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仿真与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中的系统建模与分析技术研究
软件工程中的系统建模与分析技术研究在软件工程领域,系统建模与分析技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深入,软件系统的复杂性和规模不断增加,为此,需要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系统。
系统建模与分析技术通过建立模型和分析技术可以帮助软件工程师提高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提升软件系统的质量和性能。
系统建模是软件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件系统的复杂性使得简单的设计方法和技术难以满足系统的需求。
系统建模技术通过建立合适的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结构和行为,帮助软件工程师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复杂性,指导系统开发和管理。
常用的系统建模方法包括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UML等。
结构化方法是最早的系统建模方法之一,通过划分系统为不同的模块,描述模块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系统设计。
这种方法有助于分解系统,清晰地描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但对于复杂系统的描述能力较有限。
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系统建模方法,通过对象的概念来描述系统,将系统分解为对象并描述对象之间的关系,能更好地满足系统的复杂性和变化。
UML是一种常用的面向对象建模语言,提供了丰富的图形符号和语法规则,帮助工程师更好地描述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除了系统建模技术外,系统分析技术也是软件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系统分析技术通过对系统的需求和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帮助软件工程师理清系统需求和功能,指导系统设计和开发。
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包括需求分析、功能分析、性能分析等。
需求分析是系统分析的第一步,通过对用户需求和系统功能进行分析,确立系统需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功能分析是系统分析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系统功能和交互进行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和实现方法。
性能分析则是分析系统的性能需求和限制,指导系统的性能优化和测试。
通过系统分析技术,软件工程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系统的需求和行为,提高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系统建模与分析技术的研究中,还涌现了许多新的方法和技术,如建模语言、形式化方法、仿真技术等。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各学院专业简介
广东工业大学专业简介广工共有4个校区,分别是大学城、龙洞、东风路和番禺校区,还有一个2B附属院校华立学院,坐落在增城。
其中理工科专业(共十个学院)全部分布在大学城校区,龙洞校区有两个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外国语学院。
东风路校区也有两个学院,文法学院和艺术学院。
番禺校区的是商学院3A。
学校有广东省名牌专业13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成型加工及模具CAD/CAM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加工控制及信息化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信息工程、测控技术大学城校区一、自动化学院:1、自动化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自动化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并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电气与电子技术、控制工程技术、自动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领域的理论和工程技术基础及专业知识,能从事计算机控制和管理系统、电子与电气装置、各类自动控制系统和控制网络的设计、运行、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检测技术、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含单片机)、电器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软件工程、信息处理技术。
就业方向:可在国家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电信、电子、电力、电器、机械、经济、交通、金融、税务、公检法、民航等部门从事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开发;从事各种类型的自动化系统(含办公自动化系统)、电气控制设备、控制网络、中小型供配电装置的设计、运行与维护,也可从事信息处理、软件开发、智能测试、科研、管理和教育等工作。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与电子技术方向)培养目标:本专业是电气工程与信息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专业。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仿真和建模技术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仿真和建模技术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在各个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在软件开发和测试过程中,软件仿真和建模技术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中的软件仿真和建模技术,并探讨它们的作用和应用。
