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表征技术资料讲解
催化剂的表征
![催化剂的表征](https://img.taocdn.com/s3/m/e0e275b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0e.png)
催化剂的表征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常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
催化剂的表征是为了了解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催化性能和反应机理。
催化剂的表征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进行,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催化剂表征方法。
一、催化剂的物理性质表征催化剂的物理性质表征主要包括表面积、孔结构和晶体结构等方面。
表面积是指催化剂单位质量或体积的活性表面积,可通过比表面积测定仪等设备进行测量。
孔结构是指催化剂内部的孔隙结构,包括孔径、孔体积和孔壁厚度等参数。
常用的孔结构表征方法有氮气吸附-脱附法和压汞法。
晶体结构是指催化剂中晶体的排列方式和晶格参数,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进行表征。
二、催化剂的化学性质表征催化剂的化学性质表征主要包括化学成分、表面酸碱性质和表面活性位点等方面。
化学成分是指催化剂中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可以通过X射线能谱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进行分析。
表面酸碱性质是指催化剂表面的酸碱性质及其强度,可以通过酸碱滴定法、NH3和CO2吸附等方法进行表征。
表面活性位点是指催化剂表面上对反应物吸附和反应发生的活性位点,可以通过吸附取代法、化学计量法和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技术进行研究。
三、催化剂的微观结构表征催化剂的微观结构表征主要包括催化剂颗粒形貌、催化剂与反应物的相互作用和催化剂的还原性等方面。
催化剂颗粒形貌可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进行观察和分析。
催化剂与反应物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吸附实验、漫反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进行研究。
催化剂的还原性是指催化剂在还原条件下的还原反应性能,可以通过程序升温还原和原位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等技术进行表征。
四、催化剂的性能评价催化剂的性能评价是指对催化剂进行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评价。
活性是指催化剂对反应物转化的能力,可以通过活性测试和动力学模型进行评价。
选择性是指催化剂在多个可能反应路径中选择某一种反应路径的能力,可以通过选择性测试和反应机理研究进行评价。
催化剂表征技术
![催化剂表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ff7b14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f.png)
催化剂表征技术催化剂是一种在化学反应中起到促进并加速反应速率的物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催化剂的性质和功能,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催化剂表征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揭示催化剂的化学成分、结构特征以及表面活性等重要信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催化剂表征技术,分别是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X射线衍射(XRD)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催化剂表征的技术。
X射线衍射通过向催化剂样品照射X射线,利用样品晶体的衍射现象来获得样品的结晶信息。
这种技术可以提供催化剂晶体结构的相关参数,例如晶胞参数、晶面指数以及晶体缺陷等。
XRD不仅能够确定催化剂的晶体相,还可以检测到存在于样品中的无定形或非晶态物质。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一种常用的催化剂表征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向催化剂表面照射高能电子束,利用样品表面释放出的特征性信号来获得样品的形貌和表面形貌信息。
SEM可以提供催化剂颗粒的大小、形状以及表面形貌的细节。
对于催化剂的微观表面形貌,SEM可以展示出丰富多样的形貌特征,例如颗粒大小分布、表面结构和孔隙形态等。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催化剂表征技术。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催化剂的内部结构和微观形貌。
TEM利用样品对电子束的透射和散射来获得催化剂的高分辨率图像。
与SEM 不同,TEM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样品结构信息,包括晶格结构、纳米颗粒的形态以及原子尺寸等。
通过TEM,可以准确地研究催化剂的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联。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是一种用于催化剂表征的光谱学技术。
FT-IR通过测量催化剂样品在红外光谱范围内吸收和散射光的特征来分析其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
催化剂中的不同化学键和官能团都会在红外光谱中表现出特征性的吸收峰。
通过解析和比较不同峰值的出现和强度,可以确定催化剂中存在的化学物种及其相对含量。
FT-IR可以用于研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反应机理等相关问题。
化学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化学催化剂的表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269084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c.png)
化学催化剂的表征方法催化剂是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它能够加速反应速率,提高反应效率。
为了深入了解催化剂的性质和效能,需要对其表征进行详细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催化剂表征方法。
一、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SEM是一种通过扫描电子束照射样品后,采集被扫描出的二次电子或背散射电子来获取样品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的技术。
