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知识点概括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重点整理

环境监测重点整理

混合水样: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

校准曲线: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与相应的测量仪器的响应量或其它指示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曲线。

生物浓缩:生物机体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简易比色法定义:用视力比较显色后的试样溶液或采样后的试纸与标准色列的颜色深度,以确定预测组分含量的方法。

环境监测定义: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优先污染物:难以分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毒性较大以及现代已有检出方法的污染物。

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

采样效率:指在规定的采样条件下所采集到的污染物量占其总量的百分数。

危险废物: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灵敏度:指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响应量变化的程度。

环境监测的目的: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水样的保存时间:污水:越短越好;清洁水样:72h;轻污染水样:48h;严重污染水样:12h。

水样消解的目的: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预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

总汞常用测定方法:常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砷:在碘化钾、酸性氯化亚锡作用下,五价砷被还原为三价砷,并与新生态氢(由锌与酸作用产生)反应,生成气态砷化氢,被吸收于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三乙醇胺的三氯甲烷溶液中,生成红色的胶体银,在510nm波长处,以三氯甲烷为参比测其经空白校正后的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描述精密度的术语有:平行性、重复性和再现性。

残渣的测定:1.总残渣:测定方法是取适量震荡均匀的水样于称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蒸气浴或水浴上蒸干,移入103~105℃烘箱内烘至恒重,增加的重量即为总残渣。

环境监测知识点

环境监测知识点

环境监测知识点
1. 监测对象: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空气、水质、土壤、噪声、辐射等各种环境要素。

不同的环境要素需要采用相应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2. 监测指标:针对不同的环境要素,需要监测的指标也不同。

例如,空气质量监测通常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指标;水质监测则包括 pH 值、溶解氧、生化需氧量、重金属等指标。

3. 监测方法:环境监测的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

现场监测可以实时获取环境数据,如便携式仪器测量空气或水质;实验室分析则通常用于更精确的分析和鉴定。

4. 监测网络:为了全面了解环境状况,通常会建立监测网络,在不同的地点设置监测站点,定期收集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评估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

5. 数据分析和报告:收集到的环境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分析结果通常以报告的形式呈现,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6. 质量控制: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这包括仪器校准、样品采集和保存、分析方法验证等方面。

7. 法律法规和标准:环境监测通常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确保监测过程和数据的合法性和可比性。

总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评估环境质量、制定环境政策以及保护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重点提要

环境监测重点提要

绪论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度,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1、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2、监测的目的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5)通过监测确定环保设施运行效果,以便采取措施和管理对策,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6)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3、环境监测的分类按目的1)监视性监测2)特定目的监测包括: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3)研究性监测4、环境监测的发展1)被动监测2)主动监测3)自动监测5、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一)环境污染特点1)时间分布性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强度随时间而变化。

2)空间分布性污染物和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而被稀释扩散。

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有害物质引起毒害的量与其无害的自然本底值之间存在一界限。

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单独作用:即当机体中某些器官只是由于混合物中某一组分发生危害,没有因污染物的共同作用而加深危害的,称为污染物的单独作用(1就是1)相加作用: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同一器官的毒害作用彼此相似,且偏向同一方向,当这种作用等于各污染物毒害作用的总和时,称为污染的相加作用(1+1=2)相乘作用:当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毒害作用超过个别毒害作用的总和时,称为相乘作用(1+1>2)拮抗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染物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彼此抵消一部分或大部分时,称为拮抗作用。

(1+1<2)5)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6、环境监测的特点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监测手段、监测对象、监测数据的处理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3)环境监测的追踪性7、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危害较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经过这种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完整word版)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

(完整word版)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1.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

2、空间分布性。

3、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2.环境监测的特点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3、环境监测的追溯性。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

3.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五毒有害元素: Hg , Cr, Cd , Pb, As.4.现场监测五参数:①水温②pH值③电导率④浊度⑤溶解氧5.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国家标准分为综合标准和行业标准。

执行原则:地方环境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国家综合标准。

6.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 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一律在车间排放口和具体安装设施排放口。

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工厂的总排放口采样。

7.臭阈值:用无臭水稀释水样,当稀释到刚能闻出臭味时的稀释倍数。

臭阈值(TON)=(水样体积+无臭水体积)/水样体积8.色度:取一定量水样,用蒸馏水稀释至刚好看不到颜色,以稀释倍数表示该水样的色度。

7.水样的保存方法1、冷藏或冷冻保存法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pH;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8.水样中加入硝酸可以防止金属离子沉淀。