一、软件仿真技术1.1 软件仿真的定义软件仿真是通过模拟计算机系统或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和性能来验证软件设计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在软件构建之前,根据特定条件和假设进行测试和评估,以确保软件的可靠性和效能。
1.2 软件仿真的应用软件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设备等。
在航空航天领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飞行器的飞行轨迹、空气动力学特性等,以评估其性能和安全性。
在汽车制造领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汽车在不同道路条件下的驾驶行为和碰撞情况,以改进汽车的安全性能。
在医疗设备领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手术过程、病人身体反应等,以训练医生和提高治疗效果。
1.3 软件仿真的优势软件仿真技术具有多个优势。
首先,它可以提供一个安全和可控的测试环境,避免了在实际系统上进行测试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成本。
其次,仿真技术可以重复执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以便开发人员分析和改进软件设计。
此外,仿真技术还可以加速软件开发过程,提高开发效率。
二、软件建模技术2.1 软件建模的定义软件建模是指将软件系统抽象成不同的模型,以表示系统结构、行为和交互关系的过程。
通过建模,开发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软件系统,并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2.2 软件建模的应用软件建模技术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需求分析阶段,建模可以帮助开发人员理解用户需求,从而更好地设计软件系统。
在系统设计阶段,建模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定义系统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并规定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
在软件测试阶段,建模可以帮助测试人员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并评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
2.3 软件建模的优势软件建模技术具有多个优势。
3 仿真的定义和分类
第三篇仿真的定义和分类计算机仿真技术是以数学理论、相似原理、信息技术、系统技术及其应用领域有关的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各种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实际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试验研究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雷诺(T.H.Naylor)定义:“仿真是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试验的数字化技术,它包括数字与逻辑模型的某些模式,这些模型描述某一事件或经济系统(或者它们的某些部分)在若干周期内的特征。
”系统仿真是建立在控制理论、相似理论、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技术等理论基础之上的,以计算机和其它专用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真实或假想的系统进行试验,并借助于专家经验知识、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决策的一门综合性的和试验性的学科。
连续系统仿真及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系统仿真分为物理仿真、数学仿真及物理--数学仿真(又称半物理仿真或半实物仿真)。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中的《数据处理词汇》部分的名词解释,“模拟”(Simulation)与“仿真”(Emulation)两词含义分别为:“模拟”即选取一个物理的或抽象的系统的某些行为特征,用另一系统来表示它们的过程。
“仿真”即用另一数据处理系统,主要是用硬件来全部或部分地模仿某一数据处理系统,以致于模仿的系统能像被模仿的系统一样接受同样的数据,执行同样的程序,获得同样的结果。
鉴于目前实际上已将上述“模拟”和“仿真”两者所含的内容都统归于“仿真”的范畴,而且都用英文Simulation一词来代表。
计算机仿真技术综合集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像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多媒体、软件工程、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的知识。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以数学理论、相似原理、信息技术、系统技术及其应用领域有关的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各种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实际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试验研究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已不仅仅限于产品或系统生产集成后的性能测试试验,仿真技术已扩大为可应用于产品型号研制的全过程,包括方案论证、战术技术指标论证、设计分析、生产制造、试验、维护、训练等各个阶段。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且计算机理论及应用基础扎实、熟悉计算机科学前沿领域、科研实践能力强,能够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的领跑国际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专业致力于培养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本科生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竞争力的领跑国际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
二、基本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全面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前沿领域。