对于催化剂来说,SEM可以提供催化剂的表面形貌、颗粒尺寸以及形貌分布等信息。
通过SEM观察催化剂的表面形貌可以了解其颗粒的形状和大小,以及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催化剂的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TEM是一种通过电子透射和衍射来研究材料结构和成分的高分辨率显微镜技术。
它可以提供催化剂的纳米尺度结构信息,并观察到催化剂的晶体结构、晶面排列以及晶体缺陷等特征。
通过TEM可以进一步了解催化剂的晶体形貌和晶格信息,这对于研究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XRD是一种利用物质对入射X射线进行衍射现象来研究材料晶体结构的技术。
对于催化剂来说,XRD可以提供催化剂的晶体相和结构信息。
通过测定催化剂的衍射峰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其晶体结构、晶粒尺寸和晶格畸变等信息。
此外,XRD还可以用来检测催化剂中的杂质物质和析出相,以及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有助于了解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反应机制。
四、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FTIR是一种基于样品吸收、散射和折射红外辐射的光谱技术。
对于催化剂来说,FTIR可以提供催化剂表面的化学键信息、吸附物种和反应中间体等信息。
通过FTIR可以了解催化剂表面的官能团和它们与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为研究催化剂的表面活性和吸附性能提供支持。
化工原理中的化工催化剂表征技术
![化工原理中的化工催化剂表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2b1e905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11.png)
化工原理中的化工催化剂表征技术化工催化剂表征技术在化工原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催化剂是促使化学反应发生的关键因素,而对催化剂进行准确和全面的表征有助于了解其性能和催化机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工催化剂表征技术,以及它们在化工原理中的应用。
一、催化剂的物理表征技术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EM是一种常用的表征催化剂形貌和微观结构的技术。
它通过扫描电子束对样品表面进行扫描,利用二次电子、反射电子和荧光X射线等产生的信号来获取样品的像。
SEM可以提供催化剂的形貌、孔隙结构、晶粒大小等信息,有助于对催化剂性能的理解和优化。
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TEM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表征催化剂微观结构的技术。
它通过透射电子束对样品进行照射,利用透射电子的相位和强度信息来获取样品的像。
TEM可以提供催化剂的晶体结构、晶面衍射、纳米尺度的粒子和催化剂负载等信息,对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
3. X射线衍射(XRD)XRD是一种常用的表征催化剂晶体结构的技术。
它通过照射样品的X射线束,测量不同角度下对X射线的衍射信号,进而确定样品的晶体结构和晶粒大小。
XRD可以检测催化剂的晶体相、晶胞参数、晶面衍射强度等信息,有助于对催化剂的相变和晶体生长机理进行研究。
二、催化剂的化学表征技术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FTIR是一种常用的表征催化剂表面化学组成的技术。
它通过测量样品在红外光波段内与光的相互作用,分析吸收和散射等信号来获取样品的红外光谱图。
FTIR可以检测催化剂表面的官能团、表面吸附物和催化反应中产物等信息,对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和反应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氢气程序升温脱附(H2-TPD)H2-TPD是一种常用的表征催化剂表面酸碱性的技术。
它通过在特定温度下将氢气逐渐加热,测量脱附氢气的量和温度,进而确定催化剂的酸碱位点和酸碱强度。
H2-TPD可以检测催化剂表面的酸碱位点密度、活性及分布情况,对催化剂的酸碱性质和催化反应性能的理解非常重要。
催化剂表征的主要内容
![催化剂表征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fe69ec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0.png)
催化剂表征的主要内容
催化剂表征是指对催化剂进行结构、组成、表面性质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以更好地了解催化剂的性能和活性。
主要内容包括:
1.化学成分和元素分析:
•使用技术如X射线荧光光谱(XRF)或原子吸收光谱
(AAS)等,来确定催化剂中的元素含量。
2.结构表征:
•X射线衍射(XRD):用于确定催化剂中晶体结构的方法。
•电子显微镜(SEM/TEM):提供催化剂表面形貌和粒子大小等信息。
•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TEM):对催化剂表面原子级结构进行高分辨率成像。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用于检测表面吸附物质和官能团。
3.表面化学性质: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提供元素的化学状态、电荷状态和表面组成信息。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面吸附物质的化学键信息。
4.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
•比表面积分析(BET):用于测定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孔径分布分析(BJH):用于测定催化剂孔隙大小和分布。
5.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
•实验室反应器:通过模拟实际催化反应条件来评估催化剂性能。
•动力学研究:考察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6.稳定性和寿命评估:
•循环实验:考察催化剂在多次使用后的性能变化。
•寿命测试:对催化剂在长时间内的稳定性进行评估。
这些表征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催化剂的类型、应用以及研究的具体目的。
通过综合这些表征手段,研究人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催化剂的性质,有助于优化催化剂设计和提高催化活性。
催化剂表征解读
![催化剂表征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cc532b9ce2f0066f433222d.png)
XRD物相分析
不同温度焙烧的Ag/SiO2催化剂XRD谱
浸渍法制备 16%Ag/SiO2
16%Ag/SiO2
▼ ▼
▼ : Ag
He7002h
▼
▼
O7002h
Intensity / a. u.
