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变性脊柱侧凸弯曲侧别对OLIF手术操作的影响分析
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远端融合椎选择的研究进展
2 退 变 性 脊柱 侧 凸 的手 术 治 疗 退 变 性 脊 柱 侧 凸 手 术 干 预 的 指 征 主 要 有 三 个 方 面 : ( 1 ) 严 重的腰背部疼痛影响正常 生活 , 保 守治疗无效 ; ( 2 )
标. 即 受损 神 经 的 完 _ 牟 = 减 压 以及 冠 状 面 和矢 状 面平 衡 的重
建。 术 前 必须 进 行 多 方 面 评估 和仔 细 考 虑 患 者 町 能 出现 的 并 发 症 和 手 术效 果 。B i r k n e s 等㈣ 认 为术 前 需 要从 以下 几个
1 退 变 性 脊 柱 侧 凸 的 临床 特 征 退变性脊 柱侧凸常住椎 问盘退变 的基础上 发生 , 椎 管 狭 窄 发 生 率较 高 . 顶椎 最 常 位 于 L 3 / 4或 L 2 / 3间 隙 , 其 次
胸弯 C o b b角 ≥5 0 。 ~ 6 0 。 , 腰弯 C o b b角 ≥3 0 。 ; 腰 部 冠 状 向
和/ 或矢状面畸形进展每年超过 5 。 ; ( 3 ) 神 经 根 受 压 现 根 性疼痛 、 神 经 源 性 间 歇性 跛 行 以及 马 尾 神 经 损 伤 症 状 。 r 术 的 目的是 改善 患 者 的 功 能 .通 过 于 术 达 到 两 个 基 本 目
1 7 0
中国脊柱脊髓 杂志 2 0 1 3年第 2 3卷第 2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o l o fs p i n e a n d S p i n a l C o r d, 2 0 1 3 , V o 1 . 2 3 , No . 2
瓣 赫 瓤
退变性脊柱侧凸近端融合椎的选择:原则及相关问题
退变性脊柱侧凸近端融合椎的选择:原则及相关问题退变性脊柱侧凸(DS)常合并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椎体旋转、椎间半脱位及矢状面失平衡等病理改变,其手术治疗策略复杂。
当患者脊柱侧凸较重、畸形进行性进展,并存胸腰椎后凸畸形,或矢状、冠状面躯干倾斜明显时,常需脊柱矫形融合术以恢复脊柱序列及躯干整体力线,减轻患者症状,并控制畸形的进展。
对此类患者,近端融合椎(UIV)的选择是影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并结合临床经验,对DS患者UIV的选择原则进行阐述,并分析相关争议问题。
DS患者UIV 的选择原则在选择DS的UIV时应综合考虑以下方面:(1)拟终止节段的状态,即UIV应为正常的椎体,不应终止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或先天性畸形的节段。
(2)在冠状面上,UIV及其头端的椎间隙应尽量水平化,且位于稳定区内,即UIV应位于骶骨正中线±50px的范围内;同时,其应为或接近中立椎,无明显椎体旋转。
Cho等提出,UIV不应低于侧凸上端椎,否则会增加邻椎病的发生,并建议选择中立椎为UIV。
(3)邻近节段的椎间盘及关节突应均无明显退变,且相邻椎体在各平面上均稳定。
(4)在矢状面上,当存在节段性胸椎或胸腰段后凸畸形时(T5~T12>60°;T10~L2≥20°),融合节段应跨越后凸畸形区,常选择后凸畸形上端椎远端的矢状面稳定或中立椎,不应终止于畸形顶椎区。
此外,也应避免矢状面上UIV相邻椎间隙的成角。
除上述几点,选择UIV时还应考虑脊柱侧凸严重程度,冠状面失平衡和顶椎偏移,以及双肩平衡状态等因素。
总之,对DS近端融合椎的选择应充分考虑退变范围,弯型及病理解剖特点,矢状面序列等,以求获得冠状面和矢状面满意的矫形效果。
UIV应终止于上胸椎或下胸椎区的争议对于DS长节段融合UIV终止于上胸椎或下胸椎区的选择上,通常当患者为双弯有较重的胸椎侧凸(>40°~50°)、明显的胸椎后凸或胸腰交界区后凸畸形、发生矢状面或冠状面失平衡及骨量差骨质疏松严重时,需考虑延长至上胸椎(T2~T4);而当患者处于正常的平衡状态时,可终止于下胸椎(T10~T12)。
退变性脊柱侧弯(治疗篇)
退变性脊柱侧弯(治疗篇)介绍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治疗原则、术式选择、入路选择、术后并发症等。
以缓解症状为主,在能够保证病人一定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简单、方便、小创伤的治疗方法。
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患者多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成人脊柱侧弯将更加普遍。
本期小灶主题即为“退变性脊柱侧弯”,共分五集,分别为基础篇、测量篇、诊断篇、治疗篇、技术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十分适合刚入脊柱科室的住院医师及致力于脊柱方向的医学生学习,也希望与更多骨科同仁交流,本期为“治疗篇”。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骨科林永绥首先需要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弯(DS)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无症状的DS,一般不需要治疗或仅需随访观察。
与AIS不同,DS的治疗一般不以矫正畸形为目的,常是针对局部疼痛和椎管狭窄的症状,恢复脊柱序列和稳定,仅少数引起失平衡的DS需要矫形恢复平衡。
另外,DS 一般发生于老年人,需全面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心肺功能、骨量和生活方式等,根据患者的症状。
身体情况、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以缓解症状为主,在能够保证病人一定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简单、方便、小创伤的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分析腰背痛或放射痛的来源。
