素原的临床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的临床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中国实验诊断学
2O 0 7年 1 月
第 1卷 1
第1 期

17 — 3
文章编 号 :07 272 I)1 17 3 10 —48 (1 70 —03 —0 X
降钙素原 的临床研究进展
郑立华 综述 , 鲁辛辛 审校
( 首都 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同仁 医院, 京 10 3 ) 北 070
也发挥着越 来பைடு நூலகம் 重要 的作用 。
1 降钙素原分子 降钙素 原 (r a in ,c ' 一 种 由 16个 氨基 酸组 p elt i P I 是 o eo n ) 1
上, 两种抗体分别与血浆或血清中 PT C 分子结合 , 形成“ 夹心 复合物” 。荧光标记抗体被缚在试管壁上, 通过发光试剂, 计 算荧光标记物的含量。荧光信号的强度与标本 PT C 浓度成 正比, 同时测定已知 PT C 浓度的标准品, 制成标准曲线 , 从而
都是产生 P T的部位。 总之 ,C C P T确切 的产 生部 位 , 目前 还 不甚清楚。 3 降钙素原的检 测方 法 3 1 凝胶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法 .
较费时。
据 , 而减 少临床盲 目 从 滥用抗生紊 , 少耐药菌的产生。 减
42 对儿童泌尿系癌染定位具有诊 断价值 .
限为 1 u L但对 正常人 血清 中 P T 度不 能检 出。放免 0e , / C浓 法 , 由人工合成的 5 个 氨基酸部分制成 I B 特 异性多 利用 7 I7 2 测游离型 PT 又能检 测结合 型 P T其 检测 灵敏度 为 4腭/ C, C,
克隆抗体,2 7 I B 直接作用于PT的5 个氨基酸部分 , I C 7 既能检 43 对胸外术后引起的癌染和其他合 并症具有鉴别诊 断价 . L 比酶免法提高了灵敏度, , 但所需时间较长, 且标记的放射

降钙素原在小儿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在小儿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痛苦 。
种 由 16个 氨 基 酸组 成 、 子 量 大约 1 分 个含 5 7个 氨基 酸 的 N一末 端 碎 片组 P T的产 生 : 常情 况 下 P T是 由 C 正 C
甲状 腺 C细 胞 分 泌 , 细 胞 内 蛋 白水 解 经
床资料 。 川崎病 ( D) K K : D是 目前发病原 因还
的全 身 系 统 性 感 染 时 才 明 显 增 加 。 这 是
哮 喘、 崎病 的研究 也在不 断深入 , 川 但是 ,
其 在各种疾病 的病理 过程 中参与的具体
( 转 第 9页 ) 下
定定位A J T 的位 置 , ,LU I 操作方法简便可
行, 可指导临床及早治疗干预 , 值得推广 。
K D冠 脉 损 害 的 意 见 还 不 统 一 , 待 于进 有

小儿泌尿系统 感染 ( T ) 关于 P T U I: C 与小儿尿路感染 的关 系 , 文献报 道l C 8P T J
与 肾实 质 的 损 伤 密 切 相 关 。 张 琦 通 过
步研究 。
探讨 P T测 定 对小 儿 U I定位 的意义 , C T
性反应 ( 2~3小时 后 ) 期 即可 升高 , 早 因 此具有早期诊 断价值 。在局部感 染、 病毒 、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 癌性发 热、 移植
治疗和 预后 方 面均 有 不 同 , 在d J 对 且 ,L UI T 的定位又 比较 困难 , 通过血 P T的测 C
物宿 主排斥 反应 或 自身 免疫性 等疾 病 时 P T浓度不增加或轻微增加 , 只在严重 C 而
降钙 素 原 ( C 生 化 结 构 、 源 、 物 学 P T) 来 生
特 性
作研究 , 为 血清 P T的检 测可 作 为诊 认 C 断或辅助诊断 和治疗抗 生 素致肠 道菌群

降钙素原在小儿疾病进展论文

降钙素原在小儿疾病进展论文

降钙素原在小儿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关键词降钙素原小儿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降钙素原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实验室检测手段,可早期粗略估计感染病原体的种类、评价感染的严重程度、指导用药及判断预后,已得到临床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而其在非感染性疾病的研究也在不断的被认识。

本文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就降钙素原的研究及在儿童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降钙素原(pct)生化结构、来源、生物学特性pct生化结构:pct是降钙素(ct)的前肽,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1993年assicot等,作为一个细菌感染的新的炎性指标首次报道。

pct分子是一种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大约13kd的糖蛋白,其分子由ct、下钙素和一个含57个氨基酸的n-末端碎片组成。

pct的产生:正常情况下pct是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经细胞内蛋白水解酶水解后形成的活性成分,在人体内的含量是极其微量的(<01ng/ml),且在体内外的稳定性非常好,半衰期25~30小时。

病理情况下,pct的产生部位还不甚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可能由神经内分泌细胞、肺、肝脏及白细胞产生。

pct的生物学特性:pct在全身性炎性反应(2~3小时后)早期即可升高,因此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在局部感染、病毒、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癌性发热、移植物宿主排斥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等疾病时pct 浓度不增加或轻微增加,而只在严重的全身系统性感染时才明显增加。

这是它的特异性,这种特性使其在临床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可靠的参考价值。

pct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脓毒症:脓毒症是儿科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pct作为近年发现早期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在脓毒症中的研究已经有大量临床研究报道。

姜新萍等在将炎性反应综合征患儿进行pct研究,认为pct可作为判断脓毒症的早期指标,且可反映病情程度,预测预后。

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cns感染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致残性疾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最大限度改善预后。

降钙素原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败 血 症 时 P T 产 生 的 确 切 部 还 不 能 确 C 定 。研 究 发 现 , 人 类 白细 胞 中可 鉴 别 出 在 有 P T样 的 活 性 , 在 模 拟 败 血 症 的 实 C 并 验 条 件 下 检 测 到 P TmR A… 。有 研 究 C N
临 床 进 震
C … N ES C 0 M M UN { Y DO C TO RS E T
降 钙 素 原 在 脓 毒 症 中 的 研 究 进 展
P T的病 理 生理 作 用 C 李 久胜 30 0 0 00天 津 市 南 开 区 三 潭 医 院
在 对 32例 各 种 感 染 的 大 样 本 临 床 4 对 照 研 究 中发 现 , 以 清 P T >0 5/ 若 C I . g L为 阳性 阈值 , 血 清 P T检 测 对 细 菌 感 则 C 染 诊 断 的敏 感 度 为 7 . % , 异 度 为 7 . 50 特 O 2 , 为 血清 P T是 细 菌 感 染 的 重 要 指 % 认 C 标, 其诊 断价值明显优 于传统 的外周 血 白
时各 组 间无 交 叉 , 降 钙 素原 被认 为 是 一 故
P T的 结构 、 源 及 产 生 C 来 P T来 自 定 位 于 第 1 C 1号 染 色 体 的
C L I 因, A C— 基 与降钙素基 因相关肽为 同
基 因 。它 是 无 激 素 活 性 的 降 钙 素 前 肽 物 质 , 16个 氨 基 酸 组 成 , 对 分 子 质 由 1 相
许 多 甲状 腺 以 外 疾 病 被 发 现 循 环 降 钙 素 原 浓 度 升 高 , 其 是 细菌 、 生 虫 、 尤 寄 真
菌感染时升高幅度更明显 , 因此降钙素原 可用于鉴别感染与非感染性 疾病 , 其浓度 与感染 的严 重程 度有关 。许 多实 验把 降 钙素原与其他炎性标志物作 比较 , 发现 降 钙素原在鉴别正常 、 感染 与全 身炎性反 应

