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纤维:从“无”到“有”到“好”
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大及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国碳纤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产业化建设热潮,国产碳纤维技术和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最近十年,在国家科技与产业计划的支持下,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建立起国产碳纤维制备技术研发、工程实践和产业化建设的较完整体系,技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有效缓解了国防建设重大工程对国产高性能碳纤维的迫切需求。
目前,国内大小碳纤维生产企业近40家,其中,拥有千吨以上规模生产线的企业4家,拥有五百吨级生产线的企业5家。国产碳纤维总产能达到1.96万吨。主要产品为12K及以下规格小丝束PAN基碳纤维,其中,T300级碳纤维性能达到国际水平,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并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应用;T700级碳纤维已建成千吨级生产线,产品进入应用考核阶段,低成本干喷湿纺T700级碳纤维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T800级碳纤维吨级线建成并已实现批量生产。但高模、高模高强碳纤维的工程化制备技术及更高等级碳纤维的制备关键技术还有待攻关。
总体上讲,目前我国碳纤维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仍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碳纤维原丝生产工艺路线单一、纺丝速度慢、效率低;生产线规模小,产能分散,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但生产线开工率低,年产量不足产能的20%;产品品种规格单一、性能稳定性不高、同质化现象严重、成本居高不下;生产装备自主设计制造能力不足、对生产工艺的适应性差;油剂、上浆剂等原辅料开发不配套;下游应用技术发展与碳纤维技术不匹配,下游应用市场对碳纤维产业发展牵引力不足等。特别是,由于低成本、稳定化、规模化生产技术的欠缺,绝大多数碳纤维产品的成本与市场售价倒挂,我国碳纤维企业面临着国内企业间恶性竞争和国外企业恶意压价的内忧外患,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而目前,国际碳纤维产业及下游应用市场均呈现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一方面国际碳纤维应用市场继续以6-8%的增速不断扩大,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全球各大碳纤维制造商已陆续宣布了大幅扩产计划,市场竞争空前激烈。
面对国际碳纤维产业如此明确的发展信号,“十三五”期间,我国碳纤维产
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不是继续新建产能、低水平重复,而是有效利用现有产能,进一步开发低成本、稳定化、规模化碳纤维制造技术,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体来讲,技术方面要实现从跟踪创新到原始创新的跨越,使国产碳纤维技术、产品性能、生产成本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重点突破国产T300级、T700级碳纤维的低成本、稳定化、规模化生产技术,使碳纤维质量价格与进口产品相当,产品性能全面满足工业领域使用要求;突破百吨级国产T800级高强中模碳纤维工程化制备技术,产品性能指标达到日本东丽T800水平;开展更高等级碳纤维制备的关键技术开发,实现国产碳纤维品种系列化和工艺多元化;同时,要努力提升国产装备的设计制造和二次改造升级能力,确保设备与生产工艺相适应,实现国产装备的自主保障。产业化方面,应当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巩固骨干企业的优势地位,形成一定数量、稳定发展的碳纤维生产-应用产业链,通过能源、交通、建筑、体育等下游市场的应用牵引,做大做强碳纤维产业,实现各领域用碳纤维的全品系自主保障能力。
为此,“十三五”期间希望国家能够加强顶层设计,一方面通过产业政策倾斜,引导碳纤维研究、生产和应用单位强强联合、协作发展,鼓励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推动碳纤维-中间产品-复合材料应用全产业链的建立和完善,真正将国产碳纤维的应用落到实处,解决目前碳纤维生产企业的生存出路问题;另一方面,建立产品应用奖励机制,通过销售后补贴、电力补贴、流转税返还、增值税返还、贴息或无息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碳纤维企业的生产销售行为及市场应用开发,减小企业的资金压力,提高生产积极性,让我国碳纤维产业不仅“能生存”,而且“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