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电网中的柔性评价方法与应用
柔性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
柔性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供应系统正逐渐被广泛应用。
而柔性电子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革命性的技术,为智能电网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许多创新和前景。
本文将探讨柔性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
首先,柔性电子技术可以为智能电网提供更高效的能源转换和传输方式。
智能电网依靠智能监控和管理系统来有效地优化电力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实现能源的高效使用。
柔性电子技术通过高效的能源转换技术,可以将不同形式的能源转换为电能,并按需传输到各个终端。
这种能源转换和传输方式的灵活性,可以大大提高智能电网的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柔性电子技术可以为智能电网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
智能电网的可靠性对于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和安全至关重要。
柔性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能够提供可靠的电力传输和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电网中潜在的故障和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善。
这种可靠性的提升不仅能够保障用户的用电需求,还可以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柔性电子技术还可以为智能电网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能源管理方案。
智能电网通过集成和优化各种智能设备和系统,实现对能源的智能管理和分配。
而柔性电子技术作为支撑智能设备的技术之一,可以使智能电网中的各个设备更加灵活和智能化。
例如,采用柔性电子技术制造的可调光照明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光照强度,从而实现节能和舒适的灯光环境。
这种智能化的能源管理方案不仅能够提高用户的用电体验,还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除此之外,柔性电子技术还具有材料轻、可弯曲和可防水等特点,可以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各个环节。
例如,柔性电子可应用于创新的电池技术,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充电速度和容量,增强电网的储能能力。
另外,柔性电子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智能电表、光伏电池板和储能设备等领域,为智能电网的建设和优化提供更多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然而,柔性电子技术在应用于智能电网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与技术挑战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与技术挑战智能电网是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方向,而柔性交流输电系统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应对电力系统面临的新挑战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柔性交流输电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以及相应的技术挑战。
一、柔性交流输电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是指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实现对交流输电系统中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的灵活控制,以提高输电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在智能电网中,柔性交流输电系统具有以下应用:1. 增加系统可靠性:柔性交流输电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系统参数,可以及时识别和修复故障,减少停电时间和影响范围,并提高供电可靠性。
2. 实现电力系统的灵活互联:柔性交流输电系统可以在不同的电力系统之间实现灵活的互联,将不同地区的电力系统有效地连接起来,实现对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3. 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柔性交流输电系统可以帮助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接入,通过对能源的灵活调度和优化,解决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和间歇性问题,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二、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所面临的技术挑战虽然柔性交流输电系统的应用在智能电网中具有广阔前景,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技术挑战:1. 高可靠性和可用性要求: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是智能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具备高可靠性和可用性,对系统的设计、控制和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多种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研发:柔性交流输电系统的实现离不开先进的电力电子器件,需要研发出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可靠性好的电力电子器件,以满足系统对功率转换和控制的需求。
3. 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智能电网中的信息传输和数据处理面临着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的挑战,包括对通信网络的保护、数据的加密和安全访问控制等方面。
4.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平衡问题:柔性交流输电系统需要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时的平衡问题,包括电力系统的功率平衡、电压平衡、频率平衡等方面,确保可再生能源的可靠接入和供电质量。
电气设备的智能化测试与评估方法
电气设备的智能化测试与评估方法在当今高度工业化和科技化的时代,电气设备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电力系统的输变电设备,到工业生产中的电机、控制器,再到日常生活中的家用电器,无一不是电气设备的应用范畴。
为了确保这些设备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智能化的测试与评估方法应运而生。
电气设备的智能化测试,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智能化的系统,对电气设备的性能、状态进行全面、准确、快速的检测。
这种测试方法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人工操作和简单仪器,而是融合了传感器技术、数据分析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前沿科技。
传感器是智能化测试中的“触角”。
它们能够感知电气设备的各种物理量,如电压、电流、温度、振动等,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后续的处理系统。
这些传感器不仅精度高,而且响应速度快,能够实时捕捉设备运行中的细微变化。
数据分析技术则是智能化测试的“大脑”。
收集到的大量电气设备运行数据,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处理和解读。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算法,对数据进行筛选、分类、计算和对比,从而得出设备的运行状态、潜在故障风险等关键信息。
例如,通过对设备历史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设备可能出现故障的时间和部位,提前进行维护和修理,避免突发故障带来的损失。
通信技术在智能化测试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它能够将分布在不同位置的电气设备与测试系统连接起来,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
这样,技术人员无需亲临现场,就可以随时随地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在智能化测试的基础上,对电气设备进行评估是保障其可靠运行的重要环节。
评估的目的是综合考虑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为设备的使用、维护和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性能评估是评估电气设备的基本指标。
这包括设备的输出功率、效率、精度等方面的测试和分析。