腰背痛、肌肉无力和轻度神经根性症状者可以保守治疗,一般均可减轻疼痛程度和改善生活质量、恢复功能,所以大多数DS可采取保守治疗。
标准的治疗方案应包括短期的休息,口服消炎镇痛药物(主要为NSAIDs),并在少数情况下短期使用支具展开剩余88%根据疼痛来源可以局部注射或封闭,如硬膜外注射、神经根阻滞、关节突关节封闭等。
有文献报道按摩和矫形治疗有效,但需在专业的物理治疗中心进行。
躯干稳定性锻炼和低对抗性的有氧条件下可耐受的锻炼也有益,加强腹部和背部肌肉的运动疗法(如游泳)对疼痛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
另外,针对的药物治疗也常常有效。
三环类抗药物具有镇静作用,可以减轻神经源性疼痛,有助于缓解患者晚上的疼痛,加巴喷丁也有类似作用,这些药物对于老年人群有较大益处。
TLIF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TLIF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分析作者:王自洲由学江程景春崔波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第33期【摘要】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的腰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技术(TLIF)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和治疗体会。
方法:2008年5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该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2例。
手术入路采用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相应脊柱阶段,扩大的椎板间开窗法,摘除髓核和彻底减压,椎间隙Cage植骨融合手术。
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随访疗效。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 h;手术出血量平均350 ml;随访1~1.5年;融合率100%,融合时间为8个月。
患者症状改善优良率为90%。
结论:TLIF技术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融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和效果较好等优点。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 TLIF;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081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腰椎退行性疾病成为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
其中大部分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但是对于部分长期腰痛和腿痛的患者经过规范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反复发作,需要手术治疗[1]。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TLIF技术手术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35~79岁,平均60岁。
L3~4椎间盘突出13例,L4~5椎间盘突出15例,L5~S1椎间盘突出10例,L4~5及L5~S1椎间盘均有病变8例,腰椎滑脱6例。
52例患者中有下肢根性症状的有35例,占67%。
术后随访平均14个月。
1.2 诊断方法术前常规进行入院体格检查、正侧位和动力位X线片、CT及MRI检查以及双下肢肌电图检查。
腰椎不稳通常指原发性腰椎不稳,主要从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加以诊断。
椎体间融合的适应证包括:(1)腰椎不稳定。
(2)腰椎滑脱。
(3)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
(4)脊柱侧凸Cobb角>250°。
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17例分析
正明显丢失 , 断钉及螺钉松动。结论 无
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 凸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和畸形矫正效果 。
紊乱 , 产生的一 种 以骨骼 病 变为 特征 的 全身 慢性 营 养性 疾
病, 易并 发 肺 炎 、 泻 、 血 等 疾 病 。本 病 主 要 见 于 2岁 婴 幼 腹 贫
剂之一 , 与鱼肝油滴 剂相 比, 药物含 量பைடு நூலகம் 确 , 稳定性 良好 , 与
肌注维生素 D 效 果 相 当 , 且 服 用 方 便 , 并 口味 适 宜 , 为 患 易
增加, 血磷降低 , 骨样组织 因钙化 过程发生 障碍而局部 堆积 。
成 旨细 胞代 偿 增 生 、 性 磷 酸 分 泌 增 加 。 临 床 即 出 现 一 系列 碱 佝 偻病 症状 和 血 生 化 改 变 。B L 由 成 骨 细 胞 合 成 , 4 J AP 当 ,L 体 内缺 乏 维 生 素 D时 , 钙 化 不 足 , 骨 细 胞 趋 于 增 生 活 跃 , 骨 成 致使血 中 B A L P活 性 增 加 , 改变 先 于 影 响 变 化 , 认 为 是 小 其 被 儿 佝 偻 病 最 特 异 的 指 标 J 。 儿 童 体 内维 生 素 D及 摄 取 的 含 维 生 素 D食 物 只 有 通 过
[ 4]王荚 , 牛春燕 , 李红磊 , 婴 幼儿腹 与佝偻病 相关性探 讨. 等. 中
国医 药 导 报 ,8 74(2 :7— 8 2 0 , 2 )9 9 . ( 收稿 日期 :00—0 21 9—2 ) 6 ( 文编 辑 : 威 ) 本 郎
