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消化和吸收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消化和吸收》教案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1)使用模型、图片和资料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尝试归纳、总结消化和吸收的概念,体验消化器官在身体里的位置。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
(4)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养成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难点:运用模型、资料分析等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与手段:(一)信息技术手段:(二)模型、实物观察法在教学中还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资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直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降低学习难度,达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4-2-2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1
2
唾液/清水
牙齿的咀嚼与舌头的搅拌
三、制定计划:完善计划:
试管
1
2
3
初订计划, 设计单一 变量对照 实验
唾液/清水
清水
唾液
唾液
牙齿的咀嚼与 搅拌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
舌头的搅拌 学习活动
搅拌
不搅拌
二
三、制定计划:实验准备
认真阅读教材,弄清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报告 C 部分
三、制定计划:完善创新方案
教学重点 根据教材提示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根据教材提示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解法
教具准备 课件,班班通, 图片
教学环节
教学素材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展示馒头图片。 提问: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尝一尝
第一块快速吃完馒头块。
导入
提问:你吃出了什么味道?
认 真 思 考 视频导入, 展示视频
在口 腔
趣。
中的变
活动一:自学课本
化
(一)带领学生自学课本“馒 P27-28,注意课本的提
培养学生自
头 在口 腔 中 的 变 化”的实 示,理清课本实验设计 学 能 力 和 表 达 能
验,分析设计思路。
思路。
力。
活动二:课前小组
(二)让学生小组合作课前 讨论完成活动二的改
思考如何改进实验,让学生展示 进实验的问题,课堂派
总结学生
示
发言
小结:
1、根据探究实验的实验现象可以分析得出:馒头变甜与
独立思
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展示图片 考 , 回 答 小结
4.2.2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品质和探究精神逐步提升。在生物学科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生物分类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学习生物学的基本能力。然而,消化和吸收这一章节内容较为抽象,涉及复杂的生理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2.消化过程:以食物的消化为例,详细讲解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系统中的分解过程,以及消化酶的作用。
3.吸收过程:重点讲解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阐述营养物质如何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
4.消化系统疾病:分析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便秘等,并提出预防和治疗措施。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消化和吸收的知识点。同时,强调良好饮食习惯对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此外,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如查找资料、观看科普视频等,进一步拓展知识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掌握消化和吸收的知识,还能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案例导入,如“小明的饮食困惑”,引发学生对消化和吸收过程的思考。
-设立探究性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合作解决问题。
3.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消化酶活性实验,观察消化过程。
-组织学生个与消化和吸收有关的真实案例,如“小明因为饮食不规律,导致胃痛和消化不良”,让学生意识到正确饮食习惯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能更好地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教学设计
4.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组织学生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消化与吸收的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3.强调消化与吸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等方面。
1.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与实验探究。
3.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针对学生对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等方面的认知,进行科学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4.鼓励学生相互分享作业成果,开展互评、互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5.对于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解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他们对生物学科有浓厚的兴趣,但个体差异较大。在学习《人体的消化与吸收》这一章节时,大部分学生对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食物消化、吸收的详细过程及其内在机制可能仍感陌生。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等方面已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性的科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食物的消化过程,引出本章节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和吸收》教学案
消化和吸收学习目标:1.说出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由哪些器官组成;2.说出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部分的作用;3.阐述食物的消化的过程。
学习重点和难点: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学习过程:【前置学习】1、说出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由哪些器官组成;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部分的作用。