例如,对于一台电机,需要评估其在不同负载下的转速、转矩、功率因数等性能参数,以确定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实际应用的需要。
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及性能评估
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及性能评估智能电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电力传输和分配系统,通过借助先进的通信、控制和计算技术,在电力供需之间实现了信息的高效传输和电力的智能优化。
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能电网的运行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1. 负荷预测负荷预测是智能电网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分析历史数据、天气变化等多个因素,预测未来的负荷情况。
通过这种方式,智能电网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供电计划和能源调度,以避免能源浪费和供电不足的情况。
2. 节能优化智能电网依靠大量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收集电力系统的实时数据,这些数据可用于优化能源分配和使用。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分析和预测用户的用电行为,提供个性化的用电建议,比如优化设备的使用时间和功率,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3. 故障检测与恢复智能电网中的故障检测和恢复是关键的任务之一。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分析大量的传感器数据,快速检测出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学习和预测故障模式,提前预警潜在的故障风险,确保智能电网的稳定运行。
4. 电力市场调度智能电网的电力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包括多个电力供应商、消费者和中间运营商。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学习市场的历史数据和交易模式,建立起准确的电力市场模型。
这样,智能电网可以实时监测电力市场的供需情况,进行合理的电力调度,以实现资源最优化的配置。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性能评估在智能电网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性能评估,对于确保系统的可靠运行和高效管理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性能评估指标。
1. 精确度对于负荷预测和故障检测等任务,人工智能技术的预测和判断的精确度是核心指标之一。
通过比较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可以评估人工智能系统的性能。
一般来说,预测和判断的误差越小,精确度越高。
智能电网技术特点及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方法
智能电网技术特点及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方法智能电网是针对传统电网存在的能源消耗高、供应不稳定、安全性较差等问题,提出的新型电力系统,它利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实现了电力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智能电网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灵活性:智能电网可以根据负载需求手动或自动调整电力系统的供应能力和负载需求,保证电力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2. 可持续性:智能电网优化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安全性:智能电网采用先进的监测系统和控制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电力系统运行状态,避免故障发生。
4. 经济性:智能电网支持不同能源类型之间的灵活切换,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性。
在智能电网技术的实际应用中,电力工程技术起着重要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配电网技术:在传统配电网基础上,增加感知、控制、通信等技术装备,建立智能分布式电源和负载管理机制,提高配电网络运行效率和供电质量,并实现对用户用电需求的智能化管理。
2. 智能输配电设备技术:通过设备感知、通信、控制能力的提升,对输配电设备进行实时监测、远程控制,预判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提高设备可用性、降低维修成本。
3. 智能电力储能技术:电力储能技术具有吸储电性能好、容易管理、响应时间短等优点,与智能电网技术紧密结合,可提高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提供备用功率,平衡负载波动、提高电网稳定性。
4. 智能能源监测和调控技术:通过监测电力系统各环节的电能质量、供需关系等信息,并利用网络和控制算法实现自动调控,保证电力系统平稳运行和优化能源利用。
综上所述,智能电网技术具有灵活性、可持续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特点,其应用离不开电力工程技术的支持,目前智能电网技术在国内已基本成熟,未来将成为发展趋势。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与前景分析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与前景分析智能电网的发展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提出了新的要求。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简称FACTS)作为智能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灵活可控、能源高效利用和提高系统稳定性等优势,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通过在电力系统中插入可控的设备和技术来提供灵活的功率流控制,实现了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
它主要包括静止补偿装置(Static Compensator,简称STATCOM)和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简称SVC)。
STATCOM可以在毫秒级别响应,控制电力系统的电压和无功功率,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电压质量;而SVC可以通过调节电流相位来控制无功功率的流动,优化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和电网稳定性。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整电力系统的电压控制:柔性交流输电系统能够通过STATCOM和SVC 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电压控制,有效地调整电力系统的电压水平,提高电能质量和可靠性。
2. 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通过灵活控制电力系统中的无功功率流动,柔性交流输电系统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减少电力系统中的电压波动和功率损耗,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3. 提高输电效率和能源利用率:柔性交流输电系统可以通过控制功率流动,并优化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流动,减少线损和能耗,提高输电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4. 降低电力系统的投资成本:柔性交流输电系统的应用可以减少电力系统中的设备投资,例如降低线路的建设长度、减少变电站的容量等,从而降低电力系统的投资成本。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动车的普及等,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作为电力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能够满足这些要求,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智能电网技术的电网运行状态评估:研究智能电网中的电网运行状态评估指标与方法(二)
智能电网技术的电网运行状态评估:研究智能电网中的电网运行状态评估指标与方法近年来,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电网规模的扩大,如何有效地评估电网的运行状态成为了智能电网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
电网运行状态评估是指通过对电网各个组成部分的参数和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以评估电网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智能电网中的电网运行状态评估指标与方法。
一、电网运行状态评估指标在智能电网技术中,电网运行状态评估的指标可以分为两类: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静态指标主要关注电网的结构和拓扑特征。
常用的静态指标包括电网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幅值、相角、功率因数以及潮流分布情况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电网的潮流传输状况和各个节点之间的电能互换情况。