9.水样的预处理方法分为:水样的消解,分离和富集。

①消解的目的:破坏有机物,消除对测定的干扰,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物。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②分离与富集的目的:对样品进行浓缩,使其浓度增大。

10.水样中金属离子,无机非金属离子,有机物测定时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分别是消解、蒸馏、萃取。

(或消解、萃取、蒸馏)。

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中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

地表水水域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场等。

Ⅲ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环境监测知识点

环境监测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就是测定各种代表环境质量标志数据、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的过程。

2.环境优先污染物:确定一个筛选原则,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一筛选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

3.环境标准:国家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维持生态平衡,在综合分析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环境政策和法规、环境污染物的控制技术水平、经济条件和社会要求,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等的技术规范。

4.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三、问答题1.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答: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眼睛”,其目的是为了客观、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从环境监测的对象考虑,环境监测内容可分为水和污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噪声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物理污染监测等。

2.环境监测方案的内容是什么?答:监测方案是一项监测任务的总体构思和设计,制定监测方案取决于监测的目的,首先必须进行实地污染调查,然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监测对象、监测项目,设计监测网点,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选定采样方法和分析测定技术,提出监测报告要求,制订质量保证措施和方案的实施计划等。

3.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答:环境监测是为了环境保护、评价环境质量,制定环境管理、规划措施,为建立各项环境保护法规、法令、条例提供资料、信息依据。

为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正确判断并能科学反映实际,环境监测要满足以下要求: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准确性、精密性。

4.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答:环境分析的主要对象是人类因生产活动而排放于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中的各种污染物质。

最新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资料讲解

最新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资料讲解

绪论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原生环境:自然环境中未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地域。

(在原生环境中按自然界原有的过程进行物质转化、物种演化、能量和信息的传递。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原生环境日趋缩小。

)次生环境:由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导致原生自然环境改变后形成的环境。

(次生环境是原生环境演变而成的一种人工生态环境。

其发展和演变仍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3、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 社会环境问题我国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 大气普遍受到污染; 城市附近的水体普遍受到污染; 城市固体废物污染普遍; 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由于滥伐森林、毁坏草原、盲目垦植而使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气候变异等农业生态和自然环境破坏的现象也是相当严重的。

)我国水生态环境的现状: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性、叠加性环境污染的阶段4、环境污染物(pollutant):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是环境监测研究的对象。

5、污染的来源:(1)生产性污染:三废(2)生活性污染(3)其他污染6、污染源的形式:大多数污染物是以散逸至大气、排泄至水体或在土壤表面堆积和填埋的方式进人环境的。

污染源的形式归纳有:(1)点污染源(2)线污染源(3)面污染源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连续源、间断源和瞬时源等7、污染物的类别按污染类型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废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按人类社会活动功能主要考虑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生活四个方面等产生的污染物。

8、污染物的化学类别(1)元素(2)无机物(3)有机烃化合物(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5)含氧有机化合物(6)有机氮化合物(7)有机卤化物(8)有机硫化合物(9)有机磷化合物9、污染物的性质主要内涵:污染物的自然性、毒性、时空分布性、活性和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生物累积性、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等。

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1.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

2、空间分布性‎。

3、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2.环境监测的‎特点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3、环境监测的‎追溯性。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

3.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五毒有害元‎素: Hg , Cr, Cd , Pb, As.4.现场监测五‎参数:①水温②pH值③电导率④浊度⑤溶解氧5.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国家标准分‎为综合标准‎和行业标准‎。

执行原则:地方环境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国家综合标‎准。

6.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 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一‎律在车间排‎放口和具体‎安装设施排‎放口。

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工‎厂的总排放‎口采样。

7.臭阈值:用无臭水稀‎释水样,当稀释到刚‎能闻出臭味‎时的稀释倍‎数。

臭阈值(TON)=(水样体积+无臭水体积‎)/水样体积8.色度:取一定量水‎样,用蒸馏水稀‎释至刚好看‎不到颜色,以稀释倍数‎表示该水样‎的色度。

7.水样的保存‎方法1、冷藏或冷冻‎保存法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pH;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8.水样中加入‎硝酸可以防‎止金属离子‎沉淀。

9.水样的预处‎理方法分为‎:水样的消解‎,分离和富集‎。

①消解的目的‎:破坏有机物‎,消除对测定‎的干扰,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物‎。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②分离与富集‎的目的:对样品进行‎浓缩,使其浓度增‎大。