降钙素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源性休克中的预测价值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源性休克中的预测价值研究进展
Th e R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Pr o c lc a i t o n i n Pr o g n o s t i c Va l u e i n Ac u t e C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e a n d Ca r d i o g e n i c S h o c k Pa t i e n t s

A f i f l i a t e d B e i j i n g F r i e n d s h i p H o s p i t a l ,
【 Ab s t r a c t 】 I n f l a m m a t i o n p l a y s a k e y r o l e i n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 .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 A C S )i s a n i n l f a m m a t o r y d i s —
【 关键词 】 降钙 素原 ;冠状动脉疾病 ;休 克,心源性 【 中图分类号 】R 5 4 1 . 4 【 文献标识码 】A d 0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9 5 7 2 . 2 0 1 3 . 0 2 . 0 7 9

5 98 ・

新 进 展 ・
降钙 素原 在 急性 冠脉 综合 征 和 心 源性休 克 中的预 测价 值
研 究进 展
孙 志军 ,李虹伟
【 摘要 】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 一种 炎症性疾病 ,血清 中的炎症标志物如 白介素 ( I L )一 6 、I L一 8 和 c反应蛋 白在

降钙素原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降钙素原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降钙素原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9710年来,降钙素原(pct)作为细菌感染的敏感、特异及具有预兆性的标志物的实际作用在逐步被认识[1]。

本文就降钙素原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pct的生化结构及其产生代谢生化结构:pct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正常情况下,pct的rna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粗面内质网内翻译成降钙素原前体(pre-ct)。

pre-ct进入内质网膜,经糖基化和特异性酶切除n端的信号肽,生成pct后依次经不同的蛋白水解酶酶解,最后酶解生成ct和抗钙素[2]。

pct的产生:生理情况下,甲状腺的c细胞是pct的主要细胞来源。

但在病理情况下,pct的产生的确切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有学者认为pct可能由甲状腺以外的组织产生。

有人报道肝脏是pct的组织来源;也有人认为pct可能由肺/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而brankhorst等认为pct来源于外周血单核细胞;还有研究表明,脓毒血症时垂体是血pct的来源。

总而言之,病理情况下pct是多途径产生的,与多种组织细胞相关联。

pct的代谢:健康人血中仅有少量pct(<0.15ng/ml),细菌感染时,内毒素或细胞因子抑制pct分解成降钙素,pct释放入血,使血中pct增高;在严重感染时,pct的生成非常快。

pct具体的清除途径尚不完全清楚,但它经肾脏排出很少,血浆pct的肾脏清除率远低于1ml/分。

因此,血浆pct检测也适用于肾衰或人工肾治疗的患者。

pct的临床应用细菌性与非细菌性感染的鉴别指标:严重病毒感染或感染性致病原所致炎症反应,降钙素原含量不升高或轻微升高。

细菌感染或内毒素刺激可诱导单核细胞产生大量降钙素原。

因此,降钙素原是细菌性感染存在的敏感指标,并且与炎症介质相关。

对于感染性休克,血pct更是一个早期诊断的极具价值的指标。

患者早期病情评价、预后评估及治疗疗效观察指标:血浆pct水平在全身细菌感染、脓毒血症、器官功能衰竭、预后差的患者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时明显升高,而在非细菌感染或局部细菌感染时则无明显变化。

降钙素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有快速简便易观察 的特点 。透射免疫浊度法快速 、 简便 、 自 可
患者 血 P T水平 较少 升高 ( 0 5r/ 1 , 且肺结 核患 者 C 以 . g m ) 并 i 血浆 P T水平 明显低 于细 菌性肺 炎患者 , P T在鉴别肺 C 故 C 结核 与细菌性肺炎方面有重要价值 。 3 细菌性肺炎 与病毒感染 : 关于降钙素原在细菌性肺 炎 与病 毒性肺炎中的鉴别价 值在儿 童 中研 究较多 , 且部分 研 并

于肺炎 的诊断 , 必须结合 临床表现及 其他 检查结 果等综合 诊
断措施 。
参 考 文献
[ ] 郭安 臣.一种新 的由感染 引发 的系统性炎症 的标记物一前降钙 1 素 [ ] 中华医学感染 杂志 ,0 3 1 ( 0 :9 9 4 J. 2 0 ,3 1 )9 3— 9 . [ ] L eJ 2 e Y,H agS ,S i w ,ta. l i l i w n J hm j e 1Ci c 击cI eo eu nas al f rm c s
中, 者 P T浓度 明显低 于后者 , 前 C 有重要鉴别价值 。 二、 降钙素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 中的应用 降钙素原可 以评估 细菌性肺 炎患者病 情严 重程度 , 据 根 P T水平可判断 患者 细菌感染 的可能性 , 导抗 生素的使用 , C 指 避免过度使用抗 生 素E 。Sh e 9 cut P等通 过 对 大样本 多个 随 ] z
结核 患者中的水平研究甚少 , U a nM 等研 究认 为肺结核 但 gj i
性元素污染使用受到 限制 。双抗夹心免疫化 学发光法 操作 简 便 , 异性 强 , 特 敏感性高 , 测定的低限值为 0 1r / , 出 . gml h可 i 2 结果 。金标法结果 分 为 四级 : 常 <0 5 r/ l 度 升高 > 正 . g m 轻 i 0 5n/ l . g m 中度 升高 > . gml 2 0n/ 显著升 高 >1 g m 该法具 0n/ l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进展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进展