2、通过思考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回答口腔内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及其主要作用。
3、阅读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结构的特点,理解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
【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小组长展示)【合作探究】(一)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道:包括、咽、食道、、和肛门。
2.消化腺:(1)大消化腺:位于外,如:唾液腺、和。
(2)小消化腺:位于内,如:胃腺和。
(二)食物的消化1.消化的概念:食物在里被分解成物质的过程。
2.消化的种类:消化和消化。
3.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1)物理消化:牙齿的和舌的,食物被磨碎并与充分混合。
(2)化学消化: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
(3)参与消化的消化液:。
4.食物在胃中的消化(1)物理消化:胃壁有发达的层,收缩时引起胃的蠕动,可以和食物。
(2)化学消化:对具有初步的消化作用。
(3)参与消化的消化液:,呈强酸性,其中含有酶。
5.食物在小肠中消化(1)物理消化:胆汁能将乳化成微粒。
(2)化学消化:酶酶淀粉胆汁酶脂肪甘油+酶蛋白质(3)参与消化的消化液:肝脏分泌的,胰腺分泌的,和肠腺分泌的。
【达标拓展】一、选择题1.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
A.口腔、食道、胃B.消化道和肠腺C.消化道和消化腺D.口腔、胃、小肠2.下列消化腺中,位于消化道内的是()。
A.肠腺B.唾液腺C.肝脏D.胰3.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是()。
A.胃B.小肠C.食道D.咽4.细嚼馒头有甜味,这是因为()。
A.部分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变成麦芽糖B.淀粉有甜味C.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变成葡萄糖D.牙齿咀嚼和舌搅拌的作用5.食物的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哪一个过程?()A.牙齿咀嚼和舌搅拌的过程B.进入血液的过程C.与消化液混合的过程D.转变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6.下列属于化学性消化的是()。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2章第2节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消化和吸收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互评练习成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概念图、流程图等形式,梳理消化和吸收的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强调消化和吸收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设计一份符合自己年龄和身体状况的健康食谱,要求包含早餐、午餐和晚餐,并在食谱中注明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图片等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梳理消化和吸收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4.设计相关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选择一种食物,了解其消化和吸收过程,通过绘制流程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5.结合所学知识,为家人或朋友解答一个关于消化和吸收的疑问,并将解答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6.阅读一篇关于食品安全、营养与健康方面的文章,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业布置要求:
3.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设计:4.2.2消化和吸收《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3.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4.强化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特别是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消化现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提升自身能力: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团队合作的能力。
2.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3.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学生对淀粉消化过程的理解程度,特别是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原理。
2.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以下策略:
1.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2.问题驱动,引导探究:
设计一系列问题串,如“馒头在口腔中为什么会变甜?”“唾液淀粉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实践活动,培养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4.分层次教学,个性化指导:
4.组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知识内化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2.2 消化和吸收教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围绕消化系统帮助学生学习食物在被消化和吸收过程中所经过的主要器官和食物的变化过程,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不好习惯给消化系统带来的危害和造成的疾病。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可通过模型,学生角色扮演帮助他们熟悉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功能,激发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和为其他系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任务分析(一)相关要求通过实验等相关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二)学习目标1、结合图片、文字、模型,能够知道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了解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及吸收部位;2、运用类比法(小肠和球场、教室比),及图文资料的分析和总结,能够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通过探究实验能够学会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三)重点、难点1.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掌握消化器官的位置及作用。