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科研实践能力,具备成为国际一流计算机科学研究人才的良好综合素质。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本科培养总学分不少于165。
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27,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4学分,第七学期在清华或各著名研究院所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实践9学分,第八学期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特设全英文教学的专业及核心课程25门,覆盖计算机科学的前沿领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研究兴趣在专业核心课中按要求进行选择性修读。
其中大一、大二专业核心课开设13门,以“通才教育”为主,涉及计算机科学基本专门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科学前沿领域;大三、大四专业核心课开设12门,以“专才教育”为主,分别面向两个专业方向“理论和安全”以及“系统和应用”。
25门专业及核心课程如下:计算机入门(3学分),计算机应用数学(3学分),普通物理(1)英(4学分),信息物理(2学分),算法设计(4学分),普通物理(2)英,计算理论(4学分),网络科学(4学分),密码学基础(4学分),博弈论(4学分),近代物理(1)英,计算机安全的理论及实践(2学分),Java程序设计基础(2学分),分布式计算(基础与系统)(4学分),量子信息(4学分),大数据算法与模型(4学分),机器学习(4学分),高等计算机图形学(3学分),近代物理(2)英,计算机网络基础(3学分),操作系统(4学分),计算生物学(3学分),信息论与网络编码(3学分),专题训练实践(5学分),计算机科学研究实践(9学分)。
软件工程中的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软件工程中的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软件工程中的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系统建模和仿真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系统,从而提高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
本文将探讨系统建模和仿真技术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一、系统建模技术系统建模是指将现实世界中的复杂系统抽象成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模型,以便于分析、设计和实现。
常见的系统建模技术包括结构化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数据流图、状态转换图等。
1.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是一种基于自顶向下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它通过分层次、逐步细化的方式来描述系统。
该方法通常包括三个阶段:需求分析、结构化设计和结构化编程。
在需求分析阶段,开发人员通过与用户交流、调查和研究等方式来确定系统需求;在结构化设计阶段,开发人员将系统划分为模块,并定义模块之间的接口和数据流;在结构化编程阶段,开发人员使用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如Pascal、C等)来编写程序。
2.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是一种基于对象思想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它将系统看作由一系列对象组成的整体。
该方法通常包括四个阶段:需求分析、面向对象设计、面向对象编程和测试。
在需求分析阶段,开发人员通过与用户交流、调查和研究等方式来确定系统需求;在面向对象设计阶段,开发人员将系统划分为对象,并定义对象之间的关系和行为;在面向对象编程阶段,开发人员使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如Java、C#等)来编写程序;在测试阶段,开发人员使用各种测试方法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和性能。
3.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是一种描述系统功能的图形化工具,它将系统看作由一系列数据流和处理过程组成的整体。
数据流图通常包括三种元素:数据流、处理过程和数据存储。
数据流表示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过程表示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操作,数据存储表示数据在系统中的存储位置。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工程研究方法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工程研究方法在软件工程领域,软件工程研究方法是指用于解决软件工程问题、推动软件工程领域的进展和创新的方法论和技术。
随着软件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飞速进步,软件工程研究方法也越发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软件工程研究方法,并探讨它们的应用。
一、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一种基于实证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观测和问卷调查等手段收集和分析数据,以验证软件工程理论和假设。
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案例研究和调查研究。
1.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通过精心设计和控制实验条件,观察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软件工程问题的影响。
实验研究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例如对软件开发方法、软件测试技术和软件质量评估等方面进行实验验证。
2. 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通过对实际软件项目或组织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从中总结出规律和经验。
通过案例研究,可以对软件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理解,为实际工程实践提供指导。