He5002h
O5002h
0
20
40
60
80
2 / o
TEM测定金属催化剂分散度
不同温度焙烧的Ag/SiO2催化剂TEM
dm/dt
30-192oC为脱水峰
192-262oC为CuO 还原峰
根据还原过程失重 可计算出催化剂Cu 含量
N2吸附法孔分布
0.10
(b)
0.05
孔体积(cm3/g nm)
0.00 0
10 20 30 40 50 60
孔径(nm)
新型DFL催化剂的孔径分布图
常用的固体表面酸性的测定方法
红外光谱法测定表面酸性和表面吸附物种
0.15 a
0.10
Ni/Al Mo/Al W/Al
原子比
0.05
0.00 0.0
中心
0.2 0.4 0.6
距离/mm
0.8 1.0
边缘
Ni-Mo-W/Al2O3催化剂颗粒中金属分布
TG-DTG测定Cu/Al2O3催化剂还原温度和Cu含量
质 量 减 少
温度/oC CuO/Al2O3于H2气下的还原TG-DTG曲线
2.常用表征方法举例
1、体相组成与结构
体相组成:XRF、AAS 物相分析: XRD:晶体结构 DTA:记录样品与参比物温差随温度变 化曲线, 吸热为负峰,放热为正峰 TG: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曲线 2、比表面与孔结构
催化剂测定与表征技术
![催化剂测定与表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2c271e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b.png)
催化剂测定与表征技术催化剂在化学工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加速反应速度,提高产物选择性,降低反应温度等。
为了充分了解催化剂的性能和稳定性,科学家们发展了各种测定和表征催化剂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催化剂测定与表征技术。
一、物理吸附法物理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催化剂表征技术。
通过测定催化剂表面吸附气体的物理吸附量,可以确定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和孔容等参数。
常用的物理吸附法包括比表面积测定、孔径分布测定和吸附等温线测定等。
其中,比表面积测定常用的仪器是比表面仪,可以测定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测定则可以通过气孔大小对吸附剂进行分类;吸附等温线测定可以获得催化剂的孔容和孔径分布。
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高分辨率表征催化剂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的技术。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催化剂表面的形貌、颗粒大小和分布等信息。
同时,通过能谱分析功能,还可以确定催化剂表面元素的组成和分布。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应用广泛,可以对不同种类的催化剂进行表征,为改进催化剂性能提供依据。
三、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高分辨率表征催化剂内部结构的技术。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催化剂微观结构的细节,如晶体结构、晶胞参数、晶界和缺陷等。
透射电子显微镜还可以进行能谱分析,确定催化剂微观结构元素的组成和分布。
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催化剂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揭示催化机理和改善催化剂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四、X射线衍射(XRD)X射线衍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催化剂表征的技术。
通过X射线衍射,可以确定催化剂晶体结构、晶胞参数和晶面取向等信息。
X射线衍射还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催化剂中晶体的相对含量。
X射线衍射技术是研究催化剂晶体结构和相变行为的重要手段,为催化剂的合成和改良提供了重要信息。
五、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是一种用于催化剂表征的非常有用的技术。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可以确定催化剂表面的吸附物质、化学键特征和表面活性位点等信息。
催化剂的表征与评估方法
![催化剂的表征与评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49a0e4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a.png)
催化剂的表征与评估方法催化剂是许多化学反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有效评估和优化催化剂的性能,科学家们开发出了各种表征方法和评估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催化剂表征与评估方法。
一、物理表征方法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通过SEM可以观察到催化剂的形貌和颗粒尺寸分布,从而评估催化剂的活性表面积。
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TEM可以提供催化剂的高分辨率图像,从而观察到催化剂的晶体结构、晶粒大小以及形貌等信息。
3. X射线衍射(XRD):XRD可以用于分析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和晶格参数,通过峰位和峰形分析可以确定催化剂的相态以及晶粒尺寸。
4. 紫外可见光谱(UV-Vis):这种表征方法可以通过测量催化剂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光谱,来确定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和电荷转移过程。
二、化学表征方法1.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通过XPS可以得到催化剂表面原子的电子能级和化学态,从而揭示催化剂的表面组成和表面反应活性位点。
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FTIR可以用于表征涂覆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物,例如吸附气体、表面中间体等。
3. 原位质谱(MS):通过质谱可以检测催化剂表面产生的化学物质,从而揭示催化剂的反应机制和活性物种。
三、催化活性评估方法1. 反应动力学:通过测量催化剂在给定反应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可以评估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2. 表面酸碱性:催化剂表面的酸碱性质对于某些反应过程至关重要,通过表征催化剂表面酸碱性,可以评估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3. 比表面积测量:催化剂的活性表面积与其性能密切相关,通过测量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以评估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和稳定性。