(四)学习评价针对学习目标,设计了交流式评价,通过自主实验探究,设计调查表,培养学生合理实验的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利用多媒体结合图片、文字、模型,采用类比的方法及实验探究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本节课主要内容,使学生了解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及吸收部位。
通过探究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具体了解牙齿,舌和唾液对淀粉消化的影响,并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请同学们根据下表列出的实验方法步骤,填写实验现象,再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1)A试管内的浆糊(淀粉),未加唾液,淀粉未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所以淀粉遇碘呈蓝色。
(2)B试管内因为加了唾液,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下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加碘液后颜色变蓝。
课堂检测:1.下列各项中不是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特点的是( )A.小肠内壁有小肠绒毛B.小肠中有很多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C.小肠上端与胃相通,下端与大肠相通D.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的壁仅是一层上皮细胞2.既能消化淀粉、蛋白质、又能消化脂肪的消化液是( )A.肠液B.唾液C.胃液D.胆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教案 消化和吸收9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消化和吸收9篇消化和吸收 1初二生物教案消化系统导入新课:下面请大家看一组镜头(屏幕显示:人们的用餐镜头),看了这组镜头,大家可能食欲大增吧,可别光想着吃了,大家思考一个很简单问题:“人为什么要吃食物?每天吃的粮食、蔬菜、肉、蛋都到哪去了?”(学生讨论回答:人吃食物是为了活着;是为了吸收营养、食物都被消化了等等)讲授新课:人们吃饭是为了吸收营养,那么这些食物是如何变成我们人体需要的营养的呢,这项工作由消化系统这个大家庭来完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学这个大家庭有哪些成员。
(屏幕显示:人体的消化系统模式图)这些器官大家都不陌生吧,谁告诉老师你认识哪一个?(提问学生,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指出器官并说出名称),好,我们来看看他说得对不对(屏幕显示各器官名称)。
这些器官就是我们吸收营养不可缺少的,我们把他们称作是“消化系统”(屏幕显示:消化系统模式图)。
下面我们对着这个图在自己身上找出他们的部位。
下面请一位同学上来给我们指一指。
(一位学生上讲台,边找部位边说出名称)。
知道这些器官的名字以后,下面我们就重点介绍一下三个家庭成员:最硬的牙齿、最粗状的胃、最长的小肠。
第一个朋友来了,大家把嘴巴张开,他叫“牙齿”(屏幕显示牙齿结构图:牙齿――人身体上最坚硬的器官)。
请大家说说牙齿的功能和下列哪些物品的功能有点相似?(屏幕显示物品图:剪刀、锤子、刀子、石磨。
学生回答各种物品的功能)既然牙齿有这么多功能,我们就来看看它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
(屏幕显示:牙齿的结构图)牙齿长在上颌骨和下颌骨的牙槽里,每个牙齿分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
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牙本质。
牙冠的表面覆盖着一层乳白色的釉质,是人体结构中最坚硬的物质,损坏后不能再生。
在牙根部分,牙本质的外面是牙骨质。
牙髓填充在牙齿中央的牙髓腔里,其中含有血管和神经。
牙齿是非常重要的器官,我们应该如何爱护它?对,首先就是要勤刷牙,大家知道刷牙的方法吗(一学生模拟刷牙,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刷牙的步骤和方法)?因此,如果牙齿损坏后会直接影响食物的消化,下面大家看看龋齿病的形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2节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2.小肠绒毛的结构和功能;
3.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的生理调节机制;
4.消化不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参考课本、查阅资料、分享生活经验等。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悟。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一系列针对消化和吸收知识点的练习题,以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练习题包括:
1.判断题:关于消化酶的作用机理和分泌部位;
2.选择题:关于小肠绒毛的结构和功能;
3.填空题:关于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的生理调节机制;
4.简答题:分析消化不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消化和吸收知识。首先,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重点知识点,如消化酶的种类、作用机理、小肠绒毛的结构和功能等。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2节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掌握消化酶的作用和特点。
-通过观察消化系统模型、实物标本及图片,使学生了解消化系统的构成,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
-通过实验、动画和案例,让学生掌握消化酶的种类、作用机理及分泌部位,如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保持消化系统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等。
-引导学生从心理层面关注身体健康,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2.2消化与吸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2.布置一道案例分析题,让学生分析某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3.设计一道实验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验证消化与吸收的过程。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如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等。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2.培养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使他们认识到消化与吸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风貌。
4.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消化与吸收”为主题,围绕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实用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合作等能力,使他们在掌握消化与吸收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提高学生对消化与吸收知识的认识。
3.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提供指导。
4.强调消化与吸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水平,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绘制消化系统结构图,标注出各个器官的名称和功能,以加深对消化系统整体结构的认识。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消化与吸收的知识。