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近期疗效分析 耿晓林1 禹萌
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近期疗效分析耿晓林1 禹萌发表时间:2014-08-07T11:16:54.1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2期供稿作者:耿晓林1 禹萌[导读] 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耿晓林1 禹萌2(1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 453100;2郑州人民医院 450000)【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近期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和影像学评分为:ODI评分为(60.37±8.46)分,JOA评分为(10.27±2.18)分,矢状位腰椎前凸角(15.46±3.15)°,冠状位Cobb为(20.48±5.19)°;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影像学评分为:ODI评分为(33.73±4.84)分,JOA评分为(22.64±3.74)分,矢状位腰椎前凸角(27.95±5.36)°,冠状位Cobb为(8.74±1.25)°,经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影像学评分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29±1.27)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20±340)ml。
对患者实施为期一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本组28名患者均未出现矫正角度明显丢失,无假关节形成,无螺钉移位、断钉、松动、拔出现象。
结论: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手术退变性脊柱侧凸近期疗效【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2-0122-02退变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发生于成人群体、骨骼发育成熟后出现脊柱结构性侧凸,区别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主要发生在五十岁以上的成人群体。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的并发症分析及相关处理
The Analysis of Complications and Related Treatment of OLIF
FU Hong, ZHU Ming-shuang*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Sichuan)
OLIF 手术一般选择标准右侧卧位,这是由于侧卧位时血管、 输 尿 管 等 可 随 腹 腔 向 前、向 对 侧 移 动,从 而 使 得 手 术 操 作 空 间 更 大。切口为:单节段者于手术节段椎间隙与腋前线的交点往腹侧 作 3-4cm 长 横 行 手 术 切 口,多 节 段 者 沿 腹 外 斜 肌 肌 纤 维 走 形 作 4-5cm 长斜行切口。手术开始后,钝性分离进入腹膜后间隙,暴露 腰 大 肌 和 腹 主 动 脉 之 间 的 间 隙,显 露 目 标 椎 间 盘 后 插 入 导 针 。X 线透视定位后,置入逐级扩张器,放置有照明的工作通道后于椎间 盘侧方中点处切开纤维环,以刮匙和椎间盘铰刀髓核组织及软骨 终板组织。接着用铰刀垂直切断对侧纤维环,椎间隙内置入试模, X 线透视确认试模的型号和位置正确后,植入填充人工植骨材料 的椎间融合器。行前路单钉棒固定者在椎间隙相邻上下椎体植入 椎体螺钉;联合行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患者改为俯卧位 置入。透视后关闭切口,无需安置引流管。
130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20
·综述·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摘要: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 是近年来脊柱外科领域发展迅速的腰椎融合技术,由于其手术创伤小,术 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被越来越多得应用在腰椎疾病的治疗中。OLIF 在理论上相对安全,但各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仍然屡见报道,考虑主 要原因为术者在追求新技术的过程中对该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局部解剖、术中操作细节等方面缺乏充分的探讨与认识,导致与操作方法或 解剖入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深入地了解 OLIF 操作流程,掌握局部解剖层次,把握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等对于减少 OLIF 手术并发症,取得 手术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并发症;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20.060 本文引用格式:付宏 , 朱明双 .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的并发症分析及相关处理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20):130-131.