4. 催化剂寿命评估:对于长期稳定性评估,科学家们通常会对催化剂进行寿命测试,以模拟实际工业条件下的使用情况。
总结:催化剂的表征与评估方法多种多样,上述仅为其中一部分常用方法。
综合利用这些表征和评估技术,可以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催化剂的性能和反应机制,进而指导催化剂的设计与改进。
催化剂的表征及其活性测试
![催化剂的表征及其活性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1d33db7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4.png)
催化剂的表征及其活性测试一、引言催化剂是从化学反应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可以加速化学反应速度,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选择性。
因此,对于催化剂的表征和活性测试,一直是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二、催化剂的表征技术1. X射线衍射(XRD)X射线衍射是一种常用的催化剂的表征技术。
该技术可以通过测定催化剂晶体结构的衍射图,来判断催化剂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化学组分、晶体结构、晶粒尺寸和晶格畸变等。
XRD技术还可以分析催化剂的形貌、表面态和晶体结构相,以及定量分析催化剂晶格畸变度和孔径分布。
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TEM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电子显微技术,可以在微观尺度上研究催化剂的微观形貌、结构和分子交互作用。
该技术通常用于研究催化剂的晶化程度、晶粒形貌、晶体内部结构、分子间空间关系和分布状态等方面的信息。
3. 稳态和瞬态表面分析技术稳态和瞬态表面分析技术主要包括吸附分析、催化反应动态表征分析和光电子光谱学等。
吸附分析可以用来研究催化剂表面与吸附物的相互作用,催化反应动态表征分析用来研究催化剂活性中心、反应过渡态和反应机理,光电子光谱学则可用于研究催化剂表面发射性质、表面电荷状态和表面吸附物的分子结构等。
三、催化剂的活性测试技术常用的催化剂活性测试技术主要包括:热重分析、催化反应动力学分析、催化反应机理分析和渗透技术等。
1. 热重分析热重分析是一种热学分析技术,可以测定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的脱水率或烧结程度。
该技术可用于定量分析催化剂表面积、孔径分布和热稳定性,以及了解催化剂形态、晶体结构和离子交换能力。
2. 催化反应动力学分析催化反应动力学分析用于研究催化剂催化反应活性和反应速率等动力学参数。
该技术可通过变量温度反应和时域催化反应分析等方法确定催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如反应速率常数、反应活化能和反应级别等。
3. 催化反应机理分析催化反应机理分析可以研究催化剂的反应机理,了解催化反应中的关键步骤、反应中间体和反应产物等。
化学技术中的催化剂表征方法与参数解读
![化学技术中的催化剂表征方法与参数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5262ad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3.png)
化学技术中的催化剂表征方法与参数解读催化剂表征是研究催化剂性能和反应机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催化剂表面的形貌、组成、结构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可以揭示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催化反应的发生机理,从而指导催化剂的设计和优化。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催化剂表征方法,并对一些常用的催化剂表征参数进行解读。
一、X射线衍射(XRD)表征方法XRD是一种常见的催化剂表征方法,通过分析材料的衍射峰来确定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和晶体学参数。
XRD可以揭示催化剂材料的晶体相、晶格常数、晶格对称性、晶体尺寸等信息。
常用的催化剂表征参数有衍射峰的位置、强度、半高宽等。
例如,在金属催化剂中,通过观察金属的晶体结构和晶面指数,可以了解活性中心的分布和催化反应的机理。
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方法SEM是一种常见的催化剂形貌表征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束和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获得催化剂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的信息。
通过SEM可以观察到催化剂的形貌、孔隙结构、粒径分布等。
常用的催化剂表征参数有粒径分布、比表面积、孔隙体积等。
例如,在催化剂研究中,通过SEM可以观察到催化剂颗粒的形貌,从而判断催化剂的颗粒大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三、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方法TEM是一种催化剂结构表征方法,通过电子束的穿透性,可以观察到材料的晶格结构、晶面取向、界面结构等。
TEM可以对催化剂的纳米颗粒进行高分辨率的观察和定量分析。
通过TEM可以揭示催化剂纳米颗粒的形貌、尺寸、晶体结构等。
常用的催化剂表征参数有晶体间距、晶格缺陷、晶体取向等。
例如,在催化剂纳米颗粒研究中,通过TEM可以观察到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从而了解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和催化反应的发生机理。
四、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方法FTIR是一种催化剂表征方法,通过在催化剂表面吸附气体分子的红外光谱特征,可以判断催化剂表面的官能团和吸附物种。
FTIR可以揭示催化剂表面的化学组成、表面态及吸附量等信息。
化学技术中的催化剂表征与分析
![化学技术中的催化剂表征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0822d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9.png)
化学技术中的催化剂表征与分析催化剂,作为化学反应的关键,在化学技术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催化剂表征与分析是研究催化剂性质和反应机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催化剂效能和开发新型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
一、催化剂表征的基本原理催化剂表征主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分析来了解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从而揭示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和特性。
1. 物理性质分析:包括催化剂的表面积、孔隙结构和晶型分析等。
表面积是催化剂活性的重要指标,通常通过比表面积测定仪器(如BET)来测量。
孔隙结构可以通过气体吸附分析(如BJH法)得到,有助于了解催化剂的传质性质。