通过监测和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判断电网的负荷平衡情况、潮流分布是否合理以及电网的稳定性等问题。
动态指标主要关注电网的运行过程中的动态响应特性。
常用的动态指标包括电网频率、功率波动、电压波动等。
电网频率的稳定性是电网运行状态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频率的偏离程度可以反映电网的负荷调节能力和电源供给能力是否均衡。
功率波动和电压波动是反映电网的稳定性和负载波动情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监测和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判断电网是否存在故障、负荷扰动是否过大以及电网的响应速度等问题。
二、电网运行状态评估方法电网运行状态评估方法可以分为基于模型的方法和基于数据的方法。
基于模型的方法是指依靠电网模型来分析和预测电网的运行状态。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先建立电网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和分析来评估电网的运行状态。
常用的基于模型的方法包括潮流计算方法、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及电力系统动态响应分析方法等。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较为复杂的计算和较多的参数输入,但在理论上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基于数据的方法是指依靠实际观测数据来评估电网的运行状态。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先采集和处理电网的实时数据,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来评估电网的运行状态。
柔性电子在电力与能源行业中的应用案例与技术突破
柔性电子在电力与能源行业中的应用案例与技术突破柔性电子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兴技术,具有可弯曲、可拉伸、可折叠等特点。
在电力与能源行业中,柔性电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行业带来了许多创新和突破。
本文将介绍柔性电子在电力与能源行业中的应用案例以及相关的技术突破。
一、柔性电池的应用案例柔性电池是柔性电子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它的电子器件可以以柔性电池为基础来实现柔性化。
在电力与能源行业中,柔性电池的应用案例非常丰富。
首先,柔性电池可以应用于可穿戴设备。
许多可穿戴设备需要小巧轻便、柔软舒适的电源,柔性电池正好满足了这些要求。
比如,柔性电池可以嵌入到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设备中提供电源,满足人们对便携式电源的需求。
另外,柔性电池还能应用于电动车领域。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对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柔性电池具有轻薄柔软的特点,可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车身形状,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延长电动车的续航里程。
此外,柔性电池在太阳能光伏领域也有应用。
传统的光伏电池板通常比较厚重,难以应用于某些复杂的建筑表面,而柔性电池则可以根据建筑的形态进行自由调整,有效利用太阳能资源,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
二、柔性传感器的应用案例柔性传感器是另一个重要的柔性电子器件,它可以实时感测物理量的变化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在电力与能源行业中,柔性传感器的应用案例也非常多样。
首先,柔性传感器可以应用于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需要实时监测电网系统的参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柔性传感器可以被用来监测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智能化的电网管理。
其次,柔性传感器还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中。
随着家居智能化的发展,人们对家居安全和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柔性传感器可以被嵌入到墙壁、床垫等家居用品中,实时感测人体的活动和姿势,并根据监测结果自动调节家居设备的工作状态,提高家居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三、柔性光伏电池的技术突破柔性光伏电池是近年来柔性电子技术的重要突破之一。
柔性电子学在智能电网中的创新应用
柔性电子学在智能电网中的创新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电网作为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而柔性电子学这一新兴技术的出现,为智能电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应用,为实现更高效、更可靠、更智能的电力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柔性电子学是一种将有机或无机材料制成柔性或可延展的电子器件和电路的技术。
与传统的刚性电子学相比,柔性电子学具有轻薄、柔软、可弯曲、可折叠等特点,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形状和表面,为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应用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
在智能电网中,柔性电子学的应用首先体现在电力监测方面。
传统的电力监测设备往往体积较大、安装复杂,而且难以对复杂的电力线路和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监测。
而基于柔性电子学的传感器则可以轻松地贴合在电力线路、变压器、开关柜等设备的表面,实时监测电流、电压、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
这些柔性传感器不仅能够提供更精确的监测数据,还可以有效地减少监测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成本。
例如,柔性电流传感器可以通过印刷或沉积的方式直接制备在柔性基底上,然后缠绕在电力线路上,实现对电流的非接触式测量。
这种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宽测量范围和良好的线性度,能够及时发现电流异常,为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同样,柔性温度传感器可以贴附在变压器等发热设备的表面,实时监测温度变化,预防过热故障的发生。
其次,柔性电子学在智能电网的能量存储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网对储能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
柔性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作为新型的储能器件,具有优异的性能和灵活性。
柔性电池可以采用柔性的电极材料和封装技术,制成轻薄、可弯曲的电池片。
这些电池可以集成到智能电网中的分布式储能系统中,如安装在电线杆、建筑物外墙等位置,为电网提供应急备用电源和削峰填谷的能力。
超级电容器则具有快速充放电、长循环寿命等优点,适用于电网中的功率补偿和电能质量调节。
通过将柔性超级电容器与电力电子器件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改善电网的功率因数,提高电能质量。
柔性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
柔性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智能电网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以智能化为核心、高效能、清洁、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它能够实现电力供需的动态平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电网调度和管理的能力。
柔性电子技术作为现代电子技术的重要分支,因其具有高度可塑性、可弯曲性和可伸缩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智能电网中,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和机遇。
首先,柔性电子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电网中的能源采集和储存。
通过柔性电子技术,可以开发出柔性太阳能电池、柔性储能器等柔性能源设备,这些设备具有轻薄、可弯曲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中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例如,在建筑物的玻璃窗户、屋顶等表面上布置柔性太阳能电池,实现对太阳能的高效利用,为智能电网提供可再生能源。
其次,柔性电子技术可以实现智能电网中的能源传输和配电优化。
柔性电子器件具有高度可伸缩性,可以被集成到电网传输线路和变压器等设备中,实现对能源传输的控制和优化。
通过柔性传感器和柔性控制器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电网中能源的输送情况,优化能源传输的路径和供需平衡,提高电网的效率和稳定性。