退行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导致退行性脊柱侧 凸的发病原 因目前还 不是很清楚 , 老年性 的 骨质疏松 、 椎 问盘 的退行性 改变 、 椎小关节 的关节 炎 、 局部 的终板骨
脊 柱侧 弯进 展方面缺 乏明显 的作用 。而且在 老年患者 中耐受性很 差 。现 有的研究证明非手术治疗可 能有效 , 特别是 物理治疗 和干涉 性疼痛 治疗 , 但是我们需要设计 良好 的研 究方法来 评估各种研究结
( 内蒙 古鄂 尔 多斯 市 东胜 区人 民 医 院 , 内 蒙 古 鄂 尔 多斯 0 1 7 0 0 0 )
凯
的加强训 练, 奈绳肌腱 、 髂腰肌 的屈 曲训练及心血管耐力的改善。典 型的处理包括 理疗 , 抗 炎 因子 及肌松 药物治疗 , 硬膜外及 选择性 的 神 经根 的疼痛介入注射治疗 。在一 些患者 中, 腰部 支具可 以使症 状 得 到暂 时的缓解 。然而 , 通常我们并不推荐使用支具 因为 它在防止
而 k或 s , 神经根受压常见于 凸侧侧隐窝狭窄 。针对 L 5 或S 神经根
受压 的 DS患者 ,术前仔细分析局部 彻底 减压对躯干平衡 的影响 成 为影响手术方案 的关键 因素1 5 3 。减 压后 的稳定性评价, 从而确定神经 减压范 围 、 畸形矫正范 围, 和昀终 固定融合范 围和方式。 4 . 2 . 1神经减 压范闱 三维畸形及增生退变造成的中央椎管 或侧方椎 管狭 窄造 成了典型的退行性侧 凸性椎 管狭窄 , 大范 围全椎板减压 后 短期效果 确实 , 但是大量瘢痕组织形成 容易导致脊柱 轴性症状 的加 重, 另外大范 围的全椎 板减压 手术创伤 和出血量 也较大 , 因此越 来 越 多的学 者建 议对 于退行性 脊柱侧 凸性椎管 狭窄采取 针对性强 的 局部有 效减压 方式 , 在 基于临 床体检 和影 像学 资料的基 础上 , 对 于 受 累神经根进行 针对性 , 全程 的减压操作 , 其具体方式 类似于 T L I F 的标准操 作 , 也就是进行局部上 、 下 关节突的截骨 , 从 而进行节段 神 经根从侧 隐窝到神经根 出口处 的全程减压 。 A n t h o n y R u s s o等报道了 1 1 8例退行性脊柱侧 凸患者采用 此种 方式进行手术减压 , 效果 良好 ,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不同治疗方式及其疗效的对比分析研究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不同治疗方式及其疗效的对比分析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并对比微创、开放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效果。
方法:对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48例采用手术治疗,其中26例采取分期微创矫形手术治疗(微创组)、另外22例采取后路开放矫形手术治疗(开放组)。
对比两组治疗有关情况。
结果:随访24个月,两组治疗后矢状面平衡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矢状面平衡改善情况并无差异性(P>0.05);开放组并发症发生率22.7%与微创组 3.6%差异有意义(P<0.05)。
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能取得和开放手术相当的矢状面平衡恢复效果,同时严重并发症发生几率小。
【关键词】退变性;脊柱侧凸;微创手术;开放手术退变性脊柱侧凸多见于中、老年群体当中,是一种伴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愈高的临床常见病,疾病伴有程度各异的椎体旋转、椎管狭窄与滑脱、疼痛等表现,极大的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解除患者神经压迫、恢复其脊柱稳定性,平衡脊柱的矢状面、冠状面[1]。
但考虑到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出血多等缺点,微创手术的出现因有效规避了以上问题,获得了临床广泛应用。
1对象及方法1.1观察对象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48例,符合条件:①中、重度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②Silva-Lenke分型Ⅲ级以上。
剔除条件:①保守治疗低于6个月;②有严重骨质疏松症;③既往有后腹膜手术史;④脏器严重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⑤有腰椎、相近位置活动性感染。
微创组患者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62~79(70.4±5.3)岁,分型:Ⅲ级4级、Ⅳ级9级、Ⅴ级12例、Ⅵ级1例。
开放组患者22例,女16例、男6例,年龄61~77(69.4±5.2)岁,分型:Ⅲ级2级、Ⅳ级8级、Ⅴ级8例、Ⅵ级4例。
两组间差异比值小(P>0.05)。
脊柱侧凸青少年手术意愿相关影响因素探讨
脊柱侧凸青少年手术意愿相关影响因素探讨作者:陈胜敏罗慧利陆海荣郝秀芳董学伟宋艳丽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1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討影响脊柱侧凸青少年手术意愿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80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意愿为积极手术组和不积极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度及社会心理因素等相关指标;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手术意愿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果:积极手术患者为53例,占总患者数的66.25%。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患病时间、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自我形象、社会支持度、担忧手术并发症、自我认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脊柱侧凸;手术意愿;社会心理因素;自我形象;自我认同;焦虑;抑郁;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1)01-0146-03Influencing Factors of Surgical Intention in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ScoliosisCHEN Sheng-min,LUO Hui-li,LU Hai-rong,HAO Xiu-fang,DONG Xue-wei,SONG Yan-li(Department of Spine,the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51,Hebei,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e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urgical intention of adolescent scoliosis. Methods Selected 80 adolescent scoliosis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9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surgical wishe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active operation group and the inactive group.