收稿日期]2012-03-14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1.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中心 省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安徽蚌埠233030;2.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安徽蚌埠233004作者简介]杨 畸 1976-),女,实验师. 文章编号 1000-2200 2013)05-0640-04综 述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进展杨 琉1 孙伟莉1 综述,李卫鹏2审校关键词 降钙素原;脓毒症;炎症;综述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37 文献标志码 A 降钙素原 pro c a i c i t o ni n ,P C T )是近年研究较多的感染相关性生物标志物0大量研究1-4]表明,PC T 与感染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 S )~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等全身感染情况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明确相关性0目前,PC T 作为常规临床检测指标已被广泛应用,本文就近年来关于P C T 的生成~代谢~临床意义以及P C T 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01 P C T 的生成及其诱导因素P C T 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3000的糖蛋白,为降钙素 c a i c i t o ni n ,C T )的前体物质,不具有激素活性,是11号染色体上的C a i c i 基因的编码产物0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甲状腺滤泡旁细胞 C 细胞)内转录生成Ca i c i m R N A 后,翻译成P C T 前体,经糖基化和特异性酶切除后生成P C T ,再经过不同蛋白水解酶酶解,形成成熟的CT 和抗钙素 ka t a c a i c i n ,K C ),成熟的C T 的C 末端酚胺化才会形成有活性的C T 0除生理情况下,C 细胞内的合成分泌,PC T 还存在异位分泌现象0甲状腺切除术后合并严重感染患者血浆PC T 仍然升高0甲状腺髓样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可同时合成C T 和P C T ,使血浆CT 和P C T 升高0L i ns c he i d 等 1]研究发现,血浆PC T 显著升高的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并无PC Tm R N A 表达增加,离体全血以脂多糖 ii po po i y s a c c ha r i de ,L P S )诱导,未能产生可检测到的PC T 变化;且化疗后白细胞严重缺乏患者脓毒症时血浆PC T 仍显著升高,提示脓毒症时外周血白细胞并非P C T 的主要来源,机体组织细胞 肝~肺~肾~脂肪以及肌肉等)可能是全身炎症反应时PC T 的主要产生来源0L P S ~白介素 I L )-1~I L -2~I L -6和肿瘤坏死因子- T N F - )对P C T m R N A 表达呈正刺激效应,可以在短时间内诱导P C T 的大量生成0严重细菌感染或者脓毒症时,血浆PC T 显著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而C T 并无显著变化,提示在炎症条件下P C T 和C T 的产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0P C T 是一种次级炎症因子,其本身不能启动脓毒症反应,但是PC T 可放大并加重脓毒症病理过程0脓毒症时血浆P C T 水平异常升高,提示P C T 在急性免疫反应方面具有某些病理生理功能,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0将人PC T 注入脓毒症的仓鼠体内可增加其死亡率,对正常仓鼠则无此作用0脓毒症的仓鼠在使用CT 抗原血清后能够明显改善其存活率,而且在脓毒症猪的研究中也出现类似的研究结果2]0P C T 产物仅在轴附的单核细胞以及脂肪细胞中出现,在循环粒细胞中并没有发现0轴附的单核细胞仅在和组织细胞开始接触串连时产生PC T ,初期作为趋化因子,单核细胞合成和分泌的PC T 和P C T 产物所产生的化学诱导效应仅仅持续几个小时;在感染情况下,单核细胞所衍生的巨噬细胞很可能是通过招募感染组织内的实质细胞,引起PC T 的大量释放0系统性炎症会影响组织和单核细胞的轴附,影响其PC T 的产生,P C T 升高的程度取决于机体发生炎症的范围以及其严重程度,而病毒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则不能诱导P C T 的产生0P C T 在体内被特异的蛋白水解酶所降解,其半衰期约为25~30h 0P C T 很少经肾排出,血浆P C T 的肾脏清除率小于1m i /m i n ,对于肾衰竭患者,其血浆P C T 水平并无明显升高0血浆PC T 水平与尿液P C T 水平比例约为4i 1,该比例保持相对恒定0持续静脉血液滤过或者血液透析虽然可以清除部分PC T ,但血浆P C T 水平并无显著的变化0因此,血浆P C T 的检测也适用于肾衰竭或接受人工肾治疗的患者02 P C T 的临床应用2.1 作为细菌性脓毒症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标准 脓毒症是由于感染而引起的SIR S ,一般见于细菌性感染,也可见于真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等的感染0脓毒症以及并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mui t i o r g a n dy s f unc t i o n s y ndr o m e ,M O D S )是危重患者的重要死亡因素之一0大量研究证实,PC T 是细菌性脓毒症诊断以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0PC T 可用于区别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以及结核性脑膜炎,临床上用来指导中枢感染性疾病的诊治0革兰阴性菌血症时,血浆PC T 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血症时的血浆PC T 水平 3]0真菌感染所致的脓毒症P C T 可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是明显低于细菌感染性脓毒症 4]0伤寒以及恶性疟疾患者血浆P C T 也可升高5];感染钩端螺旋体的患者,血浆P C T 水平也上升 6]0C a s t e i i i 等 7]研究发现,PC T 水平与感染及脓毒症严重度相关,并且随着感染病情的严重程度增加,血浆P C T 水平也会不断增高,以脓毒性休克组患者的PC T 水平最高0P C T 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 e nt i i a t o r -a s s o c i a t e d pne um o ni a ,V A P )也有一定的相关性,长期机械通气发生46J b e ng bu M e d C o i iM a y 2013 V o i .38 N o .5万方数据V A P患者血浆P C T水平显著升高O R a m i r e z等8]认为P C T 诊断V A P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84.6%诊断正确率为87.9%P C T在诊断V A P中优于传统的炎症指标;当P C T >2.99ng/m i时而且肺部感染评分>6V A P诊断的特异性达100%O而L uy t等9]则认为P C T对V A P的诊断价值并不高:P C T诊断V A P的敏感性为41%诊断正确率为68%特异性为65%O之所以出现不同的研究报道可能与选择的研究人群有一定关系因而P C T在V A P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OP C T水平与严重感染者的病死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社区获得性肺炎所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死亡组在发病72h内的血浆P C T值明显高于存活组10]O T s e ng等11]也发现¡伤后脓毒症患者的血浆P C T水平在¢存组明显低于死亡组;而白细胞~C反应蛋白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则无差异O由此可见P C T可以早期判断重症感染性疾病患者的预后O检测血清的P C T水平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诊断¡伤患者是否感染脓毒症并对脓毒症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判O监测P C T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急性胰腺炎的预后:胰腺感染不伴有M O D S患者血浆P C T轻度升高对于此类患者不需要手术治疗且不影响其生存O然而连续2d P C T>3.5ng/m i的患者提示存在感染坏死或伴有M O D S影响患者的预后;P C T以此作为临界值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3%和88%12]O2.2 作为严重创伤 手术患者并发症的监测指标多发创伤患者其血浆P C T水平明显升高1~3d内达到最高值P C T升高程度与创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在3周内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O C a s t e i i i等13]研究发现严重创伤患者在治疗期间血浆P C T的再次升高预示着并发脓毒症的可能入院时P C T水平高的患者并发脓毒症的危险性会增高O术后患者血浆P C T水平一般不升高或者仅仅轻度升高无细菌污染或者内毒素释放的轻度创伤小手术后血浆P C T值在正常范围内;大手术如胃~食管切除术后2~3d血浆P C T水平可暂时升高通常在2~3ng/m i但有时会上升到10ng/m i;然而在系统性炎症或者脓毒症时血浆P C T升高很明显并持续升高在术后第1天或第2天其P C T值大于1.5ng/m i表明有继发并发症的可能性O P r i e t o等14]发现原位肝移植患者在术后12h血浆P C T开始升高在24h达到峰值;合并感染者P C T则会出现第2个峰值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在术后5 d P C T依然保持较高水平排£反应时未出现P C T的升高;在移植术后24h若P C T水平高于1.92ng/m i则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增加9.1借O H a a s pe r等15]认为多发伤以及大手术可以引起血浆P C T和/或I L-6水平的升高P C T和/或I L-6升高的程度与机体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否并发脓毒症以及M O D S有关系P C T检测有助于临床早期发现感染以及预警外伤所致M O D S的发生O2.3 新生儿状况评估 K o py r a等16]通过对48例胎膜早破的孕妇研究发现以5ng/m i作为孕妇血清P C T水平的临近值(R O C:0.647> 在判断新生儿是否存在严重的感染方面具有重要价值O孕妇P C T水平越高新生儿出现重度感染的可能性越大O血清P C T优于C反应蛋白等其他指标O2.4 指导抗生素应用 P C T逐渐被用于指导抗生素的应用17]O检测P C T可用于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以及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疗18]O C hr i s t-C r a i n19]评价了P C T测定对需要抗生素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价值:30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抗生素治疗组(l=151>和P