另外,柔性电子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智能电网中的电力负荷管理和智能计量。
通过柔性电子传感器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的电力负荷,将数据传输到智能电网管理系统中,实现对电力负荷的动态调整和管理。
通过柔性电子计量设备的应用,可以实现电力用户的精确计量和计费,提高电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收益。
此外,柔性电子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智能电网中的安全监测和故障诊断。
利用柔性电子传感器和柔性电子器件,可以实时监测电网中的温度、电压、电流等参数,及时发现电网中的故障和安全隐患。
与传统电网相比,柔性电子技术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可以更快地响应和排除故障,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柔性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柔性电子技术,智能电网可以实现能源采集和储存的优化、能源传输和配电的控制、电力负荷管理和智能计量的实现,以及安全监测和故障诊断的提升。
智能电网技术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研究智能电网中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指标与方法(四)
智能电网技术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研究智能电网中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指标与方法简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电力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而在智能电网中,对于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智能电网中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指标与方法。
一、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意义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可帮助我们了解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评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修复系统中的故障,保证电力供应的可持续性。
特别是在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中,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对于确保智能电网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二、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指标1.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MTBF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故障的平均间隔时间。
通过计算MTBF,可以评估电力系统的故障率和可靠性水平。
MTBF越长,说明系统的可靠性越高。
2. 平均修复时间(MTTR):MTTR是指在发生故障后,修复系统所需的平均时间。
MTTR越短,说明系统的故障修复效率越高。
3. 故障次数:故障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系统发生故障的次数。
通过统计故障次数,可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故障率。
4. 可利用度(Availability):可利用度是指系统正常运行期间的时间比例。
可利用度越高,说明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越好。
三、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1. 故障树分析(FTA):故障树分析通过构建故障树来定量评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通过分析故障树的逻辑结构,可以计算系统发生特定故障的概率,并提供针对故障的修复策略。
2. 可行性约束法(CCM):可行性约束法通过定义系统故障条件与可行状态之间的约束关系,建立适用于智能电网的可靠性评估模型。
该方法可以考虑系统故障的多样性,并分析潜在的故障影响。
3. 随机过程模型:随机过程模型基于电力系统的历史数据,结合概率与统计学方法来评估系统的可靠性。
通过分析系统的故障数据,可以预测未来的系统可靠性水平,并制定相应的维护策略。
结论: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对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需求日益增加。
智能电网规划与运行控制的柔性评价及分析方法
1、可以对智能电网的多方面性能进行全面评价,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具有很好的灵活性。
3、可以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参考内容
随着能源结构和需求的不断变化,智能电网和分布式合作控制逐渐成为研究的 热点。本次演示将介绍分布式合作控制和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分析它们之间的和在实际应用中的前景。
文献综述
微电网潮流分析主要基于电力系统的基本理论,通过数学模型和方法对微电网 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分布进行分析。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微电网潮 流分析模型,如前推回代法、牛顿拉夫逊法等。此外,一些先进的优化算法, 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也被应用于微电网潮流分析,以寻求最优的潮流分 布。
柔性控制技术是指通过控制策略和算法,灵活地调整微电网的运行状态,以实 现对其稳定性和性能的优化。常见的柔性控制技术包括下垂控制、电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 频率控制等。其中,下垂控制是一种通过对电力电子设备进行功率和频率调节 来实现稳定输出的控制方法;电压控制通过调节分布式电源的输出电压来实现 微电网电压的稳定;频率控制则通过协调分布式电源的功率输出,以保证微电 网的频率稳定。
柔性评价的概念和重要性
柔性评价是指对一个系统或技术的多方面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在智能电网领域, 柔性评价可以包括对电网的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适应性等方面的评价。 通过柔性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智能电网的性能和特点,指导规划和运行控制 的优化。
柔性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柔性评价的方法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 对智能电网的性能进行精确的评价。而定性评价则可以通过专家经验、系统模 拟等方法,对智能电网的性能进行主观评价。
智能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柔性互联与协同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智能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柔性互联与协同优化中的应用研究电力系统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面对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和不断变化的电力市场,传统的电力系统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智能电力技术逐渐成为电力系统升级与优化的关键。
一、智能电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电力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
智能电网(Smart Grid)作为智能电力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传统的电力系统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智能电网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通信设备和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了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二、智能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柔性互联中的应用电力系统柔性互联是指通过智能电力技术实现电力系统中各种设备和电力网络之间的互联。
智能电力技术可以实现电力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交换,使得电力系统具备了更高的柔性和可调度性。
首先,在电力生产方面,智能电力技术可以实现电力发电设备之间的互联与协同。
传统的电力发电设备往往独立运行,难以实现联动调度和优化。
通过智能电力技术,各个电力发电设备可以实时共享运行状态和负载情况,实现协同调度和优化运行,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
其次,在电力配送方面,智能电力技术可以实现电力配电设备之间的互联与协同。
传统的电力配电系统往往是单向运输电力,无法灵活调整供电方向和载荷分配。