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collect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Data, quality of life, social support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other related indicators; and apply single factor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to analyze independent related factors that affect patients' willingness to operate. Results There were 53 patients undergoing active surgery, accounting for 66.25%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atien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age, gender, education level, illness time, and body mass index (BMI)(P>0.05). The differences in self-image, social support, worry about surgical complications, and self-identity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Key words: scoliosis; surgical intention; psychosocial factors; self-image; self-identity; anxiety; depression; complications脊柱侧凸是指脊柱一个或多个节段向侧方弯曲或伴有椎体旋转的脊柱畸形,多见于青少年,据统计我国脊柱侧凸发病约为1.04%~1.20%,女性多于男性[1]。
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行后路手术的护理分析
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行后路手术的护理分析目的对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行后路手术的护理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121例,随机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6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舒适组患者61例,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
结果舒适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治疗时间等均明显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退变性腰椎侧凸行后路手术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的身体和经济上的负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回归到正常生活和工作中。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sympotomatic lumbar scoliosis after posterior approach operation. Methods 121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sympotomatic lumbar scoliosis in our hospital were chosen and divided randomly. Contrast group with 60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nurse. Treatment group with 61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comfortable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conventional nurse.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Results The complication,satisfaction,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contrast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omfortabl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sympotomatic lumbar scoliosis after posterior approach operation could reduce the complication,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and the rehabilitation. It could reduce the burden on the body and economy of the patients,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to promote the patients to the normal life.Key words:Degenerative sympotomatic lumbar scoliosis;Posterior approach operation;Nursing;Cconventional nurse;Comfortable nursing;Satisfaction退变性腰椎侧凸行后路手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术治疗,但因行后路手术对给术后护理增加难度。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不同治疗方式及其疗效的对比分析研究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不同治疗方式及其疗效的对比分析研究发表时间:2016-05-23T09:47:23.26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1期作者:刘伟,谭小云,刘计鲁,苗巍[导读] 解放军第四一三医院脊柱侧凸是指脊柱在冠状面上向侧方弯曲的一种三维骨畸形病,退变性脊柱侧凸是指人体骨骼发育成熟后出现的脊柱侧凸.解放军第四一三医院浙江省舟山市 316000【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方式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疗效,总结治疗经验。