10.水样中金属‎离子,无机非金属‎离子,有机物测定‎时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分‎别是消解、蒸馏、萃取。

(或消解、萃取、蒸馏)。

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中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

地表水水域‎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环境监测知识点概括

环境监测知识点概括

环境监测知识点概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常用的方法:空白试验;校准曲线核查;仪器设备的定期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密码样品分析;编制质量控制图。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常用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分析标准样品以进行实验室之间的评价和分析测量系统的现场评价等。

由以上可知,误差和偏差具有不同的含义:误差以真值为标准,而偏差以多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标准。

但在实际分析中,真值所以,并不强调误差和偏差的严格区别,而往往将两者一般地称为“误差。

一个工业区布置9个空气采样点,某天测得各点上TSP日平均浓度为:1.85,1.86,1.93,2.01,2.03,2.05,2.07,2.12,2.15mg/m3。

当α=0.01时,求该区那天TSP浓度变化的置信区间(设已知该地TSP浓度呈正态分布)。

解:19某某i2.01mg/m39i1(某i19i某)20.11mg/m391自由度f=n-1=8显著性水平α=0.01=1%查表得t0.01,(8)=3.36将数据代入公式,得置信区间为[1.89,2.31]则1.89≤μ≤2.31也即,有99%的把握推断该地区那天的TSP浓度变化范围在1.89至2.13之间。

某种方法经过改进,其精密度是否有变化;相同试样由不同的分析人员或不同分析方法所测得均数是否有差异;对标准样的实际测定均值与其保证值之间的差异,到底是由抽样误差引起的,还是确实存在本质的差别;以上问题,均可用“t检验”,即“显著性检验”来加以检验。

[例]某含铁标准物质,已知铁的保证值为1.05%,对其10次测定的平均值为1.054%,标准偏差为0.009。

检验测定结果与保证值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

解][(1)某=-2.11t/n(2)给定α=0.05,fn1=9,查得t0=2.26.05(9)(3)判断︱t︱=2.11<t0.05(9)=2.26所以测定结果与保证值无显著性差异。

一个排水口排放废水的5日生化需氧量(BOD5)值符合正态分布。

环境监测考试知识点总结~

环境监测考试知识点总结~

碘量法: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溶解氧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生产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沉淀。

加酸后,沉淀溶解,四价锰氧化碘离子而释放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

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可计算出溶解氧的含量。

相同点: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成二价汞,用氯化亚锡将二价汞还原为单质汞,利用汞易挥发的特点,在室温下通入载气将其载入原子化系统(吸收池)中;所用的光源均是低压汞灯,特征波长为253.7nm;不同处:冷原子吸收测定的特征紫外线在吸收池中被汞蒸汽吸收后的透射光强,而冷原子荧光仪测定的是吸收池中的汞原子蒸气吸收特征紫外线被激发后所发射的共振荧光的强度。

仪器上其光电倍增管必须放在与吸收池相垂直的方向上。

TOC:将一定量的水样注入高温炉内的石英管,在900~950℃下,以铂和三氧化钴或三氧化二铬为催化剂,使有机物燃烧裂解转化为二氧化碳,然后用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测定二氧化碳含量。

从而确定水样中碳的含量。

相同点:均是采用双硫腙和金属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一定的络合物,在一定波长下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点:反应介质不同,汞是在酸性介质中;镉是在强碱性介质中;铅是在pH为8.5~9.5的介质中;锌是在pH为4.0~5.0的介质中。

汞,冷原子吸收法: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汞转变成二价汞,用氯化亚锡将二价汞还原为单质汞。

利用汞易挥发的特点,在室温下通入空气或氮气,将其载入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测量对特征波(253.7nm)的光的吸收度,与汞标准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定量。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

双硫腙法:水样在酸性介质中于95℃用高锰酸钾溶液和过硫酸钾溶液消解,将无机汞和有机汞转化为二价汞后,用盐酸羟胺溶液还原过剩的氧化剂,加入双硫酸腙,与汞离子反应生成橙色螯合物,用三氯甲烷或四氯化碳萃取,再加入碱溶液洗去萃取液中过量的双硫腙,与485nm波长处测其吸光度,以标准曲线法定量。