C T指导抗生素治疗组(l=151> 后者根据血清P C T的水平决定抗生素的使用;当P C T<0.10ng/m i时提示无细菌感染避免应用抗生素;当P C T水平介于0.10~0.25ng/m i时表示可能无细菌感染存在不建议使用抗生素;P C T>0.25ng/m i时为可能有细菌感染存在建议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当P C T水平>0.50ng/m i时提示肯定有细菌感染强烈建议使用抗生素;与常规抗生素治疗组相比在P C T指导抗生素治疗组平均每个患者的抗生素花费减少了47%O利用血浆P C T水平指导抗生素的临床使用使抗生素使用的中位时间由12d减少至5d O由此可见将P C T作为指导抗生素治疗的指标可以杜绝抗生素的临床¤用缩短治疗时间减少耐药菌群的产生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20]O2.5 治疗效果评价 P r e a s等21]研究发现给健康受试者静脉注射内毒素产生脓毒症模型血浆P C T水平在3h开始升高24h内达到高峰7d之内其水平依然在正常值之上;后给予受试者低剂量的可溶性T N F二聚体受体治疗结果使脓毒症症状减轻血浆P C T水平下降至原来的1/2~1/3而对照组P C T水平没有明显变化O由此可见内毒素诱导的血浆P C T升高可用低剂量T N F二聚体受体消除P C T可作为评价抗炎因子临床疗效的参考指标O3 P C T测Y方法及临床参考范ZP C T的检测方法有放射免疫分析法~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等O目前多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该法应用了2株针对P C T上不同抗原决定¥的单克隆抗体分别结合P C T分子上的2个部位(C T和K C部位> 一株为单克隆抗C T抗体另一株为单克隆抗K C抗体该检测方法可排除交叉反应其测定的低值为0.1ng/m i:该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较为简单且用时较短O另外也可采用半定量快速检测盒进行分析检测:将采集的血样经离心后取血浆或血清20-i滴入试剂盒中在室温下静置30m i n后观察试验结果;根据出现色带颜色的深浅判读出P C T值该法的检测低值为0.5ng/m i其操作快速~方便结果容易观察;但其检测限受限:检测不到正常人血清中的P C T水平O采用血清或血浆进行P C T测定时动脉血中的P C T水平比静脉血要略微高一些O P C T在体内~体外都比较稳定标本¯藏不需要特殊条件冷冻样本对P C T检测结果影响较小O血浆P C T水平在健康成人~慢性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或轻微至中度局部细菌感染者均低于0.5ng/m i SI R S~¡伤~多发伤患者介于0.5~2.0ng/m i;严146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牟5月第38卷第5期万方数据重的细菌感染~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P C T >2ng/m i,通常在10~100ng/m i22]0新生儿在生后2d内血浆P C T水平会出现生理性升高,最高可达21ng/m i,在3d 后下降至正常成人水平0有44%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出现血浆P C T水平轻度上升,但无感染体征,因而在临床应用中,建_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血浆P C T界定值应为< 1.5ng/m i0Sc hw e ng e r等23]对8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结节性脉管炎(其中25例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27例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P C T检测发现,95%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P C T水平<0.5ng/ m i095%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结节性脉管炎患者血浆P C T水平<0.89ng/m i,推荐将1ng/m i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细菌感染的界值0建_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应该检测P C T水平,以监测是否有细菌性炎症的发生0在临床上,应建立特殊人群或特种疾病患者相对应的参考值范围,使得检测结果对临床评估更具有意义24]04 结þP C T作为新的炎症标志物,相对于传统的炎症标志物而言,具有早期诊断~特异性高~敏感性强~快速~准确等特点,可用于细菌感染性脓毒症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和预后评估,显示出了较为理3的应用前景0但是,P C T 必须结合其他实验指标~临床检查以及既往治疗史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评价0到目前为止,P C T产生的确切机制以及P C T在脓毒症时的来源~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0对于不同年龄以及基础疾病脓毒症患者的P C T参考值范围,需要进一步的明确0检测P C T 对抗生素治疗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0参考文献1] L i ns c he i d P,Se bo e k D,N y i e n E S,e t al.I l U i t r o a nd i l U i U oc a i c i t o ni n I g e ne e X pr e s s i o n i n pa r e nc hy m a i c e i i s:a no v e i pr o duc to f hum a n a di po s et i s s ue J].E ndo c r i no i o g y,2003,144(12>:5578-5584.2]T a v a r e s E,M i a no F J.I m m uno ne ut r a i i z a t i o n o f t hea m i no pr o c a i c i t o ni n pe pt i deo f pr o c a i c i t o ni n pr o t e c t sr a t sf r o mi e t ha i e ndo t o X a e m i a:ne ur o e ndo c r i nea nd s y s t e m i cs t udi e s J].C i i n Sc i,2010,119(12>:519-534.3] F e ndi e r W M,P i o t r o w s ki A J.P r o c a i c i t o ni n i n t he e a r i y di a g no s i s o f no s o c o m i a i s e ps i si n pr e t e r m ne o na t e s J].JP a e di a t rC hi i dH e a i t h,2008,44(3>:114-118.4]C ha r i e s P E,D a i i e F,A ho S,e t al.Se r um pr o c a i c i t o ni n m e a s ur e m e nt c o nt r i but i o n t o t he e a r i y di a g no s i s o f c a ndi de m i a i nc r i t i c a i i y i i i pa t i e nt s J].I nt e ns i v eC a r eM e d,2006,32(10>:1577-1583.5]U z z a n b,I z r iA,D ur a nd R,e tal.Se r um pr o c a i c i t o ni n i n unc o m pi i c a t e d f a i c i pa r um m a i a r i a:apr e i i m i na r ys t udy J].T r a v e i M e d I nf e c t D i s,2006,4(2>:77-80.6] C r o uz e t J,F a uc he r J F,T o ubi n M,e t al.Se r um C-r e a c t i v e pr o t e i n(C R P>a nd pr o c a i c i t o ni n(P C T>i e v e i s a nd ki ne t i c s i n pa t i e nt sw i t h i e pt o s pi r o s i s J].E urJC i i n M i c r o bi o i I nf e c t D i s,2011,30(2>:299-302.7] C a s t e i i i G P,P o g na ni C,M e i s ne r M,e t al.P r o c a i c i t o ni n a nd C-r e a c t i v e pr o t e i n dur i ng s y s t e m i c i nf i a m m a t o r y r e s po ns e s y ndr o m e,s e ps i sa nd o r g a n dy s f unc t i o n J].C r i tC a r e,2004,8(4>:R234-R242.8] R a m i r e z P,G a r c i a M A,F e r r e r M,e t al.Se gue nt i a i m e a s ur e m e nt s o f pr o c a i c i t o ni n i e v e i s i n di a g no s i ng v e nt i i a t o r-a s s o c i a t e dpne um o ni a J].E ur R e s pi r J,2008,31(2>:356-362.9] L uy t C E,C o m be s A,R e y na ud C,e t al.U s e f ui ne s s o f pr o c a i c i t o ni nf o r t he di ag no s i s o f v e nt i i a t o r-a s s o c i a t e d pne um o ni a J].I nt e ns i v eC a r e M e d,2008,34(8>:1434-1440.10] T s e ngJ S.C ha n M C.H s u J.e t al.P r o c a i c i t o ni n i sav a i ua bi e pr o g no s t i c m a r ke r i n A R D S c a us e d by c o m m uni t y-a c gui r e dpne um o ni a J].R e s pi r o i o g y,2008,13(4>:505-509.11] T s e ngJ S,C ha n M C,H s u J,e t al.C o m pa r i s o n o f W b C,E SR,C R Pa nd P C Ts e r um i e v e i s i n s e pt i ca nd no n-s e pt i cbur n c a s e sJ].b ur ns,2008,34(6>:770-774.12] R a u b M,K e m ppa i ne n E A,G um bs A A,e t al.E a r i y a s s e s s m e nt o f pa nc r e a t i c i nf e c t i o ns a nd o v e r a i ipr o g no s i s i n s e v e r e a c ut e pa nc r e a t i t i s bypr o c a i c i t o ni n(P C T>:apr o s pe c t i v ei nt e r na t i o na i m ui t i c e nt e r s t udy J].A nn Sur g,2007,245(5>:745-754.13] C a s t e i i i G P,P o g na ni C,C i t a M,e t al.P r o c a i c i t o ni n a s a pr o g no s t i ca nd di a g no s t i ct o o i f o rs e pt i cc o m pi i c a