方法:2011年2月~2014年8月,筛选疾病相对较轻既符合保守又符合手术治疗标准患者,采用保守20例纳入保守组,采用椎间融合内固定等手术方法治疗22例纳入手术组,对比相关指标。
结果:治疗后与末次随访,手术组ODI、Cobb角、冠状脉平衡与保守组ODI低于治疗前,手术组与保守组腰椎评分高于治疗前,末次随访手术组ODI、Cobb角与保守组ODI低于治疗后,手术组Cobb角高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末次随访,保守组ODI、Cobb角、冠状面平衡高于手术组,腰椎评分低于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满意率95.45%,保守组满意率7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术治疗疗效更优,但保守治疗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脊柱侧凸;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疗效脊柱侧凸是指脊柱在冠状面上向侧方弯曲的一种三维骨畸形病,退变性脊柱侧凸是指人体骨骼发育成熟后出现的脊柱侧凸[1]。
DS患者可出现椎间盘突出等相关症状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顽固性腰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DS多见于老年人群,患者常合并各种基础性疾病,手术风险较高,过去常首选保守方法治疗,若疗效不佳才考虑手术治疗[2]。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机械的改进,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开始成为DS主要治疗方法,但目前尚无规范的诊疗路径可供遵循。
退变性脊柱侧凸畸形治疗1例报道
退变性脊柱侧凸畸形治疗1例报道10多年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腰部疼痛,疼痛呈间断性酸、软、胀痛不适,无双下肢放射性疼痛,无间歇性跛行,自服消炎镇痛药(具体不详),症状可以缓解,反复发作;3年前,患者腰部疼痛症状加重,双下肢出现放射性疼痛,间歇性跛行,行走500m左右,休息后尚能缓解,双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上下楼梯疼痛加重,平地行走仍感疼痛,无夜间疼痛,无静息疼痛,仍自服以前的消炎镇痛药物缓解症状;半年前,出现腰痛,时间间隔缩短,双下肢放射性疼痛加重,间歇性跛行加重,行走约15米,休息后,又可行走约15米,感异常痛苦;双下肢麻木,感觉减退,左侧为甚。
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双膝骨关节炎”,“高血压”病史,未系统服药治疗;无外伤史,无手术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输血史。
体格检查:T:36.0,P:64次/分,R:21次/分,BP:120/70mmHg,神智清楚,痛苦面容,跛行步态,脊柱生理弧度变直,腰段向左侧侧弯畸形,叩击痛,腰椎两侧及椎间隙压痛,以左侧为重,双下肢呈“O”型腿畸形,屈曲挛缩,左膝关节伸屈活动度0°-20°-100°,右膝关节伸屈活动度0°-15°-105°;双膝关节以下感觉减退,双小腿外侧,内侧,足背内侧感觉减退,左侧重于右侧,右下肢肌力约4级,左下肢肌力约3级,左足踇趾背伸肌力3级+,趾伸肌力3级,右足踇背伸肌力3级,趾伸肌力4级,双侧髌腱反射正常,跟腱反射减弱,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屈颈实验阳性,腰后伸实验阳性,Babinski征(—),Hoffmann征(—)。
辅助检查:X片示:腰段脊柱向左侧侧凸畸形,腰2-5椎体旋转畸形,右侧腰1/2-腰5/骶1右侧椎间隙变窄,椎体周围骨质增生改变;双膝关节内侧间隙明显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周围骨赘形成,髌骨周围增生改变,髌股关节面退变;腰椎间盘CT:腰3/4,腰4/5,腰5/骶1椎间盘中央型突出,压迫硬膜囊,腰5/骶椎间盘空化;腰椎MR:腰段黄韧带增生,椎管狭窄,腰2/3,腰3/4,腰4/5椎间盘退变,骨质疏松。
退变性脊柱侧凸后路手术治疗的中期效果分析
退变性脊柱侧凸后路手术治疗的中期效果分析李淑莲【摘要】目的探析退变性脊柱侧凸后路手术治疗的中期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8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40例退行性脊柱侧后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该院行后路手术,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分析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关节疼痛情况,评价其中期疗效.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与1年的腰痛评分分别为(2.6±1.5)分、(1.6±1.1)分,腿痛评分分别为(1.8±1.0)分、(1.5±0.4)分,与治疗前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各项影响学检查指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术后12个月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术后6个月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12个月ODI(功能障碍)指数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20%(8例),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未见脊柱侧凸进行性加重.结论后路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效果良好,可有效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纠正关节畸形,并有效缓解疼痛,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但在术后要注意加强并发症的防治,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8(037)011【总页数】3页(P101-102,105)【关键词】退变性脊柱侧凸;后路手术;中期疗效【作者】李淑莲【作者单位】临沂市河东区人民医院骨一科,山东临沂 276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早年间,临床中治疗变性脊柱侧凸考虑到中老年患者本身的身体素质和特点,大都以保守治疗为主,但疗效并不十分明显[1],多是一些简单的疼痛治疗、物理治疗方式,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手术特越来越具有了人性化特点,对患者的损伤也逐渐减小,术后护理也更加完善,因此,更多的患者渴望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彻底的释放受压神经,以减轻疼痛,同时联合融合与固定责任节段手术,逐步恢复关节功能,避免出现畸形,手术的实施固然增加了医疗风险,但其效果却是十分明显的[2]。