3. 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软件工程相关数据,以了解人员、组织或项目的特征、观点和经验等。
调查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和分析软件工程领域的问题和需求,为软件工程的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建模与仿真方法建模与仿真是一种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和运用仿真技术,对软件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估的研究方法。
建模与仿真方法主要包括需求建模、设计建模和性能建模等。
1. 需求建模需求建模是为了明确软件系统的需求,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早期进行;通过使用多种建模技术,如用例图、活动图和时序图等,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
2. 设计建模设计建模是在需求分析阶段之后开展的一种建模活动,通过构建设计模型,来指导软件系统的实现。
设计建模可以使用类图、对象图和活动图等来描述软件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3. 性能建模性能建模是为了评估软件系统在面对大规模并发请求、高负载和复杂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通过使用性能建模工具,可以预测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资源利用率等性能指标。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论文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摘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目前就业形势的分析,指出办学的不足之处,从师资队伍、学生、校企合作等方面就学生培养如何与人才市场的需求接轨进行阐述。
以就业为导向,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是高职院校的发展之本。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就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在高等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大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是应当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认真分析和探讨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新特点、增强大学生创新素质、建立工程教育体系是客观发展的必然需要。
本文以郑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对象,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1 大学生就业现状2002 年以来,高校计算机专业初次就业率连年下滑,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传统专业遭遇就业寒潮,出现了毕业生滞销现象。
2010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30万人,比2009 年多了19 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计算机专业人才真的“无业可就”,还是“有业不就”?就业难固然有大环境的影响,例如全球金融危机,此外劳动力密集型、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也使部分用人单位追求实用和低成本。
但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国内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轨,学生眼高手低、对自己期望值过高也是造成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2 高职院校教育现状分析(1) 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分析。
我国的“应试教育”由来已久,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在教学内容上偏重理论知识,实践环节重视不够,教学过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
尽管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了“计算机二级证书”,但与社会所需的一些技能存在脱节,专业的事做不了,一般的工作别的专业毕业生也能做。
毕业生感觉大学3年“什么都学过,什么都不会”,感觉应该多学一些技能和社会接轨,能在社会上立足的知识。
(2)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加上目前高校对实验教师普遍不重视,使刚刚毕业的研究生不愿意直接进入实验室。
软件工程概念
软件工程概念第一章:软件定义1. 软件(Software):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它是包括程序(Program), 数据(Data)及其相关文档(Document)的完整集合。
2. 软件的特征:逻辑复杂,开发复杂,成本高,风险大,维护困难。
3. 按软件功能分类: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设备驱动程序,通信处理程序等。
支撑软件:文本编辑程序,文件格式化程序,程序库系统等应用软件:商业数据处理软件,工程与科学计算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软件,系统仿真软件,智能嵌入软件,医疗、制药软件,事务管理、办公自动化软件。
按软件规模分类:微型,小型,中型,大型,甚大型,极大型。
按软件工作方式分:实时处理软件,分时软件,交互式软件,批处理软件4.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5. 软件危机主要是两个问题:1.如何开发软件,以满足对软件的日益增长的需求?2•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5. 软件危机的表现:1.成本高,开发成本估计不准确 2.软件质量不高、可靠性差3.进度难以控制4.维护非常困难5.用户不满意6.由于软件质量问题导致失败的软件项目非常多。