t i o nsa f t e rm a j o rt r a um aJ].C r i t C a r e M e d,2009,37(6>:1845-1849.14] P r i e t o b,L i o r e nt e E,G o nz i e z-P i nt o I,e t al.P i a s m a pr o c a i c i t o ni n m e a s ur e d by t i m e-r e s o i v e d a m pi i f i e d c r y pt a t e e m i s s i o n(T R A C E>i n i i v e r t r a ns pi a nt pa t i e nt s.Apr o g no s i s m a r ke r o f e a r i y i nf e c t i o usa nd no n-i nf e c t i o uspo s t o pe r a t i v ec o m pi i c a t i o ns J].C i i n C he mL a b M e d,2008,46(5>:660-666.15] H a a s pe r C,K a i m ba c h M,D i ko sG D,e t al.P r o g no s t i cv a i ueo f pr o c a i c i t o ni n(P C T>a nd/o r i nt e r i e uki n-6(I L-6>pi a s m ai e v e i sa f t e r m ui t i pi e t r a um a f o r t he de v e i o pm e nt o f m ui t i o r g a ndy s f unc t i o n s y ndr o m e(M O D S>o r s e ps i s J].T e c hno i H e a i t hC a r e,2010,18(2>:89-100.16] K o py r a P,Se r e m a k-M r o z i ki e w i c z A,D r e w s K.U s e f ui ne s s o f P C T,I L-6,C R P m e a s ur e m e nt i n t he pr e di c t i o n o f i nt r a a m ni o t i c i nf e c t i o na nd ne w bo r n s t a t us i n pr e g na nt w o m e n w i t h pr e m a t ur e r upt ur e o fm e m br a ne s J].G i ne ko i P o i,2010,81(5>:336-341.17] K a ppe s J.C i i ni c a i bi o m a r ke r pr o c a i c i t o ni n(P C T>a nd i t s e f f e c t o na nt i bi o t i c us a g e J].S DM e d,2010,63(5>:178-179.18] Sc hui t z M J,D e t e r m a nn R M.P C Ta nd s T R E M-1:t hem a r ke r s o fi nf e c t i o n i n c r i t i c a i i yi i ipa t i e nt s J].M e d Sc iM o ni t,2008,14(12>:R A241-R A247.19] C hr i s t-C r a i n M,St o i z D,b i ng i s s e r R,e t al.P r o c a i c i t o ni n g ui da nc e o f a nt i bi o t i c t he r a py i n c o m m uni t y-a c gui r e d pne um o ni a:a r a ndo m i z e d t r i a i J].A mJ R e s pi r C r i t C a r e M e d,2006,174(1>:84-93.20] Sc hr o e de r S,H o c hr e i t e r M,K o e hi e r T,e t al.P r o c a i c i t o ni n(P C T>-g ui de d a i g o r i t hmr e duc e s i e ng t h o f a nt i bi o t i c t r e a t m e nt i n s ur g i c a ii nt e ns i v e c a r e pa t i e nt s w i t h s e v e r e s e ps i s:r e s ui t s o f a pr o s pe c t i v er a ndo m i z e d s t udy J].L a ng e nbe c ks A r c h Sur g,2009,394(2>:246J b e ng bu M e d C o i i M a y2013 V o i.38 N o.5万方数据221-226.21] P r e a sH L2nd ,N y i e n E S ,Sni de rR H ,e tal .E f f e c t so fa nt i -i nf i a m m a t o r y a g e nt so n s e r um i e v e i so fc a i c i t o ni n pr e c ur s o r s dur i ng hum a n e X pe r i m e nt a i e ndo t o X e m i a J ].J I nf e c t D i s ,2001,184 3):373-376.22] D i de bui i dz e K ,M a nj a v i dz e N ,U bi r i a I ,e t al .P r o c a i c i t o ni n-m a r ke ro f s e v e r ei nf e c t i o n a nd s e ps i s J ].G e o r g i a n M e d N e w s ,2007 153):22-27.23] Sc hw e ng e r V ,Si s J ,b r e i t ba r t A ,e t al .C R Pi e v e i s i n a ut o i m m unedi s e a s e c a n bes pe c i f i e d bym e a s ur e m e nt o f pr o c a i c i t o ni n J ].I nf e c t i o n ,1998,26 5):274-276.24] b uha e s c u I , o o d R A ,I z z e di ne H .Se r umpr o c a i c i t o ni n i n s y s t e m i ca ut o i m m unedi s e a s e s -w he r ea r ew eno w J ].Se m i n A r t hr i t i s R he um ,2010,40 2):176-183.本文编辑 刘潞收稿日期]2011-06-24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安徽蚌埠233004作者简介]郭绍永 1976-),男,硕士.文章编号 1000-2200 2013)05-0643-03 综 述L i v i n 基因与消化道肿瘤的研究进展郭绍永 综述,许培权 审校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L i v i n ;细胞凋亡;综述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735 文献标志码 A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密切相关 凋亡调控失常导致的细胞增殖过度和凋亡不足是肿瘤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也是影响肿瘤治疗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细胞凋亡受多种基因调控,凋亡抑制蛋白 inhi bi t o r o f a po pt o s i s pr o t e i n ,I A P )家族是一类重要的内源性凋亡抑制因子,目前I A P 家族已发现有8个成员:N A I P ~X I A P I L P -1/M I H A )~c I A P -1 H I A P -2/M I H b )~c I A P -2 H I A P -1/M I H C )~s ur v i v i n T I A P )~a po i i o n b r uc e )~I L P -2 T s -I A P )和L i v i n M L -I A P /K I A P ) 1] L i v i n 在2000年由4个不同实验小组所发现,L i n 等2]在人的胎肾cD N A 库中发现该基因,将其命名为肾脏凋亡抑制蛋白 K I A P );V uc i c 等 3]发现该基因在人黑素瘤细胞中高表达,故命名为黑素瘤凋亡抑制蛋白 ML -I A P );K a s o f 等4]将该基因命名为Li v i n ,这一命名被多数人接受并沿用至今 Li v i n 是I A P 家族的新成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很强的凋亡抑制作用,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Li v i n 作为目前研究最新的抑癌基因,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L i v i n 基因与消化道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L i v i n 的生物学特性1.1 L i v i n 的结构及功能 L i v i n 基因位于人染色体20g13.3,全长4.6kb ,包括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 基因转录产物mR N A 长1.4kb ,这与L i v i n 全长c D N A 大小相一致 Li v i n 蛋白N 端包含一个b I R 结构,C 端含有一个R I N G 环指结构 其中bI R 是L i v i n 与半肌氨酸蛋白酶 C a s pa s e )互相作用并抑制其活性的必要成分 Li v i nb I R 包含4个 螺旋,1个三股的反平行B 片层,与相应的氨基酸残基共同构成疏水核心 Li v i n 的抗凋亡活性就主要依赖于其b I R 结构域,这三者结构上突变均可导致Li v i n 生物学作用发生变化,主要是影响其抗凋亡活性 As hha b 等 5]明确了该基因有2个不同剪切异构体,即L i v i n 和L i v i n B 前者c D N A 全长897bp ,编码298个氨基酸;后者c D N A 全长843bp ,编码280个氨基酸 二者相差的18个氨基酸由介于b I R 和R I N G 结构之间的第6外显子5 端54bp 的基因序列编码 1.2 L i v i n 的分布 L i v i n 高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在正常成人的大多数终末分化组织中则低表达或不表达,并且L i v i n 和L i v i n B 在不同的组织表达有差异 A s hha b 等 5]用R T -P C R 方法检测发现在正常成人心脏~胎盘~脾~肺~卵巢中L i v i n 和L i v i n B 均有表达,但含量极低,在脑~骨骼肌及外周血淋巴组织中仅有Li v i n 低表达,成人肾中有L i v i n B 低表达;在人的胚胎组织中无Li v i n 表达,但胎儿肾脏中L i v i n B 呈高表达,在胎儿的心~脾中低表达 由此推测,Li v i n B 对正常生长发育的组织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K a 等 6]报道在妊娠中晚期的胎盘中Li v i n 和其他几种凋亡抑制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能够防止胎盘滋养层细胞死亡,对胎儿的发育有利 L i v i n 的亚细胞定位决定了其抗凋亡和促凋亡之间精细平衡的调节 7],然而关于L i v i n 在细胞内的定位尚有争议,最近研究8-9]表明,Li v i n 蛋白主要表达于恶性肿瘤细胞的细胞质中2 L i v i n 的作用机制2.1 抑制C a s pa s e 机制 C a s pa s e 家族是介导细胞凋亡的重要蛋白家族,大多数刺激物是通过C a s pa s e 级联激活反应引起细胞凋亡 C a s pa s e 有10多个家族成员,L i v i n 通过其b I R 结构域能与其中的多个成员直接相互作用,阻止C a s pa s e 在细胞凋亡时执行蛋白切除功能,抑制细胞凋亡 Li v i n 可直接346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牟5月第38卷第5期万方数据。