(2)运用实物模型、图示、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2.2《消化和吸收》教案
《消化和吸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观察图片掌握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掌握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器官及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通过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概括总结的能力。
(4)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解读曲线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观察、资料分析、实际观察掌握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探究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与消化和吸收有关的结构,认同小肠形态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
(2)通过本节课学习,树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器官及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教学方法】师生互问互答完成课堂问题;动手实验和技能训练提升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故事会和资料分析突出重点;知识拓展扩展学生视野。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口腔的消化”和“观察小肠结构”的用具;馒头、刀、消毒棉絮、镊子、烧杯、试管、碘液等;PPT课件等。
2.学生准备:一小块馒头;收集有关肝脏和阑尾的知识;有关胆固醇的知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图片导入一家三口的对话,请同学们想一想:图中母亲说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问题)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消化和吸收》有关的内容。
二、新课讲解教师讲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怎样才能进入人体细胞内呢?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通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
那什么叫消化呢?(学生看书回答)消化的概念:食物中的淀粉是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只有被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消化。
七年级生物下册4.2.2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5)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研究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了解它们在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的作用,绘制消化系统结构图。
(2)查阅资料,了解消化酶的种类、分泌部位以及它们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3)探讨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的变化,分析如何通过饮食搭配提高营养吸收。
(4)研究小肠的结构特点,探究小肠如何实现高效吸收营养物质。
(5)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分析其成因和预防措施,提高健康意识。
3)说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
4)解释消化吸收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2)选择题:
1)下列哪个器官是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
A. 心脏 B. 肺 C. 胃 D. 肝脏
2)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下列哪种物质对蛋白质的消化起主要作用?
A. 胆汁 B. 胰液 C. 胃液 D. 唾液
3)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
板书设计
①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 消化系统的组成
- 食物的消化过程
- 营养物质的吸收
- 消化吸收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②简洁明了:
- 重点概念:消化酶、小肠绒毛、吸收细胞
- 关键过程:物理消化、化学消化、营养物质跨膜运输
- 重要功能:消化系统、消化酶、小肠绒毛
③艺术性和趣味性:
- 利用图示和色彩突出重点内容,如消化系统的结构图、消化酶的动画演示等。
4.2.2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为了巩固本章节“4.2.2消化和吸收”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知识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消化系统结构图,并标注各个器官的功能。
-解释消化酶的作用原理,分析影响消化酶活性的因素,并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描述三种主要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吸收过程,并说明它们在人体内的作用。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活动,如让学生描述一顿饭的消化过程,引起学生对消化和吸收的兴趣。
-知识讲解:结合模型和图表,详细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消化酶的作用机制。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如模拟淀粉消化,让学生亲身体验消化酶的作用。
-知识深化: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介绍吸收原理和营养物质吸收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吸收的微观机制。
1.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人体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为本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他们对消化系统的具体组成和功能了解有限,需要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
2.七年级学生对实验、观察等实践活动具有浓厚兴趣,善于从实践中学习和探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实验、观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4.家庭实践任务:
-与家人一起制定一份健康饮食计划,确保膳食均衡,利于消化和吸收。
-在家人的协助下,尝试制作一道营养丰富的菜肴,并介绍其消化和吸收过程。
5.拓展阅读:
-阅读有关消化和吸收的科普文章,了解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
-观看相关视频,如消化系统的动画演示、营养吸收的微观过程等,拓展知识视野。
2.消化酶是如何发挥作用将食物分解的?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消化酶的活性?