6.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1•与软件本身的特点有关2•与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方法不正确有关. 软件工程学的目的:以较低的成本研制具有较高质量的软件软件工程技术的两个明显特点: 1.强调规范化2.强调文档化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7条):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 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 3.实严格的产品控制 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 5.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 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8. 软件工程方法学包含3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9. 软件生命周期:软件定义(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软件开发(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运行维护(持久满足用户需求)10. 软件过程模型: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
系统工程导论 第五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 第四节系统仿真概述
5.4系统仿真概述
仿真的缺点:
(1)开发仿真软件,建立运行仿真模型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2)系统仿真只能得到问题的一个特解或可行解,不可能获得问题的通解 或者是最优解。
(3)仿真建模直接面向实际问题,对于同一问题,由于建模者的认识和 看法有差异,往往会得到迥然不同的模型,自然,模型运行的结果也就 不同。
仿真(Simulation)就是利用模型对实际系统进行实验研究的过 程。但由于安全上、经济上、技术上或者是时间上的原因,对实际系 统进行真实的物理实验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时,系统仿真 技术就成了十分重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我国,仿真技术最初是用于航空、航天、核反应堆等少数领域, 后来逐步发展到电力、冶金、机械、电子、通信网络等一些主要工业 部门。现在,系统仿真已逐步扩大应用于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生态 环境、武器装备研制、军事作战、企业管理等众多领域。
第三,系统仿真的输出结果是在仿真过程中,是仿真软件自动给出的。
第四,一次仿真结果,只是对系统行为的一次抽样,因此,一项仿真 研究往往由多次独立的重复仿真所组成,所得到的仿真结果也只是对真实 系统进行具有一定样本量的仿真实验的随机样本。因此,系统仿真往往要 进行多次试验的统计推断,以及对系统的性能和变化规律作多因素的综合 评估。
5.4系统仿真概述
仿真优点: (1)可以研究哪些不可能正确地用解析方法计算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的 复杂的、带有随机因素的现实世界系统。 (2)系统仿真采用问题导向来建模分析,并使用人机友好的计算机软 件,使建模仿真直接面向分析人员,他们可以集中精力研究问题的内部 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而不是计算机编程、调试及实现。 (3)仿真允许人们在假设的一组运行条件下估计现有系统的性能。 (4)仿真比用系统本身做实验能更好地控制实验条件。 (5)仿真使人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研究长时间范围的系统(如经济系
系统建模与系统仿真的应用
建模方法:基 于数学方程、 基于图论、基
于逻辑等
建模工具: MATL AB、 Simulink、 Modelica等
建模步骤:明 确系统定义、 选择合适的建 模方法与工具、 建立仿真模型 并进行验证等
仿真算法与技术
仿真算法:基于数学模型的算法,用于模拟系统的行为和性能 仿真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系统仿真的方法和手段 仿真软件:用于进行系统仿真的专业软件,如Simulink、MATL AB等 仿真应用:系统仿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
定义:使用数学语言对系统 进行描述和表达
方法:代数法、微分法、差 分法等
技术:离散化、线性化、参 数化等
物理建模
定义:根据实际系统的物理规 律和性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 程。
方法:基于物理方程、传递函 数、状态方程等。
目的: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和 性能。
应用领域:工程、科学、经济 等。
混合建模
定义:结合了离散事件建模和连续时间动态系统建模的方法 应用领域:复杂系统、自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制造、物流等 优势:能够处理混合系统中的离散事件和连续动态行为 实现工具:Simulink、Modelica等
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标准化:制定统一的建模与仿真规范,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规范化:建立完善的建模与仿真流程,确保建模与仿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意义:提高建模与仿真的效率和精度,促进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的 发展和应用
面临的挑战: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与规范,如何推广和应用这些标准与规范
面向对象建模
定义:将系统视为一系列相互协作的对象,通过对象的属性、行为和相互关系来描述系 统的结构和行为
1-3仿真分类及任务解析
训练仿真(training simulation)
3
3.1.2 按仿真系统体系结构
单平台仿真(single platform simulation)
早期的以一台计算机、一个仿真对象及相 关的仿真设备构成的仿真系统
分布交互仿真(distributed interactive simulation, DIS)
15
系 统 仿 真 的 分 类 图
16
3.3 建模与仿真
建模与仿真要求 仿真实验过程
进行实验
17
3.3.1 仿真模型的基本属性
相似性 对应性 重复性
18
3.3.2 仿真实验
符合仿真模型的基本属性 便于分析研究、参数优化 具备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19
逆向仿真建模
超实时仿真(fast time simulation)
指仿真时钟推进时间比墙钟推进时间快
7
3.1.6 按系统数学模型描述方法
定量仿真(quantitative simulation)