冷原子荧光法:将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为基态汞原子蒸汽,吸收2523.7nm的紫外光线后,被激发而发射特征共振荧光,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和较低的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汞浓度成正比。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空白试验又叫空白测定,是指用蒸馏水代替试样的测定。其所加试 剂和操作步骤与试验测定完全相同。空白试验应与试样测定同时 进行,试样分析时仪器的响应值(如吸光度、峰高等)不仅是试 样中待测物质的分析响应值,还包括所有其他因素,如试剂中杂 质、环境及操作进程的沾污等的响应值,这些因素是经常变化的, 为了了解它们对试样测定的综合影响,在每次测定时,均进行空 白试验,空白试验所得的响应值称为空白试验值。
③根据测定次数n和要求的置信度在表中查相应的G值,若G的计
适算用值于大一于组表数值据,中G则有舍两去个可或x疑以可 值上疑,可否疑则数x应据保留。
举例
s
小结
可疑数据检验方法:
1. 仅有一个可疑数据(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可用D法和G法。 与D法比较,G法不但能处理一个可疑数据,还能适用于2个或 多个的情况
03
02
04
第三节 校准 曲线及表格绘制
第五节 实验室 用水
本章完
点击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202X
第二章 环境 监测基本知识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 阐述你的观点
环境监测基本知识
1
第一节 数据处理基础
3
真值:
5
约定真值
7
误差:
9
偏差:
2
概念
4
理论真值
6
标准器(包括标准物质)的相对真值
8
是客观存在的;任何测量结果都具有一
定误差;存 在于一切测量过程中
2、误差分类
▪ 系统误差(包括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人员误差、 环境误差) 特点:具单向性(大小、正负一定 ) 可消除(原因固定) 重复测定重复出现
2、可疑数据的取舍 (1)“4d”检验法

环境监测知识汇总

环境监测知识汇总

环境监测知识汇总第一章绪论1.环境监测的分类按监测目的1.监视性监测2.特定目的监测3.研究性监测共三类2.环境污染的特点有哪些空间分布性时间分布性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环境监测的特点有哪些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3.什么是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判断环境质量和衡量环保工作优劣的准绳,是为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对有关环境工作的各项工作所作的工作4.环境标准分为哪几级几类分类“三级六类”标准体系(1)三级:国家级、地方级、行业级;(2)六类环保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5.什么是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以环境质量基准为依据,并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性质和控制方式分为两类,第一类污染物(金属),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第二类污染物(有机物),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1.水体自净: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如挥发、凝聚、水解、络合、氧化还原及微生物降解等,使污染物浓度降低,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水污染:当污染物排入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污染物积累,水质不断恶化,造成水污染。

2.化学需氧量(COD)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来表示。

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和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无机物。

(1)、重铬酸钾法(2)、高锰酸钾指数法3.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满足地表水使用功能和生态环境质量要求,将监测项目分为几类?(1)基本项目(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补充项目(3)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特定项目5.污染物形态:污染物在环境中呈现的化学状态、价态和异构状态。

环境监测知识点

环境监测知识点

环境监测知识点环境监测是对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的过程。

它在环境管理和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环境监测的一些基本概念、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以及实施环境监测的目的。

1. 环境监测概述环境监测是指通过获取、记录和分析环境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特征和变化来评估环境质量和污染程度的活动。

它旨在提供可靠的数据,帮助相关机构制定合适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2. 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检测和评估。

在大气环境监测中,我们需要了解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气象要素和空气质量指数等。

水环境监测则关注水源、水质、水生态等指标的测定。

土壤环境监测主要涉及土壤的理化性质、含量及表层覆盖物等方面。

3. 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环境监测可以借助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如传统的采样法、实验室分析、现场测试以及现代化的遥感和GIS技术等。

对于大气环境的监测,可以利用气象站、大气采样器、气体色谱仪等设备。

水环境监测则可以通过采集水样进行化验分析,或者使用水质分析仪器。

土壤环境监测通常需要进行采样,然后进行实验室分析。

4. 环境监测的目的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环境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和指标,并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长期的监测,可以了解环境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此外,环境监测也有助于追踪环境污染源和评估环境治理效果。

5. 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策略和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

同时,环境监测也是评估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总结:环境监测是对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环境监测,我们可以了解环境质量和污染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环境管理和保护。

它涉及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监测,可以借助各种方法和技术进行。

通过环境监测,我们可以评估环境是否达标、追踪环境污染源以及评估环境治理效果。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考点第一章绪论1.监测: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监视、测定和监控。

2.环境监测就是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3.环境监测的过程: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第一节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1)环境监测按目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①对污染源的监督检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②环境质量监测(所在地区的空气、水质、噪声及固体废物等)。