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分析
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分析楼肃亮;赵志芳;汪冉;潘洪【摘要】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
方法对319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统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319例均得到随访,其中43例(13.48%)明确在术后发生谵妄。
术后1 d发生谵妄33例,术后2~7 d发生10例;38例发生在夜间;活动过度型29例,活动减少型14例。
结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有较高的谵妄发生率并易被临床医师忽视,谵妄的发生是多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减少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ing factor of postoperative delirium in the degenerative scoliosis.Meth-ods 319 degenerative scoliosis case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The incidence rate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 was analyzed.Results 319 cases were followed up.Postoperative delirium were detected in 43 cases (13.48%).33 cases were detected in the first day after operation,10 cases were detected in 2 ~7 days after operation;38 cases generated in the night;29 cases were the type of hyperenergia,while 14 were hypoenergia.Conclusions A high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delirium can happen in the degenerative scoliosis.Postoperative delirium is the result of multiplicitas risk factor,early diagnosis and therapy can reduce the rate of postoperative delirium in the degenerative scoliosis.【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3页(P268-270)【关键词】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后并发症;谵妄【作者】楼肃亮;赵志芳;汪冉;潘洪【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17医院骨一科,浙江杭州 310006;解放军第117医院骨一科,浙江杭州 310006;解放军第117医院骨一科,浙江杭州 310006;解放军第117医院骨一科,浙江杭州 3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2.1;R687.3;R479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319例,男167例,女152例,年龄52~85岁。
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症手术中腰椎前凸的维持与术后效果
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症手术中腰椎前凸的维持与术后效果Bista Rohit;何晓斌;周伟【摘要】目的::在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症的手术中,对腰椎前凸的维持与术后效果的关系做回顾性调查研究。
方法:88例手术病例(单纯减压术22例,减压加固定术66例)的腰骶椎 X线影像测量和术后效果的随访。
结果:固定术组JOA评分改善率不良病例术后垂直线(plumb line)向侧方偏移较大。
还有骶骨终板倾斜角增加病例再次手术的频率较高。
结论:对于平衡不良的侧弯虽然可以矫正,但要注意对腰椎前凸进行恢复和维持。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15(000)036【总页数】3页(P8-10)【关键词】退变性侧弯;腰椎管狭窄症;影像学变化【作者】Bista Rohit;何晓斌;周伟【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荆州 434020;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湖北荆州 434000;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湖北荆州 4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3对于在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症手术方法是单纯减压,还是减压加固定术等没有明确的结论[1~2]。
选择减压固定术时矫形操作的必要性和技巧、固定范围以及设定多少度为矫正目标等也有很多讨论。
本文通过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症手术前后额状面和矢状面腰骶椎排列形态和对术后效果影响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图1 X线正位像和侧位像的测量项目左图:DPL1-AP:通过L1椎体中心垂线到骶椎中央的距离;L4tilt和L5tilt:L4、L5椎体下缘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右图:L1-5角:L1椎体上缘线和L5椎体下缘线的夹角;DPL1-Lat:通过L1椎体中心垂线到骶椎后缘的距离;SIA:S1椎体上缘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从2000年至2006年期间,本科对Cobb角大于10°的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症实施手术治疗8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