指仿真系统中的模型均为基于一定机制、算法建 立起来的确定性模型,其输入/输出参数也是用数 值表示,是定量的。 相对定量仿真而言,仿真系统中的模型采用定性 描述。 输入/输出信息、行为表示与分析均采用一种模糊 的、不确定性的、非量化的表示。 当实际系统过于复杂或建模知识不完备,或无法 定量描述时采用定性仿真 主要建模方法有:模糊建模法、自然语言建模法、 时序逻辑建模法、图像建模法等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专业目录与指导教师
代码名称姓名及职称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01.并行计算侯整风汪荣贵欧阳一鸣教授陈田马学森沈明玉王伟魏振春樊玉琦刘军张玉红副教授史久根汪秀敏副研究员石雷李建华博士02.嵌入式系统与片上网络03.计算机网络04.数字系统设计自动化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1.智能计算理论与软件李廉刘晓平胡学钢王浩教授路强罗月童郑利平邵堃张晶杨静张玉红副教授赵仲秋李磊副研究员02.计算机图形学与信息可视化03.可信软件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01.计算机控制技术韩江洪吴信东任福继安宁魏臻陆阳李钢张建军胡敏谷雨程文娟教授方宝富黎杰吴共庆苏兆品孙晓田卫东王晓华徐本柱薛峰姚宏亮张本宏张仁斌薛丽霞余烨冯琳副教授方帅程磊程运安郭丹副研究员王钊高级工程师毕翔唐益明徐娟卫星杨娟李书杰博士02.数据挖掘03.情感计算04.信息系统与智能决策05.计算机视觉0812Z1信息安全01.密码学侯整风教授张仁斌周健沈明玉郑淑丽胡东辉苏兆品副教授02.网络安全03.信息系统安全083500软件工程01.复杂系统理论与建模刘晓平吴信东安宁胡学钢王浩陆阳汪荣贵周国祥教授罗月童王伟魏振春吴共庆张仁斌副教授蒋哲远副研究员02.软件体系结构03.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04.嵌入式软件技术05.信息系统项目管理06.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方法代码名称姓名及职称07.云计算与云服务工程专业领域代码名称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085211计算机技术01.数字系统设计自动化韩江洪刘晓平吴信东安宁侯整风胡敏李钢陆阳张建军汪荣贵周国祥程文娟欧阳一鸣教授陈田方宝富马学森沈明玉苏兆品田卫东王伟王晓华魏振春吴共庆徐本柱薛峰姚宏亮张本宏张仁斌黎杰樊玉琦薛丽霞杨静刘军冯琳副教授方帅蒋哲远史久根程磊程运安赵仲秋汪秀敏郭丹副研究员卫星毕翔徐娟杨娟石雷李书杰李建华博士02.嵌入式系统03.计算机网络与通信04.人工智能及其应用05.计算机控制技术06.计算机辅助设计07.信息系统与智能决策08.计算机视觉09.自然语言理解与社会计算085212软件工程01.软件工程与环境李廉任福继胡学钢王浩魏臻教授张仁斌胡东辉路强郑利平罗月童邵堃孙晓张晶吴共庆郑淑丽张玉红余烨副教授王钊高级工程师唐益明博士02.信息安全技术03.智能计算与软件04.系统仿真与信息可视化05.情感计算与先进智能学科专业代码名称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1.网络通信与信息系统丁志中郭忠义韩江洪孙克文王禄生夏娜周清峰教授陈雁翔刘正琼开彩红孙锐王琼吴从中许良凤副教授周红平沈飞黎洁副研究员刘超博士02.无线通信系统03.多媒体信息系统04.卫星通信与导航代码名称姓名及职称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01.数字图象分析与处理高隽胡社教洪日昌蒋建国鲁昌华齐美彬全昌勤杨学志吴永忠汪萌张旭东徐常胜教授方静胡庆新李小红郎文辉刘学亮杨兴明詹曙张海燕张勇张国富范之国副教授谢昭周红平沈飞副研究员王昱洁郝世杰博士02.智能信息处理03.多媒体信息处理04.雷达信息处理05.信号检测与处理06.DSP技术应用专业领域代码名称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与信息学院)01.网络通信与信息系统丁志中郭忠义韩江洪孙克文王禄生夏娜周清峰教授陈雁翔刘正琼开彩红孙锐王琼吴从中许良凤副教授周红平黎洁沈飞副研究员刘超博士02.无线通信系统03.卫星通信与导航04.数字图象分析与处理05.智能信息处理高隽胡社教洪日昌蒋建国鲁昌华齐美彬全昌勤吴永忠汪萌杨学志张旭东徐常胜教授方静胡庆新郎文辉李小红杨兴明詹曙张海燕张勇张国富范之国副教授谢昭周红平沈飞副研究员王昱洁郝世杰博士06.多媒体信息传输与处理07.雷达信息处理08.信号检测与处理09.DSP技术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表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06秋专升本课程设置(业余制三学期)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06秋专升本课程设置(业余制三学期)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方向)06秋专升本课程设置(业余制三学期)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安全方向)06秋专升本课程设置(业余制三学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06秋专升本课程设置(业余制三学期)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06秋专升本课程设置(业余制三学期)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方向)06秋专升本课程设置。
电力系统中软件工程技术的应用
电力系统中软件工程技术的应用在当今高度依赖电力的社会中,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至关重要。
而软件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电力系统的优化、升级和智能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电力系统涵盖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多个环节,需要确保电力的稳定供应、质量可靠以及合理分配。
在这个庞大的系统中,各种设备和设施需要协调运作,同时要应对不断变化的电力需求和各种突发情况。
软件工程技术在电力系统的监控与数据采集(SCADA)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SCADA 系统负责实时采集电力系统中的各种数据,如电压、电流、功率等,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软件工程技术,开发出高效、稳定的 SCADA 系统软件,能够实现数据的准确采集、快速传输和可靠存储。
同时,利用数据分析算法和可视化技术,将复杂的数据以直观的图表形式展示给操作人员,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和异常情况,做出准确的决策。
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方面,软件工程技术同样不可或缺。