3.不同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吸收的?它们在人体内有哪些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人体的消化系统
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人体的消化系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理解消化过程。
3.记住消化的概念,了解不同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3.学会信息资料、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2.通过讨论食物的消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饮食习惯。
3.关注“三鹿奶粉”等新闻时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参与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消化的概念•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合作教具•试管、碘酒、馒头、消毒棉絮、温度计、清水、热水等教学内容与方法一、课程引入•教师活动:o通过提问引入课题:“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含有哪些营养成分?这些成分是如何转化成人体内的成分的?”o引导学生思考食物的消化过程。
•学生活动:o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分享他们对食物消化的理解。
o学生讨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在人体内的作用。
二、明确目标•教师活动:o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强调消化的概念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
•学生活动:o学生记录学习目标,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三、授课•教师活动:o引入新课:“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口腔中有哪些与消化有关的结构?”o引导学生回顾进食时口腔各结构的作用。
•学生活动:o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分享他们对口腔结构及其作用的理解。
o学生讨论牙齿、舌头和唾液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四、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师活动:o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请一位同学吃馒头,但不能白吃,要求慢慢地嚼咀,细细地体味。
看能否吃出什么味道。
”o提出问题:“馒头并未放糖,为什么会吃出甜味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活动:o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体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o学生思考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四单元2.2消化和吸收教案
《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尝试列表的方法总结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过程。
2、通过分组实验及观察分析,认识胆汁在脂肪消化中的作用。
3、通过观察小肠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在学生了解自身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观,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以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腺为主线,列表总结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2、通过对小肠结构的观察,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本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的分析,列表总结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四、教法、学法:综合运用学案指导、问题指导、小组合作、实验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分组实验用具(鸡胆汁,滴管,试管,清水,花生油)六、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明确目标:导课:出示四张图片:一位同学的午餐:一碗米饭、素炒芹菜、红烧排骨、西红柿鸡蛋汤。
这些食物给可以说是色香味俱全。
但是今天,我们要在深入思考一下:这些食物在进入我们体内之后会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还有,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怎样才会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物质?学习了这节课的内容以后,请你来讲解一下!带着这一任务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旅程——消化和吸收㈡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1、能说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理解小肠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㈠食物的消化我们已经知道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经消化,转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
食物的消化是在消化道中进行的,而消化的过程又需要消化腺参与。
这是因为消化腺能产生具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
所以,我们就通过认识五大消化腺所产生的消化液,来认识食物的消化过程。
★创设情境,自主学习自学指导一:认真观察课本32页图,仔细阅读旁边的文字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和吸收》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同第一章比较,本章加大了探究性学习的力度,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能积极动手实践。