智能电力技术可以通过智能传感器和智能开关等设备,实现对电力分布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使得电力系统具备了双向供电和分布式能源接入的能力。
三、智能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协同优化中的应用电力系统协同优化是指通过智能电力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与优化。
电力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电力生产、电力传输和电力使用等方面,通过优化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关系,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首先,智能电力技术可以通过智能传感器和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负载情况。
电力系统中柔性配电网规划与运行控制方法研究
电力系统中柔性配电网规划与运行控制方法研究柔性配电网是一种以分布式能源接入为特点的电力系统,它通过智能化技术和灵活运行机制,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可持续性和经济性。
本文将从柔性配电网规划和运行控制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一、柔性配电网规划研究1. 现状分析:对电力系统的柔性配电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包括规模、技术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2. 系统建模:根据柔性配电网的特点,建立数学模型,考虑到能源接入、能量管理和电力负载等因素,对系统进行建模和描述。
3. 规划目标:明确柔性配电网规划的目标,包括提高电网可靠性、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
根据目标提出相应的规划方案。
4. 规划方法:综合考虑供需关系、能源接入条件、投资成本和技术可行性等因素,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寻求最佳的规划方案。
5. 规划策略:考虑到系统的扩容和运行的灵活性,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包括调整能源接入位置、优化配电设备运行和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等方面。
二、柔性配电网运行控制方法研究1. 运行状态监测:通过感知技术、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对柔性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包括电力负载、能源接入和电力设备运行等方面。
2. 运行调度策略: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建立运行调度模型,通过优化调度策略,实现对能源的合理调配、负荷的均衡分配和电力设备的优化运行。
3. 运行控制策略:提出基于智能化技术的运行控制策略,包括主动防护措施、故障诊断和应急响应等方面,提高柔性配电网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4. 运行优化方法:结合柔性配电网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优化方法的运行控制策略,包括遗传算法、模糊控制和深度学习等方面,优化配电设备的运行效果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5. 运行安全保障:考虑到柔性配电网的复杂性和脆弱性,提出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电力设备巡检、防雷措施和安全培训等方面,确保柔性配电网的安全运行。
结论:通过对柔性配电网规划与运行控制方法的研究,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实现对分布式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柔性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5)配网静止无功补偿器(Distribution-SVC) 6)配网静止无功发生器(Distribution-SVG) 7)动态电压调节器(Dynamic Voltage Regulator)
8)配电系统超导储能(D—SMES) 9)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niform Power Quality Regulator) • UPQR通常直接与敏感负荷连接,可对电力 系统中出现的几乎所有电能质量问题进行 调节。
3)静止无功发生器( Static Var Generater)
• 由全控器件的电压型逆变器构成,具有响应速度快、谐波 小,调节性能好等特点。
4)可控串联补偿设备(Thyristor ControIIed Sries Compensator)
• 其工作原理于SVC相仿,但串接在线路中,从而动态调节 线路的等效阻抗,对提高交流输电线的传输能力、抑制低 频振荡和次同步振荡都由ate Circuit Breaker)
• 这类断路器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实现不同电源间的快速切 换。为降低功耗,这类开关同时并接有机械开关, 电力电 子开关用作电路的快速切换,机械电力电子开关用作正常 工作时电流的流通。
3)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te Power Supply)
• 交流不间断电源的核心是通过整流电路对储能元 件充电,通过逆变电路从储能元件中提取能量。 以负载所要求的交流电源方式供电。
4)轻型直流输电(HVDC—Light)
• 轻型直流输电采用全控器件,按基于电压源方式 的逆变器(VSI)构成变换电路,可用于弱受端电网 或受端无电源的系统的供电,孤岛、城区等环境 的供电中有发展前景。
3)静止励磁系统(SE—Static Exciting)
• 静止励磁方式中整个励磁回路无旋转部件。核心 电路是由可控交流一直流变换电路。由于能够几 乎瞬间地响应各控制量,对提高电力系统的控制 性能发挥很大作用。
智能电网技术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研究智能电网中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指标与方法(六)
智能电网技术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智能电网的建设和运营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评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智能电网中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指标与方法。
首先,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需要考虑多个指标。
传统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主要关注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而在智能电网中,还需要考虑与之相关的数据传输、通信和信息安全方面的指标。
比如,智能电网中的通信系统可靠性评估需要考虑通信链路的可用性、传输速率、通信时延等指标;数据安全性评估需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信性等指标。
因此,智能电网中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指标更加多元化和复杂。
其次,针对智能电网中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指标与方法,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例如,一些学者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一种综合评估模型,将供电可靠性指标和通信系统可靠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并给出了相应的决策规则。
这种模型考虑了不同指标之间的权重和相互影响,能够更全面地评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基于概率统计的方法,通过采集大量的实测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计算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可靠性分析。
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再次,智能电网中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智能电网的建设和运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风险性,需要考虑多个不确定因素,如天气、自然灾害等。
因此,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需要考虑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其次,智能电网中涉及的技术和设备种类繁多,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新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
因此,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和改进。
最后,智能电网中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具有大规模、高速度和高时效性的特点,这对于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智能电网技术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是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在指标与方法方面,需要考虑供电可靠性指标、通信系统可靠性指标和数据安全性指标等多个方面。