降钙素原的临床价值和最新进展

降钙素原的临床价值和最新进展

降钙素原的临床价值和最新进展1. 引言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由甲状腺细胞合成的前体多肽,其主要作用是调控钙离子代谢。

近年来,随着对降钙素原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发现降钙素原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介绍降钙素原的临床价值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2. 降钙素原的临床价值降钙素原在临床上可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估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以下是降钙素原的临床价值的几个方面:2.1. 临床诊断降钙素原可以帮助区分细菌感染和其他炎症状态,如病毒感染或创伤。

一般来说,细菌感染引起的降钙素原水平增高较明显,而其他原因引起的炎症状态较低。

因此,通过监测降钙素原水平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感染的早期诊断。

2.2. 感染的严重程度评估降钙素原水平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高水平的降钙素原提示感染较为严重,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而低水平的降钙素原可能表明感染轻微或已经得到控制。

2.3. 感染预后评估降钙素原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患者感染的预后情况。

降钙素原水平下降速度慢或持续升高可能提示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或并发症的出现。

因此,监测降钙素原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治疗反应和预后情况。

3. 降钙素原的最新进展近年来,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揭示了降钙素原的新的临床应用。

以下是关于降钙素原的最新研究进展:3.1. 降钙素原与败血症的关系降钙素原在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最新的研究表明,通过降钙素原的监测可以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败血症,并评估其严重程度和预后。

此外,降钙素原还可以用于指导败血症的治疗策略。

3.2. 降钙素原在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降钙素原可以作为辅助指标用于评估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最新的研究发现,降钙素原水平与肺炎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监测降钙素原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3. 降钙素原与免疫反应的关系降钙素原在免疫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第30卷第12期河北医科大学学报V01.30No.122009年12月JOURNALOFHEBEIMEDICAI。

UNIVERSITYDec.2009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周国花(综述),蔡文训’,罗华(审校)(北京大学深圳医院ICU.广东深圳518036)・综述・【关键词】降钙素原;炎症;综述文献doi:10.3969/j.issn.1007—3205.2009.12.048【中图分类号】R446.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205(2009)12—135卜04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近年研究较多的感染相关性生物标记物,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其与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等全身感染情况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明确的相关性。

在国外,PCT作为常规检测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PCT的生成、代谢、测定方法及病理生理机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生成及其诱导因素PCT是一种糖蛋白,为降钙素(calcitonin,CT)的前体,无激素活性,由位于11号染色体上的CalcI基因编码,相对分子量为13kD。

正常情况下,人体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内转录生成CalclmRNA后翻译成降钙素原前体(preprocalcitonin,Pre-CT),Pr}CT经糖基化和特异性酶切除等加工后生成PCT,再经不同的蛋白水解酶酶解,生成成熟的CT和抗钙素(katacalcin),成熟CT的C末端尚需酰胺化才形成有活性的CT。

除生理情况下C细胞内的合成分泌,PCT存在异位分泌现象。

甲状腺切除术后严重感染患者血浆PCT仍然升高,经肿瘤坏死因子一仅(tumornecrosisfactor-a,TNF—a)、白细胞介素一6(interleukin一6,IL一6)刺激后,肝脏切片可合成分泌大量PCT。

降钙素原检测方法以及其临床意义研究的进展

降钙素原检测方法以及其临床意义研究的进展
㊀㊀ 〔 摘㊀要〕 近年来重症感染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其辅助诊断技术也逐渐发展。临床以往多应用 C反应蛋白 ( C R P ) 、体温、血沉及 WB C计数等诊断炎症,但缺乏特异度,故而可靠度较低。降钙素原 ( P C T ) 为当前临床 常用细菌感染指标,具备全身反应,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即使患者免疫力降低或机体被病毒侵袭也不会影 响其效果,尽早鉴别诊断是否为细菌感染,规范抗生素使用,有利于临床尽早诊断、监测治疗效果及评估预后。 现分析 P C T检测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及意义。 ㊀㊀ 〔 关键词〕 降钙素原;检测方法;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㊀㊀ 〔 中图分类号〕 R 4 4 6 6 ㊀㊀ 〔 文献标识码〕 A ㊀㊀ 〔 文章编号〕 1 0 0 2- 2 3 7 6( 2 0 1 7 )2 0- 0 2 0 1- 0 2 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 ,P C T ) 为降钙素前肽物质,不 ㊀㊀降钙素原 ( 具备激素活性,临床多用于早期诊断败血症及细菌感染,且 该水平直接关联于细菌感染程度。研究称 P C T生成受多种因 素调节,如炎性细胞因子、细菌毒素等,一般合成于甲状腺 滤泡旁细胞中,且降解为降钙素,具备激素活性,因此机体 正常状态下无 P C T存在,而在炎症或脓毒症状态下 P C T由甲 状腺细胞外细胞分泌与合成,且直接将感染严重程度反映出 1 - 2 ] C T浓度 [ 。研究 来,而感染严重程度与范围又直接决定 P 称感染后 4h 便可检测出 P C T ,6h 内会急剧上升,且水平稳 3 ] 定维持在 6 2 4h 内,2 5 3 0h 为其半衰期 [ 。体内 P C T浓
医疗装备 2 0 1 7年 1 0月第 3 0卷第 2 0期 M e d i c a l E q u i p m e n t , O c t o b e r 2 0 1 7 , V o l 3 0 , N o 2 0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糖蛋白,分子结构为含32个氨基酸CT、含21个氨基酸钙抑肽和含57个氨基酸的N末端碎片组成,分子量为13kDa,为血清降钙素(cT)的前肽,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也是一种内源性非类固醇类抗炎物质,由Maya[1]等在1975年发现,其完整的结构在1981年被测出,Assicot[2]等在1993年发现了血清PCT水平的增高与全身感染性疾病有密切相关。

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原是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与分泌,并由细胞内特殊蛋白酶分解降钙素原成降钙素,在其它不同组织中也有PCT mRNA表达,如在肝、肺、肾和睾丸中也有表达,但血清PCT的浓度极低(10~50pg/m1),常规的方法检测不到。