晶型分析则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来进行,可以了解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和晶相组成。
2. 化学性质分析:主要包括催化剂的化学组成、表面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分析等。
化学组成可以通过元素分析仪和质谱仪等来确定。
表面酸碱性可以通过酸碱滴定、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来研究。
氧化还原性则通常通过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程序升温氧化(TPO)等技术进行。
二、催化剂表征方法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催化剂表征方法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近年来,一些新的表征方法和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1. 原位/原子尺度表征:传统的催化剂表征方法大多是在室温下进行的,难以揭示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下的真实性质。
原位表征通过在催化反应条件下对催化剂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催化剂的动态行为,如催化剂的结构变化和活性中心的形成。
原子尺度表征则可以将催化剂的结构和反应活性的空间分辨率提高到原子尺度,如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
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SERS是一种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增强的拉曼光谱技术。
它通过将催化剂置于银或金等金属纳米颗粒上进行测量,可以提高拉曼光谱的灵敏度,从而得到更多的结构信息,如催化剂表面的吸附物种、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状态等。
三、催化剂分析技术的应用催化剂表征与分析技术在催化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催化剂的表征、设计和优化起着重要作用。
化学技术中的催化剂表征方法与参数解读
![化学技术中的催化剂表征方法与参数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d210fd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1.png)
化学技术中的催化剂表征方法与参数解读催化剂是化学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物质,它能够在化学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与参数解读对于研究催化剂的性质和活性具有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催化剂表征方法和参数解读的相关知识。
一、X射线衍射(XRD)X射线衍射是一种常见的催化剂表征方法。
通过照射催化剂样品,利用样品晶体的周期性排列特征,可以得到反射X射线的强度和角度,从而得到样品的晶体结构信息。
X射线衍射可以帮助确定催化剂中晶体的相、晶胞参数和结晶度等。
在催化剂的表征中,X射线衍射常常用来确定催化剂的晶相。
不同的晶相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很大影响。
此外,X射线衍射还可以用来评估催化剂的结晶度,结晶度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活性。
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EM是一种常用的催化剂表征方法。
通过利用束缚电子的相互作用和电子与样品表面的散射,可以得到催化剂表面形貌、颗粒尺寸和形状等信息。
SEM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催化剂表面形貌图像,从而帮助研究催化剂的分散性和孔隙结构等。
此外,SEM还可以进行能谱分析,获取催化剂中元素的组成信息。
三、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FTIR是一种常用的催化剂表征方法之一。
通过测量催化剂在红外辐射下吸收或发射的光,可以获得与催化剂表面吸附物质有关的信息。
FTIR可以用来分析催化剂表面的吸附物种和吸附状态,从而帮助研究催化剂的催化机理。
此外,FTIR还可以通过催化剂上吸附剂分子的振动频率变化,评估催化剂的酸碱性质和表面活性位点等。
四、N2吸附-脱附(BET)N2吸附-脱附是一种常用的催化剂表征方法。
通过测量催化剂对气体吸附和脱附过程中的压力变化,可以得到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等信息。
BET表面积可以提供评估催化剂活性的重要指标。
较高的比表面积通常意味着更多的活性位点和更好的催化性能。
此外,催化剂还有一些其他常用的表征方法和参数解读,如EDX能谱分析、X 射线吸收光谱(XAS)、拉曼光谱等。
表征技术
![表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51e93d5a1c7aa00b52acb79.png)
料的微米级孔结构,因此普通扫描电子显微镜一般多用于观测大孔材料[3]。对于分辨率要求 很高的多孔材料的表征,如纳米孔(微孔、介孔等)材料,则需要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又称为高倍数扫描电镜,它可以实现高分辨率观察。 4.2 多孔材料的骨架晶体结构及原子尺度显微孔结构表征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可以提供样品的形态、粒径、孔径大小和分布情况等,结合选区 电子衍射(SAED)花样图,可以知道样品的晶体性质以及每个衍射环所对应的衍射晶面。 衍射晶面可以通过公式计算: Rd=Lλ 式中:R 为中心透射斑点与衍射环斑点间的距离;d 为衍射晶面间距;L 为衍射长度(试 样到照相底板的距离),λ 为电子波波长。 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在原子尺度直接观察多孔材料的微缺陷和骨架结构。 如果 所观测的多孔材料是晶体的话, 将出现晶格条纹图, 通过晶格条纹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孔结 构的有序性、孔排列情况、孔壁厚度以及外来原子的填充情况等。 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 分辨哪儿是孔, 哪儿是原子, 要依据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背底情况。 例如,如果成的是暗场像,背底是暗色,暗处是孔,反之亦然,即孔的明暗与背底颜色一 致。还有确定 SAED 花样图中 R 值的大小时,也要依据成像的背底情况:如果成的是 暗场像,则中心透射斑点和衍射环斑点(亮环)间的距离为 R 值;反之亦然,即所选衍射环斑 点 明暗与背底颜色相反。 4.3 多孔材料的表面形貌表征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是通过测量针尖与样品表面之间的力 来获得样品表面形貌的,是当今最好的纳米观测技术之一。它可以直接观察原子和分子,对 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等固态或液态材料均适用。AFM 广泛用于材料、生命科学及聚合物 的研究。