2•特定目的监测①污染事故监测;②仲裁检测;③考核验证监测;④咨询服务监测3.研究性监测(2)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水质监测、空气或废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第二节环境监测的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1•污染因子的综合效应:①独立作用;②相加作用;③协同作用;④拮抗作用2.环境监测的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方法3.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筛选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成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4•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第三节环境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质分为五类2.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

3•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第二节水质监测方案制订1地表水监测方案制订过程:①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②监测断面布设;③采样点确定;④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考简答题写这四点)2.地表水监测方案制订过程:①明确监测目的;②调查研究;③确定监测对象;④设计监测网点;⑤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和频率;⑥选定采样和保存方法选定分析测定技术;⑦提出监测报告的基本要求;⑧制订质量保证程序、措施和方案的实施计划;⑨提出水质监测综合评价报告。

最新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

最新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1.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

2、空间分布性。

3、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2.环境监测的特点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3、环境监测的追溯性。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

3.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五毒有害元素: Hg , Cr, Cd , Pb, As.4.现场监测五参数:①水温②pH值③电导率④浊度⑤溶解氧5.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国家标准分为综合标准和行业标准。

执行原则:地方环境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国家综合标准。

6.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 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一律在车间排放口和具体安装设施排放口。

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工厂的总排放口采样。

7.臭阈值:用无臭水稀释水样,当稀释到刚能闻出臭味时的稀释倍数。

臭阈值(TON)=(水样体积+无臭水体积)/水样体积8.色度:取一定量水样,用蒸馏水稀释至刚好看不到颜色,以稀释倍数表示该水样的色度。

7.水样的保存方法1、冷藏或冷冻保存法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pH;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8.水样中加入硝酸可以防止金属离子沉淀。

9.水样的预处理方法分为:水样的消解,分离和富集。

①消解的目的:破坏有机物,消除对测定的干扰,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物。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②分离与富集的目的:对样品进行浓缩,使其浓度增大。

10.水样中金属离子,无机非金属离子,有机物测定时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分别是消解、蒸馏、萃取。

(或消解、萃取、蒸馏)。

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中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

地表水水域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场等。

Ⅲ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环境监测知识点

环境监测知识点

同心圆布点法(适用于多个污染源,且大污染源较集中)扇形布点法(适用范围:孤立的高架点源)
【画法】
8 采样时间和频率:短期采样、长期采样、间歇采样;要求:采集的气样能包括高中低浓度出现的时间。
9 监测方法:目前常用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
10 空气样品采集方法 分类:直接采样法、富集采样法
依据:污染物存在状态、浓度高低、理化性质、灵敏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7 酸度:水中含有能与强碱( NaOH , KOH )作用的所有物质含量,即用标准碱滴定水样至一定
的碱量。
甲基橙酸度:用甲基橙为指示剂所测酸度(终点
pH = 4.5 )
酚酞(总)酸度:以酚酞为指示剂所测酸度(终点
pH = 8.3 )
pH 值时所消耗
碱度:中能与强酸作用的所有物质的总含量,即用标准酸滴定水样至一定
化学组分的测定内容: ( 1)金属元素的测定: ( 2)水溶性物质测定( 3)有机成分的测定,主要测 BaP
( 3):采样;提取(索氏溶剂提取法;真空充氮升华法)分离(纸上层析法;薄板层析法)测定
19 索氏溶剂提取法: P332
1. 将采集在滤纸上的尘粒试样放在索氏提取器的渗滤管中;
2. 向蒸馏瓶中加入溶剂并连接回流装置;
4 水质监测方法选择原则:灵敏度能满足定量要求;方法成熟准确;操作简便,易于普及;抗干扰能力好。 5 采样容器的洗涤:水质监测,尤其是痕量组分的测定,仪器的污染常会造成误差。为减少器壁溶出物对水样的 污染和器壁的吸附现象,须注意容器的洗涤方法。测铬时,容器不能用铬酸洗液; 测汞时,仪器洗净后尚需用 1+3 硝酸浸泡数小时。
11 直接采样法:适应范围:污物物浓度高、方法灵敏度高 浓缩采样法:范围:被测物浓度较低,或分析方法灵敏度不高

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图文

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图文

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图文绪论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原生环境:自然环境中未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地域。

(在原生环境中按自然界原有的过程进行物质转化、物种演化、能量和信息的传递。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原生环境日趋缩小。

