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项目案例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项目案例解析:在遭受IT供应商抛弃危机爆发之后

一、信息化项目选型需要有前瞻性,考虑未来2-3年的应用的扩展性。

中海电器集团供应链管理系统尚未上线,就面临着IT供应商的抛弃,这是很不幸的。从案例可知,供应链管理软件是响当当集团的非核心业务,虽然受股市投资失利影响决定砍掉该业务看似有偶然性,但从响当当集团公司长期发展角度看也有其必然性,市场竞争和专业分工要求公司专注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发展。由此,中海电器集团供应链管理系统的选型问题在遭受IT供应商抛弃危机爆发后渐渐浮出水面。

中海电器集团供应链选型经过反复筛选,响当当软件集团和一家国外供应商最终入围。就两家公司产品的性能而言,都以离散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见长,并且都可以满足中海电器集团的供应链管理需求。但是,相比之下,那家国外厂商的产品功能更加全面,流程也更科学,很多国外电器巨头都是他们的客户,唯一的缺点是价格太高,并且对于中海电器来讲,短时期很多功能都用不上。响当当软件集团的Great系统虽然在电器行业应用案例不多,但是价格相对便宜,功能上也满足中海电器集团的供应链管理需求,并且,响当当软件集团CEO符骞多次登门拜见蒋林,也给了很多承诺。而那家国外厂商每次来拜见蒋林的,都是销售总监,这让蒋林觉得很不受重视。可见,选择响当当集团作为IT供应商是着眼于现有需求,尚未考虑未来的扩展性要求。

作为选型工作重要参考依据的案例考察方面,明显可知这是响当当集团是弱势。凭着中国式的“性价比”和销售人员(CEO)的销售热情,响当当集团中标中海电器集团供应链管理系统开发项目,恰恰此时也埋下了项目失利的根源。作为国外厂商则是具有架构、功能方面的优势,作为IT供应商的公司实力也毋庸置疑,选择国外厂商实际上是解决未来2-3年的IT应用问题。价格因素是本案例国外厂商的唯一弱势,作为信息化项目选型来说,是绝对不能以合同价格为唯一考虑因素。而且,价格作为选型考虑因素也要从总体拥有成本角度进行权衡。

二、项目选择之产品配置型和需求开发型的权衡。

中海电器集团供应链项目入围两家潜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两种信息化项目实现路径的竞争。国外厂商代表着“产品配置型”解决方案,一般来说,这种解决方案都有较为完善的功能模块,需要通过管理咨询顾问进行项目配置,实现甲方业务需求。而响当当集团代表这需求开发型模式,是建立在软件工程和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管理的基础上的构建方式。两种构架方式都有其优缺点,是适合特定发展阶段的特定企业业务需要的。从案例可知,“就两家公司产品的性能而言,都以离散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见长,并且都可以满足中海电器集团的供应链管理需求”,然而,中海电器集团项目组针对供应链部门的特殊需求,做了大量的二次开发,这是始料不及的!这也是这种开发型解决方案在需求管理方面的一大难题,做好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成为项目组的巨大挑战。从中海电器集团信息部门的巨大加班量可知,特定情况下,这种信息化建设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一般来说,企业发展初期阶段,由于发展速度较快,企业业务变化较大,比较适合需求开发型模式构建信息系统。而企业如果能够占据主动,构建核心技术团队,掌握核心技术的话,就能很好匹配快速发展企业所面临的信息化需求。

作为中海电器集团的信息总监王健来说,他在和集团总裁汇报时提出吸收响当当集团的核心开发人员,这对于需求开发型信息系统构建方式还是比较可取的。对于企业发展到成熟期,各级管理机构日趋成熟的企业来说,将面临着系统性提升的管理要求。通过信息系统集成、管控业务运作,通过信息系统快速捕捉市场需求,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管理部门协同协作,诸如此类的需求需要通过国外厂商产品配置型解决方案来实现。因为这种解决方案凝聚了先进的管理思想,依靠整合的软件载体实现管理集成的目的。

三、中海电器集团供应链管理项目何去何从?

中海电器集团供应链管理项目苏州分公司Great系统的暂停实施吹响了项目搁浅的集结号。对于项目何去何从的问题上,很明显业务部门和信息部门的意见是严重相左的。而从集团总裁蒋林和信息总监王健沟通的话语,“如果响当当软件集团愿意赔偿,你觉得重新引入其他供应商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主要的困难在哪?”可以看出,公司高层是在努力权衡两派的意见,某种程度上讲,集团总裁已经有向业务倾斜的倾向,从苏州分公司暂停实施方面也可以感觉的到。如果对于继续推进项目有信心,集团总裁完全可以在2-3日后会议讨论出项目前景后决定是否暂停苏州分公司项目实施。项目暂停的事情是高管会议决定的,而信息总监王健没有参加会议。集团总裁告诉信息总监王健,“看你不在办公室,就没来得及通知你”,我想问题可能没有这么简单!

“项目已经接近尾声,现在冒然停止,会造成多大损失你考虑过吗?再者,针对你们供应链部门的特殊需求,我们做了这么多二次开发,如果放弃了,对项目组也没法交待。我是项目领导小组组长,出问题,我来扛。”信息总监王健的争论从感情上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每个项目都是信息部门付出极大的心血那!可是作为信息总监,需要有足够的高度,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权衡项目的利弊。作为公司高层,考虑问题要有前瞻性,而不是冲动式的感情用事!对于管理来说,“显而易见的解,往往是无效的”!所以,不能因为过去的投入而影响未来的决策。

从这场争论可以看出,信息总监王健需要培养自己的业务思维,多从业务角度考虑问题,要学会同业务部门一起解决问题。那么,对于搁浅项目来说,有哪些坏处呢?首先,是前期的投入,特别指出的是信息部门的投入非常巨大。在信息系统项目选择的时刻,这部分投入是“沉没成本”,不应该作为主要考虑的方面。其次,项目已经做了将近一年,如果推到重新开始,项目时间显然会再次拉长,这会让公司在供应链管理水平上,落后于竞争对手。这是一种假设,建立在现有供应链系统能够顺利上线,且发挥应有价值的基础上。而IT供应商的变故显然使得这种憧憬变得更加飘渺。至于其他方面的影响,我想应该还会有,但按照2/8法则可知,不会占很大比重。因此,对于王健来说,首先需要客观地评估失去IT供应商支持后,项目成功上线的几率。

这是项目风险管理必须要考虑的。如果胜算很大,有压倒的优势,那么,接下来需要考虑建立技术团队,培养足够的技术能力,以做好系统有效支持和满足未来系统扩展开发要求。一般来说,如果甲方的信息团队参与项目工作不深,技术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