尤其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极其重要,在 AFM 发明以前,人们只能观察干细胞的纳 米显微结构,而无法观察活细胞的纳米显微结构。有了 AFM,人们不仅能观察活细胞的显 微结构,而且能对其生理活动过程进行跟踪观察。 4.4 多孔材料的结构表征新技术 核磁共振技术(NMR)是一种重要的表征多孔材料结构的新方法。 其中, 激光抽运和自旋 129 交换的超极化 Xe 核磁共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 是检测多孔材料孔结构比较 [4] 有效和灵敏的手段. 文献 综述了其原理及在无机微孔和介孔等多孔催化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五. 高聚物/金属界面微观的表征技术 界面是两种基材连接的纽带, 也是信息传递的桥梁。 界面的结构与性能以及粘结强度等 因素直接关系到膜层/金属材料的性能。 在本文中着重介绍了一些表征方法在有机膜层/金属 粘接界面中的应用。如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X 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及拉曼光谱法。 5.1 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研究有机膜层根据量子理论,光子能量与频率之间的关系为 E=hv,其能量 是不连续和量子化的。 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子经过分子时, 分子吸收光子能量后随光子能量 的大小产生转动、 振动和电子能级的跃迁, 一些频率就会被分子中相同振动频率的键所吸收, 从而使红外光谱产生变化。 常用的傅里叶变换光谱具备足够的灵敏度和较高的选择性, 主要 有衰减全反射光谱(ATR)与反射吸收红外光谱法(RA-IR)两种方法。 傅里叶变换光谱能分析高 分子化合物含有的官能团,以及膜表面发生的化学变化。 5.1.1 衰减全反射光谱法(ATR) 衰减全反射光谱(ATR)又称为内反射光谱。红外辐射经过棱镜投射到样品表面,当光线 的入射角θ 比临界角θ C 大时,产生全反射现象。然而实际光线是要贯穿样品内一定深度后
催化剂表征技术
![催化剂表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f134ce608a1284ac85043e0.png)
催化剂的表征技术;即特性的描述。
采用现代科学手段与现代分析仪器,对一种物质进行物理化学鉴定、鉴别等一系列特性及特征的描述。
表征用Characterization来表示。
4.1 电镜技术4.2 X射线衍射4.3 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 4.4 X射线光电子谱(XPS)4.5 热分析技术4.6 激光拉曼技术4.7 程序升温分析技术4.8 红外吸附4.1 电镜技术电镜技术主要用于测量材料的颗粒度、粒径及分散性,可观察到样品表面的微细形态结构。
第一代光学显微镜它使人类“看”到了致病的细菌、微生物和微米级的微小物体,对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至今仍是主要的显微工具。
第二代电子显微镜20世纪三十年代早期卢斯卡(E. Ruska)发明了电子显微镜。
使人类能“看”到病毒等亚微米的物体,它与光学显微镜一起成了微电子技术的基本工具。
第三代扫描探针显微镜(纳米显微镜)1981年比尼格和罗勒尔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使人类观察到单个原子。
1985年比尼格发明了具有原子分辨率、可适用于非导电样品的原子力显微镜(AFM)。
STM与AFM 一起构建了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系列。
使用SPM不仅能观察单个原子或分子,还能操纵单个原子或分子,人们称SPM是纳米世界的“眼”和“手”。
比尼格、罗勒尔和卢斯卡分享了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SEM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T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STM (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e)AFM (Atomic Force Microscope)一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1 SEM成像原理(1) 二次电子它在SEM成像过程中担任主角。
它是样品本身的原子中的外层电子,被入射电子激发出来后,形成带有样品形貌等信息的电子束。
催化剂表征
![催化剂表征](https://img.taocdn.com/s3/m/49fc8a7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c.png)
催化剂表征引言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增加反应速率的物质。
为了充分发挥催化剂的作用,需要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催化剂表征的目的是了解催化剂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与反应活性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催化剂表征方法。
1. X射线衍射(XRD)X射线衍射是一种常用的催化剂表征技术。
通过将X射线照射到催化剂样品上,利用样品中晶体的结构对X射线的衍射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催化剂的晶体结构信息。
XRD可以提供催化剂晶格常数、晶体结构等信息,通过解析衍射峰可以确定催化剂中物理相的种类和含量。
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EM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催化剂表征技术。
通过扫描电子束照射催化剂样品的表面,利用样品表面的反射电子产生的信号得到图像,可以获得催化剂表面形貌和颗粒大小等信息。
SEM 还可以配合能谱仪对催化剂中元素的分布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催化剂中元素的分布情况。
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TEM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催化剂表征技术,可以提供催化剂的原子尺度信息。
通过电子束透射催化剂样品,利用样品中的原子对电子的散射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和晶格缺陷等信息。
TEM可以观察催化剂颗粒的形貌、尺寸以及晶体结构,并且可以通过电子能谱对催化剂中元素的分布进行分析。
4. 氨气物理吸附(BET)BET法是一种常用的催化剂表征技术,用于表征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通过在低温下将催化剂暴露在氨气中,利用氨气物理吸附的原理测定催化剂的吸附量,得到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BET法可以评估催化剂的孔隙结构和活性组分的分散性。
5. 程序升温还原(TPR)TPR是一种表征催化剂还原特性的技术。
通过加热催化剂样品,在还原气氛中观察其还原的温度和程度,可以了解催化剂还原的性质和活性组分的状态。
TPR可以评估催化剂的还原能力和还原峰的数量、位置和形状,以及还原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参数。