同时,在已学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基础上,本节对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变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认识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及主要消化腺的组成、位置及功能;2、口腔的结构和唾液对淀粉的初步消化作用;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4、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1、观察小肠结构的活动,解释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2、养成实验的设计、实际操作及科学探索的能力;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注意口腔卫生、保护消化系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常见消化系统病症,关注人体的健康,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大营养物质(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1、小肠的结构与功能;2、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的控制。
A.A.◆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查相关资料,了解常见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及对笑话器官的危害;2、教师准备:实验“口腔的消化”和“观察小肠结构”的用具;3、口腔及消化系统的模型或挂图;4、FLASH:人体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一疑问导入[ 引言] :我们每天都要从外界摄取大量的食物以满足生长发育、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你们知道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依靠人体八大系统中哪个系统来完成的吗?[ 提问] :对照自己的身体想一想,我们吃的食物直到排出体外都经过那些结构?二新知探究(一)消化系统组成[ 小故事] :一位小朋友吃西瓜时不小心将种子咽下去了。
大人们说,慢点吃,别一会把种子吃下去,在肚子里长出一个大西瓜来咯!教师:同学们,我们都误吃了许多西瓜子,可是,它们长成西瓜了吗?为什么呢?同学回答:没有。
被消化了。
教师:如果把人体的消化系统比作是一家“食品加工厂” ,厂里有一条“食品加工流水线” ,它大概有8—10 米长,这个长度也达到了人体身高的六倍,那这条流水线从上到下会设有哪些工作车间呢?我们一起去这家食品加工厂逛逛吧,看看我们的种子在小朋友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什么?他先遇到了像轧钢似的上下坚硬的怪物,差点被压得粉身碎骨;然后咯噔一下掉进了万丈深渊;刚打算离开就遇到酸雨;后来又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走出迷宫又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又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在姗姗上厕所时离开了姗姗。
(请同学们注意老师的比喻)[ 出示] :消化系统模式图,请同学们描述消化系统的器官组成。
学生:牙齿,食道—胃,消化液,小肠,盲肠—大肠,肛门。
[ 讲述] :刚才同学们按照食物的经过路线描述的消化系统的组成,即食品加工流水线,我们将食物经过的通道称之为消化道。
但大分子的营养物质要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简单的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而起关键作用的则是生产消化液的附属车间——消化腺。
[ 提问] :你知道消化道周围有哪些消化腺吗?它们分泌什么消化液?你能在自己身体上指出它们的部位吗?学生根据书上的图示说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根据一同学习将模具重新组装上,增加学生的深刻性。
)[ 提问] :什么叫消化学生根据前面讲解的内容概括出: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大分子、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可以吸收的简单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
[ 知识拓展] :唾液腺分泌的是唾液,就是我们说的口水。
那大家知道一个成年人一天分泌唾液的量可达到多少吗?大家可以大胆猜测一下。
(拿出一个容量为1.25L 的可乐瓶)还是告诉大家吧,大家可能都想不到。
一个成年人一天分泌唾液的量也有1L—1.5L ,收集起来可以装满这个瓶子整整一瓶,有时候还要溢出来呢。
学生开始热闹得猜测起来了,有同学说是10L,另一个同学说是500g,又一个同学说是1L⋯⋯(在介绍肝脏分泌胆汁时教师拿出肝脏模型)这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的模型,它能够分泌胆汁,胆汁流入到这个墨绿色的囊状的结构——胆囊,贮存和浓缩起来。
教师:很好。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肠腺分泌肠液,胃腺分泌胃液,胰腺分泌胰液,唾液腺分泌唾液,那肝脏是不是分泌肝液?回答:不是,肝脏分泌的是胆汁。
[ 小结] :认识我的“食品加工厂” (消化系统组成):1、在方框中正确填写人体的消化器官2、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出人体消化道中的消化器官3、说出消化腺及相应的消化液(二)食物的消化[ 讲述] :食物的第一站到达的是哪里?回答:口腔教师:很好!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是消化系统的首要把关口。
口腔中有哪些器官呢?它们对食物的消化起什么作用?回答:牙齿、舌、唾液腺导管的开口。
作用:牙齿嚼咀;舌搅拌;唾液腺分泌唾腺,能湿润食物。
[ 提问] :什么叫消化?回答: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大分子、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可以吸收的简单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
[ 讲述] :消化包括两种形式,上个课时我们提到的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参与的消化过程,大分子物质被分解成为小分子物质是一种化学性消化。
另一种则是物理性消化,即通过消化道的机械作用,把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与消化液混合,并不断把食物向消化道的下端推送,如口腔内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的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肠道的蠕动等。