柔性主动材料驱动器性能评估与应用
柔性主动材料驱动器性能评估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柔性主动材料驱动器作为一种新型的驱动技术,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柔性主动材料驱动器的性能评估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性能评估柔性主动材料驱动器的性能评估是对其驱动效果和功能特性进行科学评估的过程。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驱动效果评估:包括驱动力和驱动速度两个方面。
驱动力评估是通过对柔性主动材料驱动器在离子液体中的驱动力测量得出的,而驱动速度评估则是通过测量驱动器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响应速度来衡量的。
通过这些评估指标,可以客观地评价柔性主动材料驱动器的驱动效果。
2. 功能特性评估:柔性主动材料驱动器的功能特性评估主要包括其形变性能和稳定性能。
形变性能评估是通过测量驱动器的形变程度和变形能力来评估的,而稳定性能则是通过测试驱动器在长时间运行中的性能是否稳定来评价的。
这些评估指标可以有效判断柔性主动材料驱动器是否符合应用需求。
二、应用领域柔性主动材料驱动器具有灵活、高效、节能等优点,因此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机器人技术:柔性主动材料驱动器可以用于机器人的关节驱动,具有较高的驱动力和灵活的形变能力,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姿态和环境,从而提高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和抓取能力。
2. 医疗器械:柔性主动材料驱动器可以应用于医疗器械的运动和控制,如可穿戴心脏辅助装置和人工关节等。
其柔性和可调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人体的运动需求,从而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3. 柔性电子学:柔性主动材料驱动器可以在柔性电子学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构建可曲折的电子器件、可伸缩的电子皮肤等。
其柔性特性和高效驱动能力适应了柔性电子学对驱动器的需求,推动了柔性电子学的发展。
4. 飞行器技术:柔性主动材料驱动器在飞行器技术中被广泛应用,如柔性翼, 柔性飞行器和柔性喷气发动机等。
由于柔性主动材料驱动器的重量轻、成本低以及形变性能好,使飞行器具备更高的机动性和适应性。
柔性负荷在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中的作用
柔性负荷在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中的作用一、柔性负荷在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中的作用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的电力系统设计主要基于发电与负荷之间的平衡,但随着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能源的大量接入,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变得更加复杂和动态。
柔性负荷,作为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1.1 柔性负荷的定义与特性柔性负荷指的是能够根据电力系统的需求,通过调整自身的用电模式或用电时间,来响应电网运行需求的负荷。
与传统的刚性负荷不同,柔性负荷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和响应性,能够在电力供应紧张或需求高峰时减少用电,或在电力供应充足时增加用电。
这种特性使得柔性负荷成为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的关键因素。
1.2 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的必要性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是指系统能够适应供需变化、应对突发事件以及整合可再生能源的能力。
随着可再生能源比例的增加,电力系统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这就要求电力系统必须具备更高的灵活性,以确保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柔性负荷通过其可调节性,能够有效地平衡电力系统的供需,减少因供需不平衡带来的风险。
二、柔性负荷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柔性负荷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多样,涵盖了工业、商业、居民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2.1 需求响应需求响应是指电力用户根据电网的运行状况和电价信号,主动调整用电行为,以实现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
在需求响应中,柔性负荷可以通过减少或推迟用电,来响应电网的紧急需求,从而获得经济补偿或避免电网的惩罚性电价。
2.2 虚拟电厂虚拟电厂是一种通过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将分散的分布式能源资源和柔性负荷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调度的电力资源池。
柔性负荷在虚拟电厂中,可以根据电网的需求,调整自身的用电模式,提供调频、调峰等服务。
2.3 电动汽车充电管理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其充电需求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日益显著。
电网柔性稳定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电网柔性稳定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电力负荷的增加,电网柔性稳定控制系统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电网柔性稳定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深入探讨,详细说明其中的原理和关键技术,并分析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电网柔性稳定控制系统的原理电网柔性稳定控制系统是利用现代化的通信、计算和控制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以实现电力系统的柔性调度和稳定运行。
该系统以智能化的终端设备作为节点,通过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监测和在线控制,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电网柔性稳定控制系统的核心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时监测与大数据分析: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将电力系统各个节点的数据实时采集,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处理,获得电力系统的状态信息和运行特性。
2. 预测与决策支持:通过对电力系统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建立电力系统的模型和预测模型,为系统运行和调度提供决策支持,包括优化负荷分配、调整发电策略等。
3. 响应与控制优化:根据电力系统的状态和运行需求,通过控制终端设备的工作状态,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响应与控制优化,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二、电网柔性稳定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电网柔性稳定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需要应用多种关键技术,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1. 智能化终端设备:采用智能化的终端设备,包括传感器、控制器等,能够实时采集和处理电力系统的数据,并与中央控制系统进行通信,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测和控制。
2. 数据通信网络:建立稳定可靠的数据通信网络,实现终端设备与中央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3. 大数据分析与处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处理,提取电力系统的状态信息和运行特性,并为系统的预测和决策提供支持。
4. 模型建立与优化算法:根据电力系统的特性和需求,建立适用的电力系统模型,并应用优化算法进行系统的优化与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配电网灵活性控制柔性评价方法及应用
配电网灵活性控制柔性评价方法及应用
赵学文;丁晋晋
【期刊名称】《科技风》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针对新一代智能化电网对电力系统规划、运行和管理过程中经济性、安全性与灵活性等多指标综合趋优的要求,本文研究配电网灵活性控制多尺度柔性译价方法,首先对多尺度柔性参数进行划分,划分为属性柔性、约束柔性、负荷柔性和结构柔性.进一步对多尺度柔性分析方法进行定位,然后阐述了配电网灵活性控制多尺度约束柔性指标,以及运行柔性化技术等多方面,对配电网灵活性空制多尺度柔性评价方法进行应用探析.