结论催化剂表征是对催化剂进行结构和性质分析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化学中的催化剂表征技术及应用
![化学中的催化剂表征技术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dce67d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0.png)
化学中的催化剂表征技术及应用催化剂作为化学反应中的重要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催化剂的表征技术在催化化学领域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催化剂表征技术相当于对催化剂的性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测试,并为催化反应提供有力的技术和理论支撑。
本文将主要介绍催化剂表征技术的种类以及它们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一、X射线衍射技术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是催化反应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X 射线技术通过对催化剂表面上晶体的衍射图谱进行分析,了解其晶体结构、晶格参数、晶面等信息,从而研究催化剂的物理性质与催化本质机理。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采集晶体在X射线入射下的相对位置,来计算晶体中原子的布局和大小。
以X射线粉末衍射(XRD)技术为例,它可根据晶体的结构和属性来判断其所对应的晶相类型,进而推断出其物化性能,例如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高温稳定性等。
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技术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技术是一种分析化合物结构、功能及反应机理的有效工具。
其基本原理是将分子在不同频率下对红外辐射的吸收能力进行探测,以便了解分子表面和活性中心的结构和成份。
该技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是识别和鉴定催化剂表面的吸附物或化学组分,为催化机理及反应动力学研究提供支持。
它可以用来检测表面吸附物的种类,如对CO、NO、O2、H2的吸附对活性金属位的占据情况、氧空位AB表面和红外可见发射材料的表面交换等均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三、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都是催化剂表征技术中的常用技术方法。
TEM技术主要是通过高分辨率的电子微探针来研究催化剂的纳米尺度结构及其相关的反应活性。
与其镜像SEM技术不同的是,它可以捕捉各种化学相的高分辨率结构和成分,并且能够研究原子级别的催化反应。
TEM 技术在催化剂中的应用主要是研究纳米催化剂的结构-性能关系,例如量子点催化剂、合金催化剂等。
通过该技术,研究者可以实现观察催化剂在原子级别的分子构造,进而确定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效应、活性以及性能等方面的影响。
催化剂表征[001]
![催化剂表征[001]](https://img.taocdn.com/s3/m/cd9a79f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3.png)
催化剂表征引言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起到促进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选择性以及减少能量损失的物质。
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往往与其微观结构密切相关,因此对催化剂进行表征是研究和开发有效催化剂的关键步骤。
催化剂表征是通过一系列技术和方法对催化剂的形貌、结构、组成以及其表面和体相性质进行研究和表征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催化剂表征技术,并讨论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表征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EM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表面形貌观察技术。
它通过利用电子束与样品表面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样品的表面形貌信息。
SEM可以提供催化剂的形貌、尺寸分布以及表面粗糙度等信息。
此外,SEM还可以通过能谱分析(EDS)来确定催化剂的元素组成。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TEM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内部结构观察技术。
它通过透射电子束穿过催化剂样品并与样品内部物质相互作用来获取催化剂的内部结构信息。
TEM可以提供催化剂的晶体结构、晶格参数以及晶体缺陷等信息。
此外,TEM还可以通过选区电子衍射(SAED)来确定催化剂的晶体学性质。
X射线衍射(XRD)XRD是一种用于表征晶体结构和晶格参数的技术。
它利用X射线与催化剂样品中的晶体结构相互作用形成衍射,通过对衍射图样的分析可以确定催化剂的晶体结构、晶格参数以及晶体取向信息。
XRD还可以用于定量分析催化剂中各相的含量以及晶体尺寸分布。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FTIR是一种用于表征催化剂表面化学组成和表面吸附物的技术。
它利用红外光与催化剂表面上化学键的振动相互作用,通过分析红外光谱可以确定催化剂表面上的化学组成、吸附物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FTIR还可以用于研究催化剂的酸碱性质以及表面覆盖物的形成和解离过程。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PS是一种用于表征催化剂表面化学状态和元素组成的技术。
它利用X射线照射催化剂表面,通过测量样品所发射出的电子能谱来确定催化剂表面元素的化学状态和相对丰度。
XPS可以提供催化剂的表面组成、氧化还原态以及表面上的吸附和反应物种。
现代催化剂表征方法简介
![现代催化剂表征方法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6643856af1ffc4ffe47ac9c.png)
(1)粉晶样品的制备
① 将被测试样在玛瑙研钵中研成10μm左右的细粉; ② 将适量研磨好的细粉填入凹槽,并用平整光滑的
玻璃板将其压紧;
载气流速对TPD 曲线的影响
图中数字为缩 放倍数
升温速率对TPD 曲线的影响
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
① 表征固定酸催化剂表面酸性质 ② 研究金属催化剂的表面性质 ③ 研究脱附动力学参数
NH3-TPD技术
吸附质和载气:高纯氮,氨气 方法要点: ①样品准备:催化剂压片破碎筛选40-60目,0.1-0.2g; ②热吹扫预处理净化样品表面; ③吸附氨气并确认化学吸附饱和; ④除掉所有非化学吸附氨气; ⑤程序升温脱附在稳定的载气流中,以一定的升
5. XRD 分析法在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
⑴ 鉴定催化剂的物相结构以及定量分析该物 相;
⑵ 分析催化剂制备过程或使用过程中的物相 变化;
⑶ 与其他表征手段如(DTA、TG、IR 等)联 合,结合催化反应数据,分析物相和反应 特性之问的关系
基本原理:将已吸附了吸附质的吸附剂或催化剂