在病理状态下,如髓质甲状腺肿瘤或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严重细菌感染、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等等,PCT的血清浓度大幅增高,可超过10ng/mI。

机体局部感染、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时PCT水平只轻微升高,非细菌性炎症和过敏反应时PCT水平不升高[3],在寄生虫、真菌、患疟疾等感染性疾病时患者PCT水平也增高,细菌感染引起的PCT水平升高主要来自上述各种器官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PCT做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其生物学特性不断被发现,在全身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感染情况发展变化和预后的判断,对症治疗等提供了可靠的诊断标准,其检测方法亦在不断更新,向自动化、微量化迈进。

现就PCT的临床应用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PCT的临床应用1.1 细菌感染/脓毒症的鉴别诊断细菌、真菌重症感染时,如脓毒症、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时,血液中的PCT浓度在2-6小时内迅速升高,而自身免疫、过敏和病毒感染等其他非细菌性感染时,PCT水平轻度升高或不升高。

1.2 细菌感染/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判断在感染疾病严重程度的发展过程中,PCT随着严重程度的不同(局部感染、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呈现由低到高的浓度变化,对于感染程度及器官机能障碍的严重性进行准确的判断。

降钙素原的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的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的研究进展摘要:感染是临床上僧见的病症,有效治疗的关键在于快速⽽准确地进⾏病原学诊断。

近年来降钙素原检测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检测其⾎清浓度可早期粗略估计感染病原体的种类、评价感染的严重程度、指导⽤药及判断预后。

其来源、代谢特点、⽣成及释放的调节、⽣物学作⽤机制及临床意义仍处于探索阶段,尚需进⼀步探索和研究。

降钙素原(proe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肽,⼀种⽆激素活性的糖蛋⽩。

⾃1993年Assieot 等¨1⾸次报道PCT可作为细菌感染的早期标志物以来,已作为⼀个新的炎症指标,⼴泛应⽤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001年国际脓毒症会议的脓毒症诊断标准已把PCT作为诊断指标之⼀。

近年来PCT被认为是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的预警指标。

⽬前认为PCT可能是⼀种内源性⾮类固醇类抗炎物质,多在细菌感染时诱导产⽣,在调控细胞因⼦⽹络中发挥着重要作⽤,是⽤于检测严重细菌感染的⼀个重要诊断标志,也是⼀种敏感的判定炎症类别和活动情况的指标。

1 PCT的来源及结构PCT是降钙素的⼀个前肽糖蛋⽩,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理情况下,甲状腺C细胞可产⽣极少量的PCT,健康⼈的⾎清PCT⽔平通常测不到,但在细菌感染时,除甲状腺外,肝脏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肺、肠道组织的淋巴细胞及内分泌细胞都能合成分泌PCT,此时⾎清PCT⽔平会明显升⾼,且随感染进展或控制⽽持续在⾼⽔平或逐渐下降。

2 PCT的⽣成及释放的调节⽣成PCT和降钙素的过程开始于转录14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前降钙素原,它由⼀个信号序列、PCT的N端、降钙素序列、PCT的C端组成,当信号序列介导前降钙素原被内质⽹摄取后,信号序列被降解,剩余的蛋⽩质即为PCT。

若蛋⽩质溶解,降钙素即从PCT中分离;但在内毒素或某些细胞因⼦的⼲预下,这⼀蛋⽩质溶解过程可被抑制,此时PCT及其⽚段被释放进⼊循环。

降钙素原监测在呼吸重症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监测在呼吸重症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列, 生成 16氨 基酸 的 P T, 子量 约 为 1 k P T和 1 C 分 3 D,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无作 用 。进 一 步 研 究 揭 示 ,C P T是 由 内 毒 素 、 N —、 T Fd
I- L6等致炎 因子 作 用 于肝 、 、 、 的神 经 内分 泌 细 脾 肾 肺
胞产 生 。血 浆 中 的 P T非 常 稳 定 ,收 集 标 本 2 h后 C 4 P T浓度 在室温 下大 约下 降 1 % ,℃ 时 下降 6 。 C 2 4 %
降钙 素具 有 一 个 相 同 的 3 2个 氨基 酸 的序 列 ( 0~9 6 1 位 ) 。P T是 一 种 无 激 素 活 性 的 降 钙 素 前 肽 物 C
质 。正 常 情 况 下 , C 由 甲状 腺 C细 胞 分 泌 , 细 胞 PT 经
P T被特 异性 的蛋 白酶 降解 , 在循 环 中的半 衰 期是 C 其 2 3h 5~ 0 。肾功 能异 常 患 者 中 P T的清 除半 衰期 无显 C 著延长 。

通 讯 作 者 , — i: iiie@ s a cm Ema l o vr i .o l q l n
[4 inF,N F,Z a B ta. S gei u ol ui I一 rcp 1 ]Ta i Y hoJ ,e 1 i l mm ngo l L1 ee— n b n
tr rl td p o e n at n ae h i o oy a c a i e i d c d i f mma o -e ae r ti te u t st e l p l s c h r — u e n a ・ p d n l —

43 ・ 0
四川医学 21 0 1年 3月第 3 2卷 ( 3 ) S ha 第 期 i unMei l ora ,0 1 L 3 N . c dc un l2 1 , 2,o 3 a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钙素原研究进展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于1981年由Jacobs等[1]发现,1993年Assicot 等[2]发现败血症患者血液中其浓度明显升高,因此逐渐引起重视。

近几年来,临床医师尝试应用PCT作为机体感染所引起系统炎性反应综合症(SIRS)的一个敏感性指标,并用于鉴别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现就PCT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1PCT基因及分子结构PCT是降钙素(calcitonin,Calc)的前体之一,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CGRP)、胰岛淀粉样多肽(amylin)、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降钙素及其前体均属于CAPA蛋白家族。

[3,4]该族蛋白均由100个左右氨基酸组成,含有2个半胱氨酸残基,从而形成一个二硫键。

[5,6]CAPA 家属蛋白分别由Calc I~IV基因编码。

Calc-I基因所编码PCT,该基因位于染色体11p15.4,高度保守,且在不同种属动物间具有同源性。

人与大鼠及小鼠的Calc-I 基因结构相似,具有74.5%及73.6%的同源性。

[7-11]人类Calc-I基因全长约8kb,目前已克隆出约2kb(X02330,Homo sapiens mRNA)。

Calc-I基因含6个外显子,由5个内含子所分隔,外显子I~IV经转录后拼接为Calc-I mRNA,I、II、III、V及VI经转录拼接为CGRP-α mRNA(图1)。

在Calc-I基因的增强子区有TATA盒结构或Sp1结合区,转录调节因子NFκB、AP-1的结合位点,以及c-AMP反应元件(CERB)及Ras反应元件(RREB-1)结合区。

[12-14]Calc-I基因的转录水平的调节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14,15]cAMP能明显增强Calc-I基因的转录,而Ras与启动子区RREB-1结合区相互作用,可诱导细胞分化,并产生不同的PCT mRNA。

图1 人Calc-I基因不同转录和表达结构示意图在PCT的两个半胱氨酸之间,含有天冬酰胺-亮氨酸-丝氨酸(NLS)系列,这一结构在绝大多数动物的CAPA家属蛋白间均存在,为一个高度保守系列,是蛋白质糖基化结合位点。

另外,该结构的N端含有一个11个氨基酸,C端含有一个5个氨基酸保守区。

[16-19]高度保守系列的存在表明CAPA家属蛋白重要性,虽然目前还远未明确其具体功能。

经序列分析,在PCT上还可能存在p42/44 MAK激酶、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和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的结合位点。