)次生环境:由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导致原生自然环境改变后形成的环境。

(次生环境是原生环境演变而成的一种人工生态环境。

其发展和演变仍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3、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社会环境问题我国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大气普遍受到污染;",城市附近的水体普遍受到污染;",城市固体废物污染普遍;",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由于滥伐森林、毁坏草原、盲目垦植而使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气候变异等农业生态和自然环境破坏的现象也是相当严重的。

)我国水生态环境的现状: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性、叠加性环境污染的阶段7、污染物的类别按污染类型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废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按人类社会活动功能主要考虑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生活四个方面等产生的污染物。

8、污染物的化学类别(1)元素(2)无机物(3)有机烃化合物(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5)含氧有机化合物(6)有机氮化合物(7)有机卤化物(8)有机硫化合物(9)有机磷化合物9、污染物的性质",主要内涵:污染物的自然性、毒性、时空分布性、活性和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生物累积性、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等。

",研究意义:在研究环境容量和制订各种污染物质的排放标准时,首先要了解各种环境污染物的性质,这对于确定目标监测污染物,合理进行采样点的布设,准确评价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环境监测第一章知识点

环境监测第一章知识点

环境监测第一章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环境(environment):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所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

)2.环境污染物:是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

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是指在环境中难降解、高脂溶性、可以在食物链中富集放大,能够通过各种传输途径进行全球迁移传输的一类具有半挥发性且毒性极大的有机污染物。

4.环境标准:是指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监测方法等,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发布的各种环境保护标准的总称,是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性、技术性方法和工具。

5.环境标准体系是指根据环境标准的性质、内容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进行分级、分类,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其既具有一般标准体系的特点,又具有法律体系的特性。

6.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保护自然环境、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而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基础是环境质量基准。

7.环境质量基准(环境基准),是指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保护对象(人和其他生物)不产生不良或者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是一个基于不同保护对象的多目标函数或一个范围值。

8.污染物排放标准:指为实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

9.环境基础标准指在环境标准化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代号、图式、量纲、导则等所做的统一规定,是制定其他环境标准的基础。

10.污染源,是指因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场所、设施、装置以及其他污染发生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常用的方法:空白试验;校准曲线核查;仪器设备的定期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密码样品分析;编制质量控制图。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常用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分析标准样品以进行实验室之间的评价和分析测量系统的现场评价等。

由以上可知,误差和偏差具有不同的含义:误差以真值为标准,而偏差以多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标准。

但在实际分析中,真值所以,并不强调误差和偏差的严格区别,而往往将两者一般地称为“误差。

一个工业区布置9个空气采样点,某天测得各点上TSP 日平均浓度为:1.85,1.86,1.93,2.01,2.03,2.05,2.07,2.12,2.15mg/m3。

当α=0.01时,求该区那天TSP浓度变化的置信区间(设已知该地TSP 浓度呈正态分布)。

解:自由度 f = n-1 = 8显著性水平 α = 0.01 = 1%查表得 t0.01,(8)= 3.36将数据代入公式,得置信区间为 [1.89,2.31]则 1.89≤μ ≤ 2.31也即,有99%的把握推断该地区那天的 TSP 浓度变化范围在1.89至2.13之间。

某种方法经过改进,其精密度是否有变化;相同试样由不同的分析人员或不同分析方法所测得均数是否有差异;对标准样的实际测定均值与其保证值之间的差异,到底是由抽样误差引起的,还是确实存在本质的差别;以上问题,均可用“t 检验”,即“显著性检验”来加以检验。

[例] 某含铁标准物质,已知铁的保证值为1.05%,对其10次测定的平均值为1.054%,标准偏差为0.009。

检验测定结果与保证值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

解][(1)=-2.11(2)给定 α =0.05, =9,查得 = 2.261-=n f )9(05.0t(3)判断︱t︱=2.11<=2.26所以测定结果与保证值无显著性差异。

一个排水口排放废水的5 日生化需氧量(BOD5)值符合正态分布。

μ=45 mg/L ,采用环保措施后又随机取样8 次,得平均值,= 42.5 mg/L,s = 22mg/L ,在α= 5% 条件下,问环保措施对降低废水的BOD5浓度是否有效?解1:= 0.32查t值检验表,判断︱t︱=0.32<即可认为采取的环保措施对降低污水BOD5无显著效果确定某方法测定废水的回收率。