按预定的升温程序(如等速升温)加热, 得到吸附质的脱附量与温度关系图的方 法。
主要用于考察吸附质与吸附剂或催化剂之间的相 互作用情况,可获得催化剂表面性质,活性中心, 表面反应等方面的信息。
装置流程图:
TPD技术原理
催化剂经预处理将表面吸附气体除去后,用一 定的吸附质进行吸附,再脱去非化学吸附的部分, 然后等速升温。当化学吸附物被提供的热能活化, 足以克服逸出所需要越过的能垒(脱附活化能)时, 就产生脱附。 由于吸附质和吸附剂的不同,吸附质与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k为化学键的力常数(N/cm ),为双原子折合质量
1 k (cm1) 2c
m1m 2 m1 m2
二、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 多原子分子的振动更为复杂(原子多、化学键多、空间结构复杂)
,但可将其分解为多个简谐振动来研究。
• 简谐振动 整个分子质心不变、整体不转动、各原子在原地作简谐振
动且频率及位相相同。此时分子中的任何振动可视为所有上述简谐振 动的线性组合。
• 7)与色谱等联用(GC-FTIR)具有强大的定性功能。
基本原理
• 一、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 分子的两个原子以其平衡点为中心,以很小的振幅(与核间距相比)作周期性“简谐”振动,其振 动可用经典刚性振动描述:
(频 ) 2 率 1 k.....或 ..( .c . .1 m ) 1 c 2 1 c k
• 红外光谱法主要用于化合物鉴定及分子结构表征,亦可用 于定量分析
光谱区与能量相关图
2)
近红外(泛频) (0.75~2.5 m)
倍频
中红外(振动区) (2.5~25 m)
分子振动转动 (常用区)
远红外(转动区) (25-1000 m)
分区及波长范围
红外光谱法(IR)
• 红外光谱又称分子振动转动光谱,属分子吸收光谱。样品 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其中一些频 率的辐射,分子振动或转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使振转能级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相应于这些区域的透射光强
减弱,记录百分透过率T%对波数或波长的曲线,即红外光
谱。
连续 h (I 0 ) M 分 子 振 跃 动 M 迁 转 * 动 I t
分子转动 跃迁类型
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下图为苯酚的红外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的特点
• 1)红外吸收只有振-转跃迁,能量低; • 2)应用范围广:除单原子分子及单核分子外,几乎所有有机物均有
红外吸收; • 3)分子结构更为精细的表征:通过IR谱的波数位置、波峰数目及强
度确定分子基团、分子结构; • 4)定量分析; • 5)固、液、气态样均可用,且用量少、不破坏样品; • 6)分析速度快。
各组分分 布:TEM
表面结构: 孔隙率:
LEED
Physisorption
分散度:Chemisorption; XRD; TEM
配位、价态:IR; NMR;EPR;UV-vis
电子能级: XPS
酸碱性:IR; Chemisorption
表面活性反应性能: TPD; TPR;TPSR
• AAS: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原子吸收光谱 • AES: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俄歇电子能谱 • DTA: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差热分析法 • EPR (ESR):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电子自旋共振 • IR: Infrared Spectroscopy红外吸收光谱 • LEED: Low-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低能电子衍射 • 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扫描电子显微镜 • T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透射电子显微镜 • TG: Thermogravimetric method 热重 • TPD: Temperatrue-programmed desorption程序升温脱附 • TPR: Temperatrue-programmed reduction程序降温脱附 • TPSR: Temperatrue-programmed surface reaction程序升温表面反应 • XRF: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 XPS: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XRD: X-ray diffraction X射线衍射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
1 拉曼光谱概述 2 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 3 激光拉曼光谱仪 4 拉曼光谱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1 拉曼光谱概述
1.1 拉曼光谱的发展历程
• 1928年印度物理学家C.V.拉曼在实验 中发现,当光穿过透明介质被分子散 射的光发生频率变化,这一现象称为 拉曼散射,本人也因此荣获1930年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
• 简谐振动基本形式
伸缩振动:原子沿键轴方向伸缩,键长变化但键角不变的振动。 变形振动:基团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但键长不变的振动。又称 弯曲振动或变角振动。
红外光谱仪
目前有两类红外光谱仪:色散型和干涉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色散型红外光谱仪工作原理图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工作原理图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光路图
红外光谱法应用
• 定性分析 1. 已知物的签定
• 将试样谱图与标准谱图对照或与相关文献上的谱图对照。 2. 未知物结构分析
• 如果化合物不是新物质,可将其红外谱图与标准谱图对照(查对) , 如 果化合物为新物质,则须进行光谱解析,其步骤为: 1)该化合物的信息收集:试样来源、熔点、沸点、折光率、旋光率等; 2)不饱和度的计算: 通过元素分析得到该化合物的分子式,并求出其不饱和度过 3)查找基团频率,推测分子可能的基团; 4)查找红外指纹区,进一步验证基团的相关峰; 5)通过其它定性方法进一步确证
拉曼发明的拉曼光谱仪
• 1928~1940年,受到广泛的重视,曾是研究分子结 构的主要手段。这是因为可见光分光技术和照相感 光技术已经发展起来的缘故;
• 1940~1960年,拉曼光谱的地位一落千丈。主要是 因为拉曼效应太弱(约为入射光强的10-6),并要求 被测样品的体积必须足够大、无色、无尘埃、无荧 光等等。所以到40年代中期,红外技术的进步和商 品化更使拉曼光谱的应用一度衰落;
催化剂表征技术
催化剂表征内容
• 化学组成与物相结构 • 比表面与孔结构 • 活性表面与分散度 • 表面组成与表面结构 • 酸碱度 • 氧化还原性等
催化表征技术(方法)
体相组成:XRF; AAS;ICP
物相性质:XRD; TEM; DTA; TG
表面组成:XPS; AES
比表面: BET
晶粒尺寸: SEM; TEM; T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