例如,自动发电控制(AGC)系统能够根据电力负荷的变化,自动调整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以维持电网的频率稳定。
这需要通过软件算法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并精确计算出发电机的最佳出力。
而在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中,软件程序可以实现对开关设备的远程操作、保护装置的智能控制以及故障诊断和隔离,大大提高了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随着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和发展,软件工程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
智能电网强调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需要依靠大量的软件系统来实现。
例如,能源管理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用电习惯和实时电价,智能地控制电器设备的运行,实现节能减排和降低用电成本。
需求响应管理系统则能够鼓励用户在电力高峰时段减少用电,在低谷时段增加用电,从而优化电力资源的配置。
在电力系统的故障诊断和预测中,软件工程技术也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仿真工程师岗位职责
仿真工程师岗位职责职位描述:主管级热仿真工程师工作职责:1.负责设备Chamber、Heater等结构的相关热仿真CFD计算,根据项目要求进行CFD分析实施,提出设计改进建议;2.根据热仿真CFD分析结果调整CAD模型,优化设备加热相关结构及部件;3.负责研究设备加热/制冷原理、导热材料特性,分析和设计试验数据,指导系统设计;4.管路性能CFD分析评价及优化,配合结构设计部门完成热流路结构优;5.协助开展重点结构强度、振动等分析,指导进行结构优化;6.负责CFD团队建设,技术资料、技术标准编制,人员培训等7.负责CFD技术经验的积累,技术模型的搭建,仿真可靠性的提升;8.收集分析前沿技术,持续优化仿真分析流程和内容;9.完成上级负责人交办的其它工作;任职资格:1.传热、流体、机械等相关专业,设备或集成电路相关工作背景,硕士及以上学历;2.3年以上热力学CFD仿真分析工作经验,具有成功的CFD仿真案例;3.熟悉一种及以上CFD分析软件(Fluent、COMSOL、Flotherm等);4.精通一种及以上仿真分析前、后处理工具;5.同时熟悉结构仿真的优先;6.具备一定的团队管理能力者优先。
岗位说明书系列编号:FS-ZD-04017仿真工程师岗位职责DutiesofSimulationEngineer说明:为规划化、统一化进行岗位管理,使岗位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与明确责任制,特此编写。
仿真工程师厦门东声厦门东声电子有限公司,厦门东声,东声一、职责描述:1、统筹和规划项目,制定计划和分解项目任务。
2、仿真软件:comsol、Mic-cap熟练,独立使用并能依据需要进行编写。
3、能从底层搭建公司的仿真软件平台,为公司的仿真业务提供技术支持和作为公司长远发展的技术资源储备。
二、任职要求:请输入您的公司名字FonshionDesignCo.,Ltd第1页/共1页岗位说明书系列编号:FS-ZD-04017模拟仿真工程师岗位职责DutiesofSimulationEngineer说明:为规划化、统一化进行岗位管理,使岗位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与明确责任制,特此编写。
系统工程的方法与技术
系统工程的方法与技术
系统工程是一种综合性的工程方法,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思维和分析,将复杂的系统问题进行分解、整合和优化,并实现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和运营等全过程管理。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系统工程方法与技术:
1. 系统分析与需求管理:通过对系统的需求进行收集、分析和管理,帮助工程师理解客户需求,为后续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2. 系统建模与仿真:使用数学建模方法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将系统的特性、行为和性能等抽象为数学或物理模型,以评估和优化系统设计。
3. 系统集成与接口管理:将不同子系统或模块进行集成,确保它们之间的通信与协作正常进行,并管理接口的定义、约束和变更等。
4. 系统设计与架构:根据系统需求,设计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以满足系统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要求。
5. 软件工程与开发方法:在系统中,软件通常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使用软件工程原理和方法进行软件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全过程管理。
6. 风险管理与安全性分析:识别并分析系统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和威胁,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并评估系统的安全性能。
7. 项目管理与进度控制:对系统工程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并管理项目相关的资源、成本和风险等。
8. 可持续性与生命周期管理:关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规划、设计、开发、部署、运维和废弃等各个阶段,以确保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系统工程方法与技术是一系列研究复杂系统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它们在系统工程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解决不同类型的系统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仿真与软件工程
2320120921 徐子棋一、软件本身就是现实的仿真
软件可以理解为数据与算法的合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软件从解决单一问题的一个小程序,发展到适应各个领域的复杂庞大的程序集合。
而软件开发的过程就是将现实中的逻辑转换为可以被计算机解读的语言,使用计算机来实现以前需要人工处理的任务,利用计算机的高速以及规范等特性,减少人的工作量,降低管理成本。