[20]1 5 10 15 20 25 30mgfqkfspflalsilvllqagslhaAPFRSALESSPADPATLSEDEARLLLAALVQDYVQMKASELEQEQEREGSSLDSPRSKRCGNLSTCMLGTYTQDFNKFHTFPQTAIGVGAPGKKRDMSSDLERDHRPHVSMPQNANNH2←--―――――――――――――――――――-―→COOH图2 人PPCT的一级结构注:PPCT含141个氨基酸, 1~25位(小写字母标示)为前导信号肽,26~141位(大写字母标示)为PCT,在PCT的N端为常见于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前体AP起始序列(黑体标示);85~116位(下划线标示)为Calc,其N端可见两个半胱氨酸残基(方框标示),其内含有高度保守的NLS系列(灰色标示);121~141位(斜体标示)为kata。

2PCT转录及表达的调节人Calc-I mRNA编码包括前降钙素原(Preprocalcitonin,PPCT)、PCT、Calc、CGRP-α等9种不同的蛋白(图2),在不同的细胞或不同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其转录及表达调节形式可能不同。

机体对PCT转录及表达的调节表现在三个方面:合成的细胞类型、产物的形式及合成水平。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甲状腺C细胞内Calc-I mRNA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141个氨基酸的PPCT,在高尔基体内被裂解产生32个氨基酸的Calc及21个氨基酸的kata,前者是机体内血清钙的重要调节激素;在小肠细胞及神经细胞内,则表达为CGRP-α;在肝脏细胞内可检测到极量的PCT mRNA,因其C端8个氨基酸序列不同分为两个不同亚型:PCT-I mRNA及PCT-II mRNA;血液内仅含有极低量的PCT mRNA及PCT,分别为10pg/ml和<0.1ng/ml。

在感染所致系统炎症反应时,在不同的组织可以检测到大量的PCT-I mRNA 及PCT-II mRNA。

血液中PCT水平在24小时内可以升至正常水平的10,000倍,达1000ng/ml以上。

[21-24]除PCT显著升高外,组织和血液中也可检测到浓度升高的Calc、CRGP、kata等,但其升高的比例远低于PCT。

这种高浓度的PCT及PPCT 下游产物的比例改变难以用甲状腺C细胞高分泌水平来解释。

[25]有研究表明:[26-27]肺小细胞癌细胞系D79和D53的细胞匀浆均可检测到高浓度的PCT,肺组织灼伤及肺炎患者血液中PCT显著升高,推测肺组织可能是PCT的主要来源。

也有在肝、胰腺、结肠等组织也有PCT mRNA升高的报道。

[28-31]体外用内毒素或炎性介质前体与单核细胞共孵育,培养液中PCT mRNA可升高100倍,用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2,-6等诱导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产生PCT,而IL-10的诱导作用则明显低于其他细胞因子。

[32-36]感染性SIRS过程中,PCT迅速而明显的升高,究竟是多种细胞分泌累积的结果,还是以一种分泌为主,是哪些细胞在SIRS过程中具有PCT分泌作用,在不同的生理及病理情况下,其转录表达及调节的方式如何,目前远还未明确。

3PCT的生物功能激素前体往往具有其成熟激素的某些生物功能,而遗憾的是,这一点未在PCT身上得以证实。

生理情况下,甲状腺C细胞内合成的PCT在经酶裂解后可形成Calc,只有极少量进入血液。

血液中没有其裂解酶,其半衰期达25~30小时。

[37,38]裂解产生的calc的N端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二硫键,C端脯氨酸羟基化,并经糖基化修饰,完成其二级及三级结构后才具备生物活性,被分泌至细胞外,主要调节血钙、磷的浓度。

PCT虽然也含有calc的结构,但不能形成上述的修饰过程,推测其无调节血钙的功能,虽然在感染所致SIRS时PCT显著上升且血钙下降,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在体研究尚未发现PCT可直接调节血钙浓度的证据,但也有研究者认为PCT具有一定的降血钙的作用。

[39,41]并且,在生理情况下对Calc的分泌具调节作用的多种体内刺激(如CGRP、胰高血糖素、胃泌素、β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及高血钙)或抑制(生长抑素和维生素D)因素,似乎对SIRS时机体PCT的产生没有影响。

[11,30,41]PCT可明显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前列环素G及血栓素B2的合成,从而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可抑制前列环素G、H合成酶的活性而实现的。

[42]将PCT加入全血细胞培养,可以抑制LPS诱导的TNF-α及IL-6的产生。

[34]PCT还可能参与一氧化氮合成的调节。

[43]PCT在感染性SIRS过程的作用目前尚未明确,Nylen等 [ 44 ]给败血症仓鼠注射纯化的人PCT可增加动物死亡率,而注射纯化的人PCT中和抗体,可显著减少实验动物的死亡;Martine和Wagner等[45,46]制作猪腹腔感染并休克模型,并注射兔抗猪PCT中和抗体,结果发现,中和PCT后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治疗组4/5只存活,而对照组在术后11小时内5/5只全部死亡。

4PCT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血液PCT在败血症出现后的8~24小时即显著时迅速升高是其一大特点。

[2,37,38]同时,血液PCT的检测目前已有商品化的成套试剂盒,定性检测最快仅需5分钟,半定量检测不到半小时;相对CRP、TNF-α等而言,具有检测快、方法简单及灵敏度高等特点。

已有用血液PCT浓度检测作为细菌感染早期诊断指标的尝试。

Kylanpaa 等[47]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中的PCT浓度,并与CT、CRP及APACHE II评分进行比对,认为PCT浓度可早期预测SAP,并且可取代CRP甚至APACHE II评分作为SAP病情变化的指标。

然而,Neoptolemos等[48]及Fraspuet等[49]则得出相反的结论,认为PCT的升高继发于CRP及TNF-α等,在血液中出现的峰值时间慢于前二者,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因此不能作为SAP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的指标。

形成不同结论的原因与检测的方法及病例的选择有关,但目前迫切需要的是尽快明确SIRS时血液高浓度PCT的来源及病理情况下其转录表达的调控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PCT几乎只特异性地升高于细菌感染所致的SIRS,而在病毒、寄生虫或其他病原体感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则不升高或升高幅度很低,这一点让临床医生欣喜不已。

这一特点对鉴别SIRS产生的原因具有重要价值;已有将PCT检测应用于肺炎、肝炎、脑(膜)炎、腹水、不明原因的发热等的鉴别诊断。

Gendrel等[50]检测脑膜炎患者血液中CRP及PCT浓度,发现PCT仅在细菌性脑膜炎中显著升高,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而CRP则在病毒性脑膜炎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Schwenger等[51]检测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中PCT的浓度,结果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液中PCT水平显著低于细菌感染患者,并推荐1µg/ L 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细菌感染并发症辅助诊断的分界值;手术或创伤后血液PCT水平不升高或轻微升高,而在出现细菌感染的并发症时则显著升高,有助于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

Rau等[52]检测50 例急性胰腺炎血浆PCT、IL-8 和CRP 浓度, 结果发现感染坏死组平均PCT和IL-8水平明显高于无菌坏死组, 而CRP 在两组间无差别。

在慢性结核病与其他慢性炎症的鉴别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20世纪90年代以前,研究者们将PCT归类于激素或激素前体,似乎并无争论。

随着PCT在炎症过程中的表现,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作者倾向于将之归类于炎症细胞因子或前炎症因子的行列,支持这一观点的原因其结构及在SIRS中的表现和CRP、TNF-α、IL-2、HSP等炎症因子类似。

[53]PCT在血液中持续时间长,且随系统炎症的减轻而迅速消退,因此可作为系统SIRS监测的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