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波谱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3驰豫过程:由激发态恢复到平衡态的过程
1、基本知识
对于氢核,处于低能态的 核比高能态的核稍多一点,约百万 分之十左右。也就是说,在1000 000个氢核中,低能态的核仅比高 能态的核多十个左右,而NMR信 号就是靠这极弱量过剩的低能态氢 核产生的。
2 、饱和 如果低能态的核吸收电磁波能量向高能态跃 迁的过程连续下去,那么这极微量过剩的低能态 氢核就会减少,吸收信号的强度也随之减弱。最 后低能态与高能态的核数趋于相等,使吸收信号 完全消失,这时发生“饱和”现象。 3、产生条件 若较高能态的核能够及时回复到较低能态, 就可以保持稳定信号。由于核磁共振中氢核发生 共振时吸收的能量△E是很小的,因而跃迁到高 能态的氢核不可能通过发射谱线的形式失去能量 返回到低能态(如发射光谱那样),这种由高能 态回复到低能态而不发射原来所吸收的能量的过 程称为驰豫(relaxation)过程
标准
标准 样品 10 10 6 标准
6
理想的标准样品:四甲基硅(TMS),δ=0, (如以τ表示,τ=10,τ=10+δ)
3.4.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1)诱导效应
A、 对于所要研究的1H核,是由电子云包围着的,核周围的 电子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产生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的感应磁场。 这个屏蔽效应显然与质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有关。 B、电子云密度越大,则对核产生的屏蔽作用越强。而影响 电子云密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与质子相连接的原子或基团的 电负性的大小有关。 C、电负性大的取代基(吸电子基团),可使邻近氢核的电 子云密度减少(去屏蔽效应),导致该质子的共振信号向低场移 动,化学位移左移;电负性小的取代基(推电子基团),可使邻 近氢核的电子云密度增加(屏蔽效应),导致该质子的共振信号 向高场移动,化学位移右移。
2 N H0 H0
自旋角速度ω,外磁场H0,进动频率ν
3.1.2.2. 核跃迁与电磁辐射(核磁共振)
已知核从低能级自旋态向高能态跃迁时,需要一 定能量,通常,这个能量可由照射体系用的电磁辐射 来供给。如果用一频率为ν射的电磁波照射磁场中的 1H核时,电磁波的能量为 E射 = h v 射
• B、二级图谱 • 特征: • (1)耦合常数的数目超出(N+1)规律的 计算数目 • (2)裂峰的相对强度关系复杂。 • (3)δ值和 J值通常情况下不能直接读出, 需要计算。 • (4)Δυ/J<10
3.7.2自旋系统的分类与命名
• 1、自旋系统的命名原则 • 分子内中化学等价核构成核组,相互干扰 的一些核和几组核,构成一个自旋系统, 自旋系统是独立的,一般不与其他自旋系 统耦合。 • 在CH3CH2CH2CH(CH3)2中就有两个自旋系 统, • CH3CH2和CH2CH(CH3)2
3.4、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1)电负性的影响:
元素的电负性↑,通过诱导效应,使H核的核外电子 云密度↓,屏蔽效应↓,共振信号→低场。例如:
高 场
低 场
Hb
β
Ha
α
C
C
I
Ha
屏蔽效应: Hb
(2)化学键的各向异性
• • • • • 单键 双键 羰基 叁键 芳环
A、去屏蔽效应
由化学键产生的第二磁场是各向异性的, 即在化学键周围是不对称的,有的地方与外加 磁场方向一致,将增加外加磁场,并使该处氢 核共振移向低磁场处(去屏蔽效应),故化学 位移值增大;(用符号—表示) B、屏蔽效应 由化学键产生的第二磁场是各向异性的,即 在化学键周围是不对称的,有的地方与外加磁 场方向相反,将削弱外加磁场,并使该处氢核 共振移向高磁场处(屏蔽效应),故化学位移 值减小。(用符号+表示) 这两种效应叫做磁的各向异性效应 (magnetic anisotropic effect)。
单键
双键
羰基