[ 提问] :你能说出化学性消化与物理性消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吗?(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准确。
)化学性消化,营养物质被分解,已不再是原来的物质了,而物理性消化只是食物的形状、大小等发生了变化,实质并没有改变。
所以本质是: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 小结] :消化的概念及形式。
(三)探究馒头在口腔内的消化[ 品尝] :请几位同学品尝馒头,并说出自己的感觉。
提问:你吃了馒头以后,感觉到什么变化?回答:变甜。
所有同学都有共同的经验,如吃大米饭、面条时,开始不甜,但咀嚼一段时间后,有了甜味。
为什么馒头在细嚼慢咽的时候会有甜味呢?下面我们就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解开这个迷题。
[ 想一想] :1.细细咀嚼馒头(主要成分是淀粉),味觉是否发生了变化?有新物质产生吗?2.是什么原因使馒头变甜了?A 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B唾液的作用。
[ 提出问题] :1.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2. 如果有关,它们各起到什么作用?3.馒头变甜是否是因为淀粉发生了变化?[ 作出假设]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咀嚼时间越长,甜味越浓,馒头变甜的主要原因是牙齿的咀嚼作用;甜味只是通过舌才能品尝出来,馒头变甜的主要原因是舌的搅拌;馒头变甜说明它的成分发生了变化,馒头变甜的主要原因是唾液在发挥作用。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是消化系统的首要把关口。
我们已经知道口腔中有哪些器官呢?很好,那么,是不是他们都对食物的消化起作用?因此,我们要创设情境,将他们的作用用实验来表现出来。
牙齿:——舌:——唾液:——[ 实验提示] :器材:量筒、橡皮塞、滴管、小刀、脱脂棉、镊子、馒头、清水、碘液、唾液。
原理提示:1.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
淀粉并没有甜味,但其分解后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
2.淀粉遇碘变蓝色。
3.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4.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混合都是在口腔中进行的,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
[ 设计实验方案并演示] :根据提示和器材,设计实验:1. 编号2. 取材(馒头并切块或切碎、拌匀、取口腔唾液)并做相应处理3.37 ℃模拟环境中等待结果4.5-10 分钟后,滴加2 滴碘液,摇匀,观察现象。
【1】:1+2A B C+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2ml 唾液+2ml 清水+2ml 唾液+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式。
)3】 : 4(不变色) (变蓝) (部分变蓝) 请三位学生上讲台进行实验操作。
[ 讨论 ] :我们已经看到现象了,请同学给出结论。
同学分享和倾听。
无甜味的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分解成了有甜味的糖。
牙齿和舌的作用[ 小结 ] : 1、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使食物变碎,消化得更充分。
2、唾液中含有可以消化淀粉的唾液淀粉酶,它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 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唾液的消化作用。
[ 讲述 ] :通过上面的学习, 我们已经知道了口腔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哪位同学能据此说说 我们日常生活中应从哪些方面注意消化器官的保护?(请同学自由发言) 大家说得都很好,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它对其下部消化器官的保健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 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口腔这一消化环节, 吃东西时细嚼慢咽减轻胃肠道的压力; 另一方面, 要 注意口腔本身的卫生保健,勤刷牙,避免不卫生用牙,预防龋齿等各种牙齿疾病。
[ 提问 ] :科学实验证明: 蛋白质、脂肪在口腔中不能被消化, 只有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下,一部分转变成麦芽糖。
麦芽糖有甜味,就是为什么细嚼馒头有甜味的道理。
麦芽糖还需 要进一步消化, 才能被人体吸收。
因此,口腔只具有初步消化淀粉的作用。
食物中的蛋白质、 淀粉、脂肪在消化道内是如何消化的呢?[ 播放 FLASH]: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一段食物消化过程的录像。
[ 思考题 ] :B 、C 三支试管分别塞上橡皮塞,放在内衣口袋中或手中握住加热 5-10 分钟。
在此过程中, 让学生对所做的假设,进一步预测其结果,展开小组讨论、 同时介绍消化形2】 :把1.消化道的哪些器官可以进行消化作用?2.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初步消化的部位分别是什么?3.口腔、胃、小肠内分别有哪些消化液?4.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场所是哪里?学生回答:1.口腔、胃、小肠是可以消化的器官。
2.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3.口腔内有唾液,胃内有胃液,小肠内有胆汗、胰液、肠液。
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部位。
[ 阅读] :资料,复述三大类有机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 小结] :蛋白质→氨基酸淀粉→葡萄糖脂肪→脂肪酸、甘油[ 补充讲解] :在所有的消化液中,只有胆汁是不具有消化作用的,因为不含消化酶,其作用是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脂肪和脂肪的接触面积,有助于脂肪的消化。
[ 结合现实] :[ 提问] :为什么患了胃病的人怕吃硬、冷的食物?回答:这些食物会影响胃的功能,加重胃的负担。
[ 提问] :我们应怎样保护我们的胃呢?回答:不吃汤泡饭,少吃麻辣烫,每日三餐定时、定量。
[ 提问] :为什么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下面我们做个小实验(教师演示P33 页的实验)[ 提问] :两只试管内的花生油各发生了什么变化?胆汁和清水各对花生油起什么作用?回答:第一支试管内的花生油变成很小的油滴,第二支试管内的花生油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