该方法9次回收率实验测定的平均值为89.7% ,标准偏差为11.8 % ,试问该方法回收率是否能达到100 % ?解2 :计算统计量= =-2.62给定α= 0.05 ,有t 值表查得t 0.05(8)= 2.31︱t︱= 2.62 >2.31,即该方法回收率达不到100 %。

)9(05.0t37.2)7(05.0=t37.2)7(05.=t加标量规定:(Ⅰ)一般情况下,加标量应尽量与样品中相应待侧物质的含量相等或相接近;(Ⅱ)当样品中待测物质的含量小于测定下限时,按规定下限的量加标;(Ⅲ)在任何情况下,加标量不得大于样品中相同待测物质含量的三倍;(Ⅳ)加标后的测定值不得超出方法的测定上限。

(三)常规监测质量控制(1)空白试验值在常规监测中,依次平行测定至少两个空白试验值。

(2)平行双样有质量控制水样并绘有质量控制图的监测项目,根据分析方法和测定仪器的精密度、样品的具体情况以及分析人员的水平和经验等,随即抽取10%—20%的样品进行平行水样测定。

(3)加标回收率根据分析方法、测定仪器、样品情况和操作人员水平等,随即抽取10%—20%的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测定。

水样保存的基本目的:•减缓水样的生物化学作用•减缓化合物或络合物的氧化-还原作用•减少被测组分的挥发损失•避免沉淀、吸附或结晶物析出所引起的组分变化2.保存时间即最长贮放时间,一般污水的存放时间越短越好。

清洁水样:72h ;轻污染水样:48h;严重污染水样:12h。

3.保存措施1)加入生物抑制剂。

2)控制溶液的pH值。

3)加入化学试剂抑制氧化还原反应和生化作用。

4)冷藏或冷冻,以降低细菌活性和化学反应速度。

(1)冷藏或冷冻法抑制微生物活动,减缓物理挥发和化学反应速度。

(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1)加入生物抑制剂:如在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中加入HgCl2,可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对测定酚的水样,用H3PO4 调至pH为4 时,加入适量CuSO4,即可抑制苯酚菌的分解活动。

2)调节pH 值:测定金属离子的水样常用HNO3 酸化至pH 为1-2,既可防止重金属离子水解沉淀,又可避免金属被器壁吸附;测定氰化物或挥发性酚的水样加入NaOH 调至pH 为12 时,使之生成稳定的酚盐等。

3)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如测定汞的水样需加入HNO3(至pH<1)和K2Cr2O7(0.05%),使汞保持高价态;测定硫化物的水样,加入抗坏血酸,可以防止被氧化;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则需加入少量硫酸锰和碘化钾固定溶解氧(还原)等。

应当注意,加入的保存剂不能干扰以后的测定;保存剂的纯度最好是优级纯的,还应作相应的空白试验,对测定结果进行校正。

常用保存剂的作用和适用范围保存剂作用适用范围HgCl2 抑制微生物生长各种形式的氮和磷HNO3 防止金属沉淀多种金属H2SO4 抑制微生物生长,含有机物水样(COD、与碱作用TOC、油和油脂)、胺类NaOH 防止化合物的挥发氰化物、有机酸、酚类•如欲测定水样中组分的全量,采样后立即加入保存剂,分析测定时充分摇匀后再取样。

•(三)水样的过滤或离心分离•如果测定可滤(溶解)态组分的含量,国内外均采用以0.45μm 微孔滤膜过滤的方法,这样可以有效地除去藻类和细菌,滤后的水样稳定性好,有利于保存。

•测定不可过滤的金属时,应保留过滤水样用的滤膜备用。

如没有0.45μm 微孔滤膜,对泥沙型水样可用离心方法处理。

•含有机质多的水样,可用滤纸或砂芯漏斗过滤。

•用自然沉降后取上清液测定可滤态组分是不恰当的。

•测定含有机物水样中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消解处理,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二)干灰化法(干式分解法、高温分解法)氧瓶燃烧法:过程:水浴蒸干→马福炉内450-550℃灼烧至残渣呈灰白色→冷却后用2%HNO3(或HCL)溶解样品灰分→过滤→滤液定容后供测定。

•不适用:处理测定易挥发组分(如砷、汞、镉、硒、锡等)的水样。

•离子交换技术在富集和分离微量或痕量元素方面得到较广泛地应用。

•例如,•测定天然水中K+、Na+、Ca2+、Mg2+、SO42-、Cl- 等组分,可取数升水样,让其流过阳离子交换柱,再流过阴离子交换柱,则各组分交换在树脂上。