平面上下各有一个锥形的屏蔽区,其它方向 (尤其是平面内)为去屏蔽区。
叁键 :
键轴向为屏蔽区,其它为去屏蔽区。
芳环
芳环的上下方为屏蔽区,其它地方为去屏蔽区
(3)氢键效应
化学位移受氢键的影响较大,当分子中 形成氢键以后,由于静电作用,使氢键中 1H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降低,1H核处于较 低的磁场处,其δ值增大。 共振峰的峰位取决于氢键缔合的程度, 即样品浓度。显然,样品浓度越高,则δ值 越大。随着样品用非极性溶剂稀释,共振 峰将向高磁场方向位移,故δ值减小。
H核=HO(1-σ ) ν =γ/2π(1-σ)H0
其中H核表示氢核实际所受的磁场,σ为屏蔽常数 分类:顺磁屏蔽,抗磁屏蔽
3.3.2
化学位移的表示 :单位ppm
定义: 这种由于分子中各组质子所处的化学环境 不同,而在不同的磁场产生共振吸收的现象称为化学 位移。
H 标准 H 样品 H 6 10 10 6 H 标准 H 标准
(4)溶剂效应
溶剂的影响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 因素,1H核在不同溶剂中,因受溶剂 的影响而使化学位移发生变化,这种 效应称为溶剂效应。溶剂的影响是通 过溶剂的极性形成氢键以及屏蔽效应 而发生作用的。
(5)共轭效应
• A、苯环上的氢被电子基团(CH3O)取代, 由于P-∏共轭效应,使苯环的电子云密度增 大,δ值高电场位置移动。 • 在苯环中如果有拉电子基团存在,(如 C=O,NO2)存在由于∏—∏共轭使电子云 密度降低, δ值低电场位置移动。 • B、在烯烃和炔烃取代中这种共轭效应也同 样存在。
3.2核磁共振仪
实现核磁共振的方法,只有以下两种
• (1)B0不变,改变v • 方法是将样品置于强度固定的外加磁场中,并 逐步改变照射用电磁辐射的频率,直至引起共振 为止,这种方法叫扫频(frequency sweep)。 • (2)v不变,改变B0 • 方法是将样品用固定电磁辐射进行照射,并缓 缓改变外加磁场的强度,达到引起共振为止。这 种方法叫扫场(field sweep)。 • 通常,在实验条件下实现NMR多用2法。
• 各种质子化学位移及经验计算 •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 偶合常数与结构的关系
甲基
亚甲基和次甲基
经验计算:
—CH
CH —
2—
1.25 i 2 1.50 1 i
3 1
烯氢的化学位移
经验公式
芳环芳氢的化学位移
炔基氢的化学位移:
1.6~3.4
环丙烷体系的化学位移
空间量子化
PZ m
m磁量子数的数量 m=2I+1 m=I,I-1,……-I+1,-I
Z N PZ m N
能级分裂
两种取向代表两个能级,m=-1/2能级高于m=1/2能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
N
I
H 0 2 N H 0
共振条件
原子核在磁场中发生能级分裂,在磁场的垂直方向上加小交变电场, 如频率为f,当f等于进动频率ν ,发生共振。低能态原子核吸收交 变电场的能量,跃迁到高能态,称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 60cm-300m 引起原子和自旋 吸收光谱 感应电流, 能级的跃迁 灵敏度更高
3.1核磁共振基本理论
• • • • • • 原子核的磁矩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仪 化学位移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化学等价和磁等价
3.1.1原子核的磁矩
1. 原子核的磁矩
A 、磁矩产生的原因: 原子核是带电的粒子,自旋中产生磁矩。
当电磁波的频率与该核的回旋频率ν回相等 时,电磁波的能量就会被吸收,核的自旋取 向就会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即发生核磁 共振。此外E射=ΔE,所以发生核磁共振的条 件是: hγ
E hv回 hv射 2 B0
γ v射 v回 B0 或 2 可见射频频率与磁场强度B0是成正比的,在 进行核磁共振实验时,所用磁场强度越高, 发生核磁共振所需的射频频率越高。
醛基氢的化学位移 7.8~10.1
活泼氢的化学位移