例如最常见的行业管理软件,就是包含了行业管理业务共性的程序集合,通过行业管理软件,这个行业中的从业人员可以通过软件的帮助进行业务管理、数据分析,同时受限于软件中设置的限制条件,从而使得从业人员必须遵守一些硬性的规定,从而将管理风险从事后监督转化为事前防范,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管理难度,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管理逻辑的仿真和抽象。
在理想的情况下,如果不考虑计算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的限制,可以说,任何现实的情况都可以通过软件工程的方式来开发仿真系统。
二、系统仿真与软件工程结合的必要性
由于复杂系统在构成、过程和状态等方面具有繁杂、庞大和跨学科等特点,复杂系统仿真软件的开发与软件工程的结合就显得越来越有必要。
为了应对复杂仿真系统的特点,能够适应仿真软件的开发方法必须具有如下特点:
1.方法必须覆盖复杂系统仿真软件分析、设计中需要关注的主体,能
有效的指导软件实现。
2.能帮助开发者循序渐进的对复杂系统中的数据和算法进行有效的归
纳,降低开发难度。
3.建立的软件具有直观、简单和易于理解的组织结构。
4.能为仿真软件形成标准化的文档。
5.能服务于大兴仿真软件的开发管理。
三、一种适用于系统仿真软件开发的方法
在前期的学习中,接触到一种复杂系统软件工程化开发过程:SPCSS (Software Process of Complex System Simulation)。
SPCSS是基于传统瀑布模型,从时间顺序上将复杂系统仿真软件的开发分为需求阶段、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和实现阶段;在各个阶段中,根据复杂系统仿真软件开发的内在需要,裁剪和补充了统一过程中的工作流,但不像统一过程对这些工作流进行增量式的迭代。
这是因为仿真软件的基础是被仿真的系统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
中各部分是紧密联系的,如:模型中的方程通常是被联立求解的,新元素的增加一般都会影响到整体,而且被仿真的复杂系统一般不会在开发期间发生大的变动,造成需求变更。
SPCSS需求阶段产生的制品包括需求模型,分析阶段产生的制品包含领域模型、边界模型和外观模型,设计阶段产生的制品包含应用模型和架构模型,实现阶段产生的制品包含程序代码和注释。
3.1 需求阶段
需求阶段实现需求模型,界定仿真软件的开发范围,在开发团队中明确开发任务,提高涉众间的交流效率。
需求模型由仿真意图和功能列表构成。
仿真意图表达开发某个复杂系统仿真软件的目的,只有理解好了仿真意图,开发者才能站在用户的角度,围绕用户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带来对用户有价值的软件。
功能列表是仿真意图的具体表述,规定了仿真软件待实现的内容,体现了仿真软件所要具备的竞争力,是开发者的工作起点。
3.2 分析阶段
在分析阶段中,开发者需要描述复杂系统仿真软件中的关键因素。
分析阶段的制品独立于开发平台和语言,体现开发者对被仿真者的复杂系统的理解,帮助专家和用户及早审核仿真软件的开发思路,降低实现阶段的开发风险。
3.2.1 领域模型
仿真是对真实系统建立模型并运行该模型的技术,所以模型在仿真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仿真软件使用的仿真模型一般是数学模型,而复杂系统的数学模型所设计的数据及其求解算法,种类多、数量大且较抽象,难以直接转换为编程实现。
SPCSS中的领域模型帮助改善这个问题。
领域模型是在问题领域中,对数学模型相关的数据和算法进行面向对象的组织和抽象,获得的具有可复用性的实体、概念、规划等元素。
仿真软件开发的复杂性根源于问题领域本身的复杂性,合适的领域模型能够描述需求模型涉及的知识,不仅能指导代码的实现,还能帮助开发者认识与仿真相关的知识,实现对知识的复用。
3.2.2 边界模型
边界模型描述仿真软件通过边界与外界的交互情况,由外界、边界对象和交互场景构成。
外界是用户或其他外部软件、硬件系统;边界对象是可以传递数据的计算机相关对象;外界的数据只能通过边界对象发送给仿真软件,仿真软件产生的数据也只能通过边界对象输出到外界。
与统一过程、敏捷过程和MSF不同,交互场景的描述不是在需求阶段中建立,而是在领域模型建立后,根据算法中数据输入、输出的先后顺序后在边界模型中建立的。
边界模型确定了仿真软件在异构系统中和外界的交互方式,定义了仿真
软件的使用方式,开发人员可以用它及早的向用户确认功能实现的完整性和界面的友好性,并为开发提供指导。
3.2.3 外观模型
领域模型中的元素具有粒度小、可复用的特点,在被用于具体仿真任务时,通常要被重新组合。
外观模型是连接领域模型和边界模型的桥梁,使开发者能根据仿真任务的需要方便的使用领域模型。
外观模型包含了外观接口和外观类。
外观接口根据边界模型的需要,定义仿真软件对具体仿真任务提供的服务;根据需求模型中的功能列表,在外观接口的基础上编写测试用例,可以检查领域模型对需求模型实现的正确性。
外观类封装领域模型中的对象和复杂算法,实现外观接口。
外观类的粒度通常大于领域模型中的粒度。
外观模型是仿真软件自身架构的组成部分,它隐藏领域模型内部的复杂性,帮助领域模型能容易的被应用到具体的仿真任务中去。
3.3 设计阶段
在设计阶段中,开发者为分析阶段的制品确定实现的技术手段及其之间的组织结构关系,解决非功能性的需求,形成最终能完成仿真任务的完备方案,指导开发实现。
设计阶段的制品包含应用模型和架构模型。
3.3.1 应用模型
应用模型为分析阶段的制品选择具体的实现手段,包含了如下内容:
A.为领域模型中的算法、边界模型中的边界对象和外观模型中的外观类等选择合适的实现技术,具体包括对软件、硬件平台、开发语
言、控件和数据存储方式等的选择。
B.改善性能,比如对占用较多CPU、I/O等时间的代码进行优化,消除瓶颈。
3.3.2 架构模型
架构技术能使开发出的软件具备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
架构是决定大型软件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设计中需要被考虑。
架构模型是架构设计的制品,它描述构成复杂系统仿真软件的元素和元素间的组织关系。
一个号的模型具有如下特点:
A.构成系统的元素被分割为可复用的和可扩展的,可复用的元素在相
似的场景中可不经修改就能执行,可扩展的元素可以被方便的替换。
B.可复用的元素和可扩展的元素通过广义的接口耦合,用多态等手段
适应预期中的扩展。
C.构成系统的元素要利于并行开发。
D.架构本身易于理解和维护。
3.4 实现阶段
实现阶段的任务是把分析阶段和设计阶段的制品映射为代码,该阶段的
制品是代码和注释。
在实现阶段中,编码人员在应用模型确定的开发平台上,根据架构模型对仿真软件结构的划分,并行展开工作:使用领域模型中的类图得到面向对象代码的模板,使用协作图实现算法;根据边界模型实现用户界面和定义与外部系统的接口;根据外观模型实现解决问题的服务。
四、综述
综上所述,软件作为一种广义的仿真系统,已经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了非常多的成熟的方法论,而复杂系统仿真,作为一个特殊的领域,由于其特殊性,不可能所有行为都能够在现实中进行,因此势必需要仿真软件的辅助,而在制作仿真软件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软件工程中成熟的方法论,来对仿真软件的开发进行管理和控制。
一个适合的软件工程方法论,能够帮助开发者从功能需求出发,完成对复杂系统仿真软件的分析、设计和实现,降低对整体的实现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