【总页数】1页(P138)
【作者】赵学文;丁晋晋
【作者单位】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张掖供电公司,甘肃张掖734000;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张掖供电公司,甘肃张掖7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配电网灵活性控制多尺度柔性评价方法研究 [J], 袁晓燕;崔金柱;张振兴
2.三端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及其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J], 邹丹;艾欣;王奥;王坤宇;黄仁乐;陈乃仕;蒲天骄
3.三端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及其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J], 邹丹;艾欣;王奥;王坤宇;黄仁乐;陈乃仕;蒲天骄;;;;;;;
4.罗克韦尔自动化的柔性直线运动控制系统提升食品饮料包装作业灵活性 [J],
5.柔性直线运动控制系统提升食品饮料包装作业灵活性 [J], 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 柔 性 (Flexibility) 是灵活 性的 一 种 表 现 形 式,
的定义[4-5]。
新一代智 智能化是现代电网发展的最终目标, —— —— —— —— —— —— —— —— —— —
基金项目: 国家863项目支持 (2009AA05Z2rnative Current Transmission Systems, 柔性交流输电理论是由美 FACTS)是最早被应用的。
+
个 不确 定 参数 所 可能产生的 无穷 多种 变 化方 向 进 行简化, 认为每个不确定参数存在正负两种变化方 向, 而一旦所有的不确定参数的变化方向都确定以 后, 它们即按照一定的比例同时变化。因此, p 个不 p 确定参数即共有2 个不同的变化方向。 然后, SWANEY 和 GROSSMAMV 分 别 以 启 发 式 算法和间接穷举算法对简化后 的问题进 行求解 [14]。 但是, 以上两种算法只能满足具有几十个不确定参 无法直接应用到大规 数的小规模系统的计算需求, 模的电力系统柔性分析中来。
式中, p 为不确定参数的数量。 ) ( ) (j =1,2,…,m) (3) =max min max g F( 1 d j d,z ,兹 满足的设计限制集;I为不等式约束集; m为不等式约 束的个数。 式 (1) 定义的柔性指标F的含义是: 在不确定参 数兹最恶劣的变化情况下,系统所能够承受的不确 定参数相对偏移率的最大值。 式中, ) 为对于可行性操作必须 z 为控制变量; g( j d,z ,兹
智能电网
Smart Grid
06
等:智能化电网中的柔性评价方法与应用 孙伟卿,
Vol.27
No.5
控制器 及其他静止 型控 制 器改善 可 控 性 并且 增 加 输送功率的容量” 。1997年IEEE电力工程学会(PES) 将FACTS技术定义为: 指有电力电子 的冬季会议上, 型或其他静止型 控 制器 的 加强系 统可 控 性和增 加 功率传输能力及交流输电系统。 此外,还有学者提出柔性化供电技术(Flexible “ 柔性 SCADA” Electrical Energy Delivery, FEED)[7-8], 柔性化技术 技术[9], 电网柔性规划方法[10-11]等。 可见, 也是智能电网 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 但 是, 在现 有 的研究 成果中, 尚未 对电力 系 统 系统的理论 柔性评价与分析方法的概念形成清晰、 体系,电力系 统的 柔性 评 价 与分 析方 法 也很 不 完 善, 更缺乏直观的系统柔性指标。 本文系统地提出电力系统柔性评价方法,根据 并 柔性参数的不同类型对电力系统柔性进行划分, 定义了系统稳态柔性评价指标,为进一步深入开展 电力系统柔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打下基础。由IEEE 30 节点试验系统上的一个算例,从节点电压约束柔性 的角度, 说明了柔性化评价与应用的有效性。
兹j -兹j 驻兹j
+
N
, 啄j =
-
兹j -兹j 驻兹j
-
N
(j =1,2,噎,p)
(2)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智能电网
国 著名 电力 专 家 N.G. Hingorani 博 士 于 1986 年 首 先 提出 的[6], 其 定义 经 过 1995 年 美国电力 学 会修正后
确定为 : “电力 系统利 用 高功 率 电 子技术 为基础的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 过程系统柔性评价与分析方法
柔性的概念, 首先是在工业过程系统的设计过 程中提出的。过程系统中的柔性, 指的是过程系统 在一定的设计参数下, 能够抵御不确定参数扰动的 能力, 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不确定参数对系 统制造效率产生的负面影响。 为了能 够直 观衡量 过程 系 统 抵御 不 确 定 参数 扰动的能力, 即评价一定设计参数下过程系统的柔 性,学者Halemane、 Swaney和Grossmann于20世纪80 年代 初提出 了能 应 用于 任何 稳态化 工操 作 过程 的 (1) 所示 柔性指数云[12-13],其定义式如式 F=max啄 ) (1) 臆0 s.t. F( 1 d (啄) (兹晕+啄+驻兹+) T ={兹( | 兹晕-啄-驻兹-) 臆兹臆 } 式中, d为设计变量; 兹为 不确定 参数的实际值; 兹N为 不确定参数的设计点(额定值); 驻兹+和驻兹-为不确定参 负偏差; 其定 数的最大正、 啄为不定参数相对偏差率, (2) 义式如式 。 啄j =
2 电力系统柔性评价
2.1 电力系统柔性与过程系统柔性的主要区别 电力系 统 柔性与 过程 系 统 柔 性在 概念 上具 有 相似之处, 都是针对参数的变化评价与分析系统的 响应和控制能力, 因此过程系统中的柔性分析方法 对电力 系 统的 柔 性评 价 与分 析 具 有借鉴 作用 。 但 是, 由于电力系统与过程系统物理属性与运行机制 需要在 的不同 , 它 们两 者 之间 也 存在 显 著的 差异, 研究与分析过程中加以区分。 主 要是 针 首 先, 过程系 统 中 参数 的不确 定 性, 对参数的实际值与系统设计值之间的差异而言的, 且 偏差 幅 度较 大, 极 端情况 下可能 达 到设计 值的 指 的是系统 应 过程系 统的柔性, 30% 耀50% 。因此, 对这部分参数不确定性的应变与响应能力。但是, 由于对其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