—OH , —NH2 , —SH 由于受相互转换, 形成氢键等因素的影响,δ 值不稳定, 受温度、浓度、溶剂因素影响。
3.7 常见的自旋系统
• 3.7.1核磁共振系统的分类 • 3.7.2自旋系统的分类与命名 • 偶合常数与结构的关系
3.7.1核磁共振氢谱图的分类
自旋中产生磁矩的特征用自旋量子 数来表示(I)
B、核磁矩(μ)
由于原子核是具有一定质量的带正电的粒 子,故在自旋时会产生核磁矩。核磁矩和角动 量都是矢量,它们的方向相互平行,且磁矩与 角动量成正比,即
μ=γp
h p 2
I(I 1 )
根据自旋量子数(I)将原子核分类
电子数 自旋量子 质量数 (原子序 数(I) 数) 偶数 奇数 偶数 奇数 0 1/2 3/2 1/2 3/2 例子 C12,O16 H1 F19,P31 B11,Br79 C13 S33
核磁共振 信号
无
有
奇数 偶数
偶数 奇数
有
1
H2,N14
有
3.1.2 核磁共振
• • • • • 原子核的进动 能级分裂 共振条件 驰豫过程 饱和
3.1.2.1原子核的进动
在磁场中,原子核的自旋取向有2I+1个。各个取向由一个自旋 量子数m表示。
磁旋比:1H=26753, 2H=410 7,13C= 6726弧度/秒 高斯
(7)溶剂效应 :溶剂不同使化学位移改变
3.5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3.5.1自旋-自旋耦合机理
自旋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吸收峰 的分裂的现象,偶合表示核的相互作 用,裂分表示谱线增多的现象,偶合 是裂分的原因,裂分是偶合的结果。 偶合常数:自旋偶合的量度,用 J 表示,单位为赫兹。
3.5.2(n+1)定律
第三章 核磁共振波谱
概述 3.1. 核磁基础 3.2 .核磁共振氢谱 3.3.波谱解析
概述
• 核磁共振与紫外和红外产生的区别:
光谱分类 波长 产生的原因 吸收类型 灵敏度
紫外光谱 200-700nm 引起价电子的共 吸收光谱 吸收带宽, 振 红外光谱 2.5-50μm 引起分子的振动 吸收光谱 分析结构特 和转动能级的跃 点,测量透 迁 射光
a CHna b CHn b C H d CHnc
c
以Hd为观察核: 1)Jad≠Jbd≠Jcd 则Hd核共振峰的数目为: Nd=(na+1)(nb+1)(nc+1) 2)Jad≈Jbd≈Jcd,从外表上看:Nd=(na+nb+nc)+1。 3)Jad=Jbd=Jcd,则Nd=(na+nb+nc)+1。
• 1、一级谱图 • 特点 • ( 1 )相互耦合的两组质子的化学位移之差 (Hz) 远远大于其耦合常数。 • ( 2)耦合的分裂数目符合(n+1)定律,裂 峰的强度比大致符合二项展开项的系数比, 通常内侧峰偏高,外侧偏低。 • ( 3 )由图谱可以直接读出化学位移值和 J 值 (峰间距) • (4)Δυ/J<10
核磁共振仪的结构
按磁场源分: 永久磁铁、电磁 铁、超导磁 按交变频率分 : 40 兆 , 60 兆 , 90 兆 , 100 兆 , 220兆, 250兆, 300兆赫兹…… 频率越高,分 辨率越高
3.3化学位移
3.31 电子屏蔽效应 化学位移的根源
磁场中所有自旋核产生感应磁场,方向与外加磁场相反 或相同,使原子核的实受磁场降低或升高,即屏蔽效应。
1. n+1规则:当I=1/2时,某基团上的氢有 n个相邻的氢 时,它将显示n+1个峰,各峰的高度比基本为二项式的 各项系数,把这种自旋裂分峰数目规律成为服从 n+1规 则。
若这些相邻的氢处在不同的环境中时,(如一种环境中氢n个, 另一种环境中氢 n’ 个 …… )则将显示( n+1 )( n’+1 ) …… 个峰。 则应考虑偶合常数的大小。 对如下结构:
例如CH3CH2OH的α氢裂分为8重。
3.5.3 化学等价和磁等价
化学等价即化学位移等价,指化学位移相同的原子核。 化学位移相同的原子核,如果与分子中任一自旋核的偶合 常数也相等,则为磁等价。
化学位移等价的核的判断:通过对称操作(如轴 对称),通过快速运动(如单键的快速旋转和核的快 速翻转等)
3.6 核磁共振氢谱
由于邻对位氧原子的 存在,右图中双氢黄 酮的芳环氢 ab 的化学 位 移 为 6.15ppm 通 常 芳环氢化学位移大于 7ppm。
(6)氢键与化学位移 :绝大多数氢键形成后,
质子化学位移移向低场。P127
如下面化合物4个羟基的均可以形成氢键,δ按照氢键 由弱到强的顺序,逐步增大。
乙醇的羟基随浓度增加,分子间氢键增强,化学位移增大