用几十毫升至一百毫升稀盐酸溶液洗脱阳离子,再用稀氨液洗脱阴离子,这些组分的浓度能增加数十倍至百倍。

•再如,欲分离Ni2+、Mn2+、Co2+、Cu2+、Fe3+、Zn2+,可加入盐酸将它们转变为络阴离子,让其通过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则被交换在树脂上,用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洗脱,可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

•水样的保存与处理:•采样时,每采集1L水样应立即加入硫酸或硝酸,使水样pH值低于或等于1。

若取样后不能立即进行测定,向每升样品中加入5%高锰酸钾溶液4ml,必要时多加一些,使其呈现持久的淡红色。

样品储存于硼硅玻璃瓶中,废水样品应加酸至1%。

•1、冷原子吸收法分光光度法(GB 7468-87•该方法适用于各种水体中汞的测定,其最低检测浓度为0.1-0.5ug/L汞。

(1)方法原理:汞原子蒸汽对波长为253.7nm的紫外光有选择性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汞浓度成正比。

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汞转变成二价汞,再用氯化亚锡将二价汞还原为元素汞,用载气(N2或干燥清洁的空气)将产生的汞蒸汽带入测汞仪的吸收池测定吸光度,与汞标准溶液吸光度进行比较定量。

•2、冷原子荧光法(试行)(HJ/T 341-2007)•(1)原理•将水样中的汞离子用氯化亚锡还原为基态汞原子蒸气,当汞灯发射光束经过汞蒸气时,汞原子吸收253.7nm的紫外光,汞原子由基态激发到高能态,而当被激发的原子回到基态时,将发出荧光,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和较低的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汞浓度成正比。

•通过测定荧光强度的大小,利用标准曲线则可求出水样中汞浓度。

•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5μg/L,测定上限可达1μg/L,且干扰因素少, 适用于地面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测定。

•注意:•冷原子荧光测汞仪与冷原子吸收测汞仪的区别:•冷原子荧光测汞仪使测定吸收池中的汞原子蒸气吸收特征紫外光后被激发后所发射的特征荧光(波长较紫外光长)强度,其光电倍增管必须放在与吸收池相垂直的方向上。

•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是测定特征紫外光在吸收池中被汞蒸气吸收后的透射光强。

• 3.双硫腙分光光度法•(1)方法原理:水样于95度,在酸性介质中用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钾消解,将无机汞和有机汞转变为二价汞。

用盐酸羟胺还原过剩的氧化剂,加入双硫腙溶液,与汞离子生成橙色螯合物,用三氯甲烷或四氯化碳萃取,再用碱溶液洗去过量的双硫腙,于48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标准曲线法定量。

•汞的最低检出浓度为2μg/L,测定上限为40μg/L。

适用于工业废水和受汞污染的地面水的监测。

•(2)注意事项•(1)在酸性条件下,干扰物主要是铜离子。

在双硫腙洗脱液中加入1%EDTA(乙二胺二乙酸)—2Na溶液,至少可掩蔽300μg 铜离子的干扰。

•(2)所有玻璃仪器在两次操作之间不应让其干燥,而应充满0.8mol/L硝酸溶液,临用前倾出硝酸溶液,再用无汞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3)氯仿在储存过程中会生成光气,影响测定。

故所用氯仿应予重蒸馏精制,加乙醇作保护剂,避光避热密闭保存。

•(4)鉴于汞有毒性,双硫腙汞的氯仿溶液切勿丢弃。

•(5)该方法对测定条件控制要求较严格,例如,要求加盐酸羟胺不能过量;对试剂纯度要求高;有色络合物对光敏感,要求避光或在半暗室里操作等。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 (GB 7475-87)•可测定Cu、Pb、Zn、Cd等元素,测定快速,干扰少,应用范围广,可在同一试样中分别测定多种元素。

测定时可采用直接吸入、萃取或离子交换富集后再吸入或石墨炉原子化等方法。

1.原理及仪器将含待测元素的溶液通过原子化系统喷成细雾,随载气进入火焰,并在火焰中解离成基态原子,当空心阴极灯辐射出待测元素特征波长光通过火焰时,被其吸收,在一定条件下,特征波长光强的变化与火焰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的浓度有定量关系,从而与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C 有定量关系。

即:A = K’×C•火焰原子化法:•优点:具有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已经成为原子化的主要方法•局限性:•雾化效率低,达到火焰参与原子化的试液,仅为提取量的5%~15%,大部分试液通过废液管排泄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