兹缀T(啄 ) z j 缀I
上 述的 柔 性函 数 概念 在 过程 控 制 领 域 得 到 了 但该模型包含一个最大-最小普遍的认同与应用, (max-min-max) 其 求解是一 个比较 最大 限制条 件, 棘手的问题。问题的难点主要在于如何确定系统的 “临界点” (即最恶劣情况) 。 针对这一问题, Halemane和Grossmann首先将原 (1) 即对p 来的无穷序列规划问题 进行离散化处理,
上海 200240) (上海交通大学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SUN Wei-qing, WANG Cheng-min, ZHANG Yan
王承民, 张焰 孙伟卿,
能电网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经济性以及灵活性等 “多 指标 方面都 提出 了更高的要 求, 并 把 是 否具备 视为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最大 自趋优运营能力” 区别[1-2]。现有已经开展的研究工作对电网运行的安 而对电网运行灵活性的关 全性和经济性关注较多, 在电网的智能化建设中, 电网规 注相对较少。但是, 划、 运行乃至管理的灵活性与提高电网整体安全水 平具有紧密的关联, 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in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operating and managing of the next-
此 ,开展关 于电网 柔 性评 价 与 分析方 法 的研究 工 作, 进一步深入研究用于评判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 可为电网安全性的评价与分析提供 柔性评价指标, 更加科学、 准确、 贴合电网实际的灵活性评价依据, 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工作。 是指系统对不确定因素的响应能 广义的柔性, 系 力,体现了系统在内部或外部变量发生变化时, 统自身的应变能力。最初的柔性分析是针对过程系 统的实用性、 可操作性而展开的研究工作。它涉及 到的问题在 建模优 化 和 数学 求 解 过程 中 有相 当的 难度, 国外在过程系统方面的柔性分析方面研究比 较深入。所谓过程系统中的柔性, Grossmann 和 “系统在从一种操作状态过渡到另一 Morari定义为: 能够调节到满足工艺要求的 种操作状态的情况下, [3] 能力” 。Ostrovsky, Voli和Golovashkin等也做了相似 在现有的电网柔性化应用技术中,柔性交流输电
智能化电网中的柔性评价方法与应用
Flexible Evalua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mart Grids
(School of Electronic,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demand of multiple indices such generation smart grids, this paper proposes and defines a multias economy, safety and flexibility for coordinated optimization scale flexibl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 and divides the power system flexibility into four respects, including property flexibility, constraint flexibility, load flexibility, and structure flexibility. To address the constraints from system operation flexibility evaluation index under steady state, providing self safety on flexibility, the current study defines the constraint explanatory evidences for power system dispatchers to evaluate study of node voltage flexibility evalu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analysis is conducted on an IEEE 30 bus test system. Th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 proposed. comprehensive optimization 运行和管理 摘要:针对新一代智能化电网对电力系统规划、 过程中经济性、安全性与灵活性等多指标综合趋优的要求, 系统地提出并定义智能电网环境 在电网的分析计算过程中, 并根据柔性参数的不同类 下电力系统多尺度柔性评价方法, 约束柔性、 负荷柔性和 型, 将电力系统柔性划分为属性柔性、 针对系统运行安全约束柔性问题, 进 结构柔性。 在此基础上, 为电网调度人员 一步定义电力系统稳态约束柔性评价指标, 以 评 价电网 运行 状态 安 全 裕 度大 小 提 供 直 观 依 据 。 最后 , IEEE 30节点测试系统为算例,通过评价稳态情况下节点电 说明所提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综合优化 关键词:智能化电网; 多尺度; 柔性评价; 压约束柔性大小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最优潮流的分析计算, KEY WORDS: smart grid; multi-scale;flexibility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e rationa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flexible the safety margin of the gird